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9551A - 用于将座椅固定到机动车辆的底座上的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座椅固定到机动车辆的底座上的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49551A CN108349551A CN201680062890.6A CN201680062890A CN108349551A CN 108349551 A CN108349551 A CN 108349551A CN 201680062890 A CN201680062890 A CN 201680062890A CN 108349551 A CN108349551 A CN 1083495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 component
- seat
- bottom plate
- pedes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 B60N2/015—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机动车辆的车身(3)的组件(2),该车身包括底座(4),该底座包括由两个纵梁(6)所侧向限定的前底板(5)以及相对于前底板升高并通过踵底板(8)联接到前底板的后底板(7);以及至少一个座椅(9),其包括用于固定到车身的前底脚(10);其中,前底脚位于前底板对面并且位于踵底板附近;组件(2)包括横梁(23),其在每个端部处固定到纵梁(6)上并且在底板(5)上方延伸且与底板隔开,前底脚(10)固定在横梁(23)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一排座椅固定到机动车辆的底座上,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这些座椅的前部固定以及所述座椅的后部固定。
背景技术
为了允许驾驶员恰当驾驶其车辆并运送乘客,机动车辆可以根据车型而包括位于座舱内的一排、两排或三排座椅。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更具体地关注于具有能够接纳乘客的通常称为2排座椅的第二排座椅的车辆,应当理解到,第一排对应于侧向并排定位的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的组合。
第二排座椅位于第一排后方,每个座椅可以呈单独座椅(也称为独立座椅)的形式,或者呈更加公知为术语长椅的集体座椅的形式。
根据定义,单独座椅表示一个座位,并且换句话说,用于接纳单独乘客,并且通常包括座垫以及靠背。与单独座椅不同,集体座椅是具有至少两个座位的座椅,并且换句话说,用于接纳至少两名乘客;其通常包括共同座垫以及共同靠背或单独靠背。
在后文中,单独座椅和集体座椅将共同归属于座椅的名称下。
座椅例如是固定的使得乘客通过前底脚、后底脚以及一个或多个后基底而沿车辆的前进方向朝车辆的前方定位,这些前底脚、后底脚以及一个或多个后基底分别定位于设置于座垫前部处的前支柱以及设置为支撑座垫后部和一个或多个靠背的后支柱的自由端。更确切地,前底脚铰接到前支柱的自由端,两个后底脚铰接到侧向邻接该排座椅的两个后支柱的自由端,并且每个后基底通常铰接到不同座椅的彼此并列的后支柱的自由端。
一种机动车辆包括车身,该车身包括底座,各个座椅固定在该底座上。一般来说,底座包括前底板、相对于前底板升起的后底板以及位于前底板和后底板之间的踵底板。例如,为了形成基本上水平的中间台阶,将踵底板阶梯状。例如,第二排的座椅例如具有固定在踵底板的中间台阶上的前底脚以及固定在后底板上的后底脚和后基底。
对于单一或同一型号的车辆而言,以传统方式,机动车辆制造商可以提供不同的车辆长度,例如以满足希望使坐在第二排中的乘客感到额外舒适并且更确切地增加分配给坐在第二排座椅上乘客的腿部的空间的客户。
实际上,对于确定型号而言,除了在踵底板上游集成到前底板的延长部以外,所谓的标准底座和所谓的延长底座是相同的。无论底座如何,第二排的座椅相对于后底板的定位保持类似,从而使分配给第二排乘客的腿部的空间获得与延长部的宽度相等的增加。将座椅的这种定位称为加长底座,第一构型。
无论底座如何,将延长部集成到前底板中的选择允许保持将后桥总成固定到底座的固定界面相同并避免结构尺寸调整。
配备有所谓的延长底座的车辆可能意在运载具有行李的乘客,这些车辆的驾驶员因此使行李箱的体积优先于乘客的舒适度。
在使底座的结构保持相同的同时,对于延长底座而言,汽车制造商因此希望为他们的客户提供替代方案,其中第二排座椅被重新定位,以便使分配给在第二排就座的乘客的腿部的空间在标准底座和延长底座之间相等,并因此使延长车辆的行李箱体积最大化。然后,座椅的这种定位称为加长底座的第二构型。
发明内容
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组件,该组件包括机动车辆的车身以及至少一个座椅,该车身包括底座并且该至少一个座椅包括前底脚,该座椅被定位成使行李箱的体积最大化,该组件还包括允许将座椅的前底脚固定至底座的固定装置。
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满足上述目的组件的汽车。
为此目的,首先提出一种组件,其包括:
-机动车辆的车身,该车身包括底座,该底座包括由两个纵梁所侧向限定的前底板以及相对于前底板升起并通过踵底板联接至前底板的后底板;
-至少一个第二排座椅,其包括用于固定至车身的前底脚;
其中:
-前底脚面对前底板并靠近踵底板定位;
-该组件包括横梁,该横梁在其两个端部中的每一个处固定在纵梁上并且在底板上方延伸并与底板隔开,前底脚固定在横梁上。
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提供各种附加特征:
-横梁具有呈U形轮廓的纵截面,并且包括腹板和彼此面对的两个翼部,前底脚固定在腹板上;
-横梁的翼部抵靠在前底板的通道的上面;
-横梁在每个侧向端部处包括卡爪,每个卡爪抵靠在从对应纵梁的上部面突出的凸台上;
-每个卡爪具有L形轮廓的横截面,并且包括基本上竖直的下部段以及基本上水平的上部段,下部段联接腹板和上段,上部段抵靠在相应纵梁的凸台上;
-组件包括两个定心销,每个定心销同时穿过上部段和对应纵梁的凸台;
-横梁在上述两个纵梁之间延伸并且与所述前底板间隔开,也就是说,在纵梁限定前底板的延长部的一部分上悬置在底板上方,该延长部放置于踵底板的上游,因此前底脚固定在横梁上。
因此,有利地,借助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第二排座椅在标准底座或第一构型的加长底座的情况下例如具有固定到踵底板的中间台阶上的前底脚,具有利用在第二构型中延长的底座并简单地通过简单地增加在纵梁之间悬置的横梁而固定到横梁上的前底脚。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组件,其还包括可调节的固定装置,从而允许根据所选座椅的位置将座椅的后基底固定到底座。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组件因此包括:
-机动车辆的车身,该车身包括底座,该底座包括由两个纵梁所侧向限定的前底板以及相对于前底板升起并且通过踵底板联接至前底板的后底板;
-第二排座椅,其包括用于固定至车身的后基底;所述组件还包括
-轨道,其与底座连成一体,该轨道限定多个固定区域;
-垫座,其在固定区域的一个处联接并固定在轨道中,座椅的后基底固定至垫座。
优选地,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单独或组合地提供各种附加特征:
-后基底与后底板的上表面接触,并且轨道固定在后底板的下表面上,上表面和下表面相对;
-后基底通过螺钉固定在联接螺母上并固定在垫座上,该螺钉同时穿过后基底的开口,后底板的孔口和垫座的孔;
-孔形成在垫座的基本上水平的基部中,基部具有面向轨道的下表面,螺母包括上部面,环形将从该上部面突出,上部面与下面相抵靠,并且将环形部引入孔中;
轨道呈U形轮廓的横截面上并且包括腹板和彼此面对的两个翼部;
-垫座包括:
-相对于基部竖直凸出并彼此面对的两个壁;
-彼此面对并从每个壁的侧向边缘突出的两个竖直舌片,竖直舌片抵靠翼部;
-从每个壁的下边缘突出的水平舌片,水平舌片抵靠腹板,竖直舌片固定至翼部并且水平舌片固定至腹板;
-竖直舌片点焊至翼部,并且水平舌片点焊至腹板;
-后基底通过定心销相对于后底板定位,定心销同时穿过后基底的通路和后底板的窗。
因此有利的是,第二排座椅可以无论在第一构型中还是第二构型中以简单的方式定位在无论标准底座还是延长底座上,而不用对底座进行结构修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组件,其包括机动车辆的车身以及至少一个座椅,该车身包括底座并且该至少一个座椅具有后底脚,该座椅被定位成使行李箱的体积最大化,该组件还包括允许将座椅的后底脚固定到底座的固定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该组件因此包括机动车车身,该机动车辆的车身包括底座,其包括由两个纵梁所侧向限定的前底板和相对于前底板升起并通过踵底板联接到前底板的后底板;底座包括两个倾斜平面,这两个倾斜平面位于踵底板的两侧;以及至少一个座椅,其包括用于固定到车身的后底脚;在组件中:
-后底脚至少部分面对倾斜平面中的一个;
-该组件包括联接并固定到底座的支撑件,后底脚固定在支撑件上。
优选地,可以单独或组合地提供该实施例的各种附加特征:
-支撑件包括斜倾本体,该本体包括平行于倾斜平面的上面的下表面以及基本上水平的下表面,后底脚固定在该上表面上;
-该支撑件还包括:
-相对于本体突出的下支脚,下支脚基本上平行于倾斜平面并与倾斜平面的上面接触;
-相对于本体突出的上支脚,上支脚基本上平行于后底板并且与后底板的上部面接触;
-支承件还包括:
-销钉,其相对于下支脚突出,该销子能够被引入形成在倾斜平面中的孔中;
-第一夹具,其位于上支脚处,该第一夹具能够夹入形成在后底板中的开口中;
-组件包括:
-第一螺栓,其同时将上支脚、后底板和上加强件抵靠后底板的下部面固定,下部面与上部面相对。
-第二螺栓,其同时将下支脚、倾斜平面和下加强件抵靠倾斜平面的下面固定,下面与上面相对;
-后底脚包括第二夹具,该第二夹具能够在上表面处夹入形成于支撑件中的凹口中;
-组件包括第三螺栓,其同时固定后底脚和支承件。
因此有利的是,当处于延长底座的情况下并且希望将第2排的座椅定位呈第二构型时,则座椅的后底脚面对倾斜平面并且支撑件允许这种构型。
包括横梁的组件、包括轨道和垫座的组件以及包括面对倾斜平面的支撑件的组件可以有利地彼此组合使用,即,三者的组合或两两组合或彼此独立地使用。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包括如前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组件的车辆。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和具体地显现,其中:
-图1是机动车辆(虚线)的透视图,其包括具有底座的组件(实线),在该底座上固定有单独座椅;
-图2a是其上固定有三个单独座椅的所谓标准底座的透视图;
-图2b是第二构造中其上固定有三个单独座椅的所谓延长底座的透视图;
-图3是其上固定有三个单独座椅的延长底座的透视图并具有放大比例的细节圆形图;
-图4是将横梁固定到底座的详细分解透视图,该横梁支撑在单独座椅的前底脚;
-图5是从横梁上方的透视图;
-图6是将两个座椅共同的后基底固定至图2的所谓标准底座上的部分剖切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在第二构型中将两个座椅共同的后基底固定至所谓延长底座上的部分剖切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固定后基底所需的轨道和垫座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根据图3的其上固定有三个单独座椅的底座的透视图并具有放大比例的细节圆形图;
-图10是将支撑件固定至底座上的分解透视图,该支撑件允许固定侧向单独座椅侧的后基底;
-图11是将支撑件固定在底座上的下方的透视图;
-图12是将后基底固定在支撑件上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机动车辆1。其涉及尤其是“ludospace”(“娱乐”和“单身宽体车”的缩写)类型的车辆1的空间。
相对于车辆1定义了正交坐标系XYZ,其包括两两垂直的三个轴线,即:
-X轴,其定义与车辆移动的总体方向一致的纵向水平方向,
-Y轴,其定义横向水平方向,其与X轴一起限定水平平面XY,
-Z轴,其定义垂直于水平平面XY的竖直垂直方向。
在说明书中并且参考上文定义的坐标系,术语“纵向”或“纵向地”是指平行于X轴的方向,术语“横向”或“横向地”是指平行于Y轴的方向,而术语“竖直”或“竖直地”是指平行于Z轴的方向。
车辆1的长度被纵向地定义,换言之沿着X轴定义。
车辆1包括组件2,其包括:
-车身3,其包括底座4,该底座4包括前底板5以及后底板7,该前底板5由两个纵梁6所侧向限定并且后底板7相对于前底板5升高并通过具踵底板8联接到前底板;
-至少一个座椅9,其包括用于固定到车身3前底脚10。
底座4实现了车辆1的内部(换句话说,座舱)和外部之间的分离。
根据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组件2在座舱内包括第一排座椅(未示出)和第二排座椅9,这些排座椅9固定在车辆1的底座4上。
在图2a中示出了所谓的标准底座4’上实施第二排11的座椅9。
在图2a和3中示出了第二构型的延长底座4上实施第二排座椅11的座椅9。
在延长底座4上,第二排11的座椅9可以定位在第一构型中(未示出但相当于在图2a中可见的标准类型的实施),其中与标准底座4’相比,分配给坐在第二排11的座椅9上的乘客的腿部的空间增加,座9以相同的方式实施在底座4上。第二排的座椅也可以实施在第二构型中(如图2b和图3所示),其中与标准底座4’相比,行李箱13的体积增加。
实际上,根据第一构型,与标准底座4’相比,由于第二排11的座椅9相对于后底板7的纵向定位相同,所以分配给乘客的腿部的空间与延长部12的宽度(沿着X轴测量)成比例地增加,。
根据第二构型,与标准底座4’相比,由于第二排11的座椅9相对于第一排的座椅的纵向定位相同,所以行李箱13的体积与延长部12的宽度(沿着X轴测量)成比例地增加。
将延长部12在踵底板8的上游集成至前底板5是一种结构选择,其一方面允许避免重新限定后桥总成的固定界面,并且另一方面允许避免重新设定延长底座4的结构尺寸。
根据图2b所示的实施例,底座4对应于所谓的延长底座,并换句话说,与图2a所示的所谓的标准底座4’相比,对应于包括更长的前底板5的底座。例如并且根据附图中所示的构型,延长底座4用于特别想要从更大的行李箱13的体积中获益的客户。实际上,由于第二排11的座椅9在延长底座4上的纵向定位得以限定使得第二排11的座椅9相对于第一排的座椅的纵向定位在标准底座(图2a)和延长底座4(图2b和图3)上相同,因此将延长部12在踵底板8的上游集成至前底板5允许与延长部12的宽度(沿着X轴测量)成比例增加行李箱13的体积。
根据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前底板5和后底板7基本上是水平的。前底板5包括中央通路14,该中央通路14具有呈U形轮廓的横截面(沿平面YZ),该通路14由大致水平的上面15界定在上部分中,并且例如用于传动装置和/或排气管路通过。
每个纵梁6具有呈U形轮廓的横截面(沿平面YZ),并且因此包括竖直壁16,该竖直壁16由从竖直壁16朝向车辆1的外部突出的水平上部面17所界定。每个纵梁6包括从上部面17突出的凸台18,该凸台18定位在纵梁6的界定前底板5的延长部12的一部分上。
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座椅排11由彼此横向并排设置的三个单独座椅(或独立座椅)9组成。
图示的示例完全不是限定性的,实际上,第二座椅排11例如可以由单独座椅和更公知为长椅的集体座椅组成,或者由单个集体座椅组成。作为提醒,集体座椅是指具有至少两个座位的座椅,其包括共同座垫以及共同靠背或单独靠背。
更确切地,根据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每个座椅9包括座垫19和由一对前支柱21和一对后支柱22所支撑的靠背20。
为了清楚起见,座垫9的衬垫和填料未示出,例如允许将座椅9定位成平板构型或折叠构型的各种调节装置也未示出。
在以下描述中,将更具体地关注第二排11的座椅9的前部固定。
根据图3所示的实施例,每个座椅9包括两个前底脚10,其铰接至前支柱21的自由端并且座椅9经由这两个前底脚10而固定至底座4。
可以理解的是,座椅9的前底脚10的数量取决于座椅的性质,即单独座椅或集体座椅。实际上,具有两个座位的集体座椅例如可以仅通过两个前底脚10而固定至底座4。
每个前底脚10定位呈面对前底板5并位于踵底板8附近。组件2包括横梁23,横梁23在其端部的每个处固定到纵梁6上,同时位于前底板5上方且与前底板5隔开,如同悬置在纵梁6之间,每个前底脚10固定在横梁23上。
更确切地,根据图2b,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横梁23具有呈U形轮廓的纵截面(沿平面XZ),并且因此包括腹板24和彼此面对的两个翼部25,每个前底脚10通过第一螺栓26固定在腹板24上。
横梁23在每个侧向端部处包括卡爪27,卡爪27具有呈L形轮廓的横截面(沿平面YZ),因此每个卡爪27包括基本竖直的下部段28和基本水平的上部段29,下部段28联接腹板24和上部段29。横梁23通过卡爪27固定到纵梁6上,实际上,卡爪27的每个上部段29通过第二螺栓30而抵靠并固定在对应纵梁6的凸台18上。
如图3所示,横梁23通过两个定心销31定位在底座4上,每个定心销31同时穿过上部段29和对应纵梁6的凸台18。横梁23因此从纵梁6延伸到另一个纵梁,同时悬置在前底座4的上方并且与前底座4隔开,但是如图3所示,横梁23的翼部25抵靠中央通路14,该构造允许限制由横梁23施加在纵梁6上的力。
根据未示出的实施例,在前底脚10的固定的上游,每个前底脚10可以例如经由同时穿过前底脚10和腹板24的定心销而定位在横梁23上。
刚刚描述的组件2具有以下优点。
为了使车辆1的行李箱13的体积最大化,通过横梁23将第二排11的座椅9的前底脚10固定到底座4允许响应座椅9的重新定位。
横梁23是联接元件的事实允许保持延长底座4的单独基准,而不管顾客的选择如何,即优先分配给坐在第二排11上的人员的腿部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是前底脚10保持抵靠踵底板8,参见图2a)或者优先行李箱13的有用体积。
横梁23及其悬置的轮廓允许限制车辆1的整体重量,而有利于燃料消耗和污染排放。
在以下描述中,将更具体地关注第二排11的座椅9的后部固定。每个座9包括用于固定到车身3的后基底110。
根据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第二排11包括两个底脚110,每个后基底110与中央座椅9的后支柱22的自由端和侧向座椅9的后支柱22的自由端共同铰接,。在适当位置处,后基底110抵靠在后底板7的上表面115上。
后基底110一方面包括圆形通道121,该通道121能够由将后基底110相对于后底板7定位所需的定心销122所穿过,并且另一方面包括圆形开口123,该开口123能够由将后基底110固定至后底板7所需的螺钉124所穿过。
可以理解的是,后基底110的数量取决于组成第二排11的座椅的性质,即单独座椅或集体座椅。实际上,一方面假设第二排11包括具有两个座位的集体座椅以及单独座椅9,且另一方面假设集体座椅仅包括两个后支柱22,则可以容易地想象第二排11仅包括一个后基底110。
在以下描述中,将关注于后基底110到底座4,4’且更具体地至后底板7的固定。
组件2还包括:
-轨道25,其与底座4连成一体,该轨道125限定多个固定区域126,127;
-垫座128,其在固定区域126,127中的一个处联接并固定在轨道125中,后基底110固定到垫座128。
轨道125和垫座128是将后基底110固定至底座4上所需要的。
因此,根据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组件2包括两个轨道125以及两个垫座128。每个轨道125包括在第一构型中用于标准底座4’和用于延长底座4的第一固定区域126,以及在第二构型中用于延长底座4的第二固定区域127。
正如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所见的,对于每个固定区域126,127而言,后底板7包括固定和定位后基底110所需的孔口129和圆形窗130。
第一和第二固定区域126,127有利地通过视觉标记131限定在轨道125上,从而允许操作者根据车辆的固有特性将垫座128在其固定上游正确地定位在轨道125上。
附图中示出的示例决不是限定性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区域126,127可以由不同的止动件或甚至通过用于固定的孔洞所界定。
根据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轨道125具有呈U形轮廓的横截面(沿着YZ)并且因此包括腹板132和彼此面对的两个翼部133,腹板132基本上是水平的并且翼部133基本上是竖直的。每个轨道125还包括两个接合部134,每个接合部134基本上平行于腹板132并从翼部133的自由端突出。接合部134因此从翼部133沿着相反的方向侧向延伸。
根据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垫座128包括基本上水平的平面基部135和相对于基部135竖直突出且彼此面对的两个壁136。基部135具有相对的上面137和下面138,并且包括孔139。
对于每个壁136,垫座128一方面包括彼此面对的两个竖直舌片140,舌片140从对应壁136的侧向边缘沿着与基部135相反的方向纵向突出。
对于每个壁136,垫座128另一方面包括水平舌片141,该舌片141从对应壁136的下边缘沿着与基部135相反的方向纵向突出。为了在结构上加强垫座128,壁136中的一个包括两个竖直肋142。
无论固定区域126,127,在适当位置处,水平舌片140和竖直舌片141分别与轨道125的腹板132和翼部133相抵靠。在定位在期望的固定区域126,127中之后,垫座128例如在这些不同的水平舌片140和竖直舌片141处点焊在轨道125上。
根据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于每个垫座128,组件2包括固定在其上的螺母143。螺母143具有基本上水平的上部面144以及相对于上部面144竖直突出的环形部145。在适当位置处,如图6和图7所示,上部面144抵靠在基部135的下面138上,并且将环形部145引入到基部135的孔139中。例如,螺母143在其整个周缘上被焊接到垫座128上。
根据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在后基底110的固定的上游,后基底110由定心销122所定位,该定心销122同时穿过后基底110的通道121和后底板7的窗130中的一个。
如图6和图7所示,无论固定区域126,127,在适当位置处,一方面,轨道125的凸缘134和基部135的上面137抵靠在后底板7的下表面116上,且另一方面,螺母143和基部135的孔139定心在后基底110的开口123和后底板7的孔口129的一个上。例如,轨道125通过凸缘134并在车身3的外部元件上焊接到后底板7。后基底110通过螺钉124和垫圈146固定,螺钉124同时穿过开口123、孔口129、孔139并与固定在垫座128上的螺母143配合。
刚刚描述的组件2具有以下优点。
对于单个或同一底座4而言,通过与用于每个后基底110的垫座128相关联的轨道125而将第二排11的座椅9的多个后基底110(或一个后底座110)固定到底座4允许响应于座椅9的不同可能位置,即优先分配给坐在第二排11中的人员的腿部的空间,或者优先行李箱13的体积。
轨道125和垫座128的轮廓限制了车辆1的总重量,有利于燃料消耗和污染排放。
另外,加长底座4具有两个倾斜平面208,倾斜平面208位于踵底板8的两侧并且座椅9包括用于固定到车身3的后底脚。
踵底板8是阶梯状的,以便形成基本上水平的台阶217,该台阶217位于基本上竖直的下壁218和上壁219。因此,上壁219联接台阶217和后底板7,而下壁218联接台阶217和前底板5。倾斜平面208更准确地定位在踵底板7的上壁219两侧,每个倾斜平面208从台阶217竖直增加到后底板7。每个倾斜平面208具有分别朝向车辆1的内部和外部的相对的上面220和下面221。
在以下描述中,将更具体地关注于第二排11的座椅9的后部固定。
根据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每个侧相座椅9一方面包括铰接到侧向地距中央座椅9最远的后支柱22的自由端的后底脚210,并且另一方面包括铰接到侧向地最靠近中央座椅9的后支柱22的自由端的后基底110。
因此,后基底110同时与侧向座椅9的后支柱22和中央座椅9的后支柱22铰接。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更具体地关注于将侧向座椅9的后底脚210固定到底座4。
在第二类型的延长底座的情况下,每个后底脚210至少部分地位于斜平面208中的一个的对面。组件2包括联接并固定到延长底座4的支撑件227,后底脚210固定在支撑件227上。
更确切地,根据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支撑件227包括斜倾本体228,该斜倾本体228呈三角形盒体形状并且具有基本上平行于倾斜平面208的上面220的下表面以及基本上水平的上表面230。
支撑件227还包括相对于本体228突出的下支脚231,下支脚231基本上平行于倾斜平面208并与倾斜平面208的上面220接触。
下支脚231包括销钉232,其相对于支脚231突出并能够被引入形成在倾斜平面208中的孔233中,该销钉232允许将支承件227定位在支承件固定的上游。
支撑件227还包括上支脚234,其相对于本体228纵向突出,上支脚234基本平行于后底板7并且与后底板7的上表面115接触。上支脚234包括第一夹具235,该第一夹具235能够在形成于后底板7中的开口236中夹持,该第一夹具235允许将支撑件227定位在第一夹具固定的上游。支撑件227例如是机械焊接组件,但是该示例决不是限定性的:支撑件227可以例如通过模制来制造。
在适当位置处,如图9的细节圆形视图所示,本体228的下表面和下支脚231抵靠在倾斜平面208的上面220上,上支脚234抵靠在后底板7上。
如图9所示,支撑件227一方面通过第一螺栓237固定至底座4,该第一螺栓237同时将上支脚234、后底板7和上加强件238抵靠后底板7的下部面116进行固定。以同样的方式,上另一方面,支承件227通过第二螺栓239固定至底座4,该第二螺栓239同时将下支脚231、倾斜平面208和下加强件240抵靠在倾斜平面208的下面221进行固定。在车辆1碰撞的情况下,上加强件238和下加强件240(也称为锤锻板(plaques de matage))符合由UTAC(机动车辆、摩托车和循环技术联盟)所定义的标准。
如图12所示,每个后底脚210完全面对于对应的倾斜平面208,并且包括能够在上表面230的处形成在支撑件227中的凹口242中夹持的第二夹具241,该第二夹具241允许将后底脚210在其固定的上游定位在支撑件227上。在这种情况下,后底脚210通过第三螺栓243固定在支撑件227上。
刚刚描述的组件2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支撑件227将第二排11的座椅9的后底脚210固定到底座4允许响应座椅9的重新定位,以便使车辆1的行李箱13的体积最大化。
支承件227是联接元件的事实允许保持延长底座4的单独基准,而不管客户的选择如何,即,优先分配给坐在第二排11上的人员的腿部的空间,或者优先行李箱的体积。
支承件227的轮廓限制了车辆1的整体重量,有利于燃料消耗和污染排放。
Claims (12)
1.一种组件(2),其包括:
-机动车辆(1)的车身(3),该车身(3)包括底座(4),所述底座包括由两个纵梁(6)所侧向限定的前底板(5)以及相对于所述前底板(5)升高并通过踵底板(8)联接到所述前底板(5)的后底板(7);
-至少一个座椅(9),其包括用于固定到所述车身(3)的前底脚(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底脚(10)位于所述前底板(5)对面并且位于所述踵底板(8)附近;
-所述组件(2)包括横梁(23),所述横梁在其每个端部处固定在纵梁(6)上并且在所述底板(5)上方延伸且与所述底板隔开,所述前底脚(10)固定在所述横梁(2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3)具有呈U形轮廓的纵截面,并且包括腹板(24)以及彼此面对的两个翼部(25),所述前底脚(10)固定在所述腹板(2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3)的所述翼部(25)抵靠在所述前底板(5)的通道(14)的上面(1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3)在每个侧向端部处包括卡爪(27),每个卡爪(27)抵靠在从对应的所述纵梁(6)的上部面(17)突出的凸台(18)上。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2),其包括:
-座椅(9),包括用于固定到所述车身(3)的后基底(110);
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2)包括:
-轨道(125),其与所述底座(4’,4)连成一体,该轨道(125)限定了多个固定区域(126,127);
-垫座(128),其在所述固定区域(126,127)中的一个处联接并固定在所述轨道(125)中,所述后基底(110)固定至所述垫座(12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基底(110)与所述后底板(7)的上表面(115)接触,并且所述轨道(125)固定在所述后底板(7)的下表面(116)上,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115,116)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5和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25)具有呈U形轮廓的横截面并且包括腹板(132)以及彼此面对的两个翼部(13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座(128)包括:
-两个壁(136),其相对于基部(135)竖直突出并且彼此面对;
-两个竖直舌片(140),其彼此面对且从每个壁(136)的侧向边缘突出,所述竖直舌片(140)抵靠所述翼部(133);
-水平舌片(141),其从每个壁(136)的下边缘突出,所述水平舌片(141)抵靠所述腹板(132);
所述竖直舌片(140)固定到所述翼部(133)并且所述水平舌片(141)固定到所述腹板(13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2),其中:所述底座包括两个倾斜平面(8),其位于所述踵底板(8)的两侧;至少一个座椅(9),其包括用于固定至所述车身(3)的后底脚(2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底脚(210)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倾斜平面(208)中的一个对面;
-所述组件(2)包括联接并固定到所述底座(4)的支撑件(227),所述后底脚(210)固定在所述支撑件(227)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27)包括斜倾本体(328),该本体(228)具有平行于所述倾斜平面(208)的上面(220)的下表面以及基本上水平的上表面(230),所述后底脚(210)固定在所述上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底脚(210)包括第二夹具(241),其能够在所述上表面(230)处在形成于所述支撑件(227)中的凹口(242)中进行夹持。
12.一种车辆(1),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1560210A FR3042747B1 (fr) | 2015-10-26 | 2015-10-26 | Fixation d'une semelle avant d'un siege sur un soubasseme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FR1560210 | 2015-10-26 | ||
FR1560209 | 2015-10-26 | ||
FR1560208A FR3042745B1 (fr) | 2015-10-26 | 2015-10-26 | Fixation reglable d'une embase arriere d'un siege sur un soubasseme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FR1560208 | 2015-10-26 | ||
FR1560209A FR3042746B1 (fr) | 2015-10-26 | 2015-10-26 | Fixation arriere laterale d'un siege sur un soubassement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
PCT/FR2016/052745 WO2017072432A1 (fr) | 2015-10-26 | 2016-10-21 | Ensemble pour la fixation d'un siège sur un soubasseme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49551A true CN108349551A (zh) | 2018-07-31 |
CN108349551B CN108349551B (zh) | 2020-11-27 |
Family
ID=57485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62890.6A Active CN108349551B (zh) | 2015-10-26 | 2016-10-21 | 用于将座椅固定到机动车辆的底座上的组件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368396B1 (zh) |
CN (1) | CN108349551B (zh) |
BR (1) | BR112018007497B1 (zh) |
ES (1) | ES2760904T3 (zh) |
WO (1) | WO201707243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30347792A1 (en) * | 2022-04-27 | 2023-11-02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Adjustable vehicle seat attachment system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17493B1 (en) * | 2020-02-28 | 2021-09-14 | Stephen Charles Lindsay | Vehicle seat raising apparatu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680842A2 (en) * | 1994-04-06 | 1995-11-08 | Chrysler Corporation | Vehicle seat assembly |
JPH1059027A (ja) * | 1996-08-16 | 1998-03-03 | Kanto Auto Works Ltd | 自動車の後部座席 |
US5954390A (en) * | 1997-12-18 | 1999-09-21 | Chrysler Corporation | Vehicle dynamic side impact system |
US6371545B1 (en) * | 1999-12-31 | 2002-04-16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Seat-mounting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
EP1281604A2 (en) * | 2001-07-30 | 2003-02-05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Automobile floor structure |
EP1808362A2 (en) * | 2006-01-12 | 2007-07-18 |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 vehicle body |
US20090134687A1 (en) * | 2007-11-28 | 2009-05-28 | Hiroyuki Kurokawa | Seat holding portion structure |
EP2230156A1 (en) * | 2009-03-17 | 2010-09-22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Low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
US20120049501A1 (en) * | 2010-08-25 | 2012-03-01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Vehicle-body lower structure of vehicle |
CN203372087U (zh) * | 2013-06-27 | 2014-01-01 | 保定延锋江森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 汽车后排座椅骨架 |
US20140166842A1 (en) * | 2012-12-19 | 2014-06-19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Close out bracket |
CN203819071U (zh) * | 2014-05-15 | 2014-09-10 | 江苏友邦精工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 |
-
2016
- 2016-10-21 ES ES16806223T patent/ES2760904T3/es active Active
- 2016-10-21 EP EP16806223.0A patent/EP3368396B1/fr active Active
- 2016-10-21 BR BR112018007497-7A patent/BR112018007497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10-21 WO PCT/FR2016/052745 patent/WO2017072432A1/fr unknown
- 2016-10-21 CN CN201680062890.6A patent/CN1083495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680842A2 (en) * | 1994-04-06 | 1995-11-08 | Chrysler Corporation | Vehicle seat assembly |
JPH1059027A (ja) * | 1996-08-16 | 1998-03-03 | Kanto Auto Works Ltd | 自動車の後部座席 |
US5954390A (en) * | 1997-12-18 | 1999-09-21 | Chrysler Corporation | Vehicle dynamic side impact system |
US6371545B1 (en) * | 1999-12-31 | 2002-04-16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Seat-mounting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
EP1281604A2 (en) * | 2001-07-30 | 2003-02-05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Automobile floor structure |
EP1808362A2 (en) * | 2006-01-12 | 2007-07-18 |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 vehicle body |
US20090134687A1 (en) * | 2007-11-28 | 2009-05-28 | Hiroyuki Kurokawa | Seat holding portion structure |
EP2230156A1 (en) * | 2009-03-17 | 2010-09-22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Low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
US20120049501A1 (en) * | 2010-08-25 | 2012-03-01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Vehicle-body lower structure of vehicle |
US20140166842A1 (en) * | 2012-12-19 | 2014-06-19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Close out bracket |
CN203372087U (zh) * | 2013-06-27 | 2014-01-01 | 保定延锋江森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 汽车后排座椅骨架 |
CN203819071U (zh) * | 2014-05-15 | 2014-09-10 | 江苏友邦精工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30347792A1 (en) * | 2022-04-27 | 2023-11-02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Adjustable vehicle seat attachment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49551B (zh) | 2020-11-27 |
ES2760904T3 (es) | 2020-05-18 |
EP3368396A1 (fr) | 2018-09-05 |
EP3368396B1 (fr) | 2019-11-27 |
WO2017072432A1 (fr) | 2017-05-04 |
BR112018007497A2 (pt) | 2018-10-23 |
BR112018007497B1 (pt) | 2022-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19473B2 (en) | Motor vehicle chassis | |
JP5698338B2 (ja) | 関連した床板および航空機側壁アタッチメントを備える乗客座席組立体と方法 | |
US10239424B2 (en) | Vehicle seat | |
US7399037B2 (en) | Double-spar chassis for aircraft passenger seat | |
US20210164615A1 (en) | Vehicle Having A Storage Assembly For Storing And Dispensing A Pressurised Gas, And Storag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 |
EP3608168B1 (en) | Seat unit and bottom structure thereof | |
CN108372817B (zh) | 具有枕垫子组件的座椅组件 | |
US11724809B2 (en) | Aircraft passenger seat having a plug-in connection | |
EP3608161A1 (en) | Structure for seat unit, seat unit, and attachment method thereof | |
CN109955920B (zh) | 车身后部构造 | |
US10661905B2 (en) | Airplane seat device | |
US11999489B2 (en) | Aircraft passenger seat, and seat row | |
CN108349551A (zh) | 用于将座椅固定到机动车辆的底座上的组件 | |
US9365138B2 (en) | Seat divider device | |
US8807508B2 (en) | Seat raiser for spacing a seat rail from the vehicle floor | |
US20080252131A1 (en) | Automotive vehicle seat back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US10661691B2 (en) | Integrated seat back support member for seat assemblies | |
US10259362B2 (en) | Seat trim members, seat trim assemblies, and seat assemblies | |
CN208653346U (zh) | 一种前悬置安装点检具 | |
CN103303166A (zh) | 汽车上的座椅固定装置及第二排座椅的装配方法 | |
CN102218996A (zh) | 房车座椅及安全带装置布置结构 | |
US9242586B2 (en) | Seat riser | |
CN205524118U (zh) | 汽车后排前安全气囊的安装结构 | |
WO2018185981A1 (ja) | 座席ユニット及びその取付け方法 | |
CN113049268B (zh) | 一种安全带实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