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83276A - 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 - Google Patents

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83276A
CN108383276A CN201810197204.7A CN201810197204A CN108383276A CN 108383276 A CN108383276 A CN 108383276A CN 201810197204 A CN201810197204 A CN 201810197204A CN 108383276 A CN108383276 A CN 108383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body
pond
treatment tank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waste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972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瑞强
谢姐留
邵宜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engla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engl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engla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engl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9720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832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83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832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81Installation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using chemical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4Maintenance of water treatment installa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包括池体和设于池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池体分隔为第一污水处理池和第二污水处理池;所述第一污水处理池和所述第二污水处理池内分别设有污水处理槽;所述污水处理槽包括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左腔室底部设有左底盖,所述右腔室底部设有右底盖;所述池体内设有与所述污水处理槽相配合的支撑架,所述池体底部设有刮泥装置,池体底部设有与刮泥装置相配合的排泥口。本发明中沉淀物可先行堆积在左右底盖上,保证池体出水时不会携带沉淀物,出水水质干净;其次,由于池体内不存在沉淀物,进而在需要清理沉淀物时,可先行将池体内的水排净,再进行刮泥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Description

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目前阶段中,对于污水处理通常采用的是絮凝、沉淀、过滤的手段,沉淀物通常为直接沉淀在池体底部,取上层清液进行出水。该种方式下,沉淀物容易在出水时混入水体内,出水水质较差;且在清理沉淀物时,池体内水体无法排净,将有大量水体与沉淀物一起排出池体,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出水水质好、水资源利用率高的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包括池体和设于池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池体分隔为第一污水处理池和第二污水处理池;所述第一污水处理池和所述第二污水处理池内分别设有污水处理槽;所述污水处理槽包括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左腔室底部设有左底盖,所述右腔室底部设有右底盖;所述池体内设有与所述污水处理槽相配合的支撑架,所述池体底部设有刮泥装置,池体底部设有与刮泥装置相配合的排泥口。本发明中设置了左底盖和右底盖,从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沉淀物可先行堆积在左右底盖上,进而污水不会直接沉淀至池体内,保证池体出水时不会携带沉淀物,出水水质干净;其次,由于池体内不存在沉淀物,进而在需要清理沉淀物时,可先行将池体内的水排净,再进行刮泥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同时,通过设置了左腔室和右腔室同时进行污水处理,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其次,通过单向过滤层和侧部过滤层的设置,使得左腔室和右腔室分别对污水进行一次过滤操作,进而污水在经过左腔室和右腔室后即可直接实现两次过滤处理,进一步提高净水效率,且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干净,处理后污水的出水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栅栏状的支撑板和与该支撑板相配合的第一支撑脚和两第二支撑脚,该第一支撑脚位于两第二支撑脚之间;所述刮泥装置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之间;通过第一、第二支撑脚的设置,对污水处理槽实现稳定的定位;且该种结构下,支撑脚在保证稳定支撑的情况下,也不会阻挡刮泥装置的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刮泥装置包括连杆和间隔均匀的设于连杆上的刮泥板,所述刮泥板为由上至下倾斜设置;通过刮泥板的倾斜设置,更好的贴合池体底部,刮泥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刮泥板下表面与所述池体之间设有滚动件,该滚动件通过连接部件与所述刮泥板相连;通过滚动件的设置,有效减小刮泥板与池体之间的摩擦力,刮泥板移动更为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件为不锈钢滚珠;不锈钢不易生锈,保证长期使用后,滚动件也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刮泥板下表面上的弧形连接板和设于该弧形连接板上供所述滚动件穿出的开口;开口的直径小于滚动件的直径,从而滚动件不会由开口中掉出;且滚动件可在开口内自由360度的滚动,有效避免卡死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左底盖和右底盖分别通过第一弹簧与池体相连;当污染物由两翻折挡板之间的间隙向下漏出时,可堆积在底盖上,避免沉淀物直接掉落至池体内;当需要清理沉淀物时,两翻折挡板下翻将使得沉淀物落至底盖上,从而底盖将在沉淀物的重力作用下压缩第一弹簧,使得底盖打开左右腔室底部的开口;当沉淀物基本排出后,底盖将在第一弹簧的压力下密封左右腔室底部的开口,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状态下,底盖与左右腔室底部开口之间不会存在间隙,保证沉淀物不会落入至池体内而对出水水质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左腔室和右腔室内分别设有两翻折挡板,该翻折挡板可相对所述左腔室和右腔室由上至下翻动;将沉淀下来的金属及絮状物暂时存储在翻折挡板上,当需要对金属物质进行回收或对左腔室和右腔室进行清理时,可控制两翻折挡板下翻使得沉淀的物质排出,避免正常处理过程中,沉淀物进入至池体内对出水水质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池体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两翻折挡板同时向下翻转的驱动装置;可支架在池体外部控制两翻折挡板同时向下翻转以清理沉淀物,操作人员无需爬入至池体内,操作简便。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沉淀物可先行堆积在左右底盖上,保证池体出水时不会携带沉淀物,出水水质干净;其次,由于池体内不存在沉淀物,进而在需要清理沉淀物时,可先行将池体内的水排净,再进行刮泥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污水处理池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污水处理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池体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8为图6中的局部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8所示,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包括不锈钢制成的池体和设于池体内的不锈钢隔板4,所述隔板4将池体分隔为第一污水处理池2和第二污水处理池1;第一污水处理池2和第二污水处理池1均用来对污水进行处理,所述第一污水处理池2与所述第二污水处理池1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污水流通口3,所述污水流通口3的下方设有缓水槽31,缓水槽31为暂存污水的一个矩形不锈钢槽,通过焊接固连在池体上部;污水流通口3与该缓水槽31相连通,可将污水输送至缓水槽31内,所述缓水槽31下方设有多个分水口32,每个分水口32的下方均设有污水处理槽6,分水口32与污水处理槽6上部相连通,进而可将缓水槽31内的水送入至污水处理槽6内,通过污水处理槽6对污水进行处理。
如图2、5所示,所述污水处理槽6分为左腔室61和右腔室62,分水口32与左腔室61的上部连通;所述污水处理槽6通过U型的侧板613、底板、单向过滤层625和侧部过滤层626构成,所述侧部过滤层626连接在U型的侧板613缺口侧,进而侧部过滤层626和侧板613将围成一个矩形框,所述底板设置在矩形框的下部,矩形框的上部与池体顶部焊接固连;所述单向过滤层625设置在矩形框内,进而将污水处理槽6分隔成左腔室61和右腔室62;具体的,所述底板包括左底盖612和右底盖624,左底盖612设置在左腔室61底部,右底盖624设置在右腔室62底部;其中,所述侧板613、左底盖612和右底盖624均为不锈钢制成,所述单向过滤层625和侧部过滤层626均为具有一定厚度的不锈钢滤网,所述单向过滤层625和侧部过滤层626与所述侧板613之间均通过焊接实现固连;通过设置了左腔室和右腔室同时进行污水处理,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其次,通过单向过滤层和侧部过滤层的设置,使得左腔室和右腔室分别对污水进行一次过滤操作,进而污水在经过左腔室和右腔室后即可直接实现两次过滤处理,进一步提高净水效率,且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干净,处理后污水的出水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且由于金属物质的重量较大,在由左腔室向右腔室处流动时,能够保证污水中的金属物质被单向过滤层全部拦截下来,进而使得污水中的金属物质能够基本沉积在左腔室内,方便金属的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
如图2-4所示,所述池体内设有与所述污水处理槽6相配合的支撑架8,所述池体底部设有刮泥装置,刮泥装置具体设置在支撑架8的下方位置,可对池体底部的污泥进行刮除,所述池体底部设有与刮泥装置相配合的排泥口13,该排泥口13为梯形结构设置,排泥口13上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支撑架8整体由不锈钢制成,具体包括栅栏状的支撑板81和与该支撑板相配合的第一支撑脚82和两第二支撑脚83,支撑板81栅栏状的设置,可使得沉淀物从支撑板81的缝隙落入至池体内,避免沉淀物在支撑板81上堆积;两第二支撑脚83对应设于在支撑板的左右两个位置上,并与支撑板为焊接固连;所述第一支撑脚82设于支撑板的中部位置上,与支撑板也为焊接固连。
所述刮泥装置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支撑脚82和第二支撑脚83之间,从而保证支撑脚的存在不会对刮泥装置的工作造成影响;具体的,所述刮泥装置包括不锈钢制成的连杆91和间隔均匀的设于连杆上的不锈钢刮泥板92,优选的,所述刮泥板92为由上至下倾斜设置;连杆91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实现前后移动,驱动机构的机构为现有技术,如专利CN206063875中公开的液压驱动机构,不再赘述;作为优选,所述刮泥板92的下表面与所述池体之间设有滚动件93,具体的,该滚动件93为不锈钢滚珠;且滚动件93通过连接部件与所述刮泥板92相连,该连接部件包括弧形连接板94和开口95,所述弧形连接板94由不锈钢制成,且弧形连接板94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刮泥板下表面上;所述开口95设有弧形连接板上,且开口的直径小于滚动件的直径,从而滚动件下部可由该开口中穿出,但不会由开口中掉出。
作为优选,所述单向过滤层625的滤孔孔径设置为大于侧部过滤层626的滤孔孔径;污水从分水口32进入当左腔室61内,由于侧板613不透水,污水只能朝右侧移动,经单向过滤层625过滤后将金属杂质留存在左腔室61中,污水的上层悬浊液将通过单向过滤层625进入右腔室62内;由于单向过滤层的孔径较大,从而保证污水在由左腔室向右腔室流动的过程中,金属物质能够先行被过滤下来,而生物絮体及胶体物质不会被过滤,从而保证左腔室内沉积的物质基本均为金属物质,不会出现金属物质与生物絮体及胶体物质混合的情况,从而便于后期对金属物质的回收处理,无需进行复杂的分离工作,金属物质回收方便;侧部过滤层的孔径较小,保证污水在由右腔室流出至池体内时,污水内的生物絮体及胶体物质能够被有效过滤下来,沉积在右腔室内,从而通过孔径不同的单向过滤层和侧部过滤层的设置,保证了既能够对污水中的金属物质、生物絮体及胶体物质进行有效过滤,提高出水水质,又能够有效避免金属物质、生物絮体和胶体物质之间出现混杂的情况,便于金属物质回收处理。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右侧腔室62内设有转动轴622和电机623,电机623铆接于池体上,所述电机623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轴622连接,且所述电机623为市面上购买的到的防水电机,转动轴622在电机623驱动下转动;所述转动轴622上设有叶片,叶片为矩形结构,所述叶片上设有容纳槽,该容纳槽优选为设置在叶片内部的开口槽;所述容纳槽内装有絮凝剂,所述絮凝剂可采用聚合铝铁;所述叶片上设有多个漏料孔,这些漏料孔6231均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当污水来到右腔室62内时,电机623工作,带动转动轴622进行转动,叶片也随之转动,容纳槽上的絮凝剂由于离心力作用与水充分接触,水流通过漏料孔改变相对流速使絮凝剂与水更好的相融,节省化学品用量,防止造成化学品不必要的浪费,当絮凝剂与水充分融合后,污水中的生物絮体及胶体物质由于重力作用下沉,再通过侧部过滤层的作用将絮状物留存在右腔室62内,对污水进行进一步净化。
如图3所示,所述左底盖612和右底盖624分别通过第一弹簧63与池体相连,所述左腔室61和右腔室62内靠近底部的位置上分别设有两翻折挡板611,该翻折挡板611也为不锈钢板,翻折挡板611的一端与左腔室61或右腔室62的内壁铰接,进而使得翻折挡板611可相对所述左腔室61和右腔室62由上至下翻动;该翻折挡板611设置在左底盖612或右底盖624的上方位置,具体为当翻折挡板611完全下翻时,翻折挡板611与底盖之前依旧留有间隙;当污水在处理时,翻折挡板611处于关闭状态,留存在左腔室61内的金属杂质与留存在右腔室62内的絮状沉淀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暂时放置在翻折挡板611上,当污水排出后打开翻折挡板611,金属和絮状沉淀物会存放在左底盖612和右底盖624上,当聚集到一定量时,底盖由于重力作用会自动打开,然后将其聚集在污水处理池的底部,方便金属的回收及絮状沉淀物的处理;且可避免正常处理过程中,沉淀物进入至池体内对出水水质造成影响;其次,当沉淀物基本排出后,底盖将在第一弹簧的压力下密封左右腔室底部的开口,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状态下,底盖与左右腔室底部开口之间不会存在间隙,保证沉淀物不会落入至池体内而对出水水质造成影响。
如图4-6所示,所述池体上设有用于驱动池体内的所有污水处理槽6内的翻折挡板611同时向下翻转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具体包括设于所述污水处理槽6侧壁上的空腔65、推杆64、连接块641、第二弹簧651、驱动部件及手柄74;所述推杆64为不锈钢杆,该推杆下部穿入至空腔内的,上部穿出至池体外部;所述连接块641为不锈钢制成,该连接块641焊接固连在推杆下部,所述两个翻折挡板611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连接杆642与所述连接块641铰接,进而在推杆下移时,即可带动翻折挡板611向下翻转;所述第二弹簧651一端与连接块641固连,另一端与空腔底部固连;第二弹簧可在推杆下压后驱动推杆自动回位,进而使翻折挡板自动回复至关闭状态;所述驱动部件可于转动时驱动所述推杆向下移动,所述手柄74则用于驱动该驱动部件发生转动,该手柄优选为船舵的形状,转动时更为省力;当转动手柄时,即可使得驱动部件发生转动,进而驱动推杆向下移动,进而实现对翻折挡板的翻转的驱动,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如图7所示,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金属制成的转动杆7和间隔均匀的设于所述转动杆7上的多个凸块71,所述凸块优选为由该转动杆之间向外延伸形成,且凸块71的位置对应于推杆64的正上方;进一步的,所述池体上设有金属支架,该支架通过螺钉固连在池体顶部,具体所述转动杆7可转动地穿设在该支架上,且支架上设有供所述推杆穿入的开口,通过开口可对推杆实现导向的作用,保证推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上下移动的状态;通过转动杆的转动,可实现凸块与驱动杆相抵,该种情况下,驱动杆将在凸块的驱动下向下翻转,从而实现翻折挡板的下翻;当凸块转动至离开推杆位置时,推杆即可自动向上回弹;该种结构下,通过转动杆的转动即可控制推杆实现自动的上下移动,操作简便,方便省力;且凸块与推杆的接触面积大,配合稳定,在推动推杆下移时,推杆的位置稳定,不会出现与凸块打滑而上移的情况,工作状态稳定,故障率低;作为优选的,所述推杆上部为锥面设置,凸块的左右侧面上也分别设有一倾斜面,从而保证凸块能够正常推动推杆移动。
具体的,如图8所示,所述转动杆通过传动部件与所述手柄传动连接,该传动部件包括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73、延伸轴731以及传动带75;所述传动带75为皮带,该传动带的一端连接于该延伸轴731上,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杆相连;通过传动带的设置,使得手柄74可设置在池体靠近底面的位置上,操作人员可直接在地面上转动手柄实现驱动池体内部的翻转挡板的翻动,无需攀爬至池体上部进行操作,省时省力,且安全隐患小;所述第一齿轮72和第二齿轮73均为市面上直接购买的金属齿轮,该第一齿轮72固定套设在手柄上,所述第二齿轮73与第一齿轮72啮合连接;通过第二齿轮啮合传动及传动带的传动实现手柄转动时驱动转动杆发生转动,结构配合稳定,不易出现打滑的情况;且优选的,该第一齿轮的直径设置为小于第二齿轮的直接,且两者的差距至少为2倍以上,从而通过第二齿轮可达到减速的效果,使得转动手柄时更为省力。
所述延伸轴为由所述第二齿轮73的侧面直接向外延伸形成,所述传动带套在该延伸轴上;具体的,当污水处理完成后,转动手柄74,通过传动部件驱动转动杆7转动,使转动杆7上的凸块71转至另一侧,从而压缩推杆64,推杆64带动连接杆642向下运动,从而使翻折挡板611处于打开状态,使翻折挡板611上的杂质落入底盖中,底盖下移打开,使得沉淀物排出;在沉淀物处理完后,转动转动手柄74使凸块71不再下压推杆64,此时第二弹簧651不再受压缩,对连接块641产生弹力,使推杆64恢复原位,从而使翻折挡板611恢复关闭状态;作为优选的,手柄74上可设置锁臂,在手柄转动至凸块下压推杆位置后,通过锁臂将手柄锁定在该位置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包括池体和设于池体内的隔板(4),所述隔板(4)将池体分隔为第一污水处理池(2)和第二污水处理池(1);所述第一污水处理池(2)和所述第二污水处理池(1)内分别设有污水处理槽(6),所述污水处理槽(6)包括左腔室(61)和右腔室(62);所述左腔室(61)底部设有左底盖(612),所述右腔室(62)底部设有右底盖(624);所述池体内设有与所述污水处理槽(6)相配合的支撑架(8),所述池体底部设有刮泥装置,池体底部设有与刮泥装置相配合的排泥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8)包括栅栏状的支撑板(81)和与该支撑板相配合的第一支撑脚(82)和两第二支撑脚(83),该第一支撑脚(82)位于两第二支撑脚(83)之间;所述刮泥装置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支撑脚(82)和第二支撑脚(8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装置包括连杆(91)和间隔均匀的设于连杆上的刮泥板(92),所述刮泥板(92)为由上至下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板(92)下表面与所述池体之间设有滚动件(93),该滚动件(93)通过连接部件与所述刮泥板(9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93)为不锈钢滚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刮泥板下表面上的弧形连接板(94)和设于该弧形连接板上供所述滚动件穿出的开口(9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底盖(612)和右底盖(624)分别通过第一弹簧(63)与池体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腔室(61)和右腔室(62)内分别设有两翻折挡板(611),该翻折挡板(611)可相对所述左腔室(61)和右腔室(62)由上至下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两翻折挡板(611)同时向下翻转的驱动装置。
CN201810197204.7A 2018-03-10 2018-03-10 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 Pending CN1083832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7204.7A CN108383276A (zh) 2018-03-10 2018-03-10 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7204.7A CN108383276A (zh) 2018-03-10 2018-03-10 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83276A true CN108383276A (zh) 2018-08-10

Family

ID=63066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97204.7A Pending CN108383276A (zh) 2018-03-10 2018-03-10 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8327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3813A (zh) * 2016-04-22 2016-09-07 成都聚智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新型废水处理环保装置
CN206063875U (zh) * 2016-08-30 2017-04-05 广州联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液压往复式池底刮泥机
CN107117733A (zh) * 2017-06-05 2017-09-01 盐城百利豪环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CN206642418U (zh) * 2017-02-18 2017-11-17 浙江联池水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潜水式刮泥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3813A (zh) * 2016-04-22 2016-09-07 成都聚智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新型废水处理环保装置
CN206063875U (zh) * 2016-08-30 2017-04-05 广州联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液压往复式池底刮泥机
CN206642418U (zh) * 2017-02-18 2017-11-17 浙江联池水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潜水式刮泥机
CN107117733A (zh) * 2017-06-05 2017-09-01 盐城百利豪环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57964U (zh) 一种防堵塞的污水处理装置
US4507208A (en) Process for handling waste from oil well operations
CN112429821A (zh) 一种城市污水加工处理工艺
CN207451784U (zh) 一种工业废水净化装置
CN211189203U (zh) 一种石化油固液分离装置
CN103951002A (zh) 固液分离装置
CN112960873A (zh) 一种生活污水过滤回收一体装置
DE1056589B (de) Kombinierter Dreistufen-Reiniger und -Filter zum Reinigen von Fluessigkeiten
CN108585116A (zh) 一种环保型玻璃钢隔油池
CN113387471A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
CN108314139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的除油撇渣装置
CN108383276A (zh) 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环保处理池
CN218025640U (zh) 一种印刷废水处理系统
CN208440374U (zh) 厨房垃圾废水处理装置
CN108218046A (zh) 一种工业污水加工处理池
CN213537379U (zh) 一种钻井废水处理用刮渣装置
CN108941159A (zh) 一种餐厨垃圾分离处理装置
CN108191121A (zh) 一种含金属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2924667U (zh) 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11255587U (zh) 一种用于厂区产出高盐废水的高效处理设备
CN210085040U (zh) 一种高效磁混凝沉淀污水除磷装置
CN209619154U (zh) 一种污水处理污泥过滤装置
CN208964693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处理设备
CN207871717U (zh) 用于垃圾处理的螺旋式固液分离器
CN219167892U (zh) 一种用于电厂的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