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1456B - 指纹卡托组件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指纹卡托组件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1456B
CN108401456B CN201780003568.0A CN201780003568A CN108401456B CN 108401456 B CN108401456 B CN 108401456B CN 201780003568 A CN201780003568 A CN 201780003568A CN 108401456 B CN108401456 B CN 1084014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card
card holder
module
fingerprin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35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01456A (zh
Inventor
侯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01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1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01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14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24Sensors therefor by using geometrical optics, e.g. using pr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一种指纹卡托组件和终端设备,能够提供终端设备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提升用户体验。该指纹卡托组件包括:卡托(10);指纹模组(50),设置于所述卡托(10)上;所述指纹模组(50)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并将所述用户的指纹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的处理器(80)。

Description

指纹卡托组件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指纹卡托组件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快速普及,使得消费者对指纹识别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用户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指纹识别方案可以包括:将指纹模组设置于手机的正面,例如,将指纹模组集成于HOME键上,或者,也可以单独为指纹模组开孔,放置到手机的侧面,为了满足用户对指纹识别方案的多样化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指纹识别方案,提升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指纹卡托组件和终端设备,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纹卡托组件,包括:
卡托;
指纹模组,设置于所述卡托上;
所述指纹模组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并将所述用户的指纹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的处理器。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卡托组件,通过将指纹模组设置在卡托上,使得指纹卡托组件即具有承载芯片的功能,又具有指纹识别的功能,丰富了现有的卡托的功能,增加了终端设备的附加价值,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卡托组件不必为指纹模组单独开孔,提高了终端设备的空间利用率,同时用户可以通过卡托进行指纹识别,相当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指纹识别方案,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模组可以只包括指纹芯片(或者也可以称为指纹传感器),或者,所述指纹模组为集成了逻辑电路和指纹芯片的组合结构,所述逻辑电路可以对指纹芯片采集的指纹数据进行处理,也就是说,所述指纹模组发送给终端设备的处理器的用户的指纹数据可以为指纹芯片采集的原始的指纹数据,也可以为经过逻辑电路处理后的指纹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模组设置于所述卡托的外表面。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胶粘工艺将所述指纹模组设置于所述卡托的外表面,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将所述指纹模组设置于所述卡托的外表面。
应理解,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也可以称为指纹模组的感应面、感测面或触摸面等,即指纹模组的外表面可以用于实现用户的指纹采集,或者说,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指纹模组的外表面进行指纹识别。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托包括卡托盖,所述卡托盖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指纹模组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背对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面。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高度可以等于或大于所述指纹模组的厚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用胶粘工艺将所述指纹模组粘贴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模组设置于所述卡托的内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托包括卡托盖,所述卡托盖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指纹模组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用胶粘工艺将所述指纹模组粘贴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凹陷部的高度可以等于或大于所述指纹模组的厚度,或者,所述第二凹陷部的高度也可以小于所述指纹模组的厚度,此情况下,可以在卡托体的与卡托盖相邻的平面上设置第三凹陷部,通过所述第二凹陷部和所述第三凹陷部容纳所述指纹模组,只要所述第二凹陷部和所述第三凹陷部的高度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指纹模组的厚度即可。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所述卡托体的主体部分设置凹槽,将所述指纹模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只有保证所述凹槽能够容纳所述指纹模组即可;或者,也可以将所述指纹模组内嵌于所述卡托内,即从指纹卡托组件的外观不能看到所述指纹模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模组包括超声波指纹芯片,所述超声波指纹芯片用于通过超声波方式采集所述用户的指纹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卡托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指纹模组和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柔性线路板FPC或线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托包括卡托体,所述卡托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凹槽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卡托组件还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的指纹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托用于承载客户识别模块SIM卡或安全数字存储SD卡。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指纹卡托组件;以及
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指纹卡托组件中的指纹模组发送的用户的指纹数据,并根据所述用户的指纹数据进行指纹识别。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脑、车载电子设备或穿戴式智能设备等,该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设置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主板上,所述指纹模组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终端设备的主板。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板上设置有卡托座,所述指纹模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卡托座,所述卡托座用于将所述指纹卡托组件固定于所述主板上。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插拔式连接结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卡托组件安装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齐平,或所述卡托的外表面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齐平。
其中,若终端设备的侧面和指纹模组的侧面是平面,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与终端设备的侧面齐平,可以指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与终端设备的侧面处于同一平面;或者若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与终端设备的侧面为曲面,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与终端设备的侧面齐平也可以指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与终端设备的侧面处于同一曲面,即终端设备的侧面和指纹模组的侧面为同一曲面。类似地,对于所述卡托的外表面与终端设备的侧面齐平的含义亦是如此。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凸出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或所述卡托的外表面凸出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内陷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或所述卡托的外表面内陷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纹卡托组件,包括:
卡托和指纹模组;
其中,所述指纹模组设置于所述卡托上。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模组设置于所述卡托的外表面。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托包括卡托盖,所述卡托盖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指纹模组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背对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面。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用胶粘工艺将所述指纹模组粘贴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模组设置于所述卡托的内部。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托包括卡托盖,所述卡托盖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指纹模组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内。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用胶粘工艺将所述指纹模组粘贴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内。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卡托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指纹模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柔性线路板FPC或线缆。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托包括卡托体,所述卡托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凹槽内。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卡托组件还包括通信模块。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指纹卡托组件。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卡托座,所述指纹卡托组件中的指纹模组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卡托座。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插拔式连接结构。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卡托组件安装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齐平,或所述卡托的外表面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齐平。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凸出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或所述卡托的外表面凸出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内陷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或所述卡托的外表面内陷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
附图说明
图1是卡托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卡托组件的一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将指纹卡托组件安装至终端设备后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卡托组件的另一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将指纹卡托组件安装至终端设备后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一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是一种卡托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1所示的卡托10为是一种卡托结构,或是说,一种典型的卡托结构,所述卡托10可以用于承载卡片20,所述卡片20可以为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Module,SIM)卡,安全数字存储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简称SD卡),或其他能够跟终端设备的主板40进行通信的卡片(或者说,芯片)。
所述卡片20可以安装在卡托10的卡槽内,通过卡座30与终端设备的主板40连接,从而实现卡片20与主板40之间的通信。
实际使用时,卡托10安装在终端设备的卡槽内,占用终端设备的一定空间,但是,卡托10只有承载卡片,例如SIM卡的功能,因此,卡托的功能比较单一。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卡托组件,将指纹模组设置于卡托上,从而使得卡托既有承载卡片的功能,又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同时节省了在终端设备上单独开孔放置指纹模组的空间,因此,提高终端设备的空间利用率,进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以下,结合图2至图5,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卡托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理解,在以下示出的实施例中,对于不同实施例示出的结构中,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简洁,省略对相同结构的详细说明。
应理解,在以下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结构件的位置、高度、宽度或厚度等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指纹卡托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2所示,该指纹卡托组件100包括:卡托10和指纹模组50,其中,所述指纹模组50设置于所述卡托10上。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区分和理解各个结构件的具体结构,图2以卡托10和指纹模组50为分离状态来呈现所述指纹卡托组件100的结构,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在实际使用时,所述指纹模组50是设置于卡托10上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所述指纹模组50和所述卡托10的位置关系。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模组可以只包括指纹芯片(或者也可以称为指纹传感器),或者,所述指纹模组为集成了逻辑电路和指纹芯片的组合结构,所述逻辑电路可以对指纹芯片采集的指纹数据进行处理,也就是说,所述指纹模组发送给终端设备的处理器的用户的指纹数据可以为指纹芯片采集的原始的指纹数据,也可以为经过逻辑电路处理后的指纹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指纹模组50可以设置于所述卡托10的外表面。
应理解,这里所提到的卡托的外表面可以为卡托在实际使用时方向朝外的表面,例如,图2所示的卡托的外表面111,所述指纹模组也具有外表面(例如,图2所示的指纹模组的外表面51)和底面(即与指纹模组的外表面相背的一面),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为能够进行指纹采集的一面,因此,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也可以称为指纹模组的感应面、感测面或触摸面等,即指纹模组的外表面可以用于实现用户的指纹采集,或者说,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指纹模组的外表面进行指纹识别。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可以采用胶粘工艺将所述指纹模组50设置于所述卡托10的外表面,这样,将所述指纹卡托组件100插入终端设备的卡槽内后,指纹模组50的外表面(即可以进行指纹采集的一面)为终端设备的外观面,即指纹模组50的外表面是外露于终端设备的表面的,因此,用户可以直接触摸指纹模组50的外表面进行指纹识别。
可选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托包括卡托盖,所述卡托盖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指纹模组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背对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面。
例如,所述卡托盖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卡托盖11,所述卡托盖11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112,所述指纹模组50可以放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112内,由于指纹模组50需要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因此,将所述指纹模组50放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112时,需要将指纹模组的外表面51朝外,方便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外表面51进行指纹识别,也就是说,放置所述指纹模组50时,需要将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51背对所述第一凹陷部112的底部,或者说,将指纹模组50的底面(即指纹模组的外表面51的背面)朝向所述第一凹陷部112的底部。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部112的高度可以等于所述指纹模组50的厚度(即从指纹模组的外表面51到底面的厚度),这样,在将所述指纹模组50放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112后,所述卡托10的外表面111(或者说,所述卡托盖的外表面)与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51处于同一面(例如,同一平面或同一曲面),因此,将所述指纹卡托组件100安装在终端设备上之后,从终端设备的表面可见的是指纹模组的外表面51和卡托盖的部分表面。由于卡托的外表面与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在同一面,因此,能够提升终端设备的外观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部112的高度也可以大于所述指纹模组50的厚度,跟上述实施例类似,在将所述指纹模组50放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112后,所述卡托的外表面111也可以与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51处于同一面,这样,在所述指纹模组50和第一凹陷部112的底部之间可以留有间隙,从而能够保证所述指纹卡托组件100安装在终端设备上之后,所述卡托的外表面111与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51在同一面,进而能够提升终端设备的外观效果。或者,所述指纹模组50放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112后,所述指纹模组50也可以内陷于所述卡托的外表面111。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陷部112的高度也可以小于所述指纹模组50的厚度,这样,所述指纹模组50也可以凸出所述卡托的外表面111。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指纹卡托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指纹模组和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
例如,所述第一连接部可以为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例如,图2所示的FPC60)或线缆,或者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所述指纹模组和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之间的电连接的连接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图2仅示出了以第一连接部为FPC60为例的指纹卡托组件的结构,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还可以为上述的其他连接结构,或者,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卡托组件也可以不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部,例如,所述指纹模组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采集的用户的指纹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的处理器等。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卡托还可以包括卡托体,所述卡托体位于所述卡托盖的后端,卡托安装在终端设备上之后,卡托体部分不可见,卡托体可以认为是卡托的主体部分,用于承载SIM卡等卡片,若所述指纹卡托组件包括上述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卡托体上可以设置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可以位于所述凹槽内。
例如,所述凹槽可以为图2所示的凹槽113,所述第一连接部可以设置在所述凹槽113内,所述凹槽113的深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从而能够保证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完全嵌入到所述卡托体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可以与指纹模组的底面连接,用于接收指纹模组输出的电信号,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可以连接至终端设备的处理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指纹模组的电信号输出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至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可以指所述第一连接部直接连接至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也可以指所述第一连接部间接连接至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例如,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可以连接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3示出了将指纹卡托组件安装于终端设备之后的一例剖视图,如图3所示,将指纹卡托组件安装于终端设备之后,所述指纹模组50的外表面为终端设备的外观面,因此,用户可以直接触摸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从而进行指纹识别。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模组50包括的指纹芯片可以为光学指纹芯片、电容式指纹芯片或超声波指纹芯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此场景下的指纹芯片的类型不作限定,即当指纹模组的外表面外露于终端设备的表面时,可以采用多种指纹识别方案进行指纹识别。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指纹模组也可以设置于卡托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卡托的内部可以指所述指纹卡托组件安装在终端设备上之后,从终端设备的外观来看,不可见的位置,并不一定需要内嵌于卡托的内部,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所述指纹模组在卡托中的位置。
可选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托包括卡托盖,所述卡托盖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指纹模组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卡托盖的内表面为与所述卡托盖的外表面相背的一面,或者说,所述卡托盖的内表面为所述卡托盖的外表面的背面,当该指纹卡托组件安装于终端设备后,所述卡托盖的内表面不可见。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卡托盖的内表面设置第二凹陷部,例如,图4所示的第二凹陷部114,可以将所述指纹模组50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陷部114内。可选地,所述第二凹陷部114的高度可以等于所述指纹模组50的厚度,这样,在所述卡托盖11和卡托体12之间可以不留空隙;或者,所述第二凹陷部114的深度也可以大于所述指纹模组50的厚度,这样,在所述卡托盖11和所述卡托体12之间可以留有空隙;或者,所述第二凹陷部114的高度也可以小于所述指纹模组50的厚度,即所述第二凹陷部114不够容纳所述指纹模组50,此情况下,可以在卡托体12的与卡托盖11相邻的平面上设置第三凹陷部,通过所述第二凹陷部和所述第三凹陷部容纳所述指纹模组50,只要所述第二凹陷部和所述第三凹陷部的高度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指纹模组的厚度即可。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所述卡托体的主体部分设置凹槽,将所述指纹模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只有保证所述凹槽能够容纳所述指纹模组即可;或者,也可以将所述指纹模组内嵌于所述卡托内,即从指纹卡托组件的外观不能看到所述指纹模组,以上对于所述指纹模组在卡托上的位置仅为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将指纹模组设置与卡托上的其他位置,只要所述指纹模组和卡托能够组成一个整体,同时具有承载卡片和指纹识别的功能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所述指纹模组50设置于所述卡托的内部,那么将指纹卡托组件安装于终端设备之后,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是不可见的,此情况下,所述指纹模组采用的指纹识别方案需要能够穿透卡托的材质,例如,通过超声波方式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这种情况下,所述指纹模组中的指纹芯片可以为超声波指纹芯片。若通过超声波指纹芯片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那么将指纹模组设置于卡托内部时,可以设置超声波发生器朝向卡托的外表面,即朝向指纹卡托组件的外观面,此时,用户也可以通过将触摸指纹卡托组件的外表面的方式进行指纹识别。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指纹模组设置在卡托的内部,不影响卡托的外观,因此,不占用卡托的外部空间,有利于利用卡托的现有的表面处理工艺对卡托的表面进行处理,因此,能够更好的兼容现有技术。
图5示出了将指纹卡托组件安装于终端设备之后的另一例剖视图,如图5所示,将指纹卡托组件安装于终端设备之后,所述卡托10的外表面为终端设备的外观面,因此,需要指纹模组50穿透卡托10来获取用户的指纹数据。
跟前述实施例类似,所述指纹卡托组件也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器,用于连接指纹模组和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形式和安装位置等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卡托组件,通过将指纹模组设置在卡托上,使得指纹卡托组件即具有承载芯片的功能,又具有指纹识别的功能,丰富了现有的卡托的功能,增加了终端设备的附加价值,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卡托组件不必为指纹模组单独开孔,提高了终端设备的空间利用率,同时用户可以通过卡托进行指纹识别,相当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指纹识别方案,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下,结合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进行介绍。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6所示,所述终端设备200可以包括指纹卡托组件100和处理器8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指纹卡托组件100可以为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指纹卡托组件100,指纹卡托组件100中的各个结构件的功能和位置等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该处理器80可以接收指纹卡托组件100中的指纹模组采集的用户的指纹数据,并对所述用户的指纹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可以根据所述用户的指纹数据执行干湿度测量或指纹识别等操作。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80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数据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MCU)或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80设置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主板40上,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板40可以为集成了终端设备上的各种处理芯片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其中,包括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的处理芯片,即该处理芯片可以根据用户的指纹数据进行指纹识别,该处理芯片可以对应于所述处理器80。
如上文所述,所述指纹卡托组件100中的指纹模组可以通过有线传输方式将采集的用户的指纹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的处理器80,例如,所述指纹卡托组件10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将所述指纹模组连接至所述处理器80,或者也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指纹模组采集的用户的指纹数据发送给处理器80,例如,所述指纹卡托组件可以包括通信模块,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将所述用户的指纹数据发送给所述处理器80,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所述通信模块可以为蓝牙模块。具体的,所述终端设备也可以包括蓝牙模块,所述指纹卡托组件的蓝牙模块可以和所述终端设备的蓝牙模块建立连接,所述指纹卡托组件的蓝牙模块可以通过已建立的连接将所述用户的指纹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的蓝牙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终端设备的蓝牙模块可以将接收到的用户的指纹数据发送给处理器80。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200可以包括第二连接部,如图6所示的第二连接部90,所述指纹卡托组件中的第一连接部可以先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部90,然后通过第二连接部90连接至所述终端设备的主板,具体的,连接至所述主板上的处理器80。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的主板40上还可以设置卡托座,如图6所示的卡托座30,所述指纹卡托组件100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90连接至所述卡托座30,从而能够起到固定所述指纹卡托组件100的作用,具体的,与所述指纹模组相连的第一连接部60首先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部90,然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90连接至所述卡托座30。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可以为插拔式连接结构,方便用户将所述指纹卡托组件插入所述终端设备或从所述终端设备中取出。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指纹卡托组件可以安装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
可选地,当所述指纹卡托组件安装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可以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齐平,或凸出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或者也可以内陷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托的外表面可以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齐平,或凸出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或者也可以内陷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
例如,若所述指纹卡托组件为图2或图3所示的结构,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齐平,即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外观面;或者,若所述指纹卡托组件为图4或图5所示的结构,所述卡托的外表面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齐平,即所述卡托的外表面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外观面。
需要说明的是,若终端设备的侧面和指纹模组的侧面是平面,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与终端设备的侧面齐平,可以指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与终端设备的侧面处于同一平面;或者若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与终端设备的侧面为曲面,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与终端设备的侧面齐平也可以指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与终端设备的侧面处于同一曲面,即终端设备的侧面和指纹模组的侧面为同一曲面。类似地,对于所述卡托的外表面与终端设备的侧面齐平的含义亦是如此,这里不再赘述。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脑、车载电子设备或穿戴式智能设备等,该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设备。总的来说,只要该终端设备可以安装卡托,需要实现卡托中的卡片与处理器的通信都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卡托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指纹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托,包括卡托体和卡托盖,所述卡托体位于所述卡托盖的后端,并用于承载客户识别模块SIM卡或安全数字存储SD卡,所述卡托体用于承载所述SIM卡或所述SD卡的承载面垂直于所述卡托盖;
指纹模组,设置于所述卡托盖的外表面或所述卡托盖的内部,所述卡托插入终端设备的卡槽内后,所述卡托体和所述卡托盖的内表面不可见,所述卡托盖的外表面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外观面,用于被用户触摸;
所述指纹模组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指纹数据,并将所述用户的指纹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
所述指纹卡托组件安装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齐平,或所述卡托的外表面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侧面齐平;
所述指纹卡托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指纹模组和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于所述指纹模组设置;
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设置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主板,且所述主板上还设置有卡托座,所述指纹卡托组件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卡托座,所述卡托座用于固定所述指纹卡托组件;
与所述指纹模组相连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卡托座,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插拔式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柔性线路板FP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设置于所述卡托盖的外表面,所述卡托盖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指纹模组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所述指纹模组的外表面背对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采用胶粘工艺将所述指纹模组粘贴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设置于所述卡托盖的内部,所述卡托盖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指纹模组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纹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采用胶粘工艺将所述指纹模组粘贴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包括超声波指纹芯片,所述超声波指纹芯片用于通过超声波方式采集所述用户的指纹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卡托组件还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的指纹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指纹卡托组件,所述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卡托组件;以及
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指纹卡托组件中的指纹模组发送的用户的指纹数据,并根据所述用户的指纹数据进行指纹识别。
CN201780003568.0A 2017-08-15 2017-08-15 指纹卡托组件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1084014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97548 WO2019033280A1 (zh) 2017-08-15 2017-08-15 指纹卡托组件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1456A CN108401456A (zh) 2018-08-14
CN108401456B true CN108401456B (zh) 2022-05-06

Family

ID=63095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3568.0A Active CN108401456B (zh) 2017-08-15 2017-08-15 指纹卡托组件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01456B (zh)
WO (1) WO20190332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8055B (zh) * 2019-05-21 2022-06-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托机构组合件及移动终端
CN111259747B (zh) * 2020-01-09 2023-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821911B (zh) * 2020-12-30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托卡座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8208A (zh) * 1999-09-10 2001-03-21 Itt制造企业公司 带有伸缩式托盘的ic卡
CN203950311U (zh) * 2014-05-06 2014-11-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66118U (zh) * 2014-08-07 2014-12-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205792539U (zh) * 2016-05-23 2016-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卡座组件及具有该集成卡座组件的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8208A (zh) * 1999-09-10 2001-03-21 Itt制造企业公司 带有伸缩式托盘的ic卡
CN203950311U (zh) * 2014-05-06 2014-11-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33280A1 (zh) 2019-02-21
CN108401456A (zh) 2018-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85874B1 (en) Biometric sensor and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U2022202072B2 (en) Card holder and mobile terminal
EP319697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tenna
US8086269B2 (en) Modular structure to expand and enhanc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rd functionality
KR102360490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8401456B (zh) 指纹卡托组件和终端设备
KR20160061064A (ko) 접을 수 있는 전자 장치
TWM374660U (en) Antenna device
EP294080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nnectable to exter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the same
CN107203735B (zh) 一种指纹辨识机构及其电子装置
EP3582329B1 (en) Card tray, insertion device, and terminal
CN207337404U (zh) 指纹卡托组件和终端设备
CN111988055B (zh) 卡托机构组合件及移动终端
CN107657247B (zh)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相应的终端
CN203839563U (zh) 卡连接器及终端设备
CN203839564U (zh) 卡连接器及终端设备
CN213844211U (zh) 考勤装置
WO2016206532A1 (zh) 一种终端设备及应用于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10515316U (zh) 指纹模组和电子设备
JP5659733B2 (ja) 通信装置
CN105759949B (zh) 感应装置及其具有感应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TWM446444U (zh) 卡座與使用其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WO2019000289A1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