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91276B - 专网基站及其配置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专网基站及其配置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91276B
CN108391276B CN201810129654.2A CN201810129654A CN108391276B CN 108391276 B CN108391276 B CN 108391276B CN 201810129654 A CN201810129654 A CN 201810129654A CN 108391276 B CN108391276 B CN 1083912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vate network
frequency band
interference
base station
channel band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296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91276A (zh
Inventor
毕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ong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ong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ong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ong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296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912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91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91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91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912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2Traffic simulation tools or mod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专网基站及其配置方法、装置,在获取专网频率范围,信道带宽,第一发射功率,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同步方式等专网基站配置信息后,自动对专网频率范围内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干扰识别,确定专网频率范围内带宽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按照上述信道带宽,第一发射功率,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同步方式对专网基站进行配置,其中,信道带宽对应的通信信道位于上述无干扰频带内。也就是说,基站在获取基站配置信息后,先进行干扰识别,发现干扰后优先找无干扰的频段进行配置,躲避干扰,降低在已被占用频段对基站进行设置这一情况出现的概率,从而降低基站出现同频干扰的概率。

Description

专网基站及其配置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专网基站及其配置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专网是相对于公网而言,公网就是普通的电路交换网,例如,各个电信运营商架设的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网络。专网是指专用网络,它只为特定对象(例如,轨道交通、电力、消防、公安等)服务。
不管是公网还是专网,基站都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公网基站和专网基站的工作流程均是在基站开机时,先基于预先设定好的配置信息对基站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基站按照配置好的信息提供服务。
由于专网在多个领域都有使用,因此很难避免在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或是覆盖范围的边缘出现同频干扰的问题。为此,在建立基站前,通常会对当地的无线电环境进行测试和排查,以使得建立的基站能够保证通信的质量。而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例如,在消防、公安等部门使用过程中,通常任务较为紧急和随机,很难做到提前对基站使用地的无线电环境进行测试和排查,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出现同频干扰的概率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网基站及其配置方法、装置,以降低同频干扰出现的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专网基站配置方法,包括:
获取专网基站配置信息,所述专网基站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专网频率范围,信道带宽,第一发射功率,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同步方式;
对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干扰识别,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若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按照所述信道带宽,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所述同步方式对所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其中,基于所述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所述无干扰频带内。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包括:
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优先频带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若所述优先频带内不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保护频带内是否存在频率范围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若所述保护频带内不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全频带内是否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若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不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确定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所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的带宽大于所述信道带宽;
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调整为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
按照所述信道带宽,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所述同步方式对所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其中,基于所述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所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内。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专网基站的通信制式为时分双工制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不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是否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
若判断结果为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提取所述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中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的帧头,将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中的帧头与提取到的帧头同步,得到新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按照所述信道带宽,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所述新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所述同步方式对所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
若判断结果为不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确定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所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的带宽大于所述信道带宽;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调整为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按照所述信道带宽,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所述同步方式对所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
其中,基于所述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所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内。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信道带宽为:
依据预先设定的业务类型和终端数量,计算得到的所述专网基站工作需要的最小信道带宽;
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为与所述信道带宽对应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
依据预先设定的业务覆盖范围信息和使用场景信息模拟具有所述信道带宽的通信信道而得到的,在所述使用场景下,保证所述业务覆盖范围和预设业务效果所需的最小发射功率。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配置完成后,还包括:
实时侦听干扰信号,并确定侦听到的干扰信号的频谱位置、带宽及信号强度;
将侦听到的干扰信号的频谱位置及带宽与所述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谱位置和带宽进行比对,以确定干扰信号频带与所述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带的重叠量;
当侦听到的干扰信号频带与所述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带的重叠量大于预置门限,且干扰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输出告警提示。
一种专网基站配置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专网基站配置信息,所述专网基站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专网频率范围,信道带宽,第一发射功率,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同步方式;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对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干扰识别,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若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按照所述信道带宽,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所述同步方式对所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其中,基于所述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所述无干扰频带内。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时,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优先频带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若所述优先频带内不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保护频带内是否存在频率范围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若所述保护频带内不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全频带内是否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上述装置,优选的,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不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确定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所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的带宽大于所述信道带宽;
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调整为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按照所述信道带宽,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所述同步方式对所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其中,基于所述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所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内。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专网基站的通信制式为时分双工制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不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是否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
同步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提取所述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中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的帧头,将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中的帧头与提取到的帧头同步,得到新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按照所述信道带宽,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所述新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所述同步方式对所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不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确定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所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的带宽大于所述信道带宽;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调整为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按照所述信道带宽,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所述同步方式对所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
其中,基于所述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所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内。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信道带宽为:
依据预先设定的业务类型和终端数量,计算得到的所述专网基站工作需要的最小信道带宽;
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为与所述信道带宽对应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
依据预先设定的业务覆盖范围信息和使用场景信息模拟具有所述信道带宽的通信信道而得到的,在所述使用场景下,保证所述业务覆盖范围和预设业务效果所需的最小发射功率。
上述装置,优选的,还包括:
侦听模块,用于在基站配置完成后,实时侦听干扰信号,并确定侦听到的干扰信号的频谱位置、带宽及信号强度;
比对模块,用于将侦听到的干扰信号的频谱位置及带宽与所述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谱位置和带宽进行比对,以确定干扰信号频带与所述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带的重叠量;
输出模块,用于当侦听到的干扰信号频带与所述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带的重叠量大于预置门限,且干扰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输出告警提示。
一种专网基站,包括如前任意一项所述的专网基站配置装置。
通过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专网基站及其配置方法、装置,在获取专网频率范围,信道带宽,第一发射功率,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同步方式等专网基站配置信息后,自动对专网频率范围内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干扰识别,确定专网频率范围内带宽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按照上述信道带宽,第一发射功率,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同步方式对专网基站进行配置,其中,信道带宽对应的通信信道位于上述无干扰频带内。也就是说,基站在获取基站配置信息后,先进行干扰识别,发现干扰后优先找无干扰的频段进行配置,躲避干扰,也就是自动选择专网频率范围内无干扰的频段对基站进行配置,降低在已被占用频段对基站进行设置这一情况出现的概率,从而降低基站出现同频干扰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专网基站配置方法的一种实现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专网基站配置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专网基站配置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部分,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专网基站配置方法的一种实现流程图,可以包括:
步骤S11:获取专网基站配置信息,该专网基站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专网频率范围,信道带宽,第一发射功率,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同步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专网可以是1.8G专网或1.4G专网。根据使用的专网不同,上述专网频率范围不同,若使用的是1.8G专网,则上述专网频率范围为1785MHz到1805MHz,若使用的是1.4G专网,则上述专网频率范围为1447MHz到1467MHz。
上述专网基站配置信息中,除专网频率范围和同步方式由人为根据需求设定外,其它配置信息可以由人为根据经验确定,或者,通过对预先指定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得到。
信道带宽,第一发射功率,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同步方式均是指基站正常工作所需的配置信息。
步骤S12:对专网频率范围内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干扰识别,判断上述专网频率范围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可以对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无线电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根据频谱分析结果进行干扰识别。
步骤S13:若上述专网频率范围内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按照上述信道带宽,上述第一发射功率,上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上述同步方式对专网基站进行配置,其中,上述信道带宽对应的通信信道位于上述无干扰频带内。
在确定无干扰频带后,在该无干扰频带内确定通信信道,该通信信道的带宽为上述专网基站配置信息中的信道带宽,专网基站的发射功率、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同步方式均为上述专网基站配置信息中携带的信息。
本申请提供的专网基站配置方法,基站在获取基站配置信息后,先进行干扰识别,发现干扰后优先找无干扰的频段进行配置,躲避干扰,也就是自动选择专网频率范围内无干扰的频段对基站进行配置,降低在已被占用频段对基站进行设置这一情况出现的概率,从而降低基站出现同频干扰的概率。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判断专网频率范围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的一中实现方式可以为:
判断专网频率范围内的优先频带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由前述内容可知,专网的可用带宽为20MHz,但是考虑到在20MHz频段内,前5MHz和后5MHz可能存在公网的杂散干扰,需要留出前后各5MHz的保护间隔,因此,一般实际业务中,通常会使用中间10MHz频带,例如,1.8G专网优先使用1790MHz到1800MHz的中间10MHZ频带,1.4G专网优先使用1452MHz至1462MHz的中间10MHZ频带。本申请中,为了叙述方便,将中间10MHz频带称为优先频带。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判断优先频带(即专网频率范围中中间10MHz频带)内是否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若专网频率范围内的优先频带内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说明优先频带内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否则,说明优先频带内不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
若优先频带内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则基于该可用的无干扰频带对基站进行配置,而无需再执行后续判断过程。
若优先频带内不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专网频率范围内的保护频带内是否存在频率范围大于或等于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也就是说,若优先频带内不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则判断保护频带(即专网频率范围中前5MHz频带,以及后5MHz频带)内是否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若专网频率范围内的保护频带内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说明保护频带内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否则,说明保护频带内不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
若保护频带内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则基于该可用的无干扰频带对基站进行配置,而无需再执行后续判断过程。
若保护频带内不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专网频率范围内的全频带内是否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也就是说,若优先频带和保护频带内均不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则综合分析专网频率范围内的全频带内(即专网的20MHz的带宽内)是否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
例如,若专网为1.8G专网,则先判断1790MHz到1800MHz范围内是否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若1790MHz到1800MHz范围内不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则判断1785MHz到1790MHz,以及1800MHz到1805MHz范围内是否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若1785MHz到1790MHz,以及1800MHz到1805MHz范围内均不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则判断1785MHz到1805MHz范围内是否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
若专网为1.4G专网,则先判断1452MHz到1462MHz范围内是否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若1452MHz到1462MHz范围内不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则判断1447MHz到1452MHz,以及1462MHz到1467MHz范围内是否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若1447MHz到1452MHz,以及1462MHz到1467MHz范围内均不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则判断1447MHz到1467MHz范围内是否存在可用的无干扰频带。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在优先频带内寻找可用的无干扰频带,若优先频带内无可用的无干扰频带,则在保护频带内寻找可用的无干扰频带,若保护频带内也没有可用的无干扰频带,则在专网的整个频率范围内寻找可用的无干扰频带,从而达到尽最大可能的找到可用的无干扰频带的目的。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若专网频率范围内不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则确定专网频率范围内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该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的带宽大于上述信道带宽。
可选的,在确定专网频率范围内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首先在优先频带内寻找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若优先频带内没有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则在保护频带内寻找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若保护频带内也没有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则在专网的整个频率范围内寻找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从而达到所确定的频带受到的干扰尽可能小的目的。
将第一发射功率调整为第二发射功率,第二发射功率大于第一发射功率。
可选的,可以根据干扰信号的强度来选择第二发射功率,其中,第二发射功率的取值与干扰信号的强度成正相关关系,即干扰信号的强度越强,第二发射功率越大,干扰信号的强度越小,第二发射功率越小。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第一发射功率是小于基站的最大发射功率的。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发射功率可以设定为基站的最大发射功率。也就是说,不管干扰信号的强度是多少,直接将第二发射功率设定为基站的最大发射功率。
按照上述信道带宽,上述第二发射功率,上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上述同步方式对上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其中,基于上述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上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没有可用的无干扰频带,则在干扰较小的频带内对基站进行配置,并调大基站的发射功率,从而将干扰信号进行覆盖和压制,达到降低干扰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专网基站的通信制式可以为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制式,也可以为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制式。
当专网基站的通信制式为时分双工制式时,在专网频率范围内不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的情况下,除了可以通过前述基于干扰强度较小的频带对基站进行配置并调大基站的发射功率这种配置方式外,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对基站进行配置:
判断是否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
若判断结果为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则提取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中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的帧头,将专网基站配置信息中,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中的帧头与提取到的帧头同步(即,将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与干扰信号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进行时间同步),得到新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按照上述信道带宽,上述第一发射功率,上述新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上述同步方式对上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
发明人研究发现,由于基站下行信号的强度较大,对其它基站的干扰较强,而上行信号的强度较小,基本不会对其它基站造成影响。因此,一个基站(为便于说明,记为基站A)受到的干扰通常为:其它基站的下行信号干扰基站A的上行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从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中提取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的帧头,将待配置基站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中的帧头与提取到的帧头同步后,待配置基站被配置后受到的干扰就变为:其它基站的下行信号对待配置基站的下行信号的干扰,以及其它基站的上行信号对待配置基站的上行信号的干扰。而由于待配置基站离终端一般较近,终端接收到的待配置基站的下行信号强度较大,来自于同频同制式的下行干扰信号对待配置基站的下行信号干扰有限;而来自于同频同制式的上行干扰信号的强度较小,一般对待配置基站上行信号干扰不大。因此,将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中的帧头与提取到的帧头同步后,来自于同频同制式的下行干扰信号的干扰就会大大减小。
若判断结果为不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确定专网频率范围内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该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的带宽大于上述信道带宽;将上述第一发射功率调整为第二发射功率,第二发射功率大于第一发射功率;按照上述信道带宽,上述第二发射功率,上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上述同步方式对上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
其中,基于上述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上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内。也就是说,不管判断结果是否为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所配置的通信信道均位于上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干扰信号中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则将专网基站的上/下行信号的帧头与干扰信号帧头同步,达到消除同制式的干扰的作用。若干扰信号中不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则在配置专网基站时,通过加大发射功率的方式对干扰信号进行压制。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为:
获取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无线电信号的频谱。
将频谱中每个频率对应的功率与该频率对应的标准功率进行比较,当该频率对应的功率大于该频率对应的标准功率时,确定该频率存在干扰信号。
其中,该频率对应的标准功率值为底噪功率与预置功率增量的和值。
可选的,上述预置功率增量为20dB。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专网基站配置信息中的信道带宽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取:
获取业务类型,以及用于提供各类型业务的终端的数量。
终端提供的业务类型可以包括:语音和/或视频,若业务类型为视频,还可以指定分辨率和传输码率。
不同的终端可以提供相同类型的业务,也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业务,每个终端可以提供一种类型的业务,也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业务。终端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终端保证该业务类型的业务的效果所需的最小带宽。
其中,保证语音业务的业务效果所需的最小带宽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带宽。
保证视频业务的业务效果所需的最小带宽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满足上述分辨率和传输码率所需的最小带宽。
根据上述提供各类型业务的终端的数量,将所有终端所需的最小带宽求和得到信道带宽。
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的计算过程可以为:确定各个终端实现上传业务所需的带宽,以及实现下载业务所需的带宽;将所有终端的上传业务所需的带宽求和,得到基站的上行带宽;将所有终端的下载业务所需的带宽求和,得到基站的下行带宽;在通信协议定义的若干种上/下行子帧配置方式中,选择与上述基站的上行带宽和基站的下行带宽匹配的上/下行子帧配置方式。可选的,可以根据预设的基站上/下行带宽与上/下行子帧配置方式的对应关系,选择与上述基站的上行带宽和基站的下行带宽匹配的上/下行子帧配置方式。
也就是说,专网基站的配置信息中的信道带宽为:依据预先设定的业务类型和终端数量,计算得到的专网基站工作需要的最小信道带宽。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为与计算得到的信道带宽对应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带宽和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均通过预先指定的业务类型和终端数量确定,从而可以根据需求配置相应的信道带宽和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该配置方法的适用性更强。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专网基站的配置信息中的第一功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取:
获取业务覆盖范围信息和使用场景信息。
业务覆盖范围是指基站信号的辐射距离。使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列举的几种的一种:开阔地、植被遮挡、低密度城市、高密度城市等。
基于上述业务覆盖范围信息和使用场景信息模拟具有上述信道带宽的通信信道,得到在上述使用场景(即上述使用场景信息所表征的使用场景)下,保证上述业务覆盖范围(即上述业务覆盖范围信息所表征的业务覆盖范围)和预设业务效果所需的最小发射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的发射功率通过预先指定的业务覆盖范围信息和使用场景信息模拟得到,从而可以根据需求配置相应的功率,该配置方法的适用性更强。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专网基站配置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不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时,输出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无干扰频带范围;
获取信道带宽更新指令,该更新指令中携带的信道带宽小于专网基站配置信息中的信道带宽,该更新指令中携带的信道带宽由操作人员根据上述输出的专网频率范围内无干扰频带的范围确定。
可以通过删除提供特定业务的终端的方式降低实际需要的带宽,从而可基于无干扰频段对基站进行配置。
例如,假设专网频率范围内只有3MHz的无干扰频带,而专网基站配置信息中的信道带宽为5MHz,则,操作人员可以去除几个提供视频业务的终端来降低需要的信道带宽,从而达到规避干扰的目的。
响应于所述更新指令,将专网基站配置信息中的信道带宽更新为更新指令中携带的信道带宽。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对专网基站配置完成后,还可以继续侦听干扰信号,并确定侦听到的干扰信号的频谱位置、带宽及信号强度。
将侦听到的干扰信号的频谱位置及带宽与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谱位置和带宽进行比对,以确定干扰信号频带与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带的重叠量。
当侦听到的干扰信号频带与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带的重叠量大于预置门限,且干扰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输出告警提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专网配置完成后,继续侦听干扰信号,当侦听到干扰信号频带与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频带有较大重叠的干扰信号时,进行告警,以便于人为对专网基站进行干预,对专网基站进行重新配置,解决专网基站的临时生成的随机干扰故障。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专网基站配置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流程图,可以包括:
步骤S201:获取先验信息,所述先验信息包括:专网频率范围,业务类型,用于提供各类型业务的终端的数量,业务覆盖范围信息,使用场景信息和同步方式。
步骤S202: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终端保证该类型业务的业务效果所需的最小带宽。
步骤S203:根据上述用于提供各类型业务的终端的数量,将所有终端所需的最小带宽求和得到配置专网基站所需的信道带宽。
步骤S204:确定与所述信道带宽对应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
步骤S205:基于上述业务覆盖范围信息和使用场景信息模拟具有上述信道带宽的通信信道,得到在上述使用场景下,保证所述业务覆盖范围和预设业务效果所需的最小发射功率。
步骤S206:判断专网频率范围内的优先频带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若存在执行步骤S207;否则,执行步骤S208。
步骤S207:按照上述信道带宽,上述最小发射功率,上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同步方式对专网基站进行配置,其中,基于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无干扰频带内。
步骤S208:判断专网频率范围内的保护频带内是否存在频率范围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若存在执行步骤S207;否则,执行步骤S209。
步骤S209: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全频带内是否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若存在执行步骤S207;否则,执行步骤S210。
步骤S210:判断是否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若存在,执行步骤S211,否则,执行步骤S213。
本实施例中,假设专网基站的工作制式为时分双工制式。
步骤S211:提取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的帧头,将步骤S204中确定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中的帧头与提取到的帧头同步,得到新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
步骤S212:按照前述信道带宽,最小发射功率,新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同步方式对专网基站进行配置。
步骤S213:确定专网频率范围内干扰强度最小的频带,将所述最小发射功率调整为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大于所述最小发射功率。该干扰强度最小的频带的带宽可以大于或等于步骤S203确定的信道带宽。
步骤S214:按照上述信道带宽,第二发射功率,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同步方式对专网基站进行配置。
其中,基于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上述干扰强度最小的频带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专网频率范围进行干扰的主动识别和分析,根据专网频率范围内干扰分布情况,对专网基站进行有针对性的配置,大大降低了干扰的风险。在干扰无法避免的情况下,依据现场干扰的实际情况,对基站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或发射功率进行动态调整。保证存在干扰的情况下,基站在要求的工作范围内业务的正常运行。
而且,信道带宽和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均通过预先指定的业务类型和终端数量确定,基站的发射功率通过预先指定的业务覆盖范围信息和使用场景信息模拟得到,从而可以根据需求配置相应的功率,实现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达到最好的业务效果的目的,而且该配置方法的适用性更强。
另外,在专网基站使用环境下,有时会存在多个基站同频组网的情况,此时,同频组网内部基站之间存在同步关联,需要将多台基站的工作频率和信道固定,此时,基站需要使用固定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基于此,专网基站还可以设置模式选择,包括普通配置模式和抗干扰配置模式。
如果是多个基站同频组网,则用户可以选择普通配置模式,在该模式下,由操作人员输入配置信息,基站直接根据该配置信息对基站进行配置即可。若是单一基站工作,则操作人员可以选择抗干扰配置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输入先验信息,基站根据该先验信息选择无干扰的频带进行配置,或者,在有干扰的情况下,通过消除干扰或对干扰进行压制的方式对基站进行配置。
与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专网基站配置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专网基站配置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31,第一判断模块32和第一配置模块33;其中,
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专网基站配置信息,该专网基站配置信息至少可以包括:专网频率范围,信道带宽,第一发射功率,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同步方式。
第一判断模块32用于对上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干扰识别,判断上述专网频率范围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第一配置模块33用于若上述专网频率范围内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按照上述信道带宽,上述第一发射功率,上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上述同步方式对专网基站进行配置,其中,基于上述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上述无干扰频带内。
本申请提供的专网基站配置装置,在获取基站配置信息后,先进行干扰识别,发现干扰后优先找无干扰的频段进行配置,躲避干扰,也就是自动选择专网频率范围内无干扰的频段对基站进行配置,降低在已被占用频段对基站进行设置这一情况出现的概率,从而降低基站出现同频干扰的概率。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判断模块32判断专网频率范围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时,具体可以用于:
判断上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优先频带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若上述优先频带内不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上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保护频带内是否存在频率范围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若上述保护频带内不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上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全频带内是否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专网基站配置装置还可以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若上述专网频率范围内不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确定上述专网频率范围内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上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的带宽大于上述信道带宽。
调整模块,用于将上述第一发射功率调整为第二发射功率,该第二发射功率大于上述第一发射功率。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按照上述信道带宽,上述第二发射功率,上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上述同步方式对上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其中,基于上述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上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内。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专网基站的通信制式为时分双工制式;上述专网基站配置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上述专网频率范围内不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上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是否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
同步模块,用于若上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提取上述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中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的帧头,将上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中的帧头与提取到的帧头同步,得到新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按照上述信道带宽,上述第一发射功率,上述新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上述同步方式对上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若上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不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确定上述专网频率范围内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上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的带宽大于上述信道带宽;将上述第一发射功率调整为第二发射功率,该第二发射功率大于上述第一发射功率;按照上述信道带宽,上述第二发射功率,上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上述同步方式对上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
其中,基于上述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上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内。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信道带宽可以为:
依据预先设定的业务类型和终端数量,计算得到的上述专网基站工作需要的最小信道带宽。
上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为与上述信道带宽对应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发射功率为:
依据预先设定的业务覆盖范围信息和使用场景信息模拟具有上述信道带宽的通信信道而得到的,在上述使用场景下,保证上述业务覆盖范围和预设业务效果所需的最小发射功率。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专网基站配置装置还可以包括:
侦听模块,用于在基站配置完成后,实时侦听干扰信号,并确定侦听到的干扰信号的频谱位置、带宽及信号强度。
比对模块,用于将侦听到的干扰信号的频谱位置及带宽与上述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谱位置和带宽进行比对,以确定干扰信号频带与上述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带的重叠量。
输出模块,用于当侦听到的干扰信号频带与上述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带的重叠量大于预置门限,且干扰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输出告警提示。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专网基站,该基站包括前述任意一装置实施例公开的专网基站配置装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从权、各个实施例、特征可以互相组合结合,都能实现解决前述技术问题。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专网基站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专网基站配置信息,所述专网基站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专网频率范围,信道带宽,第一发射功率,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同步方式;
对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干扰识别,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若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按照所述信道带宽,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所述同步方式对所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其中,基于所述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所述无干扰频带内;
其中,所述专网基站的通信制式为时分双工制式;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不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是否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
若判断结果为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提取所述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中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的帧头,将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中的帧头与提取到的帧头同步,得到新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按照所述信道带宽,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所述新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所述同步方式对所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
若判断结果为不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确定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所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的带宽大于所述信道带宽;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调整为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按照所述信道带宽,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所述同步方式对所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
其中,基于所述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所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包括:
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优先频带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若所述优先频带内不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保护频带内是否存在频率范围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若所述保护频带内不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全频带内是否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带宽为:
依据预先设定的业务类型和终端数量,计算得到的所述专网基站工作需要的最小信道带宽;
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为与所述信道带宽对应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
依据预先设定的业务覆盖范围信息和使用场景信息模拟具有所述信道带宽的通信信道而得到的,在所述使用场景下,保证所述业务覆盖范围和预设业务效果所需的最小发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配置完成后,还包括:
实时侦听干扰信号,并确定侦听到的干扰信号的频谱位置、带宽及信号强度;
将侦听到的干扰信号的频谱位置及带宽与所述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谱位置和带宽进行比对,以确定干扰信号频带与所述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带的重叠量;
当侦听到的干扰信号频带与所述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带的重叠量大于预置门限,且干扰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输出告警提示。
6.一种专网基站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专网基站配置信息,所述专网基站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专网频率范围,信道带宽,第一发射功率,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同步方式;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对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干扰识别,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若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按照所述信道带宽,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所述同步方式对所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其中,基于所述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所述无干扰频带内;
其中,所述专网基站的通信制式为时分双工制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不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是否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
同步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提取所述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中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的帧头,将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中的帧头与提取到的帧头同步,得到新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按照所述信道带宽,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所述新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所述同步方式对所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不存在时分双工制式的干扰信号,确定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所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的带宽大于所述信道带宽;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调整为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按照所述信道带宽,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和所述同步方式对所述专网基站进行配置;
其中,基于所述信道带宽配置的通信信道位于所述干扰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频带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时,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优先频带内是否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若所述优先频带内不存在带宽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保护频带内是否存在频率范围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若所述保护频带内不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判断所述专网频率范围内的全频带内是否存在频带大于或等于所述信道带宽的无干扰频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带宽为:
依据预先设定的业务类型和终端数量,计算得到的所述专网基站工作需要的最小信道带宽;
所述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为与所述信道带宽对应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
依据预先设定的业务覆盖范围信息和使用场景信息模拟具有所述信道带宽的通信信道而得到的,在所述使用场景下,保证所述业务覆盖范围和预设业务效果所需的最小发射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侦听模块,用于在基站配置完成后,实时侦听干扰信号,并确定侦听到的干扰信号的频谱位置、带宽及信号强度;
比对模块,用于将侦听到的干扰信号的频谱位置及带宽与所述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谱位置和带宽进行比对,以确定干扰信号频带与所述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带的重叠量;
输出模块,用于当侦听到的干扰信号频带与所述专网基站配置的通信信道的频带的重叠量大于预置门限,且干扰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输出告警提示。
11.一种专网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10任意一项所述的专网基站配置装置。
CN201810129654.2A 2018-02-08 2018-02-08 专网基站及其配置方法、装置 Active CN1083912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9654.2A CN108391276B (zh) 2018-02-08 2018-02-08 专网基站及其配置方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9654.2A CN108391276B (zh) 2018-02-08 2018-02-08 专网基站及其配置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91276A CN108391276A (zh) 2018-08-10
CN108391276B true CN108391276B (zh) 2021-07-27

Family

ID=63074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29654.2A Active CN108391276B (zh) 2018-02-08 2018-02-08 专网基站及其配置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912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0851A (zh) * 2018-11-05 2019-04-09 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对讲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R3091131B1 (fr) 2018-12-21 2021-05-14 Air Lynx Procédé de réduction d’interférence causée par une infrastructure de réseau mobile privé de radiocommunication, programme d’ordinateur correspondant et station de base d’une infrastructure de réseau mobile privé de radiocommunication
CN112702744A (zh) * 2019-10-22 2021-04-2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蜂窝网络的专有小区建立方法、业务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14222323A (zh) * 2022-01-06 2022-03-22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互调干扰的告警生成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4799A (zh) * 2012-08-27 2014-03-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系统的频谱分配方法和设备
CN104113847A (zh) * 2014-06-30 2014-10-2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认知无线网络的频率分配方法
CN105517166A (zh) * 2015-11-25 2016-04-20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频率选择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23705B2 (en) * 2014-10-06 2018-03-20 Parallel Wireless, Inc. Full-duplex mesh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4799A (zh) * 2012-08-27 2014-03-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系统的频谱分配方法和设备
CN104113847A (zh) * 2014-06-30 2014-10-2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认知无线网络的频率分配方法
CN105517166A (zh) * 2015-11-25 2016-04-20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频率选择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铁无线网络质量规划设计方法;贾文俊;《邮电设计技术》;20160930;第43-4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91276A (zh) 2018-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91276B (zh) 专网基站及其配置方法、装置
US10104559B2 (en) Method for downlink jammer detection and avoidance in long-term evolution (LTE) networks
US9819441B2 (en) Method for uplink jammer detection and avoidance in long-term evolution (LTE) networks
US8750903B1 (en) Cell phone control and localization for restricted facilities
US10396865B2 (en) Spectral analysis signal identification
JP6189954B2 (ja) 同期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CN105451232A (zh) 伪基站检测方法、系统及终端、服务器
CN103688586B (zh) 参考信号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CN111132211B (zh) 上行干扰类型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2017027218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tely analyzing the rf environment of a remote radio head
CN111163524B (zh) 干扰检测方法、装置、远端单元、接入网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43662B (zh) 嗅探设备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WO2015176423A1 (zh) 一种将不同通信终端接入同一小区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11107576B (zh) 用于检测区域中的有源射频无线通信信号的方法
US1037558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on multiple frequency channels
CN109728960B (zh) 一种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3098579B (zh) 一种卫星通信隐蔽式干扰对抗的系统及方法
CN111988790B (zh) 互调干扰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24529A (zh) 同步信号的分发方法、装置、系统以及信号屏蔽设备
CN113556774A (zh) 移动网络的干扰定位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290550B (zh) 无线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908556B (zh) 一种涉密场所电磁环境监测方法和装置
Kim et al. Operational algorith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cognitive radio
CN116232534A (zh) 基站的通信屏蔽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Stankevičius et al.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problems in LTE mobile networks 800 MHz frequency ba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28

Address after: 430205 No. 88, Academy of Posts Road,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uhan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No. 1 Building, No. 5 Hospital,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Beacon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Applicant before: Beifang Fenghuo Tech Co., Ltd.,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20

Address after: 430205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Jiangxia Hidden Dragon Island Tan lake two Road No. 1

Applicant after: Wuhan Hong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205, No. 88, postal academy road, Hongshan District, Hubei, Wuhan

Applicant before: Wuhan Hongxi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