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7459A - 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77459A CN108377459A CN201610889291.3A CN201610889291A CN108377459A CN 108377459 A CN108377459 A CN 108377459A CN 201610889291 A CN201610889291 A CN 201610889291A CN 108377459 A CN108377459 A CN 1083774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device
- path
- type
- class
- ser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08694 Humulus lupul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792 cor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524 functiona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2—Reselecting a serving backbone network switching or routing n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04W36/32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by location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至少包括有:第一类路径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与核心网关之间直接建立的连接路径;第二类路径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接入网经由边缘网关与核心网关之间建立的连接路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中的连接管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网络架构中,核心网的网元(或网络功能)由控制面和用户面两部分功能组成。在传统的网络架构中,如3G/4G的网络中,用户面网关往往集中部署,在离用户相对较远的核心层。移动网络为了满足低时延、大带宽场景,在4G网络架构的优化或5G网络新架构的设计中将用户面功能下沉,部署于网络边缘,从而降低传输时延,减轻回传网络的传输压力。
现有技术中,现有实现边缘业务分流的方案有两类:多会话(连接)方案、以及单会话(或连接)方案。但是,上述两种连接方案要么需要终端设备维持过多的配置信息以维持多个会话连接,要么针对访问核心侧PDN网络的数据来说,增加了网络处理的复杂性和时延。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进行边缘业务分流的网络架构无法进行灵活的调整,并且无法保证减少终端设备侧的配置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接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
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至少包括有:第一类路径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与核心网关之间直接建立的连接路径;第二类路径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接入网经由边缘网关与核心网关之间建立的连接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管理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
路径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至少包括有:第一类路径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与核心网关之间直接建立的连接路径;第二类路径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接入网经由边缘网关与核心网关之间建立的连接路径。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就能够至少基于终端设备所处位置对应的接入网,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类型进行调整,具体来说,路径类型可以包括有直接连接到核心网关的第一类路径,以及通过边缘网关跳接到核心网关的第二类路径。如此,就能够提供网络架构的灵活性以及高效性,无本地分流时以最少跳数实现一个网关处理,以及仅在网络侧进行路径类型的配置即可,不需要终端设备侧进行较多的配置改变就能够实现边缘网络数据的访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处理场景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处理场景示意图二;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类路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类路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处理场景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四;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五;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六;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七;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管理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应用于连接管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获取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
步骤102: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至少包括有:第一类路径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与核心网关之间直接建立的连接路径;第二类路径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接入网经由边缘网关与核心网关之间建立的连接路径。
这里,所述连接管理装置主要设置在核心网中,具体的实现可以为一个模块设置在核心网中的某一个设备中,比如,可以设置在核心网中的MME中。
进一步地,上述获取到终端设备当前所述的位置的方式可以包括:检测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获取到该目标接入装置的标识信息(比如接入装置的ID号);基于所述目标接入装置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接入装置对应的区域(比如,核心网侧能够通过接入装置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接入装置对应的区域码);基于所述接入装置对应的区域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
其中,所述接入装置可以为基站、或者,还可以为接入点(AP)等,用于为终端设备提供直接接入方式的装置。
具体来讲,上述方案中能够具备两种触发情况,其中第一种触发情况就是基于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变化,来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能够进行本地业务分流的接入网中,从而来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的路径类型进行调整;另外第二种触发情况就是结合终端设备是否有本地业务分流,或者有业务数据传输路径优化的需求,来判断终端设备是否进行路径类型的调整。
本实施例主要针对上述第一种触发情况,终端在会话连接时,默认只建立面向一个核心侧网关的会话连接;当UE移动到可支持本地分流网关的范围内时,由控制面发起建立新的隧道,从而将该EGW加入到已有会话中,也就是由第一类路径切换至第二类路径;当终端移动出EGW的覆盖范围(接入网不包含EGW)时,控制面可以触发新的隧道建立机制,将EGW从会话路径中删除,建立第二类路径删除第一类路径。
场景一、所述获取到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接入装置与所述核心网关建立第一类路径;其中,所述第一接入装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在当前所处的位置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不同;所述第一接入装置所对应的覆盖范围内不具备边缘网关或不适合接入到边缘网关;
相应的,所述至少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对应的接入网,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处能够接入边缘网关或能够接入所述终端设备适合的边缘网关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也就是说,核心网侧能够根据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比如区域码)来确定该位置处,是否具备可优化本地业务访问路径边缘网关。
本实施例的处理场景可以参见图2,当终端设备,比如UE,从接入网1到接入网2之间产生移动,其中,接入网1对应的即为第一接入装置,接入网2对应的即为UE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对应的接入网;相应的,当UE在接入网1的时候,连接管理装置确定UE当前采用第一类路径,即图中所示通过接入网1接入核心网关(CGW),最终由核心网(具体可以为核心公用数据网(PDN,Public Data Network)网络)进行数据处理;另外,当UE移动到接入网2也就是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所在的网络中的时候,网络侧,具体的可以为连接管理装置对UE与核心网之间的路径类型进行了切换,切换为第二类路径,也就是通过边缘网关(EGW)与核心网关CGW建立的连接,通过第二类路径,能够将一部分需要本地分流的业务分流到边缘PDN网中,另外一部分需要核心PDN网络进行处理的业务通过CGW送到核心PDN网络中进行处理。
上述第一接入装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在当前所处的位置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不同,具体来说,可以参见图3,终端设备的第一位置31可以为其中的接入网1即第一接入装置覆盖范围内的一个位置,随着终端设备进行移动,到了当前所处的位置32,(需要理解的是,终端设备进行移动有可能移动之后还是位于接入网1内,也可以处于接入网2内,本实施例主要针对产生接入网改变的场景进行说明也就是图3所示的场景),位置32位于接入网2内,也就是终端设备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所在的网络;进一步地,接入网1中不具备或不适合接入边缘网关,也就是说,接入网1不能够提供本地业务分流,接入网2中具备可优化本地业务访问路径边缘网关,也就是说,接入网2能够提供本地业务分流,那么基于终端设备所处的接入网不同,能够调整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建立连接的类型。
需要理解的是,本场景下,当终端设备初次接入网络时,连接管理装置可以基于终端设备所在接入网是否具备边缘网关,来确定终端设备初次建立的路径类型,当接入网不具备或不适合接入边缘网关时,那么终端设备初次接入到网络时,就建立第一类路径,如图4a所示直接与核心网关建立连接;当接入网具备边缘网关时,终端设备初次接入网络时,建立如图4b所示的第二类路径,经由边缘网关与核心网关建立连接,具体来说通过边缘网关接入本地网进行业务分流,以及将部分业务路由到核心网关以通过核心网,比如数据网进行数据处理。
终端设备,比如,UE,移动到新的位置后,控制面(也就是连接管理装置)获取接入网当前的位置,判断当前是否有边缘网关存在,如果存在边缘网关,则控制面通过当前接入网的标识(如接入基站的ID或者位置区域的信息如TA)获取边缘网关(EGW)的信息(如其IP地址),建立相应的隧道。
若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需要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则为所述终端设备选取对应的边缘网关,将边缘网关的标识信息发送给核心网关作为核心网关下行隧道的信息、并将所述边缘网关的标识信息发至接入网侧作为接入侧上行隧道的信息,以建立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入装置(所在位置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对应的接入网)经由所述边缘网关连接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第二类路径。
也就是说,确定将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后,还需要通知终端设备进行路径类型的调整以及通知通道设备所要接入的边缘网关。
具体来说,如果终端设备在连接状态下发生移动,则可以在切换消息中,将边缘网关(EGW)作为基站和核心侧网关(CGW)隧道的对端,可以包括:
把EGW下行隧道的IP地址和隧道ID告诉CGW作为CGW的下行隧道端点;把EGW上行隧道的IP地址和隧道ID告诉接入网,作为接入网的上行隧道端点。
如果终端设备在空闲(IDLE)模式下由非MEC区域移动到MEC区域,当UE主动发起业务或者有下行数据到来网络寻呼后,触发UE发起会话建立时,网络根据当前的位置,判断是否进行连接的更新。如果需要进行连接的更新,则控制面不是新建CGW和接入网(AN,AccessNetwork)间的隧道,而是建立成为一个AN、EGW、CGW间的隧道。
场景二、与场景一不同之处在于,场景一针对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进行的介绍,本场景则针对将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进行说明。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二接入装置与所述核心网关建立第二类路径;其中,所述第二接入装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在当前所处的位置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不同;所述第二接入装置所处的位置处具备边缘网关或具备适合终端设备接入的边缘网关;
当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处不具备边缘网关或不具备适合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边缘网关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由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
所述第二接入装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在当前所处的位置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不同,具体来说,可以参见图5,终端设备的第二位置51可以为其中的第二接入装置的接入网1内的一个位置,随着终端设备进行移动,到了当前所处的位置52,(需要理解的是,终端设备进行移动有可能移动之后还是位于接入网1内,也可以处于接入网2内,本实施例主要针对产生接入网改变的场景进行说明也就是图中所示的场景),位置52位于接入网2内,接入网2对应的即为终端设备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进一步地,接入网1中具备边缘网关,也就是说,接入网1能够提供本地业务分流,接入网2中不具备或不适合接入边缘网关,也就是说,接入网2不能够提供本地业务分流,那么基于终端设备所处的接入网不同,就需要将终端设备由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
若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需要由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后,则将接入网相应的标识信息通知核心网关、将所述核心网关的标识信息通知给所述接入网,以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第一类路径。
终端设备移动到新的位置后,通过接入网当前的位置,控制面判断当前会话边缘网关不再需要时,则其连接的更新中不再包含中间的EGW的信息,用户面的数据通道变成AN与CGW直连。
具体说来,连接状态,在发生从MEC区域到MEC外的区域的切换消息中,直接将接入网和CGW互相作为对方的隧道对端:把接入网相应的隧道ID和IP告诉CGW作为CGW的下行隧道端点;把CGW隧道的IP地址和隧道ID告诉接入网,作为接入网的上行隧道端点。
UE如果是空闲状态移动到MEC外的区域时,则网络将通过位置更新,进一步释放掉EGW和C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在下一次终端由空闲变成Active时,新的隧道是AN和CGW直接的一跳的隧道。
场景三、与场景二不同之处在于,本场景提供了一种切换回第一类路径的判断方式:当终端设备处于不再与原边缘网关建立连接的位置时,就切换回第一类路径。
所述获取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二接入装置、经由第一边缘网关与所述核心网关建立第二类路径;其中,所述第二接入装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在当前所处的位置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不同;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处不能够接入所述第一边缘网关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由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
判断是否能够接入到第一边缘网关的方式可以基于核心网侧保存的每一个边缘网关对应的物理位置来确定,当终端设备当前所述的位置,比如区域码,对应的覆盖范围内不包含有第一边缘网关时,就可以确定当前无法继续连接第二类路径,那么就调整会第一类路径。
进一步地,上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的确定方式可以为,当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中时,通过切换流程获取到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侧发送多个能够接入的接入装置的切换请求,最终能够为终端设备选取一个目标接入装置,也就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设备当前所述的位置处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
下面分别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终端设备的位置及接入网进行路径类型的调整的示例进行说明:
示例一、
当终端移动,发生边缘网关的动态加入时,其流程如图6所示:
1、终端(UE)已经建立经过原接入网节点1、CGW并到达核心PDN网络的数据传输通道,也就是已经建立第一类路径。
2、当终端移动到接入网节点2的覆盖范围时,接入网节点2向控制面发起切换请求。此切换请求中包含接入网节点2的位置信息。该实施例中接入网节点2为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
3、控制面(具体的比如为连接管理装置)通过接入网节点2的位置信息,判断该区域是否有EGW部署。如有EGW部署,则根据位置信息、负载均衡等策略选择一个合适的EGW实现本地分流。控制面向CGW发送隧道更新请求(比如,可以为路径更新请求),将该EGW的IP地址和隧道ID作为CGW的下行隧道的端点。
4、控制面向接入网节点2(即UE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发送隧道更新请求,将该EGW的IP地址和隧道ID作为接入网节点2上行隧道的端点。
5、控制面向EGW发送隧道更新请求,将该CGW的IP地址和隧道ID作为EGW的上行隧道的端点,将接入网节点2的IP地址和隧道ID作为EGW的下行隧道端点,即建立第二类路径。
6、控制面向接入网节点2发送路径切换回复,确认完成handover过程。
以上实施例流程可相应扩展至终端附着流程。以上接入网节点可扩展至第三方接入基站(如基于第三方WLAN选择EGW)
示例二、
当终端移动发生边缘网关的动态删除,其流程如图7所示:
1、终端(UE)已经建立如图所示的一条串接传输通道。本地分流数据经过接入网节点1、EGW到边缘网络;其他数据经过接入网节点1、EGW、CGW到核心PDN网络,即已建立第二类路径。
2、当终端移动到接入网节点2的覆盖范围时,接入网节点2向控制面发起切换请求。此切换请求中包含接入网节点2的位置信息。
3、控制面(具体的比如为连接管理装置)通过接入网节点2的位置信息,判断该区域是否有EGW部署。如没有EGW部署,则进行相应的隧道链路调整。控制面向CGW发送隧道更新请求,将该接入网节点2的IP地址和隧道ID作为CGW的下行隧道的端点。
4、控制面向接入网节点2发送隧道更新请求,将该CGW的IP地址和隧道ID作为接入网节点2上行隧道的端点。
5、控制面向EGW发送隧道更新请求,释放EGW的相关隧道资源,也就是从第二类路径切换至第一类路径。
6、控制面向接入网节点2发送路径切换回复,确认完成handover过程。
示例三、
当UE以Idle状态移动,并进入了EGW的覆盖区域,若此时从idle状态转变为active状态,其EGW的加入流程如图8所示:
1、控制面向CGW发送隧道创建或更新请求,将该EGW的IP地址和隧道ID作为CGW的下行隧道的端点。
2、控制面向接入网节点发送隧道创建请求,将该EGW的IP地址和隧道ID作为接入网节点的上行隧道端点。
3、4、控制面向EGW发送隧道创建请求,将该CGW的IP地址和隧道ID作为上行隧道端点,将接入网节点的IP地址和隧道ID作为下行隧道端点,也就是从第一类路径切换至第二类路径。
5、控制面向接入网节点2发送路径切换完成回复,确认完成handover过程。
示例四:当UE以Idle状态移动,移动出了EGW的覆盖区域,其EGW的删除流程如图9所示:
1、UE因为移动发生位置跟踪区域的改变,发起位置更新消息
2、控制面根据位置更新消息及新的位置区域,判断移出MEC区域后,控制面向EGW发送隧道删除请求,释放相关隧道资源
3、控制面向CGW发送隧道删除请求,释放相关隧道资源,即由第二类路径替换为第一类路径。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至少基于终端设备所处位置对应的接入网,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类型进行调整,具体来说,路径类型可以包括有直接连接到核心网关的第一类路径,以及通过边缘网关跳接到核心网关的第二类路径。如此,就能够提供网络架构的灵活性以及高效性,无本地分流时以最少跳数实现一个网关处理,以及仅在网络侧进行路径类型的配置即可,不需要终端设备侧进行较多的配置改变就能够实现边缘网络数据的访问。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主要针对第二种触发情况进行说明,所述至少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对应的接入网,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场景下,可以仅基于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来判断是否触发路径切换,而接入网的覆盖范围内是否具备有边缘网关并非主要考虑的因素,假设接入网中不具备边缘网关时,而终端设备业务类型需要触发路径优化时,可以从逻辑上距离接入网较近的边缘网关建立连接以为终端设备提供第二类路径,具体说明如下:当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类型由第一业务类型切换为第二业务类型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与所述第二业务类型不同,所述第二业务类型为需要进行本地业务分流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为不需要进行本地业务分流的业务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所处位置对应的接入网、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处的位置通过第一类路径与所述核心网之间建立连接;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所处位置对应的接入网、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包括:当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对应的接入网中具备可优化本地业务访问路径边缘网关、且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类型由第一业务类型切换为第二业务类型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与所述第二业务类型不同,所述第二业务类型为需要进行本地业务分流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为不需要进行本地业务分流的业务类型。
也就是说,连接管理装置获知当UE发起边缘或本地业务时,触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关连接的更新,动态的加入边缘网关的功能,建立UE与EGW的连接,形成方案如图4b所示的网络架构。
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后,检测截止到当前时刻所述终端设备最后一次完成第二业务类型的信息交互后、停止第二业务类型的信息交互的时长;
当所述时长超过预设时长门限值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所述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
连接管理装置(网络侧控制面)感知到一个有边缘网关的UE在一段时间内不访问边缘网络的业务时,在路径中删除边缘网络网关,也就是从第二类路径切换至第一类路径。
连接管理装置获知终端设备访问边缘或本地业务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方式一、通过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业务类型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有第一业务类型切换为第二业务类型。就是UE告知网络:UE向控制面发送的信令中包含业务类型信息,网络侧通过业务类型信息判断该UE的业务适合访问边缘或本地网络,则建立EGW连接。
方式二、连接管理装置从网络侧感知终端的业务访问路径需要优化。具体的,连接管理装置感知UE的业务适合访问边缘或本地网络,比如,用户面根据用户访问的业务目标地址等,通过用户面告知控制面该用户的IP地址。
方式三、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的业务对应的服务器侧发来的通知信息来确定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比如,直接或通过能力开放接口告知网络某用户需要建立到边缘网络的链路。
连接管理装置感知仅有到核心层连接的终端设备需要建立到边缘(或本地)网络的数据通道或数据包需要在边缘分流时,核心网控制面触发将边缘网关(或用户面的网络功能)加入到已有数据通道中并更新隧道。使得需要在边缘网络路由的数据通过边缘网关转发和分流,其它的数据流则经过边缘网关到达核心层网关,进而到达核心PDN网络。终端在这个过程中不感知网络的变化。当网络感知具有边缘网关的连接不再需要边缘网络数据通道时,网络触发连接路径的更新,删除传输路径中的边缘网关EGW。使得所有的数据能够通过一跳进入PDN网络。
UE发生数据业务,网络判断需引入边缘网关优化数据通道,触发边缘网关的加入控制面向接入网发起会话更新流程,把EGW上行隧道的IP地址和隧道ID告诉接入网,作为接入网的上行隧道端点;把EGW下行隧道的IP地址和隧道ID告诉CGW作为CGW的下行隧道端点。
判断该终端设备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访问本地缓存的业务,则触发删除EGW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A)向接入网(目标接入装置)发起会话更新流程,把CGW的上行隧道的IP地址和隧道ID告诉接入网(目标接入装置),作为接入网的上行隧道端点;
B)把接入网(目标接入装置)的下行隧道的IP地址和隧道ID告诉CGW作为CGW的下行隧道端点。
下面结合附图针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场景进行示例说明:
示例一、
当网络侧判断UE发起的业务可以进行本地分流时,其EGW加入流程图10所示:
1、终端(UE)已经建立经过原接入网节点1、CGW并到达核心PDN网络的数据传输通道,也就是已经建立第一类路径。即UE已经通过接入网的接入装置与核心网关建立第一类路径。
2、当终端UE发起业务建立请求,携带业务类型信息到控制面。网络控制面通过判断该业务类型能否进行本地分流。如该业务为MEC业务,则建立终端到EGW,再到CGW的如图2的网络连接。3、4、5、6步骤与图6(即实施例一种的示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另外,2的步骤也可以是:控制面与CGW交互,判断终端是否访问MEC业务。若是则3、4、5步骤与图4一致。
2的步骤也可以是:控制面与能力开放平台接口交互,判断该终端是否访问MEC业务,若是则3、4、5步骤与图4一致。
示例二、
当网络侧判断UE发起的业务已经结束本地分流时,其EGW删除流程如图11所示:
1、终端(UE)已经建立如图所示的一条串接传输通道。本地分流数据经过接入网节点1、EGW到边缘网络;其他数据经过接入网节点1、EGW、CGW到核心PDN网络,即已建立第二类路径。
2、控制面向EGW发送业务检测请求,检测终端是否有MEC业务在运行。EGW向控制面回复MEC业务已经结束。控制面触发流程,将该EGW删除。3、4、5、6与图7(实施例一种的示例二)步骤一致。
2的步骤也可以是控制面与能力开放接口交互,判断该终端是否结束访问MEC业务。若结束则3、4、5步骤与图5一致。
当终端移动到有边缘网关服务的区域(MEC)时,网络控制面在隧道更新的相关流程中,如连接态的切换或者终端发起会话建立的流程中,动态的将EGW引入到用户面隧道的路径中。即,由AN<->CGW,变为AN<->EGW<->CGW
在切换消息流程中,把EGW的下行标识信息,可以但不限于下行隧道的IP地址和隧道ID告知CGW作为CGW的下行隧道端点;把EGW的上行标识信息,可以但不限于上行隧道的IP地址和隧道ID告知接入网,作为接入网的上行隧道端点
当终端移出MEC区域时,网络控制面在隧道更新的相关流程中,如连接态的切换或者终端发起会话建立的流程中,建立一个AN到核心侧网关直达的隧道,即由AN<->CGW
控制面把接入网相应的的标识信息,可以但不限于隧道ID和IP地址,通知CGW作为CGW的下行隧道端点;把CGW的标识信息,标识信息可以但不限于IP地址和隧道ID告诉接入网,作为接入网的上行隧道端点
上述直达隧道或者经过EGW中转的隧道,除了UE发生移动,UE发起相关流程进行相互转化外,网络还可以根据用户业务来判断,由网络侧来触发两类隧道间的切换。
网络侧通过业务类型判断需引入边缘网关优化数据通道:
UE告知网络:UE向控制面发送的信令中包含业务类型信息,网络侧通过业务类型信息判断该UE的业务适合访问边缘或本地网络,则建立EGW连接。
网络自主感知UE业务适合访问边缘或本地网络:如用户面根据用户访问的业务目标地址等。用户面告知控制面该用户的IP地址。
业务侧直接或通过能力开放接口告知网络某用户需要建立到边缘网络的链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终端在会话连接时,不需要为了实现MEC(或者本地分流)而引入多个IP地址,只有一个IP地址锚点。当终端不在EGW覆盖范围内,或者网络判断不需要进行本地分流,则EGW会被动态删除,从而实现数据包只需要经过一个CGW,一跳进入核心PDN网络,保持了网络扁平化的特性。当终端在EGW覆盖范围内,并且网络判断需要进行本地分流时,则EGW会被动态加入网络,从而实现本地分流。对终端可以做到无感知,简化了终端的行为,同时也便于网络对边缘流量转发策略的统一配置和管理。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至少基于终端设备所处位置对应的接入网,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类型进行调整,具体来说,路径类型可以包括有直接连接到核心网关的第一类路径,以及通过边缘网关跳接到核心网关的第二类路径。如此,就能够提供网络架构的灵活性以及高效性,无本地分流时以最少跳数实现一个网关处理,以及不需要终端设备侧进行较多的配置改变就能够实现边缘网络数据的访问。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管理装置,如图12所示,所述连接管理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1201,用于获取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
路径调整单元1202,用于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至少包括有:第一类路径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与核心网关之间直接建立的连接路径;第二类路径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接入网经由边缘网关与核心网关之间建立的连接路径。
这里,所述连接管理装置主要设置在核心网中,具体的实现可以为一个模块设置在核心网中的某一个设备中,比如,可以设置在核心网中的MME中。
上述获取到终端设备当前所述的位置的方式可以包括:检测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接入的接入装置,获取到该接入装置的标识信息(比如接入装置的ID号);基于所述接入装置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接入装置对应的区域(比如,核心网侧能够通过接入装置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接入装置对应的区域码);基于所述接入装置对应的区域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
其中,所述接入装置可以为基站、或者,还可以为接入点(AP)等,用于为终端设备提供直接接入方式的装置。
具体来讲,上述方案中能够具备两种触发情况,其中第一种触发情况就是基于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变化,来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能够进行本地业务分流的接入网中,从而来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的路径类型进行调整;另外第二种触发情况就是结合终端设备是否有本地业务分流的需求,来判断终端设备是否进行路径类型的调整。
本实施例主要针对上述第一种触发情况,终端在会话连接时,默认只建立面向一个核心侧网关的会话连接;当UE移动到可支持本地分流网关的范围内时,由控制面发起建立新的隧道,从而将该EGW加入到已有会话中,也就是由第一类路径切换至第二类路径;当终端移动出EGW的覆盖范围时,控制面可以触发新的隧道建立机制,将EGW从会话路径中删除,建立第二类路径删除第一类路径。
场景一、所述连接管理装置还包括:路径管理单元1203,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接入装置与所述核心网关建立第一类路径;其中,所述第一接入装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在当前所处的位置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不同;所述第一接入装置所对应的覆盖范围内不具备边缘网关或不适合接入到边缘网关;
相应的,所述路径调整单元1202,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处能够接入边缘网关或能够接入所述终端设备适合的边缘网关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也就是说,核心网侧能够根据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比如区域码)来确定该位置处,是否具备可优化本地业务访问路径边缘网关。
需要理解的是,本场景下,当终端设备初次接入网络时,连接管理装置可以基于终端设备所在接入网是否具备边缘网关,来确定终端设备初次建立的路径类型,当接入网不具备或不适合接入边缘网关时,那么终端设备初次接入到网络时,就建立第一类路径,如图4a所示直接与核心网关建立连接;当接入网具备边缘网关是,终端设备初次接入网络时,建立如图4b所示的第二类路径,经由边缘网关与核心网关建立连接。
终端设备,比如,UE,移动到新的位置后,控制面(也就是连接管理装置)获取接入网当前的位置,判断当前是否有边缘网关存在,如果存在边缘网关,则控制面通过当前接入网的标识(如接入基站的ID或者位置区域的信息如TA)获取边缘网关(EGW)的信息(如其IP地址),建立相应的隧道。
当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后,为所述终端设备选取对应的边缘网关,将边缘网关的下行标识信息发送给核心网关、并将所述边缘网关的上行标识信息发至接入网侧,以建立所述终端设备经由所述边缘网关连接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第二类路径。
也就是说,确定将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后,还需要通知终端设备进行路径类型的调整以及通知通道设备所要接入的边缘网关。
具体来说,如果终端设备在连接状态下发生移动,则可以在切换消息中,将边缘网关(EGW)作为基站和核心侧网关(CGW)隧道的对端,可以包括:
把EGW下行隧道的IP地址和隧道ID告诉CGW作为CGW的下行隧道端点;把EGW上行隧道的IP地址和隧道ID告诉接入网,作为接入网的上行隧道端点。
如果终端设备在空闲(IDLE)模式下由非MEC区域移动到MEC区域,当UE主动发起业务或者有下行数据到来网络寻呼后,触发UE发起会话建立时,网络根据当前的位置,判断是否进行连接的更新。如果需要进行连接的更新,则控制面不是新建CGW和接入网(AN,AccessNetwork)间的隧道,而是建立成为一个AN、EGW、CGW间的隧道。
场景二、与场景一不同之处在于,场景一针对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进行的介绍,本场景则针对将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进行说明。
路径管理单元,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二接入装置与所述核心网关建立第二类路径;其中,所述第二接入装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在当前所处的位置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不同;所述第二接入装置所处的位置处具备边缘网关或具备适合终端设备接入的边缘网关;
相应的,所述路径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处不具备边缘网关或不具备适合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边缘网关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由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
所述路径调整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由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后,将接入网相应的标识信息通知核心网关、将所述核心网关的标识信息通知给所述接入网,以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第一类路径。
终端设备移动到新的位置后,通过接入网当前的位置,控制面判断当前会话边缘网关不再需要时,则其连接的更新中不再包含中间的EGW的信息,用户面的数据通道变成AN与CGW直连。
具体说来,连接状态,在发生从MEC区域到MEC外的区域的切换消息中,直接将接入网和CGW互相作为对方的隧道对端:把接入网相应的隧道ID和IP告诉CGW作为CGW的下行隧道端点;把CGW隧道的IP地址和隧道ID告诉接入网,作为接入网的上行隧道端点。
UE如果是空闲状态移动到MEC外的区域时,则网络将通过位置更新,进一步释放掉EGW和C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在下一次终端由空闲变成Active时,新的隧道是AN和CGW直接的一跳的隧道。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至少基于终端设备所处位置对应的接入网,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类型进行调整,具体来说,路径类型可以包括有直接连接到核心网关的第一类路径,以及通过边缘网关跳接到核心网关的第二类路径。如此,就能够提供网络架构的灵活性以及高效性,无本地分流时以最少跳数实现一个网关处理,以及仅在网络侧进行路径类型的配置即可,不需要终端设备侧进行较多的配置改变就能够实现边缘网络数据的访问。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主要针对第二种触发情况进行说明,所述路径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所处位置对应的接入网、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
具体来说,所述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所处位置对应的接入网、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之前,路径管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所处的位置通过第一类路径与所述核心网之间建立连接;
相应的,所述路径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对应的接入网中具备可优化本地业务访问路径边缘网关、且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类型由第一业务类型切换为第二业务类型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与所述第二业务类型不同,所述第二业务类型为需要进行本地业务分流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为不需要进行本地业务分流的业务类型。
所述路径调整单元,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后,检测截止到当前时刻所述终端设备最后一次完成第二业务类型的信息交互后、停止第二业务类型的信息交互的时长;当所述时长超过预设时长门限值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所述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
也就是说,所述路径调整单元,用于获知当UE发起边缘或本地业务时,触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关连接的更新,动态的加入边缘网关的功能,建立UE与EGW的连接,形成方案如图4b所示的网络架构。
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后,检测截止到当前时刻所述终端设备最后一次完成第二业务类型的信息交互后、停止第二业务类型的信息交互的时长;
当所述时长超过预设时长门限值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所述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
连接管理装置(网络侧控制面)感知到一个有边缘网关的UE在一段时间内不访问边缘网络的业务时,在路径中删除边缘网络网关,也就是从第二类路径切换至第一类路径。
连接管理装置获知终端设备访问边缘或本地业务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方式一、通过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业务类型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有第一业务类型切换为第二业务类型。就是UE告知网络:UE向控制面发送的信令中包含业务类型信息,网络侧通过业务类型信息判断该UE的业务适合访问边缘或本地网络,则建立EGW连接。
方式二、连接管理装置从网络侧感知终端的业务访问路径需要优化。具体的,连接管理装置感知UE的业务适合访问边缘或本地网络,比如,用户面根据用户访问的业务目标地址等,通过用户面告知控制面该用户的IP地址。
方式三、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的业务对应的服务器侧发来的通知信息来确定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比如,直接或通过能力开放接口告知网络某用户需要建立到边缘网络的链路。
连接管理装置感知仅有到核心层连接的终端设备需要建立到边缘(或本地)网络的数据通道或数据包需要在边缘分流时,核心网控制面触发将边缘网关(或用户面的网络功能)加入到已有数据通道中并更新隧道。使得需要在边缘网络路由的数据通过边缘网关转发和分流,其它的数据流则经过边缘网关到达核心层网关,进而到达核心PDN网络。终端在这个过程中不感知网络的变化。当网络感知具有边缘网关的连接不再需要边缘网络数据通道时,网络触发连接路径的更新,删除传输路径中的边缘网关EGW。使得所有的数据能够通过一跳进入PDN网络。
UE发生数据业务,网络判断需引入边缘网关优化数据通道,触发边缘网关的加入控制面向接入网发起会话更新流程,把EGW上行隧道的IP地址和隧道ID告诉接入网,作为接入网的上行隧道端点;把EGW下行隧道的IP地址和隧道ID告诉CGW作为CGW的下行隧道端点。
判断该终端设备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访问本地缓存的业务,则触发删除EGW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所述路径管理单元,用于向接入网发起会话更新流程,把CGW的上行隧道的IP地址和隧道ID告诉接入网,作为接入网的上行隧道端点;把接入网的下行隧道的IP地址和隧道ID告诉CGW作为CGW的下行隧道端点。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至少基于终端设备所处位置对应的接入网,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类型进行调整,具体来说,路径类型可以包括有直接连接到核心网关的第一类路径,以及通过边缘网关跳接到核心网关的第二类路径。如此,就能够提供网络架构的灵活性以及高效性,无本地分流时以最少跳数实现一个网关处理,以及不需要终端设备侧进行较多的配置改变就能够实现边缘网络数据的访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
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至少包括有:第一类路径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与核心网关之间直接建立的连接路径;第二类路径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接入网经由边缘网关与核心网关之间建立的连接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接入装置与所述核心网关建立第一类路径;其中,所述第一接入装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在当前所处的位置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不同;所述第一接入装置所对应的覆盖范围内不具备边缘网关或不适合接入到边缘网关;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处能够接入边缘网关或能够接入所述终端设备适合的边缘网关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二接入装置、经由边缘网关与所述核心网关建立第二类路径;其中,所述第二接入装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在当前所处的位置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不同;所述第二接入装置所处的位置处具备边缘网关或具备适合终端设备接入的边缘网关;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处不具备边缘网关或不具备适合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边缘网关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由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二接入装置、经由第一边缘网关与所述核心网关建立第二类路径;其中,所述第二接入装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在当前所处的位置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不同;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处不能够接入所述第一边缘网关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由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由第一业务类型切换为第二业务类型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与所述第二业务类型不同,所述第二业务类型为需要进行本地业务分流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为不需要进行本地业务分流的业务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处的位置通过第一类路径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建立连接;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具备边缘网关或具备适合终端设备接入的边缘网关、且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当前对应的业务类型由第一业务类型切换为第二业务类型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与所述第二业务类型不同,所述第二业务类型为需要进行本地业务分流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为不需要进行本地业务分流的业务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2、4、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后,检测截止到当前时刻所述终端设备最后一次完成第二业务类型的信息交互后、停止第二业务类型的信息交互的时长;
当所述时长超过预设时长门限值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所述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需要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时,则为所述终端设备选取对应的边缘网关,将边缘网关的标识信息发送给核心网关作为核心网关下行隧道的信息、并将所述边缘网关的标识信息发至接入网侧作为接入侧上行隧道的信息,以建立所述终端设备经由所述边缘网关连接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第二类路径;
若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需要由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时,则将接入网相应的标识信息通知核心网关、将所述核心网关的标识信息通知给所述接入网,以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第一类路径。
9.一种连接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理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
路径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连接路径的类型至少包括有:第一类路径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与核心网关之间直接建立的连接路径;第二类路径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接入网经由边缘网关与核心网关之间建立的连接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理装置还包括:
路径管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接入装置与所述核心网关建立第一类路径;其中,所述第一接入装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在当前所处的位置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不同;所述第一接入装置所对应的覆盖范围内不具备边缘网关或不适合接入到边缘网关;
相应的,所述路径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处能够接入边缘网关或能够接入所述终端设备适合的边缘网关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理装置还包括:
路径管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二接入装置与所述核心网关建立第二类路径;其中,所述第二接入装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在当前所处的位置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不同;所述第二接入装置所处的位置处具备边缘网关或具备适合终端设备接入的边缘网关;
相应的,所述路径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处不具备边缘网关或不具备适合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边缘网关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由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理装置还包括:
路径管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二接入装置、经由第一边缘网关与所述核心网关建立第二类路径;其中,所述第二接入装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在当前所处的位置所要接入的目标接入装置不同;
相应的,所述路径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处不能够接入所述第一边缘网关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由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路径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类型由第一业务类型切换为第二业务类型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与所述第二业务类型不同,所述第二业务类型为需要进行本地业务分流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为不需要进行本地业务分流的业务类型。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理装置还包括:
路径管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所处的位置通过第一类路径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建立连接;
相应的,所述路径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具备边缘网关或具备适合终端设备接入的边缘网关、且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当前对应的业务类型由第一业务类型切换为第二业务类型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与所述第二业务类型不同,所述第二业务类型为需要进行本地业务分流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业务类型为不需要进行本地业务分流的业务类型。
15.根据权利要求10、12、13或14所述的连接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调整单元,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后,检测截止到当前时刻所述终端设备最后一次完成第二业务类型的信息交互后、停止第二业务类型的信息交互的时长;当所述时长超过预设时长门限值时,确定将所述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关之间的连接路径由所述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管理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需要由第一类路径调整为第二类路径时,则为所述终端设备选取对应的边缘网关,将边缘网关的标识信息发送给核心网关作为核心网关下行隧道的信息、并将所述边缘网关的标识信息发至接入网侧作为接入侧上行隧道的信息,以建立所述终端设备经由所述边缘网关连接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第二类路径;
若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路径需要由第二类路径调整为第一类路径时,则将接入网相应的标识信息通知核心网关、将所述核心网关的标识信息通知给所述接入网,以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的第一类路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89291.3A CN108377459B (zh) | 2016-10-11 | 2016-10-11 | 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 |
JP2019514218A JP2019530334A (ja) | 2016-10-11 | 2017-10-11 | 接続管理方法及び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
US16/340,107 US10785693B2 (en) | 2016-10-11 | 2017-10-11 | Connec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EP17859735.7A EP3525548B1 (en) | 2016-10-11 | 2017-10-11 | Connec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PCT/CN2017/105778 WO2018068738A1 (zh) | 2016-10-11 | 2017-10-11 | 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89291.3A CN108377459B (zh) | 2016-10-11 | 2016-10-11 | 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77459A true CN108377459A (zh) | 2018-08-07 |
CN108377459B CN108377459B (zh) | 2020-09-01 |
Family
ID=61905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89291.3A Active CN108377459B (zh) | 2016-10-11 | 2016-10-11 | 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85693B2 (zh) |
EP (1) | EP3525548B1 (zh) |
JP (1) | JP2019530334A (zh) |
CN (1) | CN108377459B (zh) |
WO (1) | WO2018068738A1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25016A (zh) * | 2018-11-23 | 2020-06-02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网络服务系统及网络服务方法 |
CN111343657A (zh) * | 2020-03-09 | 2020-06-2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移动性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757305A (zh) * | 2020-06-16 | 2020-10-09 | 西安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业务执行终端的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1970635A (zh) * | 2020-08-26 | 2020-11-20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定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2398891A (zh) * | 2019-08-16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14172868A (zh) * | 2022-02-14 | 2022-03-11 |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4173358A (zh) * | 2021-12-09 | 2022-03-11 | 南京邮电大学 | 5g局域网公网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
CN114630342A (zh) * | 2020-12-10 | 2022-06-14 |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upf探测mec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909285A4 (en) * | 2019-01-08 | 2022-10-12 | Mavenir Network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SELECTION AT USER LEVEL FOR 5G CORE |
US11665614B2 (en) * | 2019-08-20 | 2023-05-30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assisted device state transitions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98364A (zh) * | 2004-12-27 | 2006-07-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ip承载网中转发业务流的方法 |
WO2011038352A1 (en) * | 2009-09-26 | 2011-03-3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roviding offload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2238634A (zh) * | 2010-05-05 | 2011-11-0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在无线网络中进行数据分流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2469619A (zh) * | 2010-11-12 | 2012-05-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服务网关重定位的方法 |
CN102480782A (zh) * | 2010-11-25 | 2012-05-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关重定位方法和源分流网关 |
CN103139847A (zh) * | 2011-12-02 | 2013-06-0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75763B1 (en) | 2005-04-29 | 2010-11-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nternetworking of cellular radio networks and wireless data networks |
CN101150838B (zh) * | 2006-09-18 | 2010-06-2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在系统间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647239B (zh) * | 2007-03-12 | 2012-10-03 | Nec欧洲有限公司 | 在基于网络的移动性管理中执行两个节点之间的路由优化的方法 |
CN101772106B (zh) | 2008-12-30 | 2012-08-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终端 |
US9503970B2 (en) | 2009-12-04 | 2016-1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naging a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user location |
-
2016
- 2016-10-11 CN CN201610889291.3A patent/CN108377459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0-11 EP EP17859735.7A patent/EP3525548B1/en active Active
- 2017-10-11 WO PCT/CN2017/105778 patent/WO2018068738A1/zh unknown
- 2017-10-11 JP JP2019514218A patent/JP2019530334A/ja active Pending
- 2017-10-11 US US16/340,107 patent/US1078569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98364A (zh) * | 2004-12-27 | 2006-07-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ip承载网中转发业务流的方法 |
WO2011038352A1 (en) * | 2009-09-26 | 2011-03-3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roviding offload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2238634A (zh) * | 2010-05-05 | 2011-11-0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在无线网络中进行数据分流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2469619A (zh) * | 2010-11-12 | 2012-05-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服务网关重定位的方法 |
CN102480782A (zh) * | 2010-11-25 | 2012-05-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关重定位方法和源分流网关 |
CN103139847A (zh) * | 2011-12-02 | 2013-06-0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张建敏等: "移动边缘计算技术及其本地分流方案", 《电信科学》 *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25016A (zh) * | 2018-11-23 | 2020-06-02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网络服务系统及网络服务方法 |
CN111225016B (zh) * | 2018-11-23 | 2022-05-03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网络服务系统及网络服务方法 |
CN112398891A (zh) * | 2019-08-16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WO2021032013A1 (zh) * | 2019-08-16 | 2021-0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11343657A (zh) * | 2020-03-09 | 2020-06-2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移动性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343657B (zh) * | 2020-03-09 | 2023-02-24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移动性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757305B (zh) * | 2020-06-16 | 2023-12-19 | 西安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业务执行终端的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1757305A (zh) * | 2020-06-16 | 2020-10-09 | 西安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业务执行终端的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1970635A (zh) * | 2020-08-26 | 2020-11-20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定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1970635B (zh) * | 2020-08-26 | 2023-07-07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定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4630342B (zh) * | 2020-12-10 | 2023-08-08 |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upf探测mec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CN114630342A (zh) * | 2020-12-10 | 2022-06-14 |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upf探测mec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CN114173358A (zh) * | 2021-12-09 | 2022-03-11 | 南京邮电大学 | 5g局域网公网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
CN114172868A (zh) * | 2022-02-14 | 2022-03-11 |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4172868B (zh) * | 2022-02-14 | 2022-05-13 |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053614A1 (en) | 2020-02-13 |
JP2019530334A (ja) | 2019-10-17 |
CN108377459B (zh) | 2020-09-01 |
US10785693B2 (en) | 2020-09-22 |
EP3525548A4 (en) | 2019-08-14 |
WO2018068738A1 (zh) | 2018-04-19 |
EP3525548A1 (en) | 2019-08-14 |
EP3525548B1 (en) | 2021-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77459A (zh) | 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8632904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
CN104936237B (zh) | 负责控制面的网络实体及其执行的控制会话的方法 | |
CN102202418B (zh) | 业务建立的方法、业务提供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KR100555090B1 (ko) | 무선통신네트워크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그리고 무선네트워크제어기 | |
CN110431873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指示用于下一个消息的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595373B (zh) | 一种对mtc终端进行移动性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0167082A (zh) | 网络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切换确定方法及装置 | |
EP3716681B1 (en) | Admission control delegation for moving iab | |
Meneguette et al. | A seamless flow mobility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CN109076404A (zh) | 切换用户设备方法及设备 | |
CN110087272A (zh) | 在多个e节点b和用户设备间提供同时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3582020B (zh) | 一种3gpp接入间切换时的ip流分流方法及装置 | |
CN103179575A (zh) | 一种邻近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系统、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 |
Wang et al. | Localized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5G ultra dense network | |
CN110475299A (zh) | 一种切换小区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869593B (zh) | 无线接入网络阶层增强的互联网协议流移动的通信方法 | |
SE518479C2 (sv) | Kommunikationssystem som stödjer trådlös kommunikation av paketdata och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relaterande därtill | |
CN103686908B (zh) |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中直连通讯终端会话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03889002B (zh) | 流控方法及装置、移动节点、接入网关 | |
CN102833682B (zh) |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11570705B2 (en) | Method of securing wireless backhaul, a child base station, a par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s in the child and parent base stations | |
CN106304246A (zh) | 一种接入方法及相应的接入节点、终端和通信网络 | |
CN104994549B (zh) | 一种通信方法、接入网网元以及用户设备 | |
CN106921580A (zh) | 树状网络中实现路由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