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4392B - 河道防渗方法和河道防渗结构 - Google Patents
河道防渗方法和河道防渗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74392B CN108374392B CN201810168039.2A CN201810168039A CN108374392B CN 108374392 B CN108374392 B CN 108374392B CN 201810168039 A CN201810168039 A CN 201810168039A CN 108374392 B CN108374392 B CN 1083743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ver
- wall
- vertical
- seepage
- impervious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 E02B3/128—Coherent linings made on the spot, e.g. cast in situ, extruded on the spo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16—Sealings or joi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2—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8—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making use of sealing aprons, e.g. diaphragms made from bituminous or clay materia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04—Synthetics
- E02D2300/0018—Cement used as binder
- E02D2300/0023—Slur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河道防渗方法和一种河道防渗结构。其中,河道防渗方法包括:分别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其中,第一垂直防渗墙的底部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底部深入地底的不透水层预设距离;第二垂直防渗墙一端与第一垂直防渗墙相连接,另一端与河道两岸的不透水层相连接。本发明无需单独做导流,减少对施工条件的限制,保证了在汛期、非汛期施工的工期,避免了大面积的铺设土工织物的水平防渗,防渗处理集中在一个断面上,减少了工程投资,节省了造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河道防渗方法和河道防渗结构。
背景技术
景区景观河道由于流速小,河道宽度有限,面积较小,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保证河道内景观水体水位,现有河道防渗工程多采用如图1所示的水平防渗措施:如黏土换填、土工膜、膨润土防水毯等防渗措施,结合一定厚度的土体保护,上面覆盖一层卵石层,可以有效的起到河道防渗的目的。
然而,水平防渗措施要求河道流速不高(约2m/s),且施工时必须保证基坑底部干燥,如果河道内常年有水,则需要采用围堰分段施工,容易工期延误。此外,水平防渗措施靠底部防渗土工织物防水,一旦局部出现漏水,导致整个防渗措施失败,起不到防渗效果,对防渗处理的工艺质量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河道防渗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河道防渗结构。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河道防渗方法,包括:分别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其中,第一垂直防渗墙的底部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底部深入地底的不透水层预设距离;第二垂直防渗墙一端与第一垂直防渗墙相连接,另一端与河道两岸的不透水层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河道防渗方法,在河道基底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在河道侧壁设置第二垂直防渗墙,第二垂直防渗墙连接两岸不透水层,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渗透系数极低,极大的降低了河道中水的渗透,进一步,使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底部进入地底的不透水层预设距离,地底的不透水层可以为基岩,如此,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防渗屏障,解决上游人工河及河道的渗漏问题,本发明无需单独做导流,减少对施工条件的限制,保证了在汛期、非汛期施工的工期,避免了大面积的铺设土工织物的水平防渗,防渗处理集中在一个断面上,减少了工程投资,节省了造价。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河道防渗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为高压旋喷墙。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为采用高喷注浆形成的高压旋喷墙,相比于水平防渗措施中靠底部防渗土工织物防水更加坚固,不容易出现漏水情况,保证了防渗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分别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按照预设的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形成砼高压旋喷桩;通过分别向各个砼高压旋喷桩高压注浆形成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
在该技术方案中,分别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过程中,首先,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布置多个砼高压旋喷桩,预先根据工程标准、实际地质等确定好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如砼高压旋喷桩按照哪种形式布置,相邻砼高压旋喷桩距离,砼高压旋喷桩直径等等,然后,在按照预先的设置参数形成砼高压旋喷桩之后,通过分别向各个砼高压旋喷桩高压注浆形成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其中,在施工前应根据现场环境和地下埋设物的位置等情况,复核砼高压旋喷桩的参数(高喷注浆的设计孔位),使得最终形成的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符合实际情况以及设计要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高压注浆包括旋喷浆和灌浆;旋喷浆和灌浆采用三重管法。
在该技术方案中,高压注浆包括旋喷浆和灌浆,由专用高压注浆防水材料通过高压设备高压注入高喷注浆孔位,浆体延展,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加固体,即形成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高压注浆的施工操作简捷,减少了施工时间,施工不受天气影响,节约施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按照预设的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形成砼高压旋喷桩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按照一字型布置砼高压旋喷桩,使相邻砼高压旋喷桩的中心点距离为400mm,使砼高压旋喷桩的直径为600mm,以形成砼高压旋喷桩。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按照预设的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形成砼高压旋喷桩的过程,砼高压旋喷桩采用一字型布置,相邻砼高压旋喷桩的中心点距离为400mm,砼高压旋喷桩的直径为600mm还可以根据地质情况或其他实际情况采用其他字型的布置或其他砼高压旋喷桩间距或其他砼高压旋喷桩尺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高压注浆的浆体包括:普通硅盐酸水泥、膨润土、碳酸钠。
在该技术方案中,高压注浆的浆体包括:普通硅盐酸水泥、膨润土、碳酸钠,在水泥中加入外加剂和掺合料,如在普通硅盐酸水泥中加入膨润土和碳酸钠,使得防渗墙的弹性墨量降低,增强了防渗墙的刚性,避免了只由水泥组建的防渗墙因弹性墨量过高而容易应力集中导致出现裂缝。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按照预设的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形成砼高压旋喷桩之后,还包括:按照预设的普通硅盐酸水泥、膨润土和碳酸钠的重量比,以及普通硅盐酸水泥的强度和/或细度形成浆体;其中,普通硅盐酸水泥、膨润土、碳酸钠重量比为100:3:0.09;普通硅盐酸水泥强度大于或等于32.5,普通硅盐酸水泥的细度小于或等于200目。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按照预设的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形成砼高压旋喷桩之后,按照预设的高压注浆浆体组份的比例形成浆体。其中,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持新鲜无受潮结块,其细度应为200目。水泥出库使用前应对质量做出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搅拌水泥浆所用的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如此,使得最终形成的垂直防渗墙符合实际情况以及设计要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分别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步骤,具体包括:分别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的地底冲积层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
在该技术方案中,分别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过程,将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底部穿过地底冲积层,防渗墙在垂直方向上,基本位于冲积层,只是底部的预设距离深入基岩层,冲积层在基岩层上方,且冲积层相较于基岩层硬度更低,使得在实现河道完全不透水的前提下,施工更加容易,进一步降低了建造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预设距离为1m。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底部深入基岩层预设距离,预设距离为可以根据实际地质等现场环境等进行设置,如设置为1m,使得最终形成的防渗墙既符合要求或能减少工程难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河道防渗结构,包括:河道基底的第一垂直防渗墙和河道侧壁的第二垂直防渗墙;第一垂直防渗墙的底部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底部深入地底的不透水层预设距离;第二垂直防渗墙一端与第一垂直防渗墙相连接,另一端与河道两岸的不透水层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河道防渗结构,河道基底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河道侧壁设置第二垂直防渗墙,第二垂直防渗墙连接两岸不透水层,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渗透系数极低,极大的降低了河道中水的渗透,进一步,使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底部进入地底的不透水层预设距离,地底的不透水层可以为基岩,如此,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防渗屏障,解决上游人工河及河道的渗漏问题,本发明无需单独做导流,减少对施工条件的限制,保证了在汛期、非汛期施工的工期,避免了大面积的铺设土工织物的水平防渗,防渗处理集中在一个断面上,减少了工程投资,节省了造价。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河道防渗结构,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为高压旋喷墙。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为采用高喷注浆形成的高压旋喷墙,相比于水平防渗措施中靠底部防渗土工织物防水更加坚固,不容易出现漏水情况,保证了防渗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高压旋喷墙通过向砼高压旋喷桩高压注浆的方式形成。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分别向各个砼高压旋喷桩高压注浆形成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其中,在施工前应根据现场环境和地下埋设物的位置等情况,复核砼高压旋喷桩的参数(高喷注浆的设计孔位),使得最终形成的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符合实际情况以及设计要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高压注浆包括旋喷浆和灌浆;旋喷浆和灌浆采用三重管法。
在该技术方案中,高压注浆包括旋喷浆和灌浆,由专用高压注浆防水材料通过高压设备高压注入高喷注浆孔位,浆体延展,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加固体,即形成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高压注浆的施工操作简捷,减少了施工时间,施工不受天气影响,节约施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砼高压旋喷桩采用一字型布置,砼高压旋喷桩的直径600mm,相邻砼高压旋喷桩的中心点距离为40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按照预设的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形成砼高压旋喷桩的过程,砼高压旋喷桩采用一字型布置,相邻砼高压旋喷桩的中心点距离为400mm,砼高压旋喷桩的直径为600mm,还可以根据地质情况或其他实际情况采用其他字型的布置或其他砼高压旋喷桩间距或其他砼高压旋喷桩尺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高压注浆的浆体包括:普通硅盐酸水泥、膨润土、碳酸钠。
在该技术方案中,高压注浆的浆体包括:普通硅盐酸水泥、膨润土、碳酸钠,在水泥中加入外加剂和掺合料,如在普通硅盐酸水泥中加入膨润土和碳酸钠,使得防渗墙的弹性墨量降低,增强了防渗墙的刚性,避免了只由水泥组建的防渗墙因弹性墨量过高而容易应力集中导致出现裂缝。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普通硅盐酸水泥、膨润土、碳酸钠重量比为100:3:0.09;普通硅盐酸水泥强度大于或等于32.5,普通硅盐酸水泥的细度小于或等于200目。
在该技术方案中,普通硅盐酸水泥、膨润土、碳酸钠重量比为100:3:0.09,使得防渗墙的弹性墨量降低,增强了防渗墙的刚性;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持新鲜无受潮结块,其细度应为200目。水泥出库使用前应对质量做出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搅拌水泥浆所用的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如此,使得最终形成的垂直防渗墙符合实际情况以及设计要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位于地底冲积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防渗墙在垂直方向上,基本位于冲积层,只是底部的预设距离深入基岩层,冲积层在基岩层上方,且冲积层相较于基岩层硬度更低,使得在实现河道完全不透水的前提下,施工更加容易,进一步降低了建造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预设距离为1m。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底部深入基岩层预设距离,预设距离为可以根据实际地质等现场环境等进行设置,如设置为1m,使得最终形成的防渗墙既符合要求或能减少工程难度。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水平防渗的剖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河道防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河道防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砼高压旋喷桩的平面布置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砼高压旋喷桩的桩头处理后的样式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河道防渗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压实基础层,200钠基膨润土防水毯(GCL),300回填保护层,400有效水深度。
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50砼高压旋喷桩,52砼垫层,54砂石混合料垫层,56砼高压旋喷桩的中心线。
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第一垂直防渗墙,12第二垂直防渗墙,16地底的不透水层,18左岸山体,20右岸山体,22河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河道防渗方法,包括:分别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其中,第一垂直防渗墙的底部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底部深入地底的不透水层预设距离;第二垂直防渗墙一端与第一垂直防渗墙相连接,另一端与河道两岸的不透水层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河道防渗方法,在河道基底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在河道侧壁设置第二垂直防渗墙,第二垂直防渗墙连接两岸不透水层,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渗透系数极低,极大的降低了河道中水的渗透,进一步,使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底部进入地底的不透水层预设距离,地底的不透水层可以为基岩,如此,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防渗屏障,解决上游人工河及河道的渗漏问题,本发明无需单独做导流,减少对施工条件的限制,保证了在汛期、非汛期施工的工期,避免了大面积的铺设土工织物的水平防渗,防渗处理集中在一个断面上,减少了工程投资,节省了造价。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为高压旋喷墙。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为采用高喷注浆形成的高压旋喷墙,相比于水平防渗措施中靠底部防渗土工织物防水更加坚固,不容易出现漏水情况,保证了防渗效果。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河道两岸的不透水层为河道两岸的山体。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河道防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202,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按照预设的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形成砼高压旋喷桩;
步骤204,通过分别向各个砼高压旋喷桩高压注浆形成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
在该实施例中,分别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过程中,首先,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布置多个砼高压旋喷桩,预先根据工程标准、实际地质等确定好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如砼高压旋喷桩按照哪种形式布置,相邻砼高压旋喷桩距离,砼高压旋喷桩直径等等,然后,在按照预先的参数形成砼高压旋喷桩之后,通过分别向各个砼高压旋喷桩高压注浆形成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其中,在施工前应根据现场环境和地下埋设物的位置等情况,复核砼高压旋喷桩的参数(高喷注浆的设计孔位),使得最终形成的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符合实际情况以及设计要求。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河道防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302,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按照预设的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形成砼高压旋喷桩;
步骤304,按照预设的普通硅盐酸水泥、膨润土和碳酸钠的重量比,以及普通硅盐酸水泥的强度和/或细度形成浆体;
步骤306,通过分别向各个砼高压旋喷桩高压注浆形成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
在该实施例中,高压注浆的浆体包括:普通硅盐酸水泥、膨润土、碳酸钠,在水泥中加入外加剂和掺合料,如在普通硅盐酸水泥中加入膨润土和碳酸钠,使得防渗墙的弹性墨量降低,增强了防渗墙的刚性,避免了只由水泥组建的防渗墙因弹性墨量过高而容易应力集中导致出现裂缝。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高压注浆包括旋喷浆和灌浆;旋喷浆和灌浆采用三重管法。
在该实施例中,高压注浆包括旋喷浆和灌浆,由专用高压注浆防水材料通过高压设备高压注入高喷注浆孔位,浆体延展,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加固体,即形成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高压注浆的施工操作简捷,减少了施工时间,施工不受天气影响,节约施工成本。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按照预设的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形成砼高压旋喷桩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按照一字型布置砼高压旋喷桩,使相邻砼高压旋喷桩的中心点距离为400mm,使砼高压旋喷桩的直径为600mm,以形成砼高压旋喷桩。
在该实施例中,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按照预设的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形成砼高压旋喷桩的过程,如图4所示,砼高压旋喷桩采用一字型布置,相邻砼高压旋喷桩的中心点距离为400mm,砼高压旋喷桩的直径为600mm,还可以根据地质情况或其他实际情况采用其他字型的布置或其他砼高压旋喷桩间距或其他砼高压旋喷桩尺寸。可以在一定缩放比例的图上上预先画出砼高压旋喷桩的平面布置图,图5示出了砼高压旋喷桩的桩头处理后的大样图,砼高压旋喷桩50的直径为600mm,砼高压旋喷桩50的平面中心为砼高压旋喷桩的中心线56,砼垫层52厚度为100mm,砂石混合料垫层54厚度为100mm。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普通硅盐酸水泥、膨润土、碳酸钠重量比为100:3:0.09;普通硅盐酸水泥强度大于或等于32.5,普通硅盐酸水泥的细度小于或等于200目。
在该实施例中,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按照预设的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形成砼高压旋喷桩之后,按照预设的高压注浆浆体组份的比例形成浆体。其中,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持新鲜无受潮结块,其细度应为200目。水泥出库使用前应对质量做出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搅拌水泥浆所用的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如此,使得最终形成的垂直防渗墙符合实际情况以及设计要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分别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步骤,具体包括:分别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的地底冲积层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
在该实施例中,分别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过程,将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底部穿过地底冲积层,防渗墙在垂直方向上,基本位于冲积层,只是底部的预设距离深入基岩层,冲积层在基岩层上方,且冲积层相较于基岩层硬度更低,使得在实现河道完全不透水的前提下,施工更加容易,进一步降低了建造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预设距离为1m。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底部深入基岩层预设距离,预设距离为可以根据实际地质等现场环境等进行设置,如设置为1m,使得最终形成的防渗墙既符合要求或能减少工程难度。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河道防渗结构,如图6所示,河道防渗结构,包括:河道22基底的第一垂直防渗墙10和河道22侧壁的第二垂直防渗墙12,其中,河道22侧壁第二垂直防渗墙12包括河道22左侧壁的左侧壁垂直防渗墙和河道22右侧壁的右侧壁垂直防渗墙;第一垂直防渗墙10和第二垂直防渗墙12的底部深入地底的不透水层16预设距离;左侧壁垂直防渗墙一端与第一垂直防渗墙10连接,一端与河道22的左岸山体18相连接,右侧壁垂直防渗墙一端与第一垂直防渗墙10连接,一端与河道22的右岸山体20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河道防渗结构,河道22基底和河道22侧壁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10和第二垂直防渗墙12,侧壁垂直防渗墙连接两岸不透水层,第一垂直防渗墙10和第二垂直防渗墙12的渗透系数极低,极大的降低了河道22中水的渗透,进一步,使第一垂直防渗墙10和第二垂直防渗墙12底部进入地底的不透水层预设距离,地底的不透水层可以为基岩,如此,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防渗屏障,解决上游人工河及河道的渗漏问题,本发明无需单独做导流,减少对施工条件的限制,保证了在汛期、非汛期施工的工期,避免了大面积的铺设土工织物的水平防渗,防渗处理集中在一个断面上,减少了工程投资,节省了造价。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河道两岸的不透水层为河道两岸的山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垂直防渗墙10和第二垂直防渗墙12为高压旋喷墙。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垂直防渗墙10和第二垂直防渗墙12为采用高喷注浆形成的高压旋喷墙,相比于水平防渗措施中靠底部防渗土工织物防水更加坚固,不容易出现漏水情况,保证了防渗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高压旋喷墙通过向砼高压旋喷桩高压注浆的方式形成。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分别向各个砼高压旋喷桩高压注浆形成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其中,在施工前应根据现场环境和地下埋设物的位置等情况,复核砼高压旋喷桩的参数(高喷注浆的设计孔位),使得最终形成的垂直防渗墙符合实际情况以及设计要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高压注浆包括旋喷浆和灌浆;旋喷浆和灌浆采用三重管法。
在该实施例中,高压注浆包括旋喷浆和灌浆,由专用高压注浆防水材料通过高压设备高压注入高喷注浆孔位,浆体延展,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加固体,即形成第一垂直防渗墙10和第二垂直防渗墙12,高压注浆的施工操作简捷,减少了施工时间,施工不受天气影响,节约施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砼高压旋喷桩采用一字型布置,砼高压旋喷桩的直径600mm,相邻砼高压旋喷桩的中心点距离为400mm。
在该实施例中,在河道22基底和河道22侧壁按照预设的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形成砼高压旋喷桩的过程,砼高压旋喷桩采用一字型布置,相邻砼高压旋喷桩的中心点距离为400mm,砼高压旋喷桩的直径为600mm,还可以根据地质情况或其他实际情况采用其他字型的布置或其他砼高压旋喷桩间距或其他砼高压旋喷桩尺寸。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高压注浆的浆体包括:普通硅盐酸水泥、膨润土、碳酸钠。
在该实施例中,高压注浆的浆体包括:普通硅盐酸水泥、膨润土、碳酸钠,在水泥中加入外加剂和掺合料,如在普通硅盐酸水泥中加入膨润土和碳酸钠,使得防渗墙的弹性墨量降低,增强了防渗墙的刚性,避免了只由水泥组建的防渗墙因弹性墨量过高而容易应力集中导致出现裂缝。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普通硅盐酸水泥、膨润土、碳酸钠重量比为100:3:0.09;普通硅盐酸水泥强度大于或等于32.5,普通硅盐酸水泥的细度小于或等于200目。
在该实施例中,普通硅盐酸水泥、膨润土、碳酸钠重量比为100:3:0.09,使得防渗墙的弹性墨量降低,增强了防渗墙的刚性;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持新鲜无受潮结块,其细度应为200目。水泥出库使用前应对质量做出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搅拌水泥浆所用的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如此,使得最终形成的垂直防渗墙符合实际情况以及设计要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垂直防渗墙10和第二垂直防渗墙12位于地底冲积层。
在该实施例中,防渗墙在垂直方向上,基本位于冲积层,只是底部的预设距离深入基岩层,冲积层在基岩层上方,且冲积层相较于基岩层硬度更低,使得在实现河道22完全不透水的前提下,施工更加容易,进一步降低了建造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预设距离为1m。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垂直防渗墙10和第二垂直防渗墙12的底部深入基岩层预设距离,预设距离为可以根据实际地质等现场环境等进行设置,如设置为1m,使得最终形成的防渗墙既符合要求或能减少工程难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河道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
其中,所述第一垂直防渗墙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垂直防渗墙的底部深入地底的不透水层预设距离;
所述第二垂直防渗墙一端与所述第一垂直防渗墙相连接,另一端与河道两岸的不透水层相连接;
所述分别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河道基底和所述河道侧壁按照预设的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形成所述砼高压旋喷桩;
通过分别向各个所述砼高压旋喷桩高压注浆形成所述第一垂直防渗墙和所述第二垂直防渗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防渗墙和所述第二垂直防渗墙为高压旋喷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注浆包括旋喷浆和灌浆;
所述旋喷浆和灌浆采用三重管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河道基底和所述河道侧壁按照预设的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形成所述砼高压旋喷桩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河道基底和所述河道侧壁按照一字型布置所述砼高压旋喷桩,使相邻所述砼高压旋喷桩的中心点距离为400mm,使所述砼高压旋喷桩的直径为600mm,以形成所述砼高压旋喷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注浆的浆体包括:普通硅盐酸水泥、膨润土、碳酸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河道基底和所述河道侧壁按照预设的砼高压旋喷桩的布置参数和尺寸参数形成所述砼高压旋喷桩,具体包括:
按照预设的所述普通硅盐酸水泥、所述膨润土和所述碳酸钠的重量比以及所述普通硅盐酸水泥的强度和/或细度形成所述浆体;
其中,所述普通硅盐酸水泥、所述膨润土、所述碳酸钠重量比为100:3:0.09;
所述普通硅盐酸水泥强度大于或等于32.5,所述普通硅盐酸水泥的细度小于或等于200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河道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设置第一垂直防渗墙和第二垂直防渗墙的步骤,具体包括:
分别在河道基底和河道侧壁的地底冲积层设置所述第一垂直防渗墙和所述第二垂直防渗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河道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为1m。
9.一种河道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防渗结构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河道防渗方法制造而成,所述河道防渗结构包括:
河道基底的第一垂直防渗墙和河道侧壁的第二垂直防渗墙;
所述第一垂直防渗墙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垂直防渗墙的底部深入地底的不透水层预设距离;
所述第二垂直防渗墙一端与所述第一垂直防渗墙相连接,另一端与河道两岸的不透水层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68039.2A CN108374392B (zh) | 2018-02-28 | 2018-02-28 | 河道防渗方法和河道防渗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68039.2A CN108374392B (zh) | 2018-02-28 | 2018-02-28 | 河道防渗方法和河道防渗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74392A CN108374392A (zh) | 2018-08-07 |
CN108374392B true CN108374392B (zh) | 2020-08-28 |
Family
ID=63018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68039.2A Active CN108374392B (zh) | 2018-02-28 | 2018-02-28 | 河道防渗方法和河道防渗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743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58469A (zh) * | 2019-11-29 | 2020-04-24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一种防渗墙结构及生态控渗固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9766B (zh) * | 2008-11-27 | 2010-08-11 | 吴哲慧 | 一种地基加固的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 |
CN101824824A (zh) * | 2010-04-30 | 2010-09-08 |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桩板支护控制基坑下既有建筑物隆起变形施工方法 |
-
2018
- 2018-02-28 CN CN201810168039.2A patent/CN10837439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74392A (zh) | 2018-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94213B (zh) | 一种富水破碎地层隧道的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 |
CN103967031B (zh) | 一种加固地基的沉箱与桩组合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503257B (zh) | 一种傍山高填路堤稳定与变形控制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5672348A (zh) | 一种深水区砂卵石地层截除桥梁桩基的施工方法 | |
CN105201001B (zh) | 一种岩溶地区大型溶洞的复合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3393530U (zh) | 一种抗浮轻质高路堤结构 | |
CN207109475U (zh) | 傍山高填路堤稳定与变形控制结构 | |
CN106759223A (zh) | 可控刚性桩+排水体+加筋垫层组合型复合地基 | |
CN106759133A (zh) | 一种均质土石坝与面板堆石坝的混合坝型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5544622A (zh) | 一种地下建筑物的抗浮装置及其隔渗装置、排水通路查验装置 | |
CN212250042U (zh) | 富水砂层盾构法施工地铁站端头加固结构 | |
CN107152012A (zh) | 水闸施工工艺 | |
CN104929142B (zh) | 一种组合围堰结构及其建造施工方法 | |
CN107881987A (zh) | 深厚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坝基防渗结构 | |
CN114575355A (zh) | 一种土护降施工方法 | |
CN107100206A (zh) | 一种地下室渗漏的防治方法 | |
CN206736963U (zh) | 一种沟谷段高水位区盖挖隧道止水结构 | |
CN108374392B (zh) | 河道防渗方法和河道防渗结构 | |
CN102787608A (zh) | 真空作用重力式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07642101A (zh) | 一种岩石河床钢围堰封底堵漏及防排水施工方法 | |
CN111519580A (zh) | 一种堤防防渗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8455573U (zh) | 一种岩溶地区水库全库盆防渗处理结构 | |
CN207109796U (zh) | 深厚淤泥质河床管廊过河双钢板桩围堰结构 | |
CN206667263U (zh) |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 |
CN111519647A (zh) | 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及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07 Address after: 517025 room 317-1, enterprise service center building, No. 8, Longling Third Road, Longling Industrial Park, Yuancheng District, He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YUAN HONGJI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2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 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PRINGWOODS HOLDING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