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9803B - 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09803B
CN108509803B CN201810215057.1A CN201810215057A CN108509803B CN 108509803 B CN108509803 B CN 108509803B CN 201810215057 A CN201810215057 A CN 201810215057A CN 108509803 B CN108509803 B CN 1085098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terminal device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150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09803A (zh
Inventor
陈颖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1505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0980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3709 priority patent/WO201917415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509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9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09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9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16User authentication by observing the pattern of computer usage, e.g. typical user behavi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图像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包括:以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当前使用的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并将生物特征参数与预存的合法特征参数进行匹配;若不匹配,则将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从显示界面中删除;获取用户的操作行为记录;将操作行为记录导入卷积神经网络,确定用户的用户类型;若用户类型为非法用户类型,则执行告警操作。本发明能够降低用户的隐私数据泄露的风险,提高了终端设备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应用程序与用户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中记录了用户大量的隐私数据,因此如何保护应用程序的隐私数据已经成为了用户关注的重点。现有的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在终端设备开锁后会显示所有安装在终端上所有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从而其他用户可以通过应用图标获取到用户的隐私数据,容易导致用户隐私数据泄露,保密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在终端设备开锁后会显示所有安装在终端上所有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从而其他用户可以通过应用图标获取到用户的隐私数据,容易导致用户隐私数据泄露,保密性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包括:
以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当前使用的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并将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预存的合法特征参数进行匹配;
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合法特征参数不匹配,则将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从显示界面中删除;
获取所述用户的操作行为记录;
将所述操作行为记录导入卷积神经网络,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类型;
若所述用户类型为非法用户类型,则执行告警操作;
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预设的合法特征参数匹配,则显示所述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以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当前使用的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并将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预存的合法特征参数进行匹配;
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合法特征参数不匹配,则将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从显示界面中删除;
获取所述用户的操作行为记录;
将所述操作行为记录导入卷积神经网络,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类型;
若所述用户类型为非法用户类型,则执行告警操作;
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预设的合法特征参数匹配,则显示所述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以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当前使用的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并将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预存的合法特征参数进行匹配;
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合法特征参数不匹配,则将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从显示界面中删除;
获取所述用户的操作行为记录;
将所述操作行为记录导入卷积神经网络,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类型;
若所述用户类型为非法用户类型,则执行告警操作;
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预设的合法特征参数匹配,则显示所述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确定当前进行操作的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若识别该用户为合法用户,则显示包含用户隐私数据的隐藏应用的应用图标,用户可以;反之,若识别该用户并非合法用户,则不显示所述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从而使得该非法用户无法对隐藏应用进行操作,降低用户的隐私数据泄露的风险。另一方面,当识别用户并非合法用户的情况下,还获取用户的操作行为记录,将操作行为记录导入到预设的卷积神经网络内,判定该用户是否为如盗取资料或盗取设备的非法用户,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S104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S101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确定当前进行操作的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若识别该用户为合法用户,则显示包含用户隐私数据的隐藏应用的应用图标,用户可以;反之,若识别该用户并非合法用户,则不显示所述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解决了现有的隐私数据的保护方法,存在用户隐私数据泄露的可能性,无法很好地对用户的隐私数据进行保护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流程的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该终端设备安装有应用程序,每个应用程序具有对应的应用图标,用户可通过点击该应用图标打开该应用程序,并响应相关的服务请求。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详述如下:
在S101中,以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当前使用的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并将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预存的合法特征参数进行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内设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其中,该生物特征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以下一种:人脸信息、指纹信息以及生命特征参数,生命特征参数包括:血压、脉搏、心率等参数。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生物特征参数,终端设备会通过不同的模块进行采集。例如,若S101中获取的用户的人脸信息,则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前置摄像头,以预设的时间间隔对当前使用用户的进行拍照,得到人脸图像,并通过人脸图像识别出该用户的人脸信息,将该人脸信息作为生物特征参数。
若S101中获取的是用户的指纹信息,则终端设备可通过指纹采集模块,来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特别地,该指纹采集模块可以设置与触控屏上,在该情况下,当用户通过触控屏对移动终端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即可直接获取当前使用的用户的指纹信息;而该指纹采集模块是设置于终端设备的某个指定的区域,则终端设备可以预设的时间间隔弹出提示信息,通知用户将手指放置于指定的区域,以获取指纹信息,若在预设的时间内用户并未将手指放置于指定的区域或获取到的指纹信息并非以登记的指纹信息,则进入锁屏状态。
若S101中获取的是用户的生命特征参数,则终端设备可通过配对的智能手表等外设终端采集用户的生命特征参数后,向终端设备返回采集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存储有合法账户的合法特征参数,该合法账户具体为终端设备的持有者或具有管理权权限的用户。该合法特征参数与上述生物特征参数一致,可以为人脸信息、指纹信息以及生命特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当然合法账户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S101中获取的生物特征参数,只需与其中一个合法账户的合法特征参数匹配成功,则执行S106的相关操作;反之,若与任一合法账户的合法特征参数均不匹配,则执行S102的相关操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不同合法账户对应的终端设备的使用权限也可以是不一样的。因此,若合法账户存在多个,则终端设备在确定生物特征参数与一个合法特征参数匹配时,可提取与之匹配的合法特征参数的用户标识,并基于该用户标识确定该用户的使用权限,开放终端设备上对应的功能,从而实现权限划分的目的,提高了终端设备的保密性。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不同合法账户除了有使用权限的差别外,还可以设置了不同的隐藏应用。终端设备在识别了该用户有某一合法账户的合法特征参数相匹配时,则确定除该匹配的合法账户外其他合法账户的隐藏应用标识,并删除其他合法账户设置的隐藏应用的应用图标,从而即便终端设备被多个用户复用,也能够保障各自的隐私数据不被泄露。
可选地,生物特征参数的个数可以为多个,在该情况下,即多个生物特征参数均需要与合法账户的多个生物特征参数相匹配,才能识别为匹配成功,反之,若存在一个生物特征参数与某一合法账户对应的合法特征参数不匹配,则识别为匹配失败。
在S102中,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合法特征参数不匹配,将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从显示界面中删除。
在本实施例中,若本次获取得到的生物特征参数与合法特征参数不匹配,则表示当前使用终端设备的用户并非合法用户,可能是临时借用合法用户的终端设备,因而为了避免合法用户的隐私数据被泄露,则会把预先设置的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从显示界面中删除,从而当前使用的用户无法启动隐藏应用,实现对隐藏应用中的用户数据进行保护。需要说明的是,该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原本是显示在显示界面中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标记用于在识别当前用户为非合法用户时,删除包含所述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即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图标在识别用户为非法用户时会进行隐藏,非法用户无法查看到该标记。
在本实施例中,合法用户可对安装于终端设备上的各个应用程序进行隐藏应用设置。当用户选定一个应用程序为隐藏应用程序后,终端设备会将该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上添加一个标志位,即上述的预设标记。当终端设备在检测到当前使用的用户并未合法用户时,将对显示界面中的所有图标进行遍历扫描,确定存在标志位的应用图标,识别为隐藏应用的应用图标并从显示界面中删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对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执行删除操作后,可调整各个应用图标的位置,以填补已删除的应用图标所形成的空缺位置。例如,第一应用图标、第二应用图标与第三应用图标为依次排列的三个应用图标。由于第二应用图标为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因此当识别当前使用用户并非合法用户时,则将第二应用图标从显示界面中删除,从而显示界面上第一应用图标与第三应用图标之间会有一个明显的空缺,此时终端设备会将第三应用图标移动到第二应用图标原本的位置,从而显示界面上各个图标依然是紧密依次排列的。当终端设备在下一次采集周期时确定当前使用用户为合法用户后,则还原显示界面至删除前的状态。通过上述操作,即便非合法用户使用终端设备时,也不易察觉隐藏应用图标已被删除,提高了隐藏图标的隐蔽性,也避免非合法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时察觉到用户设置了隐藏应用,减少了用户之间的尴尬。
在S103中,获取所述用户的操作行为记录。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确定了某一用户并非合法用户后,需要进一步对该用户的用户类型进行确定,判定该用户是否为非法用户。非法用户具体指的是:盗取、破坏资料的用户或非法占用、强取终端设备的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会记录该用户的操作行为记录,操作行为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滑动轨迹、文件的访问路径、发起的服务响应类型以及启动的应用程序。终端设备可以设置固定的采集时长,获取在采集时长内该用户的操作行为记录,并当到达采集时长后,将本次获取得到的所有操作行为记录封装到同一个文件内,基于该文件内的数据确定该用户的用户类型。
在S104中,将所述操作行为记录导入卷积神经网络,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将采集得到的操作行为记录导入到卷积神经网络中,输出该操作行为记录对应的卷积输出值,并基于该卷积输出值与预设的用户类型的对应关系进行比对,确定该卷积输出值所对应的用户类型,识别为该用户的用户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S101之前,终端设备可以从服务器中下载该用户类型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是通过采集不同类型的用户的操作行为记录,并将各个用户类型的操作行为记录导入到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中训练生成的对应关系,并且该卷积神经网络中的相关参数会基于训练学习时进行调整,以使输入的操作行为参数与输出的用户类型与预期的结果相一致。其中,用户类型除了非法用户类型外,还包括租用终端用户类型、终端持有者类型等。
在本实施例中,该卷积神经网络可以为:转置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可分离卷积神经网络、扩张卷积神经网络等。
可选地,终端设备在获取了操作行为记录后,可以将该操作行为记录转换为以二进制或16进制标识的数据,并将该数据导入到卷积神经网络中计算其卷积输出值;特别地,若该操作行为记录为记载有操作行为的显示界面图像,则可直接将该显示界面图像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
在S105中,若所述用户类型为非法用户类型,则执行告警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判定该用户为非法用户类型,则需要对该移动终端进行保护,以避免用户的隐私数据或文件被外泄,并且避免用户的终端设备被盗取。其中,上述告警操作包括:通过弹框或语音播报的方式,提示当前使用的用户归还终端设备;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获取终端设备当前用户的人脸图像和/或地理位置,并将该人脸图像和/或地理位置上传到服务器,并向服务器发送告警操作,已通过管理人员或用户取回该终端设备。
在S106中,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预设的合法特征参数匹配,则显示所述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
在本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检测到生物特征参数与合法特征参数相匹配,则表示当前用户为合法用户,可以运行终端设备上的各个应用程序,因此会显示所述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并开放隐藏应用的使用权限。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S104的具体实现流程图。参见图2所示,相对于图1所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中S104包括S1041~S1043,具体详述如下:
在S1041中,基于所述操作行为记录中包含的行为特征值,生成所述操作行为记录对应的行为特征矩阵;所述行为特征参数包括:操作应用的编号、滑动轨迹以及触控操作的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获取到当前使用用户的操作行为记录后,会提取该操作行为记录中包括的特征参数,该特征参数包括有操作应用的编号、滑动轨迹在显示界面上滑动过的坐标集合,还有进行触控操作的具体坐标。基于上述三种类型的特征参数,生成该操作行为记录的行为特征矩阵。例如,生成一个3行的矩阵,矩阵的第一行用于记录操作应用的编号,矩阵的第二行用于记录滑动轨迹的坐标集合,矩阵的第三行用于触控操作的坐标。
当然,若终端设备获取的一定时间间隔该使用用户的操作行为记录,则可以基于各个行为特征参数在该时间间隔中获取得到的数据生成多个子矩阵,矩阵不同行代表不同单位时间获取得到的行为特征参数。然后,通过多个子矩阵生成该当前使用用户对应的行为特征矩阵。例如,时间间隔为5s,而一个单位时间为1s,则对于操作应用的编号该行为特征参数,生成的矩阵包含5行,第一行记录第一秒检测到的当前前台运行的应用的编号;第二行记录第二秒检测到的当前前台运行的应用的编号,以此类推,生成行数为5的矩阵,对于其他行为特征参数也通过上述方式进行生成,最后得到了行数为5*3行,即15行的行为特征矩阵。
在本实施例中,矩阵的列数取所有行为特征参数中维数最高的维度值。例如,应用的编号是一个一维的数,例如编号为16、编号为25。而滑动轨迹是包含多个坐标的多维数组,例如[(15.18),(15,15),(13,15),(13,16)],即是一个8维的数,因此终端设备会以维度值8作为该行为特征矩阵的列数。对于其他维度较低的行为特征参数,则后续维度用0进行补充。例如上述两个行为特征参数所构成的矩形如下:
在S1042中,将所述行为特征矩阵导入预设的五层池化层网络进行降维运算,计算所述行为特征矩阵经过降维后的行为特征值;其中,所述五层池化层网络具体为:
V1(Amn)=mp1(3,64,Amn);
V2(Amn)=mp2(3,128,V1(Amn));
V3(Amn)=mp3(3,256,V2(Amn));
V4(Amn)=mp4(3,512,V2(Amn));
V5(Amn)=mp2(1,1,V4(Amn));
其中,所述Amn为行为特征矩阵;所述V1(Amn)、V2(Amn)、V3(Amn)以及V4(Amn)分别为第1到第4层池化层降维后的输出矩阵;所述V5(Amn)为行为特征特征值;所述m为所述行为特征参数包含的参数个数;所述n为在所述行为特征参数中参数维度最高的维度。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中预设的卷积神经网络具体为包含五层池化层的神经网络,将S1041获取得到的操作行为矩阵导入到该五层池化层网络中进行逐层的降维操作,从而将包含多维度的操作行为矩阵降维到一个一维的行为特征值,并基于该行为特征值确定该操作行为记录对应用户的用户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V1(Amn)为操作行为矩阵经过第一层池化层后得到输出矩阵,其中,mp1(3,64,Amn)中的“64”为卷积核的个数,“3”为卷积核的大小,因此mp1(3,64,Amn)是指对操作行为矩阵进行64次卷积计算,每次卷积的卷积核为3*3的矩阵。同理,对于V2(Amn)、V3(Amn)、V4(Amn)以及V5(Amn)的计算过程如上所述。
特别地,若终端设备获取的操作行为记录并非为包含多个行为特征参数的操作行为矩阵,而是一个记载有操作行为记录的显示界面图像,而由于显示界面图像为一个三基色(RGB)图像,该图像中每个像素点对应有三个通道的数值,在该情况下,即每一幅图像实际对应由三个通道所构成的三幅图像合成而成的,因此卷积核的并非3*3的卷积核,而是一个3*3*3的卷积核。
在S1043中,基于预存的用户类型关系表,查询所述行为特征值对应的用户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计算得到操作行为矩阵对应的行为特征值后,将基于该特征值查询预存的用户类型关系表,查询该特征值所对应的用户类型,并将该用户类型作为当前操作用户的用户类型。具体地,该用户关系表中每个用户类型对应一个特征值范围,若计算得到的行为特征值落入其中一个特征值范围内,则识别该特征值范围对应的用户类型为该操作行为记录的用户的用户类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操作行为记录转化为操作行为矩阵,并对该矩阵进行卷积计算,继而得到该用户对应的用户类型,提高了用户类型识别的准确率。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S101的具体实现流程图。参见图3所示,相对于图1所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中S101包括S1011~S1015,具体详述如下:
在S1011中,接收可穿戴终端发送的生命体征值,并将所述生命体征值与合法用户的生命体征范围进行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与可穿戴终端进行通信连接,并通过可穿戴终端上的生物特征感应模块,获取佩戴用户的生命特征值。该生命特征值包括但不限于:心率、血压、脉搏幅值以及血液粘稠度。可穿戴终端在每次采集得到用户的生命体征值后,则把该生命体征值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便终端设备对用户的生命体征进行记录,还可以用户进行合法用户的鉴权操作。具体地,该可穿戴终端可以为智能手表。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中记录有合法用户的生命特征范围,特别地,若合法用户的数量为多个,则具有多个生命特征范围,不同的生命特征范围之间的可以具有重叠的部分。若本次获取得到的生命特征值在合法用户的生命特征范围内,则表示可穿戴终端正在佩戴于合法用户身上,并且可穿戴终端与终端设备处于可通信的范围内,此时需要进一步确定操作用户与佩戴可穿戴终端的用户是否为同一个人,因此需要执行S1012进行进一步判定;若生命特征参数在生命特征范围外,则识别该用户与生命特征参数不匹配,执行S102的相关操作。
在S1012中,若所述生命体征值在所述生命体征范围内,则获取与所述可穿戴终端的距离值。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生命特征值在生命特征范围内,则获取自身与可穿戴终端之间的相距距离,获取的方式具体为:可基于无线通信的信号强度,确定两者之间的相距距离;又或者终端设备上设置有信号收发模块,通过发送以及接收对应信号的时间间隔,确定两者之间的相距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佩戴可穿戴终端的用户并不一定是正常操作终端设备的使用用户,可能只是在终端设备附近,在该情况下,可穿戴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值较大,而当佩戴可穿戴终端的用户为当前使用终端设备的使用该用户,则两者之间的距离值较小。因此,可通过终端设备与可穿戴终端之间距离值的大小,判定采集得到的合法生命体征值的用户是否为当前使用终端涉笔的用户。
在S1013中,判断所述距离值是否在预设的有效距离范围内。
在S1014中,若所述距离值在所述有效范围内,则识别所述生命体征值与所述生命体征范围匹配。
在S1015中,若所述距离值在所述有效范围外,则识别所述生命体征值与所述生命体征范围不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会将该距离值与预设的有效距离范围进行匹配,若距离值在有效距离范围内,则识别为匹配,执行S106的相关操作;若距离值在有效距离范围外,则识别为不匹配,执行S102的相关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仅获取佩戴可穿戴终端的生命体征值,还获取可穿戴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值,从而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参见图4所示,相对于图1所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在所述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合法特征参数不匹配,将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从显示界面中删除之后,还包括:S401~S404,具体详述如下:
在S401中,查询历史操作用户记录中是否存在一历史操作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确定了当前使用的用户并非合法用户后,可以将该用户的生命特征参数与历史操作用户记录中的各个历史操作用户的生命特征参数进行匹配,确定该用户是否曾经操作该终端设备。其中,在每个用户对终端设备进行操作时,均会记录该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若该生物特征参数与合法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匹配,则识别为已记录,不再重复存储;若该生物特征参数并非合法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则会在历史操作用户记录中创建一个单元,用于存储该操作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通过该历史操作用户记录,终端设备不仅可以是被该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还可以识别该用户是否曾经操作过该终端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会将本次获取得到的生物特征参数分别与历史操作用户记录中各个历史操作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进行匹配,确定该用户是否为已经操作过该终端设备的用户,若是,则执行S402的相关操作;若否,则执行S403的相关操作。
在S402中,若存在一历史操作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匹配,则增加所述历史操作用户的操作次数。
在本实施例中,历史操作用户记录中除了存储了该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外,还记录有该用户的操作该终端设备的操作次数,即识别到该历史操作用户每使用一次终端设备,则对该用户的操作次数进行加1操作,因此,当终端设备检测到当前使用过的用户是已存储的历史操作用户,则增加该历史操作用户的操作记录。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由于用户使用该终端设备的次数越多,虽然该用户并非合法用户,但该用户依然属于常用的用户,即可靠性较高,因此可以将该操作次数的多少,作为该用户的可靠度。
在S403中,若任一历史操作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均不匹配,则基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创建一个历史操作用户,并设置创建的历史操作用户的操作次数为1。
在本实施例中,若历史操作用户记录中各个历史操作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均与该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不匹配,则表示该用户为首次使用该终端设备,因此会根据该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创建一个历史操作用户,并记录于历史操作用户记录中,并将该新创建的历史操作用户的操作次数设置为1。
在S404中,基于所述用户对应的操作次数,确定所述用户的使用权限。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会根据该用户的操作次数,确定该本次操作的用户是否可靠,若该操作次数越高,则其对应的使用权限越大,反之,若操作次数越小,其对应的使用权限越小。终端设备中存储有操作次数与使用权限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对应关系,确定该用户的本次操作终端设备的使用权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会根据用户的使用次数确定使用权限,从而提高了权限设置的灵活度的同时,还能保证用户终端的隐私数据以及机密文件不容易被泄漏。
图5示出了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参见图5所示,相对于图1-图4所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在所述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合法特征参数不匹配,将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从显示界面中删除之后,还包括:S501,具体详述如下:
在S501中,若接收到所述用户发起的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调用请求,则终止所述调用请求,并显示预设的虚假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会拒绝非合法用户发起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调用请求,则终端设备会终止该调用请求,避免非法用户激活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并显示预设的虚假信息,例如“应用程序未安装”,来告知非法用户无法调用。可选地,该调用请求可为与交易相关的调用请求,在该情况下,终端设备会不响应非法用户发起的该类请求,以保证合法用户的财产不受损失。不仅如此,为了避免用户之间矛盾而存在尴尬,终端设备并不会直接显示无法交易的信息,而是会显示用户预先设置的虚假信息。例如,显示“余额不足”或“网络繁忙”等信息,以提示当前使用终端设备的用户无法进行交易,并且不会影响该用户与合法用户之间关系,提高了拒绝交易信息的隐蔽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显示虚假信息,以提高隐藏应用的隐蔽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该终端设备包括的各单元用于执行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各步骤。具体请参阅图1与图1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见图6,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生物特征参数获取单元61,用于以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当前使用的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并将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预存的合法特征参数进行匹配;
预设图标删除单元62,用于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合法特征参数不匹配,则将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从显示界面中删除;
操作行为获取单元63,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操作行为记录;
用户类型确定单元64,用于将所述操作行为记录导入卷积神经网络,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类型;
告警操作执行单元65,用于若所述用户类型为非法用户类型,则执行告警操作;
隐藏应用显示单元66,用于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预设的合法特征参数匹配,则显示所述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
可选地,用户类型确定单元64包括:
行为特征矩阵转换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操作行为记录中包含的行为特征参数,生成所述操作行为记录对应的行为特征矩阵;所述行为特征参数包括:操作应用的编号、滑动轨迹以及触控操作的坐标;
降维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行为特征矩阵导入预设的五层池化层网络进行降维运算,计算所述行为特征矩阵经过降维后的行为特征值;其中,所述五层池化层网络具体为:
V1(Amn)=mp1(3,64,Amn);
V2(Amn)=mp2(3,128,V1(Amn));
V3(Amn)=mp3(3,256,V2(Amn));
V4(Amn)=mp4(3,512,V2(Amn));
V5(Amn)=mp2(1,1,V4(Amn));
其中,所述Amn为行为特征矩阵;所述V1(Amn)、V2(Amn)、V3(Amn)以及V4(Amn)分别为第1到第4层池化层降维后的输出矩阵;所述V5(Amn)为行为特征特征值;所述m为所述行为特征参数的个数;所述n为在各个所述行为特征参数包含参数值的个数的最大值;
用户类型对应单元,用于基于预存的用户类型关系表,查询所述行为特征值对应的用户类型。
可选地,所述生物特征参数包括生命体征值;所述生物特征参数获取单元61,包括:
生命体征范围匹配单元,用于接收可穿戴终端发送的生命体征值,并将所述生命体征值与合法用户的生命体征范围进行匹配;
穿戴终端距离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生命体征值在所述生命体征范围内,则获取与所述可穿戴终端的距离值;
匹配成功识别单元,用于若所述距离值在预设的有效范围内,则识别所述生命体征值与所述生命体征范围匹配;
匹配失败识别单元,用于若所述距离值在所述有效范围外,则识别所述生命体征值与所述生命体征范围不匹配。
可选地,终端设备还包括:
历史用户识别单元,用于查询历史操作用户记录中是否存在一历史操作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匹配;
操作次数增加单元,用于若存在一历史操作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匹配,则增加所述历史操作用户的操作次数;
历史用户创建单元,用于若任一历史操作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均不匹配,则基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创建一个历史操作用户,并设置创建的历史操作用户的操作次数为1;
使用权限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户对应的操作次数,确定所述用户的使用权限。
可选地,终端设备还包括:
虚假信息显示单元,用于若接收到所述用户发起的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调用请求,则终止所述调用请求,并显示预设的虚假信息。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同样可以通过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确定当前进行操作的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若识别该用户为合法用户,则显示包含用户隐私数据的隐藏应用的应用图标,用户可以;反之,若识别该用户并非合法用户,则不显示所述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从而使得该非法用户无法对隐藏应用进行操作,降低用户的隐私数据泄露的风险。另一方面,当识别用户并非合法用户的情况下,还获取用户的操作行为记录,将操作行为记录导入到预设的卷积神经网络内,判定该用户是否为如盗取资料或盗取设备的非法用户,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的安全性。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7包括:处理器70、存储器7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72,例如应用图标的显示程序。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个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S101至S106。或者,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6所示模块61至66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7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7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72在所述终端设备7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72可以被分割成生物特征参数获取单元、预设图标删除单元、操作行为获取单元、用户类型确定单元、告警操作执行单元以及隐藏应用显示单元,各单元具体功能如上所述。
所述终端设备7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70、存储器7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仅仅是终端设备7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7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7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71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7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7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7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7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7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7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7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7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7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当前使用的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并将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预存的合法特征参数进行匹配;
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合法特征参数不匹配,则将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从显示界面中删除;
获取所述用户的操作行为记录;
将所述操作行为记录导入卷积神经网络,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类型;
若所述用户类型为非法用户类型,则执行告警操作;
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预设的合法特征参数匹配,则显示所述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
所述生物特征参数包括生命体征值;所述以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当前使用的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并将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预存的合法生物特征参数进行匹配,包括:
接收可穿戴终端发送的生命体征值,并将所述生命体征值与合法用户的生命体征范围进行匹配;
若所述生命体征值在所述生命体征范围内,则获取与所述可穿戴终端的距离值;
若所述距离值在预设的有效范围内,则识别所述生命体征值与所述生命体征范围匹配;
若所述距离值在所述有效范围外,则识别所述生命体征值与所述生命体征范围不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操作行为记录导入卷积神经网络,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类型,包括:
基于所述操作行为记录中包含的行为特征参数,生成所述操作行为记录对应的行为特征矩阵;所述行为特征参数包括:操作应用的编号、滑动轨迹以及触控操作的坐标;
将所述行为特征矩阵导入预设的五层池化层网络进行降维运算,计算所述行为特征矩阵经过降维后的行为特征值;其中,所述五层池化层网络具体为:
V1(Amn)=mp1(3,64,Amn);
V2(Amn)=mp2(3,128,V1(Amn));
V3(Amn)=mp3(3,256,V2(Amn));
V4(Amn)=mp4(3,512,V2(Amn));
V5(Amn)=mp2(1,1,V4(Amn));
其中,所述Amn为行为特征矩阵;所述V1(Amn)、V2(Amn)、V3(Amn)以及V4(Amn)分别为第1到第4层池化层降维后的输出矩阵;所述V5(Amn)为行为特征特征值;所述m为所述行为特征参数的个数;所述n为在各个所述行为特征参数包含参数值的个数的最大值;
基于预存的用户类型关系表,查询所述行为特征值对应的用户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合法特征参数不匹配,将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从显示界面中删除之后,还包括:
查询历史操作用户记录中是否存在一历史操作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匹配;
若存在一历史操作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匹配,则增加所述历史操作用户的操作次数;
若任一历史操作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均不匹配,则基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创建一个历史操作用户,并设置创建的历史操作用户的操作次数为1;
基于所述用户对应的操作次数,确定所述用户的使用权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合法特征参数不匹配,将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从显示界面中删除之后,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用户发起的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调用请求,则终止所述调用请求,并显示预设的虚假信息。
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以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当前使用的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并将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预存的合法特征参数进行匹配;
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合法特征参数不匹配,则将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从显示界面中删除;
获取所述用户的操作行为记录;
将所述操作行为记录导入卷积神经网络,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类型;
若所述用户类型为非法用户类型,则执行告警操作;
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预设的合法特征参数匹配,则显示所述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
所述生物特征参数包括生命体征值;所述以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当前使用的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并将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预存的合法生物特征参数进行匹配,包括:
接收可穿戴终端发送的生命体征值,并将所述生命体征值与合法用户的生命体征范围进行匹配;
若所述生命体征值在所述生命体征范围内,则获取与所述可穿戴终端的距离值;
若所述距离值在预设的有效范围内,则识别所述生命体征值与所述生命体征范围匹配;
若所述距离值在所述有效范围外,则识别所述生命体征值与所述生命体征范围不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操作行为记录导入卷积神经网络,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类型,包括:
基于所述操作行为记录中包含的行为特征参数,生成所述操作行为记录对应的行为特征矩阵;所述行为特征参数包括:操作应用的编号、滑动轨迹以及触控操作的坐标;
将所述行为特征矩阵导入预设的五层池化层网络进行降维运算,计算所述行为特征矩阵经过降维后的行为特征值;其中,所述五层池化层网络具体为:
V1(Amn)=mp1(3,64,Amn);
V2(Amn)=mp2(3,128,V1(Amn));
V3(Amn)=mp3(3,256,V2(Amn));
V4(Amn)=mp4(3,512,V2(Amn));
V5(Amn)=mp2(1,1,V4(Amn));
其中,所述Amn为行为特征矩阵;所述V1(Amn)、V2(Amn)、V3(Amn)以及V4(Amn)分别为第1到第4层池化层降维后的输出矩阵;所述V5(Amn)为行为特征特征值;所述m为所述行为特征参数的个数;所述n为在各个所述行为特征参数包含参数值的个数的最大值;
基于预存的用户类型关系表,查询所述行为特征值对应的用户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所述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合法特征参数不匹配,将包含预设标记的应用程序的图标从显示界面中删除之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如下步骤:
查询历史操作用户记录中是否存在一历史操作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匹配;
若存在一历史操作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匹配,则增加所述历史操作用户的操作次数;
若任一历史操作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均不匹配,则基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参数创建一个历史操作用户,并设置创建的历史操作用户的操作次数为1;
基于所述用户对应的操作次数,确定所述用户的使用权限。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215057.1A 2018-03-15 2018-03-15 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08509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5057.1A CN108509803B (zh) 2018-03-15 2018-03-15 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PCT/CN2018/093709 WO2019174155A1 (zh) 2018-03-15 2018-06-29 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5057.1A CN108509803B (zh) 2018-03-15 2018-03-15 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9803A CN108509803A (zh) 2018-09-07
CN108509803B true CN108509803B (zh) 2019-06-07

Family

ID=63377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15057.1A Active CN108509803B (zh) 2018-03-15 2018-03-15 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09803B (zh)
WO (1) WO20191741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2777B (zh) * 2018-10-29 2023-06-0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0093165A1 (en) * 2018-11-07 2020-05-14 Element Ai Inc. Removal of sensitive data from documents for use as training sets
CN109872242B (zh) * 2019-01-30 2020-10-13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和装置
CN112307452A (zh) * 2019-08-01 2021-02-02 银河水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运行控制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42672A (zh) * 2021-09-06 2021-12-03 数贸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7545A (zh) * 2016-04-02 2016-08-17 伍海平 智能静脉穿戴式手环
CN106200908A (zh) * 2016-06-28 2016-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103220A (zh) * 2017-04-11 2017-08-2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触屏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7153780A (zh) * 2017-05-05 2017-09-12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基于手腕穿戴电子设备的书写行为特征认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32119A1 (en) * 2012-02-27 2013-08-28 Doro AB Two-mode access linear UI
CN102930196A (zh) * 2012-09-27 2013-02-13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图标显示方法及通信终端
US9274607B2 (en) * 2013-03-15 2016-03-01 Bruno Delean Authenticating a user using hand gesture
KR101560448B1 (ko) * 2013-07-24 2015-10-16 한국과학기술원 스크린 록 환경에서 특정 어플리케이션 호출을 위한 방법
US9355268B2 (en) * 2013-09-06 2016-05-3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anaging access by applications to perceptual information
CN103533546B (zh) * 2013-10-29 2017-03-22 无锡赛思汇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维度行为特征的隐式用户验证及隐私保护方法
US9946985B2 (en) * 2014-04-15 2018-04-17 Kofax, Inc. Touchless mobile applications and context-sensitive workflows
CN105303091A (zh) * 2015-10-23 2016-02-0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隐私保护方法和系统
CN106557679A (zh) * 2016-11-25 2017-04-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874857B (zh) * 2017-01-19 2020-12-01 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的活体判别方法及系统
CN107317926A (zh) * 2017-06-21 2017-11-03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隐藏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72091A (zh) * 2017-07-03 2017-09-15 山东浪潮云服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行为验证方法
CN107566163B (zh) * 2017-08-10 2020-11-06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行为分析关联的告警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7545A (zh) * 2016-04-02 2016-08-17 伍海平 智能静脉穿戴式手环
CN106200908A (zh) * 2016-06-28 2016-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103220A (zh) * 2017-04-11 2017-08-2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触屏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7153780A (zh) * 2017-05-05 2017-09-12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基于手腕穿戴电子设备的书写行为特征认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74155A1 (zh) 2019-09-19
CN108509803A (zh) 2018-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09803B (zh) 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487747B (zh) 用户识别方法、系统、装置及处理方法、装置
CN104915832B (zh) 移动支付、验证方法及其装置与系统
CN104184705B (zh) 验证方法、装置、服务器、用户数据中心和系统
CN105072080B (zh) 一种信息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68130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
CN104618601B (zh) 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及多系统终端
CN109600525A (zh) 基于虚拟现实的呼叫中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267115A (zh) 一种视频安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RU2603549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верификации для защиты от подделок
CN105337974A (zh) 账号授权方法、账号登录方法、账号授权装置及客户端
CN106203077B (zh) 一种复制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03913A (zh) 对象交互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3905457B (zh) 服务器、客户端、认证系统及用户认证和数据访问方法
CN106295296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启动方法和终端
CN106484231A (zh) 一种应用程序隐藏的方法及装置
CN109635572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合约签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7196917A (zh) 一种服务响应方法及其中间件
CN110377202A (zh) 图片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679391A (zh) 用于验证码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6790926A (zh) 一种联系人管理方法及终端
CN109815668A (zh) 双系统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133500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加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123961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548368B (zh) 用于使用环形数据提供ars联锁数据的系统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