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2868A - 在蜂窝系统中的发现信号传输 - Google Patents

在蜂窝系统中的发现信号传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2868A
CN108352868A CN201580084448.9A CN201580084448A CN108352868A CN 108352868 A CN108352868 A CN 108352868A CN 201580084448 A CN201580084448 A CN 201580084448A CN 108352868 A CN108352868 A CN 108352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radio
radio beam
terminal devic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44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2868B (zh
Inventor
S-J·哈科拉
E·T·蒂罗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to CN20221151252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552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52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2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8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在小区中传输周期性信号的解决方案。根据一个方面,一种方法包括在网络节点中:在小区中生成多个无线电波束,其中该多个无线电波束包括多个波束成形配置,并且其中该多个无线电波束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包括发现信号传输;针对该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确定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是否位于该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基于该确定来定义该发现信号传输的传输周期性。

Description

在蜂窝系统中的发现信号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蜂窝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并且尤其涉及小区中发现信号的传输。
背景技术
对无线通信服务的增长的需求持续增加,因此,蜂窝通信系统的业务也在增加。预计未来的蜂窝系统将通过使用更高的频率,例如3千兆赫以上或者甚至毫米波的频率,进行操作。这种演进可能需要传输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一些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
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更详细地阐述了实现方式的一个或多个示例。其他特征根据说明书和附图以及权利要求将是明显的。
附图说明
在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和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适配发现信号传输/接收的处理;
图4A和4B示出了用于确定小区中的无线电波束的发现信号传输周期性的实施例;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确定网络节点中的发现信号传输周期性的处理;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指示发现信号传输周期性的过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机会发现信号传输;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当发现信号传输周期性可调整时用于重新分配释放的资源的处理;以及
图9至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尽管本说明书可能在文本的若干个位置上引用“一”、“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每个引用是针对相同的实施例做出的,或者特定功能仅适用于单个实施例。不同实施例的单个特征也可以被组合以提供其他实施例。
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诸如以下至少一项的无线电系统中实现:用于微波接入的全球互操作性(WiMAX)、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2G)、GSM EDGE无线电接入网络(GERAN)、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GPRS)、基于基本宽带码分多址(W-CDMA)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3G)、高速分组接入(HSPA)、长期演进(LTE)、LTE-高级和/或5G系统。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这些系统。
然而,这些实施例不限于作为示例给出的系统,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该解决方案应用于被提供有必要属性的其他通信系统。假定5G系统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比LTE更多数目的基站或节点(所谓的小小区概念),包括点与较小的站在协同操作中操作的宏站点,并且还可能采用各种无线电技术用于更好的覆盖和增强的数据速率。5G将可能包括多于一种无线接入技术(RAT),每种RAT都针对某些用例和/或频谱进行了优化。5G移动通信将具有更广泛的用例和相关应用,包括视频流传输、增强现实、不同方式的数据共享、以及各种形式的机器类型应用,包括车辆安全、不同传感器和实时控制。5G被预计将具有针对不同场景(例如低于6GHz、cmWave和mmWave)的多个无线电接口(或至少基线设计的变体),并且还可与诸如LTE的现有的传统无线电接入技术集成。这同样可以适用于某些特定场景,诸如机器类型通信(MTC)和未授权频段操作。至少在早期阶段,与LTE的集成可以被实现为系统,该系统中由LTE提供宏覆盖,并且5G无线电接口接入通过聚合到LTE来自小小区。换句话说,5G计划支持RAT间可操作性(诸如LTE-5G)和无线电接口间可操作性,诸如低于6GHz–cmWave、低于6GHz-cmWave-mmWave。被认为要在5G网络中使用的概念之一是网络切片,其中多个独立且专用的虚拟子网络(网络实例)可以在相同的基础设施内创建以运行对延迟、可靠性、吞吐量和移动性具有不同要求的服务。应该理解,未来的网络将很可能利用网络功能虚拟化(NFV),NFV是一种网络架构概念,其提出将网络节点功能虚拟化为“构建块”或实体,该“构建块”或实体可以在操作上被连接或链接在一起以提供服务。虚拟化网络功能(VNF)可以包括使用标准或一般类型服务器而不是定制硬件来运行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一个或多个虚拟机。云计算或云数据存储也可以被利用。在无线电通信中,这可能意味着节点操作要至少部分地在服务器、主机或可操作地耦合到远程无线电头端的节点中执行。节点操作也可能分布在多个服务器、节点或主机中。还应该理解的是,核心网络操作和基站操作之间的劳务分配可能与LTE中的不同,或者甚至不存在。可能被使用的其他技术进步是软件定义网络(SDN)、大数据和全IP,这可能会改变网络被构建和管理的方式。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应用于蜂窝通信系统,蜂窝通信系统将波束成形应用于小区中的传输。图1示出了这种蜂窝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诸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长期演进(LTE)、LTE-高级(LTE-A)、或预测的未来5G解决方案的蜂窝无线电通信网络通常由至少一个网络元件组成,诸如提供小区100的网络节点110。例如,小区100可以是例如宏小区、微小区、毫微微或者微微小区。网络节点110可以是在LTE和LTE-A中的演进型节点B(eNB)、如在UMTS中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如在GSM/GERAN中的基站控制器(BSC)、或者能够控制无线电通信并管理小区100内的无线电资源的任意其他装置。对于5G解决方案,实现可能类似于LTE-A,如上所述。网络节点110可以是基站或接入节点。蜂窝通信系统可以由类似于网络节点110的网络节点的无线电接入网络组成,每个网络节点控制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小区。
网络节点110可以进一步经由核心网络接口连接到蜂窝通信系统的核心网络130。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LTE术语,核心网络130可被称为演进分组核心(EPC)。核心网130可以包括移动管理实体(MME)和数据路由网元。在LTE的上下文中,MME跟踪终端设备120的移动性并执行终端设备120与核心网130之间的承载业务的建立。在LTE的上下文中,数据路由网元可以被称为系统架构演进网关(SAE-GW)。它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从终端设备120到蜂窝通信系统的其他部分以及其他系统或网络(例如因特网)的分组路由,以及从蜂窝通信系统的其他部分到终端设备120以及到其他系统或网络(例如因特网)的分组路由。
如上所述,网络节点110可以在小区100中的无线电信号的传输中采用波束成形。如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已知的,也称为空间滤波的波束成形指的是定向传输或接收。无线电波束的转向可以通过数字和/或模拟信号处理技术以及形成天线阵列的多个天线元件的使用来实现。例如,转向可以通过以以下方式组合相控天线阵列中的元件来实现:特定角度的信号经历相长干涉(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而其他的经历相消干涉(destructiveinterference)。波束成形可用于发射机和/或接收机中,以实现空间选择性。与全向传输/接收相比,空间选择性导致改进,其中该改进被称为传输/接收增益。网络节点可以采用两种类型的无线电波束:基本覆盖整个小区100的第一类型的无线电波束114;以及覆盖小区100的一部分的第二类型的无线电波束112、113。当小区100是网络节点110建立的多个扇区中的扇区类型的小区时,第一类型的无线电波束可以是称为扇区波束。传统上,蜂窝通信系统依赖于用于控制平面传输(下行链路同步、广播、基于天线端口的公共参考信号等)和接收(例如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第一类型的无线电波束。诸如5G系统的工作在更高载频的系统可能需要更高的天线增益,这可以通过使用第二类型的无线电波束来实现。为了支持具有几十到几百米的站点间距离的小区尺寸,公共控制和用户平面相关的信令可以利用比扇区范围无线电波束更窄的无线电波束。第二种类型的无线电波束可以提供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可以在公共控制消息的传输中采用第一类型的无线电波束。公共控制消息可以被定义为寻址到位于小区100中的多个终端设备或者甚至所有终端设备的消息。网络节点可以在终端设备特定的控制消息,例如寻址到位于小区中的个体终端设备的消息,的传输中采用第二类型的无线电波束。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的无线电波束可以用于终端设备特定的控制消息的传输,和/或第二类型的无线电波束可以用于公共控制消息的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波束成形以半双工方式与时分双工(TDD)结合使用。传输周期性可以在时域中被划分为下行链路周期和上行链路周期。网络节点110可以采用波束成形,用于在下行链路周期期间进行空间滤波传输,并且用于在上行链路周期期间进行空间滤波接收。例如,网络节点可以在上行链路周期和下行链路周期期间采用相同的空间滤波,因此图1中示出的无线电波束和相关联的覆盖区域可应用于下行链路周期和上行链路周期。
由于传输功率预算或架构限制,网络节点110可能每次使具有期望的天线增益的有限数目的无线电波束可用。这意味着网络节点110可能必须执行无线电波束的交替传输,使得每次只有无线电波束的子集是活动的。
终端设备可以针对携带从网络节点110到终端设备120的消息的无线电波束扫描信道。当终端设备120被动态调度了下行链路数据或上行链路数据时,终端设备120需要检查是否存在由网络节点110传输的调度授权。链路适配可以应用于向终端设备传输携带调度授权的控制信令。例如,在LTE系统中,网络节点110可以通过以开环方式以一、二、四或八的因子来聚合控制信道元素(CCE),来基于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聚合CCE。所需的CCE数目可以取决于定义传输符号数目的信道编码率。由于CCE的数目是可变的并且其可能不被网络节点110用信号传输,所以终端设备可能执行盲检测以确定用于信令的CCE的数目。另外,控制信道可以具有多种格式,并且格式不一定被终端设备先验地获知。CCE的不同配置的数目或者更一般地,寻址到终端设备120的消息的数目可以定义终端设备正在从中扫描消息的搜索空间。搜索空间可以定义用于终端设备120的扫描配置。不同的扫描配置可以定义不同的链路适配配置,诸如候选MCS、与终端设备相关联的不同无线电波束、和/或消息的一个或多个格式。可以看出,随着搜索空间中不同变量的数目的增加,不同扫描配置的数目呈指数增长。因此,搜索空间的缩小可能是有利的。而且,搜索空间到当前的操作环境的适配也可以是有利的。
例如,为了小区发现的目的,网络节点110可以在小区100的无线电波束中或小区的一些无线电波束中传输一个或多个发现信号。发现信号可以包括以下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同步信号、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可以是波束特定的)、系统信息消息、波束标识符、和小区标识消息。所有无线电波束可以包括相同的同步信号。在小区中传输的一个或多个发现信号可以向终端设备提供能够实现小区的检测和对小区100的接入的信息。它还可以促进终端设备120的无线电资源管理和/或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发现信号可以周期性地传输,如下所述。在一些情况下,终端设备120可以被配置为以确定的扫描周期来扫描发现信号。终端设备可以处于以下模式,其中终端设备搜索同步信号的模式或者在同步之后搜索小区的系统信息。
在小区100中传输的另一种类型的发现信号可以实现另一个终端设备的检测。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发现信号可以由终端设备传输,向其他终端设备广告其存在。这种方案可以被称为设备到设备发现或者机器到机器发现,指两个终端设备之间发现。
管理信号的进一步控制可以在小区中传输,并且一些信号可以是周期性的。下面描述的实施例的原理可以直接适用于实际上在小区中传输的任意周期性控制或管理信号或消息。
在小区中具有不同波束成形配置的无线电波束的数目可能超过十个,例如几十个甚至数百个。小区100中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可以是可变的,并且存在没有终端设备位于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的若干个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节省资源或将资源引导到包括终端设备的无线电波束是有利的。图2图示了这样的实施例。
参考图2,由网络节点执行的处理包括:在小区中生成(框200)多个无线电波束,其中所述多个无线电波束包括多个波束成形配置,并且其中在所述多个无线电波束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包括发现信号传输;针对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确定(框202)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是否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以及基于所述确定来定义(框204)发现信号传输的传输周期性。
如上所述,在无线电波束中传输的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可以适应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在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的存在。因此,终端设备120可以适配在扫描发现信号中使用的扫描周期性。图3说明了这样一个实施例。
参考图3,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处理包括:以与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成比例的扫描周期性来针对发现信号扫描(框300)小区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检测(框302)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中的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的改变;并且根据检测到的传输周期性的改变来适配(框304)扫描周期性。
上面描述的实施例能够实现发现信号传输的周期性的适配。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在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没有检测到终端设备时,可以增加周期,导致更少的发现信号传输。这能够实现传输资源和信令开销的节省。另一方面,当在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检测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时,可以减少该周期,导致更频繁的发现信号传输。这能够实现在终端设备的服务中的较低的延迟。这可以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适配扫描周期性并获得对终端设备中资源的高效使用的优点。
现在让我们参照图4A和4B来描述用于确定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的终端设备的存在的一些实施例。在图4A和4B的实施例中,网络节点110基于从终端设备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消息来确定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的终端设备的存在。
图4A示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网络节点110基于从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响应来确定终端设备在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的存在。参照图4A,网络节点可以在步骤400中以不同的波束成形配置在小区中传输无线电波束。无线电波束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包括以传输周期性传输的发现信号。在框402中,终端设备120可以以扫描周期性来扫描发现信号。扫描周期可以遵守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如下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从网络节点接收到的信号来确定传输周期性。
如上所述,发现信号可以包括对多个无线电波束中的无线电波束唯一的波束标识符,并且允许无线电波束的识别。当在框402中检测到携带波束标识符的发现信号时,终端设备120可以生成包括检测到的波束的波束标识符的上行链路消息,并在步骤404中向网络节点传输该上行链路消息。框402和404的相同过程可以与小区100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设备执行。在框406中,网络节点收集从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消息,并基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消息来确定在其覆盖区域至少具有一个终端设备的无线电波束。更详细地,如果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消息包括波束标识符,则网络节点可以确定终端设备位于该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
在框408中,网络节点基于框406来适配无线电波束中的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例如,如果没有一个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消息指示给定的无线电波束,则网络节点可以将该波束中的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设置为与最长周期相关联的最大传输周期性。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消息指示无线电波束,则网络节点可以选择比最大传输时间段短的传输周期性。以这种方式,网络节点可以针对每个无线电波束独立地适配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由于终端设备是移动的,网络节点可以通过相应地适配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来适配终端设备在无线电波束之间的移动性。在下面的步骤400中,网络节点现在可以通过应用在框408中选择的发现信号的新的传输周期性来再次传输无线电波束。
在图4A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框402中扫描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扫描可包括测量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例如参考信号的接收强度。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将测量周期性适配于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测量可以指物理层(层1)、链路层(例如包括媒体访问控制和无线电链路控制的层2)和/或无线电资源控制层(层3)测量。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404中传输的上行链路消息可以包括指示针对所述测量的测量结果的上行链路测量报告。测量结果可以用作指示网络节点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的质量的信道状态指示符。
在一个实施例中,携带发现信号的无线电波束还包括与发现信号相关联的上行链路传输资源。上行链路传输资源可以是周期性的并且具有与无线电波束中的发现信号相同的周期性。结果,网络节点能够以与其传输发现信号相同的周期性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链路消息。
图4A基于终端设备检测无线电波束并以指示终端设备已检测到无线电波束的消息来响应网络节点。图4B示出了以下实施例:终端设备执行任意上行链路传输,并且网络节点基于接收波束成形配置来确定在其覆盖区域中具有终端设备的无线电波束。图4B的处理可以基于在网络节点中的接收和传输中应用相同的波束成形配置。参照图4B,终端设备在步骤410中执行上行链路传输。例如,上行链路传输可以包括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或上行链路控制消息。类似地,位于小区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行链路传输。在步骤410中,网络节点可以利用多个不同的接收波束成形配置来执行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每个接收波束成形配置可以与无线电波束之一相关联,并且接收波束成形配置可以对应于网络节点在传输中使用的多个不同波束成形配置。在框412中,网络节点110可以确定利用其已经接收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消息的接收波束成形配置。
在框414中,网络节点基于框412来适配无线电波束中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例如,如果在确定的持续时间内没有利用给定接收波束成形配置接收到上行链路消息,则网络节点可以将与该接收波束成形配置对应的无线波束中的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设置为与最长周期相关联的最大传输周期性。另一方面,如果接收波束成形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成形配置能够接收上行链路消息,则网络节点可以选择比与这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成形配置相关联的无线电波束的最大传输周期性短的传输周期性。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可以针对每个无线电波束来独立地适配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由于终端设备是移动的,网络节点可以通过相应地适配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来适配无线电波束之间的终端设备的移动性。在下面的步骤400中,网络节点现在可以通过应用在框408中选择的发现信号的新的传输周期性来再次传输无线电波束。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4A和4B的实施例都被应用,例如,网络节点可以根据图4A的实施例并根据图4B的实施例来确定终端设备相对于无线电波束的位置。
又一实施例采用由网络节点和/或另一网络节点收集的统计数据来确定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例如,网络节点可以收集表示终端设备在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的位置的历史数据,并且使用历史数据来确定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历史数据可以表示终端设备的暂时位置,例如在一天内、工作周内或一周内。作为一个实际示例,其中网络节点提供小区的办公大楼可以包括由第一无线电波束集合覆盖的第一区域和由第二无线电波束集合覆盖的第二区域。在办公时间内,历史数据可以显示终端设备存在于所有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并且历史数据显示终端设备的移动性没有可预测性。然而,在办公时间以外,历史数据可以显示没有终端设备位于第一无线电波束集合的覆盖区域内,例如在办公室岗位或会议室中,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随机或规律的存在位于第二无线电波束集合的覆盖区域,例如在安全岗位中。因此,网络节点可以在办公时间之外在第一无线电波束集合中采用发现信号的长传输周期性,并且在第二无线电波束集合中采用发现信号的短(更短)传输周期性。在办公时间期间,可以在所有无线电波束中应用较短的传输周期性,或者传输周期性可以根据例如图4A或4B的实施例确定。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可以采用关于终端设备的位置的外部信息。这样的外部信息可以包括在确定位置中的某个事件的信息,其中该事件预期与终端设备的高密度相关联。这种事件的示例是集市或体育赛事,例如奥运会。然后,网络节点可以基于这样的外部信息来选择传输周期性,例如通过为在其覆盖区域中具有事件的位置的无线电波束选择发现信号的短(较短)传输周期性。在小区的其他无线电波束中,可以应用更长的周期,从而使资源能够集中到被预期需要高容量的那些无线电波束。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可以采用定位系统来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这样的定位系统可以采用诸如全球定位系统(GPS)、伽利略、GLONASS、北斗、DORIS或GAGAN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图5示出了适用于图2、图4A和/或图4B的实施例并由网络节点执行的过程的实施例。参考图5,上面描述了块200和202,并且图4A和4B描述了块202的实施例。框202和随后的框500、502、504可以针对携带发现信号的每个无线电波束执行。由网络节点传输的一些无线电波束不一定携带发现信号。在框500中,网络节点针对正在检查的无线电波束确定是否在该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检测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当确定在框500中没有检测到终端设备时,处理可以前进到框502,其中网络节点选择长传输周期性用于该无线电波束中传输的发现信号。另外,作为在框500中作出的决定的结果,网络节点可以省略无线电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消息的传输。例如,网络节点可以省略在其覆盖区域中没有终端设备的无线电波束中的以下下行链路消息中的至少一个的传输:终端设备特定的控制消息、终端设备特定的数据、对多个终端设备公共的至少一种公共控制消息、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结果,更少的消息类型在无线电波束或多个无线电波束中被传输,从而进一步减少在其覆盖区域中没有终端设备的无线电波束中的信令开销。类似地,在检测到特定无线电波束以最大传输周期性被传输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无线电波束不包括与终端设备有关的信息,并且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从终端设备从中搜索控制消息的候选无线电波束的列表中移除该无线电波束。
另一方面,在框500中确定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位于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时,该处理可前进至框504,其中网络节点选择用于发现信号的短传输周期性。如果在之前的无线电波束检查中,在该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未检测到终端设备,则框504可以包括缩短周期并添加一个或多个消息用于在该无线电波束中传输。该一个或多个消息可以包括上面结合框502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消息类型。
处理可以从框502/504返回到框200。
在框502的实施例中,网络节点从无线电波束中排除发现信号以外所有其他控制和数据消息。换句话说,当处理从框502返回到框200时,由网络节点传输的无线电波束仅包括以最大传输周期性传输的发现信号。返回参考图1,网络节点然后可以仅在无线电波束112中以最大传输周期性传输发现信号,并进一步更频繁地传输发现信号,并进一步在终端设备120位于其中的无线电波束113中传输控制消息和/或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网络节点针对无线电波束中的发现信号传输选择最大传输周期性时,网络节点可以将无线电波束置于不连续传输状态,在该不连续传输状态中网络节点仅在无线电波束中传输发现信号或者仅传输减少的发现信号集合。因此,在其覆盖区域中没有终端设备的无线电波束可以被置于仅发现状态,其中其仅用于广告小区和无线电波束的存在。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可以针对在无线电波束中传输的多个不同类型的发现信号分别确定发现信号传输周期性。不同类型的发现信号可能具有对最大传输周期性或一般地传输周期性的不同要求。例如,参考信号的传输周期性可以由信道相干时间确定上界。例如,在其覆盖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无线电波束可以采用2毫秒(ms)的参考信号周期性、10ms的同步信号周期性、和20ms的物理广播信道周期性。在其覆盖区域中没有终端设备的无线电波束可以采用80ms的周期性用于所有发现信号。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仅每隔一个发现信号传输可以包括物理广播信道,并且发现信号可以包括指示物理广播信道是否被包括在发现信号中的指示符。因此,物理广播信道的传输周期性可以是同步信号的传输周期性的整数倍。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节点被配置为根据位于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的终端设备的数目来缩放发现信号传输周期性。网络节点可以采用多于两个周期性,每个周期性与被检测到位于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的不同数目的相关联。检测到的终端设备的较高数目可以与发现信号传输的较短周期相关联。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小区的不同无线电波束中的发现信号传输可以被对齐,使得网络节点将不传输矛盾信息,例如一个无线电波束指示物理广播信道的缺失,而另一个无线电波束指示物理广播频道的存在。
图6示出了用于使得终端设备120能够将扫描和/或测量周期性与每个无线电波束的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对齐的实施例。该过程同样适用于其中终端设备对以确定的传输周期性传输的控制消息进行盲检测的实施例。控制消息可以与发现消息不同。参考图6,在确定用于多个无线电波束的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之后,网络节点110可以生成通知消息,通知消息指示针对携带发现信号的那些无线电波束的确定传输周期性。对于携带发现信号的每个无线电波束,通知消息可以包括指示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的信息元素。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知消息携带联合地指示多个无线电波束的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的位图。在这些实施例中,通知消息可以在步骤600中在第二类型的多个无线电波束(仅覆盖小区的一部分)中或在第一类型的无线电波束(覆盖整个小区)中传输。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针对每个无线电波束生成单独的通知消息,并在每个无线电波束中传输。因此,关于无线电波束的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的信息仅由无线电波束本身携带,例如在发现信号中携带。
当在步骤600中接收到通知消息时,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一个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并且将扫描周期性适配到传输周期性(框602)。终端设备120可以在其用于扫描发现信号的时间间隔中采用扫描周期性。如果终端设备在与扫描周期性匹配的时间间隔内不能检测到发现信号,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它不能够检测到无线电波束并开始搜索另一发现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周期性地传输通知消息(步骤60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至少一个传输周期性改变时,网络节点传输通知消息(步骤600)。又一个实施例是这两个实施例的组合。
上述实施例涉及无线电波束中的发现信号的周期性传输,其中可以根据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的终端设备的存在来调整周期性。周期的最大持续时间的边界可以由最大传输周期来定义,并且最大传输周期性可以在系统的规范中被定义。在图7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可以被提供传输不一定受周期性约束的临时(ad hoc)发现信号的能力。这种临时发现信号的传输可以被称为机会发现信号传输。
参考图7,图7示出了四个无线电波束中的发现信号传输,其中发现信号传输由矩形表示。读者被告知,波束的数目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在小区中用不同波束成形配置传输的无线电波束的总数可能高得多。此外,矩形的尺寸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发现信号传输可以消耗比图7中所示的更少的时间资源。如图7中所示,发现信号传输的周期性可以针对每个无线电波束单独地确定,并且因此同时发射的不同无线电波束可以应用不同的周期性。
另外,网络节点可以通过在无线电波束中传输发现信号700来执行机会性信号传输,该发现信号700偏离当前应用于无线电波束的周期性发现信号传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机会发现信号700以另一方式与周期性发现信号不同,例如通过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或不同的标识符。例如,机会发现信号可以包括指示发现信号与机会传输有关的指示符。例如,该指示符可以在物理广播信道上的字段中传输。它也可以通过特定的(子)帧定时来隐式指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在当前针对周期性发现信号传输采用长周期,例如最大传输周期,的无线电波束中启用机会发现信号传输。因此,对于采用最短周期性周期性用于发现信号传输的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机会发现信号传输可以被禁用。
网络节点可以在检测到指示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的终端设备的潜在存在的事件时触发机会发现信号的传输,并且因此加速在这样的终端设备中的小区发现。让我们将切换考虑作为触发机会传输的事件的一个示例。由操作第一小区的第一网络节点服务的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节点报告相邻小区测量。终端设备可以检测由操作第二小区的第二网络节点传输的无线电波束。第二小区可以是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或者它可以是更远离第一小区的小区,例如与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三小区内的局域小区。在检测并测量无线电波束时,终端设备可以将测量结果和无线电波束的波束标识符报告给第一网络节点。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基于接收到的报告来确定终端设备应该切换到第二小区。结果,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向第二网络节点传输切换消息或多个切换消息。切换消息可以包括与切换过程相关的控制信令,在该切换过程中终端设备被从第一网络节点切换到第二网络节点。该消息可以包括波束标识符。在接收到与切换有关的波束标识符时,第二网络节点可以检测到终端设备能够检测与所接收的波束标识符相关联的无线电波束。该检测可以触发无线电波束中的机会发现信号传输,从而实现加速的小区发现以及向终端设备提供发现信息。
发现信号传输的可调节的周期性在每当周期性发生改变时释放资源或占用资源。该特征可以被利用并被用于改进携带发现信号的无线电波束中和/或相邻无线电波束中的频谱效率。让我们假设分配给无线电波束的时间-频率资源也可以消耗来自相邻无线电波束的相同时间-频率资源。原因可以是能够检测无线电波束和相邻无线电波束的终端设备中的干扰避免。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可以将上行链路传输资源与每个发现信号传输相关联。例如,在发现信号中包括的广播控制信道可以包括指示与发现信号相关联的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的信息元素。这使得终端设备能够在检测到发现信号时快速访问网络。上行链路资源可以在发现信号传输之后。上行链路资源可以是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周期性和/或机会性发现信号传输可全部与发现信号传输之后的上行链路资源相关联。上行链路资源可以在两个连续的发现信号传输之间。上行链路资源可能更接近两个连续的发现信号传输中的较早者。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节点重新分配由于增加发现信号传输周期的长度而释放的资源。重新分配的资源可以是在携带发现信号的无线电波束中和/或在至少一个相邻无线电波束中包括的时间-频率资源。图8示出了这种实施例中的过程。参考图8,网络节点可以在框800中确定增加无线电波束的发现信号传输周期。框800可以由于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终端设备的存在减少而被执行。随着周期的增加,发现信号传输执行得不那么频繁,并且因此增加释放资源用于重新分配。在框802中,网络节点将资源分配给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电波束。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新分配的资源是时频资源,并且释放的时频资源可以被重新分配为用于与终端设备关联的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在步骤804中,网络节点传输分配消息,向终端设备分配重新分配的时间-频率资源。分配消息可以是指示时间频率资源的下行链路授权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这种临时的重新分配可能需要网络节点和/或终端设备中的参数的重新配置。例如,终端设备可能需要新的速率匹配参数,该新的速率匹配参数与新的时间频率资源的重新分配引起的增加的速率相匹配。在步骤804中,网络节点可以在分配消息中指示这样的速率匹配参数。在框806中,在接收到分配消息之后,终端设备例如通过应用新的速率匹配参数来适配于新的时间频率资源。在步骤400中,网络节点在步骤804中传输包括分配给终端设备的数据的无线电波束。在框808中,终端设备从具有经适配的参数的分配的时间-频率资源中提取数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资源是硬件资源。例如,无线电收发机单元可以被重新分配用于在另一无线电波束中使用,或者无线电收发机单元可以被置于节电模式以降低功耗。如以下参考图11更详细描述的,无线电收发机单元可以被配置为管理无线电波束。当无线电波束未在传输/接收时,无线电收发机单元可以被重新分配给另一个无线电波束,从而增加该无线电波束的容量和/或通信质量。
图9至图11提供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装置。图9示出了被配置为执行上面结合终端设备120描述的功能的装置。图10示出了被配置为执行上面结合网络节点110所描述的功能的装置。每个装置可以包括诸如至少一个处理器的通信控制电路10、30和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软件)22、42的至少一个存储器20、40,其中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软件)被配置为,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装置执行上面结合相应装置描述的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
存储器20、40可以使用任意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诸如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设备、闪存、磁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光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移动存储器。
这些装置可以还包括通信接口(TX/RX)26、46,其包括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通信协议实现通信连接的硬件和/或软件。通信接口可以向装置提供用于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例如在网络节点110和终端设备120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能力。通信接口可以包括标准的公知组件,诸如放大器、滤波器、变频器、(解)调制器和编码器/解码器电路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通信接口26、46可以包括向装置提供蜂窝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通信能力的无线电接口组件。
每个存储器20、40可以存储配置数据库24、44。配置数据库24可以存储用于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波束的配置。如上所述,终端设备的配置数据库24可以存储用于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扫描配置,例如扫描周期性。网络节点的配置数据库44可以存储用于由网络节点传输的无线电波束的传输参数。传输参数可以定义用于无线电波束的发现信号传输周期性参数。
在图10的实施例中,网络节点110的至少一些功能可以在两个物理上分离的设备之间共享,形成一个操作实体。因此,可以认为该装置描绘操作实体,该操作实体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上述处理中的至少一些处理的物理上分离的设备。因此,利用这种共享架构,图10的装置可以包括远程控制单元(RCU),诸如主机计算机或服务器计算机,其可操作地(例如经由无线或有线网络)耦合到位于基站站点处的远程无线电头端(RRH)。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节点的所述处理中的至少一些处理可以由RCU执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处理中的至少一些处理的执行可以在RRH和RCU之间共享。在这种上下文中,RCU可以包括图10中所示的组件,并且通信接口46可以向RCU提供到RRH的连接。例如,RRH于是可以包括射频信号处理电路和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RCU可以生成虚拟网络,通过该虚拟网络RCU与RRH通信。通常,虚拟联网可以涉及将硬件和软件网络资源和网络功能组合成单个基于软件的管理实体(虚拟网络)的处理。网络虚拟化可能涉及平台虚拟化,通常与资源虚拟化相组合。网络虚拟化可以被分类为外部虚拟联网,其将许多网络或网络的一部分组合到服务器计算机或主机计算机(即RCU)中。外部网络虚拟化旨在优化网络共享。另一类是内部虚拟联网,它向单个系统上的软件容器提供类似网络的功能。虚拟联网也可以用于测试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虚拟网络可以在RRH和RCU之间提供灵活的操作分配。实际上,任意数字信号处理任务可以在RRH或RCU中执行,并且可以根据实现来选择RRH和RCU之间责任转移的边界。
参考图9,该装置可以包括控制电路12,该控制电路12执行与蜂窝通信系统中操作小区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例如网络节点110)的控制面信令。控制电路还可以执行在终端设备和核心网络130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任意更高级的信令,例如认证、服务请求和完整性保护。控制电路12可以在终端设备中执行控制消息的传输和接收。例如,控制电路可以执行与终端设备120中的步骤404、410、600、804有关的信令。控制电路可以进一步对发现信号执行上述扫描,例如框300、402。控制电路可以进一步执行无线电波束的上述测量、基于测量的信道质量的估计、以及指示信道质量的测量报告的上行链路传输。
该装置还可以包括数据通信电路16,其被配置为在分配给小区100中的终端设备的资源中执行有效载荷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该装置可以还包括扫描控制器14,该扫描控制器14被配置为管理终端设备中对发现信号的上述扫描。例如,扫描控制器可以基于装置搜索的无线波束中的发现信号的检测到的传输周期性来确定无线波束的扫描周期性。例如,扫描控制器可以在步骤600中接收消息并且配置控制电路12以采用在框602中确定的扫描周期。
参考图10,该装置可以包括控制电路32,其执行与终端设备、蜂窝通信系统的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其他网络节点、以及核心网络130的网络节点的控制面信令。控制电路32可以例如在小区100中执行控制消息的传输和接收。例如,控制电路还可以执行例如与网络节点110中的步骤404、410、600、804有关的信令。
该装置可以还包括数据通信电路36,其被配置为执行与小区100中的终端设备的有效载荷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该装置还可以包括波束配置控制器38,波束配置控制器38被配置为执行具有不同波束成形配置的无线电波束的配置。波束成形配置可以定义每个无线电波束的空间滤波,并且因此定义每个波束的覆盖区域。波束配置控制器可以调度每个波束的传输定时,例如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传输定时。根据任意一个上述实施例,波束配置控制器38还可以确定用于在无线电波束中传输的发现信号的波束特定传输周期性。
该装置可以还包括资源分配控制器34,该资源分配控制器34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波束配置控制器的无线电波束中的发现信号传输的周期性,并且相应地分配网络节点的资源,例如时频资源和/或装置的硬件资源。
通信控制电路10的模块12至18和通信控制电路30的模块32至38可以被认为是相应通信控制电路的子电路。它们可以被认为是由相同物理电路实现的操作模块,或者每个模块可以通过不同的物理电路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模块可以被认为是由专用计算机程序代码定义的计算机程序模块。
图11示出了网络节点110或图10的装置的收发机架构的实施例。如上所述,网络节点可以在无线电波束的传输中采用波束成形,并且波束成形可以通过使用包括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88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元件的数目可以多于四个、多于八个、多于12个、多于20个、多于100个或甚至多于1000个。利用较高数目的天线元件,可以实现无线电波束的较高方向性。另外,可以认为频谱效率与网络节点可以支持的空间流的数目有关系。更大数目的空间流导致更高的频谱效率。参考图11,基带模块70、72、74可以针对每个无线电波束执行包括调制、信道编码等的基带信号处理。基带模块72至76的数目可以对应于所传输的无线电波束的数目,例如M。每个基带模块可以连接到相应的天线端口80。框82执行天线端口虚拟化,其可以被描述为天线端口和收发机单元84之间的映射80。在一个实现中,每个天线端口被映射到一个收发机单元84,例如一对一映射。在另一个实现中,一个天线端口可以连接到多个收发机单元。收发机单元的数目可以是K,并且在一个实施例中,K=M,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K M。
收发机单元84可以包括发射机链中的数模(D/A)转换器和接收机链中的模数转换器。因此,收发机单元可以是用于上述信号处理操作的虚拟化的截止点。例如,基带模块、天线端口和天线端口虚拟化可以由RCU执行,或者其中一些可以在RRH中实现。收发机单元可以还包括传统上在无线电收发机中使用的模拟组件。这种组件在发射机链中可以包括变频器、功率放大器、射频滤波器。这种组件在接收器链中可以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射频滤波器和变频器。
收发机阵列84的收发机单元连接到无线电分配网络86,无线电分配网络86被配置为在射频域中执行天线虚拟化。然后无线电分配网络可以连接到L个天线元件88。无线电分配网络86连同天线端口虚拟化82和/或基带模块一起可以定义收发机结构和网络节点的波束成形架构。波束成形可以通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模拟信号处理技术、或者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的混合来实现。在数字波束成形中,每个收发机单元可以连接到一个天线元件,并且波束成形可以通过数字预编码来实现,其中向每个传输/接收流(图11的实施例中的M个流)分配适当的权重。在模拟波束成形中,无线电分配网络将来自收发机单元的信号映射到多个天线元件,并且不同地控制施加的信号的放大和相位,使得以期望的方式实现从不同天线元件辐射的信号的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在混合解决方案中,采用了模拟和数字波束成形技术,例如波束成形的一部分可以在数字域中实现,另一部分可以在模拟域中实现。
现在让我们考虑一些在增加发现信号传输周期时重新分配资源的实施例。在采用模拟波束成形的实施例中,无线电收发机单元可以在与无线电收发机单元相关联的无线电波束中没有执行发现信号(或任意信号)的传输的持续时间期间被去激活。这使得能够根据小区中的终端设备的空间分布实现网络节点中可缩放的节能。与未服务终端设备的(多个)无线电波束相关联的(多个)收发机单元可以被去激活以节省功率,使得只有仅发现信号以最大传输周期性被传输。在采用数字或混合波束成形的实施例中,数字波束成形参数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空间分布而被调整。例如,从发现信号传输释放的资源可以在具有增强的波束成形能力的终端设备特定的通信中被使用,从而导致为该终端设备服务的无线电波束的更高质量。这可以通过在发现信号未被传输时具有用于服务终端设备的更多数目的收发机单元来实现。
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电路”指的是以下全部:(a)仅硬件的电路实现,诸如仅在模拟和/或数字电路中的实现,以及(b)电路和软件(和/或固件)的组合,诸如(在适用的情况下):(i)处理器的组合或(ii)处理器/软件的部分,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和存储器,它们一起工作以使装置执行各种功能,以及(c)电路,诸如微处理器或微处理器的一部分,需要软件或固件用于操作,即使软件或固件的没有物理存在。'电路'的该定义适用于本申请中该术语的所有使用。作为另一示例,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电路”还将覆盖仅仅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或处理器的一部分及其(或它们的)随附软件和/或固件的实现。例如,如果适用于特定元件,术语“电路”还将覆盖用于移动电话的基带集成电路或应用处理器集成电路,或服务器、蜂窝网络设备或另一网络设备中的类似集成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至8描述的处理中的至少一些可以由包括用于执行所述处理中的至少一些处理的对应部件的装置来执行。用于执行处理的一些示例部件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检测器、处理器(包括双核和多核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器、接收器、发射机、编码器、解码器、存储器、RAM、ROM、软件、固件、显示器、用户接口、显示电路、用户接口电路、用户接口软件、显示软件、电路、天线、天线电路和电路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形成处理部件或包括用于执行根据图2至8的实施例或其操作中的任意一个的一个或多个操作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代码部分。
本文描述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例如,这些技术可以用硬件(一个或多个设备)、固件(一个或多个设备)、软件(一个或多个模块)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实施例中的装置可以在以下各项中实现: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其他电子单元、或其组合。对于固件或软件,该实现可以通过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至少一个芯片组的模块(例如,过程、功能等)来执行。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可以在处理器内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在后一种情况下,它可以经由如本领域已知的各种部件来通信地连接到处理器。此外,本文描述的系统的组件可以被重新布置和/或通过附加组件补充,以便促进关于其描述的各个方面等的实现,并且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它们不限于在给定附图中阐述的精确配置。
所描述的实施例还可以以由计算机程序或其部分定义的计算机处理的形式来执行。结合图2至8描述的方法的实施例可以通过执行包括对应指令的计算机程序的至少一部分来执行。计算机程序可以是源代码形式、目标代码形式或者某种中间形式,并且可以存储在某种载体中,该载体可以是能够携带该程序的任意实体或设备。例如,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或处理器可读的计算机程序分发介质上。例如,计算机程序介质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和软件分发包。计算机程序介质可以是非暂时性介质。用于执行所示和所述实施例的软件的编码完全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范围内。
尽管以上参考根据附图的示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显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若干种方式修改。因此,所有的词语和表达应该被宽泛地解释,并且它们旨在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本发明的概念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现。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但不要求,以各种方式与其他实施例组合。

Claims (38)

1.一种方法,包括在网络节点中:
在小区中生成多个无线电波束,其中所述多个无线电波束包括多个波束成形配置,并且其中所述多个无线电波束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包括发现信号传输;
针对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确定是否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
基于所述确定来定义所述发现信号传输的传输周期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周期性是针对包括所述发现信号传输的所述多个无线电波束中的每一个无线电波束独立地被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基于对来自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上行链路消息的接收。
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确定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所述覆盖区域中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并且基于终端设备的所述数目来选择所述传输周期性。
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没有终端设备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所述覆盖区域中时,针对所述发现信号传输选择最大传输周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没有终端设备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所述覆盖区域中时:在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中省略以下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的传输:控制消息和参考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没有终端设备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所述覆盖区域中时:分配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所述资源中的至少一些资源,用于在至少一个其他无线电波束中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包括以下资源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电收发机硬件资源、时间频率资源。
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引起针对包括所述发现信号传输的所述多个无线电波束中的每一个的、指示所述传输周期性的至少一个消息的传输。
10.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引起在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中的机会发现信号传输,其中所述机会发现信号传输在时域中与符合所述传输周期性的传输时刻偏移。
11.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波束成形配置包括多个不同的波束成形配置。
12.一种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中:
以与所述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成比例的扫描周期性来针对发现信号扫描小区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
在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中检测所述发现信号的所述传输周期性的改变;以及
根据所述传输周期性的所述改变来适配所述扫描周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所述适配包括根据所述改变传输周期性来适配与所述发现信号的测量相关联的测量周期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所述适配还包括根据所改变的传输周期性来适配测量报告的上行链路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适配包括根据所改变的传输周期性来适配从所述发现信号中对控制消息的盲检测。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基于对至少一个消息的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消息指示针对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所述发现信号的所述传输周期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消息指示针对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最大传输周期,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针对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最大传输周期,从候选无线电波束的集合中移除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候选无线电波束的所述集合中扫描控制消息。
18.一种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
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所述装置:
在小区中生成多个无线电波束,其中所述多个无线电波束包括多个波束成形配置,并且其中所述多个无线电波束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包括发现信号传输;
针对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确定是否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覆盖区域中;
基于所述确定来定义所述发现信号传输的传输周期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所述装置:针对包括所述发现信号传输的所述多个无线电波束中的每一个无线电波束独立地确定所述传输周期性。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所述装置:基于对来自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上行链路消息的接收来执行所述确定。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所述装置:确定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所述覆盖区域中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并且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数目来选择所述传输周期性。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8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所述装置:在确定没有终端设备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所述覆盖区域中时,针对所述发现信号传输选择最大传输周期。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所述装置:在确定没有终端设备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所述覆盖区域中时,在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中省略以下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的传输:控制消息和参考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所述装置:在确定没有终端设备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所述覆盖区域中时,分配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所述资源中的至少一些资源,用于在至少一个其他无线电波束中使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资源包含以下资源中的至少一项:无线电收发机硬件资源、时间频率资源。
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8至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所述装置:引起至少一个消息的传输,所述至少一个消息指示针对包括所述发现信号传输的所述多个无线电波束中的每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所述传输周期性。
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8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所述装置:引起在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中的机会发现信号传输,其中所述机会发现信号传输在时域中与符合所述传输周期性的传输时刻偏移。
2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8至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波束成形配置包括多个不同的波束成形配置。
29.一种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
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所述装置:
以与所述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成比例的扫描周期性来针对发现信号扫描小区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
在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中检测所述发现信号的所述传输周期性的改变;以及
根据所述传输周期性的所述改变来适配所述扫描周期。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所述装置:根据所述改变传输周期性来适配与所述发现信号的测量相关联的测量周期性。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所述装置根据所改变的传输周期性来适配测量报告的上行链路传输。
3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9至3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所述装置:根据所改变的传输周期性来适配从所述发现信号中对控制消息的盲检测。
3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9至3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所述装置:基于对至少一个消息的接收来执行所述检测,所述至少一个消息指示针对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所述发现信号的传输周期性。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消息指示针对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最大传输周期,并且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所述装置:响应于检测到针对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的最大传输周期,从候选无线电波束的集合中移除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波束,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候选无线电波束的所述集合中扫描控制消息。
3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8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包括向所述装置提供所述蜂窝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通信能力的硬件。
36.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8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和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9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37.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执行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所有步骤的部件。
3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实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并且包括由计算机可读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所述计算机读取时配置所述计算机以执行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580084448.9A 2015-10-12 2015-10-12 在蜂窝系统中的发现信号传输 Active CN1083528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2522.0A CN115955261A (zh) 2015-10-12 2015-10-12 在蜂窝系统中的发现信号传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5/073506 WO2017063661A1 (en) 2015-10-12 2015-10-12 Discovery signal transmission in cellular system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12522.0A Division CN115955261A (zh) 2015-10-12 2015-10-12 在蜂窝系统中的发现信号传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2868A true CN108352868A (zh) 2018-07-31
CN108352868B CN108352868B (zh) 2022-12-27

Family

ID=542932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4448.9A Active CN108352868B (zh) 2015-10-12 2015-10-12 在蜂窝系统中的发现信号传输
CN202211512522.0A Pending CN115955261A (zh) 2015-10-12 2015-10-12 在蜂窝系统中的发现信号传输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12522.0A Pending CN115955261A (zh) 2015-10-12 2015-10-12 在蜂窝系统中的发现信号传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630358B2 (zh)
EP (1) EP3363121B1 (zh)
JP (1) JP6970098B2 (zh)
KR (1) KR102138448B1 (zh)
CN (2) CN108352868B (zh)
CA (1) CA3000871A1 (zh)
WO (1) WO20170636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30720B2 (ja) * 2016-01-19 2019-06-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565035B2 (ja) * 2016-01-19 2019-08-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US20190059006A1 (en) * 2016-02-25 2019-02-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measurement and device using same
EP3726737A1 (en) * 2016-03-03 2020-10-21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eam control in beamformed systems
CN109417746B (zh) 2016-04-20 2021-06-08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系统信息提供和轻量连接信令
JP2019517182A (ja) 2016-04-20 2019-06-20 コンヴィーダ ワイヤレス, エルエルシー ダウンリンク同期
CN109644084B (zh) 2016-04-20 2021-10-26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新无线电中的物理信道
EP3446432A1 (en) 2016-04-20 2019-02-27 Convida Wireless, LLC Configurable reference signals
WO2017197125A1 (en) 2016-05-11 2017-11-16 Convida Wireless, Llc New radio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KR20190017994A (ko) 2016-06-15 2019-02-20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새로운 라디오를 위한 업로드 제어 시그널링
CN109644089B (zh) 2016-06-15 2022-04-26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新无线电的无许可上行链路传输
JP6703145B2 (ja) 2016-06-15 2020-06-03 コンヴィーダ ワイヤレス, エルエルシー 許可不要動作
US10932211B2 (en) 2016-08-11 2021-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device synchronization in a beam-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31875A1 (en) 2016-08-11 2018-02-15 Convida Wireless, Llc Beamforming sweeping and training in a flexible frame structure for new radio
WO2018033606A1 (en) 2016-08-19 2018-0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istinguish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beam-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75611A1 (en) * 2016-10-18 2018-04-26 Apium Inc. Swar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0932276B2 (en) 2016-11-03 2021-02-23 Convida Wireless, Llc Frame structure in NR
CN109089316B (zh) * 2017-06-14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度方法及相关装置
JP6984189B2 (ja) 2017-06-14 2021-12-17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の制御方法、端末装置及び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
WO2019019140A1 (zh) * 2017-07-28 2019-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送系统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JP7031738B2 (ja) * 2017-10-04 2022-03-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リモート無線ヘッド、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020545B2 (ja) 2017-10-04 2022-02-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リモート無線ヘッド、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9074430A1 (en) * 2017-10-13 2019-04-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X2AP SYNCHRONIZATION SIGNAL DIFFUSION REQUEST
US10659132B2 (en) * 2017-10-24 2020-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scanning period configuration
EP3711181A1 (en) * 2017-11-23 2020-09-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US11277756B2 (en) * 2018-06-01 2022-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aggregated slots via multiple beamformed channels
KR102524980B1 (ko) * 2018-07-04 2023-04-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통신을 제어하는 방법, 전자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EP3858023A1 (en) 2018-09-27 2021-08-04 Convida Wireless, Llc Sub-band operat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s of new radio
WO2020155023A1 (en) * 2019-01-31 2020-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erforming minimization of drive test (mdt)
JPWO2020166411A1 (ja) * 2019-02-12 2021-12-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WO2022232079A1 (en) * 2021-04-26 2022-11-03 Blue Danub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forming
LU501133B1 (en) * 2021-12-30 2023-06-30 Luxembourg Inst Science & Tech List Method for scanning the presence of wireless computing nodes
US20240007259A1 (en) * 2022-06-29 2024-01-04 PHYTunes, Inc. Frequency-domain reallocation in wireless-wireline physically converged architectures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0405A1 (en) * 2007-10-29 2009-04-30 Kyung Woo Lee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between terminals using optical wireless line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CN103338497A (zh) * 2013-06-14 2013-10-0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d2d通信系统中自主设备发现方法
CN103621122A (zh) * 2011-06-08 2014-03-05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调整无线网络中的设备发现期间的发现协议的可配置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86746A (zh) * 2012-09-06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发现信号传输的方法、设备及基站
US20140153550A1 (en) * 2012-12-05 2014-06-05 Emily H. Qi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synch frame transmissions
US20140295829A1 (en) * 2013-04-02 2014-10-02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figuring Device Communications
US20140328168A1 (en) * 2013-05-06 2014-11-06 Minyoung Park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transmission intervals for discovery frames
CN104144501A (zh) * 2013-05-09 2014-1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04734762A (zh) * 2013-12-20 2015-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现信号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5119076A1 (ja) * 2014-02-07 2015-08-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CN104936295A (zh) * 2014-03-21 2015-09-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d2d中的发现资源适配机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94588B2 (en) * 2007-07-06 2013-07-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by adjusting antenna patterns
WO2009046409A2 (en) * 2007-10-04 2009-04-0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Forming spatial beams within a cell segment
HUE033078T2 (hu) 2009-02-13 2017-11-2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Vezeték nélküli hálózati csomópont energiafogyasztásának vezérlése
US20150071146A1 (en) * 2012-02-23 2015-03-12 Broadcom Corporation Aperiodical Discovery Channel Design for Small RRHS
IN2014DN08256A (zh) 2012-03-15 2015-05-15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JP6053305B2 (ja) 2012-03-30 2016-12-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2114908B1 (ko) * 2012-05-25 2020-05-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포밍을 이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40055858A (ko) * 2012-11-01 2014-05-09 주식회사 케이티 기지국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신호 처리부 확인 방법
RU2629430C2 (ru) * 2013-01-16 2017-08-29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Пэйтент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Генерация и прием сигнала обнаружения
US9559797B2 (en) * 2013-09-27 2017-01-31 Mediatek Inc. Methods of discovery and measurements for small cells in OFDM/OFDMA systems
JP6327898B2 (ja) * 2014-03-20 2018-05-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装置及び初期接続方法
US10547418B2 (en) * 2014-06-10 2020-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ed operations of millimeter wavelength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JP5802311B2 (ja) * 2014-06-12 2015-10-28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のエネルギー消費の制御
US9560573B2 (en) * 2014-10-02 2017-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link communication
US9967886B2 (en) * 2014-12-03 2018-05-0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ierarchical beamform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US9420474B1 (en) * 2015-02-10 2016-08-16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Beamforming selection for macro cells based on small cell availability
ES2900736T3 (es) * 2015-09-30 2022-03-18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de acceso por radio, UE y estación base
US10225754B2 (en) * 2015-12-16 2019-03-0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hub device search
US10251140B2 (en) * 2016-02-26 2019-04-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644062B (zh) * 2016-09-29 2021-11-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US11012135B2 (en) * 2017-03-16 2021-05-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nsor-driv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activate and deactivate beam scanning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0405A1 (en) * 2007-10-29 2009-04-30 Kyung Woo Lee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between terminals using optical wireless line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CN103621122A (zh) * 2011-06-08 2014-03-05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调整无线网络中的设备发现期间的发现协议的可配置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86746A (zh) * 2012-09-06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发现信号传输的方法、设备及基站
US20140153550A1 (en) * 2012-12-05 2014-06-05 Emily H. Qi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synch frame transmissions
US20140295829A1 (en) * 2013-04-02 2014-10-02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figuring Device Communications
US20140328168A1 (en) * 2013-05-06 2014-11-06 Minyoung Park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transmission intervals for discovery frames
CN104144501A (zh) * 2013-05-09 2014-1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03338497A (zh) * 2013-06-14 2013-10-0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d2d通信系统中自主设备发现方法
CN104734762A (zh) * 2013-12-20 2015-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现信号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5119076A1 (ja) * 2014-02-07 2015-08-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CN104936295A (zh) * 2014-03-21 2015-09-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d2d中的发现资源适配机制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MCC: "Further discussion on discovery signal design for LAA",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1 R1-153031》 *
ZTE: "On Physical Channel Design for D2D Discovery", 《3GPP TSG-RAN WG1 #77 R1-142227》 *
ZTE: "Remaining Issues of Discovery",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1 R1-15296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2868B (zh) 2022-12-27
US20180294860A1 (en) 2018-10-11
JP6970098B2 (ja) 2021-11-24
WO2017063661A1 (en) 2017-04-20
KR20180069022A (ko) 2018-06-22
CA3000871A1 (en) 2017-04-20
CN115955261A (zh) 2023-04-11
US10630358B2 (en) 2020-04-21
JP2018537047A (ja) 2018-12-13
EP3363121B1 (en) 2020-02-12
US11070267B2 (en) 2021-07-20
US20200212980A1 (en) 2020-07-02
EP3363121A1 (en) 2018-08-22
KR102138448B1 (ko) 2020-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2868A (zh) 在蜂窝系统中的发现信号传输
US20200336194A1 (en) Joint beam report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10495191A (zh) 用于窄带物联网(nb-iot)设备的信号质量测量的技术和装置
CN108605237A (zh) 用于fd-mimo的能量高效csi测量
CN109890078A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JP7326464B2 (ja) 通信効率の向上
US11622362B2 (en) Parallel scheduler architecture
CN115004568B (zh) 频带中的不对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波束训练
US11464013B2 (en) Coordinated link adaptation and packet scheduling in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JP6543738B2 (ja) 制御シグナリング
CN116830658A (zh) 用于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性的小区测量和报告
US2023040324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physical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across networks using a virtualization layer
Kaur et al. OCTRA‐5G: osmotic computing based task schedul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framework for 5G
EP2976927B1 (en) Node partitioning
WO2024060121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 using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resources
WO2024065621A1 (en) Model monitoring using a reference model
WO2024065810A1 (en) Method for uplink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precoder selection fo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WO2024055227A1 (en) Beam management procedures using predicted beam measurements
WO2023211649A1 (e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measurement gaps in multiple layers
WO2021099140A1 (en)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measur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27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after: NOKIA TECHNOLOGIE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before: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932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