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4102B - 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4102B
CN108494102B CN201810353621.6A CN201810353621A CN108494102B CN 108494102 B CN108494102 B CN 108494102B CN 201810353621 A CN201810353621 A CN 201810353621A CN 108494102 B CN108494102 B CN 1084941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circuit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wireless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536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94102A (zh
Inventor
麦瑞坤
罗博
郭历谋
何正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3536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41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4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4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94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4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5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capacitive 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直流电源、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滤波电路以及负载电阻,所述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包括顺次连接的高频逆变电路、原边补偿电路、耦合结构、副边补偿电路以及高频整流电路,所述高频整流电路后端与滤波电路连接,所述副边补偿电路包括串联的电感Ls和电容Cs,以及与所述电感Ls和电容Cs并联的电容Cls,所述电容Cls与高频整流电路的前端并联;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r和电容Cr,所述电感Lr和电容Cr串联后与高频整流电路的后端并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输距离较短以及由于耦合结构中的极板之间发生偏移,造成系统传输效率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
背景技术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经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一直以来无线电力传输的最普遍形式是借助于电磁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IPT)实现的。IPT利用磁场传输电力,但处于磁场范围之内的金属会对传输电力的磁场产生屏蔽作用,并在磁场内部产生涡流,造成效率低、易发热等问题,限制了IPT的适用范围。因此近年来,学者们正在寻求各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做为IPT技术的替代品。其中,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CPT)是IPT技术的替代方案之一。
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电场在有金属障碍物的空间里传电不会造成能量损失,且不会导致周围金属产生涡流发热,所以CPT技术更适用于电动汽车等方面的无线电能传输。CPT系统另一个优势是经济性,CPT技术仅使用铝板等金属板,金属板具有导电性强、价格低、重量轻等优势。
但传统的CPT系统由于极板与极板的相对位置关系对电路的输送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使用过程中,由于极板的偏移,会影响电路的效率与输出功率,导致系统传输效率过低,从而限制了CPT系统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输距离较短以及由于耦合结构中的极板之间发生偏移,造成系统传输效率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法如下:
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直流电源、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滤波电路以及负载电阻,所述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包括顺次连接的高频逆变电路、原边补偿电路、耦合结构、副边补偿电路以及高频整流电路,所述高频整流电路后端与滤波电路连接,所述副边补偿电路包括串联的电感Ls和电容Cs,以及与所述电感Ls和电容Cs并联的电容Cls,所述电容Cls与高频整流电路的前端并联;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r和电容Cr,所述电感Lr和电容Cr串联后与高频整流电路的后端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原边补偿电路包括电感Lp和电容Cp,且所述电感LP和电容CP串联后与所述高频逆变电路的后端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原边补偿电路与副边补偿电路的固有频率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耦合结构由四块极板P1、P2、P3、P4组成,所述极板P1与P3构成发射极板组,并分别并联在所述电容Cp两侧;所述极板P2与P4构成接收极板组,并分别并联在所述电容CS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极板P1和P2之间相互作用形成C12,所述极板P1和P3之间形成电容C13,所述极板P1和P4之间形成电容C14,所述极板P2和P3之间形成电容C23,所述极板P2和P4之间形成电容C24,所述极板P3和P4之间形成电容C34;所述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23、电容C24以及电容C34之间等效成π型电容组。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对副边补偿电路的合理设计,可以实现对调谐电路的有效控制,减弱了耦合结构中的π型电容组对系统的影响,使得极板之间发生大幅偏移时,也不过多地影响电路效率与输出功率,减小了耦合结构对系统整体的影响,使系统具有高抗偏移的特性,保证系统维持在稳定状态,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以及传输稳定性,扩展了CPT系统的应用范围。
2.传统的CPT系统中,增加极板之间的距离可增大系统的传输距离,但由于极板之间的偏移或距离增大会导致系统传输效率过低,因此仅适用于近距离传输的局限;本发明相比与传统的CPT系统,本系统中在增大极板之间的距离时对系统的传输效率以及传输稳定性影响较小,所以摆脱了传统CPT系统只能近距离传输的局限。
3.本发明中,高频整流电路前端与副边补偿电路中的电容Cls并联,后端与滤波电路并联,通过对滤波电路的合理设计,滤波电路中的电感Lr和电容Cr串联,当高频整流电路中的两个二极管导通时,避免了电容Cls和电容Cr并联导致两个电容发生改变,影响到滤波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图A;
图3为电路图A的等效图B;
图4为等效图B的简化图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直流电源、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滤波电路以及负载电阻,所述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包括顺次连接的高频逆变电路、原边补偿电路、耦合结构、副边补偿电路以及高频整流电路,所述高频整流电路后端与滤波电路连接,所述副边补偿电路包括串联的电感Ls和电容Cs,以及与所述电感Ls和电容Cs并联的电容Cls,所述电容Cls与高频整流电路的前端并联;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r和电容Cr,所述电感Lr和电容Cr串联后与高频整流电路的后端并联。
作为优选的,所述原边补偿电路包括电感Lp和电容Cp,且所述电感LP和电容CP串联后与所述高频逆变电路的后端并联。
作为优选的,所述原边补偿电路与副边补偿电路的固有频率一致。
作为优选的,所述耦合结构由四块极板P1、P2、P3、P4组成,所述极板P1与P3构成发射极板组,并分别并联在所述电容Cp两侧;所述极板P2与P4构成接收极板组,并分别并联在所述电容CS两侧。
作为优选的,所述极板P1和P2之间相互作用形成C12,所述极板P1和P3之间形成电容C13,所述极板P1和P4之间形成电容C14,所述极板P2和P3之间形成电容C23,所述极板P2和P4之间形成电容C24,所述极板P3和P4之间形成电容C34;所述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23、电容C24以及电容C34之间等效成π型电容组。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电源、高频逆变电路、原边补偿电路、耦合结构、副边补偿电路、高频整流电路、滤波电路以及负载电阻依次并联连接,所述原边补偿电路包括电感Lp和电容Cp,电感Lp和电容Cp串联后与高频逆变电路的后端连接,所述耦合结构包括四块极板P1、P2、P3以及P4,所述极板P1和P2分别接在电容CP的两端,所述副边补偿结构包括电容Cs、电感Ls以及电容Cls,所述极板P3和P4分别接在电容Cs的两端,所述电感Ls与电容Cls串联后并联在电容CS的两端,所述高频整流电路并联在所述电容Cls上,所述滤波电路包括串联的电感Lr和电容Cr,串联后的电感Lr和电容Cr与所述高频整流电路并联,所述负载电阻并联在电容CR上。
根据π型电容组的计算公式,可将π型电容组等效为由电容Cm,电容C1以及电容C2组成的电容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Figure GDA0003242702230000041
如图3所示,等效替换后的电路图为:电感Lp与电容Cp串联后与直流电源和高频逆变电路并联,电容C1接在电容Cp的两端,电容Cm和电容C2串联后接在电容C1的两端,电容Cs接在电容C2的两端,电感Ls和电容Cs串联后并联在电容Cs两端,负载电阻Rr并联在电容Cls的两端。
如图4所示,将等效出的电容C1与原边补偿电路中的Cp通过并联合并为电容Cp1,将电容C2与副边补偿电路中的CS通过并联合并为电容CS1,电路图为:电感Lp与电容Cp1串联后与直流电源和高频逆变电路并联,电容Cm和电容Cs1串联后接在电容Cp1的两端,电感Ls和电容Cs串联后接在电容Cs1的两端,电容Cls接负载Rr
根据电路原理,当Lp与Cp1、Ls与Cs1谐振时,满足下列公式:
Figure GDA0003242702230000042
Figure GDA0003242702230000043
其中,Cp1为电容CP1的电容值,Cs1为电容Cs1的电容值,Lp为电感Lp的电感值,Ls为电感Ls的电感值,ω为系统的频率。
设定电路中各个电器元件的关系如下:
Figure GDA0003242702230000044
Ls=αLp (5)
其中,α和β为参数值,Cm为电容Cm的电容值。
根据电路基本原理以及结合公式(2)-(5)可推知各支路的电流值如下:
Figure GDA0003242702230000045
Ip=-jωβCmU (7)
Figure GDA0003242702230000051
Figure GDA0003242702230000052
其中,Iin为输入电流值,U为输入电压值,Rr为负载电阻Rr的电阻值,Cls为电容Cls的电容值,j为复数中虚部的标识,Ip、Is、I0均为支路电流。
由于系统整体阻抗Z为:
Figure GDA0003242702230000053
由公式(5)-(9)可得出:
Figure GDA0003242702230000054
为了提高系统的传输功率,应使得Z的虚部为0。即
Figure GDA0003242702230000055
结合以上公式(1)-(12)进行分析,将电容ClS等效至电容Cm后端,可作为一个与电容Cm串联的电感,当此电感与电容Cm完全谐振时,Cm可看做被抵消,在系统传输过程中不参与作用,因此,当极板之间发生偏移时,Cm的值对系统的输出效率与稳定性影响减弱,减小了耦合结构的等效电容对系统整体的影响,通过此结构,可看出本系统具有抗偏移特性。
同时,高频整流电路前端与副边补偿电路中的电容Cls并联,后端与滤波电路并联,由于滤波电路中的电感Lr和电容Cr串联,当高频整流电路中的两个二极管导通时,避免了电容Cls和电容Cr并联导致两个电容均发生改变,影响到滤波效果。
本发明的使用原理为:利用本发明进行工作时,直流电源电经过高频逆变器逆变成高频交流电能,高频交流电能在经过原边补偿电路后于发射极板P1和P3上激发出高频交变电场,接收极板P2和P4在发射极板激发的电场之中会感应出同频率的高频交流电能,在经过副边补偿电路后,通过整流滤波电路后变为稳定的直流电能供给负载电阻,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若发射极板和接收极板间发生偏移,会导致π型电容组中的Cm发生改变,但在副边补偿电路的作用下,减弱了Cm对电路的影响,因此,减弱了耦合结构中的π型电容组对系统的影响,使得极板之间发生大幅偏移时,也不过多地影响电路效率与输出功率;此外,在副边补偿电路和滤波电路的相互配合作用下,滤波电路的电容值不发生改变,保持原有的滤波效果。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前文所述为本发明的各个优选实施例,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如果不是明显自相矛盾或以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为前提,各个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以任意叠加组合使用,所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人的发明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直流电源、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滤波电路以及负载电阻,所述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包括顺次连接的高频逆变电路、原边补偿电路、耦合结构、副边补偿电路以及高频整流电路,所述高频整流电路后端与滤波电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补偿电路包括串联的电感Ls和电容Cs,以及与所述电感Ls和电容Cs并联的电容Cls,所述电容Cls与高频整流电路的前端并联;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r和电容Cr,所述电感Lr和电容Cr串联后与高频整流电路的后端并联;
所述原边补偿电路包括电感Lp和电容Cp,且所述电感Lp和电容Cp串联后与所述高频逆变电路的后端并联
所述耦合结构由四块极板P1、P2、P3、P4组成,所述极板P1与P3构成发射极板组,并分别并联在所述电容Cp两侧;所述极板P2与P4构成接收极板组,并分别并联在所述电容Cs两侧;
所述极板P1和P2之间相互作用形成C12,所述极板P1和P3之间形成电容C13,所述极板P1和P4之间形成电容C14,所述极板P2和P3之间形成电容C23,所述极板P2和P4之间形成电容C24,所述极板P3和P4之间形成电容C34;所述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23、电容C24以及电容C34之间等效成π型电容组;
将π型电容组等效为由电容Cm,电容C1以及电容C2组成的电容组:
Figure FDA0003242702220000011
其中α和β为参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补偿电路与副边补偿电路的固有频率一致。
CN201810353621.6A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 Active CN1084941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53621.6A CN108494102B (zh)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53621.6A CN108494102B (zh)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4102A CN108494102A (zh) 2018-09-04
CN108494102B true CN108494102B (zh) 2021-11-02

Family

ID=63312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53621.6A Active CN108494102B (zh)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41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4183B (zh) * 2018-11-09 2022-03-0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高抗偏移特性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9245333B (zh) * 2018-11-23 2020-09-29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可提高抗偏移能力的恒流输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10707827A (zh) * 2019-10-25 2020-01-17 上海科技大学 一种恒压输出的容性无线充电系统
CN111211622B (zh) * 2020-04-21 2020-07-31 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充电系统
CN113223830B (zh) * 2021-04-25 2022-07-26 华南理工大学 滑环无线输电系统的磁屏蔽线圈结构及其参数优化方法
CN113659735B (zh) * 2021-08-19 2023-10-20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ss混合补偿拓扑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2286A (zh) * 2012-09-25 2013-01-16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电场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5226839A (zh) * 2015-11-12 2016-01-0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双侧自调谐方法
EP2315364B1 (en) * 2009-10-21 2016-12-07 STMicroelectronics Srl Signal transmission through LC resonant circuits
CN106533185A (zh) * 2016-12-29 2017-03-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补偿拓扑结构
CN106787253A (zh) * 2017-03-11 2017-05-31 重庆大学 基于t‑π复合谐振网络ecpt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CN106953423A (zh) * 2017-04-26 2017-07-14 重庆大学 具有恒压输出特性的双侧lc补偿ecpt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15364B1 (en) * 2009-10-21 2016-12-07 STMicroelectronics Srl Signal transmission through LC resonant circuits
CN102882286A (zh) * 2012-09-25 2013-01-16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电场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5226839A (zh) * 2015-11-12 2016-01-0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双侧自调谐方法
CN106533185A (zh) * 2016-12-29 2017-03-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补偿拓扑结构
CN106787253A (zh) * 2017-03-11 2017-05-31 重庆大学 基于t‑π复合谐振网络ecpt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CN106953423A (zh) * 2017-04-26 2017-07-14 重庆大学 具有恒压输出特性的双侧lc补偿ecpt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Four-Plate Compact Capacitive Coupler Design and LCL-Compensated Topology for Capacitive Power Transfer i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Application;hua zhang et al.;《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61231;第31卷(第12期);第8541-8551页 *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负载软切换控制技术;苏玉刚等;《电工技术学报》;20170930;第32卷(第18期);第44-5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4102A (zh) 201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4102B (zh) 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
CN106740220B (zh) 一种恒流恒压复合拓扑的无线充电电路
CN110544990B (zh) 基于并联整流电路的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效率提升方法
CN111106676B (zh) Lcc-s型mc-wpt系统的磁耦合机构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06451800B (zh) 既能输出恒流也能输出恒压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9941128B (zh) 一种电场耦合式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电压优化方法
CN106992683B (zh) 一种电压源与电流源复合激励非接触变换电路
CN108390472B (zh) 一种非接触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WO2022116413A1 (zh) 一种可切换无线电能传输线圈与补偿电容的可变电路拓扑
CN108599400B (zh) 层叠式耦合机构及其构成的ecpt系统和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CN110912282B (zh)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CN109120072A (zh) S/sp型无线充电系统恒压及效率优化控制方法
CN112701806B (zh) 适用于无线供电系统的双边lcc补偿网络参数设计方法
CN111898289A (zh) 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lcc-s拓扑参数设计方法
CN103762725A (zh) 一种分数阶阻抗匹配网络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Akhil et al. Couple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CN111697711B (zh) 一种多发射-多拾取-多负载ipt系统交叉耦合系数消除方法和电路及系统
CN206406776U (zh) 一种恒流恒压复合拓扑的无线充电电路
CN110138097A (zh) 一种采用特殊拓扑结构实现恒流恒压磁感应式充电系统
CN113962178A (zh) 一种远距离wpt系统效率模型优化方法及装置
CN204633480U (zh) 一种多频工作的无线电能传输发射端电路
CN111181255B (zh) 一种u型结构的ipt取电器及其设计方法、系统
CN109698632A (zh) 逆变器高频并联时的均流电路及均流系统
CN115296431B (zh) 同侧解耦型多发射多接收电场耦合机构及ec-wpt系统
CN109217496B (zh)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双边lcc补偿电路的参数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