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82856A - 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82856A
CN108382856A CN201810166582.9A CN201810166582A CN108382856A CN 108382856 A CN108382856 A CN 108382856A CN 201810166582 A CN201810166582 A CN 201810166582A CN 108382856 A CN108382856 A CN 1083828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substrate
main strut
transmission device
branch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65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82856B (zh
Inventor
刘学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665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828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82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82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82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828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9/00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49/05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 B65G49/06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for fragile sheets, e.g. g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9/00Rollers, e.g. drive roller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corporated in roller-ways or other type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 B65G39/10Arrangements of rollers
    • B65G39/12Arrangements of rollers mounted on framework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送装置,用于传送基板,包括主支杆、两个分支杆以及设于所述主支杆上的两个弹性支撑件,两个所述分支杆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支杆的相对两侧并相对交错设置,两个所述分支杆可相对所述主支杆张开,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用于在两个所述分支杆相对张开时分别弹性支撑两个所述分支杆,每个所述分支杆远离所述主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自由辊,两个所述自由辊在传送所述基板时,两个所述分支杆支撑所述基板。本发明解决了独立的自由辊因安装制作差异或使用过程变化,自由辊之间易产生高低不平而造成基板局部受力不均,进而增加基板背面损伤风险概率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板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行业制程设备经常用到自由辊结构,各类设备的搬送结构中也均有自由辊的使用。自由辊的作用为承接及转运玻璃基板,为无法设置动力运送基板的间隙提供运送保障,如:两台设备之间的传动辊断开,必须设置自由辊以保障基板的运送,避免基板弯曲形变过大造成不良。然而当前自由辊独立设计,因安装制作差异或使用过程变化,自由辊之间易产生高低不平而造成基板局部受力不均,进而增加基板背面损伤风险的概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送装置,以解决独立的自由辊因安装制作差异或使用过程变化,自由辊之间易产生高低不平而造成基板局部受力不均,进而增加基板背面损伤风险的概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送装置,用于传送基板,包括主支杆、两个分支杆以及设于所述主支杆上的两个弹性支撑件,两个所述分支杆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支杆的相对两侧并相对交错设置,两个所述分支杆可相对所述主支杆张开,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用于在两个所述分支杆相对张开时分别弹性支撑两个所述分支杆,每个所述分支杆远离所述主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自由辊,两个所述自由辊在传送所述基板时,两个所述分支杆支撑所述基板。
其中,所述主支杆的相对两侧设有两个卡块,两个所述卡块用于两个所述分支杆相对张开时分别卡紧并支撑两个所述分支杆。
其中,两个所述自由辊用于接触所述基板的外转动表面为粗糙面。
其中,两个所述自由辊的与所述外转动表面相对的内转动表面为光滑面。
其中,所述主支杆底部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用于固定所述主支杆于基台上。
其中,所述主支杆端部设有垂直于所述主支杆轴向的主轴,两个所述分支杆连接于所述主轴的相对两端,并位于所述主支杆的相对两侧。
其中,每一所述分支杆旋转的角度为0-5度。
其中,两个所述分支杆中均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施力端分别抵持于所述凹槽中。
其中,所述主支杆中设有凹部,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安装端均固定于所述凹部中。
其中,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弹簧及弹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两个所述自由辊在传送所述基板时,两个所述分支杆支撑所述基板,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分别弹性支撑两个所述分支杆实现了在所述基板传送至所述自由辊上时,两个所述自由辊可根据其自身受力的不同使两个所述分支杆转动不同的角度,转动后的两个所述分支杆使两个所述自由辊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基板在同高度的两个所述自由辊上传送,故本发明的传送装置解决了独立的自由辊因安装制作差异或使用过程变化,自由辊之间易产生高低不平而造成基板局部受力不均,进而增加基板背面损伤风险概率的技术问题。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对两个所述分支杆的弹性支撑使得所述基板跟随两个所述自由辊有缓冲的下降,进一步降低了所述基板背面损伤风险的概率。两个所述分支杆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支杆的相对两侧并相对交错设置,使得两个所述自由辊交错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传送方向上相邻的所述自由辊之间的间距缩小,减小了所述基板的弯曲变形量,避免了所述基板撞击破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传送装置拆除一个分支杆与一个自由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传送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个传送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传送装置,用于传送基板,包括主支杆10、第一分支杆20、第二分支杆30以及设于所述主支杆10上的第一弹性支撑件60以及第二弹性支撑件70,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支杆10的相对两侧并相对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可相对所述主支杆10张开,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60用于在所述第一分支杆20张开时弹性支撑所述第一分支杆20,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70用于在所述第二分支杆30张开时弹性支撑所述第二分支杆30,所述第一分支杆20远离所述主支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自由辊40,所述第二分支杆30远离所述主支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自由辊50,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在传送所述基板时,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支撑所述基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由轻质材料制成。
具体为,当所述基板传送至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上时,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依次以相反且彼此远离的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60抵持与所述第一自由辊40连接的所述第一分支杆20,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70抵持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连接的所述第二分支杆30,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支撑并传送所述基板。
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在传送所述基板时,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支撑所述基板,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60弹性支撑所述第一分支杆20,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70弹性支撑所述第二分支杆30实现了在所述基板传送至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上时,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可根据其自身受力的不同使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转动不同的角度,转动后的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使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基板在同高度的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上传送,故本发明的传送装置解决了独立的自由辊因安装制作差异或使用过程变化,自由辊之间易产生高低不平而造成基板局部受力不均,进而增加基板背面损伤风险概率的技术问题。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60对所述第一分支杆20的弹性支撑以及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70对所述第二分支杆30的弹性支撑使得所述基板跟随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有缓冲的下降,进一步降低了所述基板背面损伤风险的概率。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支杆10的相对两侧并相对交错设置,使得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交错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传送方向上相邻的所述自由辊之间的间距缩小,减小了所述基板的弯曲变形量,避免了所述基板撞击破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其中的一个自由辊转动不畅时,另一个所述自由辊仍然可以传送所述基板,降低了所述基板撞击破损或刮伤的概率。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60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70独立使用,进而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可根据其自身受力的不同使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转动不同的角度。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60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70的独立使用亦可实现当其中一个所述弹性支撑件发生损坏时,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互不影响,提高了所述传送装置的灵活性,且提高了所述传送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60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70可根据不同条件设计不同弹性系数,进而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60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70可提供不同范围的弹力。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60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70提供不同范围的弹力实现了当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转动不同的角度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60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70仍可提供相同的弹力,进而使所述基板在同高度的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上传送;且实现了当所述基板的重量较重时,较大弹性系数的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仍可以稳固地支撑两个所述分支杆,两个所述分支杆支撑不同重量的基板。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60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70不同的弹性系数实现提高了所述传送装置传送所述基板的重量范围。
请参阅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支杆10端部设有垂直于所述主支杆10轴向的主轴101,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连接于所述主轴101的相对两端,并位于所述主支杆10的相对两侧。具体为,所述第一分支杆20包括第一自由端201以及与所述第一自由端201相对的第一转动端202,所述主轴101包括第一端102以及与所述第一端102相对的第二端103,所述第一自由辊4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自由端201,所述第一转动端202与所述主轴101的所述第一端10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分支杆30包括第二自由端以及与所述第二自由端相对的第二转动端,所述第二自由辊5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转动端与所述主轴101的所述第二端103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中设有第一凹槽203,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60的第一施力端抵持于所述第一凹槽203中,所述第二分支杆30中设有第二凹槽303,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70的第二施力端抵持于所述第二凹槽303中。所述主支杆10中设有凹部106,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60的第一安装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70的第二安装端均固定于所述凹部106中。具体为,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60包括第一施力部601、第一安装部60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施力部601与所述第一安装部602的第一螺旋部603,所述第一凹槽203与所述凹部106相对,所述第一施力部601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03中,所述第一螺旋部603缠绕所述主轴101,所述第一安装部602置于所述凹部106中,所述第一施力部601包括所述第一施力端,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分支杆20,所述第一安装部602包括所述第一安装端,用于固定于所述凹部106中。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70包括第二施力部、第二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施力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第二螺旋部,所述第二凹槽303与所述凹部106相对,所述第二施力部置于所述第二凹槽303中,所述第二螺旋部缠绕所述主轴101,所述第二安装部置于所述凹部106中,所述第二施力部包括所述第二施力端,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分支杆30,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所述第二安装端,用于固定于所述凹部106中。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60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70所述包括弹片与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对称设置于所述主轴101的两侧。具体为,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对称设置,进而在所述基板传送至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数个所述第二自由辊50上时,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均匀受力,避免了所述基板局部受力不均匀的技术问题,降低了所述基板背面损伤风险的概率,同时避免了其中的一个所述分支杆受力过大导致的所述分支杆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旋转的角度为0-5度。具体为,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在向相反且彼此远离的方向旋转时,由于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转动的角度较小,进而在其中的一个所述分支杆下降后,所述基板可以较顺利地传送到另一个所述分支杆,不影响所述基板的传送,且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的小角度下降解决了独立的自由辊因安装制作差异或使用过程变化,自由辊之间易产生高低不平而造成基板局部受力不均,进而增加基板背面损伤风险概率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所述主支杆10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一卡块80与第二卡块90,所述第一卡块80用于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相对张开时卡紧并支撑所述第一分支杆20,所述第二卡块90用于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相对张开时卡紧并支撑所述第二分支杆30。具体为,在所述基板传送至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上时,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以相反且彼此远离的方向转动,当所述第一分支杆20转动至所述第一卡块80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块80卡紧并支撑所述第一分支杆20;当所述第二分支杆30转动至所述第二卡块90的位置时,所述第二卡块90卡紧并支撑所述第二分支杆30。本发明的所述第一卡块80卡紧并支撑所述第一分支杆20以及所述第二卡块90卡紧并支撑所述第二分支杆30实现了当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主轴101的转动连接,或所述第二分支杆30与所述主轴101的转动连接出现问题时,所述第一卡块80支撑所述第一分支杆20,所述第二卡块90支撑所述第二分支杆30,避免了由于转动连接问题所导致的所述基板从所述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所述第二自由辊50滑落,提高了所述基板传送的安全性。
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第二自由辊50用于接触所述基板的外转动表面为粗糙面。具体为,所述第一自由辊40包括第一滚动圈403,所述第一滚动圈403包括第一外转动表面401,所述第二自由辊50包括第二滚动圈,所述第二滚动圈包括第二外转动表面,当所述基板传送至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第二自由辊50上时,粗糙的所述第一外转动表面401提高了所述第一外转动表面401与所述基板的摩擦力,粗糙的所述第二外转动表面提高了所述第二外转动表面与所述基板的摩擦力,进而避免所述基板在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第二自由辊50上的传送过程中产生打滑,提高了所述基板的传送效率。
所述第一自由辊4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外转动表面401相对的第一内转动表面402;所述第二自由辊5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外转动表面相对的第二内转动表面。所述第一内转动表面402与所述第二内转动表面为光滑面。具体为,所述第一滚动圈403还包括所述第一内转动表面402;所述第二滚动圈还包括所述第二内转动表面。所述第一自由辊40还包括第一空心轴承,所述第一空心轴承的外表面上设有滚珠,所述第一滚动圈403绕着所述滚珠转动;所述第二自由辊50还包括第二空心轴承,所述第二空心轴承的外表面上设有滚珠,所述第二滚动圈绕着所述滚珠转动;在所述第一滚动圈403与所述第二滚动圈转动的过程中,光滑的所述第一内转动表面402与光滑的所述第二内转动表面实现了减小所述第一内转动表面402以及所述第二内转动表面与所述滚珠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了所述基板的传送效率。
所述主支杆10底部设有固定架100,所述固定架100用于固定所述主支杆10于基台上。具体为,在所述基板传送的过程中,所述基板依次传送至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第二自由辊50,当所述基板传送至其中一个所述自由辊时,且未传送至另一个所述自由辊时,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所述第二分支杆30受力不均,容易发生倾斜,进而容易带动所述主支杆10发生倾斜,所述基板容易滑落,当所述主支杆10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架100时,所述固定架100起到了平衡所述主支杆10的作用,提高了所述传送装置的稳定性。本发明的所述固定架100实现了固定所述主支杆10于所述基台上,提高了所述基板传送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4,进一步地,当数个所述传送装置排列传送所述基板时,数个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数个所述第二自由辊50形成一传送平面,所述基板在所述传送平面上传送。数个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数个所述第二自由辊50可根据其自身受力的不同使数个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数个所述第二分支杆30转动不同的角度,转动后的数个所述第一分支杆20与数个所述第二分支杆30使数个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数个所述第二自由辊50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基板在同高度的数个所述第一自由辊40与数个所述第二自由辊50上传送,进而所述基板在各区域高度一致的所述传送平面上传送。本发明解决了独立的自由辊因安装制作差异或使用过程变化,自由辊之间易产生高低不平而造成基板局部受力不均,进而增加基板背面损伤风险概率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传送装置,用于传送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杆、两个分支杆以及设于所述主支杆上的两个弹性支撑件,两个所述分支杆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支杆的相对两侧并相对交错设置,两个所述分支杆可相对所述主支杆张开,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用于在两个所述分支杆相对张开时分别弹性支撑两个所述分支杆,每个所述分支杆远离所述主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自由辊,两个所述自由辊在传送所述基板时,两个所述分支杆支撑所述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杆的相对两侧设有两个卡块,两个所述卡块用于两个所述分支杆相对张开时分别卡紧并支撑两个所述分支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自由辊用于接触所述基板的外转动表面为粗糙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自由辊的与所述外转动表面相对的内转动表面为光滑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杆底部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用于固定所述主支杆于基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杆端部设有垂直于所述主支杆轴向的主轴,两个所述分支杆连接于所述主轴的相对两端,并位于所述主支杆的相对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分支杆旋转的角度为0-5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分支杆中均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施力端分别抵持于所述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杆中设有凹部,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安装端均固定于所述凹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弹簧及弹片。
CN201810166582.9A 2018-02-28 2018-02-28 传送装置 Active CN1083828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6582.9A CN108382856B (zh) 2018-02-28 2018-02-28 传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6582.9A CN108382856B (zh) 2018-02-28 2018-02-28 传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82856A true CN108382856A (zh) 2018-08-10
CN108382856B CN108382856B (zh) 2020-02-07

Family

ID=63068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6582.9A Active CN108382856B (zh) 2018-02-28 2018-02-28 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8285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5885A (zh) * 2012-07-31 2012-11-21 芜湖耀华玻璃园艺有限公司 玻璃台架
CN203558510U (zh) * 2013-08-12 2014-04-23 陕西彩虹电子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玻璃基板的导向装置
CN104108607A (zh) * 2014-07-14 2014-10-22 湖州水平玻璃有限公司 玻璃台架
JP2014218324A (ja) * 2013-05-07 2014-11-20 株式会社フジ機工 基板搬送装置
CN206537953U (zh) * 2017-03-03 2017-10-03 南京攀诺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支撑滚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5885A (zh) * 2012-07-31 2012-11-21 芜湖耀华玻璃园艺有限公司 玻璃台架
JP2014218324A (ja) * 2013-05-07 2014-11-20 株式会社フジ機工 基板搬送装置
CN203558510U (zh) * 2013-08-12 2014-04-23 陕西彩虹电子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玻璃基板的导向装置
CN104108607A (zh) * 2014-07-14 2014-10-22 湖州水平玻璃有限公司 玻璃台架
CN206537953U (zh) * 2017-03-03 2017-10-03 南京攀诺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支撑滚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82856B (zh) 2020-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202149A1 (zh) 显示装置壳体及显示装置
CN103769488B (zh) 一种柔性重力对中台
US2593157A (en)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strip
CN107445462A (zh) 一种tft‑lcd液晶玻璃从动分体牵引辊浮动装置
CN108382856A (zh) 传送装置
CN206345455U (zh) 一种基板传送装置
CN211078889U (zh) 一种弯钢化玻璃渐变成型设备
CN111734799B (zh) 可去除径向力的旋转装置、加热器旋转系统及半导体设备
CN107472802B (zh) 一种可调节的传送辊筒
CN213355814U (zh) 一种防跑偏托辊
CN211033956U (zh) 一种木材送料机构
KR200496461Y1 (ko) 기판이송장치
CN103144963B (zh) 一种用于玻璃基板传输的滚轮及玻璃基板传输装置
CN212355305U (zh) 一种用于爬坡输送的弧段辊道传动装置
CN110980124A (zh) 一种托辊安装结构、托辊组件及输送装置
JP2010212268A (ja) 基板搬送装置
CN216188356U (zh) 柔性滚轮组结构
JP2021011383A5 (zh)
US8021233B2 (en) Wrap around coupling
CN111699327B (zh) 用于连接传动轴和辊的一对可连接部分
CN214526783U (zh) 基板玻璃传送装置和基板玻璃清洗机
CN211078890U (zh) 一种软轴成弧微调机构
CN113148657B (zh) 一种基板传送装置
KR20140127943A (ko) 열처리용 프레임
CN217262522U (zh) 输送带纠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