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86535A - 一种双离合起步协调优化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离合起步协调优化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86535A
CN108386535A CN201810177219.7A CN201810177219A CN108386535A CN 108386535 A CN108386535 A CN 108386535A CN 201810177219 A CN201810177219 A CN 201810177219A CN 108386535 A CN108386535 A CN 108386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stage
torque
startin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772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86535B (zh
Inventor
刘奇芳
姜子蛟
张亮
陈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17721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86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86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86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86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86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16H2061/0474Smoothing ratio shift by smoothing engagement or release of positive clutches; Methods or means for shock free engagement of dog clu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离合起步协调优化控制方法,针对搭载6速DCT的车辆,将起步过程分为滑摩阶段和稳态运行阶段,分别建立动力学方程;将整个起步过程分为3个控制阶段,前2个阶段为滑摩阶段,第1阶段主要产生力矩,由两个离合器共同传递力矩,平均承担磨损,对DCT车辆起步过程的第1阶段基于MPC进行优化控制器的设计;第2阶段完成两个离合器力矩的交替,将分离离合器的转矩减小为零的同时提高结合离合器传递的转矩,这一阶段采用基于初始点的给定前馈控制律;第3个阶段为稳态运行阶段,结合离合器力矩完全承担发动机力矩,分离离合器不承担力矩,第3阶段采用规则给定的方式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双离合起步协调优化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针对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的起步过程提出一种两个离合器联合起步的协调优化控制策略,属于车辆传动系统电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DCT)具有生产继承性好,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无动力中断等优点,已成为各大汽车厂商主要采用的变速箱类型,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单离合起步主要由1个离合器承担起步力矩,尤其在重载坡起工况下,易引起较大的起步冲击和较长的起步时间,使得离合器表面温度较高,极大地缩短了离合器寿命,同时长期如此会造成两个离合器磨损度不均匀影响啮合的问题。DCT可联合两个离合器参与起步,能达到更平滑的力矩输出,减小起步冲击、缩短起步时间,提升驾乘感受,减少离合器磨损的效果。但两个离合器起步若控制不好会带来强耦合、功率循环等问题,为了满足起步过程中冲击度小、起步时间短、滑磨功尽可能小、发动机不熄火等一系列相互矛盾的性能指标。双离合起步需要在协调不同性能指标的同时快速精确的控制两个离合器动作,所以这是一个多目标协调优化问题。因此本发明基于优化控制理论,提出一种双离合器起步协调控制策略,即首先分析双离合起步前后DCT系统动力传递过程,制定起步不同阶段双离合的控制策略,在Simulink环境下搭建DCT车辆系统模型并验证控制方案,完成控制系统性能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离合器联合起步的协调优化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根据不同工况实现两离合器配合的1档或2档直接起步功能,并能综合考虑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包括减小起步冲击度,减小滑磨功,缩短起步时间。
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离合起步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针对搭载6速DCT的车辆,分析两个离合器在起步过程中的作用,将起步过程分为滑摩阶段和稳态运行阶段,并分别对滑摩阶段和稳态运行阶段的动力传递过程建立动力学方程。
步骤二、协调优化起步控制策略:将整个起步过程分为3个控制阶段,前2个阶段为滑摩阶段,第1阶段主要产生力矩,由两个离合器共同传递力矩,平均承担磨损,对DCT车辆起步过程的第1阶段基于MPC进行优化控制器的设计;第2阶段完成两个离合器力矩的交替,将分离离合器的转矩减小为零的同时提高结合离合器传递的转矩,这一阶段采用基于初始点的给定前馈控制律;第3个阶段为稳态运行阶段,结合离合器力矩完全承担发动机力矩,分离离合器不承担力矩,第3阶段采用规则给定的方式控制。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取的基于MPC的双离合器起步协调优化控制方法能够使车辆在不同工况下起步,并与单离合起步相比,避免了单离合起步时单个离合器承担滑摩所造成的离合器磨损较大,表面温度高,寿命缩短的缺点,延长离合器使用寿命;由于两离合器共同传递力矩,大大缩短了起步时间,减小起步冲击度,提升驾乘感受。
2.本发明采取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各种搭载DCT变速器车辆的起步控制,具有普适性。
附图说明
图1起步优化控制计算流程;
图2轻载工况1仿真测试结果;
图3重载工况2仿真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分为3个部分进行描述:第一部分为本发明方案的前提基础,需要对起步过程中两个离合器的运行状态进行机理分析,为控制器的设计提供合理的控制模型;第二部分对起步过程两个离合器的作用进行划分,给出3个过程离合器配合的原则和具体的控制律形式,并基于优化理论推导和第一部分的动力学模型进行起步优化控制律的设计,同时详细说明优化计算流程;第三部分是对前两部分的综合验证,需要构建仿真模型进行测试,分别设定轻载与重载工况对控制性能进行验证。
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1.DCT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及建模
带有离合器的车辆起步过程一般分为两个状态,一个是离合器滑摩阶段,一个是离合器结合稳定运行状态。当两个离合器配合起步时,滑摩阶段又可根据动力的分配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力矩产生过程,该过程需要同时控制两个离合器的啮合程度,保证两个离合器平均分担滑摩功,且能较快的达到起步力矩;另一个是力矩转移过程,当输出力矩达到起步转矩时,需要逐渐移除分离离合器的力矩,直至由结合离合器完全承担力矩传递。在滑摩阶段,动力由发动机产生,并经由两个离合器传递,考虑发动机、离合器连同车轮为两个转动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动力传递方程为:
其中Ie是发动机连同飞轮的等效转动惯量,Ce是发动机粘性摩擦系数,Te、Tc1、Tc2分别为发动机力矩和离合器C1、C2传递力矩,是等效到车轮端的转动惯量,是等效到车轮端的粘性摩擦系数,ωs是车轮端转速,Tr是车辆起步所要克服的阻力,Kc1、Kc2分别是从离合器输出到车轮端的等效放大系数。
以车辆1挡起步为例,稳定运行状态时,离合器C1与发动机同步,传递力矩为发动机力矩,此时车辆动力学方程变为:
其中是1档稳定运行状态下的车轮端等效转动惯量,是1档稳定运行状态的等效粘性摩擦系数,Ke1是发动机力矩输出到动力输出轴的放大系数。
2.起步协调控制系统设计
在整个起步阶段,既要满足动力性,又要兼顾平顺性,同时还不希望离合器过度磨损,具体的性能要求为,传递力矩平稳变化,单位面积滑磨功小于0.4J/mm2,2.0s之内完成起步,起步过程中发动机不熄火。除此之外,控制过程中存在诸多控制难点,包括可能的功率循环以及耦合,若两个离合器各自承担的力矩过小,则不能完成起步过程。所以本发明选择MPC来解决这一多目标协调优化问题。将整个起步过程分为3个控制阶段,前2个阶段为滑摩阶段,第1阶段主要产生力矩,由两个离合器共同传递力矩,平均承担磨损,该阶段易产生冲击,是协调优化的主要阶段;第2阶段完成两个离合器力矩的交替,分离离合器传递力矩以一定速率下降,结合离合器补偿发动机和分离离合器变化的力矩,来保证输出力矩尽可能小的波动;第3个阶段为稳态运行阶段,结合离合器力矩完全承担发动机力矩,分离离合器不承担力矩。对DCT车辆起步过程的第1阶段基于MPC进行优化控制器的设计。第2阶段需要将分离离合器的转矩减小为零的同时提高结合离合器传递的转矩,这一阶段采用基于初始点的给定前馈控制律。第3阶段则是使离合器压紧力较大保证不滑摩,因此也采用规则给定的方式控制。
第1阶段MPC优化控制器
为了在优化目标函数中显示的表示起步冲击及控制的平顺性,需要对动力学方程进行变形,对方程(1)的第二项微分,在起步过程中认为Tr为恒定值,可得设计控制器的连续时间模型为:
取状态变量x1、x2为:
控制量u为:
其中i1、i2、if分别为1档、2档传动比以及主减速比。
被控量yc为:
yc=ωs (6)
连续时间状态空间方程可写为:
其中
其中Ac、Bcu、Cc分别为系数矩阵。
将方程(7)离散化为:
k表示当前时刻,k+1表示下一时刻。其中:
其中Ts为离散时间。
定义p步预测输出向量Yp(k+1|k)和m步输入向量U(k):
Np步预测输出可以如下计算:
Yp(k+1|k)=Sxx(k)+Suu(k) (12)
在方程(12)中:
起步过程中重要的性能评价指标之一为冲击度,可以描述如下:
其中a为车辆加速度,r为车轮半径,Is为车轮端等效转动惯量。
其次要保证起步过程中离合器的主从动盘完全啮合,因此将从动盘与主动盘之间的转速差尽快的调节到零作为调节目标之一。定义跟踪期望R为:
R=ωe/i1/if (15)
最终选择目标函数为:
Np是预测时域步长,Nm是控制时域步长,满足Nm≤Np。上式中:
J=||Γy(yc-R)||2+||Γuu||2 (17)
在公式(17)等号右侧,第一项J1=||Γy(yc-R)||2为了保证离合器主从动盘结合,第二项J2=||Γuu||2保证冲击度尽可能的小。权重Γy和Γu的形式分别为:
选择跟踪输入序列R(k+1):
定义:
Ep(k+1|k)=R(k+1)-Sxx(k) (20)
其中,R(k+1)为下一时刻跟踪期望,Sx为系数矩阵,x(k)为当前时刻状态量。控制量输出推导得:
综上,给出MPC控制器的滚动优化流程如图1所示。在初始时刻,MPC控制器从DCT车辆系统读取t0时刻车辆状态,包括Tc1(t0),Tc2(t0),ωc1(t0),ωc2(t0),ωs(t0),设定权重Γyu大小,选择k+1时刻跟踪输入序列R(k+1),计算Sx,Su,Ep,通过以上参数计算最优控制序列U*(i),提取控制序列的第1个元素,通过控制率计算输出Ton,Toff,输入给DCT车辆系统。下一时刻控制器再次获取DCT车辆系统的状态量,滚动计算。
起步过程3个阶段离合器转矩的分配原则
当系统最终以1档起步时,发动机转速ωe总是大于离合器C1从动盘转速,所以没有功率循环。为了使两离合器在第1阶段滑磨功平均相等,根据这一原则,分配由MPC控制器计算的控制量u,两离合器滑磨功为:
其中Ton,Toff分别为结合离合器和分离离合器传递力矩。
对公式(5)积分,得到:
∫udt=i1ifTc1+i2ifTc2 (23)
联立公式(22)和(23),得到在分离离合器开始分离之前的两离合器分别传递的力矩Ton和Toff
这里定义滑差率在上式中,ion、ioff分别为结合离合器与分离离合器传动比。第1阶段在td时刻结束,此时以离合器主从动盘结合作为分界条件。系统接下来进入第2阶段,分离离合器传递力矩Toff逐渐减小,为了防止过快的分离离合器,导致输出转矩波动较大,需要合理设定脱开离合器的转矩变化率,记为Koff
对上式积分,得到Toff的变化规则。这里注意到当Toff减小到0Nm时,保持在0Nm不变。在每一采样时刻Ton的增量为Te的变化量ΔTe与Toff的变化量ΔToff之和。当Ton等于Te时,Ton保持等于Te。所以第2阶段得前馈控制率为:
其中分别为结合离合器与分离离合器在td时刻承担的力矩。
当Ton等于Te时,阶段2于tf时刻结束。接下来车辆在稳定运行状态下运行,此时动力学模型为公式(2)。在第3阶段,使得离合器完全结合,分离离合器完全不承担任何力矩。此时的控制律为:
3.仿真结果调试及分析
以6速DCT车辆为例,包括2个干式离合器,6个前进齿轮对及1个倒档,4个同步器,2个动力输入轴,2个中间轴和1个动力输出轴。发动机部分采用1.6升汽油机,通过给定acc信号与从车辆系统获得的ωe查表获得发动机输出力矩Te。以1档起步的情况下,在两种工况下测试起步控制器性能,结果分别如图2,3所示,其中(a)、(b)、(c)、(d)分别为给定acc信号,转速跟踪结果,力矩跟踪结果和车辆行驶速度。
在工况1条件下,车辆轻载,车重1420kg,给定节气门信号acc为恒定值0.1,在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离合器C1的主从动盘在0.625s转速同步,滑摩阶段在0.954s结束。结果显示,在起步过程中传递力矩变化平稳,无明显波动,保证驾乘舒适性。车辆加速到12.88km/h。在起步过程结束,车辆继续平稳加速。
在工况2条件下,车辆重载,车重1680kg,为了成功起步,加大油门,给定acc为恒定0.2的信号,起步离合器C1的主从动盘在0.747s转速同步。在1.036s滑摩阶段结束。力矩变化平顺,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在成功起步后,车辆加速到30.2km/h。离合器模型采用1片离合器,直径为200mm,工况1条件下两离合器单位面积滑磨功在0.012J/mm2左右,工况2条件下两离合器单位面积滑磨功在0.024J/mm2左右。在控制器作用下,车辆能够成功起步,并符合各项性能指标要求。

Claims (4)

1.一种双离合起步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针对搭载6速DCT的车辆,分析两个离合器在起步过程中的作用,将起步过程分为滑摩阶段和稳态运行阶段,并分别对滑摩阶段和稳态运行阶段的动力传递过程建立动力学方程。
步骤二、协调优化起步控制策略:将整个起步过程分为3个控制阶段,前2个阶段为滑摩阶段,第1阶段主要产生力矩,由两个离合器共同传递力矩,平均承担磨损,对DCT车辆起步过程的第1阶段基于MPC进行优化控制器的设计;第2阶段完成两个离合器力矩的交替,将分离离合器的转矩减小为零的同时提高结合离合器传递的转矩,这一阶段采用基于初始点的给定前馈控制律;第3个阶段为稳态运行阶段,结合离合器力矩完全承担发动机力矩,分离离合器不承担力矩,第3阶段采用规则给定的方式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离合起步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对滑摩阶段的动力传递过程建立的动力学方程为:
其中,Ie是发动机连同飞轮的等效转动惯量;Ce是发动机粘性摩擦系数;Te、Tc1、Tc2分别为发动机力矩和离合器C1、C2传递力矩;是等效到车轮端的转动惯量;是等效到车轮端的粘性摩擦系数;ωs是车轮端转速;Tr是车辆起步所要克服的阻力;Kc1、Kc2分别是从离合器输出到车轮端的等效放大系数;
稳定运行状态时,离合器C1与发动机同步,传递力矩为发动机力矩,此时车辆动力学方程变为:
其中,是1档稳定运行状态下的车轮端等效转动惯量;是1档稳定运行状态的等效粘性摩擦系数;Ke1是发动机力矩输出到动力输出轴的放大系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离合起步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DCT车辆起步过程的第1阶段基于MPC进行优化控制器的设计包括以下过程:
设计控制器的连续时间模型为:
取状态变量x1、x2为:
控制量u为:
其中i1、i2、if分别为1档、2档传动比以及主减速比;
被控量yc为:
yc=ωs (6)
连续时间状态空间方程可写为:
其中,
其中,Ac、Bcu、Cc分别为系数矩阵;
将方程(7)离散化为:
k表示当前时刻,k+1表示下一时刻,其中:
其中Ts为离散时间;
定义p步预测输出向量Yp(k+1|k)和m步输入向量U(k):
Np步预测输出可以如下计算:
Yp(k+1|k)=Sxx(k)+Suu(k) (12)
在方程(12)中:
起步过程中,冲击度描述如下:
其中,a为车辆加速度;r为车轮半径;Is为车轮端等效转动惯量;
定义跟踪期望R为:
R=ωe/i1/if (15)
最终选择目标函数为:
Np是预测时域步长;Nm是控制时域步长,满足Nm≤Np;上式中:
J=||Γy(yc-R)||2+||Γuu||2 (17)
权重Γy和Γu的形式分别为:
选择跟踪输入序列R(k+1):
定义:
Ep(k+1|k)=R(k+1)-Sxx(k) (20)
其中,R(k+1)为下一时刻跟踪期望;Sx为系数矩阵;x(k)为当前时刻状态量;控制量输出推导得:
在初始时刻,MPC控制器从DCT车辆系统读取t0时刻车辆状态,包括Tc1(t0),Tc2(t0),ωc1(t0),ωc2(t0),ωs(t0),设定权重Γyu大小,选择k+1时刻跟踪输入序列R(k+1),计算Sx,Su,Ep,通过以上参数计算最优控制序列U*(i),提取控制序列的第1个元素,通过控制率计算输出Ton,Toff,输入给DCT车辆系统;下一时刻控制器再次获取DCT车辆系统的状态量,滚动计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离合起步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DCT车辆起步过程的3各阶段的离合器转矩的控制策略分别为:
第1阶段,在分离离合器开始分离之前的两离合器分别传递的力矩Ton和Toff
定义滑差率在上式中,ion、ioff分别为结合离合器与分离离合器传动比;
第2阶段,前馈控制率为:
其中,分别为结合离合器与分离离合器在td时刻承担的力矩;
第3阶段,控制律为:
CN201810177219.7A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双离合起步协调优化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386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7219.7A CN108386535B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双离合起步协调优化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7219.7A CN108386535B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双离合起步协调优化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86535A true CN108386535A (zh) 2018-08-10
CN108386535B CN108386535B (zh) 2020-01-07

Family

ID=63069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77219.7A Active CN108386535B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双离合起步协调优化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8653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6723A (zh) * 2019-06-04 2019-08-13 吉林大学 一种液压型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机过程协调控制方法
CN110985566A (zh) * 2019-12-28 2020-04-1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起步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1306291A (zh) * 2020-04-07 2020-06-19 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离合器变速器起步过程控制方法
CN113915328A (zh) * 2021-09-28 2022-01-11 常州华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启动控制策略以及拖拉机
CN113915327A (zh) * 2021-09-28 2022-01-11 常州华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离合器的换挡控制方法以及变速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0198A (zh) * 2007-09-19 2008-03-12 同济大学 汽车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台
US20140195129A1 (en) * 2013-01-07 2014-07-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vehicle launch control
CN106560638A (zh) * 2015-10-02 2017-04-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起步控制方法
CN107559412A (zh) * 2017-10-10 2018-01-09 重庆大学 一种amt/dct 变速器离合器转矩自适应标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0198A (zh) * 2007-09-19 2008-03-12 同济大学 汽车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台
US20140195129A1 (en) * 2013-01-07 2014-07-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vehicle launch control
CN106560638A (zh) * 2015-10-02 2017-04-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起步控制方法
CN107559412A (zh) * 2017-10-10 2018-01-09 重庆大学 一种amt/dct 变速器离合器转矩自适应标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月亭等: "车辆起步MPC控制器设计及FPGA实现", 《控制工程》 *
陈海军等: "干式DCT双离合器联合起步最优协调控制", 《机械工程学报》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6723A (zh) * 2019-06-04 2019-08-13 吉林大学 一种液压型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机过程协调控制方法
CN110116723B (zh) * 2019-06-04 2020-03-10 吉林大学 一种液压型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机过程协调控制方法
CN110985566A (zh) * 2019-12-28 2020-04-1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起步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0985566B (zh) * 2019-12-28 2021-10-29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起步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1306291A (zh) * 2020-04-07 2020-06-19 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离合器变速器起步过程控制方法
CN111306291B (zh) * 2020-04-07 2021-08-10 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离合器变速器起步过程控制方法
CN113915328A (zh) * 2021-09-28 2022-01-11 常州华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启动控制策略以及拖拉机
CN113915327A (zh) * 2021-09-28 2022-01-11 常州华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离合器的换挡控制方法以及变速箱
CN113915327B (zh) * 2021-09-28 2023-02-17 常州华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离合器的换挡控制方法以及变速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86535B (zh)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86535A (zh) 一种双离合起步协调优化控制方法
Gao et al. Gear ratio optimization and shift control of 2-speed I-AMT in electric vehicle
Liang et al. Gearshift and brake distribution control for regenerative braking in electric vehicles with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3260987B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CN102345732B (zh) 车辆动力传递控制装置
CN1986271B (zh) 车辆挂档滑行控制装置
CN104890666B (zh) 车辆
CN102490718B (zh) 双离合器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机起动发动机的控制方法
CN102985304B (zh) 控制装置
CN103038114B (zh) 控制装置
CN100532173C (zh) 用于控制汽车并联变速器上换档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12936B (zh) 混合动力电动车辆中变速器的输出扭矩调节控制
CN104884322B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CN101898556B (zh) 用于控制多模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的多次evt换档的方法
CN104884325B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CN101486343B (zh) 使用传动装置输入离合器的车辆起动
CN108312896A (zh) 一种双电机自适应预调速多挡动力耦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982135A (zh) 用于控制混合动力车辆的发动机停止的控制装置
CN103380037B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变速控制装置
CN102442196A (zh) 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系的控制
CN103282253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发动机起动控制设备
CN104884324B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CN108025737A (zh) 控制装置
CN110985566A (zh) 一种车辆起步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01890956A (zh) 测量混合动力车辆的质量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