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6737A - 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6737A
CN108496737A CN201810189627.4A CN201810189627A CN108496737A CN 108496737 A CN108496737 A CN 108496737A CN 201810189627 A CN201810189627 A CN 201810189627A CN 108496737 A CN108496737 A CN 108496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tillaria thunbergii
plant
centimetres
implantation methods
fritillar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896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帮根
廖彩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enefit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enefit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enefit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enefit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896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67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6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67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35Bulbs; Alliums, e.g. onions or lee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地、轮作种植和采收;本发明通过海拔高度的变化,能更好促进浙贝母的内生活力,使其根系发达,植株健壮,通过与杂交稻轮作,其根系能富集较大微量金属离子,其中主要有铁、钙离子,这些物质可以较好地改进土壤结构,促进浙贝母的生长,尤其是对抗拒浙贝母生长过程中最致命的“灰霉病”发生起到了良好作用,且通过施以特定的含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增进浙贝母植株茂盛,促进胚状体抗病细胞能力及浙贝母叶绿素B比值的增加,增进茎块核酸内切酶活越,碱基替换活性充足等,使浙贝母鳞茎更结实光滑,贝母碱、皂苷等有效成分增多,其种子可连续在同一区域种植三年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浙贝母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浙贝母为百合科Liliaceae植物,植株长50-80厘米。鳞茎由2-3枚鳞片组成,直径1.5-3厘米。叶在最下面的对生或散生,向上常兼有散生、对生和轮生的,近条形至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2.5厘米,先端不卷曲或稍弯曲。一般而言,浙贝母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海洋性气候,较耐寒、怕水浸。平均气温在17℃左右时,地上部茎叶生长迅速,超过20℃,生长缓慢并随气温继续升高而枯萎,高于30℃或低于4℃则生长停止。地下鳞茎于10-25℃时正常膨大,高于25℃地下鳞茎进入休眠,-6℃鳞茎受冻。年生长季节长3个半月左右。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浙贝母是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自古以来就闻名国内外。具有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等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脓疡、肺热咳嗽、痰多、胃、十二指肠溃疡、乳腺炎、甲状腺肿大、痛疖肿毒等疗效尤为明显。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通过海拔高度的变化,能更好促进浙贝母的内生活力,使其根系发达,植株健壮,通过与杂交稻轮作,其根系能富集较大微量金属离子,其中主要有铁、钙离子,这些物质可以较好地改进土壤结构,促进浙贝母的生长,尤其是对抗拒浙贝母生长过程中最致命的“灰霉病”发生起到了良好作用,且通过施以特定的含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增进浙贝母植株茂盛,促进胚状体抗病细胞能力及浙贝母叶绿素B比值的增加,增进茎块核酸内切酶活越,碱基替换活性充足等,使浙贝母鳞茎更结实光滑,贝母碱、皂苷等有效成分增多,其种子可连续在同一区域种植三年以上,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先选择排灌方便、土壤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植,过粘或过沙的土壤均不宜栽植,选好地后,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3-5吨作基肥,翻20-30厘米厚土层,耕细整平,做成高畦,畦宽1-2米,畦沟宽33厘米,深13-16厘米,最后通过“上山下乡”种植技术,改变同一区域的海拔高度,即第一年在海拔高度为100米左右区域种植,第二年将该浙贝母在同一区域海拔高度为200米左右种植,第三年又将该浙贝母在同一区域海拔高度为300左右米区域种植,即可;
2)轮作种植:选好地时,通过多种作轮作种植比较,比如浙贝母与杂交水稻、果蔬、小麦、玉米、番薯等轮作,然后选择与杂交水稻轮作,这时再按行距20厘米在畦上开横条沟、沟深10-12厘米,沟要直、底要平,将磷茎按株距13-16厘米种植,芽头向上,栽种一行,再开第二行,并把第二行翻起的覆盖在前一行上按顺序进行种植即可,期间一般在11月中下旬,次年2月底3月初是浙贝母长出土面10-15厘米高的时候,在这期间将农家有机肥主要是鸡粪或草木灰小心埋入浙贝母植株附近浅层,以及施以特定的含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即可;
3)采收:当地上部分全部枯萎时,选择晴天采挖,切忌弄伤磷茎,按大小分级、加工,同时可以在挖掘磷茎后按大小分级、选大小均匀、呈扁圆型、磷片紧密抱合、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二号贝作种用,随挖随选随种。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浙贝母的种植地,在种植前需要对其进行土质检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土质检测的设备为标准土质检测仪。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耕细整平具体为再进行灌溉以后第二天进行初次浅翻,浅翻以后无需浇水,然后第三天在进行二次浅翻即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二号种的直径为4-5厘米。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在步骤2)种植期间需要进行田间管理,具体为,在浙贝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长前期进行中耕除草,一般栽植半月后浅锄一次,以后每隔半月锄一次,直至施冬肥为止,翌年2月中下旬待苗出齐后,适当深锄一次,以伤茎为宜,抽茎以后,见草就拔,在植株旺盛生长时期,需水相应较多,如这时缺水、茎叶生长不良,直接影响磷茎的膨大,如此期干旱,应每周沟灌一次,以满足生长需要,水分过多易使磷茎腐烂,所以遇积水应及时排出,以及在植株顶部有1-2朵花开放时应摘除。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在步骤2)种植期间需要进行病虫防治,其中灰霉病在发病前喷100倍波尔多液8-10天一次,连喷4-5次,或在发病时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软腐病、干腐病,防治时应注意过夏期间挖好排水沟;用50%苯丙咪唑1000倍液浸种18分钟,晾干后再下种;这时选无病虫、伤痛疤磷茎作种,如遇豆芜青危害,用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800-1500倍液喷洒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海拔高度的变化,能更好促进浙贝母的内生活力,使其根系发达,植株健壮,通过与杂交稻轮作,其根系能富集较大微量金属离子,其中主要有铁、钙离子,这些物质可以较好地改进土壤结构,促进浙贝母的生长,尤其是对抗拒浙贝母生长过程中最致命的“灰霉病”发生起到了良好作用,且通过施以特定的含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增进浙贝母植株茂盛,促进胚状体抗病细胞能力及浙贝母叶绿素B比值的增加,增进茎块核酸内切酶活越,碱基替换活性充足等,使浙贝母鳞茎更结实光滑,贝母碱、皂苷等有效成分增多,其种子可连续在同一区域种植三年以上。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种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先选择排灌方便、土壤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植,过粘或过沙的土壤均不宜栽植,选好地后,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3-5吨作基肥,翻20-30厘米厚土层,耕细整平,做成高畦,畦宽1-2米,畦沟宽33厘米,深13-16厘米,最后通过“上山下乡”种植技术,改变同一区域的海拔高度,即第一年在海拔高度为100米左右区域种植,第二年将该浙贝母在同一区域海拔高度为200米左右种植,第三年又将该浙贝母在同一区域海拔高度为300左右米区域种植,即可;
2)轮作种植:选好地时,通过多种作轮作种植比较,比如浙贝母与杂交水稻、果蔬、小麦、玉米、番薯等轮作,然后选择与杂交水稻轮作,这时再按行距20厘米在畦上开横条沟、沟深10-12厘米,沟要直、底要平,将磷茎按株距13-16厘米种植,芽头向上,栽种一行,再开第二行,并把第二行翻起的覆盖在前一行上按顺序进行种植即可,期间一般在11月中下旬,次年2月底3月初是浙贝母长出土面10-15厘米高的时候,在这期间将农家有机肥主要是鸡粪或草木灰小心埋入浙贝母植株附近浅层,以及施以特定的含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即可;
3)采收:当地上部分全部枯萎时,选择晴天采挖,切忌弄伤磷茎,按大小分级、加工,同时可以在挖掘磷茎后按大小分级、选大小均匀、呈扁圆型、磷片紧密抱合、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二号贝作种用,随挖随选随种。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浙贝母的种植地,在种植前需要对其进行土质检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土质检测的设备为标准土质检测仪。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耕细整平具体为再进行灌溉以后第二天进行初次浅翻,浅翻以后无需浇水,然后第三天在进行二次浅翻即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二号种的直径为4-5厘米。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在步骤2)种植期间需要进行田间管理,具体为,在浙贝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长前期进行中耕除草,一般栽植半月后浅锄一次,以后每隔半月锄一次,直至施冬肥为止,翌年2月中下旬待苗出齐后,适当深锄一次,以伤茎为宜,抽茎以后,见草就拔,在植株旺盛生长时期,需水相应较多,如这时缺水、茎叶生长不良,直接影响磷茎的膨大,如此期干旱,应每周沟灌一次,以满足生长需要,水分过多易使磷茎腐烂,所以遇积水应及时排出,以及在植株顶部有1-2朵花开放时应摘除。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在步骤2)种植期间需要进行病虫防治,其中灰霉病在发病前喷100倍波尔多液8-10天一次,连喷4-5次,或在发病时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软腐病、干腐病,防治时应注意过夏期间挖好排水沟;用50%苯丙咪唑1000倍液浸种18分钟,晾干后再下种;这时选无病虫、伤痛疤磷茎作种,如遇豆芜青危害,用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800-1500倍液喷洒即可。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海拔高度的变化,能更好促进浙贝母的内生活力,使其根系发达,植株健壮,通过与杂交稻轮作,其根系能富集较大微量金属离子,其中主要有铁、钙离子,这些物质可以较好地改进土壤结构,促进浙贝母的生长,尤其是对抗拒浙贝母生长过程中最致命的“灰霉病”发生起到了良好作用,且通过施以特定的含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增进浙贝母植株茂盛,促进胚状体抗病细胞能力及浙贝母叶绿素B比值的增加,增进茎块核酸内切酶活越,碱基替换活性充足等,使浙贝母鳞茎更结实光滑,贝母碱、皂苷等有效成分增多,其种子可连续在同一区域种植三年以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患者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先选择排灌方便、土壤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植,过粘或过沙的土壤均不宜栽植,选好地后,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3-5吨作基肥,翻20-30厘米厚土层,耕细整平,做成高畦,畦宽1-2米,畦沟宽33厘米,深13-16厘米,最后通过“上山下乡”种植技术,改变同一区域的海拔高度,即第一年在海拔高度为100米左右区域种植,第二年将该浙贝母在同一区域海拔高度为200米左右种植,第三年又将该浙贝母在同一区域海拔高度为300左右米区域种植,即可;
2)轮作种植:选好地时,通过多种作轮作种植比较,比如浙贝母与杂交水稻、果蔬、小麦、玉米、番薯等轮作,然后选择与杂交水稻轮作,这时再按行距20厘米在畦上开横条沟、沟深10-12厘米,沟要直、底要平,将磷茎按株距13-16厘米种植,芽头向上,栽种一行,再开第二行,并把第二行翻起的覆盖在前一行上按顺序进行种植即可,期间一般在11月中下旬,次年2月底3月初是浙贝母长出土面10-15厘米高的时候,在这期间将农家有机肥主要是鸡粪或草木灰小心埋入浙贝母植株附近浅层,以及施以特定的含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即可;
3)采收:当地上部分全部枯萎时,选择晴天采挖,切忌弄伤磷茎,按大小分级、加工,同时可以在挖掘磷茎后按大小分级、选大小均匀、呈扁圆型、磷片紧密抱合、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二号贝作种用,随挖随选随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浙贝母的种植地,在种植前需要对其进行土质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质检测的设备为标准土质检测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耕细整平具体为再进行灌溉以后第二天进行初次浅翻,浅翻以后无需浇水,然后第三天在进行二次浅翻即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种的直径为4-5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2)种植期间需要进行田间管理,具体为,在浙贝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长前期进行中耕除草,一般栽植半月后浅锄一次,以后每隔半月锄一次,直至施冬肥为止,翌年2月中下旬待苗出齐后,适当深锄一次,以伤茎为宜,抽茎以后,见草就拔,在植株旺盛生长时期,需水相应较多,如这时缺水、茎叶生长不良,直接影响磷茎的膨大,如此期干旱,应每周沟灌一次,以满足生长需要,水分过多易使磷茎腐烂,所以遇积水应及时排出,以及在植株顶部有1-2朵花开放时应摘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2)种植期间需要进行病虫防治,其中灰霉病在发病前喷100倍波尔多液8-10天一次,连喷4-5次,或在发病时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软腐病、干腐病,防治时应注意过夏期间挖好排水沟;用50%苯丙咪唑1000倍液浸种18分钟,晾干后再下种;这时选无病虫、伤痛疤磷茎作种,如遇豆芜青危害,用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800-1500倍液喷洒即可。
CN201810189627.4A 2018-03-08 2018-03-08 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 Pending CN1084967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9627.4A CN108496737A (zh) 2018-03-08 2018-03-08 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9627.4A CN108496737A (zh) 2018-03-08 2018-03-08 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6737A true CN108496737A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76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9627.4A Pending CN108496737A (zh) 2018-03-08 2018-03-08 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673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3869A (zh) * 2019-03-13 2019-06-11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提高浙贝产量的施肥方法
CN111771652A (zh) * 2020-06-18 2020-10-16 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百合-浙贝母-稻鱼共生药粮循环轮种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1288A (zh) * 2013-03-29 2013-06-12 吉美林 南通地区大棚甘蔗套种贝母高效栽培方法
CN104145661A (zh) * 2014-07-25 2014-11-19 宁国市瑞龙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高产宁贝母的栽培方法
CN105284383A (zh) * 2015-11-13 2016-02-03 胡昭容 砂仁和川贝混合种植方法
CN105993570A (zh) * 2016-07-04 2016-10-12 浙江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浙贝和大豆的套种方法
CN106613054A (zh) * 2015-11-04 2017-05-10 湖南贵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黄柏与浙贝的套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1288A (zh) * 2013-03-29 2013-06-12 吉美林 南通地区大棚甘蔗套种贝母高效栽培方法
CN104145661A (zh) * 2014-07-25 2014-11-19 宁国市瑞龙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高产宁贝母的栽培方法
CN106613054A (zh) * 2015-11-04 2017-05-10 湖南贵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黄柏与浙贝的套种方法
CN105284383A (zh) * 2015-11-13 2016-02-03 胡昭容 砂仁和川贝混合种植方法
CN105993570A (zh) * 2016-07-04 2016-10-12 浙江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浙贝和大豆的套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汉珍等: "《中草药栽培实用技术》", 31 January 2014, 安徽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3869A (zh) * 2019-03-13 2019-06-11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提高浙贝产量的施肥方法
CN111771652A (zh) * 2020-06-18 2020-10-16 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百合-浙贝母-稻鱼共生药粮循环轮种方法
CN111771652B (zh) * 2020-06-18 2022-04-22 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百合-浙贝母-稻鱼共生药粮循环轮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3919A (zh) 一种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起垄微沟种植方法
CN103988702B (zh) 一种茶苗黑膜覆盖栽培方法
CN102742442A (zh) 野生半夏培育方法
CN104541844A (zh) 一种野生金铁锁的露天栽培方法
CN105027935B (zh) 花生高产栽培方法
CN105941065A (zh) 一种软籽石榴大棚种植方法
CN109220465A (zh) 一种花椒树的栽培及修剪方法
CN104798651A (zh) 一种红豆杉的高成活率的种植方法
CN105210770B (zh) 风沙前沿荒漠区梭梭仿生态造林方法
CN106797795A (zh) 一种玉米留膜留茬免耕直播栽培方法
CN105993570A (zh) 一种浙贝和大豆的套种方法
CN105075647A (zh) 烤烟双行凹垄大窝深施蝶形集雨抗旱移栽方法
CN103597968A (zh) 一种早春蕃茄与夏豇豆和秋芫荽的大棚高效栽培模式
CN104996261A (zh) 泡桐树埋根育苗技术
CN107396744A (zh) 一种党参育苗技术
CN105941042A (zh) 一种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内间种辣木的方法
CN108094099A (zh) 莲藕高产栽培方法
CN106386066A (zh) 一种生姜种姜的种植方法
CN113557918A (zh) 一种一年三熟鲜食玉米的种植方法
CN105875324A (zh) 一种橄榄早结丰产栽培方法
CN113197045A (zh) 一种利用荒山林下腐殖土栽培黄精的方法
CN108496737A (zh) 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
CN1545846A (zh) 玉米抗旱栽培坑种方法
CN111133959A (zh) 一种光伏发电站下种植多花黄精的方法
CN106857145A (zh) 一种叶用银杏节肥免除草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