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9855A - 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49855A
CN108449855A CN201810440915.2A CN201810440915A CN108449855A CN 108449855 A CN108449855 A CN 108449855A CN 201810440915 A CN201810440915 A CN 201810440915A CN 108449855 A CN108449855 A CN 108449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nsity
personnel
predeterminable area
area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09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炜
袁刚
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409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498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49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98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brightness or colour temperature of ambient l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涉及设备管理技术领域。办公区域配置有至少一个灯具,所述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包括:多个与人员相对应的UWB定位标签;用于确定所述定位标签的位置信息的定位基站系统;与所述定位基站系统相连接的控制装置,多个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的亮度调节装置。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可以通过UWB定位系统确定UWB定位标签的位置,并可以根据预先建立的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相应的调节灯光设备的工作状态,使得办公区域内的灯光设备的调节可以根据人员的密度情况适应性的调节,实现办公区域灯光的智能自动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Description

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人员在办公区域进行办公时,需要使用灯光设备提供办公用灯光,但灯光设备的开启或关闭只能通过人工进行控制。人工控制的效率较低,不能及时控制,经常出现办公区域人员较少,但开启了较多灯光设备的情况,造成电能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应用于办公区域,所述办公区域配置有至少一个灯具,所述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包括:
多个与人员相对应的UWB定位标签;
用于确定所述定位标签的位置信息的定位基站系统;
与所述定位基站系统相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调亮指令;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二预设密度,生成调暗指令,所述第一预设密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密度;
多个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的亮度调节装置,所述亮度调节装置用于与所述灯具连接,根据所述调亮指令或调暗指令调整所述灯具的亮度。
进一步地,所述办公区域预先建立至少一个灯光区域,每个灯光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灯具,所述控制装置预先建立所述灯光区域与所述预设区域的对应关系;所述控制装置在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调亮指令的方法包括:
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与该预设区域对应的灯光区域的调亮指令,以使所述亮度调节装置根据所述调亮指令调亮与该预设区域对应的灯光区域的灯具的亮度;
所述控制装置在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二预设密度,生成调暗指令的方法包括:
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二预设密度,生成与该预设区域对应的灯光区域的调暗指令,以使所述亮度调节装置根据该调暗指令调暗与该预设区域对应的灯光区域的灯具的亮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
多个亮度传感器,所述亮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预设区域的照明亮度;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当所述照明亮度低于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调亮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当所述照明亮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维持指令,以使所述亮度调节装置根据所述维持指令,维持所述灯具的亮度。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当所述照明亮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密度且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密度,生成所述维持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当所述照明亮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一预设密度,生成所述维持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当所述照明亮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密度,生成所述调暗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为零,生成关闭指令,以使所述亮度调节装置根据所述关闭指令,关闭所述灯具。
进一步地,所述办公区域配置有通风设备,所述通风设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当预设区域的人员密度超过所述第一预设密度,生成增大指令,以使所述通风设备根据所述增大指令增大通风量;
当预设区域的人员密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密度,生成减小指令,以使所述通风设备根据所述减小指令减小通风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办公区域管理方法,应用于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应用于办公区域,所述办公区域配置有至少一个灯具,所述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包括:
多个与人员相对应的UWB定位标签;
用于确定所述定位标签的位置信息的定位基站系统;
与所述定位基站系统相连接的控制装置;
多个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的亮度调节装置,所述办公区域管理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
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调亮指令;
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二预设密度,生成调暗指令,所述第一预设密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密度,以使所述亮度调节装置根据所述调亮指令或调暗指令调整所述灯具的亮度。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可以通过UWB定位系统确定UWB定位标签的位置,并可以根据预先建立的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相应的调节灯光设备的工作状态,使得办公区域内的灯光设备的调节可以根据人员的密度情况适应性的调节,实现办公区域灯光的智能自动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办公区域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办公区域管理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办公区域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办公区域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标:10-办公区域管理系统;101-UWB定位标签;102-定位基站系统;103-控制装置;104-亮度调节装置;105-灯具;106-亮度传感器;107-通风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人员在办公场所办公时,为了更好的办公体验,经常需要打开室内灯光。但灯光的开启和关闭只能手动控制,经常出现办公人员较少,但开启了很多灯具的情况,造成电能的浪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办公区域管理系统10,应用于办公区域,所述办公区域配置有至少一个灯具105,如图1所示,所述办公区域管理系统10包括UWB(UltraWide Band,超宽带)定位标签101、定位基站系统102、控制装置103以及亮度调节装置104。
UWB定位标签101与人员相对应,UWB定位标签10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办公区域办公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都需要佩戴对应的UWB定位标签101,以便确定该人员的具体位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办公区域通常都位于室内,如果采用其他定位方式,如GPS等卫星定位方式,由于定位信号的限制,无法在室内进行定位。同时定位精度需要更高,如果定位精度较低,在一些面积较小的办公区域中就无法实现准确的定位。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超宽带信号作为定位信号,可以实现厘米级的定位,可以准确确定UWB定位标签101的实际位置。
定位基站系统102用于确定所述定位标签的位置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基站系统102可以作为UWB定位信号的发送端,UWB定位标签101可以作为UWB定位信号的接收端。或者,定位基站系统102可以作为UWB定位信号的接收端,UWB定位标签101可以作为UWB信号的发送端。定位基站系统102的数量和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在定位过程中,可以采用时间飞行算法或者时间到达时间差TDOA算法进行位置信息的解算。位置信息可以在UWB定位标签101处进行结算,也可以在定位基站系统102处进行解算。
控制装置103与所述定位基站系统102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03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调亮指令;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二预设密度,生成调暗指令,所述第一预设密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密度。
控制装置103可以通过与定位基站系统102的连接,接收定位基站系统102确定的位置信息,定位基站系统102确定的位置信息可以是定位基站系统102进行解算得到的,也可以是UWB定位标签101将位置信息解算完成后发送至定位基站系统102的。控制装置103可以预先根据办公区域的实际场地确定一个或多个预设区域,预设区域实际上是虚拟的,并且是基于办公区域的实际场地确定的。可以通过划定一个或多个电子围栏确定为预设区域。对于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的确定,可以根据确定的位置信息,确定该位置信息处于哪个预设区域,并确定当前时刻预设区域内的所有UWB定位标签101的数量,根据该预设区域内的UWB定位标签101的数量和预设区域的面积即可确定该预设区域的人员密度。第一预设密度和第二预设密度的实际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了实现对办公区域内的灯光的准确控制,可以将一片办公区域划分为多个预设区域。同时为了更精准的灯光控制,不同预设区域对应的灯具105也可以分别控制。
为了避免频繁的亮度调节,控制装置103可以每隔预设时长进行一次人员密度的计算,以避免人员密度的变化导致控制装置103频繁的进行计算和调节指令的生成。
亮度调节装置104多个与所述控制装置103相连接,所述亮度调节装置104用于与所述灯具105连接,根据所述调亮指令或调暗指令调整所述灯具105的亮度。
在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了第一预设密度时,表明该预设区域内的人员数量较多,为了实现更简单的控制逻辑,控制装置103可以生成调亮指令,亮度调节装置104可以根据调亮指令对灯具105的亮度进行控制。在接收到调亮指令时,可以将灯具105的亮度调亮,在接收到调暗指令时,将灯具105的亮度调暗直至关闭。
详细的,所述办公区域预先建立至少一个灯光区域,每个灯光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灯具105,所述控制装置103预先建立所述灯光区域与所述预设区域的对应关系。所述控制装置103在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调亮指令的方法包括: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与该预设区域对应的灯光区域的调亮指令。所述控制装置103在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二预设密度,生成调暗指令的方法包括: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二预设密度,生成与该预设区域对应的灯光区域的调暗指令。
详细的,由于办公区域可以被划分为一个或多个预设区域,为了实现更精准的灯光控制,也可以将多个灯具105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灯光区域。预设区域与人员的活动场地相关,灯光区域与灯具105的分布位置相关。例如,一个办公区域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预设区域,包括预设区域A和预设区域B,但该办公区域内的灯光都由一组灯具105提供,那么灯具105对应的灯光区域就为一个。无论预设区域A或预设区域B的人员密度发生了变化,都可以调节该灯光区域内的灯具105。灯光区域与预设区域并不是严格对应的。
此外,为了实现更准确的灯光控制,灯光区域的划分也可以更细。如图2所示,例如,一个办公区域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预设区域,包括预设区域A和预设区域B,灯光区域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包括灯光区域X、灯光区域Y和灯光区域Z。灯光区域与预设区域可以预先建立对应关系,例如,可以建立预设区域A与灯光区域X和灯光区域Y的对应关系,建立预设区域B和灯光区域Y和灯光区域Z的对应关系。当控制装置103根据UWB定位标签101的位置信息确定需要对预设区域A的灯光进行调节时,亮度调节装置104就可以对灯光区域X和灯光区域Y内的灯具105同时进行调节。同理,当控制装置103确定需要对预设区域B的灯光进行调节时,亮度调节装置104就可以对灯光区域Y和灯光区域Z内的灯具105同时进行调节。
灯光区域的划分可以根据灯具105的分布位置确定,灯光区域内的灯具105可以是预设区域内的所有灯具105,灯光区域内的灯具105还可以不与预设区域严格对应。可以理解的是,某一预设区域对应的灯光区域内的灯具105发出的光线可以对该预设区域内的亮度形成影响。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该办公区域管理系统10还包括多个亮度传感器106,所述亮度传感器106与所述控制装置103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预设区域的照明亮度。所述控制装置103还用于:当所述照明亮度低于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调亮指令。
亮度调节装置104在进行亮度调节时,如果不参考预设区域内的当前亮度,仍继续调亮灯具105的亮度的话,就可能出现该预设区域内的亮度实际上已经满足了办公需求,但由于人员密度超过了第一预设密度,控制装置103仍然生成了调亮指令,对电能实际上造成了浪费。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办公区域内配置多个亮度传感器106,亮度传感器106可以实时监测预设区域内的照明亮度,亮度传感器106的设置位置可以为办公区域内能够接收到灯具105的光线的位置,以保证亮度传感器106检测到的亮度数值可以真实的反映预设区域内的光线强度。
在设置了亮度传感器106后,控制装置103只有在所述照明亮度低于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才生成调亮指令。第一预设亮度可以为满足办公需求的最低亮度数值,可以根据实际调研进行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其具体数值。如此,只有预设区域内的亮度较暗,且人员数量满足条件时,才进行调亮的操作。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103还用于:当所述照明亮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维持指令,以使所述亮度调节装置104根据所述维持指令,维持所述灯具105的亮度。
控制装置103在照明亮度低于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了调亮指令。为了实现亮度的精准控制,在亮度进行调节后,超过了第一预设亮度,表明预设区域内的光线强度已经满足了办公需求,此时,预设区域对应的灯具105再进行调亮操作的话,对实际办公需求已经没有显著的亮度提升,已经没有必要再调亮灯具105的亮度。此时,控制装置103就可以生成维持指令,亮度调节装置104就可以位置预设区域对应的灯具105的亮度,使预设区域内的亮度位置不变,节约电能。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103还用于:当所述照明亮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一预设密度且大于第二预设密度,生成所述维持指令。
如果预设区域内的照明亮度超过了第一预设亮度,为了避免灯具105的频繁调节,在照明亮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一预设密度且大于第二预设密度,控制装置103仍然生成所述维持指令。预设区域内的照明亮度高于第一预设亮度时,表明预设区域内的照明亮度已经满足了办公需求,此时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一预设密度且大于第二预设密度,表明该预设区域内仍然是有办公人员的,此时为了满足这些办公人员的办公需求,实际上是没有必要降低灯具105亮度的。所以,控制装置103此时仍然生成维持指令,以保证位于预设区域内的人员的正常的办公需求。
进一步的,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103还用于当所述照明亮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一预设密度,生成所述维持指令。
如上所述,所述照明亮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一预设密度时,表明该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已经较少,虽然此时照明亮度低于了第一预设亮度,但由于人员较少,可以以目前的亮度进行办公,如果此时调亮,对人员较少的办公区域来说,没有较明显的影响。
当所述照明亮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密度,控制装置103生成所述调暗指令。在人员密度小于第二预设密度时,表明当前人员密度较低,灯具105的亮度可以维持较低的亮度,通过调暗灯光的亮度,节约办公区域内的电能消耗。
所述控制装置103还用于: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为零,生成关闭指令,以使所述亮度调节装置104根据所述关闭指令,关闭所述灯具105。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办公区域配置有通风设备107,所述通风设备107与所述控制装置103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03还用于:当预设区域的人员密度超过所述第一预设密度,生成增大指令,以使所述通风设备107根据所述增大指令增大通风量;当预设区域的人员密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密度,生成减小指令,以使所述通风设备107根据所述减小指令减小通风量。
办公区域内不仅可以配置灯光设备,还可以配置通风设备107,通风设备107可以包括空调、通风扇、新风系统等空气流通设备。但现有的通风设备107的控制都是人工完成的,经常出现人员较密集,但通风设备107没有及时调节,使办公区域内的空气环境较差。或者出现办公区域内人员较少,但通风设备107仍工作在较高的档位,造成能源的浪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3通过对UWB定位标签101确定UWB定位标签101的实际位置,并计算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以人员密度的大小作为调高或减小通风量的前提,可以实现更精准的通风设备107的自动控制。在预设区域的人员密度超过所述第一预设密度时,表明预设区域内的人员较多,需要较大的通风量以满足较多人员的空气需求,此时生成增大指令,以增大预设区域内的流通空气的供应。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办公区域中,通风设备107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且通风设备107的位置位于办公区域的不同位置。可以预先建立通风设备107与预设区域的对应关系,在进行预设区域的空气调节时,调节与该预设区域对应的通风设备107即可。例如,一个办公区域被建立为两个预设区域,包括办公区域A和办公区域B,该办公区域内的通风设备107设置有多个空调,部分空调的集合C可以调节办公区域A的空气,部分空调的集合D可以调节办公区域B的空气。集合C和集合D可以有交集,也可以没有交集。预先建立预设区域A与集合C的对应关系,以及建立预设区域B与集合D的对应关系。在需要对预设区域A的通风情况进行调节时,就可以调节集合C对应的空调的通风量。在需要对预设区域B的通风情况进行调节时,就可以调节集合D对应的空调的通风量。
综上所述,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办公区域管理系统10,可以通过UWB定位系统确定UWB定位标签101的位置,并可以根据预先建立的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相应的调节灯光设备的工作状态,使得办公区域内的灯光设备的调节可以根据人员的密度情况适应性的调节,实现办公区域灯光的智能自动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办公区域管理方法,应用于办公区域管理系统10,应用于办公区域,所述办公区域配置有至少一个灯具105,所述办公区域管理系统10包括:多个与人员相对应的UWB定位标签101;用于确定所述定位标签的位置信息的定位基站系统102;与所述定位基站系统102相连接的控制装置103;多个与所述控制装置103相连接的亮度调节装置104,所述办公区域管理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
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调亮指令;
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二预设密度,生成调暗指令,所述第一预设密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密度,以使所述亮度调节装置104根据所述调亮指令或调暗指令调整所述灯具105的亮度。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办公区域,所述办公区域配置有至少一个灯具,所述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包括:
多个与人员相对应的UWB定位标签;
用于确定所述定位标签的位置信息的定位基站系统;
与所述定位基站系统相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调亮指令;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二预设密度,生成调暗指令,所述第一预设密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密度;
多个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的亮度调节装置,所述亮度调节装置用于与所述灯具连接,根据所述调亮指令或调暗指令调整所述灯具的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办公区域预先建立至少一个灯光区域,每个灯光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灯具,所述控制装置预先建立所述灯光区域与所述预设区域的对应关系;所述控制装置在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调亮指令的方法包括:
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与该预设区域对应的灯光区域的调亮指令,以使所述亮度调节装置根据所述调亮指令调亮与该预设区域对应的灯光区域的灯具的亮度;
所述控制装置在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二预设密度,生成调暗指令的方法包括:
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二预设密度,生成与该预设区域对应的灯光区域的调暗指令,以使所述亮度调节装置根据该调暗指令调暗与该预设区域对应的灯光区域的灯具的亮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亮度传感器,所述亮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预设区域的照明亮度;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当所述照明亮度低于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调亮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当所述照明亮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维持指令,以使所述亮度调节装置根据所述维持指令,维持所述灯具的亮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当所述照明亮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密度且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密度,生成所述维持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当所述照明亮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一预设密度,生成所述维持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当所述照明亮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且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密度,生成所述调暗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为零,生成关闭指令,以使所述亮度调节装置根据所述关闭指令,关闭所述灯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办公区域配置有通风设备,所述通风设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当预设区域的人员密度超过所述第一预设密度,生成增大指令,以使所述通风设备根据所述增大指令增大通风量;
当预设区域的人员密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密度,生成减小指令,以使所述通风设备根据所述减小指令减小通风量。
10.一种办公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应用于办公区域,所述办公区域配置有至少一个灯具,所述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包括:
多个与人员相对应的UWB定位标签;
用于确定所述定位标签的位置信息的定位基站系统;
与所述定位基站系统相连接的控制装置;
多个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的亮度调节装置,所述办公区域管理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
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超过第一预设密度,生成调亮指令;
当预设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低于第二预设密度,生成调暗指令,所述第一预设密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密度,以使所述亮度调节装置根据所述调亮指令或调暗指令调整所述灯具的亮度。
CN201810440915.2A 2018-05-10 2018-05-10 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84498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0915.2A CN108449855A (zh) 2018-05-10 2018-05-10 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0915.2A CN108449855A (zh) 2018-05-10 2018-05-10 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9855A true CN108449855A (zh) 2018-08-24

Family

ID=63202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0915.2A Pending CN108449855A (zh) 2018-05-10 2018-05-10 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49855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7702A (zh) * 2018-12-10 2019-01-2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Uwb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9475031A (zh) * 2018-09-28 2019-03-15 安徽独角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智能化灯具调控系统
CN110139436A (zh) * 2019-06-03 2019-08-16 湖南文理学院 基于人群密度信息互联式校园照明节能控制方法
CN112988496A (zh) * 2019-12-13 2021-06-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告警提示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623581A (zh) * 2022-03-15 2022-06-14 广东开利暖通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楼宇控制系统
CN114745218A (zh) * 2022-04-29 2022-07-1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442943A (zh) * 2022-11-07 2022-12-06 江苏谷德运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传感器的建筑能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4051A (zh) * 2016-05-11 2016-09-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互动式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714398A (zh) * 2015-08-07 2017-05-24 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办公照明灯具的开关控制方法
CN107911864A (zh) * 2017-12-18 2018-04-13 海南大学 一种船舶室内精准定位的方法及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4398A (zh) * 2015-08-07 2017-05-24 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办公照明灯具的开关控制方法
CN105934051A (zh) * 2016-05-11 2016-09-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互动式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911864A (zh) * 2017-12-18 2018-04-13 海南大学 一种船舶室内精准定位的方法及其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5031A (zh) * 2018-09-28 2019-03-15 安徽独角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智能化灯具调控系统
CN109257702A (zh) * 2018-12-10 2019-01-2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Uwb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0139436A (zh) * 2019-06-03 2019-08-16 湖南文理学院 基于人群密度信息互联式校园照明节能控制方法
CN112988496A (zh) * 2019-12-13 2021-06-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告警提示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623581A (zh) * 2022-03-15 2022-06-14 广东开利暖通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楼宇控制系统
CN114623581B (zh) * 2022-03-15 2023-10-27 广东开利暖通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楼宇控制系统
CN114745218A (zh) * 2022-04-29 2022-07-1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442943A (zh) * 2022-11-07 2022-12-06 江苏谷德运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传感器的建筑能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5442943B (zh) * 2022-11-07 2023-02-07 江苏谷德运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传感器的建筑能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9855A (zh) 办公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US20120265350A1 (en) Predictive daylight harvesting system
CN105020860A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03982983B (zh) 空调器运行参数调节方法和系统
CN113608459B (zh) 光环境智能调控方法、光环境智能调控系统及设备
CN107045366B (zh) 楼宇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机器人
CN109874209A (zh) 基于场景自动识别的商务酒店客房场景照明系统
EP3479654B1 (en) Smart light dimming
CN109688678A (zh) 智慧化城市照明管理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4661413A (zh) 一种手电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
Wagiman et al. A review on sensing-based strategies of interior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and their performance in commercial buildings
CN207869459U (zh) 一种基于Lora的路灯控制系统
CN113197000B (zh) 用于温室补光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40676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路灯的智能调控方法及系统
CN105895050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840431A (zh) 一种智慧照明控制系统
CN104713189A (zh) 光伏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光伏空调系统
CN106163054A (zh) 一种调节灯光亮度的方法、服务器及终端控制器
CN114526537B (zh) 一种设备节能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708281A (zh) 一种用于档案库房环境的动态自动调控方法
KR102091639B1 (ko) 빌딩자동제어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457016B1 (ko) 인공신경망을 이용한 공조기 최적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0488964A (zh) 一种电子设备与调整方法
CN110135656A (zh) 建筑用电致变色玻璃的智能调节方法、系统、装置
CN106384194B (zh) 一种电力调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