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7430B - 一种背光检测装置及背光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检测装置及背光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47430B CN108447430B CN201810195008.6A CN201810195008A CN108447430B CN 108447430 B CN108447430 B CN 108447430B CN 201810195008 A CN201810195008 A CN 201810195008A CN 108447430 B CN108447430 B CN 1084474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intensity
- backlight
- ambient light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204—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with determina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检测装置及基于背光检测装置的背光检测方法,该背光检测方法包括:第一终端控制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发光,以调节暗箱中的环境光强度;第三终端在第一终端调节暗箱中的环境光强度的过程中,通过光线传感器检测环境光强度;第三终端根据检测到的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屏的背光强度;第二终端在第三终端根据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屏的背光强度的过程中,通过第二终端的光线传感器检测第三终端的显示屏的背光强度;第三终端将检测到的环境光强度发送至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将检测到的背光强度发送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背光强度及环境光强度生成第三终端的背光检测报告。本申请方案能够节约对终端进行背光检测时的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终端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检测装置及背光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当移动终端的背光自动调节功能开启时,根据移动终端的光线传感器所感受到的环境光强度的变化,能够实现对移动终端的背光的自动调节。当前对移动终端的上述背光自动调节功能进行检测时,通常依赖于检测人员的主观判断,导致移动终端的背光检测结果无法得到准确的量化,精确度不高,检测人员难以获知移动终端的背光自动调节功能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检测装置及背光检测方法,可实现对终端的背光自动调节功能的智能检测,能够提升背光检测的精确度,节约背光检测时的人力成本。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检测装置,该背光检测装置包括:
暗箱以及第一终端;
上述暗箱内放置有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
上述第二终端设置有光线传感器和发光装置;
上述第三终端设置有光线传感器和显示屏;
上述第二终端和上述第三终端均与上述第一终端连接以进行背光检测数据的传输。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背光检测装置的背光检测方法,该背光检测方法包括:
上述第一终端控制上述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发光,以调节上述暗箱中的环境光强度;
上述第三终端在上述第一终端调节上述暗箱中的环境光强度的过程中,通过上述第三终端的光线传感器检测上述环境光强度;
上述第三终端根据检测到的上述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屏的背光强度;
上述第二终端在上述第三终端根据上述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屏的背光强度的过程中,通过上述第二终端的光线传感器检测上述第三终端的显示屏的背光强度;
上述第三终端将检测到的上述环境光强度发送至上述第一终端;
上述第二终端将检测到的上述背光强度发送至上述第一终端;
上述第一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上述背光强度及上述环境光强度生成上述第三终端的背光检测报告。
由上可见,本申请方案提出了一背光检测装置,该背光检测装置中包括暗箱以及第一终端,上述暗箱内放置有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上述第二终端和上述第三终端均设置有光线传感器,上述第二终端还设置有发光装置,上述第三终端还设置有显示屏,上述第二终端和上述第三终端均与上述第一终端连接以进行背光检测数据的传输。基于上述背光检测装置,通过第一终端控制上述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发光,以调节上述暗箱中的环境光强度,在调节上述暗箱中的环境光强度的过程中,由上述第三终端通过上述第三终端的光线传感器检测上述环境光强度,并根据检测到的上述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屏的背光强度,由上述第二终端在上述第三终端根据上述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屏的背光强度的过程中,通过上述第二终端的光线传感器检测上述第三终端的显示屏的背光强度,最终由上述第三终端将检测到的上述环境光强度发送至上述第一终端,由上述第二终端将检测到的上述背光强度发送至上述第一终端,使得上述第一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上述背光强度及上述环境光强度生成上述第三终端的背光检测报告。通过本申请方案,在暗箱中进行对第三终端的背光检测操作,能够有效避免外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并且,此过程不再需要检测人员人工识别第三终端的背光强度,可实现对终端的背光的智能检测,能够提升背光检测的精确度,节约背光检测时的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暗箱中各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检测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检测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背光检测装置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背光检测装置1包括:
暗箱10以及第一终端11;
上述暗箱10内放置有第二终端12和第三终端13;
上述第二终端12设置有光线传感器121和发光装置122;
上述第三终端13设置有光线传感器131和显示屏132;
上述第二终端12和上述第三终端13均与上述第一终端11连接以进行背光检测数据的传输。
在某些情况下,终端的背光自动调节功能可能发生异常,可能导致终端的显示屏的亮度与开发人员所预期的亮度不一致,例如,在阳光直射终端的情况下,开启了背光自动调节功能的终端的显示屏理论上其亮度应该达到显示屏所能达到的最大值,即其显示屏的亮度应为最大值,但假定终端的背光调节功能发生了异常,导致终端的处理器以为显示屏的亮度已经被调节至最大值,而实际上用户人眼所观察到的显示屏的亮度并没有明显变化,这使得终端的显示屏难以被用户所看清,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正是为了检测终端是否发生上述背光自动调节功能的异常情况,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背光检测装置10对终端进行背光检测,以获知终端的背光自动调节功能是否正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暗箱10为一面有小孔的密封箱,上述暗箱10内部在自然状态下呈现完全黑暗的光线状态,也即是说,上述暗箱10可以完全隔离外界光线。上述第一终端11为一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包括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等,此处不作限定。上述第一终端11放置于上述暗箱10的外部。
在上述暗箱10的内部放置有第二终端12,其中,上述第二终端12用于检测第三终端13的背光自动调节功能。上述第二终端12设置有光线传感器121和发光装置122,可选地,上述光线传感器121和上述发光装置122可以设置于上述第二终端12的不同面,例如,上述光线传感器121设置于上述第二终端12的正面,上述发光装置122设置于上述第二终端12的背面。可选地,上述发光装置122可以为一闪光灯。
在上述暗箱10的内部还放置有第三终端13,其中,上述第三终端13为被检测背光自动调节功能的对象。上述第三终端13设置有光线传感器131和显示屏132,可选地,上述光线传感器131和上述显示屏132可以设置于上述第三终端13的相同面,例如,上述光线传感器131设置于上述第三终端13的正面,上述显示屏132也设置于第三终端132的正面。可选地,上述显示屏132可以为一触摸显示屏。
上述第二终端12和上述第三终端13均通过数据线与上述第一终端11连接以进行背光检测数据的传输。其中,上述背光检测数据包括上述第三终端13的光线传感器131所接收到的光照强度的数据及上述第三终端13的显示屏132的亮度,也即上述第三终端的13的显示屏132所显示的光照强度的数据。其中,上述第三终端的13的显示屏132所显示的光照强度可通过暗箱中的第二终端12的光线传感器121获取。
上述第三终端13是具备背光自动调节功能的终端设备,可选地,上述第二终端12及第三终端13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及学习机。
可选地,图2示出了暗箱21中各不同组件的摆放位置,请参阅图2:
在暗箱21内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射板211,上述反射板211的材质可根据检测人员的所设定的反射系数而决定,此处不作限定。
在暗箱21内的底部放置有第三终端23,将第二终端22设置在上述第三终端23的上方,上述第二终端22的光线传感器221对准上述第三终端23的显示屏232区域,以使得上述第二终端22的光线传感器221能够检测到上述第三终端23的显示屏的光照强度;上述第二终端22的发光装置222对准上述反射板211区域,以使得上述反射板211区域能够将上述第二终端22的发光装置222所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第三终端23的光线传感器231处,以作为第三终端23背光自动调节功能所接收的环境光。
为了使上述第二终端22的光线传感器221所检测到的上述第三终端23的显示屏232的光照强度更加准确,上述第二终端22的光线传感器221与上述第三终端23的显示屏232的距离可以控制在第一预设距离内,例如,第二终端22的正面与第三终端23的正面错位直接接触,以使得上述第二终端22的光线传感器221可以紧贴第三终端23的显示屏232。
为了使上述第二终端22的发光装置222所发出的光线能够更好的被反射板211反射至第三终端23的光线传感器231处,上述第二终端22的发光装置222与上述反射板211的距离可以控制在第二预设距离内。
由上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背光检测装置中的暗箱可以各界外界的光线干扰,在暗箱内部,将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所发出的光线作为第三终端的光线传感器所接收到的光线的来源,用以作为第三终端背光自动调节功能的输入量;并通过第二终端的光线传感器检测第三终端的显示屏亮度的变化,用以获取第三终端背光自动调节功能的输出量,并通过第一终端使得检测人员能够快速查阅到上述输入量及输出量;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背光检测装置,不再需要检测人员的人眼目测显示屏的亮度,能够节约背光检测时的人力成本。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种所提供的背光检测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背光检测方法,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二所提供的背光检测方法进行描述,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背光检测方法包括:
在步骤301中,第一终端控制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发光,以调节暗箱中的环境光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获知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线中,所能达到的最强的光照强度值,记为Emax,则用户可以在第一终端上预先设置几个特殊的发光装置的光照强度节点,例如0(即发光装置不发光),Emax/5,2*Emax/5,3*Emax/5,4*Emax/5及Emax。在上述背光检测装置中的各组件设置摆放完毕后,第一终端自动控制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的光照强度由0变化至Emax/5,再至2*Emax/5,依次类推,直至达到Emax。当然,上述第一终端也可以基于用户所输入的指令控制上述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发光,此处不作限定。
在步骤302中,第三终端在上述第一终端调节上述暗箱中的环境光强度的过程中,通过上述第三终端的光线传感器检测上述环境光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三终端在开启了背光自动调节功能的状态下,在上述第一终端调节上述暗箱中的环境光强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其光线传感器检测上述环境光强度。虽然暗箱隔绝了外界的光线干扰,但由于光线的散射、漫射等原因,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所发出的光线必然不可能全部到达第三终端处,因而,不能简单的将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所发出的光线的光照强度作为环境光强度,而应该通过上述第三终端的光线传感器检测上述环境光强度,以获得准确的环境光强度的检测结果。
在步骤303中,上述第三终端根据检测到的上述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屏的背光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三终端在开启了背光自动调节功能的状态下,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屏的背光强度,即调节显示屏的亮度。
在步骤304中,上述第二终端在上述第三终端根据上述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屏的背光强度的过程中,通过上述第二终端的光线传感器检测上述第三终端的显示屏的背光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三终端的背光自动调节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导致第三终端所调节的显示屏的背光强度不是预期的背光强度,也即是说,第三终端自己也并不知道其显示屏的背光强度不是预期的背光强度,因而,需要通过第二终端的光线传感器检测第三终端的显示屏的背光强度,以获知第三终端真实的显示屏的背光强度。
在步骤305中,上述第三终端将检测到的上述环境光强度发送至上述第一终端;
在步骤306中,上述第二终端将检测到的上述背光强度发送至上述第一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终端将检测到的真实的环境光强度发送至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将检测到的真实的第三终端的显示屏的背光强度发送至第一终端。
在步骤307中,上述第一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上述背光强度及上述环境光强度生成上述第三终端的背光检测报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上述背光强度及上述环境光强度生成上述第三终端的背光检测报告,以告知检测人员上述第三终端在不同环境光强度下对显示屏的背光调节状态是否正常。
由上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在暗箱中进行对第三终端的背光检测操作,能够有效避免外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并且,此过程不再需要检测人员人工识别第三终端的背光强度,可实现对终端的背光的智能检测,能够提升背光检测的精确度,节约背光检测时的人力成本。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另一种背光检测方法,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三所提供的背光检测方法进行描述,请参阅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背光检测方法包括:
在步骤401中,第一终端检测第三终端是否处于背光检测模式,若是,则执行步骤403,若否,则执行步骤40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检测模式具体为,第三终端的显示屏已开启背光。可选地,上述背光检测模式还包括如下特征:上述第三终端的背光自动调节功能已开启。
在步骤402中,上述第一终端控制上述第三终端开启背光检测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上述背光检测模式未开启,则第一终端控制第三终端开启背光检测模式,具体为控制第三终端开启显示屏的背光。当然,如果上述步骤401中检测到上述第三终端的背光自动调节功能还未开启,则上述第一终端还可以控制上述第三终端开启背光自动调节功能。在确定上述第三终端的背光检测模式开启后,可继续执行步骤403。
在步骤403中,上述第一终端控制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发光,以调节上述暗箱中的环境光强度;
在步骤404中,上述第三终端在上述第一终端调节上述暗箱中的环境光强度的过程中,通过上述第三终端的光线传感器检测上述环境光强度;
在步骤405中,上述第三终端根据检测到的上述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屏的背光强度;
在步骤406中,上述第二终端在上述第三终端根据上述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屏的背光强度的过程中,通过上述第二终端的光线传感器检测上述第三终端的显示屏的背光强度;
在步骤407中,上述第三终端将检测到的上述环境光强度发送至上述第一终端;
在步骤408中,上述第二终端将检测到的上述背光强度发送至上述第一终端;
在步骤409中,上述第一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上述背光强度及上述环境光强度生成上述第三终端的背光检测报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步骤403至409分别与上述步骤301至307相同或相似,具体可参照上述步骤301至307,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上述步骤403具体包括:
上述第一终端接收输入的环境光调节指令;
上述第一终端向上述第二终端发送上述环境光调节指令,上述环境光调节指令用于指示上述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以不同的光照强度进行发光。
其中,上述第一终端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环境光调节指令,并向上述第二终端发送上述环境光调节指令,上述环境光调节指令携带有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的光照强度信息,上述第二终端在接收到了上述环境光调节指令后,根据上述环境光调节指令所携带的光照强度信息,对其发光装置的光照强度进行调节,以使得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以不同的光照强度进行发光。
可选地,上述步骤409包括:
上述第一终端记录接收到的上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背光强度及接收到上述背光强度的第一接收时间;
上述第一终端记录接收到的上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环境光强度及接收到上述环境光强度的第二接收时间;
基于各个背光强度的第一接收时间及各个环境光强度的第二接收时间,查找与各个背光强度相对应的环境光强度;
根据各个背光强度以及与各个背光强度相对应的环境光强度,生成上述第三终端的背光检测报告。
其中,由于第三终端是根据实时的环境光强度对其显示屏的背光强度进行调节,也即显示屏的背光强度的调节一般会稍滞后于环境光强度的改变;进一步地,环境光强度与背光强度是由第三终端及第二终端分别测得并发送至第一终端的,因而,其发送时间也必然无法保持完全一致。例如,T1时刻环境光强度已经改变至E1值,上述第三终端在T1时刻测得该E1值并发送至第一终端,并且基于上述E1值调节其显示屏的背光强度,在T2时刻将其显示屏的背光强度值调节为E2,上述第二终端在T2时刻测得该E2值并发送至第一终端。可见,第一终端接收到E1值的第二接收时间及接收到E2值的第一接收时间是不一致的,二者之间存在时间差。基于此,检测人员可以预先设定一时间差阈值,根据该时间差阈值确定相对应的第一时间及第二时间的时间差误差范围,并基于各个背光强度的第一接收时间、各个环境光强度的第二接收时间及上述时间差误差范围,查找与各个背光强度相对应的环境光强度,以生成第三终端的背光检测报告。
由上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确保检测人员能够通过第一终端在暗箱中对开启了背光检测模式的第三终端进行背光检测操作,能够有效避免外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并且,此过程不再需要检测人员人工识别第三终端的背光强度,可实现对终端的背光的智能检测,能够提升背光检测的精确度,节约背光检测时的人力成本。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多个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背光检测装置的背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检测装置包括:暗箱以及第一终端;所述暗箱内放置有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所述第二终端设置有光线传感器和发光装置;所述第三终端设置有光线传感器和显示屏;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三终端均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以进行背光检测数据的传输;
所述背光检测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控制所述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发光,以调节所述暗箱中的环境光强度;
所述第三终端在所述第一终端调节所述暗箱中的环境光强度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三终端的光线传感器检测所述环境光强度;
所述第三终端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屏的背光强度;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三终端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屏的背光强度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终端的光线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三终端的显示屏的背光强度;
所述第三终端将检测到的所述环境光强度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将检测到的所述背光强度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背光强度及所述环境光强度生成所述第三终端的背光检测报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控制所述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发光,以调节所述暗箱中的环境光强度,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输入的环境光调节指令;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环境光调节指令,所述环境光调节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以不同的光照强度进行发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背光强度及所述环境光强度生成所述第三终端的背光检测报告,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记录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背光强度及接收到所述背光强度的第一接收时间;
所述第一终端记录接收到的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环境光强度及接收到所述环境光强度的第二接收时间;
基于各个背光强度的第一接收时间及各个环境光强度的第二接收时间,查找与各个背光强度相对应的环境光强度;
根据各个背光强度以及与各个背光强度相对应的环境光强度,生成所述第三终端的背光检测报告。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控制所述第二终端的发光装置发光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控制所述第三终端开启背光检测模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控制所述第三终端开启背光检测模式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控制所述第三终端开启显示屏的背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95008.6A CN108447430B (zh) | 2018-03-09 | 2018-03-09 | 一种背光检测装置及背光检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95008.6A CN108447430B (zh) | 2018-03-09 | 2018-03-09 | 一种背光检测装置及背光检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47430A CN108447430A (zh) | 2018-08-24 |
CN108447430B true CN108447430B (zh) | 2021-03-26 |
Family
ID=63194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9500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47430B (zh) | 2018-03-09 | 2018-03-09 | 一种背光检测装置及背光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4474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65603B (zh) * | 2023-05-30 | 2024-06-11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背光补偿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3405A (zh) * | 2012-12-18 | 2013-04-24 | 黄山市中显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lcd产品响应速度测试仪器 |
CN203337939U (zh) * | 2013-06-24 | 2013-12-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测装置 |
CN103616167A (zh) * | 2013-12-05 | 2014-03-05 | 福州大学 | 一种背光源发光均匀性自动检测系统 |
CN103630332A (zh) * | 2013-11-15 | 2014-03-12 | 南京中电熊猫照明有限公司 | 背光源亮度均匀性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CN103973857A (zh) * | 2013-01-28 | 2014-08-06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手机校准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568468A (zh) * | 2016-10-31 | 2017-04-19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光线传感器的自动化测试校准系统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079668A1 (en) * | 2007-09-22 | 2009-03-26 | Dennis Liu | Method for measuring readability of screen under sunshine |
-
2018
- 2018-03-09 CN CN201810195008.6A patent/CN10844743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3405A (zh) * | 2012-12-18 | 2013-04-24 | 黄山市中显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lcd产品响应速度测试仪器 |
CN103973857A (zh) * | 2013-01-28 | 2014-08-06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手机校准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
CN203337939U (zh) * | 2013-06-24 | 2013-12-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测装置 |
CN103630332A (zh) * | 2013-11-15 | 2014-03-12 | 南京中电熊猫照明有限公司 | 背光源亮度均匀性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CN103616167A (zh) * | 2013-12-05 | 2014-03-05 | 福州大学 | 一种背光源发光均匀性自动检测系统 |
CN106568468A (zh) * | 2016-10-31 | 2017-04-19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光线传感器的自动化测试校准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47430A (zh) | 2018-08-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45769B (zh) | 环境光强度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US10069960B2 (en) |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accessory for carrying out functions based on reflecte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
WO2017054108A1 (zh) | 终端及检测环境光亮度的方法 | |
CN107941330B (zh) | 环境光强度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7979698A (zh) | 环境光强度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2783123B (zh) | 便携式电子设备 | |
CN107945747A (zh) | 环境光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5654923A (zh) | 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及用户终端 | |
CN108923865A (zh) | 红外距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4840210B (zh) |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289362A (zh) | 一种补光灯自适应控制系统与方法 | |
CN108447430B (zh) | 一种背光检测装置及背光检测方法 | |
CN105897987B (zh) | 传感器智能制造校准装置及其校准方法 | |
TWM500895U (zh) | 用以檢測發光元件之檢測裝置及檢測系統 | |
CN105812789A (zh) | 一种摄像模组检测方法及装置 | |
JP7273726B2 (ja) | 表面特性検査装置及び表面特性検査プログラム | |
CN108694368A (zh) | 影像感测装置及感测方法 | |
CN115479665A (zh) | 一种环境光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03925992A (zh) | 具有背光的装置的亮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 |
CN110535997A (zh) | 一种终端屏幕漏光的校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4316170A (zh) | 一种指示灯亮度一致性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 |
CN108362322A (zh) | 传感器测试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
TWI502180B (zh) | 具背光之裝置的亮度量測方法及系統 | |
KR101529833B1 (ko) | 기준광 생성장치 및 방법 | |
CN106817471A (zh)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光敏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