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5945A - 用于检测用于机动车辆的用户设备充电装置的发射区域中的寄生金属对象的装置和相关联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检测用于机动车辆的用户设备充电装置的发射区域中的寄生金属对象的装置和相关联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5945A
CN108475945A CN201680077978.5A CN201680077978A CN108475945A CN 108475945 A CN108475945 A CN 108475945A CN 201680077978 A CN201680077978 A CN 201680077978A CN 108475945 A CN108475945 A CN 108475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lity factor
ratio
coil
initial
receiv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79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5945B (zh
Inventor
M.谢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Continental Automotive France SAS
Original Assignee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Continental Automotive France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Continental Automotive France SAS filed Critical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8475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5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5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59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6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responsive to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objects, e.g. detection of living be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01V3/1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using induction coils
    • G01V3/104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using induction coils using several coupled or uncoupled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2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检测用于机动车辆的为用户设备(20)感应充电的装置(10)的接收表面(S)上的寄生金属对象(30)的存在的装置(D),所述装置包括发射线圈型天线(13)以及:至少两个相同的无源检测线圈(B1、B2),其位于发射线圈和接收表面之间,用于确定两个线圈和发射线圈(13)的端子上的品质因数(Q1、Q2、Qe)的部件(M1、M2、M3),控制部件(M4),用于在预定时刻存储品质因数的部件(M5),用于计算所存储的品质因数之间或在不同的预定时刻存储的品质因数值之间的比率(R1、R1\R2、R2')的部件(M6),用于在所述比率之间进行比较以便检测接收表面上的寄生金属对象的存在的部件(M7)。

Description

用于检测用于机动车辆的用户设备充电装置的发射区域中的 寄生金属对象的装置和相关联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机动车辆中通过感应能量为用户设备充电的领域,并且更具体来说涉及用于检测机动车辆中的为用户设备感应充电的装置的发射区域中的寄生金属对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某些机动车辆设有允许通过感应来为诸如(例如)移动电话之类的用户设备的电池充电的装置。在本文档中,术语“电池”意指允许为用户设备供电的电能储存单元。
这样的充电装置包括管理模块、发射模块和用于用户设备的接收表面。发射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感应发射线圈型天线,其耦合到接收表面并且通过例如在100与200 kHz之间的频带中操作而在所谓的“发射”区域中围绕接收表面生成电磁场。装置的管理模块被配置成控制发射模块,特别是线圈发射的功率水平,以便检测发射线圈的端子上的电压的变化并且与用户设备交换消息。
用户设备以互补的方式包括控制模块和接收模块。接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感应接收线圈型天线,其当被放置在充电装置的发射区域中时检测所述充电装置生成的电磁场。用户设备的控制模块被配置成控制接收模块并与充电装置交换消息。通过磁感应的功率传送系统的示例由通过WPC联盟(英文表达“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无线功率联盟)”的首字母缩写)定义的规范而已知,该规范称为“Qi低功率规范”(2012年3月1.1版本),这份规范特别定义了充电装置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消息交换。
按照已知的方式,发射线圈生成的电磁场在接收线圈中感应交流电流,其允许为用户设备的电池充电。
因此,当用户想要为他的设备的电池充电时,他将设备放置在装置的接收表面上,这使得装置的发射线圈的端子上的电压发生变化。
装置的管理模块检测到这个电压变化并且由此推断至少部分为金属的对象已被放置在接收表面上。
装置的管理模块然后发出识别消息以便知晓被放置在表面上的对象是与充电装置兼容的用户设备——亦即能通过该装置充电的用户设备——还是其它对象,诸如不兼容的用户设备或任何其它至少部分为金属的对象。
这样,当用户设备与该装置兼容时,它的控制模块通过发出兼容性消息来对该装置做出响应,并且用户设备的感应充电开始,直到充电完成或者直到用户设备离开发射区域。
当用户设备与该装置不兼容时,它的控制模块通过发出不兼容性消息来对该装置做出响应,并且装置的发射模块不执行任何电磁场发射。
当对象不是可充电用户设备或者是诸如例如一枚硬币之类的任何其它至少部分为金属的对象时,在装置发射识别消息之后,装置的管理模块接收不到任何响应消息,并且装置的发射模块不发起任何电磁场发射。
这样的消息交换因此允许将充电接入仅限于兼容的用户设备。实际上,在例如一枚硬币型的金属对象上生成电磁场可能导致它的温度大幅上升,例如大于80℃,并且这可能给用户造成灼伤的风险。
下文中,将会将当经受装置的发射线圈生成的电磁场时易被充分加热而给用户造成危险的至少部分为金属的对象称为“寄生对象”。
因此,当在用户设备的充电期间在发射区域中同时存在用户设备和寄生对象时,可能出现这样的危险,这具有严重缺陷。
为了确保发射区域中不存在寄生对象,WPC协议提出计算发射线圈发射的功率与接收线圈接收的功率之间的差并将这个差与预定阈值(例如1 W)进行比较。
这个计算在已经知道发射线圈的发射功率的装置的管理模块处执行。因此装置必须接收用户设备所接收的功率值。用户设备可以用已知的方式发出这个信息,如例如WPC协议中描述的方式。
当发射的功率与接收的功率之间的差小于预定阈值时,装置的管理模块由此推断出被放置在接收支撑件上的对象是用户设备,而如果发射的功率与接收的功率之间的差大于预定阈值,则装置的管理模块由此推断出在装置的发射区域中存在吸收大量能量的寄生对象。
然而,这种解决方案具有缺陷。实际上,为了限制发射线圈发射的功率,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必须完全对准,即重叠。举例而言,当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完全对准时,7W的发射功率可能足以获得5W的接收功率。相反,当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不对准时(用于机动车辆的充电装置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用户乐于将他的用户设备放在没有定位部件的接收表面上),接收的功率可能显著降低,例如降低了发射功率值的80%。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装置的管理模块用已知的方式使用用户设备发出的关于接收功率的信息,并且控制发射模块使得它提高发射线圈的发射功率。因此,举例而言,当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不对准时,可能必须将发射功率提高到15W才能获得5W的接收功率。
然而,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不对准的情况下,发射功率与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大于前面提到的预定阈值,使得装置的管理模块可能由此而不正确地推断出在装置的发射区域中存在寄生对象,这具有严重缺陷。
还已知通过测量发射线圈的品质因数的变化和所述线圈的端子上的电压的变化来检测金属寄生对象。通过比较测量到的值和预定阈值,可以检测金属寄生对象的存在。
然而,在金属寄生对象和所述设备同时存在(例如,一枚硬币被放置在设备下面)的情况下,发射线圈的品质因数的变化和所述线圈的端子上的电压的变化取决于用户设备的类型、它的尺寸、它的组成(金属、塑料)和接收线圈的特性。因此这种检测方法不稳固,并且不允许可靠的检测,因为无法确定唯一的预定检测阈值以便针对合起来的所有类型的用户设备检测金属寄生对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通过提出用于检测充电装置的发射区域中的寄生对象的简单、可靠并且有效的解决方案来至少部分地解决这些缺陷。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检测用于机动车辆的为用户设备的电池感应充电的装置的接收表面上的寄生金属对象的存在的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发射模块、管理模块和用于用户设备的接收表面,所述发射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感应发射线圈型天线,其耦合到接收表面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谓的“发射”区域中围绕接收表面生成电磁场的,装置的所述管理模块被配置成检测接收表面上的用户设备的存在并且控制发射模块,所述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
• 至少两个相同的无源检测线圈,其位于发射线圈与接收表面之间:
–每个线圈——即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形成连续环路,在其末端开放,并且包括彼此隔开且通过接合而彼此联接的多个相同的区段,
–所述两个线圈在两个平行平面中重叠,彼此错开一个区段,使得每个线圈的相应区段覆盖接收表面的不同的表面,
–区段以相对于在接收表面的中心处交叉的两条垂直轴线之一对称的方式布置,
• 用于确定第一线圈的端子上的第一品质因数的第一部件,
• 用于确定第二线圈的端子上的第二品质因数的第二部件,
• 用于确定发射线圈的端子上的第三品质因数的第三部件,
• 用于控制第一、第二和第三确定部件的部件,
• 用于在预定时刻存储第一、第二和第三品质因数的部件,
• 用于计算所存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品质因数之间或在不同的预定时刻存储的品质因数的值之间的比率的部件,
• 用于在所述比率之间进行比较以便检测接收表面上的寄生金属对象的存在的部件。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计算部件计算:
–第一比率,其等于初始第三品质因数与最终第三品质因数之间的比,
–第二比率,其等于初始第一品质因数和初始第二品质因数的平均值与最终第一品质因数和最终第二品质因数的平均值之间的比,
并且所述比较部件比较第一比率与第二比率。
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计算部件计算:
–第一比率,其等于初始第三品质因数与初始第一品质因数和初始第二品质因数的平均值之间的比,
–第二比率,其等于最终第三品质因数与最终第一品质因数和最终第二品质因数的平均值之间的比,
并且所述比较部件比较第一比率与第二比率。
优选地,所述平行平面(P1、P2)是融合的。
有利地,所述区段具有小于发射线圈的尺寸的尺寸。
合理地,区段的数量与发射线圈的数量成k倍比例,其中k>4。
以优选的方式,被所述两个线圈的区段所覆盖的不同表面的总和基本上等于接收表面。
并且无源检测线圈由单个铜线绕组组成。
第一确定部件、第二确定部件、第三确定部件、存储部件、控制部件、计算部件和比较部件可以采用集成到管理模块中的软件的形式。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根据上文列出的特征中的任一个的检测装置来检测寄生金属对象的存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 步骤E1:在接收表面上不存在用户设备的情况下预先确定初始第一品质因数、初始第二品质因数、初始第三品质因数,
• 步骤E2:存储初始第一品质因数、初始第二品质因数、初始第三品质因数的值,
• 步骤E3:检测接收表面上的用户设备的存在,
• 步骤E4:确定最终第一品质因数、最终第二品质因数、最终第三品质因数,
• 步骤E5:计算初始第一品质因数与初始第二品质因数之间的第一平均值以及最终第一品质因数与最终第二品质因数之间的第二平均值,
• 步骤E6:计算初始第三品质因数与最终第三品质因数之间或初始第三品质因数与第一平均值之间的第一比率,并且计算第一平均值与第二平均值之间或最终第三品质因数与第二平均值之间的第二比率,
• 步骤7:如果第一比率在预定因数以内大于第二比率,则:
–接收表面上存在寄生金属对象,
否则
–不存在所述寄生金属对象。
本发明还适用于包括根据上文列出的特征中的任一个的检测装置的任何机动车辆。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面的(以非限制性示例的名义的)参照附图的描述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检测寄生金属对象的存在的装置的检测线圈的充电装置的剖面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检测寄生金属对象的存在的装置的检测线圈的顶视图,
–图3示意性地表示被包括在充电装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存在检测装置,
–图4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为用户设备20的电池21感应充电的装置10的接收表面S上的寄生金属对象30的存在的装置D。
如图1中所示,充电装置10总体上包括发射模块12、管理模块14和用于接收用户设备20的接收表面S。
发射模块12包括至少一个发射天线13。图2中表示了彼此共面且相同的两个发射天线13。通过发射天线13意指被适配成以通过磁感应进行充电的频率进行发射的线圈。
两个发射线圈13位于接收表面S下方并且围绕所述接收表面S、更精确地说在发射区域11中发射电磁场(见图2)。
管理模块14总体上采用集成到印刷电路(图1中未表示)中的软件的形式,并且能够检测接收表面S上的用户设备20的存在。这是通过发射识别信号(现有技术中称为“ping”)并且由控制模块14反向接收来自用户设备20的标识消息而实现的。
一旦用户设备20已被标识并且与充电装置10的磁感应充电频率兼容,管理模块14于是就命令借助于发射模块12对用户设备20进行充电。
至于用户设备20,为了被充电,用户设备20包括要被周期性地充电的电池21、接收模块22(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天线23)和控制模块24(见图1)。
接收天线23接收来自发射线圈13的电磁波,并且在它的端子处展现出电压,该电压借助于接收模块22为电池21充电。
控制模块24能够借助于接收模块22与充电装置10通信。
在这个例子中,一旦电池21已充满,控制模块24就命令借助于接收天线23针对充电装置10发射充电停止。
这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
本发明提出用于检测充电装置10的接收表面S上的金属对象30的存在的装置D,从而避免了只要在接收表面S上检测到寄生金属对象30而用户未将其从所述表面上拿掉就对用户设备进行充电。
为了这个目标,检测装置D包括:
• 彼此相同、位于接收表面S与发射线圈13之间的至少两个无源检测线圈B1、B2,
–每个线圈B1、B2形成连续的环路,在其末端开放,并且包括多个相同的区段,分别是S1,S2...Sn和S1',S2',Sn',这些区段相互之间通过接合隔开,所述接合分别是L1,L2...Ln-1和L1',L2'...Ln-1',
–所述两个线圈B1、B2在两个平行平面P1、P2中重叠,并且彼此错开一个区段,使得每个线圈B1、B2的相应区段S1,S2...Sn和S1',S2'...Sn'覆盖接收表面S的不同表面SA、SB,
–区段S1,S2...Sn和S1',S2'...Sn'以相对于在接收表面S的中心O处交叉的两条垂直轴线X-X4和Y-Y'之一对称的方式布置。
两个检测线圈B1、B2位于发射线圈13与接收表面S之间,它们接收发射线圈13发射的电磁场的一部分。
通过末端开放的连续环路,意指导电铜线的至少一个不中断的绕组,其允许电流穿过所述电线从第一末端通过到达第二末端。
因为检测线圈B1、B2接收所发射的磁场的一部分,所以它们在它们的端子处展现出因为所述电磁场的存在而感应的电压。
区段S1,S2...Sn和S1,S2...Sn'由每个线圈B1、B2的绕组在接收表面S的末端的方向上的偏移组成(见图2)。
每个线圈B1、B2的接合,分别为L1,L2...Ln-1和L1',L2'...Ln-1',允许将每个线圈B1、B2的区段彼此联接。所述接合L1...Ln-1,L1'...Ln-1'具有小于区段S1...Sn,S1'...Sn'的尺寸的尺寸。
优选地,接合L1...Ln-1,L1'...Ln-1'彼此是相同的。
接收表面S限定在所述表面S的中心O处交叉的两条垂直轴线X-X'和Y-Y'(见图2)。区段S1,S2...Sn'和S1',S2'...Sn'以相对于这两条轴线之一对称的方式布置。如图2中所示,区段S1,S2...Sn,S1',S2'...Sn'相对于纵轴X-X'对称。
在第一实施例中,两个平行平面P1、P2是不同的并且相互隔开一段距离。该距离可以例如大约是一毫米。
在第二实施例中,两个平行平面P1、P2融合成一个。
两个线圈B1、B2的所有区段S1,S2...Sn,S1',S2'...Sn'是共面的。每个线圈B1、B2的接合L1,L2...Ln-1,L1',L2'...Ln-1'从下方或从上方与另一线圈的区段S1,S2...Sn,S1',S2'...Sn'交叠。
例如,线圈B1的接合L1,L2...Ln从下方与线圈B2的区段S1',S2'...Sn'交叠,以便将线圈B1的区段S1,S2...Sn彼此联接。
区段S1,S2...Sn,S1',S2...Sn'具有小于发射线圈13的尺寸的尺寸。优选地,区段S1,S2...Sn,S1',S2'...Sn'的数量与发射线圈13的数量成比例。例如,区段S1,S2...Sn,S1',S2'...Sn'的数量等于发射线圈13的数量的k倍,其中k≥4。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分别为S1,S2...Sn,S1',S2'...Sn'的区段的不同表面SA、SB覆盖接收表面S。即:
SA + SB = S
其中:
SA:第一线圈B1的区段S1,S2...Sn的表面
SB:第二线圈B2的区段S1',S2'...Sn'的表面
S:接收表面。
如此布置,无源检测线圈B1、B2是电磁“中性的”,更精确地说,由无源检测线圈B1、B2组成的组件不会生成任何感应电磁场,但是所述线圈接收发射线圈13所发射的磁场。实际上,无源检测线圈B1、B2各自发射具有相等的值但是具有相反的电磁取向的场,所述场彼此相反并且彼此抵消。因此,电磁合量是零。
根据本发明,检测装置D还包括:
• 用于确定第一线圈B1的端子上的第一品质因数Q1的第一部件M1,
• 用于确定第二线圈B2的端子上的第二品质因数Q2的第二部件M2,
• 用于确定发射线圈13的端子上的第三品质因数Qe的第三部件M3,
• 用于控制第一、第二、第三部件M1、M2、M3的部件M4,
• 用于在预定时刻存储第一、第二和第三品质因数Q1、Q2、Qe的部件M5,
• 用于计算所存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品质因数Q1、Q2、Qe之间或在不同的预定时刻存储的品质因数Q1i、Q1f、Q2i、Q2f、Qei、Qef的值之间的比率R1、R1'、R2、R2'的部件M6,
• 用于在比率R1、R2、R1'、R2'之间进行比较以便检测接收表面S上的寄生金属对象30的存在的部件M7。
第一部件M1、第二部件M2、第三部件M3、控制部件M4、存储部件M5、计算部件M6和比较部件M7可以采用例如集成到本身被包括在微控制器中的管理模块14中的软件的形式。
根据下面的等式计算线圈的品质因数:
其中:
Π:等于3.14的常数;
f:所述线圈的品质因数Qi的测量频率;
Li:测量频率f下的线圈的电感,
Ri:测量频率f下的线圈的电阻,
或者同等地:
其中:
:线圈的端子上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
图4中示出并且下文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检测用于为用户设备20的电池21感应充电的装置10的接收表面S上的寄生金属对象30的存在的方法。
在第一步骤E1期间,当管理模块14检测到接收表面S上不存在用户设备20时,第一部件M1、第二部件M2、第三部件M3分别测量或确定第一线圈B1的端子上的初始第一品质因数Q1i、第二线圈B2的端子上的初始第二品质因数Q2i以及至少一个发射线圈13的端子上的初始第三品质因数Qei。
用户设备20的不存在的检测通过下面的方式得到验证:管理模块14命令借助于发射线圈13发射特定信号“ping”。接收线圈23对于这个特定信号的响应的不存在表明接收表面S上的用户设备20的不存在。
如上所述,品质因数的估计是通过在预定的测量频率f下测量线圈的电感Li和电阻Ri或者基于线圈的端子上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而实现的。
在第二步骤E2期间,存储部件M5在专用的存储空间中记录初始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品质因数Q1i、Q2i、Qei的值。
接下来,当在第三步骤E3期间管理模块14检测到接收表面S上存在用户设备20(接收线圈23对于发射线圈13发射的“ping”的响应)时,于是,后面是第四步骤E4,包括通过第一部件M1、第二部件M2和第三部件M3测量或确定第一线圈B1的端子上的最终第一品质因数Q1f、第二线圈B2的端子上的最终第二品质因数Q2f以及至少一个发射线圈13的端子上的最终第三品质因数Qef。
在第五步骤E5中,计算部件M6计算初始第一品质因数Q1i和初始第二品质因数Q2i之间的第一平均值moy1
以及最终第一品质因数Q1f和最终第二品质因数Q2f之间的第二平均值moy2
第六步骤E6然后包括借助于计算部件M6来计算:
• 初始第三品质因数Qei与最终第三品质因数Qef之间或者说初始第三品质因数Qei与第一平均值moy2之间的第一比率R1、R1',
• 第一平均值moy1与第二平均值之间或者说最终第三品质因数Qef与第二平均值moy2之间的第二比率R2、R2'。
在最终步骤E7期间,比较部件M7将第一比率R1、R1'的值分别与第二比率R2、R2'的值进行比较。
如果:
或者如果:
其中:
并且
其中
k1:在0.8与1之间的预定常数;
k2:在0.8与1之间的预定常数。
常数k1和k2是根据发射线圈13(尺寸、形状、类型...)并且根据测量部件的精度而预先确定的。
于是,在接收表面S上存在寄生金属对象30(E7a),否则在接收表面S上不存在寄生金属对象30(E7b)。
因此,本发明是基于用户设备20的存在对无源检测线圈B1、B2的平均品质因数的影响的估计,这个影响在不存在金属寄生对象30的情况下应当基本上与对发射线圈13的品质因数Qe的影响相同(在因数k1、k2以内)。
当在接收表面S上同时存在用户设备20和寄生金属对象30时,于是对发射线圈13的品质因数Qe的影响比对无源检测线圈的影响更显著。
实际上,寄生金属对象30的存在会产生发射线圈13的端子上发射的功率的额外损耗(由于存在附加的电阻率),控制模块14通过增加发射功率对其进行补偿,其影响是会降低发射线圈13的品质因数Qe。
相反,无源检测线圈B1、B2不联接到任何控制模块14,它们不会调适和受到寄生金属对象30的存在的影响,这降低所述线圈的平均品质因数值,然而由于不存在调适,所以与发射线圈13相比降低幅度较小。
因此,本发明允许以可靠且低成本的方式(两个线圈和软件部件)检测用于为用户设备充电的装置的接收表面上的寄生金属对象的存在。

Claims (11)

1.用于检测用于机动车辆的为用户设备(20)的电池(21)感应充电的装置(10)的接收表面(S)上的寄生金属对象(30)的存在的装置(D),所述充电装置(10)包括发射模块(12)、管理模块(14)和用于用户设备(20)的接收表面(S),所述发射模块(12)包括至少一个感应发射线圈型天线(13),其耦合到接收表面(S)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谓的“发射”区域(11)中围绕接收表面(S)生成电磁场,装置(10)的所述管理模块(14)被配置成检测接收表面(S)上的用户设备(20)的存在并且控制发射模块(12),所述检测装置(D)的特征在于其包括:
• 至少两个相同的无源检测线圈(B1、B2),其位于发射线圈(13)与接收表面(S)之间:
–每个线圈——即第一线圈(B1)和第二线圈(B2)——形成连续环路,在其末端开放,并且包括彼此隔开且通过接合(L1,L2...Ln-1,L1',L2'...Ln-1')而彼此联接的多个相同的区段(S1,S2...Sn,S1',S2'...Sn'),
–所述两个线圈(B1、B2),在两个平行平面(P1、P2)中重叠,彼此错开一个区段,使得每个线圈(B1、B2)的相应区段(S1,S2...Sn,S1',S2'...Sn')覆盖接收表面(S)的不同的表面(SA、SB),
–区段(S1,S2...Sn,S1',S2'...Sn')以相对于在接收表面(S)的中心(O)处交叉的两条垂直轴线(X-X'、Y-Y')之一对称的方式布置,
• 用于确定第一线圈(B1)的端子上的第一品质因数(Q1)的第一部件(M1),
• 用于确定第二线圈(B2)的端子上的第二品质因数(Q2)的第二部件(M2),
• 用于确定发射线圈(13)的端子上的第三品质因数(Qe)的第三部件(M3),
• 用于控制第一、第二和第三确定部件(M1、M2、M3)的部件(M4),
• 用于在预定时刻存储第一、第二和第三品质因数(Q1、Q2、Qe)的部件(M5),
• 用于计算所存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品质因数(Q1、Q2、Qe)之间或在不同的预定时刻存储的品质因数(Q1i、Q1f、Q2i、Q2f、Qei、Qef)的值之间的比率(R1、R1'、R2、R2')的部件(M6),
• 用于在比率(R1、R2、R1'、R2')之间进行比较以便检测接收表面(S)上的寄生金属对象(30)的存在的部件(M7)。
2.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检测寄生金属对象的存在的装置(D),其特征在于:
• 计算部件(M6)计算:
–第一比率(R1),其等于初始第三品质因数(Qei)与最终第三品质因数(Qef)之间的比,
–第二比率(R2),其等于初始第一品质因数和初始第二品质因数的平均值(moy1)与最终第一品质因数和最终第二品质因数的平均值(moy2)之间的比,
• 并且比较部件(M7)比较第一比率(R1)与第二比率(R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寄生金属对象的存在的装置(D),其特征在于:
• 计算部件(M6)计算:
–第一比率(R1'),其等于初始第三品质因数(Qei)与初始第一品质因数和初始第二品质因数的平均值(moy1)之间的比,
–第二比率(R2'),其等于最终第三品质因数(Qef)与最终第一品质因数和最终第二品质因数的平均值(moy2)之间的比,
• 并且比较部件(M7)比较第一比率(R1')与第二比率(R2')。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检测寄生金属对象的存在的装置(D),其特征在于,平行平面(P1、P2)是融合的。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检测寄生金属对象的存在的装置(D),其特征在于,区段(S1,S2...Sn)具有小于发射线圈(13)的尺寸的尺寸。
6.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检测寄生金属对象的存在的装置(D),其特征在于,区段(S1,S2...Sn)的数量与发射线圈(13)的数量成k倍比例,其中k>4。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检测寄生金属对象的存在的装置(D),其特征在于,被所述两个线圈(B1、B2)的区段(S1,S2...Sn)覆盖的不同表面(SA、SB)的总和基本上等于接收表面(S)。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检测寄生金属对象的存在的装置(D),其特征在于,无源检测线圈(B1、B2)由单个铜线绕组组成。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检测寄生金属对象的存在的装置(D),其特征在于,第一确定部件(M1)、第二确定部件(M2)、第三确定部件(M3)、存储部件(M4)、控制部件(M5)、计算部件(M6)和比较部件(M7)采用集成到管理模块(14)中的软件的形式。
10.使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D)检测寄生金属对象的存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 步骤E1:在接收表面(S)上不存在用户设备(20)的情况下,预先确定初始第一品质因数(Q1i)、初始第二品质因数(Q2i)、初始第三品质因数(Q3i),
• 步骤E2:存储初始第一品质因数(Q1i)、初始第二品质因数(Q2i)、初始第三品质因数(Q3i)的值,
• 步骤E3:检测接收表面(S)上的用户设备(20)的存在,
• 步骤E4:确定最终第一品质因数(Q1f)、最终第二品质因数(Q2f)、最终第三品质因数(Q3f),
• 步骤E5:计算初始第一品质因数(Q1i)与初始第二品质因数(Q2i)之间的第一平均值(moy1)以及最终第一品质因数(Q1f)与最终第二品质因数(Q2f)之间的第二平均值(moy2),
• 步骤E6:计算初始第三品质因数(Q3i)与最终第三品质因数(Q3f)之间或初始第三品质因数(Q3i)与第一平均值(moy1)之间的第一比率(R1、R1'),并计算第一平均值(moy1)与第二平均值(moy2)之间或最终第三品质因数(Q3f)与第二平均值(moy2)之间的第二比率(R2、R2'),
• 步骤7:如果第一比率(R1、R1')在预定因数(k1、k2)以内大于第二比率(R2、R2'),则:
–接收表面(S)上存在寄生金属对象(30),
否则
–不存在所述寄生金属对象(30)。
11.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D)。
CN201680077978.5A 2015-11-06 2016-11-03 用于检测用于机动车辆的用户设备充电装置的发射区域中的寄生金属对象的装置 Active CN1084759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560669 2015-11-06
FR1560669A FR3043470B1 (fr) 2015-11-06 2015-11-06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d'un objet metallique parasite dans la zone d'emission d'un dispositif de recharge d'un equipement d'utilisateu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procede de detection associe
PCT/EP2016/001826 WO2017076502A1 (fr) 2015-11-06 2016-11-03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d'un objet metallique parasite dans la zone d'emission d'un dispositif de recharge d'un equipement d'utilisateur pour automobile et procede de detec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5945A true CN108475945A (zh) 2018-08-31
CN108475945B CN108475945B (zh) 2022-07-12

Family

ID=55752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7978.5A Active CN108475945B (zh) 2015-11-06 2016-11-03 用于检测用于机动车辆的用户设备充电装置的发射区域中的寄生金属对象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0296B2 (zh)
KR (1) KR102590055B1 (zh)
CN (1) CN108475945B (zh)
FR (1) FR3043470B1 (zh)
WO (1) WO20170765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526220A (ja) * 2016-07-01 2019-09-12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異物質検出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DE102018201824A1 (de) * 2018-02-06 2019-08-08 Robert Bosch Gmbh Induktive Lade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Überwachen einer induktiven Ladevorrichtung
KR20200028593A (ko) * 2018-09-07 2020-03-1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9143383A (zh) * 2018-09-11 2019-01-04 上海楚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金属异物识别方法
KR102625272B1 (ko) * 2019-01-14 2024-0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WO2022050647A1 (ko) * 2020-09-02 2022-03-10 한국전자기술연구원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의 검출 코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코일 구조체
KR102446112B1 (ko) * 2020-09-02 2022-09-22 한국전자기술연구원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의 검출 코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코일 구조체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44300U (zh) * 2012-02-21 2012-09-19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US20140084857A1 (en) * 2012-09-27 2014-03-27 ConvenientPower HK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Foreign Objects In A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N104412485A (zh) * 2012-06-26 2015-03-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能量传输系统的对象识别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2845B (zh) * 2011-03-31 2018-04-13 索尼公司 检测器、电力传送器和接收器、电力供给系统及检测方法
JP5071574B1 (ja) * 2011-07-05 2012-1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検知装置、受電装置、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検知方法
JP5853199B2 (ja) * 2011-08-25 2016-02-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の金属異物検出方法、非接触給電装置、電気機器に設けられた受電装置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5909700B2 (ja) * 2012-03-09 2016-04-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金属検知方法及び金属検知装置、並びに、非接触給電装置の金属検知方法及び非接触給電装置
DE102013219131B4 (de) * 2013-09-24 2018-07-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rkennung eines Fremdkörpers in einem zur leitungslosen Energieübertragung vorgesehenen Magnetfeld
JP6166227B2 (ja) * 2014-07-04 2017-07-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及び受電装置
EP3093957B1 (en) * 2015-05-15 2022-05-1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oreign object detecting device,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TWI606666B (zh) * 2016-04-25 2017-11-21 無線電力傳輸裝置及其金屬異物偵測線圈的結構
US10181759B2 (en) * 2016-09-14 2019-0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mutual sensing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 loop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44300U (zh) * 2012-02-21 2012-09-19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104412485A (zh) * 2012-06-26 2015-03-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能量传输系统的对象识别
US20140084857A1 (en) * 2012-09-27 2014-03-27 ConvenientPower HK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Foreign Objects In A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70296B2 (en) 2019-04-23
US20180323658A1 (en) 2018-11-08
KR20180084844A (ko) 2018-07-25
CN108475945B (zh) 2022-07-12
WO2017076502A1 (fr) 2017-05-11
FR3043470B1 (fr) 2017-11-17
FR3043470A1 (fr) 2017-05-12
KR102590055B1 (ko) 202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5945A (zh) 用于检测用于机动车辆的用户设备充电装置的发射区域中的寄生金属对象的装置和相关联的检测方法
US10564307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 loop based on inductive thermal sensing
US11912143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10027183B2 (en) Detecting apparatus,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US9356659B2 (en) Charger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949673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1011552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N110266119B (zh) 检测设备、电力供应系统以及控制检测设备的方法
CN103135138B (zh) 检测装置和方法、电力接收装置及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
US20160282499A1 (en) Detecting apparatus,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US10804743B2 (en) Surface flux control for inductive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s
US2013028560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N107223300A (zh) 具有提高灵敏度的用于预定空间中的金属物体检测的感测线圈几何体
CN103389515A (zh) 检测装置、受电装置、送电装置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CN109286248A (zh) 异物检测设备和包括该异物检测设备的无线充电系统
WO201314272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N104541435B (zh) 电力传输系统
US11218029B2 (en) Detecting apparatus,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US11296558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11557924B2 (en)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realizing wireless charging,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4521101B (zh) 电力传输系统
KR20190125483A (ko) 근거리 통신 및 접근 검출 장치
CN114946129A (zh) 具有多个线圈和通信信道的聚合无线功率传递
JP2019097383A (ja) 受電装置及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