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5875A - 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5875A
CN108475875A CN201680073587.6A CN201680073587A CN108475875A CN 108475875 A CN108475875 A CN 108475875A CN 201680073587 A CN201680073587 A CN 201680073587A CN 108475875 A CN108475875 A CN 108475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face
opening
connecto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35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5875B (zh
Inventor
久住道德
小手川贵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skawa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skawa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skawa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Yaskawa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75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5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5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5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能够保护控制装置的未使用状态的连接器,并且能够保持安装到连接器的电部件。控制装置(1)具有:连接器(4),用于装卸USB存储器(10);面板(7),在面板(7)上形成有露出连接器(4)的第一开口(5);以及盖部件(20),被面板(7)保持,并包括第一面(31)和第二面(32),在USB存储器(10)未安装到连接器(4)的情况下,第一面(31)覆盖第一开口(5),在USB存储器(10)被安装到连接器(10)的情况下,第二面(32)与USB存储器(10)接触。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控制装置具备连接各种设备或电缆等的连接器。连接器在未被使用的状态下露在外部,因此有可能混入异物或受到静电的影响等。另一方面,设备或电缆等根据其用途存在较长时间安装于连接器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优选保持为安装有设备或电缆等的状态,防止脱落。
以往,作为保持USB存储器的单元,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单元,USB存储器是上述设备的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USB存储器在被插入至连接器之后,通过被旋转而被固定。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USB存储器与嵌合板一起被压入到端口,由此防止脱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2942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0-210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现有技术均无法保护未使用状态的连接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控制装置:能够保护未使用状态的连接器,并且能够保持安装于连接器的电部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应用一种控制装置,具有:连接器,在其上装卸电部件;面板,形成有露出所述连接器的第一开口;以及盖部件,被所述面板保持,并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在所述电部件未安装到所述连接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面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电部件安装到所述连接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电部件接触。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观点,应用一种控制装置,具有:连接器,在其上装卸电部件;以及在所述电部件未安装到所述连接器的情况下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电部件安装到所述连接器的情况下保持所述电部件的单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保护控制装置的未使用状态的连接器,并且能够保持安装于连接器的电部件。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控制装置的简要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控制装置的简要构成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1C是表示控制装置的简要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右视图。
图2A是用于说明由盖部件保护连接器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B是用于说明由盖部件保护连接器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C是用于说明由盖部件保护连接器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右视图。
图3A是表示盖部件的详细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3B是表示盖部件的详细构成的一个例子的、从图3A的A方向观察到的视图。
图3C是表示盖部件的详细构成的一个例子的、从图3A的B方向观察到的视图。
图3D是表示盖部件的详细构成的一个例子的、从图3B的C方向观察到的视图。
图3E是表示盖部件的详细构成的一个例子的、从图3B的D方向观察到的视图。
图4A是表示由盖部件保持USB存储器的情况下的姿势变更动作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4B是表示由盖部件保持USB存储器的情况下的姿势变更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右视图。
图5A是表示USB存储器安装于连接器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5B是表示USB存储器安装于连接器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右视图。
图6A是表示USB存储器和盖部件由电缆线捆扎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6B是表示USB存储器和盖部件由电缆线捆扎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右侧面。
图7A是表示通过盖部件的滑动进行高度调节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右侧视图。
图7B是表示通过盖部件的滑动进行高度调节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右侧视图。
图7C是表示通过盖部件的滑动进行高度调节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右侧视图。
图8A是表示通过翻转盖部件的表里来进行高度调节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右侧视图。
图8B是表示通过翻转盖部件的表里来进行高度调节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右侧视图。
图8C是表示通过翻转盖部件的表里来进行高度调节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右侧视图。
图9A是表示作为与USB存储器接触的接触面的第二面相对于第一接触面的偏移量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9B是表示作为与USB存储器接触的接触面的第二面相对于第二接触面的偏移量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0A是表示加长第二突起部和第三突起部的变形例中的盖部件的详细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0B是表示加长第二突起部和第三突起部的变形例中的盖部件的详细构成的一个例子的、从图10A的E方向观察的视图。
图10C是表示加长第二突起部和第三突起部的变形例中的盖部件的详细构成的一个例子的、从图10A的F方向观察的视图。
图11A是表示由变形例的盖部件保护连接器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1B表示由变形例的盖部件保持USB存储器的情况下的姿势变更动作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1C是表示由变形例的盖部件保持USB存储器的情况下的姿势变更动作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1D是表示由变形例的盖部件保持USB存储器的情况下的姿势变更动作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未设置电缆线用的凹部的变形例的盖部件的详细构成的一个例子的、与图3B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此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控制装置等的构成,有时酌情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但是不限定控制装置等的各构成的位置关系。
<1.控制装置的整体构成>
如图1A~图1C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控制装置1是控制未图示的控制对象的控制装置。作为控制装置1,例如可列举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FA(Factory Automation,工厂自动化)设备或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等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设备。电部件相对于控制装置1的连接器4可装卸,在该连接器4与被安装的电部件之间进行基于预定标准的数据传送。作为电部件,例如可列举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设备或电缆等,但是如果是可装卸于连接器的电部件,则不限定于此。以下,将安装作为USB设备之一的USB存储器10的情况作为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1具有装卸USB存储器10(电部件的一个例子。参照图5A等)的连接器4、形成有第一开口5和第二开口6的近似长方形形状的面板7以及被面板7保持的盖部件20(参照图2A等)。
面板7通过螺钉3a被固定在容纳于控制装置1的框体2的内部的基板3,并被配置在框体2的一侧的面。以下,将该面板7的设置侧作为控制装置1的前侧、将其相反侧作为后侧进行说明。连接器4被设置在基板3的前侧,并与未图示的电子电路部件连接,并且经由第一开口5向外部露出。第二开口6被设置在第一开口5的附近,在该例子中被设置在面板7的沿长度方向的一侧。以下,将相对于该第一开口5而设置第二开口6的那侧作为上侧、将其相反侧作为下侧进行说明。另外,如图1A所示,将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这两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
如图2A~图2C所示,盖部件20是具有可弹性变形的一对爪部23的近似长方形形状的板材。盖部件20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面板7装卸。具体地说,通过一对爪部23被安装到第二开口6,从而盖部件20被保持于面板7,通过一对爪部23从第二开口6卸下,从而盖部件20从面板7卸下。另外,盖部件20不限于能够相对于面板7装卸的构成,例如也可以为上端部通过铰接构造等相对于面板7可旋转地连结的、不能装卸的构成。另外,爪部23可以构成为单一的部件,也可以构成为三个以上的部件。
此外,在图2A~图2C中,省略了框体2的图示(在后述的图4A~图8C、图11A~图11D中也是一样的)。
<2.盖部件的详细构成>
接着,使用图3A~图3E来说明盖部件20的详细构成的一个例子。这里,为了方便说明盖部件20的构成,酌情使用图3A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等的方向,但是不限定盖部件20的各构成的位置关系。另外,图3A的各方向未必与图1A的各方向一致。即,如图2A~图2C所示,在盖部件20为与面板7近似平行的姿势的情况下,图1A和图3A的各方向一致,但是如后述的图4A~图8C等所示,在盖部件20为与面板7近似垂直的姿势的情况下,图1A和图3A的各方向成为不同的方向。
如图3A~图3C所示,盖部件20包括盖主体21、握持部22、具有第一突起部24和第二突起部25的一对上述爪部23、以及第三突起部28。一对爪部23被设置于盖部件20的长度方向一侧的端部,第三突起部28被设置于盖部件20的长度方向另一侧的端部。以下,将该盖部件20的长度方向一侧作为上侧,将其长度方向另一侧作为下侧进行说明。另外,将一对爪部23排列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也称为宽度方向),将第一突起部24和第二突起部25并列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也称为厚度方向)进行说明。
握持部22被设置在盖主体21的上侧。握持部22被形成为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大于盖主体21且在前后方向(厚度方向)上小于盖主体21的近似矩形板状。如图3B所示,握持部22的后侧的面处于相比盖主体21的后侧的面朝向前侧偏移预定量的位置。握持部22的前侧的面与盖主体21的前侧的面连续,成为同一个面。
一对爪部23被设置在握持部22的上侧,并被配置为在宽度方向上空出预定的间隔。各爪部23被作为突出片而形成,该突出片从握持部22朝向上侧突出,并在中间部朝向后侧弯折成近似L字状。另外,各爪部23在与彼此对置的内侧的面相反侧的宽度方向外侧的面具有通过凹部26划分的第一突起部24和第二突起部25。上述第一突起部24相比上述第二突起部25位于后侧。
如图3C所示,第二突起部25的宽度方向的突出长度小于第一突起部24的宽度方向的突出长度。因此,第二突起部25的宽度方向外侧的表面处于相比第一突起部24的宽度方向外侧的表面向宽度方向内侧偏移预定量的位置。另外,第二突起部25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与握持部22的厚度方向的长度近似相同,第二突起部25的后侧的面位于与握持部22的后侧的面近似相同的面上。另外,第二突起部25的前侧的面与握持部22的前侧的面连续成为同一个面。另外,在一对爪部23的宽度方向外侧的面上,在第二突起部25与握持部22之间形成有凹部27。另外,在一对爪部23之间形成有空间19,该空间19允许该一对爪部23的彼此接近的方向的变形。在空间19的下侧形成有从一对爪部23的根部陷入至握持部22的缺口状的凹部19a。凹部19a具有相比握持部22的上端部位于下侧的底部19b。
如上所述,由于握持部22的宽度方向尺寸大于盖主体21,用户容易从宽度方向两侧对握持部22进行握持。另外,凹部19a形成为陷入握持部22,因此用户通过朝向宽度方向内侧按压(压缩)握持部22,由此能够容易使一对爪部23变形。因此,盖部件20相对于面板7的装卸作业变得容易。
第一突起部24是与第二开口6卡合以使得盖部件20的后述的第一面31成为沿着面板7的面方向的姿势(例如盖部件20与面板7近似平行的姿势)。当第一突起部24与第二开口6卡合时,凹部26与第二开口6的边缘部嵌合。第二突起部25是与第二开口6卡合以使盖部件20的后述的第二面32成为沿着面板7的面方向交叉的姿势(例如盖部件20与面板7近似垂直的姿势)的突起部。当第二突起部25与第二开口6卡合时,凹部27与第二开口6的边缘部嵌合。详细情况后述,但是由于第二突起部25的突出长度小于第一突起部24的突出长度,盖部件20不会从面板7卸下而绕位于凹部27的角部的转动中心AX(参照图3B)转动,能够容易改变上述两种姿势。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突起部与开口卡合”是指突起部被插入到开口中而作为限制器卡在面板的内侧。
上述第三突起部28向与爪部23相反的方向(下方向)突出地设置在盖主体21的下端部的后侧的面。第三突起部28从盖主体21的下端部突出的突出量相比后述的盖部件20A的第三突起部28A(参照后述的图10B)较小。第三突起部28是当盖部件20以与面板7近似平行的姿势被保持时与第一开口5的跟第二开口6相反侧(下侧)的边缘部卡合的突起部。第三突起部28的前侧的面位于与盖主体21的后侧的面近似同一面上。
在盖主体21的长度方向近似中间部,在厚度方向两侧的面分别形成有凹部29a。在凹部29a中容纳有扎带35,在安装于连接器4的USB存储器10和盖部件20的第二面32接触的状态下,所述扎带35捆扎USB存储器10和盖部件20。盖主体21在长度方向近似中间部具有束缚部29,所述束缚部29由于两侧的凹部29a而使得厚度方向尺寸小于其他部分的厚度方向尺寸。
如图3D和图3E所示,盖部件20在后侧的表面具备第一面31和第二面32,在与后侧的表面处于表里的关系的前侧的表面具备第二面33。第一面31是在USB存储器10未安装到连接器4的情况下覆盖第一开口5的至少一部分的面。第一面31如图3D中点划线所示,由盖主体21的后侧的表面(包含凹部29a的表面)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盖主体部21的前后方向观察的形状和大小是与第一开口5近似相同的形状,因此盖主体部21的相比握持部22向后侧突出的部分与第一开口5嵌合,第一面31覆盖第一开口5的近似全部。
第二面32、33是在USB存储器10被安装到连接器4的情况下与USB存储器10接触的面。后侧的第二面32如图3D中双点划线所示由第三突起部28的后侧的表面构成。前侧的第二面33如图3E中双点划线所示由盖主体21的前侧的表面(包含凹部29a的表面)和握持部22中的至凹部19a的底部19b的位置的前侧的表面构成。
<3.盖部件对连接器的保护>
盖部件20在USB存储器10未安装到连接器4的情况下被安装于面板7,覆盖第一开口5,保护连接器4。在此情况下,如图2A~图2C所示,盖部件20通过握持部22例如由用户的手指握持等而成为与面板7近似平行的姿势,并以一对爪部23被压入面板7的第二开口6的方式被按压到面板7。由此,一对爪部23通过第一突起部24的倒角部24a(参照图3C)与第二开口6的边缘部抵接,从而向宽度方向内侧发生弹性变形,第一突起部24被压入到面板7的第二开口6而从内侧与宽度方向两侧的边缘部卡合。其结果是,第一突起部24与第二突起部25之间的凹部26与第二开口6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的边缘部嵌合。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第三突起部28从盖主体21的下端部突出的突出量较小,因此当如上所述盖部件20被按压到面板7时,第三突起部28(例如通过弹性变形等)被插入到面板7的第一开口5,而与该第一开口5的下侧的边缘部卡合。由此,盖部件20成为长度方向的两端与第一开口5和第二开口6分别卡合的状态,第一开口5的近似全部被盖部件20的第一面31覆盖,来保护连接器4。
<4.盖部件对USB存储器的保持>
在从图2B和图2C所示的状态将USB存储器10安装到连接器4的情况下,如图4A和图4B所示,覆盖第一开口5的盖部件20的下端部被提起,从而第三突起部28对第一开口5的边缘部的卡合被解除。然后,盖部件20在第一突起部24被插入到第二开口6的状态下绕转动中心AX转动,第二突起部25被按压到面板7的第二开口6。此时,如上所述,第二突起部25的突出长度小于第一突起部24,并且一对爪部23通过第二突起部25的倒角部25a(参照图3C)与第二开口6的边缘部抵接,从而向宽度方向内侧发生弹性变形。由此,第二突起部25被压入到面板7的第二开口6而与宽度方向两侧的边缘部卡合。其结果是,第二突起部25与握持部22之间的凹部27与第二开口6的宽度方向两侧的边缘部嵌合。通过以上动作,第一开口5的连接器4露出,并且能够成为盖部件20与面板7的面方向交叉的姿势(例如,垂直的姿势。其中,也包含垂直以外的姿势)。这样一来,盖部件20不从面板7卸下而绕转动中心AX转动,来改变姿势。
之后,如图5A和图5B所示,USB存储器10被安装到露出的连接器4。然后,进行盖部件20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位置调节,以使盖部件20的第二面32与安装到连接器4的USB存储器10接触。另外,后面叙述该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的详细情况。
在盖部件20的第二面32与连接器4接触的状态下,如图6A和图6B所示,USB存储器10和盖部件20通过扎带35(捆扎部件的一个例子)捆扎。扎带35具有缆绳35a和设置在缆绳35的一侧的端部的锁头35b。缆绳35缠绕在USB存储器10并容纳在盖部件20的厚度方向一侧的凹部29a,并且设置在另一侧的端部的阶梯形的缆绳顶端部35a1被插入锁头35b中,而被固定。这样一来,扎带35将USB存储器10和盖部件20捆扎起来。此外,例如也可以使用橡皮带等扎带35以外的捆扎部件。
即使在该状态下例如对USB存储器10向从连接器4拉出的方向(前方)作用力,由于扎带35卡在凹部29a,并且盖部件20的一对爪部23的两个第一突起部24成为限制器而凹部27和第二开口6嵌合,因此也能够稳定保持USB存储器10,防止脱落。
另外,在将USB存储器10从连接器4卸下的情况下,进行与上述相反的顺序即可。即,通过扎带35的切断等来解除USB存储器10与盖部件20的捆扎,USB存储器10被从连接器4拉出。之后,盖部件20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转动,与第二开口6的卡合从第二突起部25变换为第一突起部24(换言之,向第二开口6的边缘部的嵌合从凹部27变换为凹部26),并且第三突起部28被卡合在第一开口5的下侧的边缘部。由此,第一开口5被盖部件20封闭。
<5.通过盖部件的滑动进行的高度调节>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20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位置调节通过两种方法进行。第一种方法是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盖部件20的方法。
第二开口6被形成为预定的方向(这里,作为USB存储器10的宽度方向的上下方向)的开口尺寸比安装到第二开口6的一对爪部23的上述预定方向(上下方向)的厚度大预定的尺寸。其结果是,盖部件20能够在与面板7交叉的方向上被保持的状态(凹部27与第二开口6的边缘部嵌合的状态)下在第二开口6的上下方向的开口尺寸的范围内通过滑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例如如图7A所示,在安装到连接器4的USB存储器1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小、盖部件20与USB存储器10之间空出间隙的情况下,如图7B所示,盖部件20被向下方向滑动,从而上下方向的位置被调节,以使第二面32接触于USB存储器10。该位置调节通过使盖部件20沿上下方向滑行来进行。之后,如图7C所示,与图6B同样地,USB存储器10和盖部件20通过扎带35捆扎。
<6.通过盖部件的表里的翻转进行的高度调节>
盖部件20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位置调节的第二个方法是将盖部件20的厚度方向的表里翻转的方法。
例如,在要安装到连接器4的USB存储器1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即使将盖部件20滑动至第二开口6的上端,通过USB存储器10与盖部件20接触等也无法插入至连接器4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提高盖部件20的与USB存储器10接触的第二面的位置。
详细情况后述,但是盖部件20通过使厚度方向的表里翻转,与USB存储器10接触的面变换为第二面32和第二面33中的任一者,能够改变第二面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因此,例如在盖部件20的第二面32朝向下方的姿势(图7A~图7C的姿势)下,当如上所述USB存储器1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较大时,盖部件20暂且从面板7卸下。然后,如图8A所示,盖部件20的厚度方向的表里被翻转,在第二面33成为朝向下方的姿势的状态下,一对爪部23被压入到第二开口6,第二突起部25被卡合。由此,盖部件20被保持为第二面33朝向下方并且与面板7近似垂直的姿势。这样一来,与USB存储器10接触的面从第二面32变换为第二面33,从而被调节成第二面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进一步提高。
然后,如图8B所示,USB存储器10被安装到连接器4。此时,根据需要,盖部件20在上下方向上滑动,上下方向的位置被微调整,盖部件20的第二面33接触到USB存储器10。之后,如图8C所示,与图6B同样地,USB存储器10和盖部件20被捆扎在一起。此时,缆绳35缠绕在USB存储器10并容纳在盖部件20的厚度方向另一侧的凹部29a。
接着,对能够通过翻转盖部件20的表里来改变第二面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的构成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9A所示,在盖部件20不翻转厚度方向的表里而保持为与面板7近似垂直的姿势的情况下,盖部件20以厚度方向一侧(图9A的下侧)的表面上的第二面32与USB存储器10接触。并且,在该姿势下使盖部件20滑动至第二开口6的上端的情况下,盖部件20以厚度方向另一侧(图9A的上侧)的表面上的第一接触面36与第二开口6的边缘部接触。在该情况下,作为与USB存储器10接触的接触面的第二面32相对于第一接触面36的偏移量较大。
另一方面,如图9B所示,在盖部件20被翻转厚度方向的表里而保持为与面板7近似垂直的姿势的情况下,盖部件20以厚度方向另一侧(图9B的下侧)的表面上的第二面33与USB存储器10接触。并且,在该姿势下使盖部件20滑动至第二开口6的上端的情况下,盖部件20以厚度方向一侧(图9B的上侧)的表面上的第二接触面37与第二开口6的边缘部接触。在该情况下,作为与USB存储器10接触的接触面的第二面33相对于第二接触面37的偏移量较小。
如上地,通过改变保持为与面板7近似垂直的姿势的状态的盖部件20的表里的朝向,能够改变与USB存储器10接触的第二面32、33相对于接触面36、37的偏移量。因此,能够改变与USB存储器10接触的第二面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以上,盖部件20是在电部件未安装到连接器的情况下覆盖第一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在电部件安装到连接器的情况下保持电部件的机构的一个例子。
<7.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具有:连接器4,USB存储器10相对于连接器4装卸;面板7,在面板7上形成有露出连接器4的第一开口5;以及盖部件20,被保持于面板7,并包括在USB存储器10未安装于连接器4的情况下覆盖第一开口5的第一面31和在USB存储器10安装于连接器4的情况下与连接器4接触的第二面32、33。由此起到如下效果。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20在USB存储器10未安装到连接器4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面31覆盖第一开口5。由此,能够保护未使用状态的连接器4。因此,能够降低异物混入连接器4或来自人体等的静电等的影响。并且,盖部件20在USB存储器10安装到连接器4的情况下,使第二面32或第二面33接触到被安装的USB存储器10。这样,在接触了第二面32、33的状态下,USB存储器10和被保持于面板7的盖部件20通过适当的固定机构进行固定,由此防止安装到连接器4的USB存储器10的脱落,能够稳定地保持。因此,能够提高安装到连接器4的USB存储器10的耐振动性、耐冲击性。
并且,能够将作为一个部件的盖部件20兼用作连接器4的盖部件和USB存储器10的保持部件,因此能够简化构造,降低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盖部件20能够相对于面板7装卸。由此,当USB存储器10相对于连接器4装卸时,能够根据需要将盖部件20从面板7卸下,因此能够容易进行USB存储器10的装卸操作,并且能够提高盖部件20的处理性。另外,为了调整盖部件20的位置,能够改变姿势(表里的朝向)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在面板7,在第一开口5的附近形成有第二开口6,盖部件20具有相对于第二开口6装卸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一对爪部23。由此,起到如下的效果。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20通过一对爪部23被安装于第二开口6而被保持于面板7,通过一对爪部23从第二开口6卸下而从面板7卸下。爪部23被构成为可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对第二开口6的装卸。因此,能够容易进行盖部件20向面板7的装卸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爪部23具有第一突起部24,所述第一突起部24以盖部件20的第一面31成为沿着面板7的面方向的姿势的方式与第二开口6卡合。由此,起到如下效果。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20通过第一突起部24与第二开口6卡合,由此第一面31成为沿着面板7的面方向的姿势。其结果是,能够由第一面31覆盖第一开口5。因此,能够容易进行保护未使用状态的连接器4时的盖部件20向面板7的安装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爪部23具有第二突起部25,该第二突起部25以盖部件20的第二面32、33成为与面板7的面方向交叉的姿势的方式与第二开口6卡合。由此,起到如下效果。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20通过第二突起部25与第二开口6卡合,从而第二面32、33成为与面板7的面方向交叉的姿势。其结果是,第二面32、33能够与安装到连接器4的USB存储器10面接触。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USB存储器10,并且能够容易进行保持时的盖部件20相对于面板7的安装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第二开口6被形成为其上下方向的开口尺寸大于安装到第二开口6的爪部23的上下方向的厚度。
由此,爪部23能够在被安装到第二开口6的状态下在第二开口6内沿上下方向移动。其结果是,盖部件20能够在以与面板7近似垂直的姿势保持的状态(第二突起部25与第二开口6卡合的状态)下通过滑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在保持USB存储器10时改变盖部件2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应对尺寸不同的USB存储器10,能够提高通用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盖部件20在与爪部23相反侧的端部具有第三突起部28,该第三突起部28与第一开口5的跟第二开口6相反侧的边缘部卡合。由此,起到如下的效果。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由盖部件20保护未使用状态的连接器4时,在盖部件20的一侧的端部,爪部23的第一突起部24与第二开口6卡合,在相反侧的端部,第三突起部28与第一开口5的边缘部卡合。这样,能够使盖部件20的两端部与第一开口5和第二开口6分别卡合,因此能够将盖部件20稳定地保持于面板7。因此,能够提高连接器4的保护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盖部件20构成为在厚度方向上处于表里的关系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分别具有第二面32、33,一侧表面上的第二面32相对于在另一侧表面与第二开口6的边缘部接触的第一接触面36的偏移量和另一侧表面上的第二面33相对于在一侧表面与第二开口6的边缘部接触的第二接触面37的偏移量不同。由此,起到如下的效果。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20在表里方向上形成为非对称的形状,具体地成为上述构成。由此,通过改变以与面板7近似垂直的姿势保持的状态(第二突起部25与第二开口6卡合的状态)下的盖部件20的厚度方向的表里的朝向,能够改变与USB存储器10接触的第二面32、33相对于与第二开口6的边缘部接触的接触面36、37的偏移量。因此,当将盖部件20安装到面板7时,通过改变盖部件20的安装方向(表里),能够改变第二面32、33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应对尺寸不同的USB存储器10,能够提高通用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盖部件20具有用于容纳扎带35的凹部29a,在安装到连接器4的USB存储器10和第二面32、33接触的状态下,扎带35将USB存储器10和盖部件20捆扎在一起。
由此,能够防止扎带35相对于盖部件20的错位(尤其是USB存储器10的装卸方向的错位),因此能够提高由盖部件20保持USB存储器10的稳定性。因此,能够提高安装到连接器4的USB存储器10的耐振动性、耐冲击性。另外,能够在使用扎带35捆扎盖部件20和USB存储器10时定位扎带35,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
<8.变形例>
此外,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和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以下,说明那样的变形例。
(8-1)加长盖部件的第二突起部、第三突起部的情况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突起部25的宽度方向的突出长度小于第一突起部24,由此盖部件20能够绕转动中心AX转动而不会从面板7卸下,能够为改变与面板7近似平行和近似垂直的姿势,但是不限于此。即,也可以使第二突起部25和第一突起部24的突出长度相同。图10A~图10C表示本变形例的盖部件的一个例子。图10A~图10C对应于前述的图3A~图3C。
如图10A~图10C所示,在本变形例的盖部件20A中,第二突起部25A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突出长度大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突起部25,与第一突起部24的宽度方向的突出长度相同。另外,第三突起部28A的上下方向的突出长度相比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三突起部28较长。盖部件20A的其他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盖部件20相同。
图11A示出盖部件20A覆盖第一开口5保护连接器4的状态。在本变形例中,由于盖部件20A的第三突起部28A较长,因此首先第三突起部28A被卡合在面板7的第一开口5的下侧的边缘部。之后,盖部件20A以一对爪部23被压入面板7的第二开口6的方式被按压在面板7。由此,爪部23的第一突起部24与第二开口6卡合,并且凹部26与第二开口6的宽度方向两侧的边缘部嵌合,盖部件20A以与面板7近似平行的姿势保持。
在从图11所示的状态将USB存储器10安装到连接器4的情况下,盖部件20A不会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转动,而首先如图11B所示,盖部件20A从面板7卸下。此时,由于第三突起部28A较长,因此在盖部件20A的上端的一对爪部23被从第二开口6拉出之后,第三突起部28A从第一开口5拉出,从而盖部件20A的全体被从面板7卸下。
接着,如图11C所示,盖部件20A在第三突起部28A的第二面32朝向下方的情况下成为与面板7近似垂直的姿势。之后,如图11D所示,盖部件20A被按压到面板7,从而一对爪部23压入到第二开口6,第二突起部25A与第二开口6卡合,并且凹部27与第二开口6的宽度方向两侧的边缘部嵌合。通过以上动作,第一开口5的连接器4露出,并且盖部件20A以与面板7近似垂直的姿势保持。
之后,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USB存储器10被安装到露出的连接器4(参照图5A、图5B),通过扎带35将USB存储器10和盖部件20A捆扎在一起(参照图6A、图6B)。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翻转盖部件20A的厚度方向的表里,由此能够改变第二面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此外,在将USB存储器10从连接器4卸下的情况下,进行与上述相反的顺序即可。即,通过扎带35的切断等,解除USB存储器10和盖部件20A的捆扎,USB存储器10从连接器4拉出。之后,盖部件20A从面板7卸下,改变与面板7近似平行的姿势而安装到面板7。由此,第一开口5被盖部件20A封闭。
根据以上说明的变形例,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由于加长了第二突起部25A和第三突起部28A的突出长度,因此盖部件20A当以与面板7近似平行的姿势和近似垂直的姿势保持时能够更稳定地保持。
(8-2)未设置扎带用的凹部时
图12示出本变形例的盖部件的一个例子。图12对应于前述的图3B。如图12所示,本变形例的盖部件20D的盖主体21D的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是平面,未设置容纳扎带35的凹部29a。盖部件20D的其他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盖部件20相同。
在本变形例中,作为捆扎部件例如通过使用摩擦大的橡皮带等,能够稳定地捆扎盖部件20D和USB存储器10。另外,由于未设置凹部29a,因此能够进一步简化盖部件20D的形状和制造工序,并且也能够提高盖主体21D的刚性。
(8-3)其他
以上,连接器4也可以是安装USB存储器10的USB连接器以外的连接器。即,是与被安装的电部件对应的连接器即可,例如也可以是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连接器、耳机的连接器、麦克风的连接器、HDMI(注册商标: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Interface,高清多媒体接口)连接器等。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在有“垂直”、“平行”、“平面”等的记载的情况下,该记载不是严格的意义。即,这些“垂直”、“平行”、“平面”允许设计上、制造上的公差、误差,是“实质上垂直”、“实质上平行”、“实质平面”的意思。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在有外观上的尺寸或大小、形状、位置等“同样”、“相同”、“相等”、“不同”等的记载的情况下,该记载不是严格的意义。即,这些“同样”、“相等”、“不同”允许设计上、制造上的公差、误差,是“实质上同样”、“实质上相同”、“实质上相等”、“实质上不同”的意思。
另外,除了以上叙述的以外,也可以适当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的方法来利用。此外,虽未一一例示,但是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添加各种变更而实施。
符号说明
1 控制装置
4 连接器
5 第一开口
6 第二开口
7 面板
10 USB存储器(电部件的一个例子)
20 盖部件
23 爪部
24 第一突起部
25 第二突起部
28 第三突起部
29a 凹部
31 第一面
32 第二面
33 第二面
35 扎带(捆扎部件的一个例子)
36 第一接触面
37 第二接触面。

Claims (9)

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连接器,在其上装卸电部件;
面板,形成有露出所述连接器的第一开口;以及
盖部件,被所述面板保持,并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在所述电部件未安装到所述连接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面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电部件安装到所述连接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电部件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面板装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面板上的所述第一开口的附近形成有第二开口,
所述盖部件具有至少一个爪部,所述至少一个爪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装卸,并能够弹性变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爪部具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与所述第二开口卡合以使所述盖部件的所述第一面成为沿着所述面板的面方向的姿势。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爪部具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与所述第二开口卡合以使所述盖部件的所述第二面成为与所述面板的面方向交叉的姿势。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被形成为其预定方向上的开口尺寸大于安装到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至少一个爪部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爪部相反侧的端部具有第三突起部,所述第三突起部卡合至所述第一开口的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反侧的边缘部。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在处于表里关系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分别具有所述第二面,
并且被构成为:所述一侧表面上的所述第二面相对于所述另一侧表面中与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部接触的第一接触面的偏移量与所述另一侧表面上的所述第二面相对于所述一侧表面中与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边缘部接触的第二接触面的偏移量不同。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具有用于容纳捆扎部件的凹部,在安装到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电部件与所述第二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捆扎部件将所述电部件和所述盖部件捆扎在一起。
CN201680073587.6A 2016-02-18 2016-02-18 控制装置 Active CN1084758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54734 WO2017141403A1 (ja) 2016-02-18 2016-02-18 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5875A true CN108475875A (zh) 2018-08-31
CN108475875B CN108475875B (zh) 2019-10-01

Family

ID=59624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3587.6A Active CN108475875B (zh) 2016-02-18 2016-02-18 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20377B2 (zh)
CN (1) CN108475875B (zh)
WO (1) WO20171414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0482B (zh) * 2019-07-26 2020-07-10 浙江志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数据线防脱定位收纳装置的智能移动电源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52010A (ja) * 1999-02-26 2000-09-14 Asahi Optical Co Ltd コネクタ装置の抜け止め構造
JP4984563B2 (ja) * 2006-02-17 2012-07-25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電子機器のコネクタ抜け止め構造。
CN203205634U (zh) * 2013-05-09 2013-09-18 广州御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sb端口的固定结构
JP2014057166A (ja) * 2012-09-11 2014-03-27 Sharp Corp コネクタカバ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CN104247164A (zh) * 2012-04-26 2014-12-24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控制装置
JP2015185292A (ja) * 2014-03-24 2015-10-22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離脱防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8689B (zh) * 2009-06-08 2012-11-2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连接器盖体结构及具该盖体结构的电子装置
JP2012094326A (ja) * 2010-10-26 2012-05-17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コンセン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52010A (ja) * 1999-02-26 2000-09-14 Asahi Optical Co Ltd コネクタ装置の抜け止め構造
JP4984563B2 (ja) * 2006-02-17 2012-07-25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電子機器のコネクタ抜け止め構造。
CN104247164A (zh) * 2012-04-26 2014-12-24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控制装置
JP2014057166A (ja) * 2012-09-11 2014-03-27 Sharp Corp コネクタカバ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CN203205634U (zh) * 2013-05-09 2013-09-18 广州御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sb端口的固定结构
JP2015185292A (ja) * 2014-03-24 2015-10-22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離脱防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41403A1 (ja) 2017-08-24
JPWO2017141403A1 (ja) 2018-10-18
CN108475875B (zh) 2019-10-01
JP6620377B2 (ja) 2019-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5549B2 (en) Connector
US9455513B2 (en) Connector having structure to prevent cable pull-out
US20150364270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assembly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203859309U (zh) 卡用连接器
EP1732179A1 (en) Repeatably releasable cable connector
JP2016110741A (ja)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10622738B2 (en) Connector
CN108475875B (zh) 控制装置
US20150382497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assembly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US9774141B2 (en) Accommodation confirming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wire harness
US2022008310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US9484670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enabling contact and housing structure
US7857653B2 (en) Cover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with an integral turn regulating portion
US10461468B2 (en) Connector mounting structure and connector mounting method
CN107492730A (zh) 连接器用端子保持部件、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JP3759391B2 (ja) 電池収納装置
US1067462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arrier and cover
CN204272526U (zh) 马达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JP4452662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US9660370B2 (en) Connector
CN103187650A (zh) 电气元件用插座
JP6295165B2 (ja) 端子ユニット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9155496B (zh) 电气部件用插座
US2017021416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102576079B1 (ko) 적층형 조인트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