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7752A - 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7752A
CN108347752A CN201810124345.6A CN201810124345A CN108347752A CN 108347752 A CN108347752 A CN 108347752A CN 201810124345 A CN201810124345 A CN 201810124345A CN 108347752 A CN108347752 A CN 108347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etwork equipment
data
equipment
access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243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宇
云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2434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477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47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77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二网络设备将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并存储第一端口标识,在第一网络内部,第一接入点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发送网络设备,数据发送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端口标识,将数据发送给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在第二网络内部,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将数据传输给第二接入点,以便第二接入点将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能够支持不同NHN网络间的切换,保证了在NHN网络中,网间切换时数据的连续性,避免对UE重新进行认证,降低了网络信令负担,降低了网络开销,提高了网络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支持不同NHN网络之间的切换的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方案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MulteFire是一种新的基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无线接入技术,该技术可以不借助授权频段载波独立运行于非授权频谱中。MulteFire将LTE扩展到非授权频谱中,物理层引入LBT(Listen Before Tal,先听后说)机制,以实现与非授权频段设备公平竞争空口资源。MulteFire可用于现有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网络架构中,与现有3GPP核心网对接,为传统移动网络运营商提供非授权频谱带来的容量、覆盖和数据卸载。
同时,MulteFire还引入了新的网络架构,提供了一种统一规划和自组织的NHN(Neutral Host Network,中立主机网络)。图1为NHN网络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在NHN网络中,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通过NH接入点(Neutral Host Access Point,简称NH AP)连接到中立主机核心网(Neutral Host Core Network,简称NH CN)。中立主机核心网包括NH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简称MME)、NH网关(Gateway,简称GW)和NH认证、授权和计费(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简称AAA)服务器。NH CN为MulteFire引入的统一规划和自组织的中立网络,接入NHN网络的UE由NH AAA服务器通过可扩展认证协议(Extensiv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简称EAP)进行鉴权和认证。
切换,就是指当用户设备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或者由于外界干扰而造成通话质量下降时,必须改变原有的通信信道而转接到一条新的空闲通信信道上去,以继续保持通信的过程。切换是移动通信系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切换失败会导致掉话,影响网络的运行质量。
目前,NHN网络已经实现了网络内部的切换,即从同一个NHN网络的一个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但是,还不支持不同NHN网络之间的切换,即从一个NHN网络的基站切换到另一个NHN网络的基站。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方案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支持不同NHN网络之间的切换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将数据由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均为中立主机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接入点、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第二接入点、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和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并存储所述第一端口标识;
在所述第一网络内部,所述第一接入点将数据传输给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
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
在所述第二网络内部,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将所述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二接入点,以便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网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二网关;
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网关,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网关。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网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二网关;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网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网关。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网关,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网关。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接入点将数据传输给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将自身对应的第二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一接入点;
所述第一接入点存储所述第二端口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点将数据传输给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网络还包括第一中继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接入点将数据传输给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将自身对应的第二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一中继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中继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并将自身对应的第三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一接入点;
所述第一接入点存储所述第三端口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点将数据传输给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三端口标识,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中继网络设备,以便于所述第一中继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数据后,根据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接入点将自身对应的第四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
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第四端口标识;
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将所述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二接入点,包括: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四端口标识,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接入点。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网络还包括第二中继网络设备;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接入点将自身对应的第四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中继网络设备;
所述第二中继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第四端口标识,并将自身对应的第五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
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第五端口标识;
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将所述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二接入点,包括: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五端口标识,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中继网络设备,以便于所述第二中继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数据后,根据所述第四端口标识,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接入点。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应用于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中立主机网络,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网络中的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应用于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为不同于所述第二网络的中立主机网络。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网络设备为移动性管理实体或网关。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应用于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为中立主机网络,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均应用于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不同于所述第一网络的中立主机网络。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网络设备为移动性管理实体或网关。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应用于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为中立主机网络,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后,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端口标识,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均应用于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不同于所述第一网络的中立主机网络;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第一端口标识;
网内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接入点传输的数据;
网间数据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将所述网内数据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中继网络设备,以便所述第一中继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并将所述第一中继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三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一接入点,以便所述第一接入点存储所述第三端口标识;
所述网内数据接收模块包括中继接收单元,所述中继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中继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三端口标识发送的所述数据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发送的所述数据。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网络设备为移动性管理实体或网关。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应用于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中立主机网络,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网间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网络中的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所述第一网络为不同于所述第二网络的中立主机网络;
网内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网间数据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网络中的第二接入点,以便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标识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网络中的第二中继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接入点发送的所述第二接入点对应的第四端口标识后,接收所述第二中继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中继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五端口标识;
所述网内数据发送模块包括中继发送单元,所述中继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五端口标识,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中继网络设备,以便于所述第二中继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数据后,根据所述第四端口标识,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接入点。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网络设备为移动性管理实体或网关。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二网络设备将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并存储第一端口标识,在第一网络内部,第一接入点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发送网络设备,数据发送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端口标识,将数据发送给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在第二网络内部,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将数据传输给第二接入点,以便第二接入点将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能够支持不同NHN网络间的切换,保证了在NHN网络中,网间切换时数据的连续性,避免对UE重新进行认证,降低了网络信令负担,降低了网络开销,提高了网络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NHN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过程示例图之一。
图4为图3所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控制信令路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路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过程示例图之二。
图7为图6所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控制信令路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路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过程示例图之三。
图10为图9所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控制信令路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路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过程示例图之四。
图13为图12所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控制信令路径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路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第一结构示例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第二结构示例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第三结构示例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第四结构示例图。
图3至图14中,各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如下:
1-Target GW F-TEID,目标网络网关GW2的用户面隧道的端点号和地址;
2-Target MME F-TEID,目标网络MME2的用户面隧道的端点号和地址;
3-Target AP F-TEID,目标网络接入点AP2的用户面隧道的端点号和地址;
4-Source GW F-TEID,源网络网关GW1的用户面隧道的端点号和地址;
5-Source MME F-TEID,源网络MME1的用户面隧道的端点号和地址;
6-Source AP F-TEID,源网络接入点AP1的用户面隧道的端点号和地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NHN网络中,用于支持不同NHN网络之间的切换。
例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可以是:用户设备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NHN网络的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NHN网络的基站覆盖区。
例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还可以是:用户设备所处的区域同时处于两个以上不同NHN网络的基站覆盖区,在通话过程中,当前使用的NHN网络的通信信道由于外界干扰造成通话质量下降,需要将通信数据转移到不同NHN网络的空闲通信信道上去,以继续保持良好的通信。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例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用于将数据由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均为中立主机网络,第一网络包括第一接入点、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包括第二接入点、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和数据接收网络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1,第二网络设备将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S202,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并存储第一端口标识。
S203,在第一网络内部,第一接入点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发送网络设备。
S204,数据发送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端口标识,将数据发送给数据接收网络设备。
S205,在第二网络内部,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将数据传输给第二接入点,以便第二接入点将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
其中,端口标识可以包括数据非直接传送隧道的端点号和地址。数据非直接传送隧道又称为用户面隧道。第一端口标识可以包括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数据非直接传送隧道的端点号和地址。
本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与数据接收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即为用户面隧道。在建立用户面隧道之前,需要先建立控制面隧道,以通过控制面隧道将用户面隧道一方的端口标识发送给用户面隧道另一方。
本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的通信信道即为控制面隧道。通过控制面隧道,可以传输不同NHN网络间的控制信令,例如获取移动管理信息信令、建立数据非直接传送通道信令等。
其中,第二网络设备与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可以为同一设备,也可以是不同设备。当第二网络设备与数据接收网络设备为同一设备时,第二网络设备通过获取自身的端口标识即可得到第一端口标识。当第二网络设备与数据接收网络设备为不同设备时,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可以获取自身的端口标识,然后将该端口标识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通过接收该端口标识即可得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与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可以为同一设备,也可以是不同设备。当第一网络设备与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为同一设备时,数据发送网络设备直接接收第一端口标识。当第一网络设备与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为不同设备时,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端口标识后,可以将第一端口标识再发送给数据发送网络设备,这样,数据发送网络设备通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端口标识即可获取到第一端口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现过程中,第一网络包括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第一网络设备为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第二网络设备为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
在此基础上,在一个示例性的实现过程中,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为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数据接收网络设备为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也就是说,第一网络设备和数据发送网络设备相同,都是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第二网络设备和数据接收网络设备相同,都是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可见,本示例中,使用两个NHN网络的MME间接口建立控制面隧道和用户面隧道。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现过程中,第一网络包括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和第一网关,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和第二网关;第一网络设备为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第二网络设备为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为第一网关,数据接收网络设备为第二网关。本示例中,使用两个NHN网络的MME间接口建立控制面隧道,使用两个NHN网络的GW间接口建立用户面隧道。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现过程中,第一网络包括第一网关,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二网关;第一网络设备为第一网关,第二网络设备为第二网关。本示例中,使用两个NHN网络的GW间接口建立控制面隧道。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现过程中,第一网络包括第一网关,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二网关;第一网络设备为第一网关,第二网络设备为第二网关;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为第一网关,数据接收网络设备为第二网关。本示例中,使用两个NHN网络的GW间接口建立控制面隧道和用户面隧道。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现过程中,第一接入点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之前,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将自身对应的第二端口标识发送给第一接入点;第一接入点存储第二端口标识;第一接入点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包括:第一接入点根据第二端口标识,将数据发送给数据发送网络设备。本示例中,由于第一接入点中存储有数据发送网络对应的第二端口标识,因此,第一接入点可以直接将数据发送给数据发送网络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现过程中,第一网络还包括第一中继网络设备;第一接入点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之前,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将自身对应的第二端口标识发送给第一中继网络设备;第一中继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并将自身对应的第三端口标识发送给第一接入点;第一接入点存储第三端口标识;第一接入点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包括:第一接入点根据第三端口标识,将数据发送给第一中继网络设备,以便于第一中继网络设备接收到数据后,根据第二端口标识,将数据发送给数据发送网络设备。本示例中,由于第一接入点中存储有第一接入点与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中继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三端口标识,因此,第一接入点将数据通过第一中继网络设备转发给数据发送网络设备。
其中,第一中继网络设备可以将自身对应的第三端口标识直接或者间接发送给第一接入点。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现过程中,第二网络设备将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之前,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接入点将自身对应的第四端口标识发送给数据接收网络设备;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存储第四端口标识;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将数据传输给第二接入点,包括:数据接收网络设备根据第四端口标识,将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接入点。本示例中,由于数据接收网络设备中存储有第二接入点对应的第四端口标识,因此,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可以直接将数据发送给第二接入点。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现过程中,第二网络还包括第二中继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将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之前,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第二接入点将自身对应的第四端口标识发送给第二中继网络设备;第二中继网络设备存储第四端口标识,并将自身对应的第五端口标识发送给数据接收网络设备;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存储第五端口标识;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将数据传输给第二接入点,包括:数据接收网络设备根据第五端口标识,将数据发送给第二中继网络设备,以便于第二中继网络设备接收到数据后,根据第四端口标识,将数据发送给第二接入点。本示例中,由于数据接收网络设备中存储有第二接入点与数据接收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五端口标识,因此,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将数据通过第二中继网络设备转发给第二接入点。
其中,第二接入点可以将自身对应的第四端口标识直接或者间接发送给第二中继网络设备。
下面通过应用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各示例中,源网络指数据发送方的NHN网络,目标网络指数据接收方的NHN网络。其中,源网络的网关为GW1,源网络的移动性管理实体为MME1,源网络的接入点为AP1。目标网络的网关为GW2,目标网络的移动性管理实体为MME2,目标网络的接入点为AP2。
示例一
本示例中,使用不同NHN网络的MME间接口作为控制面接口和用户面接口,其中,控制面接口为S10-N-C,用户面接口为S10-N-U。
控制面接口S10-N-C建立MME间GTP(GPRS Tunnelling Protocol,GPRS隧道协议)-C隧道,传输不同NHN网络的MME间的控制信令,例如获取移动管理信息信令、建立数据非直接传送隧道信令等。
在数据面接口S10-N-U上建立数据非直接传送隧道,将源网络中的数据转发到目标网络。同时使用MME与GW间的S11-U接口建立用户面隧道,传输数据。
在源网络数据转发给目标网络之前,两个NHN网络间需要建立用户面隧道,以便进行数据的转发。用户面隧道的建立,需要源网元知道目标网元的F-TEID(Full Qualified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全量隧道端点标识)。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过程示例图之一。图4为图3所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控制信令路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路径示意图。图4和图5中,“1)”、“2)”……表示步骤序号。
请参见图3,图4和图5,本示例中,数据传输过程包括:
S301,目标网络的AP2将3发送给目标网络的MME2。
S302,目标网络的MME2将3发送给目标网络的网关GW2。
S303,网关GW2存储3,并将1发送给目标网络的MME2。
S304,MME2存储1,并将2发送给源网络的MME1。
S305,MME1存储2,并将5发送给源网络的网关GW1。
S306,GW1存储5,并将4发送给源网络的MME1。
S307,MME1将4发送给源网络的接入点AP1。
S308,AP1保存4。
S309,AP1基于4,将数据转发到GW1。
S310,GW1基于5,使用GW1与MME1间的用户面接口,将数据转发到MME1。
S311,MME1基于2,使用网间的MME间用户面接口S10-N-U,将数据转发到MME2。
S312,MME2基于1,使用GW2与MME2间的用户面接口将数据转发到GW2。
S313,GW2基于3,将数据转发到AP2。
S314,AP2将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UE。
示例二
本示例中,使用不同NHN网络的MME间接口作为控制面接口和用户面接口,其中,控制面接口为S10-N-C,用户面接口为S10-N-U。
控制面接口S10-N-C建立MME间GTP-C隧道,传输网间MME间的控制信令,如获取移动管理信息信令、建立数据非直接传送隧道信令等。
在数据面接口S10-N-U上建立数据非直接传送隧道,将源网络中的数据转发到目标网络。同时使用MME与AP间的S1-U接口建立用户面隧道,传输数据。
在源网络数据转发给目标网络之前,两个网络间需要建立用户面隧道,以便进行数据的转发。用户面隧道的建立,需要源网元知道目标网元的F-TEID。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过程示例图之二。图7为图6所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控制信令路径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路径示意图。图7和图8中,“1)”、“2)”……表示步骤序号。
请参见图6、图7和图8,本示例中,数据传输过程包括:
S401,AP2将3发送给MME2。
S402,MME2存储3,并将2发送MME1。
S403,MME1存储2,并将5发送给AP1。
S404,AP1保存5。
S405,AP1基于5,使用AP与MME间用户面接口S1-U,将数据转发到MME1。
S406,MME1基于2,使用网间MME间用户面接口S10-N-U,将数据转发到MME2。
S407,MME2基于3,使用AP与MME间用户面接口S1-U,将数据转发到AP2。
S408,AP2将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UE。
示例三
本示例中,使用GW间接口作为控制面接口和用户面接口,其中,控制面接口为Sxx-N-C,用户面接口为Sxx-N-U。
控制面接口Sxx-N-C建立GW间GTP-C隧道,传输网间GW间的控制信令,如获取移动管理信息信令、建立数据非直接传送隧道信令等。NHN网内,切换(Handover)过程中使用MME与GW间的S11-C接口建立GTP-C隧道,传送之前MME间直接交互的信令,即两个GW作为两个MME间的中转站。
在数据面接口Sxx-N-U上建立数据非直接传送隧道,将源网络中的数据转发到目标网络。
在源网络数据转发给目标网络之前,两个网络间需要建立用户面隧道,以便进行数据的转发。用户面隧道的建立,需要源网元知道目标网元的F-TEID。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过程示例图之三。图10为图9所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控制信令路径示意图。图11为图9所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路径示意图。图10和图11中,“1)”、“2)”……表示步骤序号。
请参见图9、图10和图11,本示例中,数据传输过程包括:
S501,AP2将3,发送给MME2。
S502,MME2将3发送给GW2。
S503,GW2存储3,并将1发送给GW1。
S504,GW1存储1,并将4发送MME1。
S505,MME1将4发送给AP1。
S506,AP1保存4。
S507,AP1基于4,将数据转发到GW1。
S508,GW1基于1,将数据转发到GW2。
S509,GW2基于3,将数据转发到AP2。
S510,AP2将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UE。
示例四
本示例中,使用MME间接口作为控制面接口,使用GW间接口作为用户面接口,其中,控制面接口为S10-N-C,用户面接口为Sxx-N-U。
控制面接口S10-N-C建立GW间GTP-C隧道,传输网间MME间的控制信令,如获取移动管理信息信令、建立数据非直接传送隧道信令等。
在数据面接口Sxx-N-U上建立数据非直接传送隧道,将源网络中的数据转发到目标网络。
在源网络数据转发给目标网络之前,两个网络间需要建立用户面隧道,以便进行数据的转发。用户面隧道的建立,需要源网元知道目标网元的F-TEID。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过程示例图之四。图13为图12所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控制信令路径示意图。图14为图12所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路径示意图。图13和图14中,“1)”、“2)”……表示步骤序号。
请参见图12、图13和图14,本示例中,数据传输过程包括:
S601,AP2将3发送给MME2。
S602,MME2将3发送给GW2。
S603,GW2存储3,并将1发送给MME2。
S604,MME2将1发送给MME1。
S605,MME1将1发送给GW1。
S606,GW1存储1,并将4发送给MME1。
S607,MME1将4发送给AP1。
S608,AP1保存4。
S609,AP1基于4,将数据转发到GW1。
S610,GW1基于1,将数据转发到GW2。
S611,GW2基于3,将数据转发到AP2。
S612,AP2将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UE,可以是移动电话机(或手机),或者其它能够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的设备,包括用户设备(或用户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调解器、无线通信装置、手持装置、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回路(WLL)站、能够将移动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的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客户终端设备)或Mifi、智能家电、或其它不通过人的操作就能自发与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的设备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第二网络设备将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并存储第一端口标识,在第一网络内部,第一接入点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发送网络设备,数据发送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端口标识,将数据发送给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在第二网络内部,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将数据传输给第二接入点,以便第二接入点将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能够支持不同NHN网络间的切换,保证了在NHN网络中,网间切换时数据的连续性,避免对UE重新进行认证,降低了网络信令负担,降低了网络开销,提高了网络性能。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作为前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使用,以支持实施例一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第一结构示例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应用于第二网络,第二网络为中立主机网络。
请参见图15,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10,用于将第二网络中的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应用于第一网络,第一网络为不同于第二网络的中立主机网络。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性管理实体或网关。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作为前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使用,以支持实施例一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第二结构示例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应用于第一网络,第一网络为中立主机网络。
请参见图16,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20,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其中,第二网络设备和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均应用于第二网络,第二网络为不同于第一网络的中立主机网络。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性管理实体或网关。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作为前述实施例一中的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使用,以支持实施例一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第三结构示例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应用于第一网络,第一网络为中立主机网络。
请参见图17,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30,用于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后,从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端口标识,第二网络设备和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均应用于第二网络,第二网络为不同于第一网络的中立主机网络。
存储模块40,用于存储第一端口标识。
网内数据接收模块50,用于接收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接入点传输的数据;
网间数据发送模块60,用于根据第一端口标识,将网内数据接收模块50接收的数据发送给数据接收网络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现过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标识发送模块,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将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端口标识发送给第一网络中的第一中继网络设备,以便第一中继网络设备存储第二端口标识,并将第一中继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三端口标识发送给第一接入点,以便第一接入点存储第三端口标识;网内数据接收模块50包括中继接收单元,中继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中继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接入点根据第三端口标识发送的数据后,接收第一中继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端口标识发送的数据。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性管理实体或网关。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在图17所示的网络设备结构基础上,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图16所示网络设备中的接收模块20,此时该网络设备既可以作为前述实施例一中的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使用,也可以作为前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使用,或者同时作为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作为前述实施例一中的数据接收网络设备使用,以支持实施例一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第四结构示例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应用于第二网络,第二网络为中立主机网络。
请参见图18,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
网间数据接收模块70,用于接收第一网络中的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第一网络为不同于第二网络的中立主机网络。
网内数据发送模块80,用于将网间数据接收模块70接收的数据发送给第二网络中的第二接入点,以便第二接入点将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现过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标识接收模块,标识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网络中的第二中继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接入点发送的第二接入点对应的第四端口标识后,接收第二中继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中继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五端口标识;网内数据发送模块80包括中继发送单元,中继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第五端口标识,将数据发送给第二中继网络设备,以便于第二中继网络设备接收到数据后,根据第四端口标识,将数据发送给第二接入点。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性管理实体或网关。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在图18所示的网络设备结构基础上,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图15所示网络设备中的发送模块10,此时该网络设备既可以作为前述实施例一中的数据接收网络设备使用,也可以作为前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使用,或者同时作为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将数据由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均为中立主机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接入点、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第二接入点、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和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并存储所述第一端口标识;
在所述第一网络内部,所述第一接入点将数据传输给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
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
在所述第二网络内部,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将所述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二接入点,以便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实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网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二网关;
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网关,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网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网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二网关;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网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网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还包括第一中继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接入点将数据传输给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将自身对应的第二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一中继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中继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并将自身对应的第三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一接入点;
所述第一接入点存储所述第三端口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点将数据传输给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三端口标识,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中继网络设备,以便于所述第一中继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数据后,根据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发送网络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还包括第二中继网络设备;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接入点将自身对应的第四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中继网络设备;
所述第二中继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第四端口标识,并将自身对应的第五端口标识发送给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
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第五端口标识;
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将所述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二接入点,包括: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五端口标识,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中继网络设备,以便于所述第二中继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数据后,根据所述第四端口标识,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接入点。
7.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中立主机网络,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网络中的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应用于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为不同于所述第二网络的中立主机网络。
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为中立主机网络,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均应用于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不同于所述第一网络的中立主机网络。
9.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为中立主机网络,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端口标识后,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端口标识,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均应用于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不同于所述第一网络的中立主机网络;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第一端口标识;
网内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接入点传输的数据;
网间数据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将所述网内数据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接收网络设备。
1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中立主机网络,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网间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网络中的数据发送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所述第一网络为不同于所述第二网络的中立主机网络;
网内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网间数据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网络中的第二接入点,以便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
CN201810124345.6A 2018-02-07 2018-02-07 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Pending CN1083477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4345.6A CN108347752A (zh) 2018-02-07 2018-02-07 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4345.6A CN108347752A (zh) 2018-02-07 2018-02-07 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7752A true CN108347752A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59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24345.6A Pending CN108347752A (zh) 2018-02-07 2018-02-07 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4775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4382A1 (zh) * 2018-12-04 2020-06-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入网络的控制方法及通信设备
US12010612B2 (en) 2018-12-04 2024-06-11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access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4788A1 (en) * 2002-03-05 2003-12-04 Cisco Technology, Inc. Mobile IP roaming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networks
CN101188861A (zh) * 2007-07-06 2008-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系统内切换方法
CN101212810A (zh) * 2006-12-27 2008-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用户设备切换方法及其系统
CN101345998A (zh) * 2007-07-12 2009-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网络切换方法、锚点管理设备、移动接入设备
CN101877860A (zh) * 2009-04-28 2010-11-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服务网关、中继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264157A (zh) * 2011-08-24 2011-11-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过程中的资源释放方法及装置
CN102843739A (zh) * 2011-06-24 2012-12-26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在家庭基站之间进行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369710A (zh) * 2012-03-31 2013-10-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16169015A1 (zh) * 2015-04-23 2016-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通信和直接通信之间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WO2017205792A1 (en) * 2016-05-27 2017-11-30 Spidercloud Wireles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 radio cell
US20170374706A1 (en) * 2016-06-27 2017-1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ation of home routing capability of a neutral host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4788A1 (en) * 2002-03-05 2003-12-04 Cisco Technology, Inc. Mobile IP roaming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networks
CN101212810A (zh) * 2006-12-27 2008-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用户设备切换方法及其系统
CN101188861A (zh) * 2007-07-06 2008-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系统内切换方法
CN101345998A (zh) * 2007-07-12 2009-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网络切换方法、锚点管理设备、移动接入设备
CN101877860A (zh) * 2009-04-28 2010-11-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服务网关、中继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843739A (zh) * 2011-06-24 2012-12-26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在家庭基站之间进行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264157A (zh) * 2011-08-24 2011-11-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过程中的资源释放方法及装置
CN103369710A (zh) * 2012-03-31 2013-10-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16169015A1 (zh) * 2015-04-23 2016-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通信和直接通信之间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WO2017205792A1 (en) * 2016-05-27 2017-11-30 Spidercloud Wireles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 radio cell
US20170374706A1 (en) * 2016-06-27 2017-1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ation of home routing capability of a neutral host network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4382A1 (zh) * 2018-12-04 2020-06-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入网络的控制方法及通信设备
US12010612B2 (en) 2018-12-04 2024-06-11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access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275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ellular network communication based on plural mobile cores
CN100574332C (zh) 支持移动终端的移动的方法和系统
US6101400A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s
US20140023039A1 (en) Statistics for optimizing distributed mobility anchor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JP2015503879A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データ伝送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09049473A1 (fr)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mise en œuvre d'une mise en réseau de cellules
EP3920449A1 (en) Identifi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35668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with separation of session anchor and forwarding anchor
CN108702650A (zh) 建立lwa-wlan通信
Lin et al. Transparent RAN sharing of 5G small cells and macrocells
CN104919890B (zh) 上位基站、下位基站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834775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JP2020077973A (ja) 中継装置、中継方法及び中継プログラム
CN111183670A (zh) 实现语音服务
US8619664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76982A1 (zh) 双连接处理方法、装置及核心网网元
CN105578563A (zh) 一种终端作为无线小站的工作方法及装置
CN110663261B (zh) 通信设备及通信方法
US20100165946A1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session handover between terminals, network system, and program
CN10830744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6325930A (zh) 用于拓扑冗余的设备、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JP4638705B2 (ja) 無線電話システム、無線中継器および無線端末
KR102536522B1 (ko) 서버의 제어 방법 및 서버
EP427714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Zhao et al. A novel cluster-based ultra-dense network technique for 5G and its security issu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