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25225A -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25225A
CN108425225A CN201810553890.7A CN201810553890A CN108425225A CN 108425225 A CN108425225 A CN 108425225A CN 201810553890 A CN201810553890 A CN 201810553890A CN 108425225 A CN108425225 A CN 108425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porization chamber
heater
steam
heating unit
uni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538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涛
丁彬凡
谭碧军
黄庆初
罗伟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538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252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25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2522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4885 priority patent/WO2019227919A1/zh
Priority to JP2020556928A priority patent/JP2021518784A/ja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75/00Hand irons
    • D06F75/08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 D06F75/24Arrangements of the heating means within the iron; Arrangements for distributing, conducting or storing the heat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73/00Apparatus for smoothing or removing creases from garments or other textile articles by formers, cores, stretchers, or internal frame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or steam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75/00Hand irons
    • D06F75/08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 D06F75/10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with means for supplying steam to the article being irone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热体组件、应用该发热体组件的熨烫头、及应用该熨烫头的熨烫设备,其中,所述发热体组件包括:发热体;汽化室盖,所述汽化室盖盖合于所述发热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发热体围合形成第一汽化腔,所述汽化室盖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汽化腔的进汽口;熨烫面板,所述熨烫面板盖合于所述发热体的另一侧,并与所述发热体围合形成第二汽化腔,所述熨烫面板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汽化腔的出汽孔;所述发热体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汽化腔和所述第二汽化腔的过汽口;所述第一汽化腔内设有第一限流板,所述第一限流板横隔于所述进汽口与所述过汽口之间。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降低熨烫设备的熨烫头在使用过程中滴水、喷水的发生频率。

Description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熨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热体组件、应用该发热体组件的熨烫头、及应用该熨烫头的熨烫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熨烫设备(例如:挂烫机、电熨斗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现有熨烫设备普遍包括依次连接的蒸汽发生装置、蒸汽管路、及熨烫头,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高温蒸汽通过蒸汽管路进入熨烫头,并通过熨烫头的出汽孔而喷出,从而不断接触衣服和布料,达到软化衣服和布料的纤维组织并对其进行消毒杀菌的目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熨烫设备,其熨烫头在使用过程中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滴水、喷水的现象,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体组件,旨在降低熨烫设备的熨烫头在使用过程中滴水、喷水的发生频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发热体组件,应用于熨烫设备的熨烫头,包括:
发热体;
汽化室盖,所述汽化室盖盖合于所述发热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发热体围合形成第一汽化腔,所述汽化室盖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汽化腔的进汽口;
熨烫面板,所述熨烫面板盖合于所述发热体的另一侧,并与所述发热体围合形成第二汽化腔,所述熨烫面板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汽化腔的出汽孔;
所述发热体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汽化腔和所述第二汽化腔的过汽口;
所述第一汽化腔内设有第一限流板,所述第一限流板横隔于所述进汽口与所述过汽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流板沿所述进汽口的周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发热体和所述汽化室盖共同围合形成进汽空间,所述第一限流板的两端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进汽空间内部和外部的第一蒸汽出口。
可选地,所述过汽口位于所述发热体组件的前部,所述第一蒸汽出口朝向所述发热体组件的后部。
可选地,所述发热体的位于所述进汽空间内的表面凸设有横隔板,所述横隔板的朝向所述汽化室盖的一端与所述汽化室盖间隔设置,所述横隔板横隔于所述进汽空间的汽流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流板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汽化腔的腔壁之间形成有蒸汽流道,所述蒸汽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蒸汽出口和所述过汽口。
可选地,所述蒸汽流道内设有导流板。
可选地,所述第二汽化腔内设有第二限流板,所述第二限流板横隔于所述过汽口与所述出汽孔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流板沿所述发热体的外轮廓环绕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发热体和所述熨烫面板共同围合形成出汽空间,所述第二限流板的两端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出汽空间内部和外部的第二蒸汽出口。
可选地,所述发热体的位于所述出汽空间内的表面凸设有汽化凸台。
可选地,所述发热体的位于所述第一汽化腔内的表面设有汽化凸起。
可选地,所述熨烫面板的与所述发热体盖合的表面凸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汽化室盖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汽化室盖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孔和所述安装孔的配合固定连接于所述熨烫面板;
所述发热体夹设于所述汽化室盖和所述熨烫面板之间。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熨烫头,该熨烫头包括外壳和发热体组件,所述发热体组件包括:
发热体;
汽化室盖,所述汽化室盖盖合于所述发热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发热体围合形成第一汽化腔,所述汽化室盖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汽化腔的进汽口;
熨烫面板,所述熨烫面板盖合于所述发热体的另一侧,并与所述发热体围合形成第二汽化腔,所述熨烫面板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汽化腔的出汽孔;
所述发热体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汽化腔和所述第二汽化腔的过汽口;
所述第一汽化腔内设有第一限流板,所述第一限流板横隔于所述进汽口与所述过汽口之间;
所述外壳罩设于所述发热体组件的熨烫面板,所述发热体组件的发热体和汽化室盖容纳于所述外壳内。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熨烫设备,该熨烫设备包括蒸汽发生装置、蒸汽管路、及熨烫头,该熨烫头包括外壳和发热体组件,所述发热体组件包括:
发热体;
汽化室盖,所述汽化室盖盖合于所述发热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发热体围合形成第一汽化腔,所述汽化室盖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汽化腔的进汽口;
熨烫面板,所述熨烫面板盖合于所述发热体的另一侧,并与所述发热体围合形成第二汽化腔,所述熨烫面板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汽化腔的出汽孔;
所述发热体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汽化腔和所述第二汽化腔的过汽口;
所述第一汽化腔内设有第一限流板,所述第一限流板横隔于所述进汽口与所述过汽口之间;
所述外壳罩设于所述发热体组件的熨烫面板,所述发热体组件的发热体和汽化室盖容纳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蒸汽发生装置通过所述蒸汽管路与所述熨烫头连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汽化室盖和熨烫面板分别盖合于发热体的两侧,使汽化室盖与发热体围合形成第一汽化腔、熨烫面板与发热体围合形成第二汽化腔,并于汽化室盖开设连通第一汽化腔的进汽口、于熨烫面板开设连通第二汽化腔的出汽孔、于发热体开设连通第一汽化腔和第二汽化腔的过汽口。这样,高温蒸汽可由汽化室盖的进汽口进入第一汽化腔而得以加热,并通过发热体的过汽口进入第二汽化腔而再次得以加热,最后由熨烫面板的出汽孔喷出,实现与衣服和布料的不断接触,达到软化衣服和布料的纤维组织并对其进行消毒杀菌的目的。可以理解的,第一汽化腔可对其中的高温蒸汽进行加热,第二汽化腔可对已被第一汽化腔加热过的高温蒸汽进行再次加热,从而使得高温蒸汽中可能存在的液滴进一步得以汽化。如此,一方面,避免了冷凝水的出现,降低了熨烫设备的熨烫头在使用过程中滴水、喷水的发生频率,减少了对用户使用的不良影响,提升了熨烫头和熨烫设备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高温蒸汽中可能存在的液滴的进一步汽化,还意味着高温蒸汽量的增多,从而可使得高温蒸汽的压力更大、温度更高、连续性及熨烫效果更好。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将第一限流板横隔于进汽口与过汽口之间。如此,由汽化室盖的进汽口进入第一汽化腔内的高温蒸汽必须绕过第一限流板之后,方能到达发热体的过汽口而进入第二汽化腔,这样有效增加了高温蒸汽在第一汽化腔内的行程,增加了高温蒸汽与发热体的接触时间,使得第一汽化腔对高温蒸汽的加热效果更好,进而有效增强了高温蒸汽的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避免了冷凝水的出现,降低了熨烫设备的熨烫头在使用过程中滴水、喷水的发生频率,减少了对用户使用的不良影响,提升了熨烫头和熨烫设备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冷凝水的减少,还意味着高温蒸汽量的增多,从而使得高温蒸汽的压力更大、温度更高、连续性及熨烫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熨烫头一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发热体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发热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发热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汽化室盖另一视角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发热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Ⅶ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移除第一密封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Ⅸ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发热体组件100,如图1所示,该发热体组件100应用于熨烫设备(例如:挂烫机、电熨斗等)的熨烫头1000,可降低熨烫设备的熨烫头1000在使用过程中滴水、喷水的发生频率。
以下将就本发明发热体组件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请进一步参阅图2至图6,在本发明发热体组件100一实施例中,该发热体组件100包括:
发热体30;
汽化室盖10,所述汽化室盖10盖合于所述发热体30的一侧,并与所述发热体30围合形成第一汽化腔30a,所述汽化室盖10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汽化腔30a的进汽口11;
熨烫面板50,所述熨烫面板50盖合于所述发热体30的另一侧,并与所述发热体30围合形成第二汽化腔30b,所述熨烫面板50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汽化腔30b的出汽孔51;
所述发热体30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汽化腔30a和所述第二汽化腔30b的过汽口311;
所述第一汽化腔30a内设有第一限流板35,所述第一限流板35横隔于所述进汽口11与所述过汽口311之间;
所述汽化室盖10与所述发热体30之间设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汽化腔30a的第一密封圈339,且/或,所述发热体30与所述熨烫面板50之间设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汽化腔30b的第二密封圈55。
本实施例中,发热体30包括底壁31和封堵壁33,封堵壁33凸设于底壁31的面向汽化室盖10的表面,并且,封堵壁33沿汽化室盖10的外轮廓环绕方向延伸设置并首尾相接呈环圈状。汽化室盖10大致呈平板状,其盖合于封堵壁33的背离底壁31的一端,并与封堵壁33、底壁31共同围合形成第一汽化腔30a。并且,汽化室盖10的中部开设有连通第一汽化腔30a的进汽口11,该进汽口11用于向第一汽化腔30a内输入高温蒸汽。优选地,封堵壁33的背离底壁3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安装槽337,该第一安装槽337沿封堵壁33的环绕方向延伸设置。并且,该第一安装槽337内设有第一密封圈339,该第一密封圈339的背离第一安装槽337底壁31的表面与汽化室盖10相抵持。如此,可有效提升第一汽化腔30a的密封性,避免高温蒸汽泄漏,从而可有效提升第一汽化腔30a内高温蒸汽的压力,提升由出汽孔51喷出的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提升熨烫设备的熨烫头1000的熨烫效果。
进一步地,熨烫面板50大致呈平板状,其面向发热体30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53,该第二安装槽53沿发热体30的外轮廓环绕方向延伸设置,并且,该第二安装槽53内设有第二密封圈55,该第二密封圈55的背离第二安装槽53底壁31的表面与发热体30底壁31的背离汽化室盖10的表面相抵持。此时,发热体30与熨烫面板50共同围合形成第二汽化腔30b,可以理解的,第二汽化腔30b的形成依赖于第二密封圈55的设置,如此,可有效提升第二汽化腔30b的密封性,避免高温蒸汽泄漏,从而可有效提升第二汽化腔30b内高温蒸汽的压力,提升由出汽孔51喷出的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提升熨烫设备的熨烫头1000的熨烫效果。并且,发热体30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汽化腔30a和第二汽化腔30b的过汽口311,熨烫面板50开设有多个出汽孔51,多个出汽孔51沿发热体30的外轮廓环绕方向间隔设置。这样,高温蒸汽可由汽化室盖10的进汽口11进入第一汽化腔30a而得以加热,并通过发热体30的过汽口311进入第二汽化腔30b而再次得以加热,最后由熨烫面板50的出汽孔51喷出,实现与衣服和布料的不断接触,达到软化衣服和布料的纤维组织并对其进行消毒杀菌的目的。可以理解的,第一汽化腔30a可对其中的高温蒸汽进行加热,第二汽化腔30b可对已被第一汽化腔30a加热过的高温蒸汽进行再次加热,从而使得高温蒸汽中可能存在的液滴进一步得以汽化。如此,一方面,避免了冷凝水的出现,降低了熨烫设备的熨烫头1000在使用过程中滴水、喷水的发生频率,减少了对用户使用的不良影响,提升了熨烫头1000和熨烫设备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高温蒸汽中可能存在的液滴的进一步汽化,还意味着高温蒸汽量的增多,从而可使得高温蒸汽的压力更大、温度更高、连续性及熨烫效果更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汽化腔30b的形成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以实现,例如,熨烫面板50包括底板和围堵壁,底板与发热体30底壁31的背离汽化室盖10的表面相对设置,围堵壁凸设于底板的面向发热体30的表面,围堵壁沿发热体30的外轮廓环绕方向延伸设置并首尾相接呈环圈状,发热体30底壁31的背离汽化室盖10的表面盖合于围堵壁的背离底板的一端,并与围堵壁、底板共同围合形成第二汽化腔30b。优选地,围堵壁的背离底板的一端还开设有第二安装槽53,该第二安装槽53沿围堵壁的环绕方向延伸设置,并且,该第二安装槽53内设有第二密封圈55,该第二密封圈55的背离第二安装槽53底壁31的表面与发热体30底壁31的背离汽化室盖10的表面相抵持。
进一步地,第一汽化腔30a内还设有第一限流板35,并且,该第一限流板35横隔于进汽口11与过汽口311之间。如此,由汽化室盖10的进汽口11进入第一汽化腔30a内的高温蒸汽必须绕过第一限流板35之后,方能到达发热体30的过汽口311而进入第二汽化腔30b,这样有效增加了高温蒸汽在第一汽化腔30a内的行程,增加了高温蒸汽与发热体30的接触时间,使得第一汽化腔30a对高温蒸汽的加热效果更好,进而有效增强了高温蒸汽的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避免了冷凝水的出现,降低了熨烫设备的熨烫头1000在使用过程中滴水、喷水的发生频率,减少了对用户使用的不良影响,提升了熨烫头1000和熨烫设备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冷凝水的减少,还意味着高温蒸汽量的增多,从而使得高温蒸汽的压力更大、温度更高、连续性及熨烫效果更好。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不仅汽化室盖10与发热体30之间设有用于密封第一汽化腔30a的第一密封圈339,而且发热体30与熨烫面板50之间设有用于密封第二汽化腔30b的第二密封圈55。当然,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339和第二密封圈55还可只设置其中之一,具体的设置情形可根据实际的结构进行合理的选择,以有效提升发热体组件100(第一汽化腔30a和/或第二汽化腔30b)的密封性,避免高温蒸汽泄漏,从而有效提升发热体组件100内(第一汽化腔30a内和/或第二汽化腔30b内)高温蒸汽的压力,提升由出汽孔51喷出的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提升熨烫设备的熨烫头1000的熨烫效果。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发热体30的与所述汽化室盖10盖合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337,所述第一安装槽337沿所述发热体30的外轮廓环绕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339容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37内,所述第一密封圈339与所述汽化室盖10相抵持。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337开设于发热体30封堵壁33的背离底壁31的一端,第一安装槽337沿封堵壁33的环绕方向延伸并呈环形设置,第一密封圈339呈环圈状,并容置于第一安装槽337内,且与汽化室盖10相抵持。如此,可有效提升第一汽化腔30a的密封性,避免高温蒸汽泄漏,从而可有效提升第一汽化腔30a内高温蒸汽的压力,提升由出汽孔51喷出的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提升熨烫设备的熨烫头1000的熨烫效果。并且,第一密封圈339容置于第一安装槽337的设计,还可有效提升第一密封圈339的设置稳定性,从而提升第一密封圈339的密封性能和可靠性。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发热体30包括底壁31和封堵壁33,所述封堵壁33凸设于所述底壁31的面向所述汽化室盖10的表面,所述封堵壁33沿所述汽化室盖10的外轮廓环绕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底壁31、所述封堵壁33、及所述汽化室盖10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汽化腔30a;
所述封堵壁33的背离所述底壁31的一端开设有所述第一安装槽337。
可以理解的,第一安装槽337如此的设计,不仅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且稳定、可靠,从而可有利于第一密封圈339的安装,使得发热体组件100的配装效率更高。并且,第一安装槽337的稳定、可靠,还可带来第一密封圈339设置稳定性、密封性能、及可靠性的提升。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密封圈339的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槽337底壁31的表面与所述汽化室盖10相抵持。即,汽化室盖10的面向发热体30的表面压紧于第一密封圈339的背离第一安装槽337底壁31的表面;也即,第一密封圈339的背离第一安装槽337底壁31的表面与汽化室盖10的面向发热体30的表面之间处于过盈配合状态。一般地,第一密封圈339可选择橡胶、硅胶、或其他耐高温弹性体材质。如此,利用第一密封圈339自身的变形,可进一步提升其密封效果,提升第一汽化腔30a的密封性。并且,这样的结构设计更加易于汽化室盖10的装配。
并且,所述汽化室盖10的面向所述第一密封圈339的表面凸设有第一密封围骨15,所述第一密封围骨15沿所述汽化室盖10的外轮廓环绕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密封圈339相抵持。具体地,第一密封围骨15首尾相接呈环圈状设置,且第一密封围骨15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密封圈339的形状和大小相当。当汽化室盖10的面向发热体30的表面压紧于第一密封圈339的背离第一安装槽337底壁31的表面时,第一密封围骨15压紧于第一密封圈339的背离第一安装槽337底壁31的表面,即第一密封围骨15深陷于第一密封圈339的背离第一安装槽337底壁31的表面。如此,利用第一密封围骨15和第一密封圈339的过盈配合,可进一步提升第一汽化腔30a的密封性。
请进一步参阅图7和图8所示,所述封堵壁33包括基板331、第一侧板333、及第二侧板335,所述基板331凸设于所述底壁31的面向所述汽化室盖10的表面,所述基板331沿所述汽化室盖10的外轮廓环绕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侧板333凸设于所述基板331的背离所述底壁31的一端,并沿所述基板331的环绕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侧板335凸设于所述基板331的背离所述底壁3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侧板333的外侧,并沿所述基板331的环绕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侧板333、所述第二侧板335、及所述基板331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安装槽337;所述汽化室盖10的面向所述第一密封圈339的表面与所述第一侧板333的背离所述基板331的一端相抵持。
如此,便可在汽化室盖10与发热体30之间形成双重密封结构:一是第一侧板333的背离基板331的一端抵持于汽化室盖10的面向第一密封圈339的表面,此处形成第一层密封——“硬密封”,二是汽化室盖10的面向发热体30的表面压紧于第一密封圈339的背离第一安装槽337底壁31的表面,此处形成第二层密封——“软密封”。当第一汽化腔30a内的高压蒸汽经过第一层“硬密封”结构后,其压力已经大大降低,并且,第二层“软密封”结构亦具备优良的密封性能,此时仅需承受较小的蒸汽压力,实现对压力已被降低蒸汽的良好密封。因此,上述双重密封结构可进一步有效提升第一汽化腔30a的密封性。
并且,所述第一侧板333的背离所述基板331的一端低于所述第二侧板335的背离所述基板331的一端,所述汽化室盖10的边缘与所述第二侧板335的内壁面相抵持。如此,可形成第三层密封——“硬密封”,从而进一步有效提升第一汽化腔30a的密封性。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板333的背离基板331的一端抵持于汽化室盖10的面向第一密封圈339的表面,还可使得发热体30的热量能够更好、更高效地传递到汽化室盖10,从而提升汽化室盖10的温度,提升第一汽化腔30a的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
如图2至图6、及图9所示,所述熨烫面板50的面向所述发热体30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53,所述第二安装槽53沿所述发热体30的外轮廓环绕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55容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53内。
本实施例中,熨烫面板50大致呈平板状,其面向发热体30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53,该第二安装槽53沿发热体30的外轮廓环绕方向延伸并呈环形设置,并且,第二密封圈55呈环圈状,并容置于第二安装槽53内,且与发热体30底壁31的背离汽化室盖10的表面相抵持。此时,发热体30与熨烫面板50共同围合形成第二汽化腔30b,可以理解的,第二汽化腔30b的形成依赖于第二密封圈55的设置,如此,可有效提升第二汽化腔30b的密封性,避免高温蒸汽泄漏,从而可有效提升第二汽化腔30b内高温蒸汽的压力,提升由出汽孔51喷出的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提升熨烫设备的熨烫头1000的熨烫效果。并且,第二密封圈55容置于第二安装槽53的设计,还可有效提升第二密封圈55的设置稳定性,从而提升第二密封圈55的密封性能和可靠性。
如图2至图6、及图9所示,所述第二密封圈55的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槽53底壁31的表面与所述发热体30相抵持。即,发热体30底壁31的面向熨烫面板50的表面压紧于第二密封圈55的背离第二安装槽53底壁31的表面;也即,第二密封圈55的背离第二安装槽53底壁31的表面与发热体30底壁31的面向熨烫面板50的表面之间处于过盈配合状态。一般地,第二密封圈55可选择橡胶、硅胶、或其他耐高温弹性体材质。如此,利用第二密封圈55自身的变形,可进一步提升其密封效果,提升第二汽化腔30b的密封性。并且,这样的结构设计更加易于发热体30的装配。
并且,所述发热体30的面向所述第二密封圈55的表面凸设有第二密封围骨317,所述第二密封围骨317沿所述发热体30的外轮廓环绕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发热体30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围骨317与所述第二密封圈55相抵持。具体地,第二密封围骨317凸设于发热体30底壁31的面向熨烫面板50的表面,第二密封围骨317首尾相接呈环圈状设置,且第二密封围骨317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二密封圈55的形状和大小相当。当发热体30底壁31的面向熨烫面板50的表面压紧于第二密封圈55的背离第二安装槽53底壁31的表面时,第二密封围骨317压紧于第二密封圈55的背离第二安装槽53底壁31的表面,即第二密封围骨317深陷于第二密封圈55的背离第二安装槽53底壁31的表面。如此,利用第二密封围骨317和第二密封圈55的过盈配合,可进一步提升第二汽化腔30b的密封性。
并且,所述熨烫面板50的面向所述发热体30的表面设有导热凸台58,所述导热凸台58与所述发热体30相抵持。具体地,导热凸台58设有多个,多个导热凸台58沿第二密封圈55的环绕方向间隔设置。当发热体30底壁31的面向熨烫面板50的表面压紧于第二密封圈55的背离第二安装槽53底壁31的表面时,发热体30底壁31的面向熨烫面板50的表面亦压紧于(抵持于)每一导热凸台58的背离熨烫面板50的一端。
如此,通过导热凸台58的设置,有助于热量传导至熨烫面板50,从而可有效提升熨烫面板50的温度,提升第二汽化腔30b的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提升熨烫面板50的熨烫效果。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限流板35沿所述进汽口11的周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发热体30和所述汽化室盖10共同围合形成进汽空间35a,所述第一限流板35的两端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进汽空间35a内部和外部的第一蒸汽出口351。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流板35凸设于发热体30底壁31的面向汽化室盖10的表面。第一限流板35沿进汽口11的周向延伸设置并形成“U”型结构,并且,第一限流板35的背离发热体30底壁31的一端抵持于汽化室盖10的面向发热体30的表面,这样,汽化室盖10、第一限流板35、及发热体30的底壁31便共同围合形成了一用于接纳高温蒸汽的空间——进汽空间35a。并且,第一限流板35的两端还间隔设置形成了连通进汽空间35a内部和外部的第一蒸汽出口351。
如此,通过进汽口11的高温蒸汽可先进入到进汽空间35a内,之后通过第一蒸汽出口351向进汽空间35a外流动,最后绕过第一限流板35而到达过汽口311,这样,进一步增加了高温蒸汽在第一汽化腔30a内的行程,增加了高温蒸汽与发热体30的接触时间,使得高温蒸汽进一步得以加热,进而有效增强了高温蒸汽的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
优选地,所述过汽口311位于所述发热体组件100的前部,所述第一蒸汽出口351朝向所述发热体组件100的后部。可以理解的,这样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加高温蒸汽在第一汽化腔30a内的行程。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发热体30的位于所述进汽空间35a内的表面凸设有横隔板353,所述横隔板353的朝向所述汽化室盖10的一端与所述汽化室盖10间隔设置,所述横隔板353横隔于所述进汽空间35a的汽流方向。本实施例中,横隔板353设有多个,多个横隔板353沿进汽空间35a的汽流方向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横隔板353的设置,有利于将高温蒸汽中的液滴打散,从而有效提升高温蒸汽的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限流板35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汽化腔30a的腔壁之间形成有蒸汽流道,所述蒸汽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蒸汽出口351和所述过汽口311。
本实施例中,蒸汽流道形成有两条,两条蒸汽流道分别位于进汽空间35a的左右两侧。每一条蒸汽流道均由发热体30的后部向发热体30的前部延伸设置,且其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一蒸汽出口351和过汽口311。也就是说,由第一蒸汽出口351流出的高温蒸汽可经由左右两条蒸汽流道而流向过汽口311。
如此的设置,实现了对第一汽化腔30a内部空间的合理、有效利用,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靠性更高。
优选地,所述蒸汽流道内设有导流板37。
本实施例中,导流板37凸设于发热体30底壁31的位于蒸汽流道内的表面。并且,导流板37的背离发热体30底壁31的一端抵持于汽化室盖10的位于蒸汽流道内的表面,以避免高温蒸汽由导流板37与汽化室盖10之间的间隙直接穿过而不受导流板37的导流作用,即可提升导流板37的导流作用。可以理解的,导流板37的设置,可增加高温蒸汽在蒸汽流道内的行程,从而进一步增加高温蒸汽在第一汽化腔30a内的行程,增加高温蒸汽与发热体30的接触时间,提升高温蒸汽的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
此外,每一条蒸汽流道内均设有多个导流板37,多个导流板37沿汽流方向间隔且错位设置,如此,由汽化室盖10的进汽口11进入第一汽化腔30a内的高温蒸汽绕过第一限流板35之后,还需要绕过多个导流板37,以进一步增加高温蒸汽在蒸汽流道内的行程,增加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汽化腔30b内设有第二限流板39,所述第二限流板39横隔于所述过汽口311与所述出汽孔51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二限流板39凸设于发热体30底壁31的面向熨烫面板50的表面,并且,第二限流板39的背离发热体30底壁31的一端抵持于熨烫面板50。
如此,由发热体30的过汽口311进入第二汽化腔30b内的高温蒸汽必须绕过第二限流板39之后,方能达到熨烫面板50的出汽孔51而喷出,这样有效增加了高温蒸汽在第二汽化腔30b内的行程,增加了高温蒸汽与发热体30的接触时间,使得第二汽化腔30b对高温蒸汽的加热效果更好,进而有效增强了高温蒸汽的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避免了冷凝水的出现,降低了熨烫设备的熨烫头1000在使用过程中滴水、喷水的发生频率,减少了对用户使用的不良影响,提升了熨烫头1000和熨烫设备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冷凝水的减少,还意味着高温蒸汽量的增多,从而使得高温蒸汽的压力更大、温度更高、连续性及熨烫效果更好。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限流板39沿所述发热体30的外轮廓环绕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发热体30和所述熨烫面板50共同围合形成出汽空间39a,所述第二限流板39的两端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出汽空间39a内部和外部的第二蒸汽出口391。
本实施例中,第二限流板39沿发热体30的外轮廓环绕方向延伸设置并大致形成“U”型结构。熨烫面板50的面向发热体30的表面凸设有限流凸筋57,限流凸筋57沿第二限流板39的环绕方向延伸设置并大致形成“U”型结构。此时,第二限流板39的背离发热体30底壁31的一端抵持于限流凸筋57,这样,发热体30的底壁31、第二限流板39、及熨烫面板50便共同围合形成了一用于接纳高温蒸汽的空间——出汽空间39a。并且,第二限流板39的两端还间隔设置形成了连通出汽空间39a内部和外部的第二蒸汽出口391。
如此,通过过汽口311的高温蒸汽可先进入到出汽空间39a内,之后通过第二蒸汽出口391向出汽空间39a外流动,最后绕过第二限流板39而到达出汽孔51,这样,进一步增加了高温蒸汽在第二汽化腔30b内的行程,增加了高温蒸汽与发热体30的接触时间,使得高温蒸汽进一步得以加热,进而有效增强了高温蒸汽的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熨烫面板50上的多个出汽孔51沿第二限流板39的环绕方向间隔设置于出汽空间39a的外部。可以理解的,这样的设置,可增加熨烫面板50的出汽面积,提升熨烫效果和熨烫效率。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发热体30的位于所述出汽空间39a内的表面凸设有汽化凸台313。本实施例中,汽化凸台313呈“V”型,且尖端朝向过汽口311设置。并且,汽化凸台313设有多个,多个汽化凸台313沿出汽空间39a的汽流方向间隔排列。
如此,通过汽化凸台313的设置,不仅可有效增加高温蒸汽与发热体30的接触面积,而且还可有利于将高温蒸汽中的液滴打散,从而有效增强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增加蒸汽温度、压力、及熨烫效果。并且,汽化凸台313还可有利于将发热体30的热量传导至熨烫面板50,从而可有效提升熨烫面板50的温度,提升第二汽化腔30b的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提升熨烫面板50的熨烫效果。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发热体30的位于所述第一汽化腔30a内的表面设有汽化凸起315。本实施例中,汽化凸起315设有若干,若干汽化凸起315设于发热体30底壁31的面向汽化室盖10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汽化凸起315可以是锥型、锥台、圆弧型、圆台、或其他形式。
如此,通过汽化凸起315的设置,不仅可有效增加高温蒸汽与发热体30的接触面积,而且还可有利于将高温蒸汽中的液滴打散,从而有效增强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增加蒸汽温度、压力、及熨烫效果。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第一限流板35的设置,还是第二限流板39的设置,抑或是导流板37的设置,均可有效增加高温蒸汽与发热体30的接触面积,增强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增加蒸汽温度,从而避免冷凝水的产生,使得高温蒸汽的压力更大、温度更高、连续性及熨烫效果更好。并且,第一限流板35的背离发热体30底壁31的一端抵持于汽化室盖10、导流板37的背离发热体30底壁31的一端亦抵持于汽化室盖10,有助于热量传导至汽化室盖10,从而可有效提升汽化室盖10的温度,提升第一汽化腔30a的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第二限流板39的背离发热体30底壁31的一端抵持于熨烫面板50,有助于热量传导至熨烫面板50,从而可有效提升熨烫面板50的温度,提升第二汽化腔30b的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提升熨烫面板50的熨烫效果。
综上,高温蒸汽经由第一汽化腔30a和第二汽化腔30b时,都是经由左右两条蒸汽流道同时前进的,这样的双层双流道结构会使得蒸汽与发热体30的接触面积更大,汽化更充分。并且,当带有液滴的高温蒸汽通过第一汽化腔30a后,其中的液滴基本都能汽化蒸发,即便仍然存在少量液滴,第二汽化腔30b的热量也足以消化,从而避免冷凝水的出现,降低熨烫设备的熨烫头1000在使用过程中滴水、喷水的发生频率,减少对用户使用的不良影响,提升熨烫头1000和熨烫设备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冷凝水的减少,还意味着高温蒸汽量的增多,从而使得高温蒸汽的压力更大、温度更高、连续性及熨烫效果更好。
此外,为了有利于将高温蒸汽中的液滴打散,有效增强汽化效果和汽化效率,增加蒸汽温度、压力、及熨烫效果,第一汽化腔30a的内表面和/或第二汽化腔30b的内表面还可喷涂有汽化水。具体地,汽化水既可喷涂于汽化腔的腔壁,也可喷涂于第一限流板35和/或第二限流板39的表面,还可喷涂于导流板37的表面、汽化凸台313的表面、及汽化凸起315的表面。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熨烫面板50的与所述发热体30盖合的表面凸设有安装柱59,所述安装柱59开设有安装孔591,所述汽化室盖10开设有连接孔13,所述汽化室盖10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孔13和所述安装孔591的配合固定连接于所述熨烫面板50;
所述发热体30夹设于所述汽化室盖10和所述熨烫面板50之间。
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3设有四个,四个连接孔13间隔分布于汽化室盖10的外缘。相应地,安装柱59设有四个,四个安装柱59对应四个连接孔13设置,并且,每一安装柱59的自由端均开设有一安装孔591。如此,通过四个连接件(锁紧件)便可实现汽化室盖10与熨烫面板50的固定连接,此时,四个安装柱59围绕于发热体30的四周,发热体30被夹持于汽化室盖10和熨烫面板50之间。
可以理解的,这样的结构设计简单、可靠,有效地实现了三者的固定连接,提升了发热体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熨烫头1000,该熨烫头1000包括外壳300和如前所述的发热体组件100,该发热体组件100的具体结构详见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熨烫头1000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所述外壳300罩设于所述发热体组件100的熨烫面板50,所述发热体组件100的发热体30和汽化室盖10容纳于所述外壳300内。
并且,所述熨烫头1000还包括隔热套200,所述隔热套200容纳于所述外壳300内,并罩设于所述发热体组件100的熨烫面板50,所述发热体组件100的发热体30和汽化室盖10容纳于所述隔热套200内。可以理解的,外壳300、隔热套200、及熨烫面板50可通过卡扣和/或螺钉实现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熨烫设备,该熨烫设备包括蒸汽发生装置、蒸汽管路、及如前所述的熨烫头1000,该熨烫头1000的具体结构详见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熨烫设备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所述蒸汽发生装置通过所述蒸汽管路与所述熨烫头1000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发热体组件,应用于熨烫设备的熨烫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体;
汽化室盖,所述汽化室盖盖合于所述发热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发热体围合形成第一汽化腔,所述汽化室盖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汽化腔的进汽口;
熨烫面板,所述熨烫面板盖合于所述发热体的另一侧,并与所述发热体围合形成第二汽化腔,所述熨烫面板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汽化腔的出汽孔;
所述发热体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汽化腔和所述第二汽化腔的过汽口;
所述第一汽化腔内设有第一限流板,所述第一限流板横隔于所述进汽口与所述过汽口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流板沿所述进汽口的周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发热体和所述汽化室盖共同围合形成进汽空间,所述第一限流板的两端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进汽空间内部和外部的第一蒸汽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汽口位于所述发热体组件的前部,所述第一蒸汽出口朝向所述发热体组件的后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位于所述进汽空间内的表面凸设有横隔板,所述横隔板的朝向所述汽化室盖的一端与所述汽化室盖间隔设置,所述横隔板横隔于所述进汽空间的汽流方向。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流板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汽化腔的腔壁之间形成有蒸汽流道,所述蒸汽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蒸汽出口和所述过汽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流道内设有导流板。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汽化腔内设有第二限流板,所述第二限流板横隔于所述过汽口与所述出汽孔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流板沿所述发热体的外轮廓环绕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发热体和所述熨烫面板共同围合形成出汽空间,所述第二限流板的两端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出汽空间内部和外部的第二蒸汽出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热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位于所述出汽空间内的表面凸设有汽化凸台。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位于所述第一汽化腔内的表面设有汽化凸起。
11.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熨烫面板的与所述发热体盖合的表面凸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汽化室盖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汽化室盖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孔和所述安装孔的配合固定连接于所述熨烫面板;
所述发热体夹设于所述汽化室盖和所述熨烫面板之间。
12.一种熨烫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体组件,所述外壳罩设于所述发热体组件的熨烫面板,所述发热体组件的发热体和汽化室盖容纳于所述外壳内。
13.一种熨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发生装置、蒸汽管路、及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熨烫头,所述蒸汽发生装置通过所述蒸汽管路与所述熨烫头连通。
CN201810553890.7A 2018-05-31 2018-05-31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Pending CN1084252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3890.7A CN108425225A (zh) 2018-05-31 2018-05-31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PCT/CN2018/124885 WO2019227919A1 (zh) 2018-05-31 2018-12-28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JP2020556928A JP2021518784A (ja) 2018-05-31 2018-12-28 発熱体エレメントアセンブリ、アイロンヘッド、及びアイロン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3890.7A CN108425225A (zh) 2018-05-31 2018-05-31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25225A true CN108425225A (zh) 2018-08-21

Family

ID=63164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53890.7A Pending CN108425225A (zh) 2018-05-31 2018-05-31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2522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7919A1 (zh) * 2018-05-31 2019-12-05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CN112301712A (zh) * 2019-07-30 2021-02-02 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 蒸汽式整平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4312A (zh) * 2009-12-14 2011-06-15 佛山市顺德区盛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蒸汽熨斗
CN202116906U (zh) * 2011-04-29 2012-01-18 深圳市强博金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的挂烫机熨头
CN203834257U (zh) * 2014-05-07 2014-09-1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挂烫机的发热组件及挂烫机
CN208250776U (zh) * 2018-05-31 2018-12-18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4312A (zh) * 2009-12-14 2011-06-15 佛山市顺德区盛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蒸汽熨斗
CN202116906U (zh) * 2011-04-29 2012-01-18 深圳市强博金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的挂烫机熨头
CN203834257U (zh) * 2014-05-07 2014-09-1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挂烫机的发热组件及挂烫机
CN208250776U (zh) * 2018-05-31 2018-12-18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7919A1 (zh) * 2018-05-31 2019-12-05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CN112301712A (zh) * 2019-07-30 2021-02-02 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 蒸汽式整平装置
US11326302B2 (en) 2019-07-30 2022-05-10 Tsann Kuen (Zhangzhou) Enterprise Co., Ltd. Steam type clothing flattening device
CN112301712B (zh) * 2019-07-30 2022-07-26 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 蒸汽式整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50776U (zh)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CN108425225A (zh)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CN208250774U (zh)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KR100562368B1 (ko) 부항쑥뜸기 및 이를 사용한 부항쑥뜸 시스템
CN208440884U (zh)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CN208250775U (zh)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CN108425226A (zh)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CN208668115U (zh)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CN208192888U (zh) 一种烹饪锅具及蒸汽饭煲
CN103981686B (zh) 一种烫衣机的蒸汽发生装置
JP2021518784A (ja) 発熱体エレメントアセンブリ、アイロンヘッド、及びアイロン機器
JP7108713B2 (ja) 発熱体組立体、アイロンヘッド及びアイロン機器
CN209309960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熨烫装置
CN109750479A (zh) 一种蒸汽喷头及蒸汽熨烫机
CN107489010B (zh) 便携式熨烫机
CN110464211A (zh) 一种蒸烤一体烹饪器具
CN206916496U (zh)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CN205597399U (zh) 一种直发器
CN204728117U (zh) 增大发热面积的蒸汽发生装置
CN211471896U (zh) 一种过热蒸汽刷
CN216304249U (zh) 蒸汽产生装置及电熨斗
CN108517672B (zh) 发热体组件、熨烫头及熨烫设备
CN218203535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设备
CN103541201B (zh) 挂烫机加热喷头
CN108926263B (zh) 食物处理机的盖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