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7569A - 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07569A
CN108507569A CN201711103514.XA CN201711103514A CN108507569A CN 108507569 A CN108507569 A CN 108507569A CN 201711103514 A CN201711103514 A CN 201711103514A CN 108507569 A CN108507569 A CN 108507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star
star
missile
databas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035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07569B (zh
Inventor
张洪波
李鹏飞
汤国建
马宝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11035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075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07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7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07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75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1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 G01C21/12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 G01C21/1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by integrating acceleration or speed, i.e. inertial navigation
    • G01C21/165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by integrating acceleration or speed, i.e. inertial navigation combined with non-inertial navigation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navigational calcu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充分考虑弹载计算机的存储和计算速度条件,按照星云/星团、惯性平台限制、地平规避、强光源规避的次序生成弹载星库,利用天极转换法实现地平规避,占用内存少,计算速度快。本发明星云/星团的规避计算在将恒星数据库装载到导弹上之前完成,减小了弹上计算量;弹上生成星库时,按照惯性平台限制、地平规避、强光源规避的次序生成弹载星库,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弹载计算机的计算量,降低了对计算机的存储限制;利用天极转换法实现地平规避,降低了已有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且提高了计算精确度。

Description

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导控制技术领域,可应用于远程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的主动段星光/惯性复合制导,尤其是应用于复合制导中星光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的生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远程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的主动段一般采用惯性制导技术,即通过加速度计、陀螺等惯性器件测量载体的视加速度、角速度等信息,经导航积分获得载体的实时运行状态,并传递给制导系统。制导系统计算得到制导指令,控制载体的运动状态达到期望值。在惯性制导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初始定位定向误差、初始对准误差、惯性器件漂移误差等误差因素的影响,使惯性制导的精度降低,为此提出星光/惯性复合制导方法。
星光/惯性复合制导,是一种星光制导和惯性制导相结合的复合制导方式,更准确地说,是在纯惯性制导的基础上辅以星光制导。它利用在弹上测量恒星所获得的准确的惯性空间方位基准,来估计惯性导航平台(物理平台或数学平台)与发射惯性坐标系之间的失准角,并根据失准角估计值来修正惯性导航误差造成的落点偏差,以达到综合利用惯性导航信息和星光信息来提高导弹制导精度的目的。星光/惯性复合制导需要在飞行过程中通过星敏感器测量导航星的方位,而导航星是在射前从弹载恒星星库中选定的。考虑到星敏感器测量的限制,生成弹载星库时需要考虑惯性平台框架角限制,星云/星团规避,地平规避,太阳、月球、大行星等强光源的规避;同时还要考虑弹载计算机的存储和运算性能限制,要求生成弹载恒星星库占用的存储量尽可能小,运算量尽可能低。
参考文献:
[1]陈克俊,刘鲁华,孟云鹤编著.远程火箭飞行动力学与制导[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2]王宏力,陆敬辉,崔祥祥著.大视场星敏感器星光制导技术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3]刘朝山,刘光斌,王新国,李爱华编著.弹载星敏感器原理及系统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考虑星云/星团遮挡、惯性平台框架角限制、地球遮挡和强光源规避问题,占用内存少,计算速度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原始的恒星数据库,所述恒星数据库内包括恒星的编号ID、视星等MV、赤经α0、赤纬δ0、赤经自行dα/dt、赤纬自行dδ/dt,所述恒星数据库的技术文档包括恒星数据库所采用的基准历元MJD0、基准惯性坐标系ICRS、以及ICRS与J2000.0地心协议惯性坐标系的转换关系矩阵获取原始的星云/星团数据库,其中包括星云/星团亮度,以及星云/星团在J2000.0坐标系中的赤经αN、赤纬δN信息;
2)根据星光/惯性复合制导中对导航星星等MVN的要求,从原始的恒星数据库中剔除掉星等MV大于MVN的恒星,设剩余恒星的数量为N0;设导弹上所用星敏感器可测量恒星视星等的上限为MVM,则剔除掉星云/星团数据库中星等高于MVM的星云/星团,设剩余星云/星团的个数为NNe
3)根据恒星的赤经α0、赤纬δ0、赤经自行dα/dt、赤纬自行dδ/dt、基准历元MJD0,计算历元J2000.0时刻的赤经α和赤纬δ,根据历元J2000.0时刻的赤经α和赤纬δ计算恒星在ICRS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ICRS,根据恒星在ICRS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ICRS计算恒星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I和发射惯性系与J2000.0坐标系的方向余弦阵根据iI计算恒星在发射惯性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高低角e和方位角σ;计算星云/星团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Ne,对恒星数据库中的任意一颗恒星P,设该恒星P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为iI,P;对星云/星团数据库中的任意一个星云/星团Q,设其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为iNe,Q;若两个单位方向矢量满足下式,则从经步骤2)处理后得到的恒星数据库中剔除该恒星:iI,P·iNe,Q≥cosαNe,0=常数;其中,αNe,0是根据星敏感器性能给定的星云/星团规避角;
4)根据下式将高低角和方位角不满足要求的恒星从步骤3)处理后得到的恒星数据库中剔除(下式确定的为不满足要求的恒星):
|e|>emax,|σ|>σmax
5)对步骤4)得到的恒星数据库中的每一颗恒星,依次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其中,RE为地球平均半径,h为大气层高度,为测星点到地心的距离;
若上式成立,说明恒星被地平遮挡,则从恒星数据库中剔除此颗恒星;其中,Δθ为距离地球大气上界的附加规避角;
对恒星数据库中的每一颗恒星,依次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iI·isun≥cosαsun,0=常数;
如果上式成立,说明恒星与太阳的距离不满足规避角要求,则从恒星数据库中剔除此颗恒星;其中,αsun、δsun分别为太阳的赤经和赤纬;αsun,0为太阳的规避角;
对恒星数据库中的每一颗恒星,依次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iI·imoon≥cosαmoon,0=常数;
如果上式成立,说明恒星与月球的距离不满足规避角要求,则从恒星数据库中剔除此颗恒星;其中,αmoon、δmoon分别为月球的赤经和赤纬;αmoon,0为月球的规避角;
对恒星数据库中的每一颗恒星,依次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iI·iplanet≥cosαplanet,0=常数;
如果上式成立,说明恒星与大行星的距离不满足规避角要求,则从恒星数据库中剔除此颗恒星;其中,αplanet、δplanet分别为大行星的赤经和赤纬;
6)将经步骤5)处理后得到的恒星数据库中各恒星的编号、高低角、方位角作为基本信息,生成供弹上存储用的弹载恒星星库。
所述历元J2000.0时刻的赤经α和赤纬δ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恒星在ICRS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ICRS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恒星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I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发射惯性系与J2000.0坐标系的方向余弦阵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A0为发射方位角,λ0、φ0为发射点的经度、纬度,ΩG为发射时刻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恒星时。
所述恒星在发射惯性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L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恒星在发射惯性系的高低角e和方位角σ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ilx、ily、ilz分别表示恒星在发射惯性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L在发射惯性系x、y、z三轴上的分量。
本发明中,0<emax≤90°,0<σmax≤1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充分考虑弹载计算机的存储和计算速度条件,按照星云/星团、惯性平台限制、地平规避、强光源规避的次序生成弹载星库,利用天极转换法实现地平规避,占用内存少,计算速度快。本发明优点在于:(1)星云/星团的规避计算在将恒星数据库装载到导弹上之前完成,减小了弹上计算量;(2)弹上生成星库时,按照惯性平台限制、地平规避、强光源规避(太阳、月球、大行星)的次序生成弹载星库,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弹载计算机的计算量,降低了对计算机的存储限制;(3)利用天极转换法实现地平规避,降低了已有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且提高了计算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地平规避的几何关系;
图2为弹载恒星星库生成流程图;
图3为弹载恒星星库的方位角、高低角分布(横轴为方位角,纵轴为高低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现步骤如下:
1)获取原始的恒星数据库。该数据库应包括恒星的编号ID、视星等MV、赤经α0、赤纬δ0、赤经自行dα/dt、赤纬自行dδ/dt等信息,数据库的技术文档应包括恒星数据库所采用的基准历元MJD0、基准惯性坐标系ICRS、以及ICRS与J2000.0地心协议惯性坐标系(以下简称J2000.0坐标系)的转换关系
2)根据星光/惯性复合制导中对导航星星等MVN的要求,从原始数据库中剔除掉星等MV大于MVN的恒星,设剩余恒星的数量为N0
3)恒星信息预处理。根据恒星的赤经α0、赤纬δ0、赤经自行dα/dt、赤纬自行dδ/dt、基准历元MJD0,计算历元J2000.0时刻的赤经α和赤纬δ
计算恒星在ICRS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
计算恒星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
计算发射惯性系与J2000.0坐标系的方向余弦阵
式中,A0为发射方位角,λ0、φ0为发射点的经度、纬度,ΩG为发射时刻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恒星时。
计算恒星在发射惯性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
计算恒星在发射惯性系的高低角e和方位角σ
4)星云/星团规避。星云/星团作为面光源,生成星库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规避。首先获取原始的星云/星团数据库,其中包括星云/星团亮度,以及在J2000.0坐标系中的赤经αN、赤纬δN信息。
设导弹上所用星敏感器可测量恒星视星等的上限为MVM,则剔除掉星云/星团数据库中星等高于MVM的星云/星团,设剩余星云/星团的个数为NNe
计算星云/星团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
对恒星数据库中的任意一颗恒星P,设其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为iI,P;对星云/星团数据库中的任意一个星云/星团Q,设其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为iNe,Q;若两个单位方向矢量满足下式,则从恒星数据库中剔除该恒星
iI,P·iNe,Q≥cosαNe,0=常数
式中,αNe,0是根据星敏感器性能给定的星云/星团规避角。
5)惯性平台框架角限制。惯性平台框架角对恒星的高低角和方位角有限制,要求高低角不高于emax,方位角不大于σmax。根据3)中计算的恒星的高低角和方位角,根据下式将高低角和方位角不满足要求的恒星从星库中剔除
|e|>emax,|σ|>σmax
6)地平规避。地球中心(以下简称地心)用OE表示,发射点用O表示,测星点用R表示。发射点与地心的距离为测星点与发射点的距离为lOR,测星点与地心的距离为测星点在发射惯性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为
计算角度α与β
通过下式所述转换矩阵,将天极坐标系转换为以地心为新的天极的新天极坐标系
新的天极坐标系中,星光的单位方向矢量为
计算角度θ
式中,RE为地球平均半径,h为大气厚度,Δθ为距离地球大气上界的附加规避角。
对恒星星库中的每一颗恒星,依次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zp≥cosθ=cos(θ0+Δθ)=常数
如果上式成立,说明恒星被地平遮挡,则从星库中剔除此颗恒星。
7)强光源规避。星光/惯性复合制导中,需要考虑的强光源规避包括太阳、月球和大行星。设太阳、月球、大行星的规避角分别为αsun,0、αmoon,0和αplanet,0。从天文年历中获得太阳的赤经αsun和赤纬δsun,计算太阳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
对恒星星库中的每一颗恒星,依次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iI·isun≥cosαsun,0=常数
如果上式成立,说明恒星与太阳的距离不满足规避角要求,则从星库中剔除此颗恒星。
从天文年历中获得月球的赤经αmoon和赤纬δmoon,计算月球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
对恒星星库中的每一颗恒星,依次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iI·imoon≥cosαmoon,0=常数
如果上式成立,说明恒星与月球的距离不满足规避角要求,则从星库中剔除此颗恒星。
对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六大行星,依次从天文年历中获得其赤经αplanet和赤纬δplanet,计算大行星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
对恒星星库中的每一颗恒星,依次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iI·iplanet≥cosαplanet,0=常数
如果上式成立,说明恒星与大行星的距离不满足规避角要求,则从星库中剔除此颗恒星。
8)存储弹载恒星星库。对完成星云/星团、地平、强光源规避的恒星星库,将各恒星的编号、高低角、方位角作为基本信息,生成供弹上存储用的弹载恒星星库。以生成某远程弹道导弹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系统的弹载恒星数据库为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设发射时间为2018年1月1日12时15分30.0秒,发射点的纬度为20度,经度为100度,发射点高程为200m,发射方位角为45度。
S1.以依巴谷(Hipparchus)星表作为原始的恒星数据库,该星表可由因特网上的中国天文数据中心(CAsDC)获得。星表中包括118218颗恒星,包含了恒星的依巴谷编号(HIPID)、赤经、赤纬、赤经自行、赤纬自行等信息。说明文档中指明,恒星数据库采用的基准历元为J1991.25,即MJD0=48348.5625。基准惯性坐标系与J2000.0协议地心惯性坐标系的方向余弦阵
式中
Mx、My、Mz为基础方向余弦阵(参考文献[1])。
S2.设星光/惯性复合制导中要求导航星星等MVN≤5.5等。从原始恒星数据库中剔除掉星等MV大于5.5等的恒星,剩余恒星数量2226颗。
S3.恒星信息预处理。根据依巴谷星表中提供的恒星赤经α0、赤纬δ0、赤经自行dα/dt、赤纬自行dδ/dt、基准历元MJD0=48348.5625等信息,根据公式(2)计算2226颗恒星在历元J2000.0时刻的赤经α和赤纬δ
根据公式(3)依次计算2226颗恒星在ICRS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
根据公式(4)依次计算2226颗恒星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
根据给定的发射时刻,由中国天文年历可查得发射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恒星时为ΩG=285.2598°。由此可根据公式(5)计算得到发射惯性系与J2000.0坐标系的方向余弦阵
根据公式(6)依次计算2226颗恒星在发射惯性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
根据公式(7)依次计算2226颗恒星在发射惯性系的高低角e和方位角σ
S4.星云/星团规避。星云/星团作为面光源,生成星库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规避。原始的星云/星团数据库采用修订的星云星团总表(RNGC),可以从因特网上的中国天文数据中心(CAsDC)获得。RNGC包括星云/星团在J2000.0坐标系中的赤经αN、赤纬δN信息,以及星云/星团的亮度信息。
设导弹上所用星敏感器可测量恒星视星等的上限为MVM=6.5等,则剔除掉星云/星团数据库中星等高于MVM=6.5等的星云/星团,剩余星云/星团的个数为NNe=114个。
根据公式(8)依次计算114个星云/星团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
设根据星敏感器性能,给定星云/星团的规避角αNe,0=3°,则
cosαNe,0=0.998629
对恒星数据库中2226颗恒星中的任意一颗P,设其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为iI,P;对星云/星团数据库中114个星云/星团中的任意一个Q,设其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为iNe,Q;若两者满足公式(9),则从恒星数据库中剔除该恒星
iI,P·iNe,Q≥cosαNe,0=0.998629 (9)
经计算,共有203颗恒星满足公式(9)。故考虑星云/星团规避后,剩余2023颗恒星。星云/星团的规避在装载到导弹上之前完成,故装载到导弹上的初始恒星数据库共有恒星2023颗。
S5.惯性平台框架角限制。惯性平台框架角对恒星的高低角和方位角有限制。设要求高低角不高于emax=75°,方位角不大于σmax=75°。根据S3中计算的恒星的高低角和方位角,根据下式将高低角和方位角不满足要求的恒星从星库中剔除
|e|>emax=75°,|σ|>σmax=75° (10)
经计算,高低角限制共剔除恒星55颗,方位角共剔除恒星1158颗,剩余恒星810。
S6.地平规避。地球中心(以下简称地心)用OE表示,发射点用O表示,测星点用R表示。
设测星点在发射惯性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为
根据给定的发射点位置,可计算得到发射点与地心的距离为测星点与发射点的距离为lOR=824.621km,测星点与地心的距离为计算公式计算角度α与β
将天极坐标系转换为以地心为新的天极的新天极坐标系,转换的方向余弦阵由公式(13)计算
根据公式(14),依次计算810颗恒星在新的天极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为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km,取地球大气厚度h=90km,距离地球大气上界的附加规避角Δθ=10°,则根据公式(15)计算角度θ
cosθ=cos(θ0+Δθ)=0.047973
对恒星星库中剩余810颗恒星的任一颗,依次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zp≥cosθ=cos(θ0+Δθ)=常数 (15)
如果上式成立,说明恒星被地平遮挡,则从星库中剔除此颗恒星。
经计算,地平共遮挡恒星287颗,故剩余恒星523颗。
S7.强光源规避。星光/惯性复合制导中,需要考虑的强光源规避包括太阳、月球和大行星。设太阳、月球、大行星的规避角分别为αsun,0=20°、αmoon,0=10°和αplanet,0=3°。故有
cosαsun,0=0.939692,cosαmoon,0=0.984808,cosαplanet,0=0.998629S7.1从中国天文年历中,可以获得发射时刻太阳的赤经αsun=-77.999°和赤纬δsun=-22.978°。根据公式(16)计算太阳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
对恒星星库中剩余的523颗恒星中的任一颗,依次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iI·isun≥cosαsun,0=0.939692
如果上式成立,说明恒星与太阳的距离不满足规避角要求,则从星库中剔除此颗恒星。经计算,共剔除恒星0颗,故太阳没有遮挡星库中的恒星,剩余恒星523颗。
S7.2从天文年历中获得月球的赤经αmoon=92.757°和赤纬δmoon=19.882°,根据公式(17)计算月球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
对恒星星库中剩余的523颗恒星中的任一颗,依次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iI·imoon≥cosαmoon,0=0.984808
如果上式成立,说明恒星与月球的距离不满足规避角要求,则从星库中剔除此颗恒星。经计算,共剔除恒星12颗,故太阳没有遮挡星库中的恒星,剩余恒星511颗。
S7.3对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六大行星,依次从天文年历中获得其赤经αplanet和赤纬δplanet。以金星为例,其赤经αvenus=-80.201°,赤纬δvenus=22.642°,根据公式(18)计算金星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
对恒星星库中剩余的511颗恒星中的任一颗,依次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iI·ivenus≥cosαplanet,0=0.998629
如果上式成立,说明恒星与金星的距离不满足规避角要求,则从星库中剔除此颗恒星。
经计算,六颗大行星都不遮挡任何恒星,故最终剩余恒星511颗。图3给出了这511颗恒星的高低角、方位角的分布情况。
S8.存储弹载恒星星库。对完成星云/星团、地平、强光源规避的恒星星库,将剩余的511颗恒星的编号(HIP ID)、高低角、方位角作为基本信息,生成供弹上存储用的弹载恒星星库。

Claims (8)

1.一种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原始的恒星数据库,所述恒星数据库内包括恒星的编号ID、视星等MV、赤经α0、赤纬δ0、赤经自行dα/dt、赤纬自行dδ/dt,所述恒星数据库的技术文档包括恒星数据库所采用的基准历元MJD0、基准惯性坐标系ICRS、以及ICRS与J2000.0地心协议惯性坐标系的转换关系矩阵获取原始的星云/星团数据库,其中包括星云/星团亮度,以及星云/星团在J2000.0坐标系中的赤经αN、赤纬δN信息;
2)根据星光/惯性复合制导中对导航星星等MVN的要求,从原始的恒星数据库中剔除掉星等MV大于MVN的恒星,设剩余恒星的数量为N0;设导弹上所用星敏感器可测量恒星视星等的上限为MVM,则剔除掉星云/星团数据库中星等高于MVM的星云/星团,设剩余星云/星团的个数为NNe
3)根据恒星的赤经α0、赤纬δ0、赤经自行dα/dt、赤纬自行dδ/dt、基准历元MJD0,计算历元J2000.0时刻的赤经α和赤纬δ,根据历元J2000.0时刻的赤经α和赤纬δ计算恒星在ICRS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ICRS,根据恒星在ICRS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ICRS计算恒星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I和发射惯性系与J2000.0坐标系的方向余弦阵根据iI计算恒星在发射惯性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L、高低角e和方位角σ;计算星云/星团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Ne,对恒星数据库中的任意一颗恒星P,设该恒星P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为iI,P;对星云/星团数据库中的任意一个星云/星团Q,设其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为iNe,Q;若两个单位方向矢量满足下式,则从经步骤2)处理后得到的恒星数据库中剔除该恒星:iI,P·iNe,Q≥cosαNe,0=常数;其中,αNe,0是根据星敏感器性能给定的星云/星团规避角;
4)根据下式将高低角和方位角不满足要求的恒星从步骤3)处理后得到的恒星数据库中剔除:
|e|>emax,|σ|>σmax
5)对步骤4)得到的恒星数据库中的每一颗恒星,依次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zp≥cosθ=cos(θ0+Δθ)=常数;
其中,RE为地球平均半径,h为大气层高度,为测星点到地心的距离;θ=θ0+Δθ,Δθ为距离地球大气上界的附加规避角;zp是星光在新天极坐标系中单位方向矢量的z向分量,根据天极坐标系与新天极坐标系间的方向余弦阵和恒星在发射惯性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L计算;方向余弦阵是发射点和测星点位置的函数;若上式成立,说明恒星被地平遮挡,则从恒星数据库中剔除此颗恒星;对恒星数据库中的每一颗恒星,依次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iI·isun≥cosαsun,0=常数;
如果上式成立,说明恒星与太阳的距离不满足规避角要求,则从恒星数据库中剔除此颗恒星;其中,αsun、δsun分别为太阳的赤经和赤纬;αsun,0为太阳的规避角;
对恒星数据库中的每一颗恒星,依次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iI·imoon≥cosαmoon,0=常数;
如果上式成立,说明恒星与月球的距离不满足规避角要求,则从恒星数据库中剔除此颗恒星;其中,αmoon、δmoon分别为月球的赤经和赤纬;αmoon,0为月球的规避角;对恒星数据库中的每一颗恒星,依次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iI·iplanet≥cosαplanet,0=常数;
αplanet,0为大行星规避角;如果上式成立,说明恒星与大行星的距离不满足规避角要求,则从恒星数据库中剔除此颗恒星;其中,αplanet、δplanet分别为大行星的赤经和赤纬;
6)将经步骤5)处理后得到的恒星数据库中各恒星的编号、高低角、方位角作为基本信息,生成供弹上存储用的弹载恒星星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元J2000.0时刻的赤经α和赤纬δ的计算公式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星在ICRS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ICRS的计算公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星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I的计算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惯性系与J2000.0坐标系的方向余弦阵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A0为发射方位角,λ0、φ0为发射点的经度、纬度,ΩG为发射时刻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恒星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星在发射惯性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L的计算公式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星在发射惯性系的高低角e和方位角σ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ilx、ily、ilz分别表示恒星在发射惯性系中的单位方向矢量iL在发射惯性系x、y、z三轴上的分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0<emax≤90°,0<σmax≤180°。
CN201711103514.XA 2017-11-10 2017-11-10 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 Active CN1085075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03514.XA CN108507569B (zh) 2017-11-10 2017-11-10 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03514.XA CN108507569B (zh) 2017-11-10 2017-11-10 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7569A true CN108507569A (zh) 2018-09-07
CN108507569B CN108507569B (zh) 2020-04-17

Family

ID=63374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03514.XA Active CN108507569B (zh) 2017-11-10 2017-11-10 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0756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3302A (zh) * 2019-01-29 2019-05-2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最佳可用导航星快速确定方法
CN110672128A (zh) * 2019-11-05 2020-01-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星光/惯性组合导航及误差在线标定方法
CN111578934A (zh) * 2020-04-30 2020-08-2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惯性/天文组合导航应用的折射星优选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4021A (zh) * 2013-11-25 2014-03-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捷联惯导与星敏感器的组合导航系统及方法
CN104236546A (zh) * 2014-09-10 2014-12-2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卫星星光折射导航误差确定与补偿方法
US20150268051A1 (en) * 2011-06-30 2015-09-24 George W. Hindma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pacecraft Celestial Navigation Using Spectral Observations of Extrasolar Planetary Systems
CN106441280A (zh) * 2012-09-17 2017-02-22 常州工学院 用于星敏感器的筛选导航星的方法
CN106595645A (zh) * 2016-11-02 2017-04-26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星敏感器输出精度的导航星库制作方法
CN106871909A (zh) * 2017-02-20 2017-06-2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多航天器系统下基于Fisher信息矩阵的脉冲星选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68051A1 (en) * 2011-06-30 2015-09-24 George W. Hindma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pacecraft Celestial Navigation Using Spectral Observations of Extrasolar Planetary Systems
CN106441280A (zh) * 2012-09-17 2017-02-22 常州工学院 用于星敏感器的筛选导航星的方法
CN103674021A (zh) * 2013-11-25 2014-03-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捷联惯导与星敏感器的组合导航系统及方法
CN104236546A (zh) * 2014-09-10 2014-12-2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卫星星光折射导航误差确定与补偿方法
CN106595645A (zh) * 2016-11-02 2017-04-26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星敏感器输出精度的导航星库制作方法
CN106871909A (zh) * 2017-02-20 2017-06-2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多航天器系统下基于Fisher信息矩阵的脉冲星选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马宝林等: "SINS/CNS组合导航的导航星表构建方法",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3302A (zh) * 2019-01-29 2019-05-2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最佳可用导航星快速确定方法
CN109813302B (zh) * 2019-01-29 2020-12-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最佳可用导航星快速确定方法
CN110672128A (zh) * 2019-11-05 2020-01-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星光/惯性组合导航及误差在线标定方法
CN110672128B (zh) * 2019-11-05 2021-07-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星光/惯性组合导航及误差在线标定方法
CN111578934A (zh) * 2020-04-30 2020-08-2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惯性/天文组合导航应用的折射星优选方法及系统
CN111578934B (zh) * 2020-04-30 2022-07-2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惯性/天文组合导航应用的折射星优选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7569B (zh) 2020-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Star identification
CN103727937B (zh) 一种基于星敏感器的舰船姿态确定方法
CN107132542B (zh) 一种基于光学和多普勒雷达的小天体软着陆自主导航方法
CN108507569A (zh) 用于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弹载恒星星库快速生成方法
CN110285800A (zh) 一种飞行器集群的协同相对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1813481B (zh) 用于机载的基于虚拟水平基准修正的惯性与天文定位方法
CN112985421A (zh) 一种基于角度约束辅助测量的航天器自主天文导航方法
Celis et al. GNSS/IMU laser quadrant detector hybridization techniques for artillery rocket guidance
CN105547286B (zh) 一种复合三视场星敏感器星图模拟方法
Qian et al. A novel navigation method used in a ballistic missile
Zhu et al. A high-accuracy SINS/CNS integrated navigation scheme based on overall optimal correction
Solano-López et al. Strategies for high performance GNSS/IMU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 of Rocketry
Hua-Ming et al.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star-map simulation software based on CCD star tracker
CN104458653A (zh) 一种测量大天顶距处的大气折射值的方法和系统
Yang et al. Laboratory Test System Design for Star Sens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omas et al. Attitude Determination and Prediction of Spin‐Stabilized Satellites
CN107449419A (zh) 体目标连续运动参数的全参数化视觉测量方法
Wu Guide star catalog generation of star sensors for interstellar navigation
CN110986926A (zh) 一种基于地磁要素的飞行弹体旋转姿态测量方法
CN109813302A (zh) 最佳可用导航星快速确定方法
Dong et al. Research on fast target positioning algorithm for air-to-ground photoelectric tracking platform
Van Der Stokker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mager pointing accuracy and stability for a CubeSat Using a CubeADCS in sun-synchronous low earth orbits
Samaan et al. Compass star tracker for GPS-like applications
Matz et al. CKVIEW–a multi-mission planning tool
Sun et al. An INS data based approach to star image simulation for ship-borne star sen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