CN108510282A - 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10282A
CN108510282A CN201810298486.XA CN201810298486A CN108510282A CN 108510282 A CN108510282 A CN 108510282A CN 201810298486 A CN201810298486 A CN 201810298486A CN 108510282 A CN108510282 A CN 1085102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rrower
information
target
target identities
authent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984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卫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ngdu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ngdu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ngdu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ngdu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984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102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10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028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06Q20/4014Identity check for transa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06Q20/4014Identity check for transactions
    • G06Q20/40145Biometric identity che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3Solvency check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借款人发送的借款请求,根据所述借款请求获取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基于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根据所述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确定借款人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基于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分别收集借款人的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并基于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确定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判断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是否小于信用额度;若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小于信用额度,则给所述借款人放款。本发明可简化借款人借小额贷款的手续,有利于提升借款人的借款体验。

Description

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贷风险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信贷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借款人通过互联网信贷平台进行远程贷款。为保障贷款最后可以收回,贷前的数据收集和身份认证程序必不可少。
现有的信贷平台,对贷款数额与收集的数据种类和详细程度,没有具体规定。一般在收到借款人的借款请求后,即收集借款人数据,如果借款人贷款数额不大,而借款人数据获取过多,则可能引起借款人的反感,进而放弃贷款,造成借款人流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贷风险控制方法,旨在解决信息收集不区分借款人实际借款数额,在贷款数额不多,而借款人个人数据获取过多,可能引起借款人的反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应用于信贷风险控制系统中以对信贷交易进行风险控制,所述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借款人发送的借款请求,根据所述借款请求获取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基于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
根据所述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确定借款人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
基于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分别收集借款人的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并基于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确定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
判断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是否小于信用额度;
若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小于信用额度,则给所述借款人放款。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小于第一预设额度时,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一级;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确定借款人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的步骤包括:
当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一级时,目标信息要求为第一类信息,所述第一类信息包括身份证信息、户籍地址、学历、婚姻状况;
目标身份认证流程为第一身份认证,第一身份认证包括:获取包含人脸的视频数据,基于该视频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该视频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视频数据确定待认证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获取所述身份证中的第二人脸图像;
提取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的第一面部特征和第二人脸图像中的第二面部特征;
将所述第一面部特征信息和第二面部特征进行匹配,若匹配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则对所述待认证对象进行活体检测,若所述待认证对象为活体,则判定所述借款人通过所述第一身份认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额度且大于第一预设额度时,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二级;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确定借款人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的步骤包括:
当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二级时,目标信息要求为第一类信息和第二类信息,所述第二类信息包括借款用途及其证明材料、设备指纹、IP地址、通讯录及短信、微信;
目标身份认证流程为第一身份认证,第一身份认证包括:获取包含人脸的视频数据,基于该视频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大于第二预设额度时,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三级;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确定借款人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的步骤包括:
当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三级,目标信息要求为第一类信息、第二类信息和第三类信息,所述第三类信息包括抵押物及其相关资料、紧急联系人身份证和户籍地址;
目标身份认证流程为第二身份认证和第三身份认证,执行第二身份认证,若所述借款人通过第二身份认证,则执行第三身份认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执行第二身份认证的步骤包括:
获取包含人脸的视频数据,基于该视频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若所述借款人和紧急联系人均通过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则判定所述借款人通过第二身份认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执行第三身份认证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借款人是否有所述抵押物的抵押权限,所述借款人有所述抵押物的抵押权限,则所述借款人通过第三身份认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分别收集借款人的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并基于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确定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借款人通过目标身份认证,则根据目标种类信息获取借款人年收入,判断是否有抵押物;
若有抵押物,则获取抵押物价值,基于借款人年收入和抵押物价值计算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贷风险控制系统,所述信贷风险控制系统包括所述等级分流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风险分析模块和风控处理模块;
所述等级分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确定借款人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收集目标种类信息并进行目标身份认证;
所述风险分析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分别收集借款人的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并基于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确定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
所述风控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小于信用额度时,给所述借款人放款。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贷风险控制程序,所述信贷风险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信贷风险控制方法所述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信贷风险控制方法,通过接收借款人发送的借款请求,根据所述借款请求获取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根据借款人的借款请求,确定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进而确定对应目标身份认证等级,若是期待借款额度小,则贷款人的风险相对较小,收集的借款人信息可以少一些,身份认证简单,则可简化借款人借小额贷款的手续,借款人很快可以拿到钱,有利于提升借款人的借款体验,留住借款借款人;若是期待借款额度大,则为降低贷款人的风险,收集的借款人信息应该多且身份认证手续复杂,保障贷款人的利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信贷风险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信贷风险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信贷风险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信贷风险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信贷风险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贷风险控制系统10,所述信贷风险控制系统10包括所述等级分流模块101、数据采集模块102、风险分析模块103和风控处理模块104;
所述等级分流模块101,用于基于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10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确定借款人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
收集目标种类信息并进行目标身份认证;
所述风险分析模块103,用于基于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分别收集借款人的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并基于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确定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
所述风控处理模块104,用于在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小于信用额度时,给所述借款人放款。
本实施例中所述等级分流模块101、数据采集模块102、风险分析模块103和风控处理模块104的具体构成可包括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或处理电路。所述处理器或处理电路通过通信总线等内部通信接口与所述存储介质相连。所述处理器可包括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或可编程阵列等。所述处理电路可包括专用集成电路。所述处理电路可包括专用集成电路。所述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所述等级分流模块101、数据采集模块102、风险分析模块103和风控处理模块104执行对应功能所需代码。
所述等级分流模块101、数据采集模块102、风险分析模块103和风控处理模块104可分别对应不同的处理器或处理电路,也可以集成对应相同的处理器或处理电路。当对应于相同的处理器或处理电路时,所述处理器或处理电路采用时分复用或并发线程的方式来实现上述模块各自的功能。
基于上述信贷风险控制系统,提出本发明方法各个实施例。
参照图2,在本发明信贷风险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应用于信贷风险控制系统中以对信贷交易进行风险控制,所述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接收借款人发送的借款请求,根据所述借款请求获取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基于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
本实施例中,借款人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登陆信贷交易发生平台(或信贷风险控制系统所在网络平台,为便于描述,下文以信贷平台举例),远程发送借款请求;信贷平台接收到所述借款人的借款请求后,根据借款人的借款请求,确定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信贷平台数据库中存储有期待借款额度与身份认证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因此,信贷平台可基于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查询获得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信贷平台数据库中还存储有身份认证等级与待收集的借款人信息种类以及身份验证方式(包括确定何种身份认证方式:生物认证、人脸识别或活体识别)的对应关系,信贷平台在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后,即可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对应借款人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若是期待借款额度小,贷款人的风险相对较小,则信贷平台要求收集的信息种类相对较少,身份认证流程简单,若是期待借款额度大,为控制贷款人的风险,收集的借款人信息多且身份认证流程复杂。信贷平台在检测到借款人通过身份认证后,基于收集的借款人信息结合预设的信用计算规则,确定借款人信用额度,若是期望的借款数额即期待借款额度小于信用额度,则得出借款决策,继续下一步的放款流程,反之,则输出不放款决策,并输出决策理由。
借款人可下载本发明信贷风险控制方法专门的借款人端软件或直接访问网页端进行借款申请。
本实施例中,期待借款额度即借款人期望的借款数额。不同借款数额,会对贷款人造成不同大小的风险,因而采取不同风险控制措施,本实施例中的身份认证等级,即风险控制等级,目标身份认证等级即当前确定的、所述借款人期待借款额度对应的风险控制等级。期待借款额度与身份认证等级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等级分流模块可以在获得期待借款额度之后,根据其与身份认证等级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
例如,期待借款额度与身份认证等级的对应关系如下:
0-5000元一级身份认证
5000-100000元二级身份认证
100000+元三级身份认证
若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为3000,则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一级;若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为60000,则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二级;若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为60000,则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二级;若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为160000,则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三级。
信贷风险控制系统(信贷风险控制系统在所述信贷平台上,用于信贷中的风险控制流程)在接收到借款人通过移动终端借款人端或网页借款人端发送的借款请求后,解析借款请求获得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再(由等级分流模块)根据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以便确定后续的风险控制程序。
步骤S20,根据所述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确定借款人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
步骤S30,基于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分别收集借款人的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并基于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确定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
信贷风险控制系统在确认可以放款前,需要排除虚假信息、非本人操作、黑中介等情况,因此需要收集足够多的借款人信息并进行身份认证。鉴于不同借款额度的风险等级不同,对应风险控制措施不同,收集的借款人信息种类及数量、身份认证方式也不同。
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后,即可确定对应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信贷风险控制系统中存在存储各身份认证等级与待收集的种类信息和身份认证方法的对应关系,在确定对应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后,即可收集目标种类信息和进行目标身份认证。
目标种类信息指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和其他证明借款人身份的信息,目标身份认证流程指用于验证借款人就是目标种类信息所属人,防止冒用或盗用他人身份信息。在一实施例中目标种类信息还包括借款人发送借款请求时的IP地址信息,若是在同一个时刻同一个路由过来50单申贷,则这些借款人可能是中介找了多个人用不同的身份在骗贷,则可提升借款人的风险级别或者降低借款人的信用额度,减少损失或者降低风险。
信贷风险控制系统基于目标信息要求收集借款人的目标种类信息,并对借款人进行目标身份认证,获得目标身份认证结果,并基于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确定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若是通过目标种类信息确定了借款人身份,且借款人通过目标身份认证,即借款人与目标种类信息吻合,则进一步判断借款人的信用额度为多少;若是借款人没有通过目标身份认证,即借款人与目标种类信息不吻合,目标种类信息不属于借款人,则确定借款人信息有误,无法进行贷款。例如,目标种类信息中有借款人身份信息,如身份证或者虹膜数据或静脉数据,则对借款人进行目标身份认证,验证借款人提供的身份信息是否属于当前操作者,如当前操作者的人脸是否与身份证上的照片吻合、当前操作者的虹膜是否与身份信息中虹膜数据吻合、当前操作者的静脉是否与身份信息中静脉数据吻合,若吻合,则收集的目标种类信息的主人即当前操作者,借款人通过目标身份认证。
基于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分别收集借款人的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并基于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确定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判断借款人的信用额度,具体步骤可以包括:
检测借款人输入的身份证号是否属于中国辖区,若是,则获取所述借款人年龄,判断借款人的年龄是否在预设年龄范围内,若是,则获取借款人在本行的个人贷款信息,获得第一预设时段内(如12个月内)的累计逾期次数,若所述累计逾期次数小于第一预设次数,则无不当逾期,则确定借款人的信用额度大于第一预设额度。
可选地,进一步判断:
获取借款人在各银行的个人贷款信息,获得第二预设时段内(如24个月内)累计逾期次数,若所述累计逾期次数小于第二预设次数,则获取借款人在各银行的贷记卡信息,获得第三预设时段内(如24个月内)累计逾期次数,若所述累计逾期次数小于第三预设次数,则无不当逾期,则确定借款人的信用额度大于第二预设额度。
可选地,确定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借款人的有效AUM值(AssetUnderManagement,资产管理规模),根据信用额度计算规则:信用额度=借款人近6个月的月均AUM值×30%,计算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
进一步地,在确定借款人满足贷款条件,且无异常逾期不还贷款后,所述基于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分别收集借款人的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并基于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确定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借款人通过目标身份认证,则根据目标种类信息获取借款人年收入,判断是否有抵押物;
若有抵押物,则获取抵押物价值,基于借款人年收入和抵押物价值计算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
若是借款人通过目标身份认证,则收集的目标种类信息的主人即当前操作者,信贷风险控制系统可进一步计算借款人的信用额度。因年收入代表正常情况下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可将年收入纳入信用额度计算。同时,若是有抵押物,可增加可贷金额。借款人的信用额度的计算,可以依据公式:信用额度=借款人的年收入×2+抵押物价值×2,计算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
步骤S40,判断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是否小于信用额度;
步骤S50,若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小于信用额度,则给所述借款人放款。
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为借款人期望获得的借款数额,借款人的信用额度是信贷风险控制系统基于收集的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确定的、借款人的实际借款上限。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若是小于信用额度,则得出借款决策,继续下一步的放款流程,若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大于信用额度,则确定不放款决策,并输出决策理由。
本实施例通过接收借款人发送的借款请求,根据所述借款请求获取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根据借款人的借款请求,确定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进而确定对应目标身份认证等级,若是期待借款额度小,则贷款人的风险相对较小,收集的借款人信息可以少一些,身份认证简单,则可简化借款人借小额贷款的手续,借款人很快可以拿到钱,有利于提升借款人的借款体验,留住借款借款人;若是期待借款额度大,则为降低贷款人的风险,收集的借款人信息应该多且身份认证手续复杂,保障贷款人的利益。
进一步地,如图3,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信贷风险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为便于在附图中表示,将步骤S10分为:
步骤S101,接收借款人发送的借款请求,根据所述借款请求获取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
步骤S102,基于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
步骤S102包括:
步骤S11,当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小于第一预设额度时,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一级;
本实施例对期待借款额度小于第一预设额度的一级身份认证所对应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进行介绍。其中,第一预设额度可以由信贷风险控制系统开发商确定,因为一级身份认证属于风险等级最低的身份认证等级,因此,第一预设额度在各个预设额度中属于最低额度。例如,期待借款额度与身份认证等级的对应关系如下:
0-5000元 一级身份认证
5000-100000元 二级身份认证
100000+元 三级身份认证
则第一预设额度为5000,当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小于5000元时,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一级。
所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当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一级时,目标信息要求为第一类信息,所述第一类信息包括身份证信息、户籍地址、学历、婚姻状况;
步骤S22,目标身份认证流程为第一身份认证,第一身份认证包括:获取包含人脸的视频数据,基于该视频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
当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一级时,目标信息要求为第一类信息,所述第一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信息、户籍地址、学历、婚姻状况,确定目标种类信息后,即可收集目标种类信息,可以在借款人浏览界面输出录入身份证信息、户籍地址、学历、婚姻状况的提示消息或信息录入表格,由借款人依据提示消息或信息录入表格填写个人信息,也可以仅由借款人输入身份证信息,其他信息由信贷风险控制系统收集。通过这第一类信息,可以对借款人有一个初步判断,首先即:根据身份证信息查询公共数据库(包括政府公开的数据库或信贷风险控制系统之前收集/购买的个人信息资源库),获知身份证所属个人的真实信息,将借款人输入的目标种类信息与信贷风险控制系统实际检索到的身份证所属个人的真实信息进行对比,若吻合,则进行下一步目标身份认证,若不吻合,则输出信息错误提示。
此外,在根据收集的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确定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时,还可根据身份证信息,查询公共数据库中的个人征信数据或银行违约数据或公积金数据或其他贷款平台的逾期还款数据等,确定借款人是否具有贷款资质及依其信用信息确定信用额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身份证信息确定身份证所属个人的真实信息,将借款人输入的目标种类信息与所述真实信息进行对比,若二者吻合,则执行目标身份认证,若二者不吻合,则输出信息错误、建议重新输入的提示。
第一身份认证包括当前操作者的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以确保进行借款活动的借款人即其提交的身份证信息所属本人,以排除冒用、盗用等情况。
进行第一身份认证时,开启借款人使用终端的摄像头,获取借款人人脸数据。
进一步地,步骤S22中所述基于该视频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的步骤包括:
步骤S221,基于所述视频数据确定待认证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获取所述身份证中的第二人脸图像;
步骤S222,提取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的第一面部特征和第二人脸图像中的第二面部特征;
步骤S223,将所述第一面部特征信息和第二面部特征进行匹配,若匹配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则对所述待认证对象进行活体检测,若所述待认证对象为活体,则判定所述借款人通过所述第一身份认证。
待认证对象默认为借款人,通过对摄像头实时采集到的视频数据进行人脸识别,获取待认证对象的人脸图像,即第一人脸图像,将待认证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与身份证上的第二人脸图像进行特征对比,判断待认证对象的人脸图像是否与第二人脸图像吻合,进而判断待认证对象是否为身份证信息所属本人,进而判断当前使用身份证信息进行借款操作的人是否为身份证信息所属本人,若是,则借款人通过第一身份认证,若不是,则借款人未通过第一身份认证。以排除冒用、盗用他人信息贷款等情况,减少纠纷导致的风险。
若第一面部特征信息和第二面部特征的匹配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则说明待认证对象的人脸与身份证上的人脸基本相同,但是,为了排除犯罪人用他人照片进行人脸对比的情况,继续进行活体检测,确保待认证对象为人,因此若所述待认证对象为活体,则判定所述借款人通过所述第一身份认证。排队冒用盗用他人信息的可能,降低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4,基于第一/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信贷风险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为便于在附图中表示,将步骤S10分为:
步骤S101,接收借款人发送的借款请求,根据所述借款请求获取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
步骤S102,基于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
步骤S102包括:
步骤S12,当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额度且大于第一预设额度时,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二级;
本实施例对期待借款额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额度且大于第一预设额度的二级身份认证所对应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进行介绍。其中,第一预设额度和第二预设额度可以由信贷风险控制系统开发商确定,因为二级身份认证属于风险等级较高的身份认证等级,因此,第二预设额度在各个预设额度中属于最高额度。例如,期待借款额度与身份认证等级的对应关系如下:
0-5000元 一级身份认证
5000-100000元 二级身份认证
100000+元 三级身份认证
则第二预设额度为100000,当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小于100000元时,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二级。
步骤S20包括:
步骤S23,当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二级时,目标信息要求为第一类信息和第二类信息,所述第二类信息包括借款用途及其证明材料、设备指纹、IP地址、通讯录及短信、微信;
步骤S24,目标身份认证流程为第一身份认证,第一身份认证包括:获取包含人脸的视频数据,基于该视频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类信息即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类信息,相关描述具体参考第二实施例,此处不赘述。第二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借款用途及其证明材料、设备指纹、IP地址、通讯录及短信、微信。
通过收集借款用途证明材料,可以一定程度上证明借款人贷款的正当性和借款人支出信息,如借款人贷款可能用于买房、买车、经营或留学,同时,可通过监控借款人花费支出情况确定贷款流向,验证借款人是否依照借款用途进行花费,若借款人依照借款用途进行花费,则可判定借款人有较好的信用评分,风险不高,若是借款人未依照借款用途进行花费或者借款人没有将大部分贷款依照借款用途进行花费,则借款人信用评分较低,风险增加。
通过获取设备指纹,确定借款人申贷所用设备,在获得用户权限后,获取该设备中用户信息以及设备使用时长等信息。
通过获得IP地址,可以在IP地址出现异常时,提高风险等级,例如若是在同一个时刻同一个路由过来50单申贷,则这些借款人可能是中介找了多个人用不同的身份在骗贷,则可提升借款人的风险级别或者降低借款人的信用额度,减少损失或者降低风险。
通过获取通讯录及短信、微信,可判断是否有其他平台或个人的催款信息或逾期还款信息,或获取社交信息,通过大数据判断借款人是否有不还款的可能,减少损失或者降低风险。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身份认证即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身份认证,相关描述具体参考第二实施例,此处不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5,基于第一/二/三实施例提出本发明信贷风险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为便于在附图中表示,将步骤S10分为:
步骤S101,接收借款人发送的借款请求,根据所述借款请求获取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
步骤S102,基于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
步骤S102包括:
步骤S13,当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大于第二预设额度时,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三级;
本实施例对期待借款额度大于第二预设额度的三级身份认证所对应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进行介绍。其中,第二预设额度可以由信贷风险控制系统开发商确定,因为三级身份认证属于风险等级较高的身份认证等级,因此,第二预设额度在各个预设额度中属于较高额度。例如,期待借款额度与身份认证等级的对应关系如下:
0-5000元 一级身份认证
5000-100000元 二级身份认证
100000+元 三级身份认证
则第二预设额度为100000,当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大于100000元时,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三级。
步骤S20包括:
步骤S25,当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三级,目标信息要求为第一类信息、第二类信息和第三类信息,所述第三类信息包括抵押物及其相关资料、紧急联系人身份证和户籍地址;
步骤S26,目标身份认证流程为第二身份认证和第三身份认证,执行第二身份认证,若所述借款人通过第二身份认证,则执行第三身份认证。
本实施例对期待借款额度大于第二预设额度的三级身份认证所对应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进行介绍。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类信息、第二类信息即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一类信息、第二类信息,相关描述具体参考第三实施例,此处不赘述。第三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抵押物及其相关资料、紧急联系人身份证和户籍地址。
在期待借款额度大于第二预设额度时,因为额度较大,为降低贷款人风险,若是借款人希望顺利借到期待借款额度,则必须提供抵押物,并办理抵押手续。
紧急联系人应当为与借款人有一定亲属关系的人,可以为配偶或直系亲属,并需要有借款人与紧急联系人关系的证明材料,如户口本。当借款人无法按期还款或逾期不还款或失联时,贷款人可通过紧急联系人获得还款。因而可以降低风险。
若没有抵押物,或者没有紧急联系人身份证和户籍地址,以及借款人与紧急联系人关系的证明材料,则不能进行下一步的贷款操作。若有,则执行第二身份认证,第二身份认证可以包括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也可以包括静脉识别、指纹识别等。
可选地,步骤S26中所述执行第二身份认证的步骤包括:
步骤S261,获取包含人脸的视频数据,基于该视频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若所述借款人和紧急联系人均通过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则判定所述借款人通过第二身份认证。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身份认证指对所述借款人和紧急联系人均执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具体包括步骤:
对借款人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
基于所述包含人脸的视频数据确定待认证对象的第三人脸图像,获取所述身份证中的第四人脸图像;
提取所述第三人脸图像中的第三面部特征和第四人脸图像中的第四面部特征;
将所述第三面部特征信息和第四面部特征进行匹配,若匹配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则对所述待认证对象进行活体检测,若所述待认证对象为活体,则对紧急联系人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相关步骤如上,不赘述,当所述紧急联系人为活体时,判定所述借款人通过第二身份认证。
可确保借款人和紧急联系人都为本人,特别是紧急联系人也清楚借款人申请了贷款,使得在贷款人找上紧急联系人时,紧急联系人处于不知道任何事的情况,且因为若是借款人不能还款,会连累到紧急联系人,因而紧急联系人可以帮助贷款人留意借款人的去向,降低贷款人的风险。
若所述借款人通过第二身份认证,则执行第三身份认证,进一步地,步骤S26中所述执行第三身份认证的步骤包括:
步骤S262,判断所述借款人是否有所述抵押物的抵押权限,所述借款人有所述抵押物的抵押权限,则所述借款人通过第三身份认证。
在实际抵押时,需要判断借款人是否具有抵押抵押物的权限,防止借款人将有权属争议的抵押物进行抵押导致的后续无法以物抵资,降低风险。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贷风险控制程序,所述信贷风险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步骤,具体内容已在上文详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信贷风险控制系统中以对信贷交易进行风险控制,所述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借款人发送的借款请求,根据所述借款请求获取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基于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
根据所述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确定借款人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
基于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分别收集借款人的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并基于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确定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
判断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是否小于信用额度;
若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小于信用额度,则给所述借款人放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小于第一预设额度时,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一级;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确定借款人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的步骤包括:
当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一级时,目标信息要求为第一类信息,所述第一类信息包括身份证信息、户籍地址、学历、婚姻状况;
目标身份认证流程为第一身份认证,第一身份认证包括:获取包含人脸的视频数据,基于该视频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该视频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视频数据确定待认证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获取所述身份证中的第二人脸图像;
提取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的第一面部特征和第二人脸图像中的第二面部特征;
将所述第一面部特征信息和第二面部特征进行匹配,若匹配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则对所述待认证对象进行活体检测,若所述待认证对象为活体,则判定所述借款人通过所述第一身份认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额度且大于第一预设额度时,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二级;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确定借款人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的步骤包括:
当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二级时,目标信息要求为第一类信息和第二类信息,所述第二类信息包括借款用途及其证明材料、设备指纹、I P地址、通讯录及短信、微信;
目标身份认证流程为第一身份认证,第一身份认证包括:获取包含人脸的视频数据,基于该视频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大于第二预设额度时,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三级;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确定借款人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的步骤包括:
当目标身份认证等级为三级,目标信息要求为第一类信息、第二类信息和第三类信息,所述第三类信息包括抵押物及其相关资料、紧急联系人身份证和户籍地址;
目标身份认证流程为第二身份认证和第三身份认证,执行第二身份认证,若所述借款人通过第二身份认证,则执行第三身份认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第二身份认证的步骤包括:
获取包含人脸的视频数据,基于该视频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若所述借款人和紧急联系人均通过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则判定所述借款人通过第二身份认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第三身份认证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借款人是否有所述抵押物的抵押权限,所述借款人有所述抵押物的抵押权限,则所述借款人通过第三身份认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分别收集借款人的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并基于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确定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借款人通过目标身份认证,则根据目标种类信息获取借款人年收入,判断是否有抵押物;
若有抵押物,则获取抵押物价值,基于借款人年收入和抵押物价值计算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
9.一种信贷风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贷风险控制系统包括所述等级分流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风险分析模块和风控处理模块;
所述等级分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确定目标身份认证等级;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身份认证等级确定借款人的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收集目标种类信息并进行目标身份认证;
所述风险分析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信息要求和目标身份认证流程分别收集借款人的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并基于目标种类信息和目标身份认证结果确定所述借款人的信用额度;
所述风控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借款人的期待借款额度小于信用额度时,给所述借款人放款。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贷风险控制程序,所述信贷风险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贷风险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810298486.XA 2018-03-30 2018-03-30 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085102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8486.XA CN108510282A (zh) 2018-03-30 2018-03-30 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8486.XA CN108510282A (zh) 2018-03-30 2018-03-30 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0282A true CN108510282A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80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98486.XA Withdrawn CN108510282A (zh) 2018-03-30 2018-03-30 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10282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6570A (zh) * 2018-10-25 2019-04-16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号的风险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48991A (zh) * 2019-06-21 2019-10-18 上海淇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评估用户授信额度上限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489951A (zh) * 2019-07-08 2019-11-22 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风险识别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99190A (zh) * 2019-09-27 2019-12-20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以及装置
CN112036895A (zh) * 2020-09-03 2020-12-04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易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348670A (zh) * 2020-11-09 2021-02-09 上海欧冶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金融产品的抵质押物与额度互换共享系统和方法
US11941129B2 (en) 2021-03-31 2024-03-26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Utilizing contact information for device risk assessment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6570A (zh) * 2018-10-25 2019-04-16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号的风险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48991A (zh) * 2019-06-21 2019-10-18 上海淇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评估用户授信额度上限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489951A (zh) * 2019-07-08 2019-11-22 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风险识别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99190A (zh) * 2019-09-27 2019-12-20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以及装置
CN110599190B (zh) * 2019-09-27 2022-10-21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以及装置
CN112036895A (zh) * 2020-09-03 2020-12-04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易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348670A (zh) * 2020-11-09 2021-02-09 上海欧冶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金融产品的抵质押物与额度互换共享系统和方法
US11941129B2 (en) 2021-03-31 2024-03-26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Utilizing contact information for device risk assessmen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0282A (zh) 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US8368510B2 (en)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CN111461857A (zh) 中小银行个人线上信贷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介质
US20060233332A1 (en) Credit worthiness rating method
CN110706090A (zh) 信用欺诈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7767263A (zh) 一种消费信贷的审批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6548395A (zh) 用于房屋租赁的消费借贷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276178B (zh) 一种基于身份验证的风险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523266A (zh) 一种支付认证方法、支付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0796054B (zh) 证件验真方法及装置
CN107633454A (zh) 一种民间借贷登记系统及方法
CN109345375A (zh) 一种可疑洗钱行为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0276537A (zh) 基于区块链工作量机制的信贷信息安全的保护方法
CN114362987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分布式投票系统及方法
CN109242669A (zh) 一种基于出行轨迹的授信方法、用户终端和服务器
CN110533522A (zh) 资源分配审核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69187A (zh) 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相关产品
CN109670934A (zh) 基于用户行为的身份识别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4090985A (zh) 区块链中用户操作权限的设置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344582B (zh) 认证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353806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行为治理方法及系统
CN112381513A (zh) 信息审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18823A (zh) 资源转移过程中的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732736B (zh) 信用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15994791A (zh) 一种基于积分用户状态快照及量化分析的风险判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