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2105A - 携带品管理装置、携带品管理方法以及携带品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携带品管理装置、携带品管理方法以及携带品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2105A
CN108352105A CN201680065624.9A CN201680065624A CN108352105A CN 108352105 A CN108352105 A CN 108352105A CN 201680065624 A CN201680065624 A CN 201680065624A CN 108352105 A CN108352105 A CN 108352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s accompanied
information
articles
accompanied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56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2105B (zh
Inventor
铃木基之
吉泽和彦
桥本康宣
木村茂孝
澁谷信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el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534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11729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880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6145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ell Ltd filed Critical Maxel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52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2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1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 G06K19/072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the arrangement being a circuit facilitating integration of the record carrier with a hand-held device such as a smart phone of PD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2Special goods or special handling procedures, e.g. handling of hazardous or fragile go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3Tracking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1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4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eans, e.g. RF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GPS signal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更合适的使用性的携带品管理装置以及携带品管理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携带品管理装置,具备:读取器部,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存储部,存储由读取器部读取出的标签信息;以及控制部,对照在存储部中存储的标签信息和由读取器部新读取出的标签信息而进行携带品遗忘的判定。

Description

携带品管理装置、携带品管理方法以及携带品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携带品管理装置、携带品管理方法以及携带品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为了防止孩子上学时的教材等遗忘物而使用无线标签的遗忘物检测系统。
作为一个例子,在日本特开2014-4452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便携通信装置,具备:读取器,读取在可读取范围内存在的物品中设置的无线标签的标签数据;以及控制部,根据将预定和用于该预定的物品对应起来的日程数据,抽出设置于应持有的物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数据,对照抽出的标签数据和由所述读取器读取出的标签数据,从而检测遗忘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445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专利文献1那样,根据日程数据确定应持有的物品的系统需要依照日程确定预先应持有的物品。但是,在如旅行、出差的非固定的日程中应持有的物品并非总是相同的,所以需要每次都预先登记应持有的物品,有让人感到麻烦的问题。另外,有在未应对旅行目的地、出差目的地等自家以外的场所的遗忘物的检测的问题。
本发明考虑了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更合适的使用性的携带品管理装置、携带品管理方法以及携带品管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如果举出其一个例子,则是一种携带品管理装置,具备:读取器部,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存储部,存储由读取器部读取出的标签信息;以及控制部,对照在存储部中存储的标签信息和由读取器部新读取出的标签信息而进行携带品遗忘的判定。
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实现更合适的使用性的携带品管理装置、携带品管理方法以及携带品管理系统。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1B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软件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包括实施例1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携带品管理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外观例以及基本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4是说明实施例1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携带品登记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携带品确认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携带品列表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9是说明实施例2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携带品管理场所登记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携带品管理场所登记处理中的画面显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携带品确认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携带品确认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5是说明实施例4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使用方式的图。
图17A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17B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软件结构的图。
图18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外观和主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19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携带品管理执行部进行的基本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用户登记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1A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用户列表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21B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用户登记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21C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携带品列表画面B的显示例的图。
图21D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携带品登记画面B的显示例的图。
图22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携带品登记处理B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携带品登记处理A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携带品列表画面A的显示例的图。
图25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携带品确认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携带品管理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27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携带品列表画面C的显示例的图。
图28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携带品确认日志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29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用户判别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30示出实施例5中的用户选择画面的显示例。
图31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管理信息更新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32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携带品管理系统的使用方式的结构图。
图33A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33B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软件结构的图。
图34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信息终端装置的软件结构的图。
图35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携带品管理执行部进行的基本处理的流程图。
图36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主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37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用户登记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38A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用户登记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38B示出实施例6中的终端登记画面的显示例。
图39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终端登记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40A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携带品确认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序列图(前半)。
图40B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携带品确认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序列图(后半)。
图41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携带品遗忘通知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42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携带品遗忘通知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43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用户判别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序列图。
(符号说明)
100:携带品管理装置;101:主控制部;102:系统总线;103:ROM;104:RAM;104a:基本动作执行部;104b: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c:位置信息获取执行部;104d:日程管理执行部;105:存储器部;106:操作部;107:标签读取器部;110:传感器部;120:影像处理部;121:显示部;130:声音处理部;140:通信处理部;104e:通知管理执行部;105e:通知管理程序;105d2:日程信息存储区域(日程信息存储部);300:无线标签;400、500:携带品管理装置;403a:携带品管理执行部;405a:管理信息存储区域(管理信息存储部);405b:日程信息存储区域(日程信息存储部);407:标签读取器部(标签信息读取部);410:计时部;411:通信处理部;4050:携带品管理信息;4051;携带品确认日志信息;600:信息终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A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携带品管理装置的结构例的框图。在图1A中,携带品管理装置100具有主控制部101、系统总线102、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3、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4、存储器部105、操作部106、标签读取器部107、扩展接口部108、传感器部110、影像处理部120、声音处理部130、通信处理部140。
图1B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软件结构例的图,示出ROM103、RAM104以及存储器部105中的软件结构。详细后述。
图2是示出包括本实施例的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携带品管理系统的结构例的图。在图2中,携带品管理系统包括携带品管理装置100和因特网等广域公共网络201及其无线通信用接入点202、移动电话通信网的基站203、地图信息数据服务器211、移动电话通信服务器212、无线标签300(300-1~300-N)。
携带品管理装置100除了可以是便携电话、智能手机以外,也可以是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平板型的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等或者其他便携用数字设备。
在图1B中,主控制部101是依照预定的程序控制携带品管理装置100整体的微处理器单元。系统总线102是用于在主控制部101与携带品管理装置100内的各部分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数据通信路径。
ROM103是储存有操作系统等的基本动作程序、其他应用程序的存储器,例如使用如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电可擦写可编程ROM)、闪存ROM那样的可改写的ROM。通过更新在ROM103中储存的程序,能够进行基本动作程序、其他应用程序的版本升级、功能扩展。
RAM104为基本动作程序、其他应用程序执行时的工作区。具体而言,例如在ROM103中储存的基本动作程序103a在RAM104中被展开,进而主控制部101执行被展开的上述基本动作程序,从而构成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以下,为简化说明,记载为主控制部101将在ROM103中储存的基本动作程序103a在RAM104中展开并执行从而由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进行控制各部分的处理。此外,关于其他应用程序,也进行同样的记载。
此外,ROM103以及RAM104也可以与主控制部101一体地构成。另外,ROM103也可以不为如图1B所示的独立结构,而使用存储器部105内的一部分存储区域。另外,设为RAM104具备在各种应用程序执行时根据需要临时地保持数据的临时存储区域。
存储器部105存储用于实现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各种功能的程序、程序的动作设定值等信息。
也可以用存储器部105的一部分区域代替ROM103的功能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另外,存储器部105需要在未对携带品管理装置100供给电源的状态下仍保持存储的信息。因此,例如使用闪存ROM、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HDD(Hard Disc Drive,硬盘驱动器)等设备。
在图1A中,操作部106是进行针对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操作指示的输入的指示输入部,在本实施例中,设为由后述的重叠配置于显示部121的触摸面板106t以及排列有电源键106k1、主页键106k2等按钮开关的操作键106k构成。此外,也可以是仅某一方。
标签读取器部107读取针对每个携带品设置的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等无线标签300的标签信息。
扩展接口部108是用于扩展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功能的接口群,在本实施例中,设为由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存储器接口等构成。USB接口进行键盘、其他USB设备的连接。存储器接口连接存储卡、其他存储器介质而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传感器部110是用于检测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状态的传感器群,在本实施例中,包括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部111、加速度传感器112、陀螺仪传感器113、地磁传感器114、照度传感器115、接近传感器116。通过这些传感器群,能够检测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位置、活动、倾斜、方位以及周围的明亮度、周围物的接近状况等。也可以还具备其他传感器。
影像处理部120包括显示部121、影像信号处理部122、第1影像输入部123、第2影像输入部124。显示部121例如是液晶面板等显示设备,将由影像信号处理部122处理后的影像数据提供给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使用者。影像信号处理部122具备图示省略的视频RAM,根据输入到上述视频RAM的影像数据驱动显示部121。另外,设为影像信号处理部122具有根据需要进行格式变换、菜单、其他OSD(On Screen Display,在屏显示)信号的重叠处理等的功能。第1影像输入部123以及第2影像输入部124是通过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等电子设备将从镜头输入的光变换为电信号而输入周围、对象物的影像数据的照相机单元。
声音处理部130包括声音输出部131、声音信号处理部132、声音输入部133。声音输出部131是扬声器,将由声音信号处理部132处理后的声音信号提供给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使用者。声音输入部133是麦克风,将使用者的声音等变换为声音数据而输入。
通信处理部140包括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通信部141、移动电话网通信部142、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通信部143。LAN通信部141与广域公共网络201的无线通信用接入点202通过无线通信连接而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移动电话网通信部142通过与移动电话通信网的基站203的无线通信而进行电话通信(通话)以及数据的发送接收。蓝牙通信部143与对应的设备进行无线通信。设为LAN通信部141、移动电话网通信部142、蓝牙通信部143分别具备编码电路、解码电路、天线等。进而,也可以具备红外线通信部等。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动作。如图1B所示,主要由通过将在ROM103中存储的基本动作程序103a、在存储器部105中存储的携带品管理程序105a、位置信息获取程序105b以及日程管理程序105c在RAM104中展开并通过主控制部101执行而构成的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位置信息获取执行部104c以及日程管理执行部104d控制本实施例的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动作。另外,在存储器部105中,具有存储管理携带品的场所的位置信息、从针对每个携带品具备的无线标签读取出的固有的ID等标签信息的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区域105d1、存储出差日期时间、投宿场所等信息的日程信息存储区域105d2。
图3示出本实施例的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外观例。此外,图3是携带品管理装置100为智能手机等信息终端设备的情况的例子。
在图3中,在通过电源键106k1按下而接通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电源时、或者在任意的应用程序的执行中主页键106k2被按下时,基本画面121a显示于显示部121。在基本画面121a中,显示与可由携带品管理装置100执行的各应用程序相关联的图标群121a1,通过选择任意的图标,执行与选择出的图标相关联的预定的应用程序。
此外,只要通过对显示有作为目标的图标的显示部121上的位置所对应的触摸面板106t上的预定的区域进行触按操作等来进行上述图标的选择即可。或者,也可以操作省略图示的十字光标键以及确定键等操作键来进行。
在基本画面121a中显示的图标121a2是与构成本实施例的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特征的携带品管理程序105a相关联的图标。通过触按操作等选择图标121a2,从而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启动。
以下,使用图4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构成本实施例的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特征的携带品管理功能的动作例。在根据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的控制而动作的携带品管理装置100中,如果通过触按操作等选择基本画面121a上的图标121a2,则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启动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将控制主体移交给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
在图4中,在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中,首先显示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b(S101)。图5示出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b的显示例。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b包括携带品登记图标121b1、携带品确认图标121b2、结束图标121b3。
接下来,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构成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b的图标的选择输入(S102),依照选择出的图标执行分支处理S103。
在S102中受理携带品登记图标121b1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103中分支到携带品登记处理S104。
在S102中受理携带品确认图标121b2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103中分支到携带品确认处理S105。
在S102中受理结束图标121b3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103中,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将控制主体返还给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进而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显示基本画面121a,结束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的动作。
在携带品登记处理S104、携带品确认处理S105的各处理执行之后,返回到S101而显示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b。
接下来,使用图6的流程图说明携带品登记处理S104。在图6中,首先通过标签读取器部107读取在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周边存在的无线标签300的标签信息(S201)。在此,针对管理的每个携带品设置无线标签300,在携带多个携带品的情况下,读入多个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
根据读取出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在显示部121中显示携带品列表画面121c(S202)。图8(a)示出携带品列表画面121c的显示例。携带品列表画面121c包括与读取出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对应的携带品的列表121c1、读取图标121c2、登记图标121c3、结束图标121c4。在列表121c1中显示在读取出的标签信息中包含的固有的ID信息等。另外,在预先将与无线标签的ID对应的携带品的产品名称作为携带品登记信息存储于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区域105d1的情况下、或者在标签信息中包括与产品名称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显示产品名称。
接下来,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构成携带品列表画面121c的图标的选择输入(S203),依照选择出的图标执行分支处理S204。
在S203中受理结束图标121c4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204中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结束携带品登记处理S104,返回到图4的S101而显示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b。
在S203中受理读取图标121c2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204中返回到S201,再次读取在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周边存在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300的标签信息。
在S203中受理登记图标121c3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将在S201中读入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作为携带品登记信息存储于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区域105d1(S205)后,结束携带品登记处理S104,返回到图4的S101而显示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b。
此外,在图6中,可以在S201中读取标签信息之后省略用于确认的S202的携带品列表画面显示,另外也可以不进行S203的选择输入的受理、S204的分支处理而进行S205的向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区域的存储处理。
接下来,使用图7的流程图,说明携带品确认处理S105。在图7中,在携带品确认处理中,首先通过标签读取器部107读取在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周边存在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300的标签信息(S301)。接下来,对照在携带品登记处理S104中作为携带品登记信息存储于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区域105d1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信息和在S301中读入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信息,将相对于存储为携带品登记信息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而在S301中读入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中未包含的携带品判定为携带遗忘品(S302)。接下来,根据有无携带品遗忘,进行分支处理(S303),在无携带品遗忘的情况下(“否”),结束携带品确认处理S105,返回到图4的S101而显示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b。
在有携带品遗忘的情况下(“是”),在显示部121中显示携带品列表画面121d(S304)。图8(b)示出携带品列表画面121d的显示例。携带品列表画面121d包括携带品的列表121d1、确认图标121d2、结束图标121d3。在列表121d1中显示在读取出的无线标签信息中包含的固有的ID信息以及产品名称等。另外,关于在S302中判定为携带遗忘品的携带品,例如通过使显示的颜色反转等显示以使得知道被判定为携带遗忘品(在此,示出ID=xxxx4、产品名称=伞被判断为携带遗忘品的例子)。
接下来,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构成携带品列表画面121d的图标的选择输入(S305),依照选择出的图标,执行分支处理S306。
在S305中受理确认图标121d2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306中返回到S301,再次读取在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周边存在的无线标签300的标签信息。
在S305中受理结束图标121d3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306中结束携带品确认处理S105,返回到图4的S101而显示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b。
此外,在S303中无携带品遗忘的情况下结束携带品确认处理,但也可以在无携带品遗忘的情况下也进行携带品列表的显示以及表示无携带品遗忘的意思的显示。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在离开自家时或者在到达出差目的地、旅行目的地的投宿场所的时间点读取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将与读取出的无线标签对应的携带品登记为携带品,在离开投宿目的地时进行携带品的确认,由此能够针对离开自家时或者到达出差目的地、旅行目的地的投宿场所的时间点的携带品,确认离开投宿目的地时的携带品遗忘情况。
以上,本实施例是一种携带品管理装置,构成为具备:读取器部,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存储部,存储由读取器部读取出的标签信息;以及控制部,对照在存储部中存储的标签信息和由读取器部新读取出的标签信息而进行携带品遗忘的判定。
另外,是一种携带品管理方法,具有:第1标签信息读取工序,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存储通过第1标签信息读取工序读取出的标签信息的工序;第2标签信息读取工序,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以及对照存储的标签信息和通过第2标签信息读取工序读取出的标签信息而进行携带品遗忘的判定的工序。
由此,能够提供实现更合适的使用性的携带品管理装置以及携带品管理方法。
实施例2
使用图9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携带品管理功能的动作。
在根据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的控制而动作的携带品管理装置100中,在通过触按操作等选择基本画面121a上的图标121a2时,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启动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将控制主体移交给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
在图9中,在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中,首先显示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e(S401)。图10示出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e的显示例。如图10所示,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e包括携带品管理场所登记图标121e1、携带品登记图标121e2、结束图标121e3。
返回到图9,接下来,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构成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e的图标的选择输入(S402),依照选择出的图标执行分支处理S403。
在S402中受理携带品管理场所登记图标121e1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403中分支到携带品管理场所登记处理S404。
在S402中受理携带品登记图标121e2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403中分支到携带品登记处理S405。
在S402中无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403中分支到携带品确认处理S406。
在S402中受理结束图标121e3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403中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将控制主体返还给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进而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显示基本画面121a,结束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的动作。
在携带品管理场所登记处理S404、携带品登记处理S405、携带品确认处理S406的各处理执行之后,返回到S401。
使用图11的流程图,说明携带品管理场所登记处理S404。在图11中,作为携带品管理场所登记处理,首先显示如图12(a)所示的管理场所输入方法选择画面121f(S501)。管理场所输入方法选择画面121f包括当前地输入图标121f1和地图输入图标121f2。
接下来,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构成管理场所输入方法选择画面121f的图标的选择输入(S502),依照选择出的图标执行分支处理S503。
在S502中受理当前地输入图标121f1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503中分支到S504,通过位置信息获取执行部104c根据由GPS接收部111接收到的信号获取位置信息。将获取到的位置信息作为携带品管理场所登记信息存储于存储器部105的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区域105d1(S506),结束处理。
在S502中受理地图输入图标121f2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503中分支到S505,执行地图输入处理。
在地图输入处理S505中,将如图12(b)所示的地图输入画面121g显示于显示部121。地图输入画面121g包括检索出的场所附近的地图以及检索框121g1、检索图标121g2、登记图标121g3、表示登记的携带品管理场所的位置的图标121g4。通过在检索框121g1中输入登记为携带品管理场所的场所的信息并触按检索图标121g2而进行检索,在检索出的场所的位置附近的地图以及检索出的场所的位置,显示图标121g4。或者,用手指保持触摸图标121g4的状态下使显示的地图上的位置移动,在希望登记的位置挪开手指,从而使图标121g4的位置移动。通过触按登记图标121g3,获取显示图标121g4的地图上的位置作为携带品管理场所的位置信息。将获取到的位置信息作为携带品管理场所登记信息存储于存储器部105的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区域105d1(S506),结束处理。
接下来,使用图13的流程图说明携带品确认处理S406。在图13中,在携带品确认处理中,首先进行基于携带品管理场所是否登记完毕的分支处理(S601)。在未进行携带品管理场所的登记的情况下(“否”),结束携带品确认处理S406,返回到图9的S401而显示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e。在进行了携带品管理场所的登记的情况下(“是”)进入到S602,进行基于携带品是否登记完毕的分支处理。在未登记携带品的情况下(“否”),结束携带品确认处理S406,返回到图9的S401而显示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e。在携带品登记完毕的情况下(“是”),通过位置信息获取执行部104c根据由GPS接收部111接收到的信号获取位置信息(S603)。
接下来,根据获取到的位置是否为从作为携带品管理场所登记信息存储于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区域105d1的位置起预定的距离的范围内(例如20m以内),进行分支处理(S604)。在获取到的位置为预定的距离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是”),判断为未离开预定场所,结束携带品确认处理S406。在获取到的位置为预定的距离的范围外的情况下(“否”),判断为离开预定场所,通过标签读取器部107读取在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周边存在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300的标签信息(S605)。接下来,对照在携带品登记处理S405中在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区域105d1中存储为携带品登记信息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信息和在S605中读取出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信息,将相对于存储为携带品登记信息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而在S605中读入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中未包含的携带品判定为携带遗忘品(S606)。接下来,根据有无携带品遗忘,进行分支处理(S607),在无携带品遗忘的情况下(“否”),结束携带品确认处理S406,返回到图9的S401而显示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e。此外,也可以在无携带品遗忘的情况下进行表示无携带品遗忘的意思的显示。
在有携带品遗忘的情况下(“是”),在显示部121中显示如图8(b)所示的携带品列表画面121d(S608)。携带品列表画面121d包括携带品的列表121d1、确认图标121d2、结束图标121d3。
接下来,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构成携带品列表画面121d的图标的选择输入(S609),依照选择出的图标执行分支处理S610。
在S609中受理确认图标121d2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610中返回到S605,再次读取在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周边存在的无线标签300的标签信息。
在S609中受理结束图标121d3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610中结束携带品确认处理S406,返回到图9的S401而显示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e。
携带品登记处理S405与图4的携带品登记处理S104相同,省略说明。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在离开自家时进行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的读取和携带品登记信息的存储、或者在到达出差目的地、旅行目的地的投宿场所的时间点进行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的读取和携带品登记信息的存储。另外,预先通过地图输入将出差目的地、旅行目的地的投宿场所存储为携带品管理场所、或者在到达出差目的地、旅行目的地的投宿场所的时间点作为携带品管理场所进行当前地的位置信息的获取和存储。然后,在离开携带品管理场所的情况下,自动地读取携带品的标签信息,进行携带品的确认。由此,在离开自家的时间点的携带品或者到达投宿场所的时间点的携带品中的、离开作为携带品管理场所的投宿场所时的携带品中未包含的携带品被自动地显示为携带遗忘品,所以能够防止在出差目的地、旅行目的地发生忘记携带的情况。
以上,本实施例是一种携带品管理装置,具备:读取器部,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存储部,存储由读取器部读取出的标签信息;以及控制部,对照在存储部中存储的标签信息和由读取器部新读取出的标签信息而进行携带品遗忘的判定,该携带品管理装置具有:信号接收部,获取位置计算信号;以及位置信息获取部,从信号接收部接收到的位置计算信号获取位置信息,存储部存储由读取器部读取出的标签信息和由位置信息获取部获取到的位置信息,该携带品管理装置构成为在移动到从在存储部中存储的位置信息的位置起预定的范围外时通过读取器部新进行标签信息的读取,控制部对照新读取出的标签信息和在存储部中存储的标签信息而进行携带品遗忘的判定。
另外,是一种携带品管理方法,具有:第1标签信息读取工序,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存储通过第1标签信息读取工序读取出的标签信息的工序;第2标签信息读取工序,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以及对照存储的标签信息和通过第2标签信息读取工序读取出的标签信息而进行携带品遗忘的判定的工序,该携带品管理方法具有:位置信息获取工序,获取位置信息;存储通过位置信息获取工序获取到的位置信息的工序;以及移动检测工序,检测移动到从存储的位置信息的位置起预定的范围外,第2标签信息读取工序构成为在移动检测工序中检测出移动时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日程信息进行携带品管理场所的位置信息的获取和携带品管理场所登记信息的存储。
使用图14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携带品确认处理S406的动作。在图14中,对与图13相同的处理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在图14所示的携带品确认处理中,首先进行基于携带品管理场所是否登记完毕的分支处理(S601)。在进行了携带品管理场所的登记的情况下(“是”)进入到S602,进行基于携带品是否登记完毕的分支处理。以后,进行与图13所示的携带品确认处理同样的处理。
在未进行携带品管理场所的登记的情况下(“否”),从日程信息存储区域105d2读入日程信息(S620),根据在日程信息中是否有当前的时刻以后的移动目的地的信息的记载,进行分支处理(S621)。在无移动目的地的信息的记载的情况下(“否”),结束携带品确认处理S406,返回到图9的S401而显示携带品管理处理选择画面121e。在有移动目的地的信息的记载的情况下(“是”),从与广域公共网络201连接的地图信息数据服务器211获取移动目的地的位置信息(S622)。将获取到的位置信息作为携带品管理场所登记信息存储于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区域105d1(S623)进入到S602,进行基于携带品是否登记完毕的分支处理。以后,进行与图13所示的携带品确认处理同样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在日程信息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日程中存储有出差目的地、旅行目的地的投宿场所的信息的情况下,用户无需特意在到达投宿场所的时间点登记携带品管理场所,就能够防止在出差目的地、旅行目的地发生忘记携带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日程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日程中存储有出差目的地、旅行目的地的投宿场所的信息的情况下,预先将投宿场所的位置存储为携带品管理场所的登记信息,在移动到从用户存储的位置起预定的距离的范围内的时间点,进行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的读入并存储为携带品登记信息。在该情况下,在到达投宿场所的时间点的携带品中的、离开投宿场所时的携带品中未包含的携带品被显示为携带遗忘品,所以能够防止在出差目的地、旅行目的地发生忘记携带的情况。
以上,本实施例是一种携带品管理装置,具备:读取器部,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存储部,存储由读取器部读取出的标签信息;以及控制部,对照在存储部中存储的标签信息和由读取器部新读取出的标签信息而进行携带品遗忘的判定,该携带品管理装置具有:日程信息获取部,获取日程信息;以及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获取部,从日程信息获取部获取到的日程信息中获取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存储部存储由读取器部读取出的标签信息和由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获取部获取到的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该携带品管理装置构成为在移动到从在存储部中存储的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的位置起预定的范围外时通过读取器部新进行标签信息的读取,控制部对照新读取出的标签信息和在存储部中存储的标签信息而进行携带品遗忘的判定。
另外,是一种携带品管理方法,具有:第1标签信息读取工序,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存储通过第1标签信息读取工序读取出的标签信息的工序;第2标签信息读取工序,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以及对照存储的标签信息和通过第2标签信息读取工序读取出的标签信息而进行携带品遗忘的判定的工序,该携带品管理方法具有:日程信息获取工序,获取日程信息;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获取工序,从在日程信息获取工序中获取到的日程信息中获取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存储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的工序;以及移动检测工序,检测移动到从存储的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的位置起预定的范围外,第2标签信息读取工序构成为在移动检测工序中检测出移动时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连续地进行携带品管理场所的位置信息的获取和携带品管理场所登记信息的存储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的读取和携带品登记信息的存储。
使用图15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携带品管理功能的动作例。
在根据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的控制而动作的携带品管理装置100中,在通过触按操作等选择基本画面121a上的图标121a2时,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启动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将控制主体移交给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
在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中,首先通过位置信息获取执行部104c根据由GPS接收部111接收到的信号获取位置信息(S701),将获取到的位置信息作为携带品管理场所的登记信息存储于存储器部105的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区域105d1(S702)。
接下来,通过标签读取器部107读取在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周边存在的无线标签300的标签信息(S703)。
根据读取出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在显示部121中显示如图8(a)所示的携带品列表画面121c(S704)。携带品列表画面121c包括与读取出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对应的携带品的列表121c1、读取图标121c2、登记图标121c3、结束图标121c4。
接下来,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构成携带品列表画面121c的图标的选择输入(S705),依照选择出的图标执行分支处理S706。
在S705中受理结束图标121c4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706中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将控制主体返还给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进而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显示基本画面121a,结束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的动作。
在S705中受理读取图标121c2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706中返回到S703,再次读取在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周边存在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300的标签信息。
在S705中受理登记图标121c3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将在S703中读入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作为携带品登记信息,存储于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区域105d1(S707)。
接着,通过位置信息获取执行部104c获取位置信息(S708),根据获取到的位置是否为从作为携带品管理场所登记信息存储于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区域105d1的位置起预定的距离的范围内,进行分支处理(S709)。在S708中获取到的位置为预定的距离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是”),返回到S708。在S708中获取到的位置为预定的距离的范围外的情况下(“否”),通过标签读取器部107读取在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周边存在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300的标签信息(S710)。接下来,对照在S707中在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区域105d1中存储为携带品登记信息的无线标签信息和在S710中读取出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信息,将相对于存储为携带品登记信息的无线标签而在S710中读取出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中未包含的携带品判定为携带遗忘品(S711)。接下来,根据有无携带品遗忘,进行分支处理(S712),在无携带品遗忘的情况下(“否”),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将控制主体返还给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进而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显示基本画面121a,结束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的动作。
在有携带品遗忘的情况下(“是”),在显示部121中显示如图8(b)所示的携带品列表画面121d(S713)。携带品列表画面121d包括携带品的列表121d1、确认图标121d2、结束图标121d3。
接下来,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构成携带品列表画面121d的图标的选择输入(S714),依照选择出的图标执行分支处理S715。
在S714中受理确认图标121d2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715中返回到S710,再次读取在携带品管理装置100的周边存在的无线标签300的标签信息。
在S714中受理结束图标121d3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在分支处理S715中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将控制主体返还给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进而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显示基本画面121a,结束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的动作。
此外,可以在S703中进行标签信息的读取后省略用于确认的S704的携带品列表画面显示,另外也可以不进行S705的选择输入的受理、S706的分支处理就进行S707的向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区域的存储处理。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例如通过在到达出差目的地、旅行目的地的投宿场所的时间点启动携带品管理功能执行部104b,在到达投宿场所的时间点的携带品中的、离开投宿场所时的携带品中未包含的携带品被显示为携带遗忘品,所以能够防止从出差目的地、旅行目的地发生忘记携带的情况。
在以上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例如在离开自家时、或者在到达出差目的地、旅行目的地的投宿场所的时间点进行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的读取,将与读取出的无线标签对应的携带品登记为携带品,所以无需预先制作、登记携带品的列表。
另外,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在离开自家时进行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的读取和携带品登记信息的存储的情况下,通过观察携带品列表画面121c,能够确认带到出差目的地、旅行目的地的携带品。
另外,在实施例2至实施例4中,能够在离开出差目的地、旅行目的地的投宿场所等登记的位置时自动地进行携带品遗忘的确认,在有遗忘物的情况下通过显示等来通知。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中,位置信息获取执行部104c根据由GPS接收部111接收到的信号获取位置信息,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由LAN通信部141获取而使用在出差目的地、投宿目的地等设置的无线通信用接入点202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符)等信息来获取位置信息。
另外,也可以根据能否检测在出差目的地、投宿目的地等设置的无线通信用接入点202的SSID,判断是否为从携带品管理场所起预定的距离的范围内。或者,也可以使用移动体通信网的基站203的固有信息来获取位置信息。或者,也可以通过使用在出差目的地、投宿目的地等设置的蓝牙通信的信标等来获取位置信息。进而,也可以使用从无线通信用接入点202或者移动体通信网的基站203接收的电波的强度来获取位置信息。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有携带品遗忘时显示携带品列表画面121d,但除了显示以外,也可以通过声音或者/以及振动来通知携带品的遗忘。进而,也可以对与携带品管理装置100通过蓝牙通信等协作的手表型等信息终端进行通知。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记载为主要通过执行携带品管理程序105a、位置信息获取程序105b以及日程管理程序105c这三个程序来实现本发明的功能等,但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执行具有与上述三个程序的各功能相同的功能的只一个程序来实现本发明的功能。
另外,虽然示出了在上述实施例的携带品管理装置100中内置标签读取器部107的结构例,但也可以另外设置读取无线标签300的标签信息的设备并经由扩展接口部108获取读取出的信息。
实施例5
图16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携带品管理装置400的使用方式的图。携带品管理装置400例如设置于玄关等,通过读取外出的用户的携带品所具备的无线标签300(300-1~300-N)来管理各携带品。无线标签300不限于预先内置于携带品,也可以如贴纸那样粘贴到携带品。
图17A是示出携带品管理装置400的硬件结构的图。在图17A中,与实施例1的图1A中的主控制部101、系统总线102、ROM103、RAM104、存储器部105、操作部106、标签读取器部107、显示部121、声音输出部131对应地,具备主控制部401、系统总线402、ROM403、RAM404、存储器部405、操作部406、标签读取器部(标签信息读取部)407、显示部408、声音输出部409,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携带品管理装置400还具备计时部410。计时部410例如使用RTC(Real TimeClock,实时时钟)电路对从用户设定的日期时间和时刻起的经过时间进行测量,输出日期时间和时刻以及星期的信息。主控制部401通过读入从计时部410输出的信息,进行基于日期时间和时刻以及星期的处理等。
此外,标签读取器部(标签信息读取部)407相对无线标签300的读取距离例如设为1m左右则是适当的。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不内置标签读取器部407而通过连接于外部的标签读取器设备读取标签信息并获取该信息。
另外,声音输出部409是扬声器,对携带品管理装置400的用户报告警告音等。
图17B是示出携带品管理装置400的软件结构的图,示出图17A中的ROM403、RAM404以及存储器部405的功能。
主控制部401通过执行在ROM403中存储的程序而构成携带品管理执行部403a,进行构成携带品管理装置400的各块的控制。RAM404构成临时地保持在执行在ROM403中存储的程序时所需的数据的临时存储区域(临时存储部)404a。存储器部405构成存储用于携带品管理执行部403a进行携带品管理的信息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管理信息存储部)405a。
图18是示出携带品管理装置400的外观和主画面408a的显示例的图。通过携带品管理装置400的电源键406k按下,装置的电源接通,在显示部408中显示主画面408a。在主画面408a中,作为与在携带品管理中执行的处理相关联的图标,显示用户登记图标408a1、携带品登记A图标408a2、携带品确认图标408a3等。通过用户选择任意图标,执行与选择出的图标相关联的处理。
此外,关于上述图标的选择,如果用手指对显示部408上的显示作为目标的图标的位置进行触按操作,则能够在触摸面板检测到它。或者,也可以通过未图示的十字光标键以及确定键等操作键来选择。
图19是示出携带品管理装置400的携带品管理执行部403a进行的基本处理的流程图。
通过携带品管理执行部403a,首先显示主画面408a(S801)。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在主画面408a中显示出的图标的选择输入(S802),依照选择出的图标进行分支处理(S803)。
在受理用户登记图标408a1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分支到用户登记处理S804,在受理携带品登记A图标408a2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分支到携带品登记处理AS805,在受理携带品确认图标408a3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分支到携带品确认处理S806。在无选择输入的情况下以及执行用户登记处理S804、携带品登记处理AS805、携带品确认处理S806的各处理后,返回到S801,再次显示主画面408a。
以下,说明用户登记处理S804、携带品登记处理AS805、携带品确认处理S806的各处理。
图20是示出用户登记处理S804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另外,图21A、图21B示出处理中的显示画面。
在用户登记处理S804中,首先读入在存储器部405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405a中存储的用户的登记信息(携带品管理信息)(S900),显示用户列表画面408b(S901)。
图21A示出用户列表画面408b的显示例。本显示例的用户列表画面408b包括记载有登记的用户名的用户列表408b1、追加图标408b2、结束图标408b3。
接着,携带品管理执行部403a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构成用户列表画面408b的用户列表408b1或者图标408b2、408b3的选择输入(S902),依照选择输入的用户名或者图标执行分支处理S903。在S902中受理结束图标408b3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结束用户登记处理。
在S902中受理在用户列表408b1中显示出的用户名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读入与选择出的用户名对应地存储于存储器部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405a的登记信息(S904),进入到S905。另外,在S902中受理追加图标408b2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进入到S905。
在S905中,显示用户登记画面408c。图21B示出用户登记画面408c的显示例。本显示例的用户登记画面408c包括用户名输入框408c1、携带品登记B图标408c2、登记图标408c3、返回图标408c4、携带品学习功能复选框408c5、携带品自动追加功能复选框408c6。此外,在S902中受理在用户列表中显示出的用户名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根据在S904中读入的用户名、携带品学习功能ON/OFF设定以及携带品自动追加功能ON/OFF设定的登记信息,显示用户名输入框408c1、携带品学习功能复选框408c5以及携带品自动追加功能复选框408c6。
接下来,针对在用户登记画面408c中显示出的图标、输入框、复选框,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选择输入(S906),依照选择出的图标、输入框、复选框进行分支处理(S907)。在S906中受理返回图标408c4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返回到S901而显示用户列表画面408b。
在S906中,在通过触按操作而选择用户名输入框408c1时,进行用户名输入处理(S908)。在用户名输入处理S908中,例如能够显示软键盘(在图21B中未图示),能够新登记用户名或者变更和修正登记完毕的用户名。
在S906中受理携带品登记B图标408c2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执行针对在S908中输入的用户名的携带品登记处理B(S909)。在图22中后述携带品登记处理B。
在S906中,在通过触按操作而选择携带品学习功能的复选框408c5时,进行携带品学习功能的ON/OFF设定切换(S910)。在携带品学习功能复选框408c5中,每当触按操作时,切换携带品学习功能的ON/OFF的设定状态。在图21B的显示例中,黑的四方形表示ON的设定状态,白的四方形表示OFF的设定状态。
在S906中,在通过触按操作而选择携带品自动追加功能复选框408c6时,进行携带品自动追加功能的ON/OFF设定切换(S911)。在携带品自动追加功能复选框408c6中,每当触按操作时,切换携带品自动追加功能的ON/OFF的设定状态。在图21B的显示例中,黑的四方形表示ON的设定状态,白的四方形表示OFF的设定状态。
在S906中受理登记图标408c3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与在S908的用户名输入处理中输入的用户名对应地,在S909的携带品登记B处理中登记的携带品的信息、S910的携带品学习功能ON/OFF设定、S911的携带品自动追加功能ON/OFF设定等信息在存储器部405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405a中被存储为携带品管理信息(S912)。
在S908~S912的各处理执行之后返回到S905,再次显示用户登记画面408c。
图22是示出携带品登记处理B(图20的S909)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另外,图21C、图21D示出处理中的显示画面。
在携带品登记处理B(S909)中,首先从存储器部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405a读入与在用户登记画面408c的用户名输入框408c1中显示出的用户名对应的携带品管理信息(S1000),显示携带品列表画面B(408d)(S1001)。
图21C示出携带品列表画面B(408d)的显示例。本显示例的携带品列表画面B包括用户名408d1、与用户名对应地登记的携带品列表408d2、返回图标408d3、删除图标408d4、修正图标408d5、追加图标408d6。在用户名408d1中,显示被输入到用户登记画面408c的用户名输入框408c1的用户名。携带品列表408d2包括管理编号、无线标签ID信息、携带品的产品名称。
接着,携带品管理执行部403a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构成携带品列表画面408d的携带品列表408d2或者各图标的选择输入(S1002),依照选择输入的携带品列表或者图标执行分支处理S1003。在S1002中受理返回图标408d3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结束携带品登记B处理S909。
在S1002中受理在携带品列表408d2中显示出的携带品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将受理选择输入的携带品选择为进行删除或者修正的对象,例如通过使显示的颜色反转等显示以使得知道被选择(S1004)。在此,示出了无线标签ID信息为“xxxx9”的携带品被选择为进行删除或者修正的对象的例子。之后,返回到S1001。
在S1002中受理删除图标408d4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针对在上述S1004中选择出的携带品,从存储器部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405a删除信息(S1005)。之后,返回到S1001。
在S1002中受理修正图标408d5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针对在上述S1004中选择出的携带品,从存储器部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405a读入携带品管理信息(S1006),进入到S1007。另外,在S1002中受理追加图标408d6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进入到S1007。
在S1007中,显示携带品登记画面B408e。图21D示出携带品登记画面B(408e)的显示例。本显示例的携带品登记画面B包括管理编号408e1、无线标签ID信息408e2、携带品产品名称输入框408e3、用户名输入框408e4、携带条件设定复选框408e5、标签信息读取图标408e6、登记图标408e7、返回图标408e8。在用户名输入框408e4中,显示在携带品列表画面B(408d)的用户名408d1中显示出的用户名。在携带条件设定复选框408e5中,能够进行针对每星期各日以及每个事件(在此是出差时)的设定。此外,在S1002中受理修正图标408d5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根据在S1006中读入的携带品登记信息,显示管理编号408e1、无线标签ID信息408e2、携带品产品名称输入框408e3、用户名输入框408e4、携带条件设定复选框408e5的登记信息。
接下来,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在携带品登记画面B中显示出的图标、输入框、复选框的选择输入(S1008),依照选择出的图标、输入框、复选框进行分支处理(S1009)。此外,在该选择输入以及分支处理S1008、S1009中,能够进行组合有图标、输入框、复选框的选择输入的处理。在S1008中受理返回图标408e8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返回到S1001,显示携带品列表画面408d。
在S1008中,在通过触按操作而选择携带品产品名称输入框408e3时,进行携带品产品名称输入处理(S1010)。在携带品产品名称输入处理S1010中,例如显示软键盘(在图21D中未图示),能够输入、修正产品名称。
在S1008中,在通过触按操作而选择用户名输入框408e4时,进行用户名输入处理(S1011)。在用户名输入处理S1011中,例如显示软键盘,能够输入、修正用户名。
在S1008中,在通过触按操作而选择携带条件设定复选框408e5时,作为携带条件指定要携带的星期和在出差时是否携带(S1012)。此外,为了应对如学校和私塾那样携带品根据外出的时段而改变的情况,也可以作为携带条件不仅设定携带的星期,还设定时段等其他携带条件。
在S1008中,在通过触按操作而选择标签信息读取图标408e6时,通过标签读取器部407读取在携带品管理装置400的周边存在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300的标签信息(S1013)。
在S1008中受理登记图标408e7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将在携带品登记画面B中显示出的管理编号408e1、无线标签ID信息408e2、携带品产品名称输入框408e3、用户名输入框408e4、携带条件设定复选框408e5的信息作为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于存储器部405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405a(S1014)。
在S1010至S1014的各处理执行之后返回到S1007,再次显示携带品登记画面B(408e)。在该携带品登记画面B中,显示在S1010~S1012中输入的携带产品名称、用户名、携带条件、在S1013中读取出的标签信息。
通过以上的处理,能够进行选择出的用户的携带品的追加、修正、删除等处理。
图23是示出图19的携带品登记处理A(S805)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携带品登记处理A与上述图22的携带品登记处理B(S909)类似,但与用户的登记处理独立,是关于登记的所有用户进行携带品登记的处理。对与图22相同的处理附加相同的符号,关于共同的处理,省略说明。
在携带品登记处理A(S805)中,首先从存储器部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405a读入登记的所有用户的携带品的携带品管理信息(S1020),显示携带品列表画面A(408f)(S1021)。
图24示出携带品列表画面A(408f)的显示例。携带品列表画面A的显示项目与图21C的携带品列表画面B(408d)的显示项目对应,包括登记的携带品列表408f1、返回图标408f2、删除图标408f3、修正图标408f4、追加图标408f5。此外,关于携带品列表408f1,除了管理编号、无线标签ID信息、携带品产品名称以外,还追加用户名而构成。
接下来,携带品管理执行部403a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构成携带品列表画面408f的携带品列表或者图标的选择输入(S1002),依照选择输入的携带品列表或者图标,进行与图22的携带品登记处理B的S1003至S1014同样的处理。即,用户针对图21D的携带品登记画面B(408e)进行选择输入。
通过以上的处理,以所有用户为对象进行携带品的追加、修正、删除等处理。
图25是示出图19的携带品确认处理S806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携带品确认处理中,进行携带遗忘品的判定和通知以及携带所需品的自动追加登记。
首先,从计时部410获取日期时间信息(S1100),从存储器部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405a读入携带品管理信息(S1101)。
图26示出携带品管理信息4050的例子。作为携带品管理信息4050,存储有管理编号11a、无线标签ID11b、用户名11c、携带产品名称11d、携带条件设定11e。在携带条件设定11e中,进行针对每星期各日的、或者出差时的需要携带与否的区分。即,设定标志为“1”的携带品表示在该星期或者出差时需要携带,设定标志为“0”的携带品表示不需要携带。以下,作为携带条件,以针对每星期各日的需要携带与否为中心进行说明,但关于针对每个事件(出差时等)的需要携带与否也是同样的。
接下来,通过标签读取器部407,关于用户携带的所有携带品,进行无线标签300的标签信息的读取(S1102),根据读取出的无线标签的信息和携带品管理信息4050,进行用户判别处理(S1103)。用户判别处理是根据该携带品判别用户的处理,也对应于多个用户共用该携带品的情况。通过图29详细地后述用户判别处理。
在判别出用户时,参照该用户的携带品管理信息4050,比较在S1100中获取到的日期时间信息的星期的携带条件设定为标志“1”(需要携带)的携带品和在S1102中读取出的无线标签的携带品。然后,将在标志“1”的携带品中读取出的无线标签的携带品中未包含的携带品判定为携带遗忘品(S1104)。为了对用户通知有无遗忘携带品,显示携带品列表画面C(408g)(S1105)。
图27示出携带品列表画面C(408g)的显示例。携带品列表画面C包括判别出的用户名408g1、在S1100中获取到的日期时间信息的星期中判别出的用户需要携带的携带品的列表408g2、结束图标408g3。携带品列表408g2包括管理编号、无线标签ID信息、携带品产品名称。另外,关于在S1104中被判定为携带遗忘品的携带品,例如通过使显示的颜色反转等,将携带遗忘品与其他区分显示。在此,ID为“xxxx4”、产品名称为“TARO_套票盒”被显示为携带遗忘品。
此外,关于出差时的携带遗忘品的判定和显示,只要在图27的携带品列表画面C(408g)内追加“出差时”的图标,通过用户将其选择而切换为出差时的忘记携带判定即可。另外,在本显示例中还显示有携带遗忘品以外的携带品,但也可以仅显示携带遗忘品,还可以关于携带遗忘品而显示其个数。
接下来,携带品管理执行部403a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进行输入的受理(S1106),根据是否受理结束图标408g3的选择输入,执行分支处理S1107。在未受理结束图标408g3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否”)返回到S1106,再次进行输入的受理。在受理结束图标408g3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是”),进入到S1108。
在S1108中,根据用户的判别结果和携带品的确认结果,制作携带品确认日志信息而存储于存储器部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405a。在管理信息存储区域405a中,每当进行确认动作时制作日志信息,关于各用户,针对每个日期积蓄日志信息。
图28示出携带品确认日志信息4051的例子。在(a)中,在针对每个用户的确认结果中,记录有确认的日期、星期、确认的时刻、在S1102中读取出的无线标签ID以及是否为出差时(出差时=1)的信息。在(b)中,针对每个用户,记录有针对每星期各日以及在出差日进行了携带品确认处理的次数(通过携带品管理装置400进行了确认动作的次数)。在(c)中,记录有携带品的针对每星期各日以及出差日的携带次数(附加于该携带品的无线标签ID的检测次数)。
接下来,在S1109中,执行管理信息更新处理。在管理信息更新处理中,自动登记判定为未登记的携带品,另外通过学习功能自动设定需要携带的携带品。通过图31后述管理信息更新处理。据此结束携带品确认处理S806,返回到图19的S801而显示主画面408a。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携带品确认处理,在用户未携带被设定为需要携带的携带品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携带遗忘品并通知给用户。该携带条件是针对每星期各日和/或出差时对应地设定的,所以还能够应对所持物根据星期、出差等条件而改变的情况,使用性提高。
图29是示出用户判别处理S1103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此,判别进行携带品确认的用户,并且在是未登记的用户的情况下进行用户登记。
首先,根据在读取出的无线标签中是否包括登记完毕的无线标签,进行分支处理(S1201)。在读取出的无线标签中包括登记完毕的无线标签的情况下(“是”),根据在读取出的无线标签中是否包括多个用户的无线标签,进行分支处理(S1203)。
在读取出的无线标签中仅包括一个用户的无线标签的情况下(“否”),判别为在携带品管理装置400中进行携带品确认的是登记了读取出的无线标签的用户(S1204)。此外,在仅包括一个用户的无线标签的情况下,为了确认本人,也可以显示用户确认画面(依照后述图30的画面)并对其进行承认。
在读取出的无线标签中包括多个用户的无线标签的情况下(“是”),为了判别进行携带品确认的用户,显示用户选择画面408h(S1205)。
图30示出用户选择画面408h的显示例。在用户选择画面408h中,显示与读取出的无线标签对应地登记的多个用户名的列表408h1。从对此进行携带品确认的用户,受理针对通过触按操作等显示出的用户列表的选择输入(S1206),判别为选择出的用户名的用户在携带品管理装置400中进行携带品确认(S1207)。
在S1201中,在读取出的无线标签中不包括登记完毕的无线标签的情况下(“否”),进行用户登记处理(S1202)。在用户登记处理S1202中,进行与图20所示的用户登记处理S804相同的处理。由此,显示如图21A所示的用户列表画面408b,如果用户被登记,则选择在列表中显示出的用户名,在图21B的用户登记画面408c中选择携带品登记B图标408c2而进行携带品的登记。如果用户未被登记,则在图21A的用户列表画面408b中选择追加图标408b2,在图21B的用户登记画面408c中进行用户名等的输入以及选择携带品登记B图标408c2而进行携带品的登记。
通过以上的处理,能够判别进行携带品确认的用户。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在读取出与多个用户的携带品对应的无线标签的情况下选择用户,但也可以关于与读取出的无线标签对应的多个用户进行携带品遗忘判定处理S1104,针对每个用户显示携带品列表画面。另外,在读取出与多个用户的携带品对应的无线标签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读取出无线标签的时刻和被存储为携带品确认日志信息的携带品确认时刻近的用户。
图31是示出管理信息更新处理S1109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管理信息更新处理中,在检测到未登记的携带品的情况下,自动地追加登记为新的携带品,关于携带频度高的携带品,将携带条件自动地设定为需要携带的携带品。
首先,根据在用户登记的设定(图21B)中携带品自动追加功能复选框408c6是ON还是OFF,进行分支处理(S1301)。在携带品自动追加功能的设定是OFF的情况下(“否”),进入到S1306。在携带品自动追加功能的设定是ON的情况下(“是”),针对表示读取出的无线标签的顺序的参数I,从1至读取出的无线标签的个数N之间,将循环处理(S1302~S1305)反复进行N次。
在S1303中,根据第I个读取出的无线标签ID是否登记完毕,进行分支处理。在未登记的情况下(“否”),将第I个读取出的未登记的无线标签追加登记为在用户判别处理S1103中判别出的用户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S1304)。在登记完毕的情况下(“是”),返回到循环处理的开头,关于接下来的参数,进行S1303以后的处理。
接下来,在S1306中,根据在用户登记的设定(图21B)中携带品学习功能的复选框408c5是ON还是OFF,进行分支处理(S1306)。在学习功能的设定是OFF的情况下(“否”),进入到S1315。在学习功能的设定是ON的情况下(“是”),针对参数J,从1至针对该用户登记的携带品的个数M之间,将循环处理(S1307~S1314)反复进行M次。
在S1308中,关于第J个携带品,进行在该星期中是否满足预定的条件(携带必须条件)的判定处理。在该判定中,参照图28的携带品确认日志信息4051。作为携带必须条件的例子,设为在该星期中进行了携带品的确认的次数为预定的次数以上(作为例子是5次)且在该星期中携带第J个携带品的概率为预定以上(作为例子是80%)。根据在图28(c)的该星期中读取出该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次数相对图28(b)的携带品日志信息的该星期中进行了携带品确认处理的次数的比例,计算携带的概率。
作为判定的结果,在满足携带必须条件的情况下(“是”),将针对第J个携带品的该星期的携带条件标志设定为“1”(S1309)。在不满足携带必须条件的情况下(“否”),将针对第J个携带品的该星期的携带条件标志设定为“0”(S1310)。
在S1311中,进行在出差日是否满足上述携带必须条件的判定处理。作为判定的结果,在满足携带必须条件的情况下(“是”),将出差日的携带条件标志设定为“1”(S1312)。在不满足携带必须条件的情况下(“否”),将出差日的携带条件标志设定为“0”(S1313)。
在进行S1307至S1314的循环处理之后,在S1315中更新在用户判别处理S1103中判别出的用户的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于存储器部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405a。
通过以上的管理信息更新处理,在进行了未登记的无线标签的读取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登记为在用户判别处理S1103中判定出的用户的携带品,能够简单地进行新的携带品的登记。另外,关于作为预先在该星期、出差时应携带的携带品而未设定携带条件的携带品,也能够通过学习功能判定是否满足携带必须条件,能够自动地作为应携带的携带品而设定携带条件。
根据本实施例,应携带的所持物是针对每星期各日另外针对每个事件对应地设定的,所以还能够应对所持物根据星期、事件等条件而改变的情况。另外,能够根据携带品的确认结果将携带频度高的携带品自动地登记为应携带的所持物,使用性提高。
实施例6
在本实施例中,叙述对在实施例5中说明的携带品管理装置连接保持用户信息的信息终端装置而协作地管理携带品的系统。由此,能够进一步扩充携带品管理功能。
图32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携带品管理系统的使用方式的结构图。携带品管理系统是对携带品管理装置500连接信息终端装置600而通信来协作地管理携带品的系统。作为为此的通信单元,利用因特网等广域公共网络201及其无线通信用接入点202、移动电话通信网的基站203以及移动电话通信服务器204。由此,即使信息终端装置600存在于远离携带品管理装置500的场所,也能够通过发送接收用户的信息、携带品的信息来扩充携带品遗忘的判定功能、通知功能。例如,能够将携带品管理装置500设置于玄关而管理家族全员的携带品,通过信息终端装置600对家族的其他成员通知携带品的遗忘。
图33A是示出携带品管理装置500的硬件结构的图。对与实施例5(图17A)相同的功能部分附加相同的编号,关于共同点省略重复的说明。与图17A的不同点在于,作为通信处理部411,追加有LAN通信部411a、蓝牙通信部411b。通信处理部411具有与实施例1的图1A中的通信处理部140同样的功能,所以省略其说明,LAN通信部411a以及蓝牙通信部411b在与信息终端装置600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进而还可以具备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通信部。
图33B是示出携带品管理装置500的软件结构的图,示出图33A中的ROM403、RAM404以及存储器部405的功能。对与实施例5(图17B)相同的功能部分附加相同的编号,省略重复的说明。与图17B的不同点在于,存储器部405具有日程信息存储区域(日程信息存储部)405b。
信息终端装置600的硬件结构与实施例1的图1A中的除了标签读取器部107以外的结构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信息终端装置600和基站203的通信可以通过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注册商标)方式、GSM(Global System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注册商标)方式、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方式或者其他通信方式进行。
图34是示出信息终端装置600的软件结构的图,示出ROM103、RAM104以及存储器部105的功能。信息终端装置600的动作主要是将在ROM103中存储的基本动作程序103a、在存储器部105中存储的通知管理程序105e、日程管理程序105c在RAM104中展开并通过主控制部101而执行的。由此,在RAM104中,基本动作执行部104a、通知管理执行部104e以及日程管理执行部104d被构成,各种动作被控制。另外,在存储器部105的日程信息存储区域(日程信息存储部)105d2中,存储有关于在携带品管理装置500中成为管理对象的用户的日程信息。具体而言,具有信息终端装置600的持有者本人的日程信息(例如出差日期时间、投宿场所等事件信息),进而也可以包括他人(例如家族、孩子)的日程信息(例如旅行、购物等事件信息)。
图35是示出携带品管理装置500的携带品管理执行部403a进行的基本处理的流程图。对与实施例5(图19)相同的处理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
在携带品管理执行部403a中,首先显示主画面408i(S801-2)。图36是示出携带品管理装置500的主画面408i的显示例的图。在主画面408i中,作为与在携带品管理中执行的处理相关联的图标,显示用户登记图标408i1、携带品登记A图标408i2。相比于实施例5(图18),删除了携带品确认图标408a3。
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在主画面408i中显示出的图标的选择输入(S802),依照选择出的图标进行分支处理(S803)。在受理用户登记图标408i1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分支到用户登记处理S804-2,在受理携带品登记A图标408i2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分支到携带品登记处理AS805,在无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分支到携带品确认处理S806-2。其中,携带品登记处理AS805与上述图23相同,但用户登记处理S804-2和携带品确认处理S806-2进行与信息终端装置600协作的处理。在用户登记处理S804-2、携带品登记处理AS805、携带品确认处理S806-2的各处理执行之后返回到S801-2,再次显示主画面408i。
以下,说明用户登记处理S804-2和携带品确认处理S806-2。
图37是示出用户登记处理S804-2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与实施例5的图20对应地对同一处理附加相同的符号,说明新的处理。
在S905-2中显示用户登记画面408c。在图38A中,示出用户登记画面408c的显示例。相比于图21B中的用户登记画面408c,追加有终端登记图标408c7。
在S906-2中,在通过触按操作而选择终端登记图标408c7时,执行终端登记处理(S913)。这是为了携带品管理而登记进行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的处理。
图39是示出终端登记处理S913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首先,将终端登记画面408j显示于显示部408(S1401)。
在图38B中,示出终端登记画面408j的显示例。终端登记画面408j包括检测出的信息终端装置的终端列表408j1、终端搜索图标408j2、配对图标408j3、登记图标408j4、返回图标408j5、日程协作复选框408j6、通知协作复选框408j7。
接下来,携带品管理执行部403a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构成终端登记画面408j的终端列表或者图标的选择输入(S1402),依照选择输入的终端列表或者图标进行分支处理(S1403)。
在S1402中受理在终端列表408j1中显示出的信息终端装置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将受理选择输入的信息终端装置选择为与携带品管理装置500协作的对象,例如通过使显示的颜色反转等显示以使得知道被选择(S1404)。图38B示出了终端1“Sphone_AAA”被选择为协作的对象的例子。在S1402中受理终端搜索图标408j2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通过蓝牙通信搜索在携带品管理装置500的周边存在的信息终端装置,获取检测出的信息终端装置的信息(S1405)。获取到的信息终端装置的信息在S1401中显示于终端登记画面408j的终端列表408j1。
在S1402中受理配对图标408j3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例如通过输入认证编号等已知的方法与在S1404中被选择为协作的对象的信息终端装置进行配对处理(S1406)。
在S1402中,在通过触按操作而选择日程协作复选框408j6时,进行与配对的信息终端装置600的日程信息协作的ON/OFF设定切换(S1407)。在S1402中,在通过触按操作而选择通知协作复选框408j7时,进行与配对的信息终端装置600的携带品遗忘等的通知协作的ON/OFF设定切换(S1408)。
在S1402中受理登记图标408j4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显示于终端登记画面408j,将配对了的信息终端装置的信息、日程协作等设定信息作为携带品管理信息存储于存储器部405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405a(S1409)。在S1404至S1409的各处理执行之后返回到S1401,再次显示终端登记画面408j。
在S1402中受理返回图标408j5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结束终端登记处理S913。
接下来,图40A和图40B是示出携带品确认处理S806-2的一个例子的序列图。图40A示出序列前半,图40B示出序列后半,携带品管理装置500和信息终端装置600协作地进行处理。图41和图42示出处理中的显示画面。
在图40A中,携带品管理装置500从计时部410获取日期时间信息(S1501),根据当前的时刻是否经过预定的日程获取时刻,进行分支处理(S1502)。作为预定的时刻,例如最好为用户的日程确定而用户出门前的时刻(例如上午4时等)。在未经过预定的时刻的情况下(“否”),进入到S1508。
在经过预定的时刻的情况下(“是”),根据是否有日程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进行分支处理(S1503)。在无日程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的情况下(“否”),进入到S1508。在有日程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的情况下(“是”),根据是否已获取日程信息进行分支处理(S1504)。在已获取的情况下(“是”),进入到S1508。
在S1504的判定中未获取到日程信息的情况下(“否”),对日程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600发送关于在S1501中获取到的日的日程信息的获取请求(S1505)。信息终端装置600在接收到请求时根据在存储器部105的日程信息存储区域105d2中存储的日程信息,将相应的日程信息发送到携带品管理装置500(S1506)。携带品管理装置500将接收到的日程信息存储于存储器部405的日程信息存储区域405b(S1507)。
接下来,在S1508中通过标签读取器部407读取在携带品管理装置500的周边存在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300的标签信息,根据是否检测到无线标签(是否读取出标签信息),进行分支处理(S1509)。在检测不到无线标签的情况下(“否”),结束携带品确认处理S806-2。在检测到无线标签的情况下(“是”),从存储器部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405a读入携带品管理信息,另外从日程信息存储区域405b读入日程信息(S1510)。读入的携带品管理信息的例子如上述图26所示,在携带条件设定11e中设定有针对每星期各日的携带品和出差日的携带品。之后,根据读取出的标签信息和携带品管理信息,进行用户的判别处理(S1511)。通过图43详细地后述用户判别处理。
接着,在图40B中,携带品管理装置500根据读取出的标签信息和携带品管理信息以及日程信息进行携带品遗忘的判定(S1512)。即,参照与在S1511中判别出的用户有关的携带品管理信息,比较在S1501中获取到的日期时间信息的星期的携带条件设定为标志“1”的携带品、或者在日程信息中该日是出差日的情况下出差日的携带条件设定为标志“1”的携带品与在S1508中读取出的无线标签的携带品。然后,将在标志“1”的携带品中读取出的无线标签的携带品中未包含的携带品判定为携带遗忘品。
接下来,根据是否有通知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进行分支处理(S1513)。在有通知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的情况下(“是”),将携带品遗忘信息通知给信息终端装置600(S1514)。信息终端装置600的通知管理执行部104e根据接收到的携带品遗忘信息,为了对用户通知有无遗忘携带品,显示携带品遗忘通知画面121h(S1517)。图41示出携带品遗忘通知画面121h的显示例。携带品遗忘通知画面121h包括判别出的用户名121h1、包括携带遗忘品的产品名称的通知消息121h2、结束图标121h3。
接下来,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构成携带品遗忘通知画面121h的结束图标121h3的选择输入(S1518),根据选择输入进行分支处理(S1519)。在S1518中无结束图标121h3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否”)返回到S1518,再次进行选择输入的受理。在S1518中受理结束图标121h3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是”),向携带品管理装置500发送携带品遗忘通知的确认响应(S1520)。
在S1513中无通知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的情况下(“否”),为了对用户通知有无遗忘携带品,在携带品管理装置500的显示部408中显示携带品遗忘通知画面408k(S1515)。
图42示出携带品遗忘通知画面408k的显示例。携带品遗忘通知画面408k包括判别出的用户名408k1、包括携带遗忘品的产品名称的通知消息408k2、结束图标408k3。
接下来,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构成携带品遗忘通知画面408k的结束图标408k3的选择输入(S1516)。在分支处理S1521中,在S1516中无结束图标408k3的选择输入的受理的情况下、或者从信息终端装置600未接收到携带品遗忘通知的确认响应的情况下(“否”),返回到S1516。在S1516中有结束图标408k3的选择输入的受理的情况下、或者从信息终端装置600接收到携带品遗忘通知的确认响应的情况下(“是”),针对判别出的每个用户名,制作携带品确认日志信息并存储于存储器部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405a(S1522)。存储的携带品确认日志信息的例子如上述图28所示记载有携带品的针对每星期各日和出差日中的携带次数等。
接下来,在S1523中执行管理信息更新处理。在管理信息更新处理中,自动登记判定为未登记的携带品,另外通过学习功能自动设定携带品的需要携带与否。携带品管理信息更新处理与上述图31相同。至此,结束携带品确认处理S806-2,返回到图35的S801-2而显示主画面408i。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携带品确认处理,携带品管理装置500和信息终端装置600能够协作地判定携带遗忘品并通知给用户。此时,能够从信息终端装置600获取用户的日程信息并将携带遗忘品通知给信息终端装置600,所以管理功能提高。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以在S1513中无通知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的情况下(“否”),在携带品管理装置400的显示部408中显示携带品遗忘通知画面408k,在S1513中有通知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的情况下(“是”),也同样地在携带品管理装置500的显示部408中显示携带品遗忘通知画面408k。
图43是示出用户判别处理S1511的一个例子的序列图。该处理也与信息终端装置600协作地进行。
首先,携带品管理装置500根据在读取出的无线标签中是否有登记完毕的无线标签,进行分支处理(S1601)。
在读取出的无线标签中有登记完毕的无线标签的情况下(“是”),根据在读取出的无线标签中是否包括多个用户的无线标签,进行分支处理(S1603)。在仅包括一个用户的无线标签的情况下(“否”),判别为在携带品管理装置400中进行携带品确认的是登记了读取出的无线标签的用户(S1604)。
在读取出的无线标签中包括多个用户的无线标签的情况下(“是”),根据是否有通知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进行分支处理(S1605)。在有通知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的情况下(“是”),将用户选择通知信息发送到信息终端装置600(S1606)。信息终端装置600的通知管理执行部104e根据接收到的用户选择通知信息,显示用于选择用户的用户选择画面(S1607)。在信息终端装置600的显示部121中显示依照上述图30的用户选择画面,显示与读取出的无线标签对应的用户的列表。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显示出的用户列表的选择输入(S1608),将用户选择响应发送到携带品管理装置500(S1609)。
在S1605中无通知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的情况下(“否”),在携带品管理装置500的显示部408中显示用于选择用户的用户选择画面(S1610)。此时的用户选择画面与图30相同。通过用户的触按操作等,受理显示出的用户列表的选择输入(S1611)。在分支处理S1612中,在S1611中无用户选择的输入的受理的情况下、或者从信息终端装置600未接收到用户选择响应的情况下(“否”),返回到S1611。在S1611中有用户选择的输入的受理的情况下、或者从信息终端装置600有用户选择响应的接收的情况下(“是”),判别为选择出的用户名的用户在携带品管理装置500中进行携带品确认(S1613)。
在S1601中在读取出的无线标签中无登记完毕的无线标签的情况下(“否”),进行用户登记处理(S1602)。在用户登记处理S1602中,进行与图20所示的用户登记处理相同的处理。由此,显示如图21A所示的用户列表画面408b,如果用户被登记,则选择在列表中显示出的用户名,在图21B的用户登记画面408c中选择携带品登记B图标408c2而进行携带品的登记。如果用户未被登记,则在图21A的用户列表画面408b中选择追加图标408b2,在图21B的用户登记画面408c中选择用户名等的输入以及携带品登记B图标408c2而进行携带品的登记。
通过以上的处理,能够判别进行携带品确认的用户。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S1605中无通知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的情况下(“否”),在携带品管理装置400的显示部408中显示用于选择用户的用户选择画面,但在S1605中有通知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的情况下(“是”),也可以同样地在携带品管理装置500的显示部408中显示用于选择用户的用户选择画面。
根据上述说明的携带管理系统,通过将携带品管理装置例如设置于玄关,能够在用户通过玄关时进行无线标签信息的读入,针对每星期各日、每个事件将携带品遗忘的通知显示于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即,例如通过登记父母的信息终端装置作为孩子的携带品遗忘的通知协作终端,能够在孩子上学时忘记携带品时通知给父母的信息终端装置。另外,在商人出差时应携带与通常不同的物品的情况下,通过与登记有出差等的日程信息的信息终端装置协作,也能够自动地判定与出差时对应的携带品遗忘情况。
上述实施例能够进行接下来的变形。在上述例子中,从信息终端装置获取用户的日程信息,但也可以在与因特网等广域公共网络201连接的服务器上存储用户的日程信息,经由LAN通信部411a获取日程信息。另外,也可以在显示携带品遗忘通知画面408k或者121h时从携带品管理装置的声音输出部409或者信息终端装置的声音输出部131输出警告音。由此,即使在用户忘了登记为通知协作终端的信息终端装置自身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声音通知发生忘记携带的情况。进而,也可以从携带品管理装置通过蓝牙通信等在协作的手表型等的信息终端装置进行通知。另外,也可以分别登记进行日程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和通知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另外,也可以登记多个通知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
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将携带品管理装置的携带品确认结果通知给与其协作的信息终端装置。另外,能够根据从信息终端装置获取到的用户的日程信息判定携带品遗忘,所以能够进一步扩充携带品管理功能。
上述各实施例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例如通过用集成电路设计等而通过硬件实现它们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另外,也可以通过微处理器单元等解释实现各个功能等的程序并执行而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并用硬件和软件。另外,图中示出的控制线、信息线表示被认为在说明上是必要的,未必示出产品上的所有控制线、信息线。也可以认为实际上几乎所有结构相互连接。
以上,说明了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实施例,不限定于一定具备说明的所有结构。另外,能够将某个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还能够对某个实施例的结构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能够针对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Claims (12)

1.一种携带品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读取器部,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
存储部,存储由所述读取器部读取出的标签信息;以及
控制部,对照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标签信息和由所述读取器部新读取出的标签信息而进行携带品遗忘的判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品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信号接收部,获取位置计算信号;以及
位置信息获取部,从所述信号接收部接收到的位置计算信号获取位置信息,
所述存储部存储由所述读取器部读取出的标签信息和由所述位置信息获取部获取到的位置信息,
在所述控制部中,在移动到从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位置信息的位置起预定的范围外时通过所述读取器部新读取标签信息,对照该新读取出的标签信息和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标签信息而进行携带品遗忘的判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品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日程信息获取部,获取日程信息;以及
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获取部,从所述日程信息获取部获取到的日程信息中获取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
所述存储部存储由所述读取器部读取出的标签信息和由所述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获取部获取到的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
在所述控制部中,在移动到从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的位置起预定的范围外时通过所述读取器部新读取标签信息,对照该新读取出的标签信息和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标签信息而进行携带品遗忘的判定。
4.一种携带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标签信息读取工序,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
存储通过所述第1标签信息读取工序读取出的标签信息的工序;
第2标签信息读取工序,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以及
对照所述存储的标签信息和通过第2标签信息读取工序读取出的标签信息而进行携带品遗忘的判定的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携带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位置信息获取工序,获取位置信息;
存储通过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工序获取到的位置信息的工序;以及
移动检测工序,检测移动到从所述存储的位置信息的位置起预定的范围外,
在所述第2标签信息读取工序中,在所述移动检测工序中检测出移动时,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携带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日程信息获取工序,获取日程信息;
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获取工序,从在所述日程信息获取工序中获取到的日程信息中获取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
存储所述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的工序;以及
移动检测工序,检测移动到从所述存储的移动目的地位置信息的位置起预定的范围外,
在所述第2标签信息读取工序中,在所述移动检测工序中检测出移动时,读取设置于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标签信息。
7.一种携带品管理装置,管理携带品并通知携带品的遗忘,其特征在于,具备:
标签信息读取部,读取携带品所具备的无线标签信息;
管理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针对每个用户预先登记为需要携带的携带品和与该携带品对应的无线标签信息及该携带品的携带条件的携带品管理信息;以及
携带品管理执行部,根据由所述标签信息读取部读取出的无线标签信息和在所述管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携带品管理信息来判别用户,并且判定判别出的用户的携带品的遗忘并通知,
在所述标签信息读取部读取出未登记于所述携带品管理信息的无线标签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携带品管理执行部将该无线标签信息登记为所述判别出的用户的携带品的无线标签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携带品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携带品管理装置具备计时部,该计时部输出日期时间以及星期的信息,
在所述携带品管理信息中,作为所述携带条件,针对每星期各日或者每个事件区分地登记需要携带的携带品,
所述携带品管理执行部根据来自所述计时部的日期时间以及星期的信息或者有无事件的信息,判定所述判别出的用户的携带品遗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携带品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携带品管理执行部将进行了携带品的确认动作的次数以及检测到携带品的无线标签的次数针对每星期各日或者每个事件制作日志信息而存储为所述携带品管理信息,将满足预定的携带必须条件的携带品作为需要携带的携带品而设定所述携带条件。
10.一种携带品管理装置,与信息终端装置协作地管理携带品并通知携带品的遗忘,其特征在于,具备:
通信部,与所述信息终端装置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
日程信息存储部,存储从所述信息终端装置获取到的用户的日程信息;
计时部,输出日期时间及星期的信息;
标签信息读取部,读取携带品所具备的无线标签信息;
管理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针对每个用户预先登记为需要携带的携带品和与该携带品对应的无线标签信息及该携带品的携带条件的携带品管理信息;以及
携带品管理执行部,根据由所述标签信息读取部读取出的无线标签信息和在所述管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携带品管理信息来判别用户,并且判定判别出的用户的携带品的遗忘并通知,
所述携带品管理执行部根据来自所述计时部的日期时间及星期的信息、在所述日程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日程信息以及在所述携带品管理信息中包含的携带条件,进行所述用户的携带品遗忘的判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携带品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用户遗忘携带品的情况下,所述携带品管理执行部经由所述通信部对所述信息终端装置进行携带品遗忘的通知。
12.一种携带品管理系统,携带品管理装置和信息终端装置协作而管理携带品并通知携带品的遗忘,其特征在于,
所述携带品管理装置具备:
第1通信部,与所述信息终端装置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
第1日程信息存储部,存储从所述信息终端装置获取到的用户的日程信息;
计时部,输出日期时间及星期的信息;
标签信息读取部,读取携带品所具备的无线标签信息;
管理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针对每个用户预先登记为需要携带的携带品和与该携带品对应的无线标签信息及该携带品的携带条件的携带品管理信息;以及
携带品管理执行部,根据由所述标签信息读取部读取出的无线标签信息和在所述管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携带品管理信息来判别用户,并且判定判别出的用户的携带品的遗忘并通知,
所述信息终端装置具备:
第2通信部,与所述携带品管理装置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以及
第2日程信息存储部,存储用户的日程信息,
所述携带品管理装置的所述携带品管理执行部根据来自所述计时部的日期时间及星期的信息、在所述第1日程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日程信息以及在所述携带品管理信息中包含的携带条件,进行所述用户的携带品遗忘的判定,并且在所述用户携带品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对所述信息终端装置进行携带品遗忘的通知。
CN201680065624.9A 2015-12-25 2016-12-08 携带品管理装置、携带品管理方法以及携带品管理系统 Active CN1083521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53456 2015-12-25
JP2015253456A JP2017117290A (ja) 2015-12-25 2015-12-25 携行品管理装置及び携行品管理方法
JP2016088037A JP6661457B2 (ja) 2016-04-26 2016-04-26 携行品管理装置及び携行品管理システム
JP2016-088037 2016-04-26
PCT/JP2016/086576 WO2017110504A1 (ja) 2015-12-25 2016-12-08 携行品管理装置、携行品管理方法、及び携行品管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2105A true CN108352105A (zh) 2018-07-31
CN108352105B CN108352105B (zh) 2020-12-18

Family

ID=59090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5624.9A Active CN108352105B (zh) 2015-12-25 2016-12-08 携带品管理装置、携带品管理方法以及携带品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6) US10467515B2 (zh)
CN (1) CN108352105B (zh)
WO (1) WO201711050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9472A (zh) * 2018-09-07 2020-03-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服务器装置以及携带品确认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4866A (ja) * 1999-07-15 2001-02-09 Shingo Shibata 遺失防止システム
JP2004086718A (ja) * 2002-08-28 2004-03-1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携帯品管理装置、携帯品管理システム、携帯品管理方法、携帯品管理プログラム
JP2006011501A (ja) * 2004-06-22 2006-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忘れ物検出装置
CN102855457A (zh) * 2012-08-06 2013-01-0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智能预测的门形rfid多天线部署系统及方法
JP2013122674A (ja) * 2011-12-09 2013-06-20 Canon Inc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4044522A (ja) * 2012-08-24 2014-03-13 Kyocera Corp 携帯通信装置、忘れ物検出システム及び忘れ物検出方法
CN104183042A (zh) * 2014-08-24 2014-12-03 安徽工程大学 校车接送管理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1234A (en) * 1988-08-24 1993-10-05 Nec Corporatio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8938256B2 (en) * 2000-08-29 2015-01-20 Intel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using location aware devices for producing notification messages operating under rule-based control
US8064887B2 (en) * 2000-08-29 2011-11-22 Logan James D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using location aware devices for audio message 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operating under rule-based control
CA2437888A1 (en) * 2001-02-12 2002-08-22 Matrics, Inc.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rchitecture
US7180798B2 (en) * 2001-04-12 2007-02-20 Fuji Electric Co., Ltd. Semiconductor physical quantity sensing device
US20030009396A1 (en) * 2001-07-03 2003-01-09 Devries Raymond A. Tracking and electronic signaling system
US7969306B2 (en) * 2002-01-11 2011-06-28 Sap Aktiengesellschaft Context-aware and real-time item tracking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scenarios
EP1452997B1 (en) * 2003-02-25 2010-09-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rticles
US7406100B2 (en) * 2003-05-21 2008-07-29 Atmel Corporation Bi-directional single wire interface
FR2963449B1 (fr) * 2010-07-27 2013-01-25 St 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Conversion d'un bus bifilaire en bus unifilaire
FR2963519B1 (fr) * 2010-07-27 2012-08-03 St 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Protocole de communication sur bus unifilaire
JP2012169746A (ja) * 2011-02-10 2012-09-0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デバイス
US9342810B2 (en) * 2012-05-01 2016-05-17 Hand Held Products, Inc. Dynamic scan context determination for asset reconciliation
US10169278B2 (en) * 2013-07-31 2019-01-0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LIN bus module
KR102238176B1 (ko) * 2014-04-16 2021-04-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일 와이어 프로토콜 통신에서의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단일 와이어 프로토콜 통신 시스템
US9473878B2 (en) * 2014-12-25 2016-10-18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of managing a wearable device ensemble
CA2983161A1 (en) * 2015-05-01 2016-11-10 Sonifi Solu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necting a mobile device to a communication system
DE112015005947T5 (de) * 2015-06-15 2018-01-04 Fuji Electric Co., Ltd. Datenübertragungssystem, Daten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und Sensor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4866A (ja) * 1999-07-15 2001-02-09 Shingo Shibata 遺失防止システム
JP2004086718A (ja) * 2002-08-28 2004-03-1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携帯品管理装置、携帯品管理システム、携帯品管理方法、携帯品管理プログラム
JP2006011501A (ja) * 2004-06-22 2006-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忘れ物検出装置
JP2013122674A (ja) * 2011-12-09 2013-06-20 Canon Inc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2855457A (zh) * 2012-08-06 2013-01-0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智能预测的门形rfid多天线部署系统及方法
JP2014044522A (ja) * 2012-08-24 2014-03-13 Kyocera Corp 携帯通信装置、忘れ物検出システム及び忘れ物検出方法
CN104183042A (zh) * 2014-08-24 2014-12-03 安徽工程大学 校车接送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9472A (zh) * 2018-09-07 2020-03-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服务器装置以及携带品确认方法
CN110889472B (zh) * 2018-09-07 2023-08-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服务器装置以及携带品确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10504A1 (ja) 2017-06-29
US11507793B2 (en) 2022-11-22
US10467515B2 (en) 2019-11-05
CN108352105B (zh) 2020-12-18
US11803727B2 (en) 2023-10-31
US10635962B2 (en) 2020-04-28
US20230022173A1 (en) 2023-01-26
US20180349750A1 (en) 2018-12-06
US20200242438A1 (en) 2020-07-30
US20240013020A1 (en) 2024-01-11
US20210117745A1 (en) 2021-04-22
US10909435B2 (en) 2021-02-02
US20190362211A1 (en) 2019-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8360A (zh) 基于个人信息提供服务的用户终端设备及其方法
CN102411469B (zh) 用于显示因特网网页的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
CN105453596A (zh) 支持输入因素的丰富上下文的智能sim选择
KR101315209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일정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4885044B (zh) 便携信息终端
CN105409250A (zh) 用于多个sim卡的智能用户界面
KR102352391B1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10052898A (ko) 배경 화면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대 단말기
CN108242204B (zh) 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以及信息报知方法
WO2016203653A1 (ja) 携帯情報端末、及び、そ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推薦方法
CN107257545A (zh) 服务器及其信息提供方法
CN102667707A (zh) 用于显示信息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JP6661457B2 (ja) 携行品管理装置及び携行品管理システム
WO2016060848A1 (en) Multi-media wireless watch
JP2017117290A (ja) 携行品管理装置及び携行品管理方法
JP2016184436A (ja) 携帯情報端末
CN108352105A (zh) 携带品管理装置、携带品管理方法以及携带品管理系统
KR101582644B1 (ko) 여행 일지 생성 시스템 및 그 여행 일지 생성 방법
CN103608821B (zh) 信息终端以及信息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07145361A (zh) 壁纸显示方法及装置
JP7284449B2 (ja) 表示端末、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40060628A (ko) 여행 일지를 생성하는 휴대용 기기
KR101022098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컨텐츠 관리 방법
JP2022083907A (ja) リソース管理システム、リソース管理方法、リソース管理装置、通信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0490472C (zh) 具有输入留言时显示指定图像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HOLDING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1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