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3154A - 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03154A CN108503154A CN201810135095.6A CN201810135095A CN108503154A CN 108503154 A CN108503154 A CN 108503154A CN 201810135095 A CN201810135095 A CN 201810135095A CN 108503154 A CN108503154 A CN 1085031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y sludge
- water
- oil
- oil reservoir
- water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21—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4—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with addition of chemical ag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32—Hydrocarbons, e.g. oi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1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quarries or from mining activ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含油污泥技术领域,是一种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本发明将含油污泥、水和植物提取液混合后,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经高频振动筛振荡,沉降后对一次固态层进行二次加水和植物提取液,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高频振动筛振荡,然后对二次固态层和一次筛余物混合后再进行好氧与厌氧发酵处理,处理后含油污泥的含油率达到3‰以下,本发明较现有污泥处理技术投资成本低、日处理量大、处理成本低、效率高,达到了环保和无公害化的处理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油污泥技术领域,是一种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是指混入了油的泥土,油和水是不相溶的,油混入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但是油要混进了泥土,就会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极其难以处理的我们所说的“含油污泥”。油田在油气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含油污泥,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油田开采原油从地层中携带至地面,或炼制、储存的各类容器、大罐和回收污水处理过程的容器等地面设施的淤积和定期清理的污泥;二是在采油、炼油、输送时设备陈旧、操作不当、破损、腐蚀和设备跑冒滴漏等事故产生的落地油污染土壤。
在没有现代化处理手段之前,含油污泥一直是油田生产过程中最严重的环境污染源之一,也是最棘手的难题之一。过去几十年间,油田开发中由于对环保工作重视和监督处罚力度不够、整顿废弃物能力不足,导致历史遗留的土壤污染问题高达6位数(万吨)。同时,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百万吨的数字在增加。这些含油污泥中原油含量平均约5%至30%,而且还含有大量复杂成分;不仅造成了原油资源的浪费,而且这些危险废弃物一旦进作业区周边环境,将对土壤、水源等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含油污泥《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属于HW08危险废弃物,企业处理含油污泥的做法曾经一度是掩埋和焚烧两种办法。掩埋就是将含油污泥找个地方挖个坑,做好防渗透后埋起来,这种方法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且容量有限,很难自然降解。而焚烧法就是将含油污泥进行高温焚烧,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废物减量并焚毁污染物质,还可以回收一部分热量,但缺陷在于需要消耗大量燃料,运行成本高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一般有:焚烧法、生物处理法、热洗涤法、溶剂萃取法、化学破乳法、热解吸、固液分离法、焦化法、含油污泥调剖、含油污泥综合利用等。但在实际大规模工业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实际应用很不适合。
如焚烧:最大程度的减量化,对原料适应能力强,能耗高,设备投资大,工艺技术要求高,一般热量利用率不高,可能存在粉尘、SO2、voc等二次污染,适用于含水量不高,而油含量较高的含油污泥。
生物处理:能耗低,处理成本低,处理周期长,对环烷烃、芳烃、杂环类处理效果较差,对高含油高沥青质、高胶质污泥难适应,资源无法回用,适用于油含量小于5%的含油污泥。
热水洗涤法:工艺容易实现,投资费用低,可回收大部分油品,难于处理乳化严重的含油污泥,可能产生二次污染,主要适用于落地油泥。
溶剂萃取法:效率高,处理彻底,大部分石油类物质提取回收,萃取剂价格昂贵,过程中存在部分损失,处理成本高,适用于船底泥与罐底泥。
化学破乳法:对乳化严重的含油污泥需另加破乳剂和加热。
热解吸:介质完全无机化,烃类可回收利用,反应条件要求较高,操作比较复杂,适用于含水量不高,烃类含量高的污泥。
固液分离法:对于含油高、污染严重的含油污泥的油回收率低。
综合利用:处理效果理想,资源得到回收利用,工艺技术复杂,投资成本高,多数只适用于大型炼厂,与主体生产工艺同步运行,适用于炼油厂三泥。
以上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未能在国内有效的普及应用,已不能满足现有技术要求,故探究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关键是要找到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先进、高额的处理技术;所以急需一种低成本、简单、高效的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存在成本高、处理效率低和不能规模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含油污泥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将含油污泥、水和植物提取液按质量比1:4至5:0.05至0.2进行混合,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高频振动筛振荡,振荡后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被分离后得到一次筛余物,水、油及粒径小于等于0.5mm的颗粒通过高频振动筛的筛孔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一次固态层、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回收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第二步,在一次固态层中加入水和植物提取液,一次固态层、水和植物提取液的质量比为1:4至5:0.05至0.2,混合后经高频振动筛振荡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二次固态层、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回收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第三步,将二次固态层和一次筛余物混合后得到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加入高效微生物菌剂,混合物与高效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1000:1,然后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好氧与厌氧发酵15天至50天,发酵后即处理完毕。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植物提取液为木质素磺酸钠、烷基糖苷、椰油酸氨丙基甜菜碱、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椰子酰二乙醇胺中的一种以上。
上述高效微生物菌剂为RH-4原油降解素、肥力先锋微生物菌剂、EM有益微生物菌剂、裂解菌种和生物发酵菌剂中的一种以上。
上述第一步和第三步中,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均在污染土壤修复粉碎处理装置中进行。
上述第一步中,水、油及粒径小于等于0.5mm的颗粒通过高频振动筛的筛孔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并进行加热,加热后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一次固态层、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待一次水层的温度为50℃至70℃、一次油层的温度为50℃至70℃,回收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
上述第二步中,混合后经高频振动筛振荡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并进行加热,加热后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二次固态层、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待二次水层的温度为50℃至70℃、二次油层的温度为50℃至70℃,回收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
本发明将含油污泥、水和植物提取液混合后,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经高频振动筛振荡,沉降后对一次固态层进行二次加水和植物提取液,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高频振动筛振荡,然后对二次固态层和一次筛余物混合后再进行好氧与厌氧发酵处理,处理后含油污泥的含油率达到3‰以下,本发明较现有污泥处理技术投资成本低、日处理量大、处理成本低、效率高,达到了环保和无公害化的处理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中所提到各种化学试剂和化学用品如无特殊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公知公用的化学试剂和化学用品;本发明中的百分数如没有特殊说明,均为质量百分数;本发明中的溶液若没有特殊说明,均为溶剂为水的水溶液,例如,盐酸溶液即为盐酸水溶液。
实施例1,该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将含油污泥、水和植物提取液按质量比1:4至5:0.05至0.2进行混合,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高频振动筛振荡,振荡后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被分离后得到一次筛余物,水、油及粒径小于等于0.5mm的颗粒通过高频振动筛的筛孔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一次固态层、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回收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第二步,在一次固态层中加入水和植物提取液,一次固态层、水和植物提取液的质量比为1:4至5:0.05至0.2,混合后经高频振动筛振荡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二次固态层、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回收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第三步,将二次固态层和一次筛余物混合后得到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加入高效微生物菌剂,混合物与高效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1000:1,然后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好氧与厌氧发酵15天至50天,发酵后即处理完毕。一次筛余物即为不能通过高频振动筛筛孔的颗粒;第三步中,再经好氧与厌氧发酵15天至50天可以是好氧与厌氧发酵共15天至50天。
高频振动筛为现有公知公用,高频振动筛的振荡频率为800次/min至900次/min;含油污泥的含油率为5%至30%,植物提取液可为多种植物提取液;当施加外磁场干扰含油污泥时,含油污泥中的磁性物质的内部会被磁干扰,会出现很多微小的磁偶极子,从而有助于含油污泥的精细化粉碎,此时将水、植物提取液混入可使含油污泥、植物提取液、氧气之间能充分接触、混合和反应。在第二步中,也可直接在一次固态层中的泥沙中加入水和植物提取液,一次固态层、水和植物提取液,然后经高频振动筛进行振荡;第三步中,加入高效微生物菌剂,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区域内的微生物量、改善提高催化良好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增加土著微生物的活性、特别是显著影响污染物的生态化学行为,经过好氧与厌氧发酵15天至50天,经检测,处理后含油污泥的含油率为3‰以下,达到了环保和无公害化的处理要求;一次水层和二次水层可通过循环式水处理设备回收后可循环使用;一次固态层和二次固态层的含油率小于4%,一次油层和二次油层回收后油纯度大于85%;同时本发明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处理量大,日处理含油污泥量可达到100吨至600吨,处理1吨含油污泥的成本为200元至300元。
实施例2,该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将含油污泥、水和植物提取液按质量比1:4或5:0.05或0.2进行混合,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高频振动筛振荡,振荡后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被分离后得到一次筛余物,水、油及粒径小于等于0.5mm的颗粒通过高频振动筛的筛孔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一次固态层、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回收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第二步,在一次固态层中加入水和植物提取液,一次固态层、水和植物提取液的质量比为1:4或5:0.05或0.2,混合后经高频振动筛振荡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二次固态层、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回收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第三步,将二次固态层和一次筛余物混合后得到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加入高效微生物菌剂,混合物与高效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1000:1,然后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好氧与厌氧发酵15天或50天,发酵后即处理完毕。
实施例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植物提取液为木质素磺酸钠、烷基糖苷、椰油酸氨丙基甜菜碱、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椰子酰二乙醇胺中的一种以上。
实施例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高效微生物菌剂为RH-4原油降解素、肥力先锋微生物菌剂、EM有益微生物菌剂、裂解菌种和生物发酵菌剂中的一种以上。肥力先锋微生物菌剂(商品名),微生物菌剂(产品通用名),登记证号:微生物肥(2011)临字(0681)号,生产企业:新疆英昊辐射加热系统工程有限公司。EM有益微生物菌剂:江西天意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本产品为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是至今为止推广范围最大的微生物技术。裂解菌种:河南越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高效微生物菌剂也可是石油酶、微生物菌剂:佛山市碧沃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实施例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第一步和第三步中,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均在污染土壤修复粉碎处理装置中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粉碎处理装置可为公开号为106734177的专利文献;粉碎、搅拌和曝气也可在土壤污染修复粉碎处理装置中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粉碎处理装置可为专利号为201720203864.2的专利文献。
实施例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第一步中,水、油及粒径小于等于0.5mm的颗粒通过高频振动筛的筛孔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并进行加热,加热后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一次固态层、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待一次水层的温度为50℃至70℃、一次油层的温度为50℃至70℃,回收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
实施例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第二步中,混合后经高频振动筛振荡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并进行加热,加热后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二次固态层、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待二次水层的温度为50℃至70℃、二次油层的温度为50℃至70℃,回收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
实施例8,该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将含油污泥、水和植物提取液按质量比1:4:0.05进行混合,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高频振动筛振荡,振荡后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被分离后得到一次筛余物,水、油及粒径小于等于0.5mm的颗粒通过高频振动筛的筛孔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一次固态层、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回收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第二步,在一次固态层中加入水和植物提取液,一次固态层、水和植物提取液的质量比为1:4:0.05,混合后经高频振动筛振荡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二次固态层、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回收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第三步,将二次固态层和一次筛余物混合后得到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加入高效微生物菌剂,混合物与高效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1000:1,然后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好氧与厌氧发酵15-50天,发酵后即处理完毕。本实施例8中,经过好氧与厌氧发酵15-50天后,经检测,处理后含油污泥的含油率为3‰,达到了环保和无公害化的处理要求;一次固态层的含油率为3.5%,二次固态层的含油率为3.2%,一次油层和二次油层回收后油纯度为85%。
实施例9,该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将含油污泥、水和植物提取液按质量比1:4.5:0.1进行混合,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高频振动筛振荡,振荡后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被分离后得到一次筛余物,水、油及粒径小于等于0.5mm的颗粒通过高频振动筛的筛孔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一次固态层、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回收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第二步,在一次固态层中加入水和植物提取液,一次固态层、水和植物提取液的质量比为1:4.5:0.1,混合后经高频振动筛振荡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二次固态层、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回收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第三步,将二次固态层和一次筛余物混合后得到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加入高效微生物菌剂,混合物与高效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1000:1,然后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好氧与厌氧发酵15-50天,发酵后即处理完毕。本实施例9中,经过好氧与厌氧发酵15-50天,经检测,处理后含油污泥的含油率为2‰,达到了环保和无公害化的处理要求;一次固态层的含油率为3.0%,二次固态层的含油率为2.8%,一次油层和二次油层回收后油纯度为88%。
实施例10,该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将含油污泥、水和植物提取液按质量比1:5:0.2进行混合,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高频振动筛振荡,振荡后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被分离后得到一次筛余物,水、油及粒径小于等于0.5mm的颗粒通过高频振动筛的筛孔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一次固态层、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回收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第二步,在一次固态层中加入水和植物提取液,一次固态层、水和植物提取液的质量比为1:5:0.2,混合后经高频振动筛振荡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二次固态层、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回收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第三步,将二次固态层和一次筛余物混合后得到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加入高效微生物菌剂,混合物与高效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1000:1,然后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好氧与厌氧发酵15-50天,发酵后即处理完毕。本实施例10中,经过好氧与厌氧发酵15-50天后,经检测,处理后含油污泥的含油率为1.8‰,达到了环保和无公害化的处理要求;一次固态层的含油率为2.5%,二次固态层的含油率为2%,一次油层和二次油层回收后油纯度为90%。
本发明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的优点:
1.通过高频振动筛可提高振荡效果,沉降分离池也可为分离槽,通过加热可提高泥、水、油在分离槽内原油和水的温度,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其流动性,防止槽内原油结蜡,从而有效地进行油、水、泥分离,经处理后含油污泥的含油率降到4%以下,回收的油纯度达到85%以上;可通过中频交流电,利用集肤效应原理在泥、水、油分离槽、循环式水处理设备壁上产生热能,对泥、水、油分离槽、循环式水处理设备内水进行全程加热,当泥、水、油分离槽、循环式水处理设备电缆通以交流电后,产生内集肤效应,电流在泥、水、油分离槽、循环式水处理设备内壁流动,外壁基本无电流,可视为绝缘体(仍应安全接地),保证工作安全性;此变频电加热设备工艺具有结构简单、生产管理方便、温度调控快捷、全程加热均匀、热效高、使用寿命长、设备和生产成本低,自动智能化控制。
将含油污泥、水和植物提取液的混合物通过磁场发生器生成干扰磁场,经粉碎、搅拌、曝气;粉碎、搅拌和曝气的装置可为土壤污染修复粉碎处理装置(专利号201720203864.2)。当施加外磁场干扰含油污泥时,含油污泥中的磁性物质的内部会被磁干扰,会出现很多微小的磁偶极子,从而有助于含油污泥的精细化粉碎,此时将水、植物提取液混入可使污泥,植物提取液、污泥、氧气之间能充分接触、混合和反应,通过高频振动筛振荡后粒径0.5mm以上物质排除待处理,泥、水、油在分离槽内自下而上形成固态层、水层和油层,将水层和油层物质排出。
收集高频振动筛振荡后粒径0.5mm以上物质和二次固态层的泥沙,在二次进入污染土壤修复粉碎处理装置(专利号201720203864.2)进行粉碎、搅拌、曝气、布菌添加高效微生物菌剂,通过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混合物区域内的微生物量、改善提高催化良好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增加土著微生物的活性、特别是显著影响污染物的生态化学行为,必须将C:N:P调整到25:5:1至35:5:1经过好氧与厌氧发酵15天至50天。经检测,处理后含油污泥的含油率达到3‰以下。
高效菌剂筛选、复配土著菌
分析油田泥样,并从其中筛选、驯化出优选土著菌种,同具有高效原油降解能力的RH-4菌种杂交复配,形成不拮抗、高效、适应性强的原油降解优势菌群。针对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的组成特点,筛选优化油田油泥中的土著菌,配合驯化培育出的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的嗜油类微生物菌RH-4具有很强的降解能力组成菌群。
合成原油降解菌剂
采用生物固定技术将优势菌群固定在有机介质上,测定活性,并最终确定产品配方。着重分析表面吸附工艺、载体的选择和投加量、固定化时间、培养基中无机盐离子、产品的使用环境等因素对原油降解的影响。
调整验确定影响石油烃类生物降解的因素
①酸碱度:能降解石油类物质的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适宜pH为6-8,最优为pH为7-8。
②温度:考虑到微生物的酶活性和石油类物质的溶解度和挥发特性,污染类物质适宜的降解温度为22℃~45℃。
③土壤孔隙度:综合考虑,选择孔隙度为0.01-8mm左右为最适合土壤修复条件。
④土壤含水率:选择污染土壤含水率25-50%为最适合生物修复的条件。
⑤微生物和酶的用量:在含油污泥生物修复过程中,施加RH-4高效原油降解素是去除污泥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关键。综合考虑增加耐高温高效微生物降解效果、选择菌剂施加量1‰~5‰。
⑥碳氮磷比:氮磷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但氮磷比过高,氮磷营养过剩会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选择碳氮磷比为25:5:1至35:5:1为最佳修复条件。
现有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日处理量小,日处理量只能达到20吨至80吨,日处理量为20吨需投资1000万元左右,日处理量为80吨需投资3000万元左右,每吨处理成本为300元至500元,且处理后易造成二次污染,无法达到无公害化的处理;而本发明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平均日处理量可达到100吨至600吨,设备投资只需400万元左右,每吨处理成本为200元至300元,且处理后能够达到环保无公害化的处理要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含油污泥、水和植物提取液混合后,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经高频振动筛振荡,沉降后对一次固态层进行二次加水和植物提取液,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高频振动筛振荡,然后对二次固态层和一次筛余物混合后再进行好氧与厌氧发酵处理,处理后含油污泥的含油率达到3‰以下,本发明较现有污泥处理技术投资成本低、日处理量大、处理成本低、效率高,达到了环保和无公害化的处理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本发明所选择的植物提取液均为无毒、可降解、环境友好型物质,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10)
1.一种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将含油污泥、水和植物提取液按质量比1:4至5:0.1至0.5进行混合,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高频振动筛振荡,振荡后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被分离后,得到一次筛余物,水、油及粒径小于等于0.5mm的颗粒通过高频振动筛的筛孔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在沉降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一次固态层、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回收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第二步,在一次固态层中加入水和植物提取液,一次固态层、水和植物提取液的质量比为1:4至5:0.05至0.2,混合后经高频振动筛振荡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二次固态层、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回收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第三步,将二次固态层和一次筛余物混合后得到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加入高效微生物菌剂,混合物与高效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比为1000:1,然后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后,再经好氧与厌氧发酵15天至50天,发酵后即处理完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提取液为木质素磺酸钠、烷基糖苷、椰油酸氨丙基甜菜碱、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椰子酰二乙醇胺中的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效微生物菌剂为RH-4原油降解素、肥力先锋微生物菌剂、EM有益微生物菌剂、裂解菌种和生物发酵菌剂中的一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和第三步中,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均在污染土壤修复粉碎处理装置中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和第三步中,在磁场下经粉碎、搅拌和曝气均在污染土壤修复粉碎处理装置中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水、油及粒径小于等于0.5mm的颗粒通过高频振动筛的筛孔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并进行加热,加热后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一次固态层、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待一次水层的温度为50℃至70℃、一次油层的温度为50℃至70℃,回收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水、油及粒径小于等于0.5mm的颗粒通过高频振动筛的筛孔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并进行加热,加热后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一次固态层、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待一次水层的温度为50℃至70℃、一次油层的温度为50℃至70℃,回收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水、油及粒径小于等于0.5mm的颗粒通过高频振动筛的筛孔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并进行加热,加热后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一次固态层、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待一次水层的温度为50℃至70℃、一次油层的温度为50℃至70℃,回收一次水层和一次油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7或8所述的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混合后经高频振动筛振荡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并进行加热,加热后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二次固态层、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待二次水层的温度为50℃至70℃、二次油层的温度为50℃至70℃,回收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6所述的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混合后经高频振动筛振荡后,进入沉降分离池并进行加热,加热后在沉降分离池从下而上形成二次固态层、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待二次水层的温度为50℃至70℃、二次油层的温度为50℃至70℃,回收二次水层和二次油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5095.6A CN108503154B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5095.6A CN108503154B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03154A true CN108503154A (zh) | 2018-09-07 |
CN108503154B CN108503154B (zh) | 2021-03-30 |
Family
ID=63375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35095.6A Active CN108503154B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50315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87108A (zh) * | 2019-07-19 | 2022-11-04 | 李健 | 一种用含油污泥生产的再生清洁燃料及其制造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6465A (zh) * | 2003-12-09 | 2005-06-15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一种含油污泥生物处理方法 |
CN101037286A (zh) * | 2007-03-27 | 2007-09-19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含油污泥脱油处理工艺 |
CN101786776A (zh) * | 2010-02-23 | 2010-07-28 | 北京欧泰克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含油污泥深度处理工艺 |
CN104829078A (zh) * | 2015-06-02 | 2015-08-12 | 四川德拉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用混合微生物菌剂无害化处理钻井泥浆的方法 |
US20160263494A1 (en) * | 2015-02-13 | 2016-09-15 | M-I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oil based drilling fluid |
CN106746420A (zh) * | 2017-03-08 | 2017-05-31 | 仇霞霞 | 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CN206244621U (zh) * | 2016-12-13 | 2017-06-13 | 大庆市海油庆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式油田含油污泥生物、调质分离处理装置 |
CN107253810A (zh) * | 2017-05-23 | 2017-10-17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 |
-
2018
- 2018-02-09 CN CN201810135095.6A patent/CN1085031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6465A (zh) * | 2003-12-09 | 2005-06-15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一种含油污泥生物处理方法 |
CN101037286A (zh) * | 2007-03-27 | 2007-09-19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含油污泥脱油处理工艺 |
CN101786776A (zh) * | 2010-02-23 | 2010-07-28 | 北京欧泰克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含油污泥深度处理工艺 |
US20160263494A1 (en) * | 2015-02-13 | 2016-09-15 | M-I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oil based drilling fluid |
CN104829078A (zh) * | 2015-06-02 | 2015-08-12 | 四川德拉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用混合微生物菌剂无害化处理钻井泥浆的方法 |
CN206244621U (zh) * | 2016-12-13 | 2017-06-13 | 大庆市海油庆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式油田含油污泥生物、调质分离处理装置 |
CN106746420A (zh) * | 2017-03-08 | 2017-05-31 | 仇霞霞 | 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CN107253810A (zh) * | 2017-05-23 | 2017-10-17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87108A (zh) * | 2019-07-19 | 2022-11-04 | 李健 | 一种用含油污泥生产的再生清洁燃料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03154B (zh) | 2021-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iser-Roberts | Remediation of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oils: biologic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 |
Jagaba et al. | Diverse sustainable material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troleum sludge and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A review | |
Zhang et al. | Sludge treatment: Current research trends | |
Murungi et al. | Petroleum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iques: a review | |
CN101786776B (zh) | 一种含油污泥深度处理工艺 | |
CN106219938B (zh) | 一种油泥或污泥的处理方法 | |
WO2015191582A1 (en) | Microbial compositions for hydrocarbon remediation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 |
CN105366904B (zh) | 一种水力空化反应器及反应方法 | |
CN108585398A (zh) | 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及其装置系统 | |
CN105967343A (zh) | 复合生物酶制剂、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含油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 |
Hu et al. | Regional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treatment technologies,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oil-based drilling cuttings: A review | |
Mani et al. | Microbes mediated approaches for environmental waste management | |
EP0817763A1 (en) | Biomass reduction and bioremediation processes and products | |
Choudhury et al. | Use of petroleum refinery sludge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ogas as an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 a review | |
Arvanitoyannis et al. | Food waste treatment methodologies | |
CN108503154A (zh) | 含油污泥的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 | |
CN101362979B (zh) | 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再生煤及其生产工艺 | |
CN108996862A (zh) | 一种油田含油污泥水基除油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2679057B (zh) | 一种炼化厂含油污泥的海洋微生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工艺 | |
CN113264650A (zh) | 一种生物法含油污泥处理工艺方法 | |
CN208500707U (zh) | 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装置系统 | |
El Achkar et al. | Could Petroleum Sludge be Used to Produce Biomethane as a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 |
Trihadiningrum et al. | Hydrocarbon removal in oil-contaminated soil using in-vessel composting with yard waste and rumen waste | |
CN219752110U (zh) | 一种具有微生物自持力的生物配液储存设备 | |
Song |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Oily Sludge in Domestic Oil Field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