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1521A - 信息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1521A
CN108401521A CN201780000847.1A CN201780000847A CN108401521A CN 108401521 A CN108401521 A CN 108401521A CN 201780000847 A CN201780000847 A CN 201780000847A CN 108401521 A CN108401521 A CN 1084015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signal
user equipment
community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08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01521B (zh
Inventor
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01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1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01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15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04W36/3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by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1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04W36/085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involving beams of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信息生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适用于用户设备,包括: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小区的第一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包含第二波束信号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波束信号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波束信号;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和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缩短用户设备在切换小区时的耗时,有利于提高用户设备切换小区的速度。

Description

信息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信息生成方法、信息生成装置、信号发送方法、信号发送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化过程中,主要通过波束扫描的方式来传输同步块,并通过同步块来承载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用户设备通过接收波束信号来获取波束信号中的同步块,在切换小区时,用户设备需要接收其所在小区的波束信号,以及该小区相邻小区的波束信号,并且需要确定其所在小区的波束信号的信噪比,以及相邻小区的波束信号的信噪比,并将每个信噪比和对应的波束信号的标识上传至小区对应的基站。
但是用户设备为了确定相邻小区的波束信号的标识信息,需要解析波束信号中物理广播信道所承载的信息,而这个解析过程比较耗费时间,可能导致用户设备无法及时地切换小区。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信息生成方法、信息生成装置、信号发送方法、信号发送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生成方法,适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小区的第一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包含第二波束信号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波束信号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波束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和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可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处于连接态的用户设备和处于空闲态的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用户设备为处于空闲态的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第一波束信号时,接收所述第一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隔波束的数目小于预设数目的其他波束信号;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和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和所述其他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波束信号还包含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用户设备为处于连接态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小区是否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小区;
若所述第二小区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小区,根据所述小区切换信息接入所述第二小区。
可选地,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二波束信号,包含垂直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方向的垂直波束信号,和平行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方向的平行波束信号,所述根据所述小区切换信息接入所述第二小区包括:
与所述第二小区的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接收所述平行波束信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适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接收所述基站所发出的第一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
接收与所述基站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波束信号中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将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地,接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波束信号携带有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可选地,接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
通过与所述相邻的基站之间的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信息生成装置,适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小区的第一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包含第二波束信号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波束信号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波束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生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和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可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处于连接态的用户设备和处于空闲态的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用户设备为处于空闲态的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第一波束信号时,接收所述第一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隔波束的数目小于预设数目的其他波束信号;
所述生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和所述其他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波束信号还包含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信息,所述装置还包括:
小区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用户设备为处于连接态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小区是否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小区;
小区切换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二小区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小区,根据所述小区切换信息接入所述第二小区。
可选地,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二波束信号,包含垂直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方向的垂直波束信号,和平行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方向的平行波束信号,所述小区切换模块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小区的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接收所述平行波束信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信号发送装置,适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设备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接收所述基站所发出的第一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
信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与所述基站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波束信号中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信息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信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波束信号携带有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信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通过与所述相邻的基站之间的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小区的第一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包含第二波束信号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波束信号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波束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和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接收所述基站所发出的第一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
接收与所述基站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波束信号中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将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小区的第一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包含第二波束信号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波束信号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波束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和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接收所述基站所发出的第一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
接收与所述基站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波束信号中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将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将至少一个第二个波束信号的标识信息传输至用户设备,一方面使得用户设备无需解析第二波束信号的物理广播信道所承载的信息,即可确定第二波束信号的标识信息,进而确定第二波束信号并接收第二波束信号;另一方面使得用户设备仅需计算上述第二波束信号的信噪比,而无需针对第二小区中每个第二波束信号分别计算信噪比。这两方面都可以缩短用户设备在切换小区时的耗时,有利于提高用户设备切换小区的速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息生成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波束信号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生成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信息生成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信息生成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息生成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生成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号发送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信息生成的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信号发送的装置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息生成方法的示意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信息生成方法适用于用户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该用户设备可以接收基站,例如5G基站所形成的小区中的波束信号。如图1所示,所述信息生成方法包括:
在步骤S11中,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小区的第一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包含第二波束信号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波束信号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波束信号;
在步骤S12中,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在步骤S13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和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其中,生成的小区切换信息包含第一波束信号的信噪比,和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中每个第二波束信号的信噪比,进一步地,还可以将该小区切换信息传输至第一小区和/或第二小区对应的基站,由基站确定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切换小区。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波束信号关系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由5G基站形成,多个小区形成蜂窝网络,其中,存在6个与第一小区1相邻的第二小区2。
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基站可以发射多个第一波束信号,针对每个第一波束信号,第一基站可以分别存储与该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第二波束信号的第二标识信息。例如针对第一小区1中的第一波束信号11,与其相邻的第二波束信号可以为第二小区2中的第二波束信号21、第二波束信号22和第二波束信号23。
需要说明的是,与一个波束信号相邻的波束信号的数量和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按照图2所示,设置第二小区中与第一波束信号11相对应的第二波束信号22,和其两侧的第二波束信号21与第二波束信号23为与第一波束信号11相邻的第二波束信号,也可以仅设置第二波束信号22为与第一波束信号11相邻的第二波束信号。
再例如针对第一小区中的第一波束信号12,由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二波束信号,包括第二小区2中的第二波束信号23,还包括第二小区2’中的第二波束信号21’,那么可以设置第二波束信号23和第二波束信号21’为与第一波束信号12相邻的第二波束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用户设备在第一小区中接收第一波束信号11,那么可以获取到第二波束信号21、第二波束信号22和第二波束信号23的第二标识信息,由于第二波束信号21、第二波束信号22和第二波束信号23与第一波束信号11相邻,也即相距较近,用户设备在从第一波束信号11切换到第二小区2中后,接收第二波束信号21、第二波束信号22或第二波束信号23的信号强度相对于第二小区2中其他波束的信号强度相对较大,能够保证用户设备在切换到接收者三个第二波束信号中任一波束信号,都能具有良好的通信效果。
因此通过将至少一个第二个波束信号的标识信息传输至用户设备,一方面使得用户设备无需解析第二波束信号的物理广播信道所承载的信息,即可确定第二波束信号的标识信息,进而确定第二波束信号并接收第二波束信号;另一方面使得用户设备仅需计算上述第二波束信号的信噪比,而无需针对第二小区中每个第二波束信号分别计算信噪比。这两方面都可以缩短用户设备在切换小区时的耗时,有利于提高用户设备切换小区的速度。
可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处于连接态的用户设备和处于空闲态的用户设备。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生成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3所示,所述信息生成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14中,若所述用户设备为处于空闲态的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第一波束信号时,接收所述第一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隔波束的数目小于预设数目的其他波束信号;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和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包括:
在步骤S131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和所述其他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于第一小区中接收第一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可以处于连接态,也可以处于空闲态,对于处于空闲态的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存在睡眠和启动两个周期性阶段,例如睡眠600毫秒后,启动5毫秒,在睡眠阶段不接收信号,在启动阶段接收信号。由于每个周期中睡眠阶段一般长于启动阶段,因此在睡眠阶段可能出现第一小区中波束信号的信号强度发生变化的情况。
例如在图2中,用户设备在启动阶段接收第一波束信号11,而在睡眠阶段第一波束信号12和第一波束信号13的信号强度增强,那么如果用户设备仅将第一波束信号11的信噪比,和第二波束信号21、第二波束信号22、第二波束信号23的信噪比上传至基站,基站根据这四个波束信号的信噪比就确定第一小区已不适合用户设备,进而使得用户设备切换至第二小区。但是由于第一波束信号12和第一波束信号13的信号强度增强,其信噪比也会提高,但是由于基站并没有考虑这两个波束信号,因此可能导致误判。
基于此,用户设备可以接收第一小区中与第一波束信号相隔波束的数目小于预设数目的其他波束信号,例如该预设数目为0,那么其他波束信号就是与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两个波束信号,例如针对图2中的第一波束信号11而言,其他波束信号就是第一波束信号12和第一波束信号13。进而在生成小区切换信息时,可以根据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第一波束信号和其他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也即考虑了其他波束信号,进而可以生成其他波束信号的信噪比上传至基站,使得基站所考量的波束信号更加全面,保证了在用户设备睡眠阶段第一小区中波束信号的强度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地判定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切换小区。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信息生成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波束信号还包含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15中,若所述用户设备为处于连接态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小区是否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小区;
在步骤S16中,若所述第二小区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小区,根据所述小区切换信息接入所述第二小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告诉移动场景中的小区,可以是高铁沿线的小区,也可以是其他高速(例如速度大于300千米/小时)移动的交通工具沿线的小区。
针对这类小区,由于用户设备生成小区切换信息后再上传至基站,由基站分析小区切换信息,再确定用户设备是否切换小区,存在一定的延迟,而针对高速移动中的用户设备,即使极小的延迟也可能导致用户设备错过适当的切换时机,而导致无法成功切换。
因此,可以设置在第二小区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小区的情况下,在用户设备生成小区切换信息后,直接允许用户切换到第二小区中,并接收第二小区发出的第二波束信号,具体地,可以根据小区切换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中信噪比最大的第二波束信号,接收该第二波束信号,从而尽量降低用户设备切换小区的延迟,保证用户设备在高速移动场景下能够良好地切换小区。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信息生成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5所示,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二波束信号,包含垂直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方向的垂直波束信号,和平行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方向的平行波束信号,所述根据所述小区切换信息接入所述第二小区包括:
在步骤S161中,与所述第二小区的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接收所述平行波束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切换到第二小区,并接收平行波束信号,由于平行波束信号平行于用户设备移动方向,因此可以保证用户设备在移动过程中,都可以接收到该波束信号,而无需频繁地切换所接收的波束信号。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示意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发送方法可以适用于基站,例如5G基站。如图6所示,所述信号发送方法包括:
在步骤S61中,确定接收所述基站所发出的第一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
在步骤S62中,接收与所述基站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波束信号中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在步骤S63中,将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针对其所发出的每个第一波束信号,可以分别接收相邻的基站发出的波束信号中,与该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的第二标识信息。例如图2所示,第一小区对1应的第一基站可以发射多个第一波束信号,针对每个第一波束信号,针对第一小区1中的第一波束信号11,基站可以接收其相邻基站发出的第二波束信号21、第二波束信号22和第二波束信号23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基站可以将第二波束信号的标识信息传输至接收第一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基于此,一方面使得用户设备无需解析第二波束信号的物理广播信道所承载的信息,即可确定第二波束信号的标识信息,进而确定第二波束信号并接收第二波束信号;另一方面使得用户设备仅需计算上述第二波束信号的信噪比,而无需针对第二小区中每个第二波束信号分别计算信噪比。这两方面都可以缩短用户设备在切换小区时的耗时,有利于提高用户设备切换小区的速度。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7所示,接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
在步骤S621中,接收所述第二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波束信号携带有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8所示,接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
在步骤S622中,通过与所述相邻的基站之间的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根据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通过接收相邻的基站发送的第二波束信号,来从第二波束信号中获取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根据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通过其与相邻的基站之间的接口(例如X2接口)来接收第二标识信息,具体接收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与前述的信息生成方法和信号发送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信息生成装置和信号发送装置的实施例。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息生成装置的示意框图。本实施例的信息生成装置适用于用户设备,如图9所示,所述信息生成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91,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小区的第一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包含第二波束信号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波束信号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波束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生成模块9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和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可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处于连接态的用户设备和处于空闲态的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用户设备为处于空闲态的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第一波束信号时,接收所述第一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隔波束的数目小于预设数目的其他波束信号;
所述生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和所述其他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生成装置的示意框图。所述第一波束信号还包含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信息,如图10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小区确定模块93,被配置为若所述用户设备为处于连接态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小区是否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小区;
小区切换模块94,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二小区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小区,根据所述小区切换信息接入所述第二小区。
可选地,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二波束信号,包含垂直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方向的垂直波束信号,和平行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方向的平行波束信号,所述小区切换模块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小区的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接收所述平行波束信号。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号发送装置的示意框图。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发送装置适用于基站,如图11所示,所述信号发送装置包括:
设备确定模块111,被配置为确定接收所述基站所发出的第一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
信息接收模块112,被配置为接收与所述基站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波束信号中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信息发送模块113,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信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波束信号携带有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信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通过与所述相邻的基站之间的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相关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公开还提出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小区的第一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包含第二波束信号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波束信号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波束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和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本公开还提出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接收所述基站所发出的第一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
接收与所述基站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波束信号中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将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本公开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小区的第一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包含第二波束信号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波束信号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波束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和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本公开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接收所述基站所发出的第一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
接收与所述基站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波束信号中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将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信息生成的装置1200的示意框图。例如,装置12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2,装置12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202,存储器1204,电源组件1206,多媒体组件1208,音频组件12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212,传感器组件1214,以及通信组件1216。
处理组件1202通常控制装置12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2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2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208和处理组件12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2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12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2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2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1206为装置12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2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2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208包括在所述装置12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2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12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2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2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2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204或经由通信组件12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2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212为处理组件12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2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2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214可以检测到装置12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2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214还可以检测装置1200或装置12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2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2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2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2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2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2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2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2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2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2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12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2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的任一实施例。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2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200的处理器12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如图13所示,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信号发送的装置1300的示意框图。装置1300可以被提供为一基站。参照图13,装置1300包括处理组件1322、无线发射/接收组件1324、天线组件1326、以及无线接口特有的信号处理部分,处理组件1322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处理组件1322中的其中一个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图6至图8所示的任一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0)

1.一种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小区的第一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包含第二波束信号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波束信号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波束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和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处于连接态的用户设备和处于空闲态的用户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用户设备为处于空闲态的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第一波束信号时,接收所述第一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隔波束的数目小于预设数目的其他波束信号;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和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和所述其他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还包含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用户设备为处于连接态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小区是否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小区;
若所述第二小区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小区,根据所述小区切换信息接入所述第二小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二波束信号,包含垂直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方向的垂直波束信号,和平行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方向的平行波束信号;
所述根据所述小区切换信息接入所述第二小区包括:
与所述第二小区的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接收所述平行波束信号。
6.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接收所述基站所发出的第一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
接收与所述基站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波束信号中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将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波束信号携带有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
通过与所述相邻的基站之间的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9.一种信息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小区的第一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包含第二波束信号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波束信号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波束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生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和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处于连接态的用户设备和处于空闲态的用户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用户设备为处于空闲态的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第一波束信号时,接收所述第一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隔波束的数目小于预设数目的其他波束信号;
所述生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和所述其他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还包含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信息,所述装置还包括:
小区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用户设备为处于连接态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小区是否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小区;
小区切换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二小区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小区,根据所述小区切换信息接入所述第二小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属于高速移动场景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二波束信号,包含垂直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方向的垂直波束信号,和平行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方向的平行波束信号,所述小区切换模块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小区的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接收所述平行波束信号。
14.一种信号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设备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接收所述基站所发出的第一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
信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与所述基站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波束信号中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信息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波束信号携带有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通过与所述相邻的基站之间的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17.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小区的第一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包含第二波束信号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波束信号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波束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和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1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接收所述基站所发出的第一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
接收与所述基站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波束信号中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将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小区的第一波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信号包含第二波束信号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波束信号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中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波束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和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生成小区切换信息。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接收所述基站所发出的第一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
接收与所述基站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波束信号中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信号;
将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CN201780000847.1A 2017-08-10 2017-08-10 信息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4015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96798 WO2019028730A1 (zh) 2017-08-10 2017-08-10 信息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1521A true CN108401521A (zh) 2018-08-14
CN108401521B CN108401521B (zh) 2020-11-13

Family

ID=63095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0847.1A Active CN108401521B (zh) 2017-08-10 2017-08-10 信息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159993B2 (zh)
EP (1) EP3661252B1 (zh)
CN (1) CN108401521B (zh)
ES (1) ES2928216T3 (zh)
PL (1) PL3661252T3 (zh)
WO (1) WO201902873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6555A (zh) * 2018-09-13 2020-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22021322A1 (en) * 2020-07-31 2022-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identifier for pucch/pusch pathloss reference or beam reference signal
CN114710790A (zh) * 2022-04-11 2022-07-05 新拓尼克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对相邻建筑的共享部署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661252T3 (pl) * 2017-08-10 2022-12-1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generowania informacji,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przesyłania sygnału
US11297554B2 (en) * 2019-03-28 2022-04-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andidate beam selection and control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1064337B2 (en) 2019-03-28 2021-07-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Beam as a service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0880836B2 (en) 2019-03-28 2020-12-2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Beam provisioning for sensory data collect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US11026095B2 (en) 2019-07-31 2021-06-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eal-time network provisioning for distributed virtual zones of collaborative mobile devices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55003A1 (en) * 2014-10-07 2016-04-14 Mediatek Inc. Beam administration methods for cellualr 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6358312A (zh) * 2015-07-17 2017-01-25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波束随机接入方法
CN106374984A (zh) * 2015-07-20 2017-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更新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27129A (zh) * 2016-01-29 2017-08-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迁移方法、基站、终端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28234B1 (en) 2014-03-31 2016-05-25 Alcatel Lucent Methods For Operating A Mobile Station And A Base St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Thereof
US9497785B2 (en) 2014-06-02 2016-11-15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exchanging beamforming information for a dual connection to user equipment
EP3235142A1 (en) 2014-12-18 2017-10-2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ntenna beams in a wireless system
KR102258575B1 (ko) 2015-03-17 2021-05-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빔포밍을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KR20160143509A (ko) 2015-06-04 2016-12-1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이웃 셀 탐색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MX2018002440A (es) * 2015-09-02 2018-06-0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rocedimientos de movilidad entre haces de diferentes nodos de red de radio.
CN106686631B (zh) * 2016-12-30 2020-05-1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eam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及其网元
US10390296B2 (en) * 2017-05-05 2019-08-20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a cell selection procedure or a cell reselection procedure
CN111542093B (zh) * 2017-06-16 202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PL3661252T3 (pl) * 2017-08-10 2022-12-1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generowania informacji,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przesyłania sygnału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55003A1 (en) * 2014-10-07 2016-04-14 Mediatek Inc. Beam administration methods for cellualr 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6358312A (zh) * 2015-07-17 2017-01-25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波束随机接入方法
CN106374984A (zh) * 2015-07-20 2017-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更新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27129A (zh) * 2016-01-29 2017-08-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迁移方法、基站、终端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6555A (zh) * 2018-09-13 2020-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1963048B2 (en) 2018-09-13 2024-04-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determining method,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021322A1 (en) * 2020-07-31 2022-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identifier for pucch/pusch pathloss reference or beam reference signal
CN114710790A (zh) * 2022-04-11 2022-07-05 新拓尼克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对相邻建筑的共享部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61252A4 (en) 2021-05-19
EP3661252A1 (en) 2020-06-03
US20200213917A1 (en) 2020-07-02
US20210400543A1 (en) 2021-12-23
US11159993B2 (en) 2021-10-26
WO2019028730A1 (zh) 2019-02-14
PL3661252T3 (pl) 2022-12-19
EP3661252B1 (en) 2022-07-27
ES2928216T3 (es) 2022-11-16
CN108401521B (zh) 2020-11-13
US11653274B2 (en)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1521A (zh) 信息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131802B (zh) 数据广播方法、数据广播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113673A (zh) 用于小区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7493597A (zh) 降低移动终端功耗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709732A1 (en) Period information indication method for common control resource set of remaining key system information
CN108702700A (zh) 定义小区同步广播块位置的指示、搜索方法及装置和基站
CN106028375A (zh) 网络切换的提示方法、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CN105281994B (zh)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8496395A (zh) 寻呼同步指示方法及装置、寻呼同步方法及装置和基站
CN109792746A (zh) 时域资源分配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8476421A (zh) 传输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417739A (zh) 资源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4301308B (zh) 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604230B (zh) 区域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9565451A (zh) 网络切片的使用方法及装置
CN106231559A (zh) 网络访问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565648A (zh) 同步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8476446A (zh) 蜂窝网络中实现全双工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基站
CN109792625A (zh) 传输关于测量控制的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39038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9451786A (zh) 无人机管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8476420A (zh) 寻呼配置方法及装置、寻呼消息接收方法及装置和基站
CN108702796A (zh) 同步广播块的发送、解调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9451813A (zh) 小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5163391A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无线访问接入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