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0122A - 一种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60122A CN108360122A CN201810062816.5A CN201810062816A CN108360122A CN 108360122 A CN108360122 A CN 108360122A CN 201810062816 A CN201810062816 A CN 201810062816A CN 108360122 A CN108360122 A CN 1083601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bric
- tissue layer
- weft yarn
- pass molding
- reg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5/00—Woven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25/005—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所述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经纱和纬纱进行编织以形成织物层,所述织物层上形成有左区域、右区域以及处于边缘的三角区域;采用所述纬纱将所述左区域与所述右区域连接起来;于所述织物层的三角区域处使所述织物层形成预设的斜度与宽度;以及顺次编织多个所述织物层以形成多层织物,并利用所述多个织物层的左区域及所述右区域构造形成六边形管状结构预制件。所述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使得三维结构织物的编织步骤较为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研发已逐渐转向以配套工业应用为目的技术纺织品的开发。三维结构织物制作采用一次成型工艺设计,其结构没有接缝,可以使织物结构更加稳定,此类材料与高性能纤维组合使用,制备出的具有高强、高磨、耐冲击等特性的纺织三维盒织物结构复合骨架材料,在汽车安全气囊、过滤材料、建筑墙体等领域存在着大量的应用需求。然而,对于三维盒织物的编织步骤,尤其是复杂造型织物预制件设计和制作对设计技术和装备要求较高,其编织步骤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使三维结构织物的编织步骤较为简单的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
一种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经纱和纬纱进行编织以形成织物层,所述织物层上形成有左区域、右区域以及处于边缘的三角区域;
采用所述纬纱将所述左区域与所述右区域连接起来;
于所述织物层的三角区域处使所述织物层形成预设的斜度与宽度;以及
顺次编织多个所述织物层以形成多层织物,并利用所述多个织物层的左区域及所述右区域构造形成六边形管状结构预制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织物层的左区域及所述右区域构造形成六边形管状结构预制件的步骤之后以下步骤:拉伸所述多层织物并将所述多层织物浸入定型液中,使所述多层织物形成预设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型液为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按预设比例配置而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形状为立方体盒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于所述织物层的三角区域处使所述织物层形成预设的斜度与宽度的步骤包括:于所述织物层的三角区域处,在每投入预设的第一数量的所述纬纱后,增加或减少预设的第二数量的所述经纱,使所述织物层形成预设的斜度与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于所述织物层的三角区域处使所述织物层形成预设的斜度与宽度的步骤包括:于所述织物层的三角区域处,在所述纬纱每投入24纬后,增加或减少32根所述经纱,使所述织物层形成预设的斜度与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经纱及所述纬纱均为涤纶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经纱及所述纬纱的纱线穿法均为顺穿法。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对经纱和纬纱进行编织以形成织物层的步骤包括:采用提花织机对经纱和纬纱进行编织以形成织物层,其中所述提花织机的织机装造为单造双把吊纹针。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层织物的基础组织为角联编织结构。
在上述编织方法中,利用纬纱将同层不同区域按织物实际要求连接起来,并结合不同部位的分区织造来实现六边形管状的特殊结构,同时在三角区域处按照基础组织的经纬纱线循环数,使织物随工艺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斜度与宽度,避免了常规编织方法中为达到预期斜度和宽度所采用的复杂编织步骤,使得上述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的步骤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实施例的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1-b至图1-l为正方体结构折叠步骤示意图。
图1-m为一实施例的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a至图2-b为一实施例的织物平面结构分区图。
图3为织物的纬纱投递顺序和投递位置示意图。
图4-a至图4-c为织物的经向截面示意图。
图5-a至图5-d为织物分区组织的示意图。
图6-a为一实施例的正方体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6-b为一实施例的正方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7为纹织设计软件中的纹样示意图。
图8为织物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四棱锥体的平面分区图。
图10为织物在第2、3区的纬纱投递路径示意图。
图11为织物在第4区的纬纱投递路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c为织物的经向截面示意图。
图13-a至图13-d为织物分区组织的示意图。
图14为一实施例的织物的纹样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经纱和纬纱进行编织以形成织物层,所述织物层上形成有左区域、右区域以及处于边缘的三角区域;
采用所述纬纱将所述左区域与所述右区域连接起来;
于所述织物层的三角区域处使所述织物层形成预设的斜度与宽度;以及
顺次编织多个所述织物层以形成多层织物,并利用所述多个织物层的左区域及所述右区域构造形成六边形管状结构预制件。
在上述编织方法中,利用纬纱将同层不同区域按织物实际要求连接起来,并结合不同部位的分区织造来实现六边形管状的特殊结构,同时在三角区域处按照基础组织的经纬纱线循环数,使织物随工艺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斜度与宽度,避免了常规编织方法中为达到预期斜度和宽度所采用的复杂编织步骤,使得上述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的步骤较为简单。
1.1请参阅图1-a,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所述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于步骤S101中,利用经纱和纬纱进行编织以形成织物层,所述织物层上形成有左区域、右区域以及处于边缘的三角区域;
于步骤S102中,采用所述纬纱将所述左区域与所述右区域连接起来;
于步骤S103中,于所述织物层的三角区域处,使所述织物层形成预设的斜度与宽度,具体地,例如,在所述纬纱每投入24或16纬后,增加或减少32根所述经纱;以及
于步骤S104中,顺次编织多个所述织物层以形成多层织物,并利用所述多个织物层的左区域及所述右区域构造形成六边形管状结构预制件。
在上述编织方法中,利用纬纱将同层不同区域按织物实际要求连接起来,并结合不同部位的分区织造来实现六边形管状的特殊结构,同时在三角区域处按照基础组织的经纬纱线循环数,在纬纱投入16或24纬后,经纱有规律地增加或减少32根经纱,使织物随工艺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斜度与宽度,避免了常规编织方法中为达到预期斜度和宽度所采用的复杂编织步骤,使得上述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的步骤较为简单。
例如,为了便于所述三维盒织物的定型,在利用所述多个织物层的左区域及所述右区域构造形成六边形管状结构预制件的步骤之后以下步骤:拉伸所述多层织物并将所述多层织物浸入定型液中,使所述多层织物形成预设形状。所述定型液为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安预设比例配置而成,例如按1:1的比例配置而成。所述预设形状为立方体盒状,所述立方体盒状的边长为9厘米。在所述多层织物的纹样中,所述经纱的针数为768针。通过配置上述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形成的定型液,从而提高所述三维盒织物的定型效果。
例如,为了提高所述三维盒织物的边缘处的光滑度,所述多层织物的参数设计为1408针×1152针。所述经纱及所述纬纱均为涤纶线。所述经纱及所述纬纱的纱线穿法均为顺穿法,所述顺穿法采用英制30号筘,每筘穿入数为12。所述对经纱和纬纱进行编织以形成织物层的步骤包括:采用提花织机对经纱和纬纱进行编织以形成织物层,其中所述提花织机的织机装造为单造双把吊纹针,所述吊纹针数为1408针。所述多层织物的基础组织为角联编织结构。所述多层织物的基础组织为角联编织结构。通过为织物选择涤纶线作为经纱与纬纱,利用涤纶线的光滑度较高的特性,使得纱线之间的摩擦小了,抱和作用也小,在织物织造过程中必须注意打纬的力度,要将纬纱打紧同时又符合纬纱密度要求。
通过合理的纬纱路径设计和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借鉴折纸设计原理及制作方法,将对在普通提花织机上实现复杂造型织物的一次成型加工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以三维空心正方体结构设计为例,详细分析三维空心正方体结构层联设计方法和局部变化规律,准确完成三维空心正方体结构整体和局部结构设计,采用普通提花织机完成织造,并通过三维结构件的定型方法和工艺,实现了三维空心正方体织物结构件的设计与研制。
复杂造型织物预制件设计和制作对设计技术和装备要求较高,通过合理的纬纱路径设计和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借鉴折纸设计原理及制作方法,将对在普通提花织机上实现复杂造型织物的一次成型加工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以三维空心正方体结构设计为例,详细分析三维空心正方体结构层联设计方法和局部变化规律,准确完成三维空心正方体结构整体和局部结构设计,采用普通提花织机完成织造,并通过三维结构件的定型方法和工艺,实现了三维空心正方体织物结构件的设计与研制。
三维空心结构织物预制件设计特点:本次设计目的是在普通提花织机上实现复杂结构织物的一次成型,对于以后的预制件的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工艺。通过合理的纬纱路径设计,可以完成各种较为复杂的立体结构织物,这样的一次成型结构没有接缝,可以使织物结构更加稳定。
2.1三维空心正方体结构的折叠成型方法,其中图1-b至图1-l为正方体结构折叠指示图,图1-m为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后的立体示意图:
(1)将正方形白纸上下对折压出折痕,如图1-b。
(2)将图1-b按中间的内折线向左对折,如图1-c。
(3)将图1-c按折线将上层向右拉开并压出折痕,如图1-d。
(4)将图1-d翻转,按折线将上层向左拉开并压出折痕,如图1-e。
(5)将图1-e的左右上层按折线向上折叠,如图1-f。
(6)将图1-f的左右下层按折线向后折叠,如图1-g。
(7)将图1-g的正反两面的左右部分按折线向中间折叠固定,如图1-h。
(8)将图1-h正反两面按折线向下折叠,如图1-i。
(9)将图1-i折叠后的角塞入折纸,如图1-j。
(10)将图1-j打开形成正方体结构,如图1-k。
2.2三维空心正方体织物结构设计
2.2.1织物分区设计
为了简化设计并易于在普通提花织机上织造,将正方体结构按照图1-i的平面结构按多层织物的织造原理,利用三维角联组织和正交组织的组合使用,设计不同的纬纱路径实现分层与分区织造。在织物下机后将其展开,将多层织物按折纸原理还原成所需结构预制件的立体形状。设计中要求将立体织物变形为特殊的六边形平面多层织物,要达到这样的工艺要求,必须设计出合理的纬纱路径,经纱分为左右两个区域,纬纱按顺序与左右两区分别交织。请参阅图2-a 及图2-b,如图2-a表示织物按平面结构的分区图,图2-b表示织物立体结构分区效果图。
2.2.2织物纬纱投递顺序和投递位置设计
结合织物分区图,考虑织物的结构特殊性,先设计出织物纬纱的投递顺序和投递位置,按照织物的纬纱投递顺序和投递位置完成织物在特定位置的特殊的连接与分层结构的织造,图3表示织物的纬纱投递顺序和投递位置。其中:①表示从右向左投入第一纬与第一层经纱交织;②表示从左向中间投入第二纬与第二层交织;③表示从中间向左投入第三纬与第三层交织;④表示从左向右投入第四纬与第四层交织;⑤表示从右向中间投入第五纬与第三层交织;⑥表示从中间向右投入第六纬与第二层交织,往后便按照这样的纬纱投递路径依次投递织造。从而织造完成织物从中间分段的特殊结构。在图3中,表示引纬的方向。
2.2.2各区域织物组织结构设计
(1)根据织物平面结构分区图和织物纬纱投递路径图,按工艺设计需求,在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组织,采用角联编织结构和正交结构为基础组织,根据纬纱设计路径分析织物,将织物从上向下分为四层,其中第二层和第三层又分为左右两个不连接的区域,织物的每一层都将经纱分为2层。在设计好的区域中按不同需求使用不同组织,按照纬纱的投递路径完成织物的分区织造工艺。图 4-a至图4-c表示织物的经向截面图,其中图4-a左侧为织物第2、3、4、5区的经向截面图,其中第1纬交织第2区;第2纬交织第3区;第3纬交织第4区;第4纬交织第5区。图4-a右侧为织物第1、6、7、8区的经向截面图,其中第 4纬交织第6区;第5纬交织第7区,第6纬交织第8区;第1纬交织第1区。在织造过程中,第1、2、3、4、5、6、7、8区的织造按照以上的纬纱投递顺序织造,同时在纬纱投递24纬后左右经纱分别递增32根,以实现织物三角边缘的织造。图4-b左侧为织物第10、11、12、13区的经向截面图,其中第1纬交织第10区;第2纬交织第11区;第3纬交织第12区;第4纬交织第13区。图4-b右侧为织物第9、14、15、16区的经向截面图,其中第4纬交织第14区;第5纬交织第15区,第6纬交织第16区;第1纬交织第9区,织物的第9、10、 11、12、13、14、15、16区的织造按照以上的纬纱投递顺序织造。图4-c左侧为织物第18、19、20、21区的经向截面图,其中第1纬交织第18区;第2纬交织第19区;第3纬交织第20区;第4纬交织第21区。图4-c右侧为织物第 17、、22、23、24区的经向截面图,其中第4纬交织第22区;第5纬交织第23 区,第6纬交织第24区;第1纬交织第17区。在织造过程中,第17、18、19、 20、21、22、23、24区的织造按照以上的纬纱投递顺序织造,同时在纬纱投递 24纬后左右经纱分别递减32根,以实现织物三角边缘的织造。在整个织物的织造过程中,通过不同组织的设计完成不同区域织物的厚度的要求。
(2)结合织物的分区图、纬纱路径设计和织物经向截面图,可以设计出各区域基础循环组织,织造实现织物的特殊结构要求。其中:在织造织物第2、3、 4、5区时结合图4-a左侧的织物经向截面图设计基础组织,其基础组织为RJ(经纱循环数)=32、RW(纬纱循环数)=24,组织图如图5-a所示,随着纹样的变化,织物经纱按照纬纱投递24后递增32;在织造织物第1、6、7、8区时结合图4-a 右侧的织物经向截面图设计基础组织,其基础组织为RJ=32、RW=24,组织图如图5-b所示,随着纹样的变化,织物经纱按照纬纱投递24后递增32;在织造织物第10、11、12、13区时结合图4-b左侧的织物经向截面图设计基础组织,其基础组织为RJ=16、RW=12,组织图如图5-c所示,在织造织物第9、14、 15、16区时结合图4-b右侧的织物经向截面图设计基础组织,其基础组织为RJ =16、RW=12,组织图如图5-d所示,在织造织物18、19、20、21区时其组织与第2、3、4、5区一致,但随着纹样的变化,织物经纱按照纬纱投递24经纱递减32;在织造织物17、22、23、24区时其组织与第1、6、7、8区一致,但随着纹样的变化,织物经纱按照纬纱投递24经纱递减32。其中,在图5-a至图 5-b中,▲代表提综点,╳代表经纬交织点。
3三维正方体织物结构上机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3.1三维正方体织物结构的上机工艺设计
在这次的设计中,要使织物具有一定的硬挺度和一定的厚度,选用的纱线为涤纶线,要注意涤纶纱线的线密度,纱线的粗细将直接影响织物的厚度和硬度,可以使最终制品达到预期的硬度。其中tex为特克斯支数制,即每千米克数, D代表旦尼尔数的单位。
(1)纹样的平面设计尺寸根据立体盒状结构的尺寸大小要求设计如图6-a 所示,最后成型结构的长为9厘米,宽为9厘米,高为9厘米的正方体结构如图6-b所示。
(2)大提花设计软件中设计的纹样如图14所示,软件设计中织物参数设计为1408×1152,纹样设计中为使织物组织结构循环,经纱设计针数为768针,左边拔头288针,右边拔头352针。
请参阅图7,(3)上机工艺计算
上机经密:778根/10厘米
总经根数=上机经密×上机筘幅=778根/10厘米×9.9厘米=770根
为了纱线的完整循环,则取768根
上机纬密:640根/10厘米
布身每筘齿经纱穿入数确定为12根/筘齿
纬纱织缩率=(上机筘幅厘米—成品幅宽厘米)/上机幅宽(厘米)×100
=(9.9—8.8)/9.9×100=11.1%
英制筘号=上机经密(根/10厘米)×(1-织缩率)/每筘穿入经纱数×0.508
=778×(1-11.1%)/12×0.508
=29(号)
实际使用英制筘号30。
3.2上机织造条件与质量控制
使用提花织机为SGA598型半自动大提花织样机,织机装造为单造双把吊纹针,织机纹针数1408针。纱线穿法为顺穿法,使用英制30号筘,每筘穿入数为12。
(1)此次织造是利用纬纱将同层不同区域按织物实际要求连接起来,并结合左右分区织造来实现这一特殊的六边形管状结构预制件,同时在三角区域处按照基础组织的经纬纱线循环数,在纬纱投入24纬后,经纱有规律地增加或减少32根经纱,使织物随工艺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斜度与宽度,形成六边形结构的多层织物。由于是通过在织物边缘处增加或者减少经纱来达到倾斜角度,因此在下机后织物的两侧会出现毛边,这就要求织物在织造时需要特别注意斜线处即边缘处的光滑度。
(2)由于织物选择的纱线为涤纶线,涤纶线的光滑度较高,这也就说明纱线之间的摩擦小了,抱和作用也小,在织物织造过程中必须注意打纬的力度,要将纬纱打紧同时又符合纬纱密度要求。
(3)下机后织物实际尺寸如图8所示,虽并未达到设计要求,但基本符合规范。
坯布经密:878根/10厘米
坯布纬密:第1、2区纬密:670根/10厘米
第3、4区纬密:655/10厘米
第5、6区纬密:655根/10厘米
3.3三维盒状织物结构整理定型工艺
使用环氧树脂与固化剂以1:1的比例配置混合,使盒状结构完全浸透,采用定性方法处理达到预设形状的定型。
按照四棱锥体的平面结构划分不同区域,运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实现其在普通织机上的设计与织造。如图9为四棱锥体的平面分区图,第1区为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的连接区;第4区为第一层与第四层的接结区,第2、 3区为主体成型区,其中第一区中的连接方式为第一层与第二层接结;第2区为第一层与第四层接结;第3区为第一层与第四层分层区,第3区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分层区。
在织物不同区的织造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的投纬方式,织物在第1 区不涉及分段投纬,因此不需要考虑其纬纱的特殊投递路径,其投递方式与传统织物一样,而织物在第2区、第3区、第4区的平面织造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纬纱投递方式,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纬纱投递路径以实现其特殊结构的织造,图10为织物在第2、3区的纬纱投递路径。其中:①表示纬纱从右向左投入与第一层经纱交织;②表示纬纱从左向右投入与第4层交织;③表示纬纱从右向左投入在第3区与第三层经纱交织;④表示纬纱从左向右投入在第3区与第二层经纱交织。
图11为织物在第4区的纬纱投递路径,其中:①表示纬纱从右向左投入与第一层经纱交织并与第二层经纱接结;②表示纬纱从左向右投入与第4层交织;③表示纬纱从右向左投入与第三层经纱交织并与第四层经纱接结;④表示纬纱从左向右投入与第二层经纱交织。
(1)根据织物平面结构分区图和织物纬纱路径图,按工艺设计需求,在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组织,采用角联编织结构为基础组织,根据纬纱设计路径分析织物,将织物从上向下分为四层,而织物的每一层又将经纱分为2层。在设计好的区域中按不同需求使用不同组织,按照纬纱的投递路径完成织物的分区织造工艺。图12-a为织物第1区的经向截面图;图12-b左侧为织物第2区的经向截面图;图12-b右侧为织物第3区的经向截面图;图12-c为织物第4区的经向截面图,通过不同的纬纱投递路径完成织物在不同区域的接结与分层结构。
(2)结合织物的分区图、纬纱路径设计和织物经向截面图,可以设计出各区域基础循环组织,织造实现织物的特殊结构要求。其中:在织造织物1区时结合图12-a的织物经向截面图设计基础组织,其基础组织为RJ=32、RW=8,组织图如图13-a所示,将织物的第一层和第四层连接。在织造织物第2区时结合图12-b左侧的织物经向截面图设计基础组织,其基础组织为RJ=32、RW=16,组织图如图13-b所示,随着纹样的变化,织物经纱按照纬纱投减16后递增32;在织造织物第3区时结合图12-b右侧的织物经向截面图设计基础组织,其基础组织为RJ=32、RW=16,组织图如图13-c所示,织物经纱按照纬纱投递16经纱递增32;在织造织物第4区时结合图12-c的织物经向截面图设计基础组织,其基础组织为RJ=32、RW=16,组织图如图13-d所示,将织物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连接、第三层和第四层连接。其中在图13-a至图13-d中,▲代表提综点,╳代表经纬交织点,●代表接结点。
在这次的设计中,要使织物具有一定的硬挺度和一定的厚度,选用的纱线为涤纶线,要注意涤纶纱线的线密度,纱线的粗细将直接影响织物的厚度和硬度,可以使最终制品达到预期的硬度。”
(1)纹样的平面设计尺寸根据立体结构的尺寸大小要求设计,大提花设计软件中设计的纹样如图14所示,软件设计中织物参数设计为1408×448,纹样设计中为使织物组织结构循环,经纱设计针数为768针,左边拔头288针,右边拔头352针。
(2)上机工艺计算
上机经密:778根/10厘米
总经根数=上机经密×上机筘幅=778根/10厘米×9.9厘米=770根
为了纱线的完整循环,则取768根
上机纬密:450根/10厘米
布身每筘齿经纱穿入数确定为12根/筘齿
纬纱织缩率=(上机筘幅厘米—成品幅宽厘米)/上机幅宽(厘米)×100
=(9.9—8.8)/9.9×100=11.1%
英制筘号=上机经密(根/10厘米)×(1-织缩率)/每筘穿入经纱数×0.508
=778×(1-11.1%)/12×0.508
=29(号)实际使用英制筘号3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经纱和纬纱进行编织以形成织物层,所述织物层上形成有左区域、右区域以及处于边缘的三角区域;
采用所述纬纱将所述左区域与所述右区域连接起来;
于所述织物层的三角区域处使所述织物层形成预设的斜度与宽度;以及
顺次编织多个所述织物层以形成多层织物,并利用所述多个织物层的左区域及所述右区域构造形成六边形管状结构预制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多个织物层的左区域及所述右区域构造形成六边形管状结构预制件的步骤之后以下步骤:拉伸所述多层织物并将所述多层织物浸入定型液中,使所述多层织物形成预设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液为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按预设比例配置而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形状为立方体盒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所述织物层的三角区域处使所述织物层形成预设的斜度与宽度的步骤包括:于所述织物层的三角区域处,在每投入预设的第一数量的所述纬纱后,增加或减少预设的第二数量的所述经纱,使所述织物层形成预设的斜度与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所述织物层的三角区域处使所述织物层形成预设的斜度与宽度的步骤包括:于所述织物层的三角区域处,在每投入24纬所述纬纱后,增加或减少32根所述经纱,使所述织物层形成预设的斜度与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及所述纬纱均为涤纶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及所述纬纱的纱线穿法均为顺穿法。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经纱和纬纱进行编织以形成织物层的步骤包括:采用提花织机对经纱和纬纱进行编织以形成织物层,其中所述提花织机的织机装造为单造双把吊纹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织物的基础组织为角联编织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62816.5A CN108360122A (zh) | 2018-01-23 | 2018-01-23 | 一种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62816.5A CN108360122A (zh) | 2018-01-23 | 2018-01-23 | 一种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60122A true CN108360122A (zh) | 2018-08-03 |
Family
ID=63006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62816.5A Pending CN108360122A (zh) | 2018-01-23 | 2018-01-23 | 一种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6012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18140A (zh) * | 2019-05-05 | 2019-10-11 | 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四步法不等层织物一体化编织的编织方法 |
CN113846431A (zh) * | 2021-09-02 | 2021-12-28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盒状加筋三维织物预制体的制备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167616A1 (en) * | 2008-12-30 | 2010-07-01 | Jonathan Goering | Quasi-Isotropic Three-Dimensional Preform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
CN105531410A (zh) * | 2013-09-04 | 2016-04-27 | 比蒂姆股份公司 | 用于编织3d织物的方法和装置、其3d织物物品及它们的用途 |
CN106048858A (zh) * | 2016-08-08 | 2016-10-26 | 建德鑫鼎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2.5d异型织物的整体编织方法 |
-
2018
- 2018-01-23 CN CN201810062816.5A patent/CN1083601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167616A1 (en) * | 2008-12-30 | 2010-07-01 | Jonathan Goering | Quasi-Isotropic Three-Dimensional Preform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
CN105531410A (zh) * | 2013-09-04 | 2016-04-27 | 比蒂姆股份公司 | 用于编织3d织物的方法和装置、其3d织物物品及它们的用途 |
CN106048858A (zh) * | 2016-08-08 | 2016-10-26 | 建德鑫鼎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2.5d异型织物的整体编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朱红等: "折纸原理在三维盒装结构织物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产业用纺织品》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18140A (zh) * | 2019-05-05 | 2019-10-11 | 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四步法不等层织物一体化编织的编织方法 |
CN113846431A (zh) * | 2021-09-02 | 2021-12-28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盒状加筋三维织物预制体的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60054B2 (en) | Unitary woven fabric construct of multiple zones | |
CN101660237B (zh) | 一种三层织物及其梭织工艺 | |
JP2016536483A5 (zh) | ||
CN106574410B (zh) | 三维织物 | |
CN103849976A (zh) | 一种双层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 |
CN108360122A (zh) | 一种三维盒织物一次成型编织方法 | |
CN102973067B (zh) | 一种六层提缎巾被类产品及其织造方法 | |
CN202273037U (zh) | 一种细旦超薄面料 | |
CN213013265U (zh) | 一种八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及织物产品 | |
CN104452065A (zh) | 蜂窝布及其编织方法 | |
KR101775781B1 (ko) | 교차된 접결사를 가지는 이중직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15103792U (zh) | 防止纱线滑脱的纱布结构、单层纱布面料和双层纱布面料 | |
CN206418248U (zh) | 一种双层双面效果的起花织物 | |
CN105113106A (zh) | 重平垂纱组合式三维机织物的结构设计织造装置及工艺 | |
CN212834297U (zh) | 一种全棉梭织色织斜纹布 | |
CN201506884U (zh) | 一种三层织物 | |
CN208328272U (zh) | 一种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 | |
CN107794620B (zh) | 双面异纹大提花织物的接结组织提取方法 | |
CN114108158B (zh) | 一种绫罗绸缎多工艺丝巾及其织造方法 | |
CN213624563U (zh) | 仿针织牛仔面料 | |
Gong | Yarn to fabric: specialist fabric structures | |
CN114030245B (zh) | 摩尔纹网布 | |
CN202727439U (zh) | 一种防割牛津布 | |
CN206624984U (zh) | 一种涤粘混纺双层弹力布 | |
CN219951366U (zh) | 一种纬编横条褶皱弹性面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