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2106B - 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2106B
CN101772106B CN2008102475936A CN200810247593A CN101772106B CN 101772106 B CN101772106 B CN 101772106B CN 2008102475936 A CN2008102475936 A CN 2008102475936A CN 200810247593 A CN200810247593 A CN 200810247593A CN 101772106 B CN101772106 B CN 1017721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terminal
access capability
capability information
wireless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475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2106A (zh
Inventor
帅扬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2475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72106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5439 priority patent/WO201007572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772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2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2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2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6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networks is unlicen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终端。其中,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根据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进行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控制。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终端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使得不同接入能力的终端在跨网切换过程中采用与终端接入能力匹配的控制策略,保证终端在跨网切换过程中能够正确接收到网络锚点发送的数据,从而降低数据丢失的几率和数据传送的抖动。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融合是电信网络的演进趋势。网络演进后形成的多种异质演进网络之间,存在公共的网络锚点。因此,终端可选择接入某一种演进网络,获得所需的业务服务;且在保证终端业务连续性的前提下,终端还可在异质演进网络之间进行跨网切换。 
现有技术在异质演进网络之间进行跨网切换流程中,如果终端的网络测量结果满足测量门限,终端所在的源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会根据终端的网络测量报告,为终端确定目标网络。之后,终端将自身射频直接切换到目标网络;而网络锚点在目标网络完成终端的承载建立时,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异质演进网络之间进行跨网切换的流程中,存在跨网切换过程中终端数据丢失几率较高的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终端,用于降低跨网切换过程中终端数据丢失的几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 
根据所述无线接入能在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单发模式时,指示网络锚点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前,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或者,在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双发模式时,指示网络锚点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前,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保持在源网络,且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后,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或者,在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双发模式时,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后,指示网络锚点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力信息,进行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控制,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性管理网元,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进行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控制;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切换指示单元,用于在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单发模式时,指示网络锚点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前,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 
第二切换指示单元,用于在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双发模式、且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后,指示网络锚点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侧发送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单发模式或双发模式,所述单发模式包括单收单发模式或双收单发模式,所述双发模式包括双收双发模式;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网络侧根据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确定的数据传输路径,接收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系统,包括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所述终端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单发模式或双发模式,所述单发模式包括单收单发模式或双收单发模式,所述双发模式包括双收双发模式; 
所述网络侧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进行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控制;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网络锚点; 
所述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用于在根据终端的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 息,向所述网络锚点发送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的指示信息;包括:用于在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单发模式时,指示网络锚点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前,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或者,在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双发模式、且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后,指示网络锚点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 
所述网络锚点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执行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终端中,通过终端向网络侧上报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有利于网络侧根据终端的接入能力为终端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控制,使得不同接入能力的终端在跨网切换过程中采用与终端接入能力匹配的控制策略,保证终端在跨网切换过程中能够正确接收到网络锚点发送的数据,从而降低数据丢失的几率和数据传送的抖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可信任的非3GPP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不可信任的非3GPP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3d为本发明实施例3GPP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网元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下 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11、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 
终端无线接入能力信息(UE Radio Capability)用于表示终端接入某种无线接入技术网络时,终端与网络侧基站建立空口连接可以支持的各种参数,例如:在终端接入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E_UTRAN)网络时,其终端无线接入能力参数包括了:分组数据聚合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PDCP)参数、物理层参数、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参数、测量参数、支持的异质无线接入技术(Inte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简称Inter-RAT)参数等信息。其中,Inter-RAT参数包括:终端支持的无线接入能力是单收单发(Single Rx/Tx)模式、双收单发(Dual Rx/Single Tx)模式、或双收双发(Dual Rx/Tx)模式等。 
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可在初始网络附着(Initial Attach Procedure)流程中,上报给网络侧设备(如:移动性管理网元)。该情形下,移动性管理网元可将获取的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发送给基站(eNodeB,简称eNB),以便eNB在终端从空闲态激活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时,可通过S1-AP(S1应用层)消息从该移动性管理网元获取,因而减少了eNB从空口上获取终端无线接入能力信息而造成的空口资源的浪费,有利于节约空口资源。 
或者,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还可在切换网络附着流程(Handover Attach Procedure)中,上报给网络侧设备。 
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可包括:单发模式或双发模式。其中,单发模式可包括:单收单发(Single Rx/Tx)模式或双收单发(Dual Rx/Single Tx)模式等;双发模式可包括:双收双发(Dual Rx/Tx)模式等。 
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双收双发模式的终端,即支持双收双发的终端,该终端支持针对不同接入技术的RF,多个RF可在同一时间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的功能。例如:终端经由第一网络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的同时,还支持经由第二网络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 
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双收单发模式的终端,即支持双收单发的终端,该终端支持针对不同接入技术的RF,多个RF可在同一时间接收数据,但只有一个RF可发送数据的功能。例如:终端经由第一网络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的同时,还支持经由第二网络接收数据,但不支持经由第二网络发送数据;该情形下,终端经由第二网络接收到的数据通常为不需要终端向第二网络发送反馈信息即可正确接收的广播消息(如:系统通知消息、广告消息等),对于需要终端发送反馈的第二网络用户面数据,由于终端此时不支持通过第二网络射频向第二网络发送反馈的能力,第二网络基站将检测不到终端的上行信号,在一定时间后,第二网络基站会认为终端不在覆盖范围之内,而停止发送下行数据,从而导致终端不能正确接收第二网络用户面数据。 
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单收单发模式的终端,即支持单收单发的终端,该终端支持针对不同接入技术的RF,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RF可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的功能。例如:终端经由第一网络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的同时,不支持经由第二网络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 
步骤13、根据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进行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控制。 
如果终端需要进行跨网切换(即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在源网络侧设备为终端确定目标网络后,终端将自身射频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此时,目标网络侧设备可根据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终端的跨网切换进行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的切换控制。例如: 
如果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单发模式(如:单收单发模式或者双收单发模式),则可在目标网络为终端建立好承载之前,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由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如果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双发模式(如:双收双发模式),则可在目标网络为终端建立好承载之前,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保持在源网络,而在目标网络为终端建立好承载之后,再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由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或者,如果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双发模式(如:双收双发模式),还可仅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后,才发起到网络锚点的连接 建立过程,此时再指示网络锚点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过程中发现,在跨网切换流程中,现有技术终端首先将自身射频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之后,终端可通过目标网络射频接收数据;而网络侧只有在目标网络为终端建立好承载之后,才将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由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在此阶段,网络锚点通过源网络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向终端发送数据。如果终端的接入能力不支持在通过目标网络射频接收数据的同时还可通过源网络射频接收数据(如:支持单收单发的终端),那么,在目标网络为终端建立承载过程中,这些终端将无法接收到网络锚点下发的数据,造成终端数据丢失。此外,正确接收网络锚点下发的数据的要求是:需要终端支持通过发送数据的相应网络射频发送反馈消息的能力。如果终端的接入能力虽然支持通过目标网络射频接收数据的同时还可通过源网络射频接收数据,但不支持通过目标网络射频发送数据的同时还可通过源网络射频发送数据,即该终端支持双收单发的接入模式,那么,在目标网络为终端建立承载过程中,这些终端虽然可接收到网络锚点下发的数据,但由于这些终端不支持通过源网络射频向网络锚点发送反馈的能力,源网络基站将检测不到终端的上行信号,在一定时间后,基站会认为终端不在覆盖范围之内,而停止发送下行数据,从而导致终端不能正确接收数据。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是,本实施例根据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终端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使得不同接入能力的终端在跨网切换过程中采用与终端接入能力匹配的控制策略,保证终端在跨网切换过程中能够接收到网络锚点发送的数据,从而降低数据丢失的几率和数据传送的抖动。如果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单收单发模式或双收单发模式,则可在目标网络为终端建立好承载之前,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由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使得终端可通过目标网络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接收网络锚点的数据并向网络锚点发送反馈,从而降低终端的数据丢失,并降低数据 传送的抖动性。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信令交互图。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以异质演进网络之间的跨网切换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终端所在的源演进网络即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源网络,终端需切换到的目标演进网络即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目标网络,源网络和目标网络存在着公共的网络锚点。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21、终端已通过源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网络锚点接入源网络,终端可通过源网络进行业务访问。 
步骤23、在确定要切换到目标网络后,终端向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类型为切换的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该附着请求中携带有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其中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单发模式或双发模式;单发模式可包括:单收单发(Single Rx/Tx)模式或双收单发(Dual Rx/SingleTx)模式等;双发模式可包括:双收双发(Dual Rx/Tx)模式等。 
步骤25、发起终端到目标网络的接入过程。 
步骤27、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接收的附着请求,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并对终端的接入能力进行判断,采取与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匹配的相应切换控制策略:如果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单发模式(如:单收单发模式或双收单发模式)时,执行步骤219-223。如果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双发模式(如:双收双发模式)时,执行步骤29-步骤217,其中,步骤29和步骤211为可选步骤,例如:如果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实体确定在目标网络完成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前,不需要发起到网络锚点的连接建立,则不需要执行步骤29和步骤211,而直接执行步骤213-步骤217。 
步骤29、如果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确定当前终端的接入能力为支持双收双发模式时,则向网络锚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锚点不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User Plane Data Path)的跨网切 换,即将终端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保持在源网络。 
在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网络锚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时,可通过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网络锚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的方式,指示网络锚点不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或者,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还可在连接建立请求中携带指示信元,用于指示网络锚点不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 
步骤211、网络锚点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保持在源网络,向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回应信息。 
此时,网络锚点通过源网络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向终端发送数据。相应的,终端可通过源网络射频接收来自网络锚点的数据并向网络锚点发送反馈信息。 
在网络锚点向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回应信息时,可通过向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连接建立回应消息,用于通知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已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保持在源网络。 
步骤213、由于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确定当前终端的接入能力为支持双收双发模式,因而目标网络发起终端相应的承载建立流程,完成目标网络中与终端相应的承载建立。 
步骤215、在目标网络完成与终端相应的承载建立后,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网络锚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锚点进行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即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 
在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网络锚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时,可通过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网络锚点发送连接更新请求的方式,指示网络锚点将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或者,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还可在连接更新请求中携带指示信元,用于指示网络锚点将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 
步骤217、网络锚点在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时,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向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二回应信息;执行步骤225。 
此时,网络锚点通过目标网络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向终端发送数据。相应的,终端可通过目标网络射频接收来自网络锚点的数据并向网络锚点发送反馈信息。 
在网络锚点向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二回应信息时,可通过向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连接更新回应消息,用于通知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已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 
步骤219、如果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确定当前终端的接入能力为支持单收单发模式或双收单发模式时,则向网络锚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锚点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User Plane DataPath)的跨网切换,即将终端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 
在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网络锚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时,可通过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网络锚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的方式,指示网络锚点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或者,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还可在连接建立请求中携带指示信元,用于指示网络锚点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的跨网切换。 
步骤221、网络锚点在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时,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向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回应信息。 
此时,网络锚点通过目标网络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向终端发送数据。相应的,终端可通过目标网络射频接收来自网络锚点的数据并向网络锚点发送反馈信息。 
在网络锚点向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回应信息时,可通过向 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连接回应消息,用于通知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已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 
步骤223、目标网络发起终端相应的承载建立流程,完成目标网络中与终端相应的承载建立,执行步骤225。 
步骤225、完成剩余的跨网切换流程。 
剩余的跨网切换流程还可包括网络锚点启动源网络与终端相应的分配资源的去激活等流程。 
本实施例通过终端在切换附着流程中,向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上报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由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终端的接入能力进行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控制,即指示数据锚点在目标网络完成终端的承载建立时,是否需要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使得支持不同接入能力的终端在该过程中,都能够正确接收到网络锚点发送的数据,明显减低了终端丢失数据的几率以及数据传输的抖动性。 
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终端还可在网络初始接入流程中,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类型为初始接入的附着请求,并在该附着请求中携带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该情形下,移动性管理网元可将获取的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发送给基站(eNodeB,简称eNB),以便eNB在终端从空闲态激活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时,可通过S1-AP(S1应用层)消息从该移动性管理网元获取,因而减少了eNB从空口上获取终端无线接入能力信息而造成的空口资源的浪费。 
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信令交互图。本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目标网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网络,源网络为非3GPP(Non3GPP)演进网络,网络锚点为数据分组网络(简称PDN-GW),终端支持接入能力为单收双发或单收单发模式。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31、终端已通过非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接入非3GPP网络,终端可通过非3GPP网络进行业务访问。 
非3GPP网络可包括:不可信任的非3GPP(Nontrusted Non3GPP)演进网络和可信任的非3GPP(Trusted Non3GPP)演进网络。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可信任的非3GPP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在可信任的非3GPP网络中,终端接入宽带接入网络,宽带接入网建立到数据网关的隧道连接,数据网关再连接到各种业务数据网,从而建立了终端和分组数据网(Packet Data Network,简称PDN)之间的连通性。数据网关是终端的大范围移动锚点,并且是核心网和分组数据网的接口实体,用户数据在数据网关处聚合后在核心网和分组数据网间传输。数据网关可能会负责实施访问策略、为终端过滤数据包及为终端分配IP地址等。核心控制实体1可能是负责记录和管理UE位置信息和认证信息等信息的实体。核心控制实体2可能是负责对UE进行认证授权和计费的实体。 
可信任的非3GPP(Nontrusted Non3GPP)演进网络例如:码分多址接入2000EV-DO(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2000 EV-DO,简称CDMA2000EV-DO)、全球微波接入互通技术(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简称WIMAX)网络等。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不可信任的非3GPP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3c所示,在不可信任的非3GPP网络中,终端通过特定的宽带接入网络建立到边界网关的隧道连接,边界网关通过隧道连接到数据网关,数据网关再连接到各种分组数据网,从而建立了UE和分组数据网之间的连通性。其中,边界网关是一个处于核心网边界的实体,负责建立UE到核心网之间的安全隧道。一个数据网关可以连接多个边界网关,每个边界网关负责建立一个局部区域内的UE的安全隧道。 
不可信任的非3GPP演进网络例如:无线局域互联网(Interworking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IWLAN)等。 
针对不同的非3GPP网络,非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具体的功能实体不同。例如:对应IWLAN网络,IWLAN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IWLAN分组数据网关(Evolved Packet Data Gateway,简称ePDG);对应WIMAX网络,WIMAX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WIMAX接入服务网络网关(Access Serving Network Gateway,简称ASN GW);对应CDMA2000EV-DO网络,CDMA2000 EV-DO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HRPD AN或HRPD服务网关(HRPD Serving GateWay,简称HSGW)。 
步骤33、在确定要切换到3GPP网络后,终端向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类型为切换的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该附着请求中携带有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其中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双收单发(Dual Rx/Single Tx)模式或单收单发(Single Rx/Tx)模式等。 
图3d为本发明实施例3GPP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3d所示,在3GPP网络中,终端通过接入网接入网络,在移动性管理实体的控制下在接入网和本地服务网关间建立隧道,本地服务网关和数据网关之间也建立隧道,从而建立了UE和分组数据网之间的连通性。这里也可以是UE到数据网关之间直接建立隧道。其中移动性管理实体可能负责管理终端位置信息、接入鉴权、非接入层信令及信令安全等;本地服务网关是终端的小范围移动的数据锚点,是核心网和接入网的接口实体,负责用户数据的路由转发。核心控制实体是记录和管理用户位置信息、认证授权信息的实体。 
3GPP网络可包括3G长期演进网络(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或Legacy 3GPP(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简称UTRAN)/增强的GPRS无线接入网络(GPRS Enhancement RadioAccess Network,简称GERAN))等。针对不同的3GPP网络,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具体的功能实体不同。例如:对应LTE网络,LTE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nagement Entity,简称MME);对应Legacy 3GPP(UTRAN/GERAN)网络,Legacy 3GPP(UTRAN/GERAN) 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GPRS服务支持节点(Serving GPRSSupporting Node,简称SGSN)。 
终端除了在切换附着流程中可向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上报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时,也可在初始接入流程中向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上报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例如:向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附着类型为初始接入的附着请求,并在该附着请求中携带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 
步骤35、发起终端到目标网络的接入过程。 
步骤37、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接收的附着请求,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并对终端的接入能力进行判断,采取与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匹配的相应切换控制策略。例如,由于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双收单发模式或单收单发模式时,因此,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确定需要在3GPP网络为终端建立承载过程中,将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切换到目标网络。 
步骤39、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经由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简称S-GW)向PDN-GW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该连接建立请求用于指示PDN-GW将终端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非3GPP网络切换到3GPP网络。 
步骤311、PDN-GW在接收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时,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非3GPP网络切换到3GPP网络,之后,向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连接建立回应消息。 
此时,PDN-GW通过3GPP网络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向终端发送数据。相应的,终端可通过3GPP网络射频接收来自PDN-GW的数据。 
步骤313、3GPP网络发起终端相应的承载建立流程,3GPP网络中与终端相应的承载建立完成之后,执行步骤315。 
步骤315、完成剩余的跨网切换流程。 
剩余的跨网切换流程还可包括PDN-GW启动非3GPP网络与终端相应的分配资源的去激活等流程。 
本实施例终端在非3GPP网络到3GPP网络之间的跨网切换过程中,3GPP 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终端的接入能力,为终端确定用户面数据路径的切换控制方案,即在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支持单发模式(如:支持双收单发模式或支持单收单发模式),可在3GPP网络承载建立完成之前,指示PDN-GW将终端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非3GPP网络切换到3GPP网络,从而使得单收双发终端或单收单发终端在3GPP网络承载建立过程中,通过3GPP网络用户面的数据传输路径接收数据,明显减少了数据的丢失几率且降低了数据传送过程中的抖动性。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信令交互图。本实施例与图3a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终端支持接入能力为双收双发。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41、终端已通过非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网络锚点接入非3GPP网络,终端可通过非3GPP网络进行业务访问。 
非3GPP网络可包括:不可信任的非3GPP(Nontrusted Non3GPP)演进网络和可信任的非3GPP(Trusted Non3GPP)演进网络。不可信任的非3GPP(Nontrusted Non3GPP)演进网络例如:IWALAN网络等;可信任的非3GPP演进网络例如:CDMA2000 EV-DO、WIMAX网络等。 
针对不同的非3GPP网络,非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具体的功能实体不同。例如:对应IWLAN网络,IWLAN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IWLANePDG;对应WIMAX网络,WIMAX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WIMAX ASNGW;对应CDMA2000 EV-DO网络,CDMA2000 EV-DO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HRPD AN或HSGW。 
步骤43、在确定要切换到3GPP网络后,终端向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类型为切换的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该附着请求中携带有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其中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双收双发(Dual Rx/Tx)模式等。 
3GPP网络可包括LTE或Legacy 3GPP(UTRAN/GERAN)等。针对不同的 3GPP网络,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具体的功能实体不同。例如:对应LTE网络,LTE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MME;对应Legacy 3GPP(UTRAN/GERAN)网络,Legacy 3GPP(UTRAN/GERAN)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SGSN。 
终端除了在切换附着流程中可向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上报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时,也可在初始接入流程中向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上报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例如:向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附着类型为初始接入的附着请求,并在该附着请求中携带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 
步骤45、发起终端到目标网络的接入过程。 
步骤47、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接收的附着请求,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并对终端的接入能力进行判断,采取与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匹配的相应切换控制策略。由于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双收双发模式时,因此,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确定:需要在3GPP网络为终端建立承载之前,将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保持在非3GPP网络,而在3GPP网络为终端建立承载之后,将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非3GPP网络切换到3GPP网络。 
基于3GPP网络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简称S-GW)与PDN-GW之间遵循的通信协议不同,3GPP网络应用不同的承载建立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承载绑定控制功能在Serving GW上,并且,Serving GW能够获取3GPP承载建立需要的信息,如:QoS规则,在该情形下,则在执行步骤47后,执行步骤49a和步骤411a(图4中未示出执行步骤49a和步骤411a)。 
步骤49a、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服务网关S-GW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411a、在S-GW在接收连接建立请求后,向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连接建立回应,在连接建立回应信息中告知移动性管理网元终端承载建立的相应信息。 
第二种方式是承载绑定控制功能在PDN-GW上,并且,只有PDN GW能够获取3GPP承载建立需要的信息,如:QoS规则,该情形下,则在执行步骤47 后,执行步骤49b和步骤411b。 
步骤49b、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经由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简称S-GW)向PDN-GW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该连接建立请求用于指示PDN-GW不要将终端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非3GPP网络切换到3GPP网络,即将终端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保持在非3GPP网络。 
步骤411b、PDN-GW在接收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时,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保持在非3GPP网络,向3GPP网络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连接建立回应消息; 
此时,网络锚点通过非3GPP网络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向终端发送数据。相应的,终端可通过非3GPP网络射频接收来自PDN-GW的数据。 
步骤413、3GPP网络发起终端相应的承载建立流程。 
步骤415、在3GPP网络建立与终端相应的承载完成时,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经由S-GW向PDN-GW发送连接建立更新消息,该连接建立更新消息用于指示PDN-GW进行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即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非3GPP网络切换到3GPP网络。 
步骤417、PDN-GW在接收连接建立更新消息时,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非3GPP网络切换到3GPP网络,向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连接更新回应消息。 
此时,PDN-GW通过3GPP网络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向终端发送数据。相应的,终端可通过3GPP网络射频接收来自PDN-GW的数据。 
步骤419、完成剩余的跨网切换流程。 
剩余的跨网切换流程还可包括PDN-GW启动非3GPP网络与终端相应的分配资源的去激活等流程。 
本实施例终端在非3GPP网络到3GPP网络之间的跨网切换过程中,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终端的接入能力,为终端确定用户面数据路径的切换控制方案,即在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支持双发 模式(如:支持双收双发模式),可在3GPP网络承载建立完成之后,指示PDN-GW将终端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非3GPP网络切换到3GPP网络,从而使得双收双发终端在3GPP网络承载建立过程中,通过非3GPP网络用户面的数据传输路径接收数据,明显降低了数据传送过程中的抖动性。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信令交互图。本实施例与图3a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源网络为3GPP网络,目标网络为非3GPP(Non3GPP)演进网络,网络锚点为数据分组网络(简称PDN-GW),终端支持接入能力为双收单发或单收单发模式。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51、终端已通过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接入3GPP网络,终端可通过3GPP网络进行业务访问。 
3GPP网络可包括LTE或Legacy 3GPP(UTRAN/GERAN)等。针对不同的3GPP网络,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具体的功能实体不同。例如:对应LTE网络,LTE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MME;对应Legacy 3GPP(UTRAN/GERAN)网络,Legacy 3GPP(UTRAN/GERAN)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SGSN。 
步骤53、在确定要切换到非3GPP网络后,终端向非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类型为切换的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该附着请求中携带有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其中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双收单发(DualRx/Single Tx)模式或单收单发(Single Rx/Tx)模式等。 
非3GPP网络可包括:不可信任的非3GPP(Nontrusted Non3GPP)演进网络和可信任的非3GPP(Trusted Non3GPP)演进网络。不可信任的非3GPP(Nontrusted Non3GPP)演进网络例如:IWALAN网络等;可信任的非3GPP演进网络例如:CDMA2000EV-DO、WIMAX网络等。 
针对不同的非3GPP网络,非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具体的功能实体不同。例如:对应IWLAN网络,IWLAN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IWLAN ePDG;对应WIMAX网络,WIMAX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WIMAX ASNGW;对应CDMA2000EV-DO网络,CDMA2000EV-DO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HRPD AN或HSGW。 
终端除了在切换附着流程中可向非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上报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时,也可在初始接入流程中向非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上报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例如:向非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附着类型为初始接入的附着请求,并在该附着请求中携带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 
步骤55、发起终端到目标网络的接入过程。 
步骤57、非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接收的附着请求,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并对终端的接入能力进行判断,采取与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匹配的相应切换控制策略。由于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双收单发模式或单收单发模式时,因此,非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确定需要在非3GPP网络为终端建立承载过程中,将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切换到目标网络。 
步骤59、非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向PDN-GW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该连接建立请求用于指示PDN-GW将终端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非3GPP网络切换到非3GPP网络。 
步骤511、PDN-GW在接收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时,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3GPP网络切换到非3GPP网络,之后,向非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连接建立回应消息。 
此时,PDN-GW通过非3GPP网络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向终端发送数据。相应的,终端可通过非3GPP网络射频接收来自PDN-GW的数据。 
步骤513、非3GPP网络发起终端相应的承载建立流程,非3GPP网络中与终端相应的承载建立完成之后,执行步骤515。 
步骤515、完成剩余的跨网切换流程。 
剩余的跨网切换流程还可包括PDN-GW启动3GPP网络与终端相应的分配 资源的去激活等流程。 
本实施例终端在3GPP网络到非3GPP网络之间的跨网切换过程中,非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终端的接入能力,为终端确定用户面数据路径的切换控制方案,即在非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支持单发模式(如:支持双收单发模式或支持单收单发模式),可在非3GPP网络承载建立完成之前,指示PDN-GW将终端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3GPP网络切换到非3GPP网络,从而使得双收单发终端或单收单发终端在非3GPP网络承载建立过程中,通过非3GPP网络用户面的数据传输路径接收数据,明显减少了数据的丢失几率且降低了数据传送过程中的抖动性。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信令交互图。本实施例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终端支持接入能力为双收双发模式。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61、终端已通过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接入3GPP网络,终端可通过3GPP网络进行业务访问。 
3GPP网络可包括LTE或Legacy 3GPP(UTRAN/GERAN)等。针对不同的3GPP网络,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具体的功能实体不同。例如:对应LTE网络,LTE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MME;对应Legacy 3GPP(UTRAN/GERAN)网络,Legacy 3GPP(UTRAN/GERAN)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SGSN。 
步骤63、在确定要切换到非3GPP网络后,终端向非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类型为切换的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该附着请求中携带有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其中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双收双发(DualRx/Tx)模式等。 
非3GPP网络可包括:不可信任的非3GPP(Nontrusted Non3GPP)演进网络和可信任的非3GPP(Trusted Non3GPP)演进网络。不可信任的非3GPP(Nontrusted Non3GPP)演进网络例如:IWLAN网络等;可信任的非3GPP 演进网络例如:CDMA2000EV-DO、WIMAX网络等。 
针对不同的非3GPP网络,非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具体的功能实体不同。例如:对应IWLAN网络,IWLAN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IWLANePDG;对应WIMAX网络,WIMAX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WIMAX ASNGW;对应CDMA2000EV-DO网络,CDMA2000EV-DO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功能实体为HRPD AN或HSGW。 
终端除了在切换附着流程中可向非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上报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时,也可在初始接入流程中向非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上报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例如:向非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附着类型为初始接入的附着请求,并在该附着请求中携带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 
步骤65、发起终端到目标网络的接入过程。 
步骤67、非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接收的附着请求,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并对终端的接入能力进行判断,采取与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匹配的相应切换控制策略。由于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双收双发模式时,因此,非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确定:需要在非3GPP网络为终端建立承载之前,不发起到网络锚点的连接建立,而仅在非3GPP网络为终端建立承载之后,指示网络锚点将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3GPP网络切换到非3GPP网络。 
步骤69、非3GPP网络发起终端相应的承载建立流程。 
步骤611、在非3GPP网络建立与终端相应的承载完成时,非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向PDN-GW发送连接建立更新消息,该连接建立更新消息用于指示PDN-GW进行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即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3GPP网络切换到非3GPP网络。 
步骤613、PDN-GW在接收连接建立更新消息时,将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3GPP网络切换到非3GPP网络,非向3GPP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连接更新回应消息。 
此时,PDN-GW通过非3GPP网络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向终端发送数据。相应的,终端可通过非3GPP网络射频接收来自PDN-GW的数据。 
步骤615、完成剩余的跨网切换流程。 
剩余的跨网切换流程还可包括PDN-GW启动3GPP网络与终端相应的分配资源的去激活等流程。 
本实施例终端在3GPP网络到非3GPP网络之间的跨网切换过程中,非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终端的接入能力,为终端确定用户面数据路径的切换控制方案,即在非3GPP移动性管理网元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支持双发模式(如:支持双收双发模式),可在非3GPP网络承载建立完成之后,指示PDN-GW将终端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3GPP网络切换到非3GPP网络,从而使得双收双发终端在非3GPP网络承载建立过程中,通过3GPP网络用户面的数据传输路径接收数据,明显降低了数据传送过程中的抖动性。 
图7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网元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移动性管理网元包括:获取模块71和控制模块72。 
获取模块71用于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 
控制模块72用于根据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进行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控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获取模块71可包括:第一获取单元711。 
第一获取单元711用于在所述终端的切换网络附着流程中,获取所述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 
进一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控制模块72可包括:第一切换指示单元721和第二切换指示单元722。 
第一切换指示单元721用于在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单发模式时,指示网络锚点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前,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 
第二切换指示单元722用于在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双发模式时, 且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后,指示网络锚点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二切换指示单元722还可用于在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双发模式时,指示网络锚点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前,将与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保持在源网络。 
本实施例根据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为终端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使得不同接入能力的终端在跨网切换过程中采用与终端接入能力匹配的控制策略,保证终端在跨网切换过程中能够正确接收到网络锚点发送的数据,从而降低数据丢失的几率和数据传送的抖动。 
此外,本实施例移动性管理网元的获取模块还可用于在所述终端的初始网络附着流程中,获取所述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并将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向基站发送。 
该情形下,移动性管理网元可将获取的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发送给基站(eNodeB,简称eNB),以便eNB在业务处理流程中需要使用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时,可通过S1-AP(S1应用层)消息从该移动性管理网元获取,因而减少了eNB从空口上获取终端无线接入能力信息而造成的空口资源的浪费。 
图8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终端包括: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发送模块81和接收和反馈模块82。 
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发送模块81用于向网络侧发送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 
接收和反馈模块82用于通过网络侧根据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确定的数据传输路径,接收数据并向网络侧发送反馈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终端向网络侧上报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有利于网络侧根据终端的接入能力为终端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控制,使得不同接入能力的终端在跨网切换过程中采用与终端接入能力匹配的控制策 略,保证终端在跨网切换过程中能够正确接收到网络锚点发送的数据,从而降低数据丢失的几率和数据传送的抖动。 
图9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系统包括:终端91和网络侧设备92。 
终端91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92发送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 
网络侧设备92用于根据终端91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进行与终端91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控制。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网络侧设备92可包括: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922和网络锚点923。 
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922用于在根据终端91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向网络锚点923发送与终端91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的指示信息。 
网络锚点923用于根据来自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922的指示信息,执行与终端91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 
本实施例通过终端向网络侧上报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有利于网络侧根据终端的接入能力为终端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控制,使得不同接入能力的终端在跨网切换过程中采用与终端接入能力匹配的控制策略,保证终端在跨网切换过程中能够正确接收到网络锚点发送的数据,从而降低数据丢失的几率和数据传送的抖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非接入层信令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
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进行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控制,包括:在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单发模式时,指示网络锚点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前,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或者,在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双发模式时,指示网络锚点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前,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保持在源网络,且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后,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或者,在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双发模式时,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后,指示网络锚点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切换网络附着流程中,获取所述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
3.一种移动性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进行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控制;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切换指示单元,用于在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单发模式时,指示网络锚点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前,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
第二切换指示单元,用于在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双发模式、且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后,指示网络锚点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性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的切换网络附着流程中,获取所述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移动性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指示单元还用于指示网络锚点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前,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保持在源网络。
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发送模块,用于通过非接入层信令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单发模式或双发模式,所述单发模式包括单收单发模式或双收单发模式,所述双发模式包括双收双发模式;
接收和反馈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确定的数据传输路径,接收数据并向网络侧发送反馈信息。
7.一种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所述终端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自身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单发模式或双发模式,所述单发模式包括单收单发模式或双收单发模式,所述双发模式包括双收双发模式;
所述网络侧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进行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控制;
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网络锚点;
所述目标网络移动性管理网元用于在根据终端的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向所述网络锚点发送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的跨网切换的指示信息;包括:用于在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单发模式时,指示网络锚点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前,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或者,在所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双发模式、且在目标网络完成所述终端的承载建立之后,指示网络锚点将与所述终端相应的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
所述网络锚点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执行与终端相应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
CN2008102475936A 2008-12-30 2008-12-30 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终端 Active CN1017721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475936A CN101772106B (zh) 2008-12-30 2008-12-30 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终端
PCT/CN2009/075439 WO2010075729A1 (zh) 2008-12-30 2009-12-09 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475936A CN101772106B (zh) 2008-12-30 2008-12-30 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2106A CN101772106A (zh) 2010-07-07
CN101772106B true CN101772106B (zh) 2012-08-08

Family

ID=42309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475936A Active CN101772106B (zh) 2008-12-30 2008-12-30 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72106B (zh)
WO (1) WO20100757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3665B (zh) * 2011-06-23 2017-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JP6066152B2 (ja) * 2012-11-30 2017-01-25 ▲ホア▼▲ウェイ▼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移行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906265B (zh) * 2012-12-28 2018-03-2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lte与hrpd载波聚合的终端接入方法和基站设备
CN105636087B (zh) * 2014-10-31 2020-09-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网络配置参数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4796887B (zh) * 2015-04-14 2018-08-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信息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41369B (zh) * 2016-03-28 2020-06-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会话管理功能实体设备
CN108377459B (zh) * 2016-10-11 2020-09-0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8282819B (zh) * 2017-01-06 2020-02-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减少中断时延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US11019538B2 (en) * 2017-06-13 2021-05-25 Apple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legacy system fallback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1317447B2 (en) 2017-10-20 2022-04-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figuration of a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CN110839261B (zh) * 2018-08-15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91784A1 (zh) * 2019-03-28 2020-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312489B (zh) 2019-07-31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15037707A (zh) * 2021-02-22 2022-09-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传输抖动控制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WO2023236175A1 (en) * 2022-06-10 2023-1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backscatter and backscatter-aided advanced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3600A (zh) * 2005-10-18 2007-04-25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的控制方法
CN101193440A (zh) * 2006-12-01 2008-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切换过程中确定分组数据转发方式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50518B1 (fr) * 2003-01-29 2005-05-20 Evolium Sas Procede pour l'acces simultane a des services circuit et a des services paquet dans un systeme cellulaire de radiocommunications mobiles
CN100589649C (zh) * 2007-03-08 2010-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模移动终端与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进行信息交互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3600A (zh) * 2005-10-18 2007-04-25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的控制方法
CN101193440A (zh) * 2006-12-01 2008-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切换过程中确定分组数据转发方式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2106A (zh) 2010-07-07
WO2010075729A1 (zh) 2010-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2106B (zh) 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移动性管理网元和终端
US1137482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ell specific procedure or mobility procedure for network slice-based N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38787B (zh) 切换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KR101519547B1 (ko) 사용자 장비의 위치 정보를 갱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1677470B (zh) 服务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14831B (zh) 切换方法和移动管理网元
CN105338519A (zh) 一种支持低复杂度ue接入和寻呼的方法
KR101960562B1 (ko) 풀-멀티-오퍼레이터 코어 네트워크에서 e-utran으로부터 utran/geran으로의 이동국의 회선 교환 폴백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4904243A (zh) 用于处理服务层去附着命令和附着通知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32043A (zh) 用于重新选择负责控制平面的网络节点的方法
CN103002521B (zh) 传递上下文的方法及移动性管理实体
CN101646158B (zh) 移动性管理处理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730058A (zh) 一种无线能力更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469852A (zh) 建立本地分流承载的方法和设备
CN102421152A (zh) 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CN101534500B (zh) 一种寻址方法、网元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02355743B (zh) 一种ue上下文信息的管理方法和设备
US20160227597A1 (en) Radio node communicating with terminal in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supporting plurality of radio network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056113A (zh) 一种紧急业务切换的处理方法及基站
CN103428768A (zh) 一种接入方法、基站、接入点和用户设备
CN103535060B (zh) 处理网络共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26366B (zh) 单卡双待网络注册方法以及网络控制设备
EP220502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handover indication in a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CN104756548A (zh) 切换方法、基站及移动管理实体
CN103686906A (zh) 网络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网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