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0276A -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0276A
CN108400276A CN201810100916.2A CN201810100916A CN108400276A CN 108400276 A CN108400276 A CN 108400276A CN 201810100916 A CN201810100916 A CN 201810100916A CN 108400276 A CN108400276 A CN 108400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ollector foil
collecting terminals
extending part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09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00276B (zh
Inventor
山本聪美
松本瑞穗
高松宽史
今西裕明
村田郎
村田一郎
神月清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483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8512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00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0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00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02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1Metal or alloys, e.g. alloy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002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work
    • B23K11/0026Welding of thin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08Devices involv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laser beam and workpiece
    • B23K26/0869Devices involving movement of the laser head in at least one axial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20Bonding
    • B23K26/21Bonding by welding
    • B23K26/24Seam welding
    • B23K26/242Fillet welding, i.e. involving a weld of substantially triangular cross section joining two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20Bonding
    • B23K26/32Bonding taking account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olv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4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plate-like electrode stacks, e.g. electrode pole straps or b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18Sheet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36Electric or electroni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3/00Materials to be soldered, welded or cut
    • B23K2103/08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 B23K2103/10Aluminium or alloy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3/00Materials to be soldered, welded or cut
    • B23K2103/08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 B23K2103/12Copper or alloy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二次电池包括:电极体,该电极体包括电极本体部、集电箔伸出部和集电箔连接部;包括焊接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的第1延伸部位的第1集电端子;以及第2集电端子,该第2集电端子是另外于所述第1集电端子的部件,包括焊接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的第2延伸部位的第2集电端子。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相对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位于彼此相反侧。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双方被焊接于集电箔连接部,由此存在将所述第1延伸部位、所述第2延伸部位和集电箔连接部一体化的焊接部,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经由所述焊接部而被一体化。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二次电池中,为了能实现高效率的放电和高容量,通过层叠或卷绕多片电极箔来构成电极体。电极体与集电端子(也称为集电体)一起被收容于壳体的内部,外部端子被配置于壳体的外部(盖之上)。安装于电极体的集电端子将电极体和外部端子电连接。
如日本特开平10-106536所公开的那样,构成电极体的多片集电箔的端部以捆扎的状态插入到设置于集电端子的缝隙的内侧,由激光焊接将两者焊接起来。与之相同的技术也被公开于日本特开2013-179015等。
发明内容
用于以往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的集电端子具有多个延伸部,在相邻的2个延伸部之间形成缝隙(参照日本特开平10-106536、日本特开2013-179015)。
但是,在将多片集电箔的端部以捆扎的状态插入缝隙时,若缝隙宽度窄的话,则多个集电箔的端部难以插入缝隙,结果,有时难以将集电端子组装到电极体。另一方面,在将多片集电箔的端部以捆扎的状态用激光焊接接合到集电端子时,若缝隙宽度宽的话、即2个延伸部之间的间隔宽的话,则难以使多片集电箔的端部与集电端子的延伸部相互接触,或者焊接用的激光通过缝隙而到达位于集电端子的内侧的集电箔、分隔件(所谓的激光穿过),结果,有时难以进行适当的焊接。
本公开提供一种具有如下构成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易于将集电端子组装到电极体,并且,可将集电端子容易且稳定地接合到电极体。
本公开的第一方式涉及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极体、第1集电端子和第2集电端子。所述电极体包括将正极用和负极用的集电箔隔着分隔件层叠而成的电极本体部,正极用和负极用的所述集电箔分别具有相对于所述电极本体部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外侧伸出而成的集电箔伸出部、以及在所述集电箔伸出部的外侧顶端构成的集电箔连接部。所述第1集电端子包括具有沿着所述集电箔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的第1延伸部位,所述第1延伸部位被焊接于上述集电箔连接部。所述第2集电端子是另外于上述第1集电端子的部件,包括具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的第2延伸部位,所述第2延伸部位被焊接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相对于集电箔连接部位于彼此相反侧。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双方被焊接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从而存在将所述第1延伸部位、所述第2延伸部位和所述集电箔连接部一体化的焊接部,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经由所述焊接部而被一体化。
上述那样构成的二次电池由第1集电端子和作为另外于第1集电端子的部件的第2集电端子构成,所以,在其制造过程中通过使第1集电端子和第2集电端子相对移动,能够使作为供集电箔连接部插入的部分的缝隙的宽度变化。例如在将集电箔连接部插入缝隙时,能够在将第1集电端子和第2集电端子配置成在可动范围中最大限度地加宽缝隙的宽度的状态下,将集电箔连接部插入缝隙,从而易于将第1集电端子和第2集电端子组装到电极体。另外,在进行激光焊接时,能够将第1集电端子和第2集电端子配置成使缝隙的宽度变窄,所以,能够容易使集电箔连接部和第1集电端子及第2集电端子相互接触,即使实施激光焊接也不会产生所谓的激光穿过地能够进行适当的焊接,能够获得高品质的二次电池。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集电箔连接部可以包括多片所述正极用或负极用的集电箔。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所述第1延伸部位可以包括第1延伸部和与第1延伸部隔着间隙相邻的第2延伸部。所述集电箔连接部可以被配置成朝着从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内侧向所述外侧的方向通过所述间隙。可以是,所述第1延伸部是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平板状;所述第1延伸部具有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抵接一侧的第1端部、以及具有朝着从所述内侧向所述外侧的方向从所述第1端部突出的形状的凸部。可以是,所述第2延伸部位被配置成重叠于所述第2延伸部的表面中与面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表面相反侧的第1外侧表面;所述焊接部将所述第2延伸部位中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抵接一侧的第2端部、所述集电箔连接部和所述凸部一体化。
根据上述构成,与在第1延伸部与第2延伸部之间配置第2延伸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形成于第1延伸部与第2延伸部之间的空隙,从而能够实现第1集电端子、第2集电端子的小型化,进而能够实现二次电池整体的小型化。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所述第2延伸部位可以包括所述第2延伸部位的表面中与面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表面相反侧的第2外侧表面。所述凸部可以包括所述凸部的表面中与面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表面相反侧的第3外侧表面。所述第2外侧表面和所述第3外侧表面可以是齐平的(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此所说的齐平不仅仅是严格的齐平,也包括技术常识上的齐平、即大致齐平。
根据上述构成,第1集电端子和第2集电端子在焊接时对于集电箔连接部从两侧均匀地接触或压接,所以,集电箔连接部不会弯曲或折曲,可将第1集电端子和第2集电端子稳定且容易地焊接于集电箔连接部。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所述焊接部可以构成为焊接所述凸部中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以外的部分、所述集电箔连接部和所述第2端部。
关于上述构成,在焊接的过程中,作为焊接对象的集电箔连接部等进行从固态向液态变化并再次返回固态这样的状态转变,所以,作为供集电箔连接部插入的部分的上述空隙的宽度也在焊接的过程中变化。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减小空隙的宽度的变化量,能够减小对焊接后的焊接部的状态带来的影响。另外,存在于焊接部位附近的分隔件不耐热,但通过缩短焊接部的焊接长度,可以减小给分隔件带来的热影响。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可以由同种金属构成。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可以是,所述第1集电端子包括L字状的第1基部,所述第1延伸部位构成为从所述L字状的第1基部延伸。可以是,所述第2集电端子包括L字状的第2基部,所述第2延伸部位构成为从所述L字状的第2基部延伸。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可以是,所述第1集电端子包括L字状的第1基部,所述第1延伸部位构成为从所述L字状的第1基部延伸。可以是,所述第2集电端子包括平板状的第2基部,所述第2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基部是齐平的。在此所说的齐平不仅仅是严格的齐平,也包括技术常识上的齐平、即大致齐平。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可以是,第1延伸部位具有从所述第1集电端子的第1基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所述第1延伸部位相对于与所述第1延伸部位相接的所述第1基部的端部,沿着从所述外侧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内侧的方向弯曲。可以是,所述第2延伸部位具有从所述第2集电端子的第2基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所述第2延伸部位相对于与所述第2延伸部位相接的所述第2基部的端部,沿着从所述外侧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内侧的方向弯曲。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可以是,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在与从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内侧向所述外侧的方向垂直的面中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在电极体的厚度方向上交替配置。
本公开的第二方式涉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包括电极本体部,该电极本体部包括隔着分隔件而层叠的正极用和负极用的集电箔,所述正极用和所述负极用的集电箔分别包括相对于所述电极本体部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外侧伸出而成的集电箔伸出部,在所述集电箔伸出部的外侧顶端存在集电箔连接部。所述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第1集电端子和作为另外于所述第1集电端子的部件的第2集电端子。所述第1集电端子包括第1延伸部位,该第1延伸部位具有沿着所述集电箔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第2集电端子包括第2延伸部位,该第2延伸部位具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所述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使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相对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位于彼此相反侧的方式配置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使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相对移动以使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相互接近,由此使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双方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接触;在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双方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接触的状态实施激光焊接而形成将所述第1延伸部位、所述第2延伸部位和所述集电箔连接部一体化的焊接部,由此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经由所述焊接部而一体化。
根据上述构成,第1集电端子由另外于第2集电端子的部件构成,所以,在其制造过程中通过使第1集电端子和第2集电端子相对移动,能够使作为供集电箔连接部插入的部分的缝隙的宽度变化。例如在将集电箔连接部插入缝隙时,能够在将第1集电端子和第2集电端子配置成在可动范围中最大限度地加宽缝隙的宽度的状态下,将集电箔连接部插入缝隙,从而易于将第1集电端子和第2集电端子组装到电极体。另外,在进行激光焊接时,能够将第1集电端子和第2集电端子配置成使缝隙的宽度变窄,所以,能够容易使集电箔连接部和第1集电端子及第2集电端子相互接触,即使实施激光焊接也不会产生所谓的激光穿过地能够进行适当的焊接,能够制作高品质的二次电池。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式中,集电箔连接部可以包括多片所述正极用或负极用的集电箔。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式中,所述第1集电端子可以包括第1延伸部和与第1延伸部隔着间隙相邻的第2延伸部。可以是,所述第1延伸部是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平板状,所述第1延伸部具有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抵接的第1端部、以及具有朝着从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内侧向所述外侧的方向从所述第1端部突出的形状的凸部。配置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可以包括:将所述第2延伸部位配置成重叠于所述第2延伸部的表面中与面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表面相反侧的第1外侧表面,在所述第2延伸部位与所述凸部之间形成缝隙;以及以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朝着从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内侧向所述外侧的方向通过所述缝隙的方式配置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可以是,在实施所述激光焊接时,在所述第2延伸部位中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所抵接的第2端部和所述凸部双方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接触的状态下实施所述激光焊接,通过所述焊接部的形成而将所述第2端部、所述集电箔连接部和所述凸部一体化。
根据上述构成,与在第1延伸部与第2延伸部之间配置第2延伸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形成于第1延伸部与第2延伸部之间的空隙,从而能够实现第1集电端子、第2集电端子的小型化,进而能够实现二次电池整体的小型化。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式中,所述第2延伸部位可以包括所述第2延伸部位的表面中与面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表面相反侧的第2外侧表面。所述凸部可以包括所述凸部的表面中与面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表面相反侧的第3外侧表面。在实施所述激光焊接时,第2外侧表面和所述第3外侧表面可以是齐平的。在此所说的齐平不仅仅是严格的齐平,也包括技术常识上的齐平、即大致齐平。
根据上述构成,第1集电端子和第2集电端子在焊接时对于集电箔连接部从两侧均匀地接触或压接,所以,集电箔连接部不会弯曲或折曲,从而可将第1集电端子和第2集电端子稳定且容易地焊接于集电箔连接部。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式中,所述焊接部可以构成为焊接所述凸部中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以外的部分、所述集电箔连接部和所述第2端部。
关于上述构成,在焊接的过程中,作为焊接对象的集电箔连接部等进行从固态向液态变化并再次返回固态这样的状态转变,所以,作为供集电箔连接部插入的部分的上述空隙的宽度也在焊接的过程中变化。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减小空隙的宽度的变化量,能够减小对焊接后的焊接部的状态带来的影响。另外,存在于焊接部位附近的分隔件不耐热,但通过缩短焊接部的焊接长度,可以减小给分隔件带来的热影响。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式中,所述第1集电端子可以包括第1延伸部和与第1延伸部隔着间隙相邻的第2延伸部。可以是,所述第1延伸部是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平板状,所述第1延伸部具有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抵接的第1端部、以及具有朝着从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内侧向所述外侧的方向从所述第1端部突出的形状的凸部。配置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可以包括:以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朝着从所述内侧向所述外侧的方向通过所述间隙的方式将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插通于所述间隙,然后,将所述第2延伸部位配置成重叠于所述第2延伸部的表面中与面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表面相反侧的第1外侧表面,在所述第2延伸部位与所述凸部之间配置所述集电箔连接部。可以是,在焊接时,在所述第2延伸部位中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所抵接的第2端部和所述凸部双方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接触的状态下实施所述激光焊接,通过所述焊接部的形成而将所述第2端部、所述集电箔连接部和所述凸部一体化。
根据本公开,能够获得具有如下构成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易于将集电端子组装到电极体,并且,可将集电端子容易且稳定地接合到电极体。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产业的意义进行描述,其中,用相似的标号表示相似的元件。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二次电池100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二次电池100所具有的电极体30、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沿着图2中的箭头III线观察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等时的样态的图(侧视图)。
图4是表示沿着图2中的箭头IV线观察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等时的样态的图(俯视图)。
图5是沿着图2中的V-V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二次电池100所具有的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等的分解的样态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二次电池100的制造方法的准备工序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二次电池100的制造方法的配置工序(第1阶段)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二次电池100的制造方法的配置工序(第2阶段)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二次电池100的制造方法的配置工序(第3阶段)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二次电池100的制造方法的焊接工序的图。
图12是表示比较例中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所采用的集电端子50等的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比较例中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配置工序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比较例中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焊接工序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与基于比较例的比较例1、2、以及基于实施方式1的实施例相关的实验及其结果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中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所采用的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A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所采用的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A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所采用的第1集电端子10B和第2集电端子20B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所采用的第1集电端子10B和第2集电端子20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相同的部件和相当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有时不反复进行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二次电池100)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二次电池100的剖视图。二次电池100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能够作为例如锂离子电池加以利用。二次电池100被用于例如驱动车辆,被搭载于将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内燃机以及被从可充放电的蓄电池供给电力的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可外部充电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等。
二次电池100具有电极体30、壳体40、正极用外部端子37P、负极用外部端子37N、正极用集电端子10P、20P、负极用集电端子10N、20N。以下,在不特别区分正极用外部端子37P和负极用外部端子37N的情况(换言之,对它们中相同的构成说明的情况,下同)下仅表现为“外部端子37”,在不特别区分正极用集电端子10P和负极用集电端子10N的情况下仅表现为“第1集电端子10”,在不特别区分正极用集电端子20P和负极用集电端子20N的情况下仅表现为“第2集电端子20”。
(壳体40)
壳体40包括本体部41和盖部42,构成二次电池100的外观。本体部41和盖部42由铝等金属形成。本体部41具有有底方筒形状,盖部42被设成封闭本体部41的开口部。在盖部42安装外部端子37(正极用外部端子37P和负极用外部端子37N)。
(电极体30)
图2是表示二次电池100所具有的电极体30、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沿着图2中的箭头III线观察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等时的样态的图(侧视图),图4是表示沿着图2中的箭头IV线观察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等时的样态的图(俯视图),图5是沿着图2中的V-V线的向视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等的分解的样态的立体图。
参照图2~图6,电极体30被收容于壳体40中(也参照图1)。电极体30由多个正极用集电箔31P、多个分隔件31S和多个负极用集电箔31N的层叠体构成。电极体3也可以由它们的卷绕体构成。正极用集电箔31P由例如铝箔形成,在正极用集电箔31P的两面涂敷着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糊剂。负极用集电箔31N由例如铜箔形成,在负极用集电箔31N的两面涂敷着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糊剂。
分隔件31S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由多孔质的聚丙烯树脂片等构成。正极用集电箔31P中涂敷着正极活性物质的区域和负极用集电箔31N中涂敷着负极活性物质的区域隔着分隔件31S相面对。正极用集电箔31P中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的区域从分隔件31S中的长度方向上的一方端部露出,负极用集电箔31N中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的区域从分隔件31S中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方端部露出。
电极体30由多个正极用集电箔31P、多个分隔件31S和多个负极用集电箔31N如上述那样层叠而构成。这样构成的电极体30(参照图1)具有电极本体部31、正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P和负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N作为其构成部位。以下,在不特别区分正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P和负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N的情况下仅表现为“集电箔伸出部32”。
电极本体部31是正极用集电箔31P和负极用集电箔31N隔着分隔件31S而层叠的部位。正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P是正极用集电箔31P从电极本体部31向一方侧伸出的部位,负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N是负极用集电箔31N从电极本体部31向另一方侧伸出的部位(图1)。正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P和负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N相对于电极本体部31向其两外侧伸出。正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P和负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N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电极本体部31仅向其一方侧的(单方的)外侧伸出。
在正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P,多片正极用集电箔31P在电极体30的厚度方向层叠。构成正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P的多片正极用集电箔31P以收束的方式被汇集,由此在正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P的外侧顶端形成正极用集电箔连接部33P。
在负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N,多片负极用集电箔31N在电极体30的厚度方向层叠。构成负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N的多片负极用集电箔31N以收束的方式被汇集,由此在负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N的外侧顶端形成负极用集电箔连接部33N。以下,在不特别区分正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P和负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N的情况下仅表现为和负极用集电箔连接部33N的情况下仅表现为“集电箔连接部33”(参照图2~图6)。
(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
如图6所示,外部端子37配置于壳体40(图1)的外部,隔着绝缘体36而重叠于盖部42的外表面(上表面)上。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配置于壳体40(图1)中,将电极体30和外部端子37电连接。
具体地说,正极用集电端子10P、20P将正极用外部端子37P(图1)和正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P(正极用集电箔连接部33P)电连接。正极用集电端子10P、20P由与形成正极用集电箔31P的金属同种类的金属(例如铝、纯铝、铝合金)形成。
负极用集电端子10N、20N将负极用外部端子37N(图1)和负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N(负极用集电箔连接部33N)电连接。负极用集电端子10N、20N由与形成负极用集电箔31N的金属同种类的金属(例如铜、纯铜、铜合金)形成。
第1集电端子10隔着绝缘体35而重叠于盖部42的内表面(下表面)上。第1集电端子10经由导电性的销部件34而与外部端子37电连接。此外,第1集电端子10和销部件34也可以一体成型。第1集电端子10具有基部16(第1基部)和延伸部11~14作为其构成部位。第1延伸部位包括上述延伸部11~14。基部16具有形成为平板状的部分,隔着绝缘体35而重叠于盖部42的内表面上。
延伸部11~14向远离基部16的方向延伸。延伸部11~14分别具有沿着集电箔连接部33的长度方向平行延伸的形状,在延伸部11~14之间形成缝隙S1(图8)。延伸部11~14隔着缝隙S1(间隙)而彼此相邻地形成,焊接于集电箔连接部33,该集电箔连接部33被配置成朝着从上述电极本体部31的内侧向外侧的方向通过缝隙S1(间隙)(图5)。
延伸部11~14分别具有:沿着集电箔连接部3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平板部17;以及凸部18,该凸部18具有从平板部17中配置着集电箔连接部33一侧的端部19(第1端部,图5、图8)朝向外侧突出的形状(图3、图4)。也就是说,凸部18朝着从上述电极本体部31的内侧向外侧的方向,从端部19突出。凸部18的外侧表面18S(第3外侧表面,未形成焊接部38的区域)具有平坦的平面形状(参照图8)。上述外侧表面18S是凸部18的表面中与面向上述电极本体部31的表面相反侧的表面。在集电箔连接部33焊接于延伸部11~14之前的状态下,平板部17中位于端部19侧的端面和凸部18的位于端部19侧的端面以形成一个平面的方式平滑地连续,平行于集电箔连接部33的伸出方向(图5纸面内的上下方向)(参照图8)。
第2集电端子20是另外于第1集电端子10的部件,第2集电端子20具有基部26(第2基部)和延伸部21~24作为其构成部位。第2延伸部位包括上述延伸部21~24。基部26具有形成为平板状的部分,并重叠于基部16的上表面上。延伸部21~24向远离基部26的方向延伸。延伸部21~24分别具有沿着集电箔连接部3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延伸部21~24的外侧表面28(第2外侧表面,未形成焊接部38的区域)具有平坦的平面形状(参照图8)。上述外侧表面28是延伸部21~24的表面中与面向上述电极本体部31的表面相反侧的表面。
在延伸部21~24之间形成缝隙S2(图8)。延伸部21~24隔着缝隙S2(间隙)而彼此相邻地形成并焊接于集电箔连接部33,该集电箔连接部33被配置成朝着从上述电极本体部31的内侧向外侧的方向通过缝隙S2(间隙)(图5)。在集电箔连接部33焊接于延伸部21~24之前的状态下,各延伸部21~24中集电箔连接部33所在一侧的端部29(第2端部)平行于集电箔连接部33的伸出方向(图5纸面内的上下方向)(图8参照)。
在此,第1集电端子10的延伸部11~14(第1延伸部位)和第2集电端子20的延伸部21~24(第2延伸部位)分别夹着1个集电箔连接部33(相对于1个集电箔连接部33)而位于彼此相反侧(图5)。延伸部11和延伸部21双方焊接于位于它们之间的集电箔连接部33,由此形成将延伸部11、延伸部21和位于它们之间的集电箔连接部33一体化的焊接部38。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经由焊接部38而被一体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集电端子10包括延伸部11(第1延伸部)和延伸部12(第2延伸部),第2集电端子20的延伸部21(第2延伸部位)被配置成与延伸部12(第2延伸部)的平板状的平板部17的外侧表面(第1外侧表面)重叠。平板部17的外侧表面是平板部17的表面中与面向上述电极本体部31的表面相反侧的表面。焊接部38将延伸部21(第2延伸部位)中集电箔连接部33所在(抵接)一侧的端部29、设置于延伸部11(第1延伸部)的凸部18、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集电箔连接部33一体化。
如图5所示,延伸部12、22和位于它们之间的集电箔连接部33的关系、延伸部13、23和位于它们之间的集电箔连接部33的关系、以及延伸部14、24和位于它们之间的集电箔连接部33的关系与上述的延伸部11、21和位于它们之间的集电箔连接部33的关系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由彼此独立的部件构成,却经由4个焊接部38而相互一体化。
(制造方法)
以下,参照图7~图11,对二次电池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参照图7,首先,准备电极体30。具体地说,层叠多个正极用集电箔31P、多个分隔件31S和多个负极用集电箔31N。由此,获得包括电极本体部31和集电箔伸出部32(正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P和负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N)的层叠体(电极体30的中间体),该电极本体部31是隔着分隔件31S层叠正极用集电箔31P和负极用集电箔31N而成的,该集电箔伸出部32是正极用集电箔31P和负极用集电箔31N分别相对于电极本体部31向其两外侧伸出而成的。也可以在层叠体中,包括正极用集电箔31P和负极用集电箔31N双方分别相对于电极本体部31向其单方外侧伸出而成的集电箔伸出部32(正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P和负极用集电箔伸出部32N)。
然后,利用具有倾斜面的夹具60,将构成集电箔伸出部32的多片集电箔(正极用集电箔31P和负极用集电箔31N)以收束的方式汇集。由构成集电箔伸出部32的多片集电箔,在集电箔伸出部32的外侧顶端形成具有宽度W1(图8)的集电箔连接部33(正极用集电箔连接部33P和负极用集电箔连接部33N)。通过以上,准备好包括电极本体部31、集电箔伸出部32和集电箔连接部33的电极体30。
参照图8,接下来,准备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如上所述,第1集电端子10包括隔着间隙(缝隙S1)而彼此相邻地形成的延伸部11~14,延伸部11~14具有沿着集电箔连接部3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延伸部11~14分别具有:沿着集电箔连接部3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平板部17;以及凸部18,该凸部18具有从平板部17中配置集电箔连接部33一侧的端部19(图5、图8)朝向外侧突出的形状(图3、图4)。延伸部11相当于第1延伸部,延伸部12相当于第2延伸部。
第2集电端子20包括隔着间隙(缝隙S2)而彼此相邻地形成的延伸部21~24,延伸部21~24也具有沿着集电箔连接部3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延伸部21~24相当于第2延伸部位,第2集电端子20如上所述是另外于第1集电端子10的部件。利用激光加工、冲裁加工等而在金属板材形成3条具有预定宽度的缝隙(缝隙S1),然后,将相当于基部16的部分的金属板材弯折成L字状,从而能容易地制成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第1集电端子10。
(配置工序)
然后,在第1集电端子10的外侧重叠第2集电端子20。此时,将延伸部12~14各自的凸部18插入被设置于第2集电端子20的缝隙S2中。在延伸部11(第1延伸部)的凸部18与延伸部12(第1延伸部)的凸部18配置第2集电端子20的延伸部21(第2延伸部位)。第2集电端子20的延伸部21(第2延伸部位)被配置成与延伸部12(第2延伸部)的平板部17的外侧表面重叠。通过第2集电端子20的延伸部21~23配置成分别与第1集电端子10的延伸部12~14的外侧表面重叠,在延伸部21~24与延伸部11~14各自的凸部18之间形成缝隙。
参照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如上述那样被配置成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延伸部21(第2延伸部位)中集电箔连接部33所在一侧的端部29和设置于延伸部11(第1延伸部)的凸部18具有各自的外侧表面18S、28大致齐平的关系。延伸部12~14和延伸部22~24也是同样的。
如图9和图10所示,以集电箔连接部33朝着从上述电极本体部31的内侧向外侧的方向通过上述缝隙(延伸部11~14之间的间隙(缝隙S1)和延伸部21~24之间的间隙(缝隙S2))的方式配置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通过完成上述那样的配置工序,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被配置成例如延伸部11和延伸部21(第2延伸部位)相对于1个集电箔连接部33位于彼此相反侧(得到图10所示的状态)。延伸部12~14和延伸部22~24也是同样的。
然后,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相对移动(在此为滑动移动)以使延伸部11(第1延伸部位)和延伸部21(第2延伸部位)相互接近。延伸部12~14和延伸部22~24也是同样的。通过使宽度W2(图9)在集电箔连接部33的长度方向均匀地变小,延伸部11~14和延伸部21~24都能够与位于它们之间的集电箔连接部33均匀地接触。
(焊接工序)
参照图11,在延伸部11~14各自的凸部18和延伸部21~24各自中的集电箔连接部33所在一侧的端部29与位于它们之间的集电箔连接部33接触的状态下,实施采用了激光L的激光焊接。此时,为了使凸部18与端部29之间的空隙为一定(或者为一定值以下),在对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加压以减小上述空隙的状态下实施激光焊接。
在实施激光焊接时,凸部18的外侧表面18S和延伸部21~24各自的外侧表面28具有大致齐平的关系。形成将各延伸部11~14、各延伸部21~24和位于它们之间的集电箔连接部33一体化的焊接部38(图5)。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经由焊接部38(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焊接部38)而被一体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3参照),焊接部38被设置成,焊接延伸部11(第1延伸部)的凸部18中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18A、18B以外的部分18H、集电箔连接部33、以及延伸部21(第2延伸部位)中集电箔连接部33所在一侧的端部29(图5)。延伸部12~14和延伸部22~24也是同样的。
对与电极体30一体化了的第1集电端子10组装图6中示出的销部件34、绝缘体35、盖部42、绝缘体36和外部端子37。将与外部端子37和盖部42(图1)成为一体的电极体30收容于壳体40(图1)的本体部41中,将盖部42焊接于本体部41。通过设置于盖部42的注液孔向壳体41内注入电解液,然后,封闭注液孔。通过上述工序,完成图1中的二次电池100。
(作用和效果)
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作用和效果,一边与图12~图14所示的比较例进行对比一边进行说明。
在图12所示的比较例的情况下,集电端子50具有基部56和多个延伸部51~55,在相邻的2个延伸部之间形成缝隙S3(图13)。如图13所示,在将集电箔连接部33插入缝隙S3时,若缝隙S3的宽度W3窄的话,则集电箔连接部33难以插入缝隙S3,结果,难以将集电端子50组装到电极体30。
参照图14,另一方面,在利用激光焊接将集电箔连接部33接合到集电端子50的延伸部51~55时,若缝隙S3的宽度宽的话、即相邻的2个延伸部之间的间隔宽的话,则难以使集电箔连接部33和集电端子50的延伸部51~55相互接合。在此情况下,还可能存在如下状况:焊接用的激光L通过该缝隙S3而到达位于集电端子的内侧的集电箔、分隔件(所谓的激光穿过),结果,难以进行适当的焊接。
而与之相对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00,与上述缝隙相对应的部位由作为彼此独立的部件的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构成。根据具有该构成的二次电池100,在将多片集电箔的端部(集电箔连接部33)以捆扎的状态插入缝隙时,能够在将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配置成在可动范围中最大限度地加宽缝隙宽度的状态下,将集电箔连接部33插入缝隙,从而易于将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组装到电极体30。
在多片集电箔的端部(集电箔连接部33)在捆扎的状态下用激光焊接接合到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时,能够将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配置成使缝隙宽度变窄,例如可使第1集电端子10和/或第2集电端子20滑动移动,所以,能够容易使集电箔连接部33和延伸部11~14、21~24相互接触。集电箔连接部33和延伸部11~14、21~24接触,从而能够不产生焊接用的激光通过缝隙而到达位于第1集电端子10、第2集电端子20的内侧的电极体30(集电箔)这样的所谓激光穿过地进行适当的焊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集电端子20的延伸部21~23分别配置成重叠于第1集电端子10的延伸部12~14的外侧表面。焊接部38将延伸部21(第2延伸部位)中集电箔连接部33所在一侧的端部29、设置于延伸部11(第1延伸部)的凸部18、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集电箔连接部33一体化。延伸部12~14和延伸部22~24也是同样的。
与上述构成相关联地,也可以使延伸部11~14之间的缝隙S1的宽度比实施方式1的情况宽,将第2集电端子20的延伸部21~24配置于缝隙S1中。在此情况下,延伸部11~14和延伸部21~24在同一平面上在电极体30的厚度方向(相对于图1纸面垂直的方向)上交替排列。换言之,上述延伸部11~14和上述延伸部21~24在与从上述电极本体部31的内侧向外侧的方向垂直的面中位于同一平面上,上述延伸部11~14和上述延伸部21~24在电极体30的厚度方向上交替配置。在此情况下也同样地,通过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的相对移动而可使形成于延伸部11~14、21~24之间的缝隙的宽度增减,从而能够获得与上述大致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第2集电端子20的延伸部21~23分别配置成重叠于第1集电端子10的延伸部12~14的外侧表面。该构成并非必需的,但在采用该构成的情况下,与延伸部11~14和延伸部21~24在同一平面上交替排列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形成于延伸部11~14之间的缝隙的宽度变窄,结果,能够减小第1集电端子10、第2集电端子20整体的宽度,从而可实现二次电池100的小型化。另外,焊接部38将延伸部21~24各自的端部29、设置于各延伸部11~14的凸部18、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集电箔连接部33一体化,所以,能够实施必要充分的焊接。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中,延伸部21(第2延伸部位)中集电箔连接部33所在一侧的端部29和设置于延伸部11(第1延伸部)的凸部18具有各自的外侧表面18S、28大致齐平的关系。延伸部12~14和延伸部22~24也是同样的。该构成并非必需的,但根据该构成,延伸部21~24各自的端部29和设置于各延伸部11~14的凸部18在焊接时对于集电箔连接部33从两侧均匀地接触或压接,所以,集电箔连接部33不会弯曲或折曲,从而可将端部29和凸部18稳定且容易地焊接于集电箔连接部3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焊接部38被设置成,焊接延伸部11(第1延伸部)的凸部18中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18A、18B以外的部分18H、集电箔连接部33、以及延伸部21(第2延伸部位)中集电箔连接部33所在一侧的端部29(图5)。延伸部12~14和延伸部22~24也是同样的。
关于上述构成,为了稳定地焊接延伸部11~14、延伸部21~24以及它们之间的集电箔连接部33,使延伸部11~14(在实施方式1中为凸部18)与延伸部21~24(端部29)之间的空隙为一定(或一定值以下)而减小上述空隙地对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加压,在该状态下实施激光焊接。在焊接的过程中,作为焊接对象的集电箔连接部33等从固态向液态变化并再次返回固态,这样进行状态转变,所以,上述空隙的宽度也在焊接的过程中变化。
在此,若要焊接由凸部18和端部29夹持集电箔连接部33的所有区域的话,熔化的焊接对象的体积也相应地增加,空隙的宽度的变化量也增加。空隙的宽度在焊接的过程中以增加并再次减小的方式变化也会对焊接后的焊接部38的状态带来影响,所以,优选尽量减小空隙的宽度的变化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焊接部38被设置成焊接延伸部11~14各自的凸部18中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18A、18B以外的部分18H、集电箔连接部33、以及延伸部21~24各自的端部29(图5),从而可形成良好且稳定的焊接部38。存在于焊接部位附近的分隔件31S不耐热,但通过缩短焊接部38的焊接长度,可以减小给分隔件31S带来的热影响。能够根据二次电池100的规格等来决定电连接所需的焊接部38的焊接长度。因此,焊接部38的焊接长度优选鉴于二次电池100的规格等而被设定成包括两端18A、18B以外的部分18H在内的必要充分的值(例如10mm)。
[实验例]
参照图15,对与基于上述比较例的比较例1、2、以及基于上述实施方式1的实施例相关的实验及其结果进行说明。
作为比较例1、2和实施例中相同的条件,将正极用集电箔31P(铝合金箔)的厚度设定为15μm,将负极用集电箔31N(铜箔)的厚度设定为10μm。设集电箔连接部33的宽度W1(图8)为0.5mm。对于正极侧的正极用集电端子10P、正极用集电端子20P和集电端子50,设为铝制的,厚度设为0.8mm。对于负极侧的负极用集电端子10N、负极用集电端子20N和集电端子50,设为铜制的,厚度设为0.8mm。
作为正极侧的焊接条件,利用输出2000W、速度20mm/SEC的光纤激光,将扫描距离设为10mm。作为负极侧的焊接条件,利用输出3000W、速度30mm/SEC的光纤激光,将扫描距离设为10mm。关于其它,基于图15所示的条件,对比较例1、2和实施例分别制作10个二次电池的样品。作为评价1,从外观观察集电箔连接部33插入缝隙的状态,作为评价2,从外观观察分解了的焊接部位(焊接部38)。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缝隙S3(图13)的宽度W3被设定为0.6mm。关于评价1,在将集电箔连接部33插入缝隙S3时,对2个样品确认到集电箔连接部33与构成缝隙S3的延伸部51~55相碰撞而产生了集电箔连接部33的破损(箔的破碎),所以,评价1得到8/10这样的结果。关于评价2,并未确认到在集电箔连接部33与延伸部51~55之间的空隙中产生激光穿过,评价2得到8/8这样的结果。根据这些结果可以说比较例1存在集电箔连接部33产生破损的可能性。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缝隙S3(图13)的宽度W3被设定为0.9mm。关于评价1,在将集电箔连接部33插入缝隙S3时,集电箔连接部33没有与延伸部51~55相碰撞,未确认到产生集电箔连接部33的破损(箔的破碎),所以,评价1得到10/10这样的结果。关于评价2,在4个样品中确认到在集电箔连接部33与延伸部51~55之间的空隙中产生了激光穿过,所以,评价2得到6/10这样的结果。对于比较例2推断出,虽然缝隙S3的宽度W3比比较例1的情况宽从而易于集电箔连接部33的插入,但却在由延伸部51~55夹着集电箔连接部33时激光穿过高频率发生。
(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与比较例1、2的情况不同,作为集电端子发挥作用的部件由作为彼此独立的部件的第1集电端子10和第2集电端子20这两个部件构成。结果,在评价1、2双方中,得到10/10这样良好的结果。因此,可以说,根据基于实施方式1的构成可得到具有能够易于将集电端子组装到电极体且易于将集电端子接合于电极体的构成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实施方式2]
参照图16,对实施方式2中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的配置工序中(图8~图10),将第2集电端子20重叠于第1集电端子10的外侧,然后,将集电箔连接部33插通于在第1集电端子10与第2集电端子20之间形成的缝隙的内侧。
如图16所示,作为配置工序,也可以是在将集电箔连接部33插通于第1集电端子10的缝隙S1后再将第2集电端子20重叠于第1集电端子10。根据该构成,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方式3]
参照图17和图18,对实施方式3中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第2集电端子20具有基部26(图6),延伸部21~24形成为从L字状的基部26延伸。本实施方式的第2集电端子20A具有平板状的基部27和形成为从基部27垂下的延伸部21~24。换言之,平板状的基部27与延伸部21~24齐平。
在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利用基部26而易于进行第2集电端子20相对于第1集电端子10的定位,而本实施方式那样的第2集电端子20A的构成,通过在焊接时适当设置支撑或定位第2集电端子20A的部件等等也能易于实施焊接,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方式4]
参照图19和图20,对实施方式4中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1集电端子10B的延伸部11~13的平板部17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途部分弯曲,具有延伸部11~13的下端比上端更靠内侧的构成。换言之,上述延伸部11~13相对于与上述延伸部11~13相接的上述基部16的端部,沿着从上述电极本体部31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弯曲。
第2集电端子20B的延伸部21~23也同样地,延伸部21~23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途部分弯曲,具有延伸部21~23的上端比下端(基部27侧的部分)更靠内侧的构成。换言之,上述延伸部21~23相对于与上述延伸部21~23相接的上述基部27的端部,沿着从上述电极本体部31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弯曲。即使在焊接部位配置成潜入集电箔连接部33的内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公开内容在所有方面只是例示而并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技术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所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16)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包括电极本体部,该电极本体部包括隔着分隔件层叠的正极用和负极用的集电箔,正极用和负极用的所述集电箔分别包括相对于所述电极本体部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外侧伸出而成的集电箔伸出部,在所述集电箔伸出部的外侧顶端存在集电箔连接部;
第1集电端子,所述第1集电端子包括第1延伸部位,该第1延伸部位具有沿着所述集电箔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所述第1延伸部位被焊接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以及
第2集电端子,所述第2集电端子是另外于所述第1集电端子的部件,所述第2集电端子包括第2延伸部位,该第2延伸部位具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所述第2延伸部位被焊接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相对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位于彼此相反侧;其中,
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双方被焊接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由此存在将所述第1延伸部位、所述第2延伸部位和所述集电箔连接部一体化的焊接部,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经由所述焊接部而被一体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集电箔连接部包括多片所述正极用或负极用的集电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延伸部位包括第1延伸部和与第1延伸部隔着间隙相邻的第2延伸部;
所述集电箔连接部被配置成朝着从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内侧向所述外侧的方向通过所述间隙;
所述第1延伸部是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平板状;
所述第1延伸部具有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抵接一侧的第1端部、以及具有朝着从所述内侧向所述外侧的方向从所述第1端部突出的形状的凸部;
所述第2延伸部位被配置成重叠于所述第2延伸部的表面中与面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表面相反侧的第1外侧表面;
所述焊接部将所述第2延伸部位中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抵接一侧的第2端部、所述集电箔连接部和所述凸部一体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延伸部位包括所述第2延伸部位的表面中与面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表面相反侧的第2外侧表面;
所述凸部包括所述凸部的表面中与面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表面相反侧的第3外侧表面;
所述第2外侧表面和所述第3外侧表面是齐平的。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部构成为焊接所述凸部中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以外的部分、所述集电箔连接部和所述第2端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由同种金属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集电端子包括L字状的第1基部,所述第1延伸部位构成为从所述L字状的第1基部延伸;
所述第2集电端子包括L字状的第2基部,所述第2延伸部位构成为从所述L字状的第2基部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集电端子包括L字状的第1基部,所述第1延伸部位构成为从所述L字状的第1基部延伸;
所述第2集电端子包括平板状的第2基部,所述第2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基部是齐平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第1延伸部位具有从所述第1集电端子的第1基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相对于与所述第1延伸部位相接的所述第1基部的端部,沿着从所述外侧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内侧的方向弯曲;
所述第2延伸部位具有从所述第2集电端子的第2基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所述第2延伸部位相对于与所述第2延伸部位相接的所述第2基部的端部,沿着从所述外侧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内侧的方向弯曲。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在与从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内侧向所述外侧的方向垂直的面中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在电极体的厚度方向上交替配置。
11.一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包括电极本体部,该电极本体部包括隔着分隔件层叠的正极用和负极用的集电箔,所述正极用和所述负极用的所述集电箔分别包括相对于所述电极本体部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外侧伸出而成的集电箔伸出部,在所述集电箔伸出部的外侧顶端存在集电箔连接部;
准备第1集电端子和作为另外于所述第1集电端子的部件的第2集电端子,所述第1集电端子包括第1延伸部位,该第1延伸部位具有沿着所述集电箔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第2集电端子包括第2延伸部位,该第2延伸部位具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
以使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相对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位于彼此相反侧的方式配置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
以使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相互接近的方式使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相对移动,从而使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双方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接触;
在所述第1延伸部位和所述第2延伸部位双方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接触的状态下实施激光焊接而形成将所述第1延伸部位、所述第2延伸部位和所述集电箔连接部一体化的焊接部,由此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经由所述焊接部而一体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集电箔连接部包括多片所述正极用或负极用的集电箔。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集电端子包括隔着间隙彼此相邻的第1延伸部和第2延伸部,所述第1延伸部是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平板状,所述第1延伸部具有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抵接的第1端部、以及具有朝着从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内侧向所述外侧的方向从所述第1端部突出的形状的凸部;
配置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包括:将所述第2延伸部位配置成重叠于所述第2延伸部的表面中与面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表面相反侧的第1外侧表面,在所述第2延伸部位与所述凸部之间形成缝隙;以及,将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配置成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朝着从所述内侧向外侧的方向通过所述缝隙;
在实施所述激光焊接时,在所述第2延伸部位中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抵接的第2端部和所述凸部双方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接触的状态下实施所述激光焊接,通过所述焊接部的形成而将所述第2端部、所述集电箔连接部和所述凸部一体化。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延伸部位包括所述第2延伸部位的表面中与面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表面相反侧的第2外侧表面;
所述凸部包括所述凸部的表面中与面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表面相反侧的第3外侧表面;
在实施所述激光焊接时,所述第2外侧表面和所述第3外侧表面是齐平的。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部构成为焊接所述凸部中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以外的部分、所述集电箔连接部和所述第2端部。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集电端子包括隔着间隙彼此相邻的第1延伸部和第2延伸部,所述第1延伸部是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平板状,所述第1延伸部具有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抵接的第1端部、以及具有朝着从所述电极本体部的内侧向所述外侧的方向从所述第1端部突出的形状的凸部;
配置所述第1集电端子和所述第2集电端子包括:将所述集电箔连接部以朝着从所述内侧向所述外侧的方向通过所述间隙的方式插通于所述间隙,然后,将所述第2延伸部位配置成重叠于所述第2延伸部的表面中与面向所述电极本体部的表面相反侧的第1外侧表面,在所述第2延伸部位与所述凸部之间配置所述集电箔连接部;
在实施所述激光焊接时,在所述第2延伸部位中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抵接的第2端部和所述凸部双方与所述集电箔连接部接触的状态下实施所述激光焊接,通过所述焊接部的形成而将所述第2端部、所述集电箔连接部和所述凸部一体化。
CN201810100916.2A 2017-02-06 2018-02-01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4002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9425 2017-02-06
JP2017-019425 2017-02-06
JP2017048305A JP6885121B2 (ja) 2017-02-06 2017-03-14 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048305 2017-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0276A true CN108400276A (zh) 2018-08-14
CN108400276B CN108400276B (zh) 2021-03-05

Family

ID=63038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0916.2A Active CN108400276B (zh) 2017-02-06 2018-02-01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734654B2 (zh)
CN (1) CN1084002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202408A1 (de) * 2018-12-17 2020-06-18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atteriezelle sowie Batteriezelle und Verwendung der Batteriezelle
US11450877B2 (en) * 2020-03-16 2022-09-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ooling and method for alignment and assembly of battery module
US11804639B2 (en) * 2020-07-23 2023-10-3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ultistage plunge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battery cell tab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17009A1 (en) * 2005-11-24 2007-05-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smatic battery
CN101916840A (zh) * 2004-06-14 2010-12-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化学元件
CN102148394A (zh) * 2010-02-08 2011-08-10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JP2016225117A (ja) * 2015-05-29 2016-12-28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02308B2 (ja) 1996-09-26 2005-10-05 日本電池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6225421B2 (ja) * 2012-01-27 2017-11-08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761079B2 (ja) 2012-02-29 2015-08-1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JP6806073B2 (ja) * 2015-09-28 2021-01-06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集電体及びカバー部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6840A (zh) * 2004-06-14 2010-12-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化学元件
US20070117009A1 (en) * 2005-11-24 2007-05-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smatic battery
CN102148394A (zh) * 2010-02-08 2011-08-10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JP2016225117A (ja) * 2015-05-29 2016-12-28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26653A1 (en) 2018-08-09
CN108400276B (zh) 2021-03-05
US10734654B2 (en)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70744B2 (ja) 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137918B2 (ja)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二次電池
CN108140791B (zh) 布线模块、检测端子以及检测端子的制造方法
CN102034950B (zh) 电阻焊接用通电块、使用其的密闭电池的制造方法及密闭电池
US10347949B2 (en) Method for maintenance, repair and/or optimization of a battery and battery having a number of individual cells connected to one another electrically
JP5089656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構造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KR101161965B1 (ko) 이차전지용 집전단자판, 이차전지 및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103378318B (zh) 装置箱体及装置箱体的制造方法
US10411227B2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108400276A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US7943253B2 (en) Sealed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KR20120022071A (ko) 각형 밀폐 2차전지
KR20100100657A (ko) 각형 2차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US20120107668A1 (en) Prismatic batteries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s comprising a stack of insulated electrode plates
CN107799713A (zh) 方形二次电池
CN108063211A (zh)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US9505082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and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US20070092791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collector plate for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8140794A (zh) 蓄电元件以及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3000854A (zh) 用于连接多个平行连接片的方法
JP7035419B2 (ja) 蓄電素子
JP6760111B2 (ja)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EP3972023A1 (en) Terminal, secondary battery provided with the same,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m
JP6885121B2 (ja) 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985789A1 (en) Bus bar having surface pattern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