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9512B - 一种doi识别方法、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doi识别方法、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09512B CN108509512B CN201810191583.9A CN201810191583A CN108509512B CN 108509512 B CN108509512 B CN 108509512B CN 201810191583 A CN201810191583 A CN 201810191583A CN 108509512 B CN108509512 B CN 1085095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ttachment
- database
- focusing
- identifier
- scan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OI识别方法、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该识别方法包括:根据扫描框中图像的数据,确定所扫描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所附着的附着物标识;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根据所述对焦参进行对焦,用于扫描识别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由于该对焦参数通过查询数据库直接获取,从而避免现有技术需要人工手动干预扫描过程,能够有效提高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识别率,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OI识别方法、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诸如二维码、条形码以及其他能够通过扫描进行识别的图形等,在现实生活中广泛的被人们所应用。通常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扫码机等具有扫描功能的电子设备对DOI进行扫描,识别DOI中的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服务,比如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用于进行电子支付或添加好友等。
目前在通过电子设备扫描识别DOI时,常常会出现难以确定合适的对焦参数的现象,使得扫描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人工手动干预的方式来强行对焦,导致DOI识别过程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DOI识别方法、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以解决DOI扫描识别过程中由于难以确定合适的对焦参数,需要人工手动来强行对焦,导致DOI识别过程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扫描框中图像的数据,确定所扫描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所附着的附着物标识;
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
根据所述对焦参进行对焦,用于扫描识别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识别装置,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获取模块以及识别模块,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扫描框中图像的数据确定所扫描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所附着的附着物标识;
所述获取模块,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
所述识别模块,根据所述对焦参进行对焦,用于扫描识别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扫描识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成功时,获取扫描框中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的图像数据以及扫描设备所使用的对焦参数;
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识别所述附着物并分配附着物标识;
将所述附着物标识和所述对焦参数对应的存储于数据库中。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分配单元以及存储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当扫描识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成功时,获取扫描框中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的图像数据以及扫描设备所使用的对焦参数;
所述分配单元,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识别所述附着物并分配附着物标识;
所述存储单元,将所述附着物标识和所述对焦参数对应的存储于数据库中。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扫描框中图像的数据确定DOI附着物的附着物标识,并通过该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从而获取相对应的对焦参数进行对焦,由于该对焦参数通过查询数据库直接获取,从而避免现有技术需要人工手动干预扫描过程,能够有效提高DOI的识别率,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扫描界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方法流程示示意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在通过电子设备扫描识别DOI时,常常由于难以确定合适的对焦参数,使得常常需要通过人工手动干预扫描过程来强行对焦,导致DOI识别过程效率较低。
基于此,本发明的要点为,根据扫描框中图像的数据确定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所在的附着物的附着物标识,根据该附着物标识查询存储了历史识别数据的数据库,从而获取数据库中与该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根据该对焦参数进行对焦,识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这种方式能够根据历史识别数据自动获取对焦参数进行对焦,从而克服现有技术难以确定合适的对焦参数,需要人工手动对焦所带来的识别效率较低的问题。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识别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其中,该方法可以用于具有扫描功能的移动终端以及其他类似扫描设备,这些移动终端可以具体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1:获取扫描框中图像的数据。
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通过触控用于扫描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应用程序的按钮或控件,来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如图2所示,在启动应用程序后通常会展示一扫描界面,扫描界面中包括扫描框,在该扫描框中会实时展示所扫描的对象的图像,当然该图像的清晰度与对焦参数等因素相关。
步骤S11中获取扫描框中图像的数据的方式可以是实时获取,也可以是周期性获取,其中获取的时间周期可以是1秒,也可以是在满足某个预设条件时进行获取,比如当扫描框中图像清晰度大于预设最低清晰度时进行获取,当然具体获取扫描框中图像的数据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这里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获取扫描框中图像的数据时,还可以确定扫描设备与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之间的距离。这里的扫描设备可以是具有扫描功能的移动终端等,具体确定扫描设备与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之间距离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在该扫描设备上增加3D摄像头,通过3D摄像头直接确定该距离,这种方式所确定的距离较为准确;也可以在该扫描设备上增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2D摄像头,通过这些2D摄像头联合测量该距离;也可以根据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估算该距离,这种方式可以预先确定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与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该对应关系来估算两者之间的距离,这种确定距离的方式由于只需要预先确定对应关系,并不需要增额外硬件设备,实现成本较低;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结合确定扫描设备与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之间的距离,这里就不再一一说明。
步骤S12:根据所获取的数据识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
步骤S13:根据附着物的识别结果确定附着物标识。
下面可以对步骤S12和步骤S13进行统一说明。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通常会附着在附着物上,该附着物可以是实体形式,如纸制品、瓶盖等,也可以是虚拟形式,如显示界面等,这里并不对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的具体形式、外观等进行限定,只需要能够用于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即可。比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二维码、条形码等印制在纸制品或瓶盖上,从而进行相应的应用;也可以在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上展示二维码、条形码等,通过扫描这些虚拟的显示界面上的二维码、条形码进行相应的应用,此时显示界面即为附着物。
根据所获取的数据识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时,可以通过对该数据进行图像识别处理,从而识别该附着物。其中图像识别处理的过程可以为,通过图像识别算法利用扫描框中图像的数据,对扫描框中的图像进行图像语义分割,识别出附着物在扫描框中的范围,然后利用物体检测技术,识别出附着物具体的物体类别,从而最终识别该附着物。
在识别出附着物之后,可以确定附着物标识,附着物标识可以用于标识相应的附着物,通常可以是附着物的名称、类别等。比如,当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为二维码,附着物为瓶盖时,附着物标识可以直接是瓶盖。
步骤S14:通过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
步骤S15:获取数据库中与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
这里的数据库可以用于存储历史识别数据,因此通过附着物标识查询该数据库能够,能够从该数据库所存储的历史扫描数据中,获取历史扫描过程中所使用的对焦参数。其中,该对焦参数与附着物标识相对应,这种相对应的关系可以是一一对应,此时一个附着物标识对应一个对焦参数,当然这种相对应的关系也可以是一个附着物标识对应多个对焦参数。对焦参数可以包括扫描设备的焦距,以及扫描设备在扫描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时所需要设置的其他参数。
该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至少有两个字段,分别为附着物标识字段以及对焦参数字段,其中,附着物标识字段用于存储历史识别数据中的附着物标识,对焦参数字段用于存储历史识别数据中的对焦参数。当识别附着物上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时,可以采用数据库中与该附着物标识相相应的对焦参数,由于历史识别数据反应已通过该对焦参数成功识别该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从而再次识别时可以采用该对焦参数,避免可以进行手动干预。
因此步骤S14中,在通过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时,通过该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的附着物标识字段,能够确定数据库中相应的对焦参数字段的对焦参数。如下表1所示为实际应用中的一种数据库,在该数据库中,附着物标识与对焦参数只见一一对应。比如,对焦参数A与附着物标识1一一对应,对焦参数B与附着物标识2一一对应。当通过附着物标识1查询该数据库时,获取的对焦参数为A,当通过附着物标识2查询该数据库时,获取的对焦参数为B。
表1
如下表2所示为实际应用中的另一种数据库,在该数据库中,一个附着物标识可以对应多个对焦参数。比如,附着物标识3对应对焦参数C和D,附着物标识4对应对焦参数E。当通过附着物标识4查询该数据库时,获取的对焦参数为E,当通过附着物标识3查询该数据库时,获取的对焦参数可以为C也可以为D。
表2
附着物标识字段 | 对焦参数字段 | … |
附着物标识3 | C | … |
附着物标识3 | D | … |
附着物标识4 | E | … |
… | … | … |
当一个附着物标识对应多个对焦参数时,通过该附着物标识获取对焦参数的方式可以是,从这多个对焦参数中随机获取任意一个对焦参数,这种方式易于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获取指定的某一个对焦参数。
另一种可选的获取方式可以是,根据扫描设备与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之间的距离,结合附着物标识以及该距离查询数据库,从而获取数据库中与附着物标识以及该距离处于同一条记录的对焦参数,此时该数据库除包括附着物标识字段和对焦参数字段之外,还包括距离字段,该距离字段用于存储历史数据中扫描设备与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之间的距离。
如表3所示为实际应用中的一种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附着物标识字段、对焦参数字段以及距离字段,其中,相对于表1和表2所增加的距离字段用于存储历史扫描数据中扫描设备与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之间的距离。
表3
表3中有三条记录,当通过附着物标识3以及距离H1查询表3时,获取数据库中与附着物标识3以及距离H1处于同一条记录的对焦参数为对焦参数C。这种结合附着物标识以及扫描设别与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之间距离,共同查询数据库的方式,所获取的对焦参数能够更精确,能够使得后续识别过程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库的距离字段所记录的距离可以以区间的方式进行存储,表示附着物标识与扫描设备之间的距离在该区间内,采用该对焦参数能够达到更好的识别效果。
步骤S16:根据所述对焦参进行对焦,用于扫描识别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根据上述步骤S15获取对焦参数之后,可以将该对焦参数直接应用于扫描设备进行对焦,从而扫描识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识别方法,根据扫描框中图像的数据确定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标识,并通过该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从而获取数据库中与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并应用该对焦参数进行对焦。由于该对焦参数通过查询数据库直接获取,从而避免现有技术需要人工手动干预扫描过程,能够自动识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从而有效提高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识别率,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上述提到数据库可以包括三个字段,分别为附着物标识字段、对焦参数字段以及距离字段,此时在确定附着物标识后,可以根据该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将数据库中于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距离作为参考距离,同时获取参考距离以及对焦参数。
在将对焦参数直接应用于扫描设备进行对焦时,还可以根据该参考距离,提示用户对扫描设备与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当前扫描距离进行调整,从而在根据提示调整当前扫描距离后,能够更加准确的识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其中,提示用户调整当前扫描距离的方法可以是在扫描界面上展示提示文字,也可以是通过声音播报或其他方式,从而提示用户将当前扫描距离向参考距离进行调整。这种根据参考距离提示用户调整当前扫描距离的方式,可以在不便于确定当前扫描距离的场景下进行应用,另一种常用的场景为,数据库中并没有存储当前扫描距离的数据,此时需要提示用户将当前扫描距离调整为参考距离进行更精确的扫描。
在获取参考距离之后,还可以根据参考距离以及当前扫描距离修正对焦参数,并将修正后的对焦参数应用于扫描设备进行对焦,这种方式不需要提示用户调整当前扫描距离,而是通过修正对焦参数提高扫描精确度,因此还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数据库还可以包括如下三个字段,分别为附着物标识字段、对焦参数字段以及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字段,其中,该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字段用于记录历史数据中的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该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用于描述历史扫描中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
此时在步骤S14和步骤S15中,通过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时,可以获取该数据库中与附着物标识处于同一条记录的对焦参数以及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
在步骤S16中,根据对焦参进行对焦时,可以将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与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当前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提示用户对扫描设备的当前扫描距离进行调整,并将对焦参数应用于扫描设备进行对焦,从而在用户调整当前扫描距离后能够提高扫描的精确度。
由于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与扫描设备和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距离有关,当该距离越远时,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在扫描框中的显示范围越小,当该距离约近时,显示范围越大,因此可以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与当前显示范围的大小进行对比,当大于当前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时,说明当前扫描距离偏远,可以提示用户将扫描设备靠近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反之可以提示用户将扫描设备远离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进行扫描。
类似的,实际应用中的数据库还可以为如下三个字段,附着物标识字段、对焦参数字段以及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字段,其中,该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字段用于记录历史数据中的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该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用于描述历史扫描中附着物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
相应的,在步骤S14和步骤S15中,通过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时,可以获取该数据库中与附着物标识处于同一条记录的对焦参数以及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
在步骤S16中,根据对焦参进行对焦时,可以将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与附着物当前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提示用户对扫描设备的当前扫描距离进行调整,并将对焦参数应用于扫描设备进行对焦,从而在用户调整当前扫描距离后能够提高扫描的精确度。
同样的,由于附着物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与扫描设备和附着物之间距离有关,当该距离越远时,附着物在扫描框中的显示范围越小,当该距离约近时,显示范围越大,因此可以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与附着物当前显示范围的大小进行对比,当大于当前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时,说明当前扫描距离偏远,可以提示用户将扫描设备靠近附着物;反之可以提示用户将扫描设备远离附着物进行扫描。
实施例2
上述实施例1中提到了数据库,其中数据库至少包括附着物标识字段和对焦参数字段,分别用于存储附着物标识以及对焦参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用于存储对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历史识别数据,该数据库在存储历史识别数据之后,可以应用于对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再次识别。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当扫描识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成功时,获取扫描框中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的图像数据以及扫描设备所使用的对焦参数。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扫描识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成功,可以是通过现有技术的人工干预扫描过程的方式识别成功,也可以是通过本申请实施例1的方式扫描识别成功,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扫描识别成功,这里并不对具体的识别方式进行限定,只需要对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扫描识别成功即可。
步骤S22:根据图像数据识别附着物并分配附着物标识。
根据图像数据识别附着物的方式可以是,对该图像数据进行图像识别处理,从而识别其中的附着物。其中图像识别处理的过程可以为,通过图像识别算法对该图像数据进行图像语义分割,识别出附着物在扫描框中的范围,然后利用物体检测技术,识别出附着物具体的物体类别,从而最终识别该附着物。在识别出附着物之后,可以向其分配相应的附着物标识,该附着物标识可以是附着物的名称、类别等。
步骤S23:将附着物标识和对焦参数对应的存储于数据库中。
可以将附着物标识和对焦参数作为历史识别数据,存储在该数据库中,具体存储时将该附着物标识存储于数据库的附着物标识字段下,相应的将对焦参数存储于对焦参数字段下。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数据存储方法,将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扫描识别成功后的对焦参数以及附着物标识存储于数据库中,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当再次扫描该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时,可以通过附着物标识,从该数据库中直接获取相应的对焦参数并进行对焦,从而也能够解决本申请的技术问题。
当然实际应用中,该数据库还可以包括距离字段。在获取扫描框中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的图像数据以及扫描设备所使用的对焦参数时,还可以确定扫描设备与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之间的距离,在存储是时,可以将附着物标识、对焦参数以及该距离存储于数据库的同一条记录中,并且附着物标识存储于附着物标识字段下,对焦参数存储于对焦参数字段下,该距离存储于距离字段。这样当再次扫描该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时,可以根据附着物标识以及距离确定对焦参数,进行更加精准的扫描识别。
数据库还可以包括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字段,用于存储历史数据中的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该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用于描述历史扫描中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当扫描识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成功时,获取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的图像数据、扫描设备所使用的对焦参数以及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并作为同一条记录分别存储于数据库相应的字段下。
数据库还可以包括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字段,用于存储历史数据中的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该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用于描述历史扫描中附着物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当扫描识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成功时,获取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的图像数据、扫描设备所使用的对焦参数以及附着物的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并作为同一条记录分别存储于数据库相应的字段下。
通过上述的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字段或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字段,能够分别记录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附着物在扫描框中的大小,并在下次扫描时用于提示用户对扫描距离进行调整,从而能够进行更加精确地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当通过扫描成功识别某一个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时,可以通过实施例2中的数据存储方法,将附着物标识和对焦参数作为历史识别数据对应的存储于数据库中,当再次扫描识别该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时,可以通过实施例1中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识别方法,并应用该数据库对快速获得对焦参数,而并不需要进行人工对焦,从而实现对该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识别。
实施例3
基于与本申请实施例1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识别装置,能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其中对于本申请实施例3如果有不清楚之处,可以参考本申请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相关内容。如图4所示,该装置30包括:确定模块301、获取模块302以及识别模块303,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301,根据扫描框中图像的数据确定所扫描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所附着的附着物标识;
所述获取模块302,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
所述识别模块303,根据所述对焦参进行对焦,用于扫描识别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由于本申请所提供的装置30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在实施例1能够解决技术问题的情况下,本申请的装置30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这里就不再对此进行赘述。
这里的数据库可以用于存储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历史识别数据,因此通过附着物标识查询该数据库能够,能够从该数据库所存储的历史扫描数据中,获取历史扫描过程中所使用的对焦参数。其中,该对焦参数与附着物标识相对应,这种相对应的关系可以是一一对应,此时一个附着物标识对应一个对焦参数,当然这种相对应的关系也可以是一个附着物标识对应多个对焦参数。对焦参数可以包括扫描设备的焦距,以及扫描设备在扫描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时所需要设置的其他参数。
当该数据库可以用于存储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历史识别数据时;获取模块302,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可以具体包括: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所述数据库,用于从所述数据库存储的历史识别数据中获取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30还可以包括距离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扫描设备与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距离;相应的,获取模块302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可以是,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以及所述距离查询所述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以及所述距离处于同一条记录的所述对焦参数。其中,可以通过所述扫描设备上的3D摄像头确定所述距离。
实际应用中,获取模块302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还可以是,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处于同一条记录的对焦参数以及参考距离;相应的,识别模块303根据所述对焦参进行对焦,可以具体是,根据所述参考距离提示对扫描设备的当前扫描距离进行调整,并将所述对焦参数应用于所述扫描设备进行对焦,或这是根据所述参考距离以及所述当前扫描距离修正所述对焦参数,并将修正后的对焦参数应用于所述扫描设备进行对焦。
所述获取模块302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可以具体是,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处于同一条记录的对焦参数以及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用于描述历史扫描中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相应的,根据所述对焦参进行对焦可以具体是,将所述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与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当前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提示对扫描设备的当前扫描距离进行调整,并将所述对焦参数应用于所述扫描设备进行对焦。
获取模块302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还可以是,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处于同一条记录的对焦参数以及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用于描述历史扫描中所述附着物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相应的,根据所述对焦参进行对焦,可以具体是,将所述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与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当前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提示对扫描设备的当前扫描距离进行调整,并将所述对焦参数应用于所述扫描设备进行对焦。
确定模块301根据扫描框中图像的数据确定所扫描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所附着的附着物标识,可以具体是,对所述数据进行图像识别处理,用于识别所述附着物,然后根据所述附着物的识别结果确定所述附着物标识。
上述的历史识别数据通过如下方法存储于所述数据库中:
当扫描识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成功时,获取扫描框中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的图像数据以及扫描设备所使用的对焦参数;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识别所述附着物并分配附着物标识;将所述附着物标识和所述对焦参数对应的存储于所述数据库中。其中,在获取扫描框中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的图像数据以及扫描设备所使用的对焦参数时,还可以包括:确定所述扫描设备与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距离;则,将所述附着物标识和所述对焦参数对应的存储于所述数据库中,具体包括:将所述附着物标识、所述对焦参数以及所述距离存储于所述数据库的同一条记录中。
基于与本申请实施例2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如图5所示为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40包括:获取单元401、分配单元402以及存储单元403,其中:
获取单元401,当扫描识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成功时,获取扫描框中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的图像数据以及扫描设备所使用的对焦参数;
分配单元402,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识别所述附着物并分配附着物标识;
存储单元403,将所述附着物标识和所述对焦参数对应的存储于数据库中。
由于该装置40采用与本申请实施例2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这里就不再赘述。
另外,该装置40还可以包括确定单元。获取单元401,在获取扫描框中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的图像数据以及扫描设备所使用的对焦参数时,确定单元,确定该扫描设备与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距离;相应的,
存储单元403,将所述附着物标识、所述对焦参数以及所述距离存储于所述数据库的同一条记录中。
图6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移动终端1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1、网络模块102、音频输出单元103、输入单元104、传感器105、显示单元106、用户输入单元107、接口单元108、存储器109、处理器110、以及电源1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处理器110,根据扫描框中图像的数据确定所扫描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所附着的附着物标识;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历史识别数据;根据所述对焦参进行对焦,用于扫描识别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1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移动终端通过网络模块1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103可以将射频单元101或网络模块1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03还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1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1041和麦克风1042,图形处理器1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06上。经图形处理器1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01或网络模块102进行发送。麦克风1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移动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1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1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61。
用户输入单元1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07包括触控面板1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72。触控面板1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071上或在触控面板1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10,接收处理器1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071。除了触控面板1071,用户输入单元1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1061上,当触控面板1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6中,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108为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1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1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1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
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1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移动终端10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09,存储在存储器10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10执行时实现上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识别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识别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扫描框中图像的数据,确定所扫描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所附着的附着物标识;
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
根据所述对焦参数进行对焦,用于扫描识别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其中,所述附着物标识用于标识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附着的附着物,所述附着物标识包括所述附着物的类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扫描设备与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距离;则,
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以及所述距离查询所述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以及所述距离处于同一条记录的所述对焦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处于同一条记录的对焦参数以及参考距离;则,
根据所述对焦参数进行对焦,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参考距离提示对扫描设备的当前扫描距离进行调整,并将所述对焦参数应用于所述扫描设备进行对焦;或,根据所述参考距离以及所述当前扫描距离修正所述对焦参数,并将修正后的对焦参数应用于所述扫描设备进行对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处于同一条记录的对焦参数以及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用于描述历史扫描中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则,
根据所述对焦参数进行对焦,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显示范围描述参数与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当前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提示对扫描设备的当前扫描距离进行调整,并将所述对焦参数应用于所述扫描设备进行对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处于同一条记录的对焦参数以及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用于描述历史扫描中所述附着物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则,
根据所述对焦参数进行对焦,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二显示范围描述参数与所述附着物当前在扫描框中显示范围的大小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提示对扫描设备的当前扫描距离进行调整,并将所述对焦参数应用于所述扫描设备进行对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历史识别数据;则,
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所述数据库,用于从所述数据库存储的历史识别数据中获取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
7.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扫描识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成功时,获取扫描框中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的图像数据以及扫描设备所使用的对焦参数;
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识别所述附着物并分配附着物标识,其中,所述附着物标识包括所述附着物的类别;
将所述附着物标识和所述对焦参数对应的存储于数据库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扫描框中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的图像数据以及扫描设备所使用的对焦参数时,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扫描设备与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距离;则,
将所述附着物标识和所述对焦参数对应的存储于数据库中,具体包括:将所述附着物标识、所述对焦参数以及所述距离存储于所述数据库的同一条记录中。
9.一种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获取模块以及识别模块,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扫描框中图像的数据确定所扫描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所附着的附着物标识;
所述获取模块,通过所述附着物标识查询数据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中与所述附着物标识相对应的对焦参数;
所述识别模块,根据所述对焦参数进行对焦,用于扫描识别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其中,所述附着物标识用于标识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附着的附着物,所述附着物标识包括所述附着物的类别。
10.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分配单元以及存储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当扫描识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成功时,获取扫描框中所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附着物的图像数据以及扫描设备所使用的对焦参数;
所述分配单元,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识别所述附着物并分配附着物标识,其中,所述附着物标识包括所述附着物的类别;
所述存储单元,将所述附着物标识和所述对焦参数对应的存储于数据库中。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91583.9A CN108509512B (zh) | 2018-03-08 | 2018-03-08 | 一种doi识别方法、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91583.9A CN108509512B (zh) | 2018-03-08 | 2018-03-08 | 一种doi识别方法、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09512A CN108509512A (zh) | 2018-09-07 |
CN108509512B true CN108509512B (zh) | 2022-01-28 |
Family
ID=63377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91583.9A Active CN108509512B (zh) | 2018-03-08 | 2018-03-08 | 一种doi识别方法、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509512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20578A (zh) * | 2017-05-31 | 2017-09-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二维码扫描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07370950A (zh) * | 2017-08-09 | 2017-11-2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对焦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73597B (zh) * | 2013-10-10 | 2018-12-1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二维码识别方法,及装置 |
-
2018
- 2018-03-08 CN CN201810191583.9A patent/CN10850951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20578A (zh) * | 2017-05-31 | 2017-09-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二维码扫描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07370950A (zh) * | 2017-08-09 | 2017-11-2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对焦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09512A (zh) | 2018-09-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61117B (zh)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977652B (zh) | 一种屏幕显示内容的提取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427873B (zh) | 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347512B (zh) |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0113528B (zh) | 一种参数获取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1130989B (zh) | 一种信息显示、发送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8683850B (zh) | 一种拍摄提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749046B (zh)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9521684B (zh) | 一种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1401463B (zh) | 检测结果输出的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09544172B (zh) | 一种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1464428A (zh) | 音频处理方法、服务器、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391253B (zh) | 一种应用程序的推荐方法、移动终端 | |
CN110287719B (zh) | 文件加密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9120798B (zh) | 绑定应用的识别处理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11007980A (zh) | 一种信息录入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0784394A (zh) | 一种提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8196663B (zh) |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移动终端 | |
CN108093119B (zh) | 一种陌生来电号码的标记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0929540A (zh) | 扫描码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10366182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8419283B (zh) | 一种wifi热点扫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9561424B (zh) | 一种数据标识生成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924911A (zh) | 一种启动wifi热点共享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9819331B (zh) |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装置、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