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3194B -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63194B
CN108463194B CN201680003867.XA CN201680003867A CN108463194B CN 108463194 B CN108463194 B CN 108463194B CN 201680003867 A CN201680003867 A CN 201680003867A CN 108463194 B CN108463194 B CN 108463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continuous
absorbent commodity
continuous surface
transverse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38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63194A (zh
Inventor
铃木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63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3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63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3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4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9/00Associating,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rticles or webs
    • B65H39/16Associating two or more webs

Abstract

在制造在表面片的两侧具有翼片构件的吸收性物品的过程中,抑制表面片的端部与一对侧片的端部之间的接合上的问题。制造方法具备如下工序:以连续侧片(SSa、SSb)的相对的内侧端缘(LTS3、LTS3)为基准对连续侧片进行定位的工序;以连续表面片(P11)的中心(LTS1)为基准对连续表面片进行定位的工序;在侧片区域或表面片区域形成第1粘接部以便在接合连续侧片和连续表面片时连续侧片的侧片区域(AS、AS)和连续表面片的表面片区域(AT、AT)借助第1粘接部(303X、303X)接合的工序;以及利用第1粘接部将表面片区域和侧片区域接合、形成向连续表面片的比第1粘接部靠两外侧的位置延伸的延伸部(225、225)的工序。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存在采用将多个片整体地或局部地层叠的工序的情况。作为包括该工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可列举出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包括如下工序:分割工序,在该分割工序中,一边连续地输送一张材料片(日语:原反シート)一边沿着其流动方向切断而制造4个以上的分割片;和一体化工序,在该一体化工序中,将该分割片中的包括原是该材料片的侧缘的端缘的外侧片和不包括原是该材料片的侧缘的端缘的内侧片组合而层叠一体化。
在层叠一体化工序中,在宽度方向上,利用以下的方法对内侧片和外侧片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首先,对于内侧片,以从镜板分别到内侧片的两端缘的距离的平均值(=内侧片的中心位置)与预先设定好的中心位置的基准值相同的方式对内侧片的输送轨道进行修正。另一方面,对于外侧片,以从镜板分别到外侧片的两端缘的距离的平均值(=外侧片的中心位置)与上述的预先设定好的中心位置的基准值相同的方式对外侧片的输送轨道进行修正。然后,将内侧片和外侧片以中心位置大致重叠的状态全面地重叠。这样,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片的从两端缘的位置求出来的中心位置与预先设定好的位置一致,进行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的调整。即,能够确定中心基准。
另一方面,吸收性物品防止穿着者的排泄物的泄漏、且以与穿着者的胯裆部接触的状态被长期穿着。因此,吸收性物品除了要求防止泄漏的特性之外,还要求良好且舒服地适合于身体的特性。作为与那样的泄漏防止性、身体适合性相关联的吸收性物品,可列举出专利文献2的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在与穿着者的胯裆部相对应的位置具有弹性侧翼片,被认为能够提高使用时相对于身体的穿戴性,改善侧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46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平8-5036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优选的是,从材料卷供给来的片的宽度始终是相同的值,但一般而言,片的宽度在预定的容许范围内沿着长度方向连续地增加或减少。因而,若以中心基准输送片,则随着片的宽度的增减,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缘的位置沿着输送方向连续地变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将两张片全面地彼此重叠的情况,片宽度的变动并不会成为什么问题。不过,例如,在利用粘接剂将以中心基准输送的沿着横断方向相邻的一对片(以下记作“一对侧部片”。)各自的一个端部与沿着输送方向以中心基准输送的一张片(以下记作“中央片”。)的横断方向的两侧的端部接合的情况下,产生以下那样的问题。接合部位成为中央片的靠近端缘的部分和各侧部片的靠近端缘的部分,因此,中央片和侧部片重叠的区域较小。因此,存在如下可能:由于至少一个片的端缘的位置变动,粘接剂从任一个片的端缘溢出。这样一来,有可能产生应该接合的部位的接合不充分、或在不需要的部位形成接合、或粘接剂暴露到肌肤面侧的面等接合上的问题。在该情况下,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者有可能感到违和感等,因此,那样的吸收性物品必须作为次品而被处理掉。尤其是,在形成为了提高吸收性物品的泄漏防止性、身体适合性而具有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出来的新的翼片状的构件的吸收性物品时,在构成吸收性物品的构件彼此的接合中,那样的接合上的问题的影响较显著。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制造具有向中央片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出来的翼片状的构件的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在将沿着输送方向输送的中央片的横断方向的端部和一对侧部片的横断方向的端部彼此接合时,能够抑制产生接合上的问题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如下所述。(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该吸收性物品包括:表面片;以及一对侧片,其以一端部与所述表面片的非肌肤侧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重叠的方式接合于所述表面片的非肌肤侧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其中,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备如下工序:第1定位工序,在该第1定位工序中,将沿着输送方向延伸并在横断方向上相邻的、所述一对侧片用的一对连续侧片沿着所述输送方向输送且以所述一对连续侧片的所述横断方向的彼此相对的一对内侧端缘为基准进行定位;第2定位工序,在该第2定位工序中,将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所述表面片用的连续表面片沿着所述输送方向输送且以所述连续表面片的所述横断方向的中心为基准进行定位;涂敷工序,在该涂敷工序中,于在所述第1定位工序中定位好的一对侧片区域或在所述第2定位工序中定位好的一对表面片区域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形成一对第1粘接部,以便在所述一对连续侧片和所述连续表面片被接合时,朝向各连续侧片的外侧端缘与所述一对连续侧片的所述一对内侧端缘分开第1距离的所述一对侧片区域以及向两外侧与所述连续表面片的所述横断方向的中心分开第2距离且向内侧与两端缘分开比所述第1距离大的第3距离以上的所述一对表面片区域借助所述一对第1粘接部接合;以及接合工序,在该接合工序中,通过将所述连续表面片的所述一对表面片区域和所述一对连续侧片的所述一对侧片区域借助所述一对第1粘接部接合,从而形成向所述连续表面片的比所述一对第1粘接部靠两外侧的位置延伸的一对延伸部。
在本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在第1定位工序中,在横断方向上,利用不受宽度的变动影响的内侧端缘对一对连续侧片进行定位。而且,在第2定位工序中,在横断方向上,以不受宽度的变动影响的中心为基准对连续表面片进行定位。因此,在涂敷工序中,能够以利用定位配置到恰当的位置的一对连续侧片的内侧端缘或连续表面片的中心为基准将一对第1粘接部形成于一对连续侧片或连续表面片的恰当的位置(一对侧片区域或一对表面片区域)。其结果,在接合工序中,能够借助利用定位形成于适当的位置的一对第1粘接部将利用定位配置到恰当的位置的一对侧片区域和一对表面片区域接合。并且,在连续表面片中,能够形成向比一对第1粘接部靠两外侧的位置延伸的一对延伸部。这样,通过将一对连续侧片的基于内侧端缘进行的定位和连续表面片的基于中心进行的定位组合,能够将一对第1粘接部配置于适当的位置。并且,能够防止一对第1粘接部从一对连续侧片的一对内侧端缘向内侧偏离而溢出、或者从连续表面片的两端缘即一对延伸部的外侧端缘向外侧偏离而溢出。由此,即使两片重叠的区域较小、两片的宽度变动,也能够减弱两片的端缘的位置的变动的影响,能够抑制粘接剂从任一个片的端缘溢出。
即,在形成具有向连续表面片(中央片)的横断方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一对延伸部(翼片状的构件)的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将沿着输送方向输送的连续表面片(中央片)和一对连续侧片(侧部片)的横断方向的端部彼此接合时产生接合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制造好的吸收性物品中,延伸部是在横断方向上向内侧距表面片的两端缘具有第3距离以上的宽度的部分。第3距离设定得比为了在涂敷粘接剂时对溢出、误差进行吸收而设置的距离(例示:第1距离)大。因而,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一对延伸部向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两外侧延伸。在那样的情况下,在吸收体被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沿着宽度方向夹着而沿着穿着者的裆部的形状变形时,一对延伸部也能够同样地追随吸收体的变形而容易地变形。由此,一对延伸部能够维持与穿着者的裆部之间的密合性,因此,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的泄漏防止性、身体适合性。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2)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连续表面片包括:中央部,其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位于所述横断方向的中央;以及一对侧部,其位于所述中央部的两外侧,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还具备:折回用定位工序,在该折回用定位工序中,将所述连续表面片沿着所述输送方向输送且以所述连续表面片的所述横断方向的中心为基准进行定位;以及折回工序,在该折回工序中,在所述横断方向上,将所述一对侧部朝向所述中央部呈环状折回,将所述一对侧部的一对外侧端部至少与所述一对侧部的一对内侧端部重叠,从而在所述中央部的两外侧形成一对环部,所述接合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在所述横断方向上,将所述一对侧部的所述一对外侧端部作为所述一对表面片区域而借助所述一对第1粘接部接合于所述一对连续侧片的所述一对侧片区域,将所述一对环部形成为所述一对延伸部。
在连续表面片中,横断方向的尺寸(宽度)变动,因此,无法以横断方向上的两端缘为定位的基准。因此,在本制造方法中,形成一对环部作为连续表面片的成为横断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延伸部。在此,通过形成一对环部,作为尺寸(宽度)的变动的根源的连续表面片的横断方向的两端缘向内侧折回而不再是端缘,在俯视时各环部的横断方向的外侧的端缘实质上成为连续表面片的横断方向的两端缘。在该连续表面片中,横断方向的尺寸(宽度)成为恒定的大小,不变动。而且,连续表面片的横断方向的实质上的两端缘成为各环部的折回部分,具有重叠上下两张片而成的较厚的构造,因此,这两端缘可由检测装置容易地检测。由于这些,能够将包括一对环部的连续表面片的横断方向的实质的两端缘(一对环部的横断方向上的两外侧的一对端缘)在后续的制造工序(例示:形成压缩槽的工序)中用作定位的基准。通过将这样的连续表面片的实质的两端缘用于定位,能够抑制产生接合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制造好的吸收性物品中,延伸部形成为环状,因此,与延伸部由一张片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延伸部更弹性·柔软(与制造时不同,在表面片没有施加张力)。由此,一对延伸部能够进一步维持与穿着者的裆部之间的密合性,因此,进一步提高吸收性物品的泄漏防止性、身体适合性。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3)根据上述(2)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折回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在所述横断方向上,在所述连续表面片的所述一对侧部的比外侧端部靠内侧的位置且是上下方向上的下方的内侧下方面,沿着所述输送方向涂敷粘接剂而形成一对第2粘接部;在所述横断方向上,将所述一对侧部的所述一对外侧端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下方的外侧下方面和所述内侧下方面借助所述一对第2粘接部接合而形成所述一对环部。
在本制造方法中,在连续表面片中,借助一对第2粘接部将一对侧部的一对外侧端部和一对侧部的一对内侧端部接合而形成一对环部。其结果,能够将环部的环形状固定,能够稳定化。由此,能够以连续表面片的横断方向的实质的两端缘为定位的基准而更稳定地形成。另外,在借助第1粘接部将在横断方向的两外侧具有一对环部的连续表面片和一对连续侧片分别接合时,成为环部的终点的、侧部的外侧端部的位置被固定,因此,能够更稳定地形成该接合。由此,能够抑制产生接合上的问题。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4)根据上述(3)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一对第2粘接部形成于在所述连续表面片和所述一对连续侧片被接合了时在俯视时比所述一对第1粘接部靠所述连续表面片的所述横断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且是所述连续表面片上的位置。
在本制造方法中,一对第2粘接部形成于在俯视时比一对第1粘接部靠连续表面片的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使一对环部成为易于沿着厚度方向立起的构造。其结果,能够在输送方向的张力从一对环部解除时无需用于使一对环部以沿着厚度方向立起的方式恢复的恢复工序。由此,能够抑制产生接合上的问题且进一步提高一对延伸部的效果、即吸收性物品的泄漏防止性、身体适合性。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5)根据上述(2)~(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表面片包括:上层片;以及非肌肤侧的下层片,其层叠于所述上层片的非肌肤侧,所述连续表面片包括:所述上层片用的上层连续片,其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以及所述下层片用的下层连续片,其层叠于所述上层连续片的非肌肤侧,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在所述横断方向上,所述下层连续片的两端部位于比所述上层连续片的两端部靠内侧的位置,所述上层连续片分别构成所述一对环部,所述下层连续片沿着所述横断方向延伸到比所述一对环部各自的外侧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
在本制造方法中,连续表面片由上层连续片和下层连续片形成,上层连续片分别构成一对环部,下层连续片延伸到一对环部各自的内部的中途。因而,在用于形成环部的折回工序中,主要折回的部分是一张上层连续片,因此,能够容易地使连续表面片弯折,能够稳定地形成环部。由此,在接合工序中,能够借助一对第1粘接部将一对侧部的一对外侧端部和一对连续侧片稳定地接合,可抑制产生接合上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吸收性物品,在各环中,成为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翼片状的构件的主要部分是上层连续片和下层连续片这二张,因此,能够对环部赋予一定程度的刚度而使形状稳定化。即使被两腿的大腿部沿着宽度方向夹持,也能够维持具有弹力的结构。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6)根据上述(2)乃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折回工序之前还具备表面片用体积恢复工序,在该表面片用体积恢复工序中,利用热处理使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体积能够恢复的连续片体积恢复而形成所述连续表面片。
在本制造方法中,在折回工序之前使体积可恢复的连续片体积恢复而成为连续表面片,因此,使连续表面片的构成纤维的密度整体上降低,能够增加柔软性。由此,在用于形成环部的折回工序中,能够将连续表面片的一对侧部容易地折回,能够稳定地形成一对环部。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7)根据上述(2)~(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连续表面片是无纺布,是在纤维支承体上对纤维进行积纤而制造的,具有作为与所述纤维支承体接触的面的网面和作为不接触的面的反网面,所述折回工序包括如下工序:以所述网面在将所述连续表面片的所述一对侧部折回时成为所述一对环各自的外侧的面的方式供给所述连续表面片的工序。
表面片用的片(无纺布)是使纤维堆积在网那样的纤维支承体而制造的。该片具有在制造时作为与纤维支承体(网)接触的面的网面和该网面的相反侧的反网面。在片的网面侧的部分,与反网面侧的部分相比较,构成纤维的纤维密度较高,刚度较高。另一方面,在片的反网面侧的部分中,与网面侧的部分相比较,构成纤维的纤维密度较低,刚度较低。因此,在制造方法中,连续表面片的网面成为一对环部各自的外侧的面。由此,在折回工序中,在将连续表面片的一对侧部折回时,能够将环部的曲率较高的内侧的面设为刚度较低的(易于弯曲的)反网面,将环部的曲率较低的外侧的面设为刚度较高的(难以弯曲的)网面。由此,在折回工序中,能够将连续表面片的一对侧部更顺利地折回,能够稳定地形成一对环部。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8)根据上述(2)~(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还具备吸收体接合工序,在该吸收体接合工序中,将接合有所述一对连续侧片的所述连续表面片和吸收体以所述第1粘接部在俯视时与所述吸收体重叠的方式层叠而接合。
在将连续表面片和一对连续侧片接合的第1粘接部在俯视时不与吸收体重叠的情况下,在第1粘接部的位置的下方没有吸收体。在那样的情况下,若在第1粘接部的粘接剂充分固化之前吸收体和连续表面片被接合,则在第1粘接部之下没有成为基础的吸收体,因此,将大部分位于吸收体上的连续表面片和大部分没有位于吸收体上的一对连续侧片沿着上下方向拉开的力有可能作用于第1粘接部,两者之间的接合有可能剥离。
因此,在本制造方法中,在吸收体接合工序中,将连续表面片和吸收体以第1粘接部在俯视时与吸收体重叠的方式接合。在那样的情况下,第1粘接部的位置处于吸收体上。其结果,在第1粘接部的粘接剂充分地固化期间,将连续表面片和一对连续侧片沿着上下方向拉开的力不起作用,因而,能够稳定地维持两者间的接合。即,能够稳定地形成一对环部。另一方面,在那样的吸收性物品穿戴于穿着者的短裤时,吸收性物品的一对环部相对于吸收体向外侧突出,因此,能够覆盖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的一对端缘。因而,在那样的短裤穿着于穿着者、吸收性物品被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沿着宽度方向夹持、吸收体沿着穿着者的裆部的形状变形时,一对环部容易变形,因此,能够追随吸收体的变形而容易地变形。其结果,一对环部能够维持与穿着者的裆部之间的密合性,因此,能够抑制在各环部与裆部之间形成间隙、体液从该间隙泄漏的、即侧漏这样的事态。另外,位于比吸收体靠肌肤侧的位置的一对环部起到缓冲材料的功能,能够使穿着者在大腿部处感到柔软性、弹力性而难以感到吸收体的硬度。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9)根据上述(8)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吸收体接合工序包括将所述连续表面片沿着所述输送方向输送且以所述一对环部的所述横断方向的两外侧的一对端缘为基准进行定位的吸收体接合用定位工序。
在吸收性物品1中,在宽度方向(横断方向)上,表面片的一对环部向比吸收体靠外侧的位置突出,能够覆盖吸收体的两端缘。由此,能够维持一对环部与穿着者的裆部之间的密合性,能够防止侧漏。此时,若吸收体的端缘与环部的端缘之间的距离在宽度方向(横断方向)的两侧并不相同,则一对环部有可能无法维持与穿着者的裆部之间的密合性,且穿戴者有可能感到违和感。因而,在制造时,需要以吸收体的端缘与环部的端缘之间的距离在横断方向的两侧的部分相同的方式将连续表面片和吸收体接合。因此,在本制造方法中,在吸收体接合工序中,不是以连续表面片的中心而是以一对环部的一对端缘为基准对连续表面片进行定位。由此,能够使以中心为定位的基准的吸收体的端缘与环部的端缘之间的距离在横断方向的两侧相同。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10)根据上述(8)或(9)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吸收体接合工序后还具备:压缩槽形成用定位工序,在该压缩槽形成用定位工序中,将所述连续表面片与所述吸收体的层叠构件沿着所述输送方向输送且以所述一对环部的所述横断方向上的两外侧的一对端缘为基准进行定位;以及压缩槽形成工序,在该压缩槽形成工序中,在向所述横断方向的内侧距所述层叠构件的所述一对环部的所述一对端缘等距离的位置形成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一对压缩槽。
在本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在吸收体接合工序后,以一对环部的一对端缘为基准进行定位,在向内侧距一对环部的一对端缘等距离的位置形成了一对压缩槽。
在吸收性物品1中,在宽度方向(横断方向)上,吸收体和表面片(包括一对环部)的比一对压缩槽靠两外侧的部分易于以一对压缩槽为支点而沿着厚度方向(上下方向)立起。由此,能够提高一对环部处的与穿着者的裆部之间的密合性。此时,若立起的高度在宽度方向(横断方向)的两侧的部分并不相同,则一对环部有可能无法维持与穿着者的裆部之间的密合性,且穿戴者有可能感到违和感。因而,在制造时,需要以一对环部的立起的高度在横断方向的两侧的部分相同的方式形成一对压缩部。因此,在本制造方法中,以一对环部的一对端缘为基准进行定位,基于此形成了一对压缩槽。由此,能够使吸收体和表面片的比一对压缩槽靠横断方向的两侧的部分相同。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制造具有向中央片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出来的翼片状的构件的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在将沿着输送方向输送的中央片的横断方向的端部和一对侧部片的横断方向的端部彼此接合时,能够抑制产生接合上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将图2的局部放大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吸收性物品的变化的形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的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俯视图。
图8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俯视图。
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另一构成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生理用卫生巾为例对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种类和用途并不限定于该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范围内也可适用于其他吸收性物品。作为其他吸收性物品,可列举出例如卫生护垫、轻失禁垫等。
图1~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生理用卫生巾)的构成例的图。图1是表示将吸收性物品1展开了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吸收性物品1具有彼此正交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具备在俯视时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主体部2、以及从主体部2的长度方向L上的大致中央部向宽度方向W上的两外侧延伸的一对翼片部3、3。吸收性物品1具有通过宽度方向W的中心且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长度方向中心线CL以及通过一对翼片部3、3的长度方向L的中心且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W。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与吸收性物品1的各材料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一致,因此,对于吸收性物品1及其各材料,通用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将长度方向L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设为前方和后方,将宽度方向W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设为左方和右方,将厚度方向T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设为上方和下方。在图1所描绘的吸收性物品1中,该图的上侧和下侧分别是长度方向L的前方和后方,其左侧和右侧分别是宽度方向W的左方和右方,相对于纸面而言的跟前和里侧是厚度方向T的上方和下方。“俯视”是指从上表面侧沿着厚度方向T观察展开了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肌肤侧”和“非肌肤侧”分别是指在穿戴者穿戴了吸收性物品1时沿着厚度方向T相对地成为靠近穿戴者的肌肤面的一侧的那一侧和成为远离穿戴者的肌肤面的一侧的那一侧。“面内方向”是与包含宽度方向W和长度方向L在内的面平行的方向。将朝向长度方向中心线CL的方向和远离长度方向中心线CL的方向分别设为宽度方向W的“内侧”和“外侧”的方向。将朝向宽度方向中心线CW的方向和远离宽度方向中心线CW的方向分别设为长度方向L的“内侧”和“外侧”的方向。这些定义也通用于吸收性物品1的各材料。
主体部2具有在俯视时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圆角长方形或跑道形的形状。主体部2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部的外缘具有大致半圆形或大致碗形的形状。翼片部3具有梯形或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的形状。在翼片部3是梯形的情况下,其下底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与主体部2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缘相连接。在翼片部3是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情况下,其弦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与主体部2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缘相连接。
吸收性物品1具备:表面片8,其位于肌肤侧;背面片14,其位于非肌肤侧;吸收体12,其位于表面片8与背面片14之间。表面片8是透液性片。作为表面片8,可例示透液性的无纺布、织布、具有透液孔的合成树脂膜、它们的复合片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还具备与表面片8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接合且向宽度方向W的两外侧延伸出来的一对侧片13、13。侧片13是憎水性片。作为侧片13,可例示实施了憎水处理的无纺布、具有透气性的合成树脂膜。背面片14是不透液性的片。作为背面片14,可例示不透液性的无纺布、合成树脂膜、无纺布和合成树脂膜的复合片、SMS无纺布等。此外,吸收性物品1也可以还在背面片14的非肌肤面侧设有透气性的外包装片。吸收体12具有比主体部2小一圈的圆角长方形、跑道形或沙漏形的形状,是具有液吸收性能和液保持性能的层,包括吸收性芯12b和覆盖吸收性芯12b的芯包层12a。吸收性芯12b含有液保持性物质和吸收性聚合物。作为液保持性物质,可例示纸浆等吸水性纤维。作为吸收性聚合物,可例示能够吸收、保持水的高吸收性聚合物(SAP)。芯包层12a是具有透液性的片,可列举例如棉纸等亲水性的无纺布。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面片8具有位于肌肤侧的上层片8a和位于非肌肤侧的下层片8b这两层构造。上层片8a是所谓的表面片,在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部设有一对环部25、25。在本实施方式中,环部25是上层片8a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侧部向上层片8a的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且是非肌肤侧(厚度方向T上的下方)折回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层片8a的折回了的两侧部的端部利用沿着长度方向L连续地或间歇地延伸的一对第1粘接部35、35(例示:热熔粘接剂)而与一对侧片13、13彼此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层片8a的折回了的两侧部的端部还利用沿着长度方向L连续地或间歇地延伸的一对第2粘接部37、37(例示:热熔粘接剂)而与下层片8b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部的非肌肤侧的面彼此接合。一对第1粘接部35、35和一对第2粘接部37、37在俯视时在宽度方向W上位于比吸收体12的一对端缘39、39靠内侧的位置,因而,与吸收体12重叠。不过,一对第1粘接部35、35还可以是宽度方向W的更内侧的位置。另一方面,下层片8b是被称为所谓的第二片的透液性片。下层片8b与上层片8a相比,沿着宽度方向W稍小,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层片8b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缘在俯视时位于比一对环部25、25的端缘27靠内侧的位置,与吸收体12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缘大致重叠。作为下层片8b,可列举出合成纤维的无纺布、例如热风无纺布。此外,上层片8a也可以具备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设置并沿着宽度方向W以预定间隔排列的凸条部和槽部。
在主体部2中,表面片8的非肌肤侧的面和吸收体12的肌肤侧的面被粘接剂(例示:热熔粘接剂)等接合,吸收体12的非肌肤侧的面和背面片14的肌肤侧的面被粘接剂等接合。表面片8的非肌肤侧的面的周缘部和背面片14的肌肤侧的面被粘接剂等接合。在一对翼片部3、3中,一对侧片13、13各自的非肌肤侧的面和背面片14的肌肤侧的面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端部被粘接剂等接合。
吸收性物品1还具备分别配置于主体部2和一对翼片部3、3的非肌肤侧的面的粘合部15和一对粘合部17、17。粘合部15以在俯视时与吸收体12重叠的方式配置于背面片14的非肌肤侧的面,例如沿着长度方向L连续地延伸,沿着宽度方向W间歇地排列。在吸收性物品1穿戴于穿着者的内衣时,粘合部15将主体部2的非肌肤侧的面粘贴于内衣的肌肤侧的面,一对粘合部17、17将向内衣的下方折回了的一对翼片部3、3的肌肤侧的面(折回前的非肌肤侧的面)分别粘贴于内衣的非肌肤侧的面。由此,吸收性物品1被固定于内衣。各粘合剂能够使用在吸收性物品的领域中公知的材料。
在吸收性物品1中,在俯视时在主体部2的长度方向L上的中央稍靠前方且是宽度方向W上的中央的区域设定排泄口抵接区域30。排泄口抵接区域30是在穿着吸收性物品1时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或抵接的区域。排泄口抵接区域30能根据吸收性物品1的种类、用途(例示:液状排泄物的种类、穿着者的年龄、性别)适当设定。排泄口抵接区域30例如在长度方向L上以吸收体12全长的约1/3左右的长度设定于吸收体12的大致中央部稍靠前方,且在宽度方向W上以吸收体12全长的约1/3左右的长度设定于吸收体12的大致中央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长度方向L上,以排泄口抵接区域30的两端部和中央部的位置与一对翼片部3、3的两端部(根部)和中央部的位置大致重叠的方式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具备连续地或间歇地位于排泄口抵接区域30的宽度方向W和长度方向L的两外侧的一对压缩槽18、18。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槽18(18a、18b、18c、18d)位于排泄口抵接区域30的宽度方向W上的左右的外侧。压缩槽18是表面片8、肌肤侧的芯包层12a和吸收性芯12b被压缩而形成的。压缩槽18优选到达吸收性芯12b的底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在比压缩槽18a靠长度方向L的前方的位置和比压缩槽18d靠长度方向L的后方的位置设有压缩槽19。压缩槽18、19的形状是任意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在宽度方向W上具有作为一对压缩槽18、18的内侧的区域的排泄口对应区域4和位于排泄口对应区域4的两外侧的一对排泄口相邻区域5、5。排泄口对应区域4与一对排泄口相邻区域5、5之间的一对边界设为在俯视时通过一对压缩槽18、18各自的宽度方向W上的最外侧端缘的与长度方向L平行的一对假想线。此外,边界也可以是一对压缩槽18、18的外侧且是比吸收体12的宽度方向W的端缘39、39靠内侧的位置中的任一位置。
对表面片8的一对环部25、25进行说明。图3是将图2的局部放大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1的吸收性物品1的变化的形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1的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的形态的示意图。一对环部25、25具有在宽度方向W上以上层片8a的与排泄口对应区域4的两侧缘相对应的位置为基点B而使上层片8a朝向两外侧呈环状鼓起而成的空心的形状。具体而言,在环部25,上层片8a在宽度方向W上从上述的基点B朝向排泄口相邻区域5的比吸收体12的端缘39靠外侧的位置突出,在排泄口相邻区域5中形成端缘27。并且,上层片8a经由该端缘27且在该端缘27被平缓地折回成环状,在比端缘27和吸收体12的端缘39靠内侧的位置以第1粘接部35为终点,接合于俯视时在吸收体12的上方的侧片13。上层片8a的比第1粘接部35靠前的部分利用第2粘接部37接合于下层片8b的厚度方向T上的吸收体12侧的面。此外,出于确保环部25的缓冲性的观点考虑,环部25中的宽度方向W的内侧端缘(基点B)与端缘27之间的距离优选是5mm~38mm,更优选是8mm~30mm。这样的空心的一对环部25、25容易变形。
若这样的吸收性物品1穿戴于穿着者的短裤55,则如图5所示,一对环部25、25的鼓出成空心的部分向比吸收体12靠外侧的位置突出,覆盖吸收体12的宽度方向W的一对端缘39、39。其结果,在吸收性物品1被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Q、Q沿着宽度方向W夹持、吸收体12沿着穿着者的裆部的形状而变形时,一对环部25、25能够追随吸收体12的变形而容易地变形。因此,一对环部25、25能够维持与穿着者的裆部之间的密合性,因此,能够抑制在各环部25与裆部之间形成间隙而体液从该间隙泄漏的、即侧漏这样的事态。另外,一对环部25、25配置于比吸收体12靠肌肤侧的位置,因此,若大腿部Q、Q沿着宽度方向W按压吸收性物品1,则一对环部25、25以根据穿着者的大腿部Q、Q的形状而被沿着宽度方向W压扁的方式易于柔软地变形,其变形也难以被吸收体12阻碍。因此,穿着者能够更加感到大腿部Q、Q处的一对环部25、25的柔软性、弹性。因而,一对环部25、25分别具有松软的触感,穿着者即使利用两腿的大腿部Q、Q沿着宽度方向W挤压吸收性物品1,也能够难以感到吸收体12的硬度,因而,能够更可靠地确保缓冲性功能。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上,吸收体12和表面片8的上层片8a(包括一对环部25、25)的比一对压缩槽18、18靠两外侧的部分易于以一对压缩槽18、18为支点沿着厚度方向(上下方向)立起。由此,能够更加提高一对环部25、25处的与穿着者的裆部之间的密合性。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装置300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制造装置300具备第1形成单元300A~第6形成单元300F。使用了制造装置300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备第1形成工序~第6形成工序。另外,图7~图10是示意地说明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的图。关于片等材料、半成品的输送,制造装置300具有输送方向MD、与输送方向MD正交且沿着输送面的横断方向CD、以及与输送方向MD和横断方向CD正交的上下方向TD。在本实施方式中,材料、半成品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均与输送方向MD、横断方向CD和上下方向TD相同。因而,在材料、半成品中,对于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也分别使用输送方向MD、横断方向CD和上下方向TD。
在第1形成工序中,第1形成单元300A执行上层定位工序、上层体积恢复工序、下层定位工序、上下层接合用涂敷工序、层叠工序、折回用定位工序以及折回工序。
在上层定位工序中,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从第1材料卷WR1倒卷出来的、上层片用的上层连续片P12a、同时以上层连续片P12a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为基准进行定位。具体而言,以上层连续片P12a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与制造装置300中的片(材料)输送区域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以下也称为“输送中心”。)一致的方式定位上层连续片P12a。此外,制造装置300中的定位工序时的位置的确定能够通过由例如图像传感器等检测装置对片的端缘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方法、根据检测到的片的两端缘的位置导出中心的位置的方法等来进行。
接着,在上层体积恢复工序中,定位到适当的位置的上层连续片P12a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利用第1热处理装置251进行热处理而使其体积恢复,形成上层连续片P12b。上层连续片P12a的材料是体积可恢复的连续片,是上层片8a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PET/HDPE的芯/鞘构造的纤维。上层连续片P12a的一侧的面是网面,另一侧的面是反网面。
另一方面,在下层定位工序中,从第2材料卷WR2倒卷出来的、下层片用的下层连续片P13a以下层连续片P13a中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以基准进行定位。具体而言,以下层连续片P13a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与输送中心一致的方式定位下层连续片P13a。下层连续片P13a的材料是体积可恢复的连续片,是下层片8b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PET/HDPE的芯/鞘构造的纤维。下层连续片P13a的一侧的面是反网面,另一侧的面是网面。
此外,上层连续片P12a和下层连续片P13a是无纺布,使纤维积纤(堆积)于网那样的纤维支承体来制造上层连续片P12a和下层连续片P13a。这些片具有在制造时作为与纤维支承体(网)接触的面的网面和该网面的相反侧的反网面。在这些片的网面侧的部分,与反网面侧的部分相比较,构成纤维的纤维密度高,刚度较高。另外,在上层体积恢复工序中,使将成为表面片8的片体积恢复,因此,上层体积恢复工序能够看成表面片用体积恢复工序。
接着,在上下层接合用涂敷工序中,向涂敷装置301供给下层连续片P13a。然后,将粘接剂(例示:热熔粘接剂)以预定的图案涂敷于下层连续片P13a的一侧的面。由此,形成已涂敷有粘接剂的下层连续片P13a、即下层连续片P13b。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定的图案是沿着输送方向延伸并沿着横断方向以预定间隔排列的、预定宽度的条纹图案。
接着,在层叠工序中,如图7的(a)和图8的(a)所示,上层连续片P12b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以上层连续片P12b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LTS1为基准进行定位。下层连续片P13b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以下层连续片P13b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LTS2为基准进行定位。具体而言,以输送中心BL0与中心LTS1和中心LTS2一致的方式定位上层连续片P12b和下层连续片P13b。然后,上层连续片P12b和下层连续片P13b被供给到接合辊252的外周面与接合辊256的外周面之间的面对区域并被夹持。由此,上层连续片P12b和下层连续片P13b被接合。即,如图7的(b)和图8的(b)所示,形成作为上层连续片P12b和下层连续片P13b的层叠体的连续表面片P10。
在此,上层连续片P12b和下层连续片P13b紧密接触。此时,上层连续片P12b和下层连续片P13b的反网面彼此被接合。反网面的纤维密度较低且易于起毛,因此,彼此的起毛了的构成纤维接触而两片彼此的接触变得更牢固。此外,也可以在层叠工序后具备对连续表面片P10进行冷却的冷却工序。通过冷却能够将体积恢复了的纤维的状态固定,在随后的工序中也能够维持。此外,上述的上层体积恢复工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也可以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04-137655号公报所公开那样的公知的体积恢复方法。
接着,在折回用定位工序中,连续表面片P10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以连续表面片P10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LTS1为基准进行定位。即,连续表面片P10以输送中心BL0与中心LTS1一致的方式被定位。
接着,在折回工序中,以中心LTS1为基准定位好的连续表面片P10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向涂敷装置302供给。在此,连续表面片P10包括沿着输送方向MD延伸且位于横断方向CD的中央的中央部P10C和沿着输送方向MD延伸且位于中央部P10C的横断方向CD的两外侧的一对侧部P10S、P10S。并且,如图7的(c)和图8的(c)所示,在连续表面片P10的上下方向TD的下方的面,粘接剂(例示:热熔粘接剂)沿着输送方向MD被涂敷装置302以预定的图案涂敷在一对侧部P10S、P10S的横断方向CD的一对内侧端部INS、INS。由此,在连续表面片P10的一侧的面形成一对第2粘接部302X、302X。不过,在连续表面片P10的上下方向TD的下方的面,一对第2粘接部302X、302X只要位于一对侧部P10S、P10S的横断方向CD的比一对外侧端部OTS、OTS靠内侧的位置,就也可以形成于一对内侧端部INS、INS的外侧。
之后,连续表面片P10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向环形成装置259供给。然后,如图7的(d)和图8的(d)所示,一对侧部P10S、P10S被环形成装置259朝向中央部P10C呈环状折回,一对侧部P10S、P10S的横断方向CD的一对外侧端部OTS、OTS与一对内侧端部INS、INS重叠。其结果,一对侧部P10S、P10S的一对外侧端部OTS、OTS和一对内侧端部INS、INS借助一对第2粘接部302X、302X接合。由此,形成在中央部P10C的两外侧形成有一对环部225、225的连续表面片P11。
在上述的连续表面片P10中,横断方向CD的尺寸(宽度)变动,因此,无法以横断方向CD的两端缘为定位的基准。不过,在连续表面片P11中,形成一对环部225、225(延伸部)作为其横断方向CD的两端部。通过形成一对环部225、225,作为尺寸(宽度)的变动的根源的连续表面片P10的横断方向CD的两端缘向内侧折回而不再是端缘,在俯视时各环部225的横断方向CD的端缘227实质上成为连续表面片P11的横断方向CD的两端缘。在该连续表面片P11中,横断方向CD的尺寸(宽度)成为恒定的大小,没有变动。而且,连续表面片P11的横断方向CD的实质的两端缘成为各环部225的折回部分,具有将上下两张片重叠而成的较厚的构造,因此,这两端缘能由检测装置容易地检测到。由此,能够将包括一对环部225、225在内的连续表面片P11的横断方向CD的实质的两端缘(一对环部225、225的横断方向CD的两外侧的一对端缘227、227)在后续的制造工序(例示:接合吸收体的工序、形成压缩槽的工序)中用作定位的基准。由此,能够抑制产生接合上的问题。此外,在制造工序中,张力沿着输送方向MD施加于连续表面片,因而,一对环部225、225成为在上下方向TD扁平的环形状,因此,即使是环形状,两端缘的检测也没有问题。
在第2形成工序中,第2形成单元300B执行切断工序、第1定位工序和涂敷工序。
在切断工序中,从第3材料卷WR3倒卷出来的、侧片用的连续侧片SS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以连续侧片SS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为基准进行定位。具体而言,以连续侧片SS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与输送中心一致的方式进行定位。然后,连续侧片SS被切断装置260在连续侧片SS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的位置沿着输送方向MD而在宽度方向W上平分地切断成两部分,形成在宽度方向W上彼此相邻的一对连续侧片SSa、SSb。
接着,在第1定位工序中,如图9的(a)和图10的(a)所示,一对连续侧片SSa、SSb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以一对连续侧片SSa、SSb的横断方向CD的彼此相对的一对内侧端缘LTS3、LTS3为基准进行定位。具体而言,以一对侧片区域AS、AS位于朝向各连续侧片SSa、SSb的外侧端缘与一对连续侧片SSa、SSb的一对内侧端缘LTS3、LTS3分开第1距离d1的位置的方式进行定位。其中,一对侧片区域AS、AS是形成随后论述的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与一对第1粘接部35、35相对应)的区域。第1距离d1是以在随后论述的第1粘接部303X的粘接剂被涂敷时粘接剂不会溢出的方式预先设置的距离。
换言之,以一对内侧端缘LTS3、LTS3为基准的一对连续侧片SSa、SSb的定位能够如以下的方式进行。出于吸收性物品1的表面片8的宽度方向W的实质的大小等观点考虑,设定将一对连续侧片SSa、SSb和连续表面片P11接合起来的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之间的距离D1。另一方面,出于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不会从一对内侧端缘LTS3、LTS3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溢出等观点考虑,设定一对内侧端缘LTS3、LTS3与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各自之间的第1距离d1。因而,一对内侧端缘LTS3、LTS3分别被定位于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距输送中心BL0的(D1/2)的距离。此时,作为要形成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的预定的区域的一对侧片区域AS、AS位于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距一对内侧端缘LTS3、LTS3第1距离d1的位置。
接着,在涂敷工序中,一对连续侧片SSa、SSb分别被向涂敷装置303a、303b供给。如图9的(b)和图10的(b)所示,在一对连续侧片SSa、SSb的一对侧片区域AS、AS的一侧的面以预定图案涂敷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例示:热熔粘接剂)。因而,形成已涂敷有粘接剂的一对连续侧片SSa、SSb。
在第3形成工序中,第3形成单元300C执行第2定位工序和接合工序。
在第2定位工序中,如图9的(c)和图10的(c)所示,连续表面片P11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以连续表面片P11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LTS1为基准进行定位。具体而言,以一对表面片区域AT、AT位于向两外侧与连续表面片P11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LTS1分开第2距离d2、且向内侧与两端缘227、227分开比第1距离d1大的第3距离d3以上的位置进行定位。一对表面片区域AT、AT是与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接合的区域。第3距离d3是比第1距离d1那样的以粘接剂不会溢出的方式预先设置的距离大且积极地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的距离。通过确保该第3距离d3,能够缩小环部225(与环部25相对应)的被第1粘接部303X固定的范围,能够使环部225在宽度方向W上具有弹性·柔软性。
接着,在接合工序中,在第1定位工序中定位好的一对连续侧片SSa、SSb以及在第2定位工序中定位好的连续表面片P11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向第3形成单元300C的接合装置261供给。然后,一对连续侧片SSa、SSb和连续表面片P11被夹持在接合装置261的一对接合辊261a、261b之间而被接合。由此,如图9的(d)和图10的(d)所示,通过连续表面片P11的一对表面片区域AT、AT和一对连续侧片SSa、SSb的一对侧片区域AS、AS借助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接合,从而形成连续表面片P2。在连续表面片P2形成比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向宽度方向W的两外侧延伸的一对环部225、225、即一对延伸部(225、22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优选形态中,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在接合工序之前利用涂敷工序形成于一对侧片区域AS、AS(一对连续侧片SSa、SSb)。不过,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优选形态,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也可以形成于一对表面片区域AT、AT(连续表面片P11)。即,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也可以在接合工序之前利用其他涂敷工序形成于向两外侧与连续表面片P11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分开第2距离d2且向内侧与两端缘227、227分开比第1距离d1大的第3距离d3以上的一对表面片区域AT、AT。因而,在涂敷工序中,在由第1定位工序定位好的一对侧片区域AS、AS或在由第2定位工序中定位好的一对表面片区域AT、AT沿着输送方向MD形成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以便在一对连续侧片SSa、SSb和连续表面片P11被接合时,朝向各连续侧片的外侧端缘与一对连续侧片SSa、SSb的一对内侧端缘LTS3、LTS3分开第1距离d1的一对侧片区域AS、AS和向两外侧与连续表面片P11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分开第2距离d2且向内侧与两端缘分开比第1距离d1大的第3距离d3以上的一对表面片区域AT、AT借助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的优选形态中,将成为各环部225的基点的侧部P10S的内侧端部INS以及成为终点的侧部P10S的外侧端部OTS利用粘接剂接合。其结果,能够将环部225的环形状固定,能够稳定化。由此,能够以连续表面片P2的横断方向CD的实质的两端缘227、227作为定位的基准而更稳定地形成。在将在横断方向CD的两外侧具有一对环部225、225的连续表面片P11以及一对连续侧片SSa、SSb分别借助第1粘接部303X接合时,成为环部225的终点的侧部P10S的外侧端部OTS的位置被固定,因此,能够更稳定地形成其接合。由此,可抑制产生接合上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的优选形态中,在横断方向CD上,连续表面片P10的下层连续片P13b的两端部位于比连续表面片P10的上层连续片P12b的两端部靠内侧的位置。并且,上层连续片P12b分别构成了一对环部225、225。另一方面,下层连续片P13b延伸到一对环部225、225各自的内部的中途的位置,即,延伸到比端缘227靠内侧的位置。因而,在折回工序中,主要折回的部分是一张上层连续片P12b,因此,能够容易地弯折连续表面片P10,能够稳定地形成环部225。由此,在接合工序中,能够将一对侧部P10S、P10S的一对外侧端部OTS、OTS和一对连续侧片SSa、SSb借助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稳定地接合,可抑制产生接合上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吸收性物品1,在各环中,成为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翼片状的构件的主要的部分是上层连续片和下层连续片这两张片,因此,能够对环部赋予一定程度的刚度而使形状稳定化。即使被两腿的大腿部沿着宽度方向夹着,也能够维持具有弹力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优选形态中,在折回工序之前,使体积可恢复的连续片体积恢复而形成为上层连续片P12b,因此,能够使上层连续片P12b的构成纤维的密度整体上降低,因而,使柔软性增加。由此,在折回工序中,能够将连续表面片P10的一对侧部P10S、P10S容易地折回,能够稳定地形成一对环部225、225。
在本实施方式的优选形态中,连续表面片P10的网面成为一对环部225、225各自的外侧的面。由此,于在折回工序中将连续表面片P10的侧部P10S折回时,能够将曲率较高的环部225的内侧的面设为刚度较低的(易于弯曲的)反网面,将曲率较低的环部225的外侧的面设为刚度较高的(难以弯曲的)网面。由此,在折回工序中,能够将连续表面片P10的一对侧部P10S更顺利地折回,能够稳定地形成一对环部225、225。
在本实施方式的优选形态中,一对第2粘接部302X、302X形成于在连续表面片P11和一对连续侧片SSa、SSb被接合了时在俯视时比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靠连续表面片P11的横断方向CD的内侧的位置且是连续表面片P11上的位置。由此,能够设为一对第2粘接部302X、302X的相反侧的一对环部225、225易于以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为支点沿着上下方向TD(厚度方向T)立起的构造。其结果,能够在输送方向MD上的张力被从一对环部225、225解除时无需用于使一对环部225、225以沿着上下方向TD立起的方式恢复的恢复工序。由此,能够抑制产生接合上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提高一对延伸部(环部)的效果、即吸收性物品1的泄漏防止性、身体适合性。
第4形成工序中,第4形成单元300D执行吸收体接合用涂敷工序、吸收体接合用定位工序和吸收体接合工序。
在吸收体接合用涂敷工序中,连续表面片P2被向涂敷装置304供给。然后,将粘接剂(例示:热熔粘接剂)以预定的图案涂敷于连续表面片P2的靠近一对连续侧片SSa、SSb的一侧的面而作为吸收体粘接部。由此形成已涂敷有粘接剂来作为吸收体粘接部的连续表面片P2。
接着,在吸收体接合用定位工序中,连续表面片P2被向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以一对环部225、225的横断方向CD的两外侧的一对端缘227、227为基准进行定位。具体而言,以连续表面片P2的一对环部225、225的一对端缘227、227处于向横断方向CD上的两外侧距输送中心BL0等距离的位置的方式进行定位(第4定位工序)。另一方面,吸收体P3(吸收体12)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以横断方向CD的中心为基准进行定位。具体而言,以吸收体P3中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与输送中心BL0重叠的方式进行定位。
接着,在吸收体接合工序中,连续表面片P2和以预定的间隔沿着输送方向MD排列的吸收体P3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向接合装置261供给。然后,连续表面片P2和吸收体P3被夹持在接合装置261的一对接合辊261a、261b之间而被接合。由此,吸收体12的横断方向CD的两端部的位置与连续表面片P2的向横断方向CD的内侧距一对环部225、225的一对端缘227、227等距离的位置重叠。然后,形成连续表面片P2和吸收体P3沿着上下方向TD被吸收体粘接部层叠而成的半成品P4。此时,连续表面片P2和吸收体P3以在俯视时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与吸收体P3重叠的方式被层叠而被接合。此时,输送中心BL0位于连续表面片P2的向横断方向CD的内侧距一对环部225、225的一对端缘227、227等距离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形态,以自输送中心BL0到一对端缘227、227的距离分别相等的方式对连续表面片P2进行定位,以输送中心BL0与吸收体P3的横断方向CD的中心重叠的方式对吸收体P3进行定位。所以,能够使吸收体P3的端缘39与连续表面片P2的环部225的端缘227之间的距离在横断方向CD上的两侧相同。由此,在俯视时,在横断方向CD上,能够使环部225的向比吸收体P3的端缘39靠外侧的位置延伸出来的大小在吸收体P3的两侧相同。其结果,能够防止如下事态:于在俯视时吸收体12的端缘39与环部25的端缘27之间的距离在宽度方向W(横断方向CD)的两侧并不相同时,一对环部25、25无法维持与穿着者的裆部之间的密合性。由此,能够抑制产生接合上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提高一对延伸部(环部25)的效果即吸收性物品1的泄漏防止性、身体适合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形态,在吸收体接合工序中,将连续表面片P2和吸收体P3以第1粘接部303X在俯视时与吸收体12重叠的方式接合。在该情况下,第1粘接部303X的位置位于吸收体12上。其结果,在第1粘接部303X的粘接剂充分地固化期间,沿着上下方向TD将连续表面片P2和一对连续侧片拉开的力未起作用,因而,能够稳定地维持两者间的接合。即,能够稳定地形成一对环部225、225。由此,能够防止如下事态:第1粘接部303X在俯视时不与吸收体P3重叠,在第1粘接部303X的下方没有吸收体P3,因此,将大部分位于吸收体P3上的连续表面片P2和大部分没有位于吸收体P3上的一对连续侧片SSa、SSb沿着上下方向TD拉开的力作用于第1粘接部303X而两者间的接合剥离。其结果,能够稳定地形成一对环部225、225,能够有效地发挥吸收性物品1中的一对环部25、25的功能。
在第5形成工序中,第5形成单元300E执行压缩槽形成用定位工序和压缩槽形成工序。
接着,在压缩槽形成用定位工序中,作为连续表面片P2和吸收体P3的层叠构件的半成品P4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以一对环部225、225的横断方向CD上的两外侧的一对端缘227、227为基准进行定位。具体而言,半成品P4的一对环部225、225的一对端缘227、227被定位于向横断方向CD的两外侧距输送中心BL0等距离的位置。
接着,在压缩槽形成工序中,在第5形成单元300E中,半成品P4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向压缩装置280供给。在压缩装置280中,面对地配置有支承辊280b和在外周面具有压缩用的凸部的压花辊280a。并且,半成品P5被夹持在压花辊280a与支承辊280b之间并被压缩。由此,在半成品P4的向横断方向CD的内侧距一对环部225、225的一对端缘227、227等距离的位置形成沿着输送方向MD延伸的一对压缩槽18、18(/19、19)。即,形成作为形成有压缩槽18、18(/19、19)的半成品P4的半成品P5。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形态,在吸收体接合工序后,以一对环部225、225的一对端缘227、227为基准进行定位,在向内侧距一对环部225、225的一对端缘227、227等距离的位置形成一对压缩槽。其结果,能够以使比一对压缩槽18、18靠两外侧的部分以一对压缩槽18、18为支点沿着上下方向TD立起时的高度在横断方向CD的两侧的部分相同的方式形成一对压缩槽18、18。由此,在吸收性物品1中,吸收体12和表面片8(包括一对环部25、25)的比一对压缩槽18、18靠两外侧的部分能够以一对压缩槽18、18为支点以大致相同的高度沿着厚度方向T立起。并且,能够防止由比一对压缩槽18、18靠两外侧的部分以不同的高度沿着厚度方向T立起所导致的、吸收性物品1的与穿着者的裆部之间的密合性的降低、穿戴者感到违和感。
在第6形成工序中,第6形成单元300F执行背面接合工序和其他工序。
在背面接合工序中,背面片用的连续背面片BS被从卷WR5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向接合装置290供给。利用涂敷装置305在连续背面片BS的一侧的面涂敷了粘接剂(例示:热熔粘接剂)。另一方面,半成品P5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同时向接合装置290供给。然后,连续背面片BS和半成品P6被夹持在接合装置290的一对接合辊290a、290b之间而被接合。由此,形成连续背面片BS和半成品P5沿着上下方向TD层叠而成的半成品P6。
之后,在其他工序中,将带粘合剂的剥离片CT接合于半成品P7(粘合部15、17),周围部分被切断,被分离成吸收性物品1的形状而形成吸收性物品1。吸收性物品1在包装工序中被包装。
如以上那样,制造吸收性物品1。
在本实施方式的优选形态中,在使用连续表面片P2制造成的吸收性物品1中,延伸部形成为环状(环部25),因此,与延伸部由一张片构成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延伸部更具有弹性且更柔软。由此,一对延伸部(一对环部25)能够进一步维持与穿着者的裆部之间的密合性,因此,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的泄漏防止性、身体适合性。
在本制造方法中,能够以通过定位配置到恰当的位置的一对连续侧片SSa、SSb的内侧端缘LTS3、LTS3为基准、或以连续表面片P11的中心LTS1为基准,而将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形成于一对连续侧片SSa、SSb或连续表面片P11的恰当的位置(一对侧片区域AS、AS或一对表面片区域AT、AT)。其结果,在接合工序中,能够借助形成于适当的位置的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将配置到恰当的位置的一对侧片区域AS、AS和一对表面片区域AT、AT接合。并且,在连续表面片P2中,能够形成比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向两外侧延伸的一对延伸部(225、225)。这样,通过将一对连续侧片SSa、SSb的基于内侧端缘LTS3、LTS3进行的定位和连续表面片P11的基于中心LTS1进行的定位组合,能够将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配置于适当的位置。并且,能够防止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从一对连续侧片SSa、SSb的一对内侧端缘LTS3、LTS3向内侧偏离而溢出、或者从连续表面片P11的两端缘227、227、即一对延伸部(225、225)的端缘227、227向外侧偏离而溢出。由此,即使两片重叠的区域较小、两片的宽度变动,也能够减弱两片的端缘的位置的变动的影响,能够抑制粘接剂从任一个片的端缘溢出。即,在形成具有向连续表面片P11(中央片)的横断方向CD(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一对延伸部(225、225;翼片状的构件)的、吸收性物品1的情况下,在将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的连续表面片P11(中央片)和一对连续侧片SSa、SSb(侧部片)的横断方向CD的端部彼此接合时,能够抑制产生接合上的问题。在上述情况下,在制造成的吸收性物品1中,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的泄漏防止性、身体适合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面片8在两侧设置有一对环部25、25,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子。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成例的剖视图。在该例子中,在表面片8的两侧形成有由一张片形成的一对延伸部25、25来分别替代一对环部。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能够进行没有实施上述制造方法中的折回工序的制造方法。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制造方法和由该制造方法制造成的吸收性物品1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并不限制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主旨的范围内可适当组合、变更等。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收性物品;225、延伸部;303X、第1粘接部;AS、侧片区域;AT、表面片区域;LTS3、内侧端缘;LTS1、中心;P11、连续表面片;SSa、SSb、连续侧片。

Claims (10)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该吸收性物品包括:表面片;以及一对侧片,其以一端部与所述表面片的非肌肤侧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重叠的方式接合于所述表面片的非肌肤侧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其中,
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备如下工序:
第1定位工序,在该第1定位工序中,将沿着输送方向延伸并在横断方向上相邻的、所述一对侧片用的一对连续侧片沿着所述输送方向输送且以所述一对连续侧片的所述横断方向的彼此相对的一对内侧端缘为基准进行定位;
第2定位工序,在该第2定位工序中,将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所述表面片用的连续表面片沿着所述输送方向输送且以所述连续表面片的所述横断方向的中心为基准进行定位;
涂敷工序,在该涂敷工序中,于在所述第1定位工序中定位好的一对侧片区域或在所述第2定位工序中定位好的一对表面片区域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形成一对第1粘接部,以便在所述一对连续侧片和所述连续表面片被接合时,所述一对侧片区域以及所述一对表面片区域借助所述一对第1粘接部接合,其中,所述一对侧片区域朝向各连续侧片的外侧端缘与所述一对连续侧片的所述一对内侧端缘分开第1距离,所述一对表面片区域向两外侧与所述连续表面片的所述横断方向的中心分开第2距离,并且,向内侧与两端缘分开比所述第1距离大的第3距离以上;以及
接合工序,在该接合工序中,通过将所述连续表面片的所述一对表面片区域和所述一对连续侧片的所述一对侧片区域借助所述一对第1粘接部接合,从而形成向所述连续表面片的比所述一对第1粘接部靠两外侧的位置延伸的一对延伸部,
所述第1距离设为如下这样的距离:即使在所述一对第1粘接部的粘接剂从所述一对侧片区域的所述横断方向的内侧溢出的情况下,所述一对第1粘接部的粘接剂也不会从所述一对连续侧片的所述一对内侧端缘溢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连续表面片包括:中央部,其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位于所述横断方向的中央;以及一对侧部,其位于所述中央部的两外侧,
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还具备:
折回用定位工序,在该折回用定位工序中,将所述连续表面片沿着所述输送方向输送且以所述连续表面片的所述横断方向的中心为基准进行定位;以及
折回工序,在该折回工序中,在所述横断方向上,将所述一对侧部朝向所述中央部呈环状折回,将所述一对侧部的一对外侧端部至少与所述一对侧部的一对内侧端部重叠,从而在所述中央部的两外侧形成一对环部,
所述接合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在所述横断方向上,将所述一对侧部的所述一对外侧端部作为所述一对表面片区域而借助所述一对第1粘接部与所述一对连续侧片的所述一对侧片区域接合,将所述一对环部形成为所述一对延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折回工序包括如下工序:
在所述横断方向上,在所述连续表面片的所述一对侧部的比外侧端部靠内侧的位置且是上下方向的下方的内侧下方面,沿着所述输送方向涂敷粘接剂而形成一对第2粘接部;
在所述横断方向上,将所述一对侧部的所述一对外侧端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下方的外侧下方面和所述内侧下方面借助所述一对第2粘接部接合而形成所述一对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一对第2粘接部形成于在所述连续表面片和所述一对连续侧片被接合了时在俯视时比所述一对第1粘接部靠所述连续表面片的所述横断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且是所述连续表面片上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表面片包括:上层片;以及非肌肤侧的下层片,其层叠于所述上层片的非肌肤侧,
所述连续表面片包括:所述上层片用的上层连续片,其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以及所述下层片用的下层连续片,其层叠于所述上层连续片的非肌肤侧,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
在所述横断方向上,所述下层连续片的两端部位于比所述上层连续片的两端部靠内侧的位置,
所述上层连续片分别构成所述一对环部,
所述下层连续片沿着所述横断方向延伸到比所述一对环部各自的外侧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折回工序之前还具备表面片用体积恢复工序,在该表面片用体积恢复工序中,利用热处理使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体积能够恢复的连续片体积恢复,形成所述连续表面片。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连续表面片是无纺布,是在纤维支承体上对纤维进行积纤而制造的,具有作为与所述纤维支承体接触的面的网面和作为不与所述纤维支承体接触的面的反网面,
所述折回工序包括以所述网面在将所述连续表面片的所述一对侧部折回时成为所述一对环各自的外侧的面的方式供给所述连续表面片的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还具备吸收体接合工序,在该吸收体接合工序中,将接合有所述一对连续侧片的所述连续表面片和吸收体以所述第1粘接部在俯视时与所述吸收体重叠的方式层叠而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吸收体接合工序包括将所述连续表面片沿着所述输送方向输送且以所述一对环部的所述横断方向上的两外侧的一对端缘为基准进行定位的吸收体接合用定位工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所述吸收体接合工序后还具备如下工序:
压缩槽形成用定位工序,在该压缩槽形成用定位工序中,将所述连续表面片和所述吸收体的层叠构件沿着所述输送方向输送且以所述一对环部的所述横断方向上的两外侧的一对端缘为基准进行定位;以及
压缩槽形成工序,在该压缩槽形成工序中,在向所述横断方向的内侧距所述层叠构件的所述一对环部的所述一对端缘等距离的位置形成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一对压缩槽。
CN201680003867.XA 2016-12-22 2016-12-22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4631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8550 WO2017065320A1 (ja) 2016-12-22 2016-12-22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3194A CN108463194A (zh) 2018-08-28
CN108463194B true CN108463194B (zh) 2019-08-27

Family

ID=58518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3867.XA Active CN108463194B (zh) 2016-12-22 2016-12-22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31397B1 (zh)
CN (1) CN108463194B (zh)
WO (1) WO20170653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9150A (zh) * 2017-09-08 2019-08-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信号块的位置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JP7018863B2 (ja) * 2018-10-09 2022-02-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64A (zh) * 1992-11-30 1994-08-03 普罗格特-甘布尔公司 具有用弹性材料制成的侧折翼和翼片的吸收用品
CN102970956A (zh) * 2010-07-01 2013-03-1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裤型吸收性穿着物品
CN104487038A (zh) * 2012-09-28 2015-04-0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穿着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34797B2 (ja) * 2000-12-18 2003-08-11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吸収性製品および吸収性製品の製造方法
JP4376201B2 (ja) * 2005-04-05 2009-12-02 花王株式会社 搬送複合シートの位置制御方法
JP5137564B2 (ja) * 2007-12-27 2013-02-06 花王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接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64A (zh) * 1992-11-30 1994-08-03 普罗格特-甘布尔公司 具有用弹性材料制成的侧折翼和翼片的吸收用品
CN102970956A (zh) * 2010-07-01 2013-03-1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裤型吸收性穿着物品
CN104487038A (zh) * 2012-09-28 2015-04-0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穿着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65320A1 (ja) 2017-10-19
WO2017065320A1 (ja) 2017-04-20
JP6131397B1 (ja) 2017-05-17
CN108463194A (zh) 2018-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3685B (zh) 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CN104203179B (zh) 用于制备吸收制品的设备和方法
JP6145241B1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16513574A (ja) 伸縮性の芯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CN104080430B (zh)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和垫片保持件
RU2692881C1 (ru) Одноразовое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типа трусов с манжетой для ноги
JP2008125727A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106348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8463194B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7635518B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JP7013381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399827B2 (ja) 吸収性物品
US20120253310A1 (en) Process for making elastomeric absorbent garments to reduce absorbent bunching, and garment made thereby
US9901489B2 (en) Absorbent article
CN107847371A (zh) 吸收性物品
KR20110127725A (ko) 흡수성 물품의 제조 방법
JP4807997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の製造方法
CN113811273B (zh) 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10536667B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7735063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7889456B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TW201740898A (zh) 吸收性物品
TW201740892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7708632A (zh) 吸收性物品
JP2006180925A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