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19208A - 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19208A
CN108419208A CN201810075570.5A CN201810075570A CN108419208A CN 108419208 A CN108419208 A CN 108419208A CN 201810075570 A CN201810075570 A CN 201810075570A CN 108419208 A CN108419208 A CN 108419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oint
common data
certain user
exchan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755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海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ES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ES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ES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ES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755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192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19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92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2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mass transport vehicles, e.g. buses, trains or aircra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其中,一种装置包括:建立单元,用于在某一地理位置建立一个公共数据交换点,公共数据交换点至少包含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推送单元,用于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的提高数据的交换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在实践中发现,人们时常会利用移动设备来进行数据交换,例如,在移动网络环境下,用户A可以利用用户设备A将数据通过移动网络交换给用户B的用户设备B,从而可以实现数据的分享。然而,这种数据推送方式不利于提高数据的交换效率,例如,当用户设备A需要将数据交换给多个用户的移动设备时,用户A通常需要在用户设备A上依次输入或选择多个用户的用户设备的唯一身份标识(如手机号码),从而会降低数据的交换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数据的交换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在某一地理位置建立一个公共数据交换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至少包含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
推送单元,用于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
其中,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位置信息包含地理位置点信息;或者,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位置信息包含形状区域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附加属性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或者,用于为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设置附加属性数据;
其中,所述附加属性数据包括以下任一个或多个,即:
A1、公共数据交换点名称;
A2、公共数据交换点描述;
A3、公共数据交换点用途;
A4、公共数据交换点类别;
A5、公共数据交换点等级;
A6、公共数据交换点展示模板;
A7、公共数据交换点图标;
A8、公共数据交换点展示背景图片;
A9、公共数据交换点展示背景音乐;
A10、公共数据交换点展示背景视频;
A11、公共数据交换点有效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编辑条件审核单元,用于在所述附加属性处理单元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附加属性数据的允许编辑条件,如果满足,通知所述附加属性处理单元执行所述的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附加属性的编辑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B1、某一用户具有编辑数据附加属性的权限;
B2、某一用户的类别符合编辑附加属性用户类别条件;
B3、某一用户的某属性值达到允许编辑数据附加属性的设定条件;
B4、某一用户不在禁止编辑数据附加属性黑名单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提交条件审核单元,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提交条件,如果满足,通知所述获取单元执行所述的获取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其中,所述数据提交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B1、某一用户已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过数据;
B2、某一用户已获得提交数据授权;
B3、某一用户的类别符合提交数据类别条件;
B4、某一用户的某属性值达到设定条件;
B5、某一用户不在禁止提交数据黑名单中;
B6、某一用户支付的费用符合预设的条件;
B7、某一用户的互动满足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预设互动条件规则。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规则审核单元,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是否符合预设规则,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C1、数据的种类符合预设条件;
C2、数据的格式符合预设条件;
C3、数据的大小符合预设要求;
C4、数据内容符合规定条件要求;
如果符合预设规则,通知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所述的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访问条件审核单元,用于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访问条件,如果满足所述预设的访问条件,通知所述推送单元执行所述的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访问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D1、某一用户不在禁止访问黑名单;
D2、某一用户的类别为特定用户类别;
D3、某一用户在允许访问的时间段内访问;
D4、某一用户的某属性值达到设定条件;
D5、某一用户访问过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
D6、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过数据;
D7、某一用户已获得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信任;
D8、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当前访问的用户数量未达到约定人数限制最大值;
D9、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被某一用户关注或收藏;
D10、某一用户在白名单中;
D11、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不在某一用户的黑名单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交换点可见审核单元,用于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如果满足所述预设的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通知所述推送单元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或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以及,通知所述访问条件审核单元执行所述的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访问条件;
其中,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E1、某一用户不在禁止可见黑名单;
E2、某一用户在白名单中;
E3、某一用户的类别属于可见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特定用户类别;
E4、某一用户在允许可见的时间段内可见到公共数据交换点;
E5、某一用户某属性值达到设定条件;
E6、某一用户浏览访问过公共数据交换点;
E7、某一用户向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过数据;
E8、某一用户已获得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信任;
E9、当前访问公共数据交换点的用户数量未达到约定人数限制最大值;
E10、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被某一用户关注或收藏;
E11、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不在某一用户的交换点黑名单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管理功能审核单元,用于审核某一用户是否具备预设的管理功能,如果是,响应某一用户发起的管理指令执行管理功能;
其中,所述管理指令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数据管理指令、用户管理指令、条件管理指令或交换点管理指令;
其中,执行管理功能需满足以下任一项条件或多项条件的组合,即:
F1、某一用户不在黑名单中;
F2、某一用户在白名单中
F3、某一用户的类别属性属于可管理的用户类别;
F4、某一用户的某属性值达到设定条件;
F5、某一用户具有管理权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具备可变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方法,包括:
在某一地理位置建立一个公共数据交换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至少包含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
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获取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
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
其中,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位置信息包含地理位置点信息;或者,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位置信息包含形状区域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数据交换方法还包括:
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或者,为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设置附加属性数据;
其中,所述附加属性数据包括以下任一个或多个,即:
A1、公共数据交换点名称;
A2、公共数据交换点描述;
A3、公共数据交换点用途;
A4、公共数据交换点类别;
A5、公共数据交换点标签;
A6、公共数据交换点等级;
A7、公共数据交换点展示模板;
A8、公共数据交换点图标;
A9、公共数据交换点展示背景图片;
A10、公共数据交换点展示背景音乐;
A11、公共数据交换点展示背景视频;
A12、公共数据交换点有效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数据交换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附加属性数据的允许编辑条件,如果满足,执行所述的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附加属性的编辑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B1、某一用户具有编辑数据附加属性的权限;
B2、某一用户的类别符合编辑附加属性用户类别条件;
B3、某一用户的某属性值达到允许编辑数据附加属性的设定条件;
B4、某一用户不在禁止编辑数据附加属性黑名单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数据交换方法还包括:
在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提交条件,如果满足,执行所述的获取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其中,所述数据提交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B1、某一用户已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过数据;
B2、某一用户已获得提交数据授权;
B3、某一用户的类别符合提交数据类别条件;
B4、某一用户的某属性值达到设定条件;
B5、某一用户不在禁止提交数据黑名单中;
B6、某一用户支付的费用符合预设的条件;
B7、某一用户的互动满足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预设互动条件规则。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数据交换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是否符合预设规则,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C1、数据的种类符合预设条件;
C2、数据的格式符合预设条件;
C3、数据的大小符合预设要求;
C4、数据内容符合规定条件要求;
如果符合预设规则,执行所述的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数据交换方法还包括:
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访问条件,如果满足所述预设的访问条件,执行所述的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访问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D1、某一用户不在禁止访问黑名单;
D2、某一用户的类别为特定用户类别;
D3、某一用户在允许访问的时间段内访问;
D4、某一用户的某属性值达到设定条件;
D5、某一用户访问过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
D6、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过数据;
D7、某一用户已获得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信任;
D8、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当前访问的用户数量未达到约定人数限制最大值;
D9、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被某一用户关注或收藏;
D10、某一用户在白名单中;
D11、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不在某一用户的黑名单中。
D12、某一用户支付的费用符合预设的条件;
D13、某一用户的互动满足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预设互动条件规则;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数据交换方法还包括:
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如果满足所述预设的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或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以及,执行所述的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访问条件;
其中,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E1、某一用户不在禁止可见黑名单;
E2、某一用户在白名单中;
E3、某一用户的类别属于可见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特定用户类别;
E4、某一用户在允许可见的时间段内可见到公共数据交换点;
E5、某一用户某属性值达到设定条件;
E6、某一用户浏览访问过公共数据交换点;
E7、某一用户向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过数据;
E8、某一用户已获得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信任;
E9、当前访问公共数据交换点的用户数量未达到约定人数限制最大值;
E10、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被某一用户关注或收藏;
E11、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不在某一用户的交换点黑名单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数据交换方法还包括:
审核某一用户是否具备预设的管理功能,如果是,响应某一用户发起的管理指令执行管理功能;
其中,所述管理指令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数据管理指令、用户管理指令、条件管理指令或交换点管理指令;
其中,执行管理功能需满足以下任一项条件或多项条件的组合,即:
F1、某一用户不在黑名单中;
F2、某一用户在白名单中
F3、某一用户的类别属性属于可管理的用户类别;
F4、某一用户的某属性值达到设定条件;
F5、某一用户具有管理权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具备可变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一种后台服务器,包括:
相互耦合的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任一种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了程序代码,其中,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任一种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任一种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五方面公开一种应用发布平台,所述应用发布平台用于发布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上各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某一地理位置建立一个公共数据交换点,该公共数据交换点至少包含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该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在此基础上,当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该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可以向该用户推送该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及该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更进一步地,还可以获取该用户向该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并根据该用户向该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该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可见,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推送的效率。
此外,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省去用户设备(如手机)对需要推送的数据的维护操作,从而可以省去用户设备(如手机)对需要推送的数据进行维护操作所带来的额外工作载荷。
此外,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省去用户设备(如手机)对需要获取的数据的检索操作,从而有效地提高获取数据的效率。
此外,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避免用户设备(如手机)将需要推送的数据直接的推送给多个其他用户设备时所加剧的电池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后台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数据的交换效率。以下进行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更好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涉及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包括后台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以及多个用户设备(即多个用户),其中,后台服务器可以与数据存储设备建立(或保持)通信链接,并且后台服务器和数据存储设备可以组合构成互联网云端;其中,多个用户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各类具有获得即时位置能力的用户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其中,多个用户设备可以通过直接通信方式或中继层通信方式接入后台服务器,多个用户设备可以采用2G移动网络、3G移动网络、4G移动网络、5G移动网络、wifi无线网络、WiMAX无线网络、蓝牙通信、红外通信、UWB雷达通信、Z-Wave通信、HomePlug通信、Insteon通信、有线网络或短信等通信技术与后台服务器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其中,实施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向用户设备推送数据的推送效率。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可以用于实现图1所描述的网络拓扑结构中的后台服务器的所有功能。如图2所示,该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可以包括:
建立单元201,用于在某一地理位置建立一个公共数据交换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至少包含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
推送单元202,用于在某一用户(即某一用户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获取单元203,用于获取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
处理单元204,用于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推送单元202、获取单元203以及处理单元204涉及到的某一用户可以是同一个用户,也可以是不同的用户,即允许一些用户仅获取数据,而一些用户仅提交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可以包含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点的坐标点数值、坐标系体系类型以及坐标附加数据,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其中,坐标点数值可以根据坐标体系的不同有不同的数值表示方式。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采用X值、Y值表示坐标点数值;而在三维直角坐标系(或平面直角坐标系+高程坐标系)中,可以采用X值、Y值以及Z值表示坐标点数值;又例如,在大地坐标系中,可以采用大地坐标系的经纬度值表示坐标点数值。其中,坐标附加数据是指准确描述坐标位置时必要的数据,例如高程数据、基准点数据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坐标体系可以包括WGS-84坐标系、北京54坐标系(BJZ54)标、西安80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GCJ-02(火星坐标系、国测局坐标)、百度坐标(BD09)、ED50(欧洲1950基准面、European Datum1950)、ED87(欧洲1987基准面)、美国国家平面坐标系(SPCS),也可以是基于电子地图位置选定获得的坐标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不具体限定。
或者,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可以包含以位置点为基准点的圆形区域或矩形区域或者其他形状区域信息,具体形状区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或者,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可以包含所述地理位置所在的预设形状区域信息,具体预设形状区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或者,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可以包含所述地理位置所在的预设形状区域的标识信息,具体预设形状区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建立单元201可以在某建筑物A的地理位置建立一个公共数据交换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可以唯一标识出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或者与其他数据一起唯一标识出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还可以包括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名称信息(如“建筑物A公告板”)、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图标(如建筑物A的Logo)等附加属性,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某一用户(即某一用户设备)可以采用以下定位方式获得某一用户(即某一用户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的位置点信息并上报给后台服务器,即:
(1)全球卫星定位:GPS定位、AGPS定位、Glonass定位、北斗定位等;
(2)移动网络定位:已注册在移动网络里的用户设备通过与多个已知坐标位置的固定基站(地面或空中)进行交互,获得相应测量参数后,利用适当的处理方法获得用户设备在空间中的位置;
(3)Wifi辅助定位:利用Wifi辅助获取当前地理位置信息;
(4)其他定位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某一用户(即某一用户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可以包括以下任一种方式:
(1)根据某一用户(即某一用户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计算两位置信息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在可看见公共数据交换点的约定距离内时,则两位置信息相匹配;
(2)以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的位置点为形状基准点划分圆形区域或矩形区域或者其他形状区域,如果某一用户(即某一用户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在该区域内时,则两位置信息相匹配;
(3)以某一用户(即某一用户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的位置点为形状基准点划分圆形区域或矩形区域或者其他形状区域,如果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在该区域内时,则两位置信息相匹配;
(4)某一用户(即某一用户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处于同一个预设的形状区域内时,则两位置信息相匹配;
(5)某一用户(即某一用户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在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的预设形状区域内时,则两位置信息相匹配;
(6)某一用户(即某一用户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在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通过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的预设形状区域标识信息向服务器查询获得的形状区域内时,则两位置信息相匹配;
(7)其他相匹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推送单元202可以按照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组合的协议方式将数据推送给用户,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给用户,即:
●展示文字内容(可以包含文字大小、字体、颜色、效果、转
义图标等富文本内容)
●播放非直播视频
●播放非直播音频
●播放直播视频
●播放直播音频
●显示图片
●展示虚拟形象
●文件下载
●URL链接打开Web页面
●URL链接获得数据
●数据送到其他应用模块或应用系统等
●按照展示模板展示数据
●其他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单元203获取到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时,可以有多种方式提交数据。其中,数据提交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组合,即:
●某一用户(即用户设备)非文件数据上传提交;
●某一用户(即用户设备)文件数据上传提交;
●某一用户(即用户设备)实时音频流上传;
●某一用户(即用户设备)实时视频流上传;
●某一用户(即用户设备)其他数据或数据流上传。
其中,在数据提交过程尚未结束时,如果某一用户(即用户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发生变化,不能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数据提交不会被终止,继续执行直到完成数据提交过程;或者,在数据提交过程尚未结束时,如果某一用户(即用户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发生变化,不能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数据提交则被终止,已提交的部分数据则被删除。
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单元203获取到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可以有多种格式数据。其中,数据格式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组合,即:
●多媒体数据: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
●应用程序;
●URL地址链接;
●音视频直播的地址、直播标识等数据
●其他二进制、XML、脚本、链接等格式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单元203获取到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之后,可以对提交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方便存储、管理、检索、安全等操作。其中,数据处理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组合,即:
●原格式转存
●转换为XML格式数据
●转换为Base64格式数据
●加密数据
●解密数据
●压缩数据
●解压数据
●多媒体数据的排版处理
●其他数据格式化处理
请一并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是由图2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进行优化得到的。图3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除了包括图2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的所有单元之外,还可以包括:
附加属性处理单元205,用于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或者,用于为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设置附加属性数据;
其中,所述附加属性数据包括以下任一个或多个,即:
A1、公共数据交换点名称;
A2、公共数据交换点描述;
A3、公共数据交换点用途;(例如:交换点用途为“公告板”、“音乐分享”等)
A4、公共数据交换点类别;
A5、公共数据交换点标签(例如:为交换点打上“男孩子的”、“浪漫的”等附加标签信息);
A6、公共数据交换点等级;
A7、公共数据交换点展示模板;
A8、公共数据交换点图标;
A9、公共数据交换点展示背景图片;
A10、公共数据交换点展示背景音乐;
A11、公共数据交换点展示背景视频;
A12、公共数据交换点有效期(例如:公共数据交换点有效期为2018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或者有效期为1个月);
A13、其他附加属性数据。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3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还可以包括:
编辑条件审核单元206,用于在所述附加属性处理单元205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附加属性数据的允许编辑条件,如果满足,通知所述附加属性处理单元205执行所述的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附加属性的编辑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B1、某一用户具有编辑数据附加属性的权限;
B2、某一用户的类别符合编辑附加属性用户类别条件;(例如:只允许用户类别为“管理者”的用户编辑附加属性)
B3、某一用户的某属性值达到允许编辑数据附加属性的设定条件;(例如:只允许用户声望值大于120的用户编辑附加属性)
B4、某一用户不在禁止编辑数据附加属性黑名单中;
B5、其它编辑条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3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还可以包括:
提交条件审核单元207,用于在获取单元203获取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提交条件,如果满足,通知所述获取单元203执行所述的获取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其中,所述数据提交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B1、某一用户已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过数据;
B2、某一用户已获得提交数据授权;
B3、某一用户的类别符合提交数据类别条件;(例如:只允许用户类别时“老师”的用户提交数据)
B4、某一用户的某属性值达到设定条件;(例如:只允许用户声望值大于80的用户才能提交数据)
B5、某一用户不在禁止提交数据黑名单中;
B6、某一用户支付的费用(或者虚拟货币、声望、道具、物品等)符合预设的条件;
B7、某一用户的互动满足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预设互动条件规则(比如预设口令,用户输入口令匹配;比如预设题目,用户解出正确答案;比如预设运动指标,用户运动数据到达指标等);
B8、其它数据提交条件。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3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还可以包括:
数据规则审核单元208,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204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是否符合预设规则,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C1、数据的种类符合预设条件,其中,数据的种类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组合,即:
◆多媒体数据: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
◆应用程序;
◆URL地址链接;
◆音视频直播的地址、直播标识等数据;
◆其他二进制、XML、脚本、链接等格式数据;
C2、数据的格式符合预设条件;
C3、数据的大小符合预设要求;
C4、数据的内容符合规定条件要求,例如数据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应用系统要求或者交换点条件要求;
C5、其他预设要求;
如果符合预设规则,通知所述处理单元204执行所述的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3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还可以包括:
数据访问条件审核单元209,用于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访问条件,如果满足所述预设的访问条件,通知所述推送单元202执行所述的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访问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D1、某一用户不在禁止访问黑名单;
D2、某一用户的类别为特定用户类别;(例如:只允许“女性”用户访问交换点)
D3、某一用户在允许访问的时间段内访问;
D4、某一用户的某属性值达到设定条件;(例如:只允许年龄在18-30岁的用户访问交换点)
D5、某一用户访问过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
D6、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过数据;
D7、某一用户已获得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信任;
D8、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当前访问的用户数量未达到约定人数限制最大值;
D9、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被某一用户关注或收藏;
D10、某一用户在白名单中才能访问公共数据交换点;
D11、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不在某一用户的黑名单中;
D12、某一用户支付的费用(或者虚拟货币、声望、道具、物品等)符合预设的条件;(例如:用户支付5元钱才能访问公共数据交换点)
D13、某一用户的互动满足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预设互动条件规则(比如预设口令,用户输入口令匹配;比如预设题目,用户解出正确答案;比如预设运动指标,用户运动数据到达指标等);
D12、其他访问条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3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还可以包括:
交换点可见审核单元210,用于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如果满足所述预设的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通知所述推送单元202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或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以及,通知所述访问条件审核单元209执行所述的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访问条件;
其中,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E1、某一用户不在禁止可见黑名单;
E2、某一用户在白名单中才能可见到公共数据交换点;
E3、某一用户的类别属于可见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特定用户类别;(例如:只允许“男性”用户才能看到交换点)
E4、某一用户在允许可见的时间段内可见到公共数据交换点;
E5、某一用户某属性值达到设定条件;(例如:只允许年龄在15-50岁的用户才能看见交换点)
E6、某一用户浏览访问过公共数据交换点;
E7、某一用户向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过数据;
E8、某一用户已获得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信任;
E9、当前访问公共数据交换点的用户数量未达到约定人数限制最大值;
E10、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被某一用户关注或收藏;
E11、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不在某一用户的交换点黑名单中;
E12、其他可见条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具备可变性,例如,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可以是某一交通工具(如公交车、私家车)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交通工具移动时,交通工具变化的所在位置信息通过设备发送到后台服务器,更新公共数据交换点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从而可以建立移动式的公共数据交换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3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还可以包括:
管理功能审核单元211,用于审核某一用户是否具备预设的管理功能,如果是,响应某一用户发起的管理指令执行管理功能;
其中,所述管理指令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数据管理指令、用户管理指令、条件管理指令或交换点管理指令;
其中,数据管理指令可以是删除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数据、编辑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数据、增加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数据等管理操作;
其中,用户管理指令可以是将用户放进黑名单、解除黑名单等;
其中,条件管理指令可以是设置管理功能条件、提交数据条件、访问数据条件或可见交换点条件等,比如:设置白名单、设置口令、设置用户付费访问的金额、设置用户类别条件、设置用户属性条件值等;
其中,交换点管理可以是关闭交换点、删除交换点等;
其中,执行管理功能需满足以下任一项条件或多项条件的组合,即:
F1、某一用户不在黑名单中;
F2、某一用户在白名单中
F3、某一用户的类别属性属于可管理的用户类别;(例如:只允许用户类别是“管理员”的用户进行管理)
F4、某一用户的某属性值达到设定条件;
F5、某一用户具有管理权限;(例如:允许某一用户发起所有管理指令的权限;或者,允许某一用户发起数据管理指令的权限;或者,允许某一用户发起数据管理指令里的编辑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数据操作的权限)
F6、其他条件。
满足条件要求时,才能响应某一用户发起的管理指令执行管理功能;或者,满足条件要求时,才能允许某一用户发起管理指令执行管理功能。
其中,响应某一用户的数据管理指令、用户管理指令、条件管理指令或交换点管理指令的执行可以有不同的条件要求,比如:满足某一条件时,允许进行数据管理指令,但是不允许进行用户管理指令、条件管理指令或交换点管理指令的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施所述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推送的效率。
此外,实施所述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可以省去用户设备(如手机)对需要推送的数据的维护操作,从而可以省去用户设备(如手机)对需要推送的数据进行维护操作所带来的额外工作载荷。
此外,实施所述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可以省去用户设备(如手机)对需要获取的数据的检索操作,从而有效地提高获取数据的效率。
此外,实施所述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可以避免用户设备(如手机)将需要推送的数据直接的推送给多个其他用户设备时所加剧的电池功耗。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方法可以包括:
401、后台服务器在某一地理位置建立一个公共数据交换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至少包含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
402、后台服务器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403、后台服务器获取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
404、后台服务器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图4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后台服务器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或者,为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设置附加属性数据;
其中,所述附加属性数据包括以下任一个或多个,即:
A1、公共数据交换点名称;
A2、公共数据交换点描述;
A3、公共数据交换点用途;
A4、公共数据交换点类别;
A5、公共数据交换点等级;
A6、公共数据交换点展示模板;
A7、公共数据交换点图标;
A8、公共数据交换点展示背景图片;
A9、公共数据交换点展示背景音乐;
A10、公共数据交换点展示背景视频;
A11、公共数据交换点有效期;
A12、其他附加属性数据。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图4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后台服务器在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附加属性数据的允许编辑条件,如果满足,执行所述的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附加属性的编辑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B1、某一用户具有编辑数据附加属性的权限;
B2、某一用户的类别符合编辑附加属性用户类别条件;
B3、某一用户的某属性值达到允许编辑数据附加属性的设定条件;
B4、某一用户不在禁止编辑数据附加属性黑名单中;
B5、其他编辑条件。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图4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提交条件,如果满足,执行所述的获取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其中,所述数据提交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B1、某一用户已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过数据;
B2、某一用户已获得提交数据授权;
B3、某一用户的类别符合提交数据类别条件;
B4、某一用户的某属性值达到设定条件;
B5、某一用户不在禁止提交数据黑名单中;
B6、某一用户支付的费用(或者虚拟货币、声望、道具、物品等)符合预设的条件;
B7、某一用户的互动满足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预设互动条件规则(比如预设口令,用户输入口令匹配;比如预设题目,用户解出正确答案;比如预设运动指标,用户运动数据到达指标等);
B8、其他访问条件。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图4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后台服务器在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是否符合预设规则,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C1、数据的种类符合预设条件,其中,数据的种类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组合,即:
◆多媒体数据: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
◆应用程序;
◆URL地址链接;
◆音视频直播的地址、直播标识等数据;
◆其他二进制、XML、脚本、链接等格式数据;
C2、数据的格式符合预设条件;
C3、数据的大小符合预设要求;
C4、数据的内容符合规定条件要求,例如数据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应用系统要求或者交换点条件要求;
C5、其他预设要求;
如果符合预设规则,后台服务器执行所述的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图4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后台服务器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访问条件,如果满足所述预设的访问条件,执行所述的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访问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D1、某一用户不在禁止访问黑名单;
D2、某一用户的类别为特定用户类别;
D3、某一用户在允许访问的时间段内访问;
D4、某一用户的某属性值达到设定条件;
D5、某一用户访问过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
D6、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过数据;
D7、某一用户已获得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信任;
D8、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当前访问的用户数量未达到约定人数限制最大值;
D9、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被某一用户关注或收藏;
D10、某一用户在白名单中;
D11、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不在某一用户的黑名单中;
D12、其他访问条件。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图4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后台服务器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如果满足所述预设的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或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即,满足了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时,用户才能看到或感知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以及,执行所述的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访问条件;
其中,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E1、某一用户不在禁止可见黑名单;
E2、某一用户在白名单中;
E3、某一用户的类别属于可见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特定用户类别;
E4、某一用户在允许可见的时间段内可见到公共数据交换点;
E5、某一用户某属性值达到设定条件;
E6、某一用户浏览访问过公共数据交换点;
E7、某一用户向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过数据;
E8、某一用户已获得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信任;
E9、当前访问公共数据交换点的用户数量未达到约定人数限制最大值;
E10、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被某一用户关注或收藏;
E11、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不在某一用户的交换点黑名单中;
E12、其他可见条件。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图4所描述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后台服务器审核某一用户是否具备预设的管理功能,如果是,响应某一用户发起的管理指令执行管理功能;
其中,所述管理指令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即:
数据管理指令、用户管理指令、条件管理指令或交换点管理指令;
其中,执行管理功能需满足以下任一项条件或多项条件的组合,即:
F1、某一用户不在黑名单中;
F2、某一用户在白名单中
F3、某一用户的类别属性属于可管理的用户类别;
F4、某一用户的某属性值达到设定条件;
F5、某一用户具有管理权限;
F6、其他条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具备可变性,例如,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可以位于某一交通工具上,交通工具移动时,交通工具变化的所在位置信息发送到后台服务器,更新公共数据交换点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从而可以建立移动式的公共数据交换点。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和方法适用于图5所示的应用场景。在图5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后台服务器可以在某小学门口的地理位置建立一个向大众开放的公共数据交换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可以包括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如“某小学公告板”),而某一用户(老师)(即用户设备)可以周期性的向所述后台服务器上报自己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当某一用户(老师)(即用户设备)到达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括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附近时,后台服务器可以判断出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某一用户(老师)(即用户设备)向后台服务器提交数据(如“放假通知”)关联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而某一用户(家长)(即用户设备)可以周期性的向所述后台服务器上报自己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当某一用户(家长)(即用户设备)到达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括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附近时,后台服务器可以判断出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相应地,后台服务器可以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如“某小学公告板”)及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如“放假通知”),从而实现有效的提高数据推送的效率。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和方法适用于图6所示的应用场景。在图6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后台服务器可以在体育馆门口的地理位置建立一个向大众开放的公共数据交换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可以包括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如“XXX演唱会”),而某一用户(即用户设备)可以周期性的向所述后台服务器上报自己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当某一用户(即用户设备)到达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括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附近时,后台服务器可以判断出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相应地,后台服务器可以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如“XXX演唱会”)及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如“演出观看秩序通知”、“已入场观众人数”),从而有效的提高数据推送的效率。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和方法适用于图7所示的应用场景。在图7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后台服务器可以周期性的在某一交通工具的地理位置建立一个向大众开放的公共数据交换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可以包括所述某一交通工具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如“第XXX路公交车”),而某一用户(如乘客)可以周期性的向所述后台服务器上报自己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当后台服务器判断出某一用户(如乘客)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某一交通工具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相应地,后台服务器可以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如“第XXX路公交车”)及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举例来说,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可以包括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某一交通工具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的景点介绍(如“XXX纪念堂”介绍、“XXX大学”介绍),从而有效的提高数据推送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施所述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推送的效率。
此外,实施所述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方法,可以省去用户设备(如手机)对需要推送的数据的维护操作,从而可以省去用户设备(如手机)对需要推送的数据进行维护操作所带来的额外工作载荷。
此外,实施所述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方法,可以省去用户设备(如手机)对需要获取的数据的检索操作,从而有效地提高获取数据的效率。
此外,实施所述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方法,可以避免用户设备(如手机)将需要推送的数据直接的推送给多个其他用户设备时所加剧的电池功耗。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后台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后台服务器包括:
相互耦合的存储器801和处理器802;
所述存储器801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所述处理器802用于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以执行以上各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了程序代码,其中,该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以上各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的指令。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各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发布平台,其中,该应用发布平台用于发布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各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在某一地理位置建立一个公共数据交换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至少包含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
推送单元,用于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附加属性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或者,用于为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设置附加属性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编辑条件审核单元,用于在所述附加属性处理单元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附加属性数据的允许编辑条件,如果满足,通知所述附加属性处理单元执行所述的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提交条件审核单元,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提交条件,如果满足,通知所述获取单元执行所述的获取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规则审核单元,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是否符合预设规则,如果符合预设规则,通知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所述的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访问条件审核单元,用于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访问条件,如果满足所述预设的访问条件,通知所述推送单元执行所述的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交换点可见审核单元,用于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如果满足所述预设的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通知所述推送单元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或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以及,通知所述访问条件审核单元执行所述的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访问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管理功能审核单元,用于审核某一用户是否具备预设的管理功能,如果是,响应某一用户发起的管理指令执行管理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具备可变性。
10.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某一地理位置建立一个公共数据交换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至少包含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
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获取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
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换方法还包括:
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或者,为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设置附加属性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换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附加属性数据的允许编辑条件,如果满足,执行所述的获取某一用户针对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编辑的附加属性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0、11或12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换方法还包括:
在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提交条件,如果满足,执行所述的获取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换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之前,审核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是否符合预设规则,如果符合预设规则,执行所述的根据某一用户向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提交的数据更新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换方法还包括:
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访问条件,如果满足所述预设的访问条件,执行所述的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关联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换方法还包括:
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如果满足所述预设的公共数据交换点可见条件,在某一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公共交换点包含的所述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匹配时,向某一用户推送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包含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或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标识信息;以及,执行所述的审核某一用户是否满足预设的访问条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换方法还包括:
审核某一用户是否具备预设的管理功能,如果是,响应某一用户发起的管理指令执行管理功能。
18.根据权利要求10~1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数据交换点的地理位置的位置信息具备可变性。
CN201810075570.5A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084192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75570.5A CN108419208A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75570.5A CN108419208A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19208A true CN108419208A (zh) 2018-08-17

Family

ID=63126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75570.5A Pending CN108419208A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192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9038A (zh) * 2020-05-19 2020-09-04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资源分享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0002A (zh) * 2012-07-16 2012-11-28 苏州跨界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真实地理位置的推送信息发布系统和方法
CN104202717A (zh) * 2013-02-21 2014-12-10 周良文 以基本单位短程围栏的信息平台及应用方法
CN104519493A (zh) * 2014-12-04 2015-04-15 广东省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多个蓝牙设备组网的方法
CN105516301A (zh) * 2015-12-07 2016-04-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公告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528384A (zh) * 2014-10-27 2016-04-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的推送方法和装置
CN106209940A (zh) * 2015-05-05 2016-12-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及信息推送装置
US20170303083A1 (en) * 2014-02-20 2017-10-19 Apple Inc. Content geofenci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0002A (zh) * 2012-07-16 2012-11-28 苏州跨界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真实地理位置的推送信息发布系统和方法
CN104202717A (zh) * 2013-02-21 2014-12-10 周良文 以基本单位短程围栏的信息平台及应用方法
US20170303083A1 (en) * 2014-02-20 2017-10-19 Apple Inc. Content geofencing
CN105528384A (zh) * 2014-10-27 2016-04-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的推送方法和装置
CN104519493A (zh) * 2014-12-04 2015-04-15 广东省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多个蓝牙设备组网的方法
CN106209940A (zh) * 2015-05-05 2016-12-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及信息推送装置
CN105516301A (zh) * 2015-12-07 2016-04-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公告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9038A (zh) * 2020-05-19 2020-09-04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资源分享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629038B (zh) * 2020-05-19 2023-08-08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资源分享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6281B (zh) 基于ArcGIS的在线智能制图系统构建方法、系统与制图方法
CN103914470B (zh) 一种三维电子地图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
US2014024432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project management
US1049694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project management of excavation requests
US7406528B2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JP2001229186A (ja) 地図複合情報作成システム
CN103686723A (zh) 移动客户热线短信服务厅复杂短信的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US20100131193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mmunity based user involvement in map updating
CN201663612U (zh) 一种基于位置服务的用户兴趣建模系统
CN102147807A (zh) 基于gis的海量雷电数据时空分析方法
CN103189885B (zh) 服务器和信息管理方法
CN105466413A (zh) 一种基于智能移动平台并结合gps的增强现实实景导航技术
EP1615146A2 (en) Server system, user terminal, service providing method and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using the server system and the user terminal
CN110322382A (zh) 一种基于paas云计算的智慧城市服务平台体系
CN107145564A (zh) 一种信息发布方法及装置
CN102842094A (zh) 服务器、企业间信息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Enemark Sustainable land governance
CN101739603A (zh) 集中共享型的数字城管应用平台系统和实现方法
Grabowski et al. The adoption of open data and open API telecommunication functions by software developers
CN106331027A (zh) 信息推送方法、推送装置及系统
CN104063113A (zh) 数字地图中位置相关信息的集合显示和交互的方法
CN108419208A (zh) 一种基于公共数据交换点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US20040068520A1 (e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Mukasa et al. A sightseeing spot recommendation system for urban smart tourism based on users’ priority conditions
KR20140113202A (ko) 업무관리장치, 업무관리시스템, 및 업무관리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