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8163B - 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 - Google Patents

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8163B
CN108498163B CN201810375150.9A CN201810375150A CN108498163B CN 108498163 B CN108498163 B CN 108498163B CN 201810375150 A CN201810375150 A CN 201810375150A CN 108498163 B CN108498163 B CN 1084981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needle
pipe
lay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751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98163A (zh
Inventor
周利娟
张军安
赵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ge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ge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ge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ge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751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81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8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8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98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8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61B18/021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with open-end cryogenic probe, e.g. for spraying fluid directly on tissue or via a tissue-contacting porous t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964Features of pro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61B2018/0293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using an instrument interstitially inserted into the body, e.g. need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冻消融针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用于具有可拆卸连接的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的分体冷冻消融针,所述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真空夹层,并分别构建相应真空夹层的真空。如此设置,能够为外层部位提供足够的真空绝热作用,可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其内部通道的介质热量损失和外层部分因为绝热性能不佳而影响治疗效果。此外,两个分体构成的真空夹层各自独立,降低了真空夹层的获得难度,又避免在抽真空过程中互相影响,为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较佳的整体真空效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Description

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冷冻消融术是一种应用冷冻消除靶组织的外科医疗技术,术中需利用消融针向患者的患部输送低温介质,以通过液态制冷剂的吸热蒸发,带走组织热量,使目标消融部位温度降低,从而破坏异常电生理的细胞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现有的冷冻消融针为一体式结构,包括针头部分和针尾管路部分,针头部分用于直接作用于人体,针尾管路用于连接进行冷冻消融手术的主机设备。然而,受其自身结构的限制,每次手术后均需更换新的冷冻消融针,浪费较为严重。
另外,消融针的针头部分用于直接作用于人体,针尾管路用于连接进行冷冻消融手术的主机设备。当消融针置入人体处于工作状态时,针管应绝热良好,特别是,消融针的手柄和针管连接部位往针尖方向至少2/3处不应出现结霜。显然,消融针的内部真空夹层具有良好的真空保持度,是确保真空绝热作用关键性指标。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冷冻消融针进行优化设计,以在减少消融手术中冷冻消融针成本消耗的基础上,获得较佳的真空保持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冻消融针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针对分体式设计的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分别进行独立真空绝热处理,具有良好的真空保持度。
本发明提供的冷冻消融针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用于具有可拆卸连接的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的分体冷冻消融针,所述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真空夹层,并分别构建相应真空夹层的真空。
优选地,所述针头组件的真空夹层配置为:真空基体罩;三通连接件,置于所述真空基体罩内;具有所述针尖部的针体,其回流内管连通于针尖部内腔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出液口,套装于所述回流内管外侧的真空绝热外管连接在所述针尖部与所述真空基体罩之间;进流芯管,插装于的所述三通连接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内壁形成回流通路;所述进流芯管的进口端与介质流入端的内层介质管连通且与所述三通连接件密封,所述进流芯管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针体的针尖部,并与所述针尖部内壁间形成回流通路;回流管,插装于所述真空基体罩内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回流口连通,并与所述真空基体罩间密封。
优选地,所述针头组件的真空夹层还配置为:所述介质流入端配置为第一双层嵌套管,其外层真空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其内层介质管与外层真空管自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向外形成延伸段,且两者间端部密封。
优选地,所述针尾组件的真空夹层配置为:自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延伸形成的第二双层嵌套管,其连接端的外层真空管与内层介质管间密封。
优选地,所述针尾组件的真空夹层还配置为:用于与制冷剂源连通的针尾接头,配置为第三双层嵌套管,其外层真空管与内层介质管间外端部密封;波纹管段,配置为第四双层嵌套管,其外层真空波纹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双层嵌套管和第三双层嵌套管的外层真空管之间,其内层介质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双层嵌套管和第三双层嵌套管的内层介质管之间。
优选地,所述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的真空夹层内分别设置有吸气剂;所述真空夹层抽真空后,采用烘烤加热的方式激活所述吸气剂。
优选地,所述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分别设置有与其真空夹层连通的用于抽取真空的真空嘴。
优选地,通过所述真空嘴进行抽真空之后,采用冷压焊密封;或者,通过所述真空嘴进行抽真空之后,采用真空塞密封。
优选地,所述针尾组件的内层介质管外表面包覆有绝热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针头组件采用冷抽4~5小时、180~200度烘烤65~72小时、400~450度加热1.5~2小时的方式构建真空夹层的真空;所述针尾组件采用冷抽4~5小时、90~100度烘烤200~240小时的方式构建真空夹层的真空。
针对现有技术,本发明另辟蹊径地针对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提供一种真空处理工艺,其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有各自独立的真空夹层,以为外层部位提供足够的真空绝热作用,可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其内部通道的介质热量损失和外层部分因为绝热性能不佳而影响治疗效果。此外,两个分体构成的真空夹层各自独立,降低了真空夹层的获得难度,又避免在抽真空过程中互相影响,为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较佳的整体真空效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中,采用波纹管段连接针尾接头,由此使得针尾部具有姿态可调的柔性,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其中,波纹管段配置为第四双层嵌套管,其内层介质管的外表面包覆有绝热材料层。如此设置,在流动制冷介质的上游处管段增设绝热材料层,可进一步降低低温对医护人员产生的不适感;此外,基于绝热材料层的设置,能够降低外层真空环境的要求,从而有效降低实现外层真空的工艺成本,为进一步控制患者就医成本提供了良好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针头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针尾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的D部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头组件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曲线;
图7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尾组件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曲线。
图中:
针头组件1、第一双层嵌套管11、外层真空管111、内层介质管112、第一可拆连接结构113、真空基体罩12、三通连接件13、进液口131、出液口132、回流口133、针体14、针尖部141、回流内管142、出口端1421、进口端1422、真空绝热外管143、上插端1431、下罩端1432、进流芯管144、进口端1441、出口端1442、回流管15、金属管16、吸气剂17;
针尾组件2、第二可拆连接结构21、第二双层嵌套管22、外层真空管221、内层介质管222、第三双层嵌套管23、外层真空管231、内层介质管232、第四双层嵌套管24、外层真空波纹管241、内层介质管242、绝热材料层243、吸气剂244、真空塞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冻消融针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用于具有可拆卸连接的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的分体冷冻消融针,所述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真空夹层,并分别构建相应真空夹层的真空。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图1所示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作为描述主体,详细说明真空夹层处理方案。应当理解,该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的具体结构对于该真空夹层处理工艺的核心内容未构成实质性的限制。
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述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冷冻消融针由可拆卸连接的针头组件1和针尾组件2构成,两者在分别设置相适配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以方便进行组装或者拆卸。请一并参见图2和图3,其中,图2为图1中所示针头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针尾组件的示意图。
其中,针头组件1上设置有第一可拆连接结构113,针尾组件2上设置有第二可拆连接结构21,两者适配形成所述可拆卸连接,并配置为:针头组件1的第一双层嵌套管11的延伸段插装于针尾组件2的第二双层嵌套管22的介质管中。具体地,内部介质通路建立于针头组件1,其针尾组件2用于与介质源连通,也即与冷冻消融手术的主机设备连接,分别构建独立真空绝热。实际使用时,制冷介质经由针尾组件2流入针头组件1,并经内部介质通路到达针尖部实现患处组织消融,完成热交换的制冷介质回流。
如图2所示,该针头组件1包括介质流入端A、介质回流端B,及自介质流入端A、针尖部至介质回流端B的内部介质通路;介质流入端A配置为第一双层嵌套管11,其外层真空管11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113,其内层介质管112与外层真空管111自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113向外形成延伸段,且两者间端部密封,确保两层管间的工作真空状态。与其相应地,针尾组件2配置有自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21固定连接延伸形成的第二双层嵌套管22,如图3所示,其与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21连接的外层真空管221与内层介质管222间端部密封,确保两层管间的工作真空状态。
组装完成后,针头组件1的第一双层嵌套管11延伸段插装于针尾组件2的第二双层嵌套管22,从而在插配段形成两级真空绝热保护;另外,两者沿管段轴向形成一定长度的配合副,与第一可拆连接结构113和第二可拆连接结构21共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连接可靠性及密封性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可拆连接结构113和第二可拆连接结构21可以采用弹性卡扣方式、旋紧方式、压弹方式等快速接头。
这里,本方案的可拆卸连接关系中密封性能尤为重要,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113与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21中,可以两者上均设置有适配密封件,也可以其中一者上设置适配密封件。
为了更好的优化针头组件1结构,可以采用真空基体罩12作为基础安装构件。在真空基体罩12内设置一用于构建内部介质通路的三通连接件13。请一并结合图4所示,该图为图2的C部放大示意图。该三通连接件13的内腔连通其进液口131、出液口132和回流口133。
具有针尖部141的针体14,其回流内管142连通于针尖部内腔与三通连接件13的出液口132,套装于回流内管142外侧的真空绝热外管143连接在针尖部141与真空基体罩12之间;请一并结合图5,该图为图2的D部放大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进流芯管144插装于的三通连接件13的进液口131和出液口132,与三通连接件13的内壁形成回流通路;进流芯管144的进口端1441与第一双层嵌套管11的内层介质管112连通,并在进口端1441与三通连接件13的连接处密封,进流芯管144的出口端1442延伸至针体14的针尖部141,并与针尖部141内壁间形成回流通路。结合图2和图4所示,回流管15插装于真空基体罩12内与三通连接件13的回流口133连通,并在与真空基体罩12的连接处密封。由此,构建依次经由内层介质管112、进流芯管144、针尖部141、回流内管142和回流管15的内部介质通路,从而将气液两相的制冷介质排出系统的作用。
应当理解,各构件间的具体连接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满足形成绝热密封真空夹层的功能需要,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具体如图4所示,进流芯管144的进口端1441自三通连接件13的进液口131伸出至内层介质管112中,相应地,内层介质管112罩装固定在三通连接件13的进液口131外部的安装台阶表面;进流芯管144的出口端1442呈倒角状,从而其实际出口沿其长度方向形成,如此设置,即便装配完成时进流芯管144抵接针尖部141内腔底部,仍然保持通流状态,且可降低制冷介质的流通阻力。
再如图4所示,回流内管142的出口端1421插装于三通连接件13的出液口132内,其进口端1422内嵌固定在针尖部141的内侧安装台阶上,具体如图5所示。
再如图4所示,真空绝热外管143的上插端1431插装于真空基体罩12内,其下罩端1432罩装于针尖部141外部安装台阶面上,具体如图5所示。
显然,上述连接结构具有共性优点,一方面两个连接构件间的连接强度较好,同时表面均平顺过渡。
基于本方案针头组件1作为基础耗材的特点,真空基体罩12上设置有与其真空夹层连通的用于抽取真空的真空嘴,用于建立针头组件1的独立真空绝热。该接口优选采用可形变金属管16,例如,无氧铜管。由此完成抽气后进行冷压焊密封,进而形成完整的密封空间,作为基础耗材的针头组件1的采用成本较低的真空绝热处理手段。当然,针头组件1的真空嘴也可以在抽真空后采用真空塞密封。
进一步地,真空基体罩12内腔中设置有吸气剂17,用于吸收针头组件1的绝热真空层中的气体,从而让真空夹层的真空度能够长时间维持。作为优选,真空绝热外管143的管端1431延伸至真空基体罩12的内腔,吸气剂17设置在真空绝热外管143的旁侧,吸气剂17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作为优选,针头组件1采用冷抽4~5小时、180~200度(5~6小时升温到180~200度)烘烤65~72小时、400~450度(7~8小时升温到400~450度)加热1.5~2小时的方式构建真空夹层的真空。具体请一并参见图6,该图示出了所述针头组件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曲线。
如图3所示,该针尾组件2还包括用于与制冷剂源(图中未示出)连通的针尾接头,配置为第三双层嵌套管23,其外层真空管231与内层介质管232间外端部密封,确保两层管间的工作真空状态。同时,可在外端设置快插接头,以连通冷冻消融针主机,快速启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波纹管段配置为第四双层嵌套管24,其外层真空波纹管241连接在第二双层嵌套管22和第三双层嵌套管23的外层真空管(231、241)之间,其内层介质管242连接在所述第二双层嵌套管22和第三双层嵌套管23的内层介质管(232、242)之间。如此设置,各内层介质管连通形成制冷介质进流通路,各外层真空管连通形成真空绝热夹层。
同样地,各构件间的具体连接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满足形成绝热密封真空夹层的功能需要,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由于针尾组件2是近医护人员操作侧,为了进一步提升操作体验,进一步可以在第四双层嵌套管24的内层介质管242的外表面包覆有绝热材料层243。具有增强针尾组件2的绝热效果,以达到针尾组件2消毒后重复多次使用而绝热效果长时间保持的目的。实际上,该绝热材料层还可以包覆在形成针尾组件2真空夹层的所有内层介质管上,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包覆在内层介质管222、内层介质管242和内层介质管232中的一者或两者上。
另外,第四双层嵌套管的外层真空波纹管241与内层介质管242间设置有吸气剂244,可以吸收针尾组件2的绝热真空层中的气体,从而让真空夹层的真空度能够长时间维持。具体来说,吸收剂244可以采用均布的方式沿管壁长度方向放置,以达到夹层内真空压强梯度比较均匀的目的。
该针尾组件2配置有与其真空夹层连通的用于抽取真空的真空嘴,用于建立针尾组件2的独立真空绝热。该真空嘴的抽真空接口设置在第三双层嵌套管23的外层真空管231上。具体可以通过真空塞25进行抽气后密封,真空塞25可以为氟橡胶密封的形式,具体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当然,这里也可以为无氧铜管冷压焊密封的方式进行抽真空后的密封。作为优选,针尾组件2采用采用冷抽4~5小时、90~100度(2~3小时升温到90~100度)烘烤200~240小时的方式构建真空夹层的真空,具体请一并参见图7,该图示出了所述针尾组件的真空夹层工艺曲线。
此外,针头组件1和针尾组件2的真空嘴外侧,可以设置固定在其主体上的真空嘴护盖,以避免刮蹭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针头组件1呈90度折弯状,显然,该形状设计仅用于提高操作便利性,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的核实发明点不局限于图中所示形状。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冷冻消融针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用于具有可拆卸连接的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的分体冷冻消融针,所述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真空夹层,并分别构建相应真空夹层的真空;所述针头组件呈90度折弯状,且其真空夹层配置为:
真空基体罩;
三通连接件,置于所述真空基体罩内;
具有针尖部的针体,其回流内管连通于针尖部内腔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出液口,套装于所述回流内管外侧的真空绝热外管连接在所述针尖部与所述真空基体罩之间;
进流芯管,插装于的所述三通连接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内壁形成回流通路;所述进流芯管的进口端与介质流入端的内层介质管连通且与所述三通连接件密封,所述进流芯管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针体的针尖部,并与所述针尖部内壁间形成回流通路;
回流管,插装于所述真空基体罩内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回流口连通,并与所述真空基体罩间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组件的真空夹层还配置为:
所述介质流入端配置为第一双层嵌套管,其外层真空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其内层介质管与外层真空管自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向外形成延伸段,且两者间端部密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尾组件的真空夹层配置为:
自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延伸形成的第二双层嵌套管,其连接端的外层真空管与内层介质管间密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尾组件的真空夹层还配置为:
用于与制冷剂源连通的针尾接头,配置为第三双层嵌套管,其外层真空管与内层介质管间外端部密封;
波纹管段,配置为第四双层嵌套管,其外层真空波纹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双层嵌套管和第三双层嵌套管的外层真空管之间,其内层介质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双层嵌套管和第三双层嵌套管的内层介质管之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的真空夹层内分别设置有吸气剂;所述真空夹层抽真空后,采用烘烤加热的方式激活所述吸气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分别设置有与其真空夹层连通的用于抽取真空的真空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真空嘴进行抽真空之后,采用冷压焊密封;或者,通过所述真空嘴进行抽真空之后,采用真空塞密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尾组件的内层介质管外表面包覆有绝热材料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组件采用冷抽4~5小时、180~200度烘烤65~72小时、400~450度加热1.5~2小时的方式构建真空夹层的真空;所述针尾组件采用冷抽4~5小时、90~100度烘烤200~240小时的方式构建真空夹层的真空。
CN201810375150.9A 2018-04-24 2018-04-24 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 Active CN1084981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5150.9A CN108498163B (zh) 2018-04-24 2018-04-24 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5150.9A CN108498163B (zh) 2018-04-24 2018-04-24 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8163A CN108498163A (zh) 2018-09-07
CN108498163B true CN108498163B (zh) 2020-07-28

Family

ID=63399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75150.9A Active CN108498163B (zh) 2018-04-24 2018-04-24 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81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0763A (zh) * 2019-02-28 2019-05-10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
CN110604613A (zh) * 2019-08-13 2019-12-24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
CN113842204B (zh) * 2021-11-11 2023-03-31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双j-t槽的冷冻消融针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2075U (zh) * 1985-05-31 1986-03-19 南京大学 带有减压室的闭式循环热管型医用冷动器
CN2139424Y (zh) * 1992-08-29 1993-08-04 河北医学院第四医院 肿瘤冷冻治疗针
CN1440727A (zh) * 2002-02-25 2003-09-1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用于人体腔道肿瘤冷冻治疗的柔性冷刀探针
EP0741546B1 (en) * 1994-01-24 2003-11-19 CryoCath Technologies, Inc. Cryogenic mapping and ablation catheter
CN2603663Y (zh) * 2003-01-03 2004-02-18 十堰市康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液气冷冻治疗机
CN1613430A (zh) * 2004-12-02 2005-05-11 上海交通大学 分离式肿瘤低温治疗仪
CN2726546Y (zh) * 2004-08-19 2005-09-21 上海靶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靶向治疗人体肿瘤的冷刀
CN1812748A (zh) * 2003-06-25 2006-08-02 恩道凯尔公司 一种可拆卸的冷冻外科探针
CN101292897A (zh) * 2007-04-25 2008-10-29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冷热探针治疗系统
EP1049412B1 (en) * 1998-01-23 2012-04-11 Innercool Therapies, Inc. Selective organ hypothermia apparatus
CN102797943A (zh) * 2012-08-31 2012-11-28 苏州拓维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低温绝热管道抽真空工艺
CN102949235A (zh) * 2011-08-30 2013-03-06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肿瘤冷热复合式治疗的探针
CN103148292A (zh) * 2011-12-06 2013-06-12 查特深冷工程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真空绝热管道插接式联结器及其联结方法
CN203263524U (zh) * 2013-05-03 2013-11-06 宁波康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低温冷冻微创治疗探针
CN106264707A (zh) * 2016-09-28 2017-01-04 康沣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冷冻消融快速接头
CN107157570A (zh) * 2017-04-21 2017-09-15 重庆大学 电阻式液氮微创冷刀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56620A1 (en) * 2006-01-12 2010-10-07 Galil Medical Ltd. Thin flexible cryoprobe operated by krypton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2075U (zh) * 1985-05-31 1986-03-19 南京大学 带有减压室的闭式循环热管型医用冷动器
CN2139424Y (zh) * 1992-08-29 1993-08-04 河北医学院第四医院 肿瘤冷冻治疗针
EP0741546B1 (en) * 1994-01-24 2003-11-19 CryoCath Technologies, Inc. Cryogenic mapping and ablation catheter
EP1049412B1 (en) * 1998-01-23 2012-04-11 Innercool Therapies, Inc. Selective organ hypothermia apparatus
CN1440727A (zh) * 2002-02-25 2003-09-1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用于人体腔道肿瘤冷冻治疗的柔性冷刀探针
CN2603663Y (zh) * 2003-01-03 2004-02-18 十堰市康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液气冷冻治疗机
CN1812748A (zh) * 2003-06-25 2006-08-02 恩道凯尔公司 一种可拆卸的冷冻外科探针
CN2726546Y (zh) * 2004-08-19 2005-09-21 上海靶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靶向治疗人体肿瘤的冷刀
CN1613430A (zh) * 2004-12-02 2005-05-11 上海交通大学 分离式肿瘤低温治疗仪
CN101292897A (zh) * 2007-04-25 2008-10-29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冷热探针治疗系统
CN102949235A (zh) * 2011-08-30 2013-03-06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肿瘤冷热复合式治疗的探针
CN103148292A (zh) * 2011-12-06 2013-06-12 查特深冷工程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真空绝热管道插接式联结器及其联结方法
CN102797943A (zh) * 2012-08-31 2012-11-28 苏州拓维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低温绝热管道抽真空工艺
CN203263524U (zh) * 2013-05-03 2013-11-06 宁波康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低温冷冻微创治疗探针
CN106264707A (zh) * 2016-09-28 2017-01-04 康沣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冷冻消融快速接头
CN107157570A (zh) * 2017-04-21 2017-09-15 重庆大学 电阻式液氮微创冷刀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8163A (zh) 2018-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8162B (zh) 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及其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
CN108498163B (zh) 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的真空夹层处理工艺
CN115429415B (zh) 冷热消融针
CN109431594B (zh) 一种pid控制的自增压冷冻消融系统
WO2023082615A1 (zh) 冷热消融装置
CN206682459U (zh) 一种高真空多层绝热管道用平面法兰接头
CN210019627U (zh) 一种冷冻消融针
CN207870952U (zh) 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及其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
CN209360883U (zh) 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及其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
CN107349011A (zh) 等离子双极电切镜及其使用方法
CN210354888U (zh) 一种冷冻消融针
CN207818848U (zh) 连接组件和换热机构
US20230000668A1 (en) Self-Sealing Connector for Gel Pads
CN208511163U (zh) 冷冻消融治疗用穿刺针
CN208693430U (zh) 冷冻消融针及其针头
CN208268075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09043097U (zh) 一种石化机械用换热管
CN202100420U (zh) 一种直接吸气消音器
CN209808516U (zh) 一种自增压冷冻消融系统
CN115836907B (zh) 流体通道及消融针系统
CN219516506U (zh) 一种冷冻消融探头及手术设备
CN202402848U (zh) 一种血浆速冻机旋转接头
CN115998408B (zh) 用于支气管迷走神经阻断术的冷冻消融探头及手术设备
CN206092120U (zh) 消声器
CN219184077U (zh) 一种双管式射频消融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