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4954B - 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94954B CN108494954B CN201810201127.8A CN201810201127A CN108494954B CN 108494954 B CN108494954 B CN 108494954B CN 201810201127 A CN201810201127 A CN 201810201127A CN 108494954 B CN108494954 B CN 1084949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howling
- voice call
- mobile terminal
- pre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609 me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83 spectrum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20 mounting medi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97 real-tim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5/0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 G10L25/48—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 G10L25/51—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for comparison or discrimin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software upgrading or downloading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1/00—Speech or voice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produce another audible or non-audible signal, e.g. visual or tactile, in order to modify its quality or its intelligibility
- G10L21/02—Speech enhancement, e.g. noise reduction or echo cancellation
- G10L21/0208—Noise filtering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1/00—Speech or voice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produce another audible or non-audible signal, e.g. visual or tactile, in order to modify its quality or its intelligibility
- G10L21/02—Speech enhancement, e.g. noise reduction or echo cancellation
- G10L21/0208—Noise filtering
- G10L21/0216—Noise filte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estimating noise
- G10L21/0232—Processing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5/0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 G10L25/03—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extracted parameters
- G10L25/21—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extracted parameters the extracted parameters being power information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5/0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 G10L25/48—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 G10L25/51—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for comparison or discrimination
- G10L25/6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for comparison or discrimination for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voice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04M3/568—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audio processing specific to telephonic conferencing, e.g. spatial distribution, mixing of participa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10—Push-to-Talk [PTT] or Push-On-Call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5/0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 G10L25/03—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extracted parameters
- G10L25/18—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extracted parameters the extracted parameters being spectral information of each sub-ba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18—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or noise;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effects due to line faults with means for protecting li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H04M3/2236—Quality of speech transmission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预设应用程序中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获取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并对其进行分块处理,得到M个数据块;采用预设分析方式依次分析当前数据块中是否存在疑似啸叫点,将首次出现疑似啸叫点的数据块确定为起始数据块;从起始数据块开始,依次以n个数据块为待分析的数据段,采用预设分析方式分析出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当N个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之间的频率差异处于预设范围内时,确定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准确地对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检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语音通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通信工具之一。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越来越丰富,早已不局限于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传统的电话及短信息等服务,在许多场景下,用户更倾向于使用基于互联网的通信方式,如各种社交软件中的语音聊天及视频聊天功能等。
此外,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功能日益完善,许多应用程序中都设置了语音通话功能,方便使用同款应用程序的用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游戏应用为例,一些需要玩家之间进行互动的游戏已经添加了内置的语音通话功能,用户可以在使用移动终端玩游戏的过程中,与其他玩家进行语音交流。然而,在语音通话过程中,语音通话数据中包含的声音种类较多,如包含各玩家说话的声音、应用程序本身的声音(如游戏的背景音或特效音等)以及移动终端所处环境中的其他声音等,由于声音比较复杂,很容易发生啸叫现象,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可以在移动终端应用程序中的语音通话功能开启时,及时准确地检测出啸叫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包括:
预设应用程序中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
获取移动终端中的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并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分块处理,得到M个数据块;
采用预设分析方式依次分析当前数据块中是否存在疑似啸叫点,将首次出现疑似啸叫点的数据块确定为起始数据块;
从所述起始数据块开始,依次以n个数据块为待分析的数据段,采用所述预设分析方式分析出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当N个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之间的频率差异处于预设范围内时,确定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其中,n=2,3,…,N;N小于或等于M,大于或等于2;每个数据段的起始点均与所述起始数据块的起始点相同,所述起始数据块为第一个数据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语音通话数据检测装置,包括:
触发检测模块,用于预设应用程序中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
下行语音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中的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并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分块处理,得到M个数据块;
疑似啸叫点确定模块,用于采用预设分析方式依次分析当前数据块中是否存在疑似啸叫点,将首次出现疑似啸叫点的数据块确定为起始数据块;
啸叫音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起始数据块开始,依次以n个数据块为待分析的数据段,采用所述预设分析方式分析出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当N个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之间的频率差异处于预设范围内时,确定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其中,n=2,3,…,N;N小于或等于M,大于或等于2;每个数据段的起始点均与所述起始数据块的起始点相同,所述起始数据块为第一个数据段。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案,预设应用程序中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获取移动终端中的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并进行分块处理;采用预设分析方式依次分析当前数据块中是否存在疑似啸叫点,将首次出现疑似啸叫点的数据块确定为起始数据块;从起始数据块开始,依次以n个数据块为待分析的数据段,采用预设分析方式分析出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当N个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之间的频率差异处于预设范围内时,确定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移动终端中的预设应用程序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准确地对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检测,以便后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啸叫音给用户使用带来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数据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语音通话数据检测装置执行,其中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移动终端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预设应用程序中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包括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预设应用程序可以是内置语音群组通话功能的应用程序,如网络游戏应用、在线课堂应用、视频会议应用或者需要多人协作的其他应用程序等等。
示例性的,语音通话组中可以包含2个成员,但多数情况下,一般包含3个或3个以上的成员,即可实现3个或3个以上的移动终端之间的语音通话。语音通话组可以由在移动终端上使用预设应用程序的用户发起而建立,在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语音通话组中包含的所有移动终端之间可进行通信。一般的,当移动终端未处于静音模式,也未处于耳机模式时,可理解为移动终端处于外放模式,语音通话组中每个用户的声音会被自己正在使用的移动终端的麦克风采集,并经过网络传输及处理后通过其他用户的移动终端的扬声器进行播放。以游戏应用为例,如需要组队协战,可开启组队语音功能,假设队内有5个玩家,那么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这5个人相互之间可以进行通话,任意一个玩家可以同时听到另外4个玩家说的话,仿佛另外4个玩家在自己身边讲话一样,方便边交流边游戏。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执行主体,即当前的移动终端,可以是语音通话组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也可以是语音通话组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指定的移动终端。也就是说,语音通话组中可以由任意一个移动终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可以由指定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可以所有移动终端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一般的,当移动终端处于外放模式时,移动终端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中不仅包含用户自身说话的声音,还可能包含扬声器播放的预设应用程序本身发出的声音,如背景音乐等,还可能包含周围环境的声音,还可能包含扬声器播放的语音通话组内其他人说话的声音,这样,当多个移动终端将各自采集的包含各种声音的数据经过网络发送至同一个移动终端时(例如语音通话组内包含5个移动终端,那么其中4个移动终端就会把各自采集的声音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将4个移动终端的声音数据发送给第5个移动终端),这些声音由会在该移动终端中混合起来播放,可能会产生啸叫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啸叫检测,可以预先设置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的条件。可选的,为了及时有效地进行啸叫的实时检测,可在预设应用程序中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立即触发啸叫检测事件;可选的,为了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啸叫检测,同时节省啸叫检测操作所带来的额外功耗,可对容易发生啸叫的场景进行理论分析或调研等,设置合理的预设场景,在检测到移动终端处于预设场景时,触发啸叫检测事件。
步骤102、获取移动终端中的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并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分块处理,得到M个数据块。
示例性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可以是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服务器在接收到语音通话组内其他移动终端的声音数据后,经过混音等处理发送给移动终端的数据,或者直接转发给移动终端的数据,本申请对服务器处理语音通话数据的处理方式不做限定。在相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从服务器接收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后,通过扬声器进行播放,而不会进行啸叫检测。本申请中,在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后,不会直接播放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而是对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分析,以判断出下行语音数据中是否存在啸叫音。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时间长度可根据移动终端的具体配置、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语音通话对时效性的需求等因素来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例如,可以为1至2秒之间的任意时长。对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分块处理可以是按照预设单位长度进行分块处理,预设单位长度例如可以是40毫秒。假设预设时间长度为1.2秒,预设单位长度为40毫秒,那么可以分为30个数据块,即M=30。
步骤103、采用预设分析方式依次分析当前数据块中是否存在疑似啸叫点,将首次出现疑似啸叫点的数据块确定为起始数据块。
本申请对预设分析方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所述预设分析方式包括:在频域上获取高频区域中能量值高于预设能量阈值的待判定频点,计算所述待判定频点周围预设数量的频点的能量差异值,当所述能量差异值大于预设差异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判定频点为疑似啸叫点;所述高频区域为频率高于预设频率阈值的频率范围。
示例性的,对于当前数据块,可先将其从时域变换到频域,便于进行频谱分析。变换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可以采用傅里叶变换方式,如离散傅氏变换的快速算法(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以40ms为例,40ms的音频数据(16bit,16k采样率)大小为40*16*16/2=1280字节,适合于使用1024做FFT变换进行频谱分析,经过FFT处理后的频率分析中的频率范围为0~16K/2,步长为(16K/2)/1024,步长约为8Hz。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设频率阈值作为分界值来划分高频区域和其他区域。预设频率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可根据人声频率和容易出现啸叫声的频率特点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1KHz,1.5KHz,或2KHz等等。例如预设频率阈值为2KHz,即大于2KHz的部分为高频区域。一般啸叫声的频率会出现在高频区域,且声音较大(即能量值较高),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能量值分布特点快速确定一个数据块中的疑似啸叫点。
示例性的,获取数据块中每个频率点(简称频点)对应的能量值,然后从高频区域中找到能量值高于预设能量阈值的待判定频点,计算待判定频点周围预设数量的频点的能量差异值。预设能量阈值和预设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预设能量阈值可以是-10dB,预设数量可以是8个(待判定频点前面4个和后面4个)。以上文步长约为8Hz为例,假设待判定频点的频率值为3362Hz,那么其周围预设数量的频点的频率值约为3330Hz、3338Hz、3346Hz、3354Hz、3370Hz、3378Hz、3386Hz和3394Hz。能量差异值用于衡量待判定频点与周围预设数量的频点之间相差程度,具体可以是最大能量值和最小能量值的差值,还可以是能量方差值或能量均方差值等等,本申请不做限定。预设差异阈值与能量差异值相对应,例如,能量差异值为能量方差值时,预设差异阈值为预设方差阈值。当能量差异值大于预设差异阈值时,说明待判定频点比较突出,非常有可能是啸叫点,因此,确定待判定频点为疑似啸叫点。这样设置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疑似啸叫点,为提高啸叫检测效率打下基础。
示例性的,一个数据块中可能存在多个待判定频点,本申请可从对应能量最高的待判定频点开始进行疑似啸叫点的判定。
示例性的,采用上述预设分析方式分析第一个数据块中是否存在疑似啸叫点,若存在,则疑似啸叫点首次出现,将第一个数据块确定为起始数据块;若不存在,则将当前数据块的下一个数据块作为新的当前数据块,并采用上述预设分析方式分析新的当前数据块中是否存在疑似啸叫点。依次类推,直到首次出现疑似啸叫点的数据块确定为起始数据块,若M个数据块中均不存在疑似啸叫点,则可认为当前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不包含啸叫音。
步骤104、从起始数据块开始,依次以n个数据块为待分析的数据段,采用预设分析方式分析出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当N个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之间的频率差异处于预设范围内时,确定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
其中,n=2,3,…,N;N小于或等于M,大于或等于2;每个数据段的起始点均与所述起始数据块的起始点相同,所述起始数据块为第一个数据段。以上述的M=30为例,2≤N≤30。在进行频谱分析时,待分析的数据长度对分析结果会产生影响,因为数据点较少时,精度可能不是太准确,所以,使用长度大一些的数据再次进行分析,相当于有一个修正的处理,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是否为啸叫。本申请对N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定,假设N=4,一个数据块的长度为40ms,那么起始数据块的时间范围可记为0至40ms,由于起始数据块已经分析完毕,并作为第一数据段,所以从n=2开始,为第二个数据段,第二个数据段的时间范围可记为0至80ms,依次类推,第三个数据段的时间范围可记为0至120ms,第三个数据段的时间范围可记为0至160ms。
示例性的,预设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可以是40Hz(如上述举例,可认为相当于5个步长)。假设4个数据段分析出来的疑似啸叫点的频率分别为A、B、C和D,而A、B、C和D相互之间的差异均在40Hz以内,那么可确定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
可选的,若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与前面的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之间的频率差异未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从当前数据段的下一个数据块开始获取所述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并重复执行对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分块处理的相关操作。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任意两个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的频率差距较大时,可说明前面的疑似啸叫点可能不是真正的啸叫点,需要继续检测,而不需要对后面的数据段进行疑似啸叫点检测,节省功耗,提高啸叫音检测效率及准确度。例如,当C与A或与B之间的差异超出40Hz时,则从120ms开始,重新获取移动终端中的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并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分块处理,得到M个数据块,再确定新的起始数据块,并继续采用上述方式确定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是否存在啸叫音。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预设应用程序中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获取移动终端中的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并进行分块处理;采用预设分析方式依次分析当前数据块中是否存在疑似啸叫点,将首次出现疑似啸叫点的数据块确定为起始数据块;从起始数据块开始,依次以n个数据块为待分析的数据段,采用预设分析方式分析出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当N个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之间的频率差异处于预设范围内时,确定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移动终端中的预设应用程序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准确地对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检测,以便后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啸叫音给用户使用带来的不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疑似啸叫点确定为啸叫点;根据所述啸叫点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抑制处理。在确定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后,说明之前识别出来的满足啸叫音判定条件的疑似啸叫点确实为啸叫点,那么需要根据啸叫点对下行语音进行啸叫抑制处理,防止啸叫音从扬声器或听筒播放出去,影响用户的使用。进一步的,在进行啸叫抑制处理后,通过扬声器或听筒播放经过啸叫抑制处理后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啸叫点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抑制处理,包括:选取预设数量的对应能量值较高的啸叫点的频率,作为目标频率,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与所述目标频率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衰减处理。预设数量可自由设置,如1个,3个,甚至更多,还可以根据啸叫点的数量来动态确定。可将啸叫点按照能量值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选取排在前面预设数量的啸叫点,将选取出来的啸叫点的频率确定为目标频率。能量值越高,啸叫声的声音越大,对用户的影响程度越高,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能量值较高的频率进行啸叫抑制,提高啸叫抑制效率,保证语音通话的时效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啸叫点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抑制处理,也可包括: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与所有啸叫点的频率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衰减处理。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全面地对所有啸叫点进行啸叫抑制,阻止啸叫音的播放。
示例性的,可采用陷波滤波器来对需要进行抑制的啸叫点的频率(即目标频率)所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衰减处理。陷波滤波器能够在某一个频率点迅速衰减输入信号,以达到阻碍该频率信号通过的滤波效果。本申请对陷波滤波器的类型以及具体参数值不做限定。一般的,将目标频率作为陷波滤波器的中心频率,陷波滤波器的处理带宽及增益等参数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疑似啸叫点确定为啸叫点之后,还可包括:为啸叫点设置抑制标志。在根据所述啸叫点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抑制处理之后,还包括:继续获取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在确定新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包含疑似啸叫点时,判断疑似啸叫点是否被设置抑制标志,若被设置,则根据被设置抑制标志的疑似啸叫点对新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抑制处理。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段存在啸叫音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之后,连续的存在疑似啸叫点,若该疑似啸叫点在上一段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出现过,那么非常有可能是啸叫点,因此,可以不进行啸叫点的判断,而是直接进行抑制处理,节省啸叫点的判断步骤,节省功耗的同时,可提升语音通话的时效性。可选的,若未被设置,则按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式(即步骤104)继续判断其是否为啸叫点。可选的,在为啸叫点设置抑制标志之后,还包括:根据设置抑制标志后的啸叫点更新啸叫索引,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及时记录啸叫点出现的时刻,方便后续判断疑似啸叫点与存在抑制标志的啸叫点出现的时间差,从而更加准确的判断疑似啸叫点是否为啸叫点。此外,在按照步骤104继续判断出疑似啸叫点为啸叫点之后,也可为新的啸叫点设置抑制标志,并更新啸叫索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包括: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若存在,则确定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在多人语音的应用场景下,发明人发现,当存在两个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比较近时,极易发生啸叫。假设语音通话组中的移动终端甲和移动终端乙距离较近,移动终端甲的扬声器会放大并播放接收到的移动终端乙的麦克风采集的声音,而由于两个移动终端比较近,这个声音就会被移动终端乙的麦克风再次采集并发送到移动终端甲,该声音被继续放大并播放,极易形成声音的正反馈放大,从而产生啸叫音。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先判断语音通话中是否存在一个其他移动终端与当前的移动终端的距离比较近,若存在,则触发啸叫检测事件,进而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其中,预设距离值例如可以是20米或10米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的具体判断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并不做限定,以下给出几种方式作为示意性说明。
1、采用预设方式播放预设声音片段,并接收所述语音通话组中其他移动终端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含所述其他移动终端尝试采集与所述预设声音片段对应的声音信号的结果;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进而快速确定是否需要触发啸叫检测事件。示例性的,可通过扬声器以预设音量播放预先录制或预先获取的声音片段;或,通过超声波发射器播放预设频率及预设强度的超声波片段。相应的,其他移动终端可通过麦克风或超声波接收器采集预设声音片段对应的声音信号。可根据预设距离值对上述的预设音量,或预设频率及预设强度进行设置。反馈信息中包含的结果可以指其他移动终端是否能够采集到所述声音信号。当其他移动终端能够采集到预设声音片段对应的声音信号时,说明两个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反馈信息可由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服务器进行转发。此外,反馈信息中还可包括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属性信息,如声音强度等,由于移动终端播放的声音的强度是已知的,随着声音的传播会有所衰减,传播距离越远,衰减程度越高,可根据反馈信息中的声音信号的强度信息等来确定其他移动终端与当前移动终端的距离,并判断该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
2、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定位信息以及所述语音通话组中其他移动终端的第二定位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和所述第二定位信息,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移动终端普遍具备定位功能,能够利用定位信息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进而快速确定是否需要触发啸叫检测事件。示例性的,移动终端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或北斗等定位方式获取定位信息,也可通过基站定位或网络定位等方式获取定位信息。定位信息可包括经纬度坐标等。语音通话组中的其他移动终端的第二定位信息可通过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服务器转发至当前移动终端。当前移动终端将自身的第一定位信息与服务器转发来的至少一个第二定位信息逐一进行比对,判断是否存在一个第二定位信息与第一定位信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
3、获取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一WiFi信息以及所述语音通话组中其他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WiFi信息;根据所述第一WiFi信息和所述第二WiFi信息,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用户为了节约流量费用,一般采用连接WiFi热点的方式进行语音通话,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进而快速确定是否需要触发啸叫检测事件。示例性的,WiFi信息中可包括WiFi热点的属性信息,属性信息例如可以是WiFi热点名称或WiFi热点的媒介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等,还可包括WiFi信号强度等。一般的,WiFi热点的信号有效范围有限,一般在50米左右(半径),若预设距离值大于WiFi热点的信号有效范围,可根据是否存在一个第二WiFi信息的WiFi热点属性信息与第一WiFi信息的WiFi热点属性信息相同来确定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若存在任意一个第二WiFi信息的WiFi热点属性信息与第一WiFi信息的WiFi热点属性信息相同,则确定语音通话组中存在目标移动终端,也就是说,当语音通话组中有一个其他移动终端与当前移动终端连接同一个WiFi热点时,可认为该其他移动终端为目标移动终端。此外,若预设距离值小于WiFi热点的信号有效范围,如10米,那么可进一步根据WiFi信号强度估算连接同一个WiFi热点的移动终端分别与WiFi热点的距离,进而确定两个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判断该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
4、获取麦克风采集的第一声音数据,以及获取移动终端中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声音数据中不包含所述移动终端的扬声器播放的声音;根据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和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是否包含同一个人的声音,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不借助其他信息(如上述的定位信息或WiFi信息)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进而快速确定是否需要触发啸叫检测事件。示例性的,第一声音数据中不包含所述移动终端的扬声器播放的声音,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获取第一声音数据和下行语音通话数据的过程中移动终端的扬声器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在获取第一声音数据和下行语音通话数据的过程中移动终端的扬声器处于开启状态,第一声音数据为在麦克风采集的所有声音数据中,滤除扬声器播放的声音数据后得到的声音数据。当两个用户手持移动终端且距离较近时,假设用户甲使用移动终端甲,用户乙使用移动终端乙,用户甲说话的声音被移动终端甲的麦克风采集并发送至移动终端乙,移动终端乙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会包含用户甲说话的声音,而由于用户甲和用户乙距离较近,用户甲说话的声音也会被移动终端乙的麦克风采集,因此,对于移动终端乙来说,其麦克风采集的第一声音数据和获取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包含同一个人(用户甲)的声音,从而确定语音通话组中存在移动终端甲与移动终端乙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即对于移动终端乙来说,移动终端甲为目标移动终端。
可以理解的是,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上述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的组合来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此外,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的相关步骤也可由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服务器完成,当服务器判断出存在目标移动终端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移动终端,所述判断结果用于指示移动终端触发啸叫检测事件。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判断结果,当所述判断结果中包含如下内容时,触发啸叫检测事件:所述语音通话组中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服务器的具体判断过程可参照上述提供的几种判断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语音通话组中存在两个距离较近的移动终端,并存在啸叫情况时,并未采用关闭扬声器的方式来避免啸叫,而是对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抑制处理,这是由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特殊的应用场景决定的。假设语音通话组中有3个成员a、b和c,其中两个成员a和b距离较近,若选择关闭b的移动终端的扬声器,那么a说话的声音就不会在b的移动终端中播放,但同时,c说话的声音也不会在b的移动终端中播放,b也不能够听到c说话的声音,那么就失去了语音通话组的意义,因此,本申请在这种特殊的应用场景需求下,发明人选择对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抑制处理,来解决发生啸叫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之后,还包括:获取所述移动终端采集的声音数据;对所述声音数据进行人声和背景音分离操作;对分离出的背景音进行削弱处理;将经过削弱处理后的背景音和分离出的人声进行混音处理后,作为上行语音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服务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有效削弱由于背景音引起的啸叫。示例性的,当移动终端中存在麦克风阵列(麦克风数量大于或等于2)时,可判断出声源位置,根据声源位置筛选出距离移动终端较远(如大于1米)的声音作为背景音;或者,可预先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声纹信息,根据声纹信息从声音数据中提取出用户说话的声音作为人声,剩余的声音作为背景音。示例性的,对分离出的背景音进行削弱处理可以是通过调整增益的方式减小背景音的声音,也可以滤除背景音。背景音经过削弱处理后,音量减小,破坏声音越来越大的条件,进而有效削弱由于背景音引起的啸叫。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预设应用程序为网络游戏应用程序为例,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检测到预设游戏应用中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
示例性的,以团队对战游戏为例,如王者荣耀,每队有5个玩家,红蓝两队进行对战,每个队伍的5个玩家之间需要进行沟通交流商量对战策略,因此,许多玩家会选择开启队内语音通话功能,如一个玩家申请开启队内语音通话功能后,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此后,同一战队的5个玩家中的任意一个,可听到其余4个玩家说话的声音。一般的,玩家会将移动终端设置为外放模式,方便游戏。
步骤202、判断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若是,则执行步骤203;否则,重复执行步骤202。
若5个玩家中,有两个玩家的移动终端距离较近,如两个好朋友在家中一起玩,又同时将移动终端设置为外放模式,这样就非常容易引起啸叫。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先判断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当前的移动终端距离较近的其他移动终端,若存在,则需要进行啸叫检测。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上文所述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的组合来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步骤203、获取移动终端中的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
示例性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包含其他4位队友的移动终端的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声音中一般不仅包含4位队友说话的声音,还包括4位队友的移动终端的扬声器播放的声音以及其他环境声音等。一般由游戏服务器收集其他4个移动终端上传的上行语音通话数据,并将4个移动终端的上行语音通话数据发送至当前的移动终端。
步骤204、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分块处理,得到M个数据块。
步骤205、采用预设分析方式依次分析当前数据块中是否存在疑似啸叫点,将首次出现疑似啸叫点的数据块确定为起始数据块。
其中,所述预设分析方式包括:在频域上获取高频区域中能量值高于预设能量阈值的待判定频点,计算所述待判定频点周围预设数量的频点的能量差异值,当所述能量差异值大于预设差异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判定频点为疑似啸叫点;所述高频区域为频率高于预设频率阈值的频率范围。
步骤206、从起始数据块开始,依次以n个数据块为待分析的数据段,采用预设分析方式分析出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判断每个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与前面的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之间的频率差异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207;否则,返回执行步骤203。
其中,n=2,3,…,N;N小于或等于M,大于或等于2;每个数据段的起始点均与所述起始数据块的起始点相同,所述起始数据块为第一个数据段。当再次执行步骤203时,预设时间长度的起点为当前数据段的终点。
步骤207、确定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将疑似啸叫点确定为啸叫点。
步骤208、选取预设数量的对应能量值较高的啸叫点的频率,作为目标频率,采用陷波滤波器对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与目标频率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衰减处理。
步骤209、获取移动终端采集的声音数据,对声音数据进行人声和背景音分离操作,对分离出的背景音进行削弱处理,将经过削弱处理后的背景音和分离出的人声进行混音处理后,作为上行语音通话数据发送至预设游戏应用对应的服务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游戏应用中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若检测到语音通话组中存在与当前移动终端较近的目标移动终端,则进行啸叫检测,在确定存在啸叫音时,分别对上行语音通话数据以及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针对啸叫音的抑制处理,能够有效削弱啸叫音,避免啸叫音对游戏过程造成干扰,减少游戏玩家痛点,使移动终端的功能更加完善。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数据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集成在移动终端中,可通过执行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来进行语音通话数据的啸叫检测。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触发检测模块301,用于预设应用程序中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
下行语音数据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移动终端中的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并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分块处理,得到M个数据块;
疑似啸叫点确定模块303,用于采用预设分析方式依次分析当前数据块中是否存在疑似啸叫点,将首次出现疑似啸叫点的数据块确定为起始数据块;
啸叫音确定模块304,用于从所述起始数据块开始,依次以n个数据块为待分析的数据段,采用所述预设分析方式分析出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当N个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之间的频率差异处于预设范围内时,确定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其中,n=2,3,…,N;N小于或等于M,大于或等于2;每个数据段的起始点均与所述起始数据块的起始点相同,所述起始数据块为第一个数据段。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语音通话数据检测装置,预设应用程序中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时,获取移动终端中的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并进行分块处理;采用预设分析方式依次分析当前数据块中是否存在疑似啸叫点,将首次出现疑似啸叫点的数据块确定为起始数据块,从起始数据块开始,依次以n个数据块为待分析的数据段,采用预设分析方式分析出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当N个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之间的频率差异处于预设范围内时,确定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移动终端中的预设应用程序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准确地对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检测,以便后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啸叫音给用户使用带来的不便。
可选的,所述预设分析方式包括:在频域上获取高频区域中能量值高于预设能量阈值的待判定频点,计算所述待判定频点周围预设数量的频点的能量差异值,当所述能量差异值大于预设差异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判定频点为疑似啸叫点;所述高频区域为频率高于预设频率阈值的频率范围。
可选的,啸叫音确定模块还用于:若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与前面的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之间的频率差异未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从当前数据段的下一个数据块开始获取所述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并重复执行对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分块处理的相关操作。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
啸叫点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之后,将所述疑似啸叫点确定为啸叫点。
啸叫抑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啸叫点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抑制处理。
可选的,所述啸叫抑制模块具体用于:
选取预设数量的对应能量值较高的啸叫点的频率,作为目标频率,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与所述目标频率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衰减处理;或,
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与所有啸叫点的频率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衰减处理。
可选的,所述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包括:
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若存在,则确定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包括:
采用预设方式播放预设声音片段,并接收所述语音通话组中其他移动终端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含所述其他移动终端尝试采集与所述预设声音片段对应的声音信号的结果;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
或者,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定位信息以及所述语音通话组中其他移动终端的第二定位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和所述第二定位信息,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
或者,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一WiFi信息以及所述语音通话组中其他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WiFi信息;根据所述第一WiFi信息和所述第二WiFi信息,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
或者,
获取麦克风采集的第一声音数据,以及获取移动终端中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声音数据中不包含所述移动终端的扬声器播放的声音;根据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和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是否包含同一个人的声音,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
声音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之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采集的声音数据;
声音分离模块,用于对所述声音数据进行人声和背景音分离操作;
背景音削弱模块,用于对分离出的背景音进行削弱处理;
上行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经过削弱处理后的背景音和分离出的人声进行混音处理后,作为上行语音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预设应用程序为网络游戏应用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预设应用程序中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
获取移动终端中的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并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分块处理,得到M个数据块;
采用预设分析方式依次分析当前数据块中是否存在疑似啸叫点,将首次出现疑似啸叫点的数据块确定为起始数据块;
从所述起始数据块开始,依次以n个数据块为待分析的数据段,采用所述预设分析方式分析出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当N个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之间的频率差异处于预设范围内时,确定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其中,n=2,3,…,N;N小于或等于M,大于或等于2;每个数据段的起始点均与所述起始数据块的起始点相同,所述起始数据块为第一个数据段。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RAM、SRAM、EDO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可以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中可集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通话数据检测装置。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400可以包括:存储器401,处理器402及存储在存储器401上并可在处理器402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402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在移动终端中的预设应用程序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准确地对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检测,以便后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啸叫音给用户使用带来的不便。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存储器501、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502(又称处理器,以下简称CPU)、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和电源电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电路板安置在所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所述CPU502和所述存储器501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所述存储器501,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CPU502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5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预设应用程序中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后,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
获取移动终端中的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并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分块处理,得到M个数据块;
采用预设分析方式依次分析当前数据块中是否存在疑似啸叫点,将首次出现疑似啸叫点的数据块确定为起始数据块;
从所述起始数据块开始,依次以n个数据块为待分析的数据段,采用所述预设分析方式分析出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当N个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之间的频率差异处于预设范围内时,确定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其中,n=2,3,…,N;N小于或等于M,大于或等于2;每个数据段的起始点均与所述起始数据块的起始点相同,所述起始数据块为第一个数据段。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外设接口503、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505、音频电路506、扬声器511、电源管理芯片508、输入/输出(I/O)子系统509、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触摸屏512、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以及外部端口504,这些部件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或信号线507来通信。
应该理解的是,图示移动终端500仅仅是移动终端的一个范例,并且移动终端5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下面就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语音通话数据啸叫检测的移动终端进行详细的描述,该移动终端以手机为例。
存储器501,所述存储器501可以被CPU502、外设接口503等访问,所述存储器5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外设接口503,所述外设接口503可以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外设连接到CPU502和存储器501。
I/O子系统509,所述I/O子系统509可以将设备上的输入输出外设,例如触摸屏512和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连接到外设接口503。I/O子系统509可以包括显示控制器5091和用于控制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5092。其中,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5092从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接收电信号或者向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发送电信号,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值得说明的是,输入控制器5092可以与以下任一个连接:键盘、红外端口、USB接口以及诸如鼠标的指示设备。
触摸屏512,所述触摸屏512是用户移动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将可视输出显示给用户,可视输出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等。
I/O子系统509中的显示控制器5091从触摸屏512接收电信号或者向触摸屏512发送电信号。触摸屏512检测触摸屏上的接触,显示控制器5091将检测到的接触转换为与显示在触摸屏5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在触摸屏5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可以是运行游戏的图标、联网到相应网络的图标等。值得说明的是,设备还可以包括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
RF电路505,主要用于建立手机与无线网络(即网络侧)的通信,实现手机与无线网络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例如收发短信息、电子邮件等。具体地,RF电路505接收并发送RF信号,RF信号也称为电磁信号,RF电路505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或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通过该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RF电路505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已知电路,其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系统、RF收发机、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CODEC(COder-DECoder,编译码器)芯片组、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等等。
音频电路506,主要用于从外设接口503接收音频数据,将该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发送给扬声器511。
扬声器511,用于将手机通过RF电路505从无线网络接收的语音信号,还原为声音并向用户播放该声音。
电源管理芯片508,用于为CPU502、I/O子系统及外设接口所连接的硬件进行供电及电源管理。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语音通话数据检测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到移动终端中的预设游戏应用中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若存在,则确定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
获取移动终端中的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并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分块处理,得到M个数据块;
采用预设分析方式依次分析当前数据块中是否存在疑似啸叫点,将首次出现疑似啸叫点的数据块确定为起始数据块;
从所述起始数据块开始,依次以n个数据块为待分析的数据段,采用所述预设分析方式分析出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当N个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之间的频率差异处于预设范围内时,确定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其中,n=2,3,…,N;N小于或等于M,大于或等于2;每个数据段的起始点均与所述起始数据块的起始点相同,所述起始数据块为第一个数据段;
将所述疑似啸叫点确定为啸叫点,为所述啸叫点设置抑制标志,根据设置抑制标志后的啸叫点更新啸叫索引;
根据所述啸叫点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抑制处理,继续获取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在确定新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包含疑似啸叫点时,判断所述疑似啸叫点是否被设置所述抑制标志,若被设置,则根据被设置所述抑制标志的疑似啸叫点对新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抑制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分析方式包括:在频域上获取高频区域中能量值高于预设能量阈值的待判定频点,计算所述待判定频点周围预设数量的频点的能量差异值,当所述能量差异值大于预设差异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判定频点为疑似啸叫点;所述高频区域为频率高于预设频率阈值的频率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与前面的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之间的频率差异未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从当前数据段的下一个数据块开始获取所述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并重复执行对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分块处理的相关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啸叫点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抑制处理,包括:
选取预设数量的对应能量值较高的啸叫点的频率,作为目标频率,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与所述目标频率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衰减处理;或,
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与所有啸叫点的频率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衰减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包括:
采用预设方式播放预设声音片段,并接收所述语音通话组中其他移动终端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含所述其他移动终端尝试采集与所述预设声音片段对应的声音信号的结果;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
或者,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定位信息以及所述语音通话组中其他移动终端的第二定位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和所述第二定位信息,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
或者,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一WiFi信息以及所述语音通话组中其他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二WiFi信息;根据所述第一WiFi信息和所述第二WiFi信息,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
或者,
获取麦克风采集的第一声音数据,以及获取移动终端中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声音数据中不包含所述移动终端的扬声器播放的声音;根据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和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是否包含同一个人的声音,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采集的声音数据;
对所述声音数据进行人声和背景音分离操作;
对分离出的背景音进行削弱处理;
将经过削弱处理后的背景音和分离出的人声进行混音处理后,作为上行语音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预设应用程序对应的服务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应用程序为网络游戏应用程序。
8.一种语音通话数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发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移动终端中的预设游戏应用中的语音通话组建立成功,判断所述语音通话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目标移动终端,若存在,则确定检测到啸叫检测事件被触发;
下行语音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中的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并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分块处理,得到M个数据块;
疑似啸叫点确定模块,用于采用预设分析方式依次分析当前数据块中是否存在疑似啸叫点,将首次出现疑似啸叫点的数据块确定为起始数据块;其中,所述预设分析方式包括:在频域上获取高频区域中能量值高于预设能量阈值的待判定频点,计算所述待判定频点周围预设数量的频点的能量差异值,当所述能量差异值大于预设差异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判定频点为疑似啸叫点;所述高频区域为频率高于预设频率阈值的频率范围;
啸叫音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起始数据块开始,依次以n个数据块为待分析的数据段,采用所述预设分析方式分析出当前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当N个数据段中包含的疑似啸叫点之间的频率差异处于预设范围内时,确定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其中,n=2,3,…,N;N小于或等于M,大于或等于2;每个数据段的起始点均与所述起始数据块的起始点相同,所述起始数据块为第一个数据段;
啸叫点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存在啸叫音之后,将所述疑似啸叫点确定为啸叫点,为所述啸叫点设置抑制标志,根据设置抑制标志后的啸叫点更新啸叫索引;
啸叫抑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啸叫点对所述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抑制处理,继续获取预设时间长度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在确定新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中包含疑似啸叫点时,判断所述疑似啸叫点是否被设置所述抑制标志,若被设置,则根据被设置所述抑制标志的疑似啸叫点对新的下行语音通话数据进行啸叫抑制处理。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01127.8A CN108494954B (zh) | 2018-03-12 | 2018-03-12 | 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PCT/CN2019/076978 WO2019174492A1 (zh) | 2018-03-12 | 2019-03-05 | 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01127.8A CN108494954B (zh) | 2018-03-12 | 2018-03-12 | 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94954A CN108494954A (zh) | 2018-09-04 |
CN108494954B true CN108494954B (zh) | 2019-10-25 |
Family
ID=63338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01127.8A Active CN108494954B (zh) | 2018-03-12 | 2018-03-12 | 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494954B (zh) |
WO (1) | WO201917449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94954B (zh) * | 2018-03-12 | 2019-10-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CN113225657B (zh) * | 2021-04-16 | 2022-09-30 | 深圳木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双麦克风架构的多通道啸叫抑制方法 |
CN113596662B (zh) * | 2021-07-30 | 2024-04-0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啸叫声的抑制方法、啸叫声的抑制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
CN113473304B (zh) * | 2021-08-17 | 2024-01-2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啸叫声抑制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
CN113593518A (zh) * | 2021-08-25 | 2021-11-02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啸叫抑制方法、装置、入耳式耳机及存储介质 |
CN113749620B (zh) * | 2021-09-27 | 2024-03-12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 | 一种睡眠呼吸暂停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25257A1 (ja) * | 2012-02-20 | 2013-08-29 |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 雑音信号抑制装置、雑音信号抑制方法、特殊信号検出装置、特殊信号検出方法、報知音検出装置、および、報知音検出方法 |
JP2013236272A (ja) * | 2012-05-09 | 2013-11-21 | Sony Corp | 音声処理装置および音声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CN104580699B (zh) * | 2014-12-15 | 2017-06-3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待机时声控智能终端方法及装置 |
CN106488052A (zh) * | 2015-08-27 | 2017-03-08 |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啸叫场景识别方法及设备 |
CN106878533B (zh) * | 2015-12-10 | 2021-03-19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05895115A (zh) * | 2016-04-01 | 2016-08-2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啸叫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
CN106100676A (zh) * | 2016-06-07 | 2016-11-09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音频输出的方法、用户终端和对讲机终端 |
CN107645696B (zh) * | 2016-07-20 | 2019-04-1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啸叫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07566658A (zh) * | 2017-10-13 | 2018-01-0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话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CN108494954B (zh) * | 2018-03-12 | 2019-10-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2018
- 2018-03-12 CN CN201810201127.8A patent/CN108494954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05 WO PCT/CN2019/076978 patent/WO201917449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174492A1 (zh) | 2019-09-19 |
CN108494954A (zh) | 2018-09-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49493B (zh) | 语音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8494954B (zh) | 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8449503B (zh) | 语音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8449507B (zh) | 语音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8449496B (zh) | 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8449502B (zh) | 语音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8418968B (zh) | 语音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8172237B (zh) | 语音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8449506B (zh) | 语音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7566658A (zh) | 通话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8449499B (zh) | 语音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8449497B (zh) | 语音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7371102B (zh) | 音频播放音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
CN107483731A (zh) | 音频播放音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
CN108449504B (zh) | 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8449492B (zh) | 语音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8418982B (zh) | 语音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12788176A (zh) | 耳机音量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8429858B (zh) | 语音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8449498B (zh) | 语音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8449505B (zh) | 语音通话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8449508A (zh) | 语音通话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8449494A (zh) | 语音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 |
CN110754097B (zh) |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449501B (zh) | 语音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