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7516A - 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7516A
CN108347516A CN201810039782.8A CN201810039782A CN108347516A CN 108347516 A CN108347516 A CN 108347516A CN 201810039782 A CN201810039782 A CN 201810039782A CN 108347516 A CN108347516 A CN 108347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module
infrared
dotted
identific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397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祥礼
陈立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nsheng Core Imag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nsheng Core Im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nsheng Core Imag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nsheng Core Im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397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475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47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75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 H04M1/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包括:距离探测模块、第二红外发射模块、点状红外发射模块、第一红外接收模块和运算模块。本发明所述的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和方法,通过3D和2D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分辩出是3D人像还是2D图像,再通过2D识别的简单计算从而解锁手机,与现有的大多数基于面部特征点或特征线长度对比相比,其运算量小,解锁快,与普通的2D人脸识别技术相比不仅识别的精准性和安全性高,而且未延长,而且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识别转为2D判定的手机解锁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3D人脸识别技术大多数基于面部特征点或特征线长度对比实现,其优点是:识别精准度高,但是其需要通过复杂的人脸识别算法来实现人脸识别解锁手机,存在着运算量大,解锁速度慢等不可忽视的缺点;然而2D人脸识别技术虽然具有运算量小、识别快的优点,但是因为存在判定过于简单的特点,当他人使用照片等平面图像时也可以实现手机解锁功能,所以容易降低识别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克服上述缺陷,解决识别的精准性与解锁速度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包括:
距离探测模块:所述距离探测模块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距离探测模块测定手机屏幕至人脸的距离,
第二红外发射模块:所述第二红外发射模块与所述距离探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红外发射模块根据所述距离探测模块测定的距离发射所述红外补充光至人脸,组成完整的人脸红外光,
点状红外发射模块:所述点状红外发射模块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点状红外发射模块发射点状红外光至人脸,
第一红外接收模块: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与所述运算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和第二红外发射模块相互配合,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接收所述人脸红外光,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与所述点状红外发射模块相互配合,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点状红外光,
运算模块:所述运算模块与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距离探测模块的测定范围为20-80cm。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运算模块包括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方法,包括:
将镜头对准待授权用户人脸,启动距离探测模块,测定手机屏幕至所述待授权用户人脸的直线距离L;
当L为20-80cm时,第二红外发射模块启动,依据L对应的电流对待授权用户人脸作红外补光,形成完整的人脸红外光;
第一红外接收模块接收所述人脸红外光,获得待授权用户人脸平面图像,将所述待授权用户人脸平面图像传送至运算模块暂存;
点状红外发射模块向待授权用户人脸发射点状红外光,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点状红外光并形成点状人脸红外图像,获得待授权用户人脸亮度值分布图像,将所述待授权用户人脸亮度值分布图像传输至所述运算模块;
所述运算模块对所述待授权用户人脸亮度值分布图像划分若干个区域,所述运算模块判定点状图像亮度值,当相同亮度值区域低于阈值则判定待授权用户人脸为3D人像,所述运算模块调取暂存的待授权用户人脸平面图像与特征库图像对比,对比结果相同,解锁手机,对比结果不同,不解锁手机;当相同亮度值区域高于阈值则判定为平面人像,不与特征库再做对比,不解锁手机。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待授权用户人脸亮度值分布图像划分的区域数为400-28000个。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待授权用户人脸亮度值分布图像划分的区域数为600个。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运算模块判定点状图像亮度值的判定规则为:所述亮度值图像以X/Y轴分为n块相同大小的区域,分别以X1Y1-X1Yn、X2Y1-X2Yn……XnY1-XnYn表示。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阈值为40%-70%。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阈值为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通过3D和2D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分辩出是3D人像还是2D图像,再通过2D识别的简单计算从而解锁手机,与现有的大多数基于面部特征点或特征线长度对比相比,其运算量小,解锁快,与普通的2D人脸识别技术相比不仅识别的精准性和安全性高,而且未延长解锁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的功能逻辑图。
其中:1为第一红外接收模块、2为第二红外发射模块、3为距离探测模块、4为运算模块、5为点状红外发射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其包括:距离探测模块3、第二红外发射模块2、点状红外发射模块5、第一红外接收模块1和运算模块4。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其次,本发明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包括以下结构:
1、距离探测模块3:距离探测模块3与电源电性连接,距离探测模块3测定手机屏幕至人脸的距离,当手机屏幕至人脸的距离在20-80cm时,符合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要求,距离探测模块3将探测信息传递至第二红外发射模块2;
2、第二红外发射模块2:第二红外发射模块2与距离探测模块3电性连接,距离探测模块3测定的距离所需补充的红外光指令发送至第二红外发射模块2,第二红外发射模块2发射红外补充光至人脸,使红外补充光提供完整的人脸红外光;
3、点状红外发射模块5:点状红外发射模块5与电源电性连接,点状红外发射模块5发射点状红外光至人脸;
4、第一红外接收模块1:第一红外接收模块1与运算模块4电性连接,第一红外接收模块1和第二红外发射模块2相互配合,第一红外接收模块1接收由第二红外发射模块2发出的人脸红外光,第一红外接收模块1与点状红外发射模块5相互配合,第一红外接收模块1接收由点状红外发射模块5发射的点状红外光;
5、运算模块4:运算模块4由存储介质、处理器等原件组成。运算模块4与电源电性连接,运算模块4存储人脸红外光图像,即人脸平面图像,根据点状人脸红外图像判定点状图像亮度值,辨别是3D人像还是平面图像,得出解锁手机或不解锁手机的指令。
请继续参阅图1,并结合图2,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的功能逻辑图。如图2所示,具体实施步骤为:首次设置需先建立平面人像数据库,形成对该用户的特别人脸设定。当再次使用时,镜头对准人脸,距离探测模块3启动,计算距离值L(手机屏幕至人脸的直线距离),当距离值L为20-80cm时,第二红外发射模块2启动,第二红外发射模块2依据距离值L对应的电流做红外补光,形成完整的人脸红外光;第一红外接收模块1启动,接收红外图像,获得待授权用户人脸平面图像,并暂存待授权用户人脸平面图像至运算模块4,点状红外发射模块5启动,发射点状红外光,第一红外接收模块1启动,用于接收点状红外光并形成点状人脸红外图像,即获得待授权用户人脸亮度值分布图像,运算模块4启动,通过回馈的点状人脸亮度值图像划分区域400-28000个(区域优选值为600个区域),运算模块4判定点状图像亮度值区别,判定规则为:亮度值图像以X/Y轴分为n块相同大小的区域,分别以X1Y1-X1Yn、X2Y1-X2Yn……XnY1-XnYn表示,若相同亮度值区域低于阈值(阈值选择40%-70%,优选50%)则判定当前用户为3D形态,运算模块4调取暂存的待授权用户人脸平面图像与特征库图像对比,对比结果相同,解锁手机,对比结果不同,不解锁手机;若相同亮度值区域高于阈值(阈值优选50%)则判定当前用户不为3D形态,则不与特征库再做对比,不解锁手机。
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特点或目的之一在于:本发明所述的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通过3D和2D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分辩出是3D人像还是2D图像,再通过2D识别的简单计算从而解锁手机,与现有的大多数基于面部特征点或特征线长度对比相比,其运算量小,解锁快,与普通的2D人脸识别技术相比不仅识别的精准性和安全性高,而且未延长解锁时间。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距离探测模块:所述距离探测模块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距离探测模块测定手机屏幕至人脸的距离,
第二红外发射模块:所述第二红外发射模块与所述距离探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红外发射模块根据所述距离探测模块测定的距离发射所述红外补充光至人脸,组成完整的人脸红外光,
点状红外发射模块:所述点状红外发射模块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点状红外发射模块发射点状红外光至人脸,
第一红外接收模块: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与所述运算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和第二红外发射模块相互配合,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接收所述人脸红外光,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与所述点状红外发射模块相互配合,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点状红外光,
运算模块:所述运算模块与电源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距离探测模块的测定范围为20-8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运算模块包括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4.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将镜头对准待授权用户人脸,启动距离探测模块,测定手机屏幕至所述待授权用户人脸的直线距离L;
当L为20-80cm时,第二红外发射模块启动,依据L对应的电流对待授权用户人脸作红外补光,形成完整的人脸红外光;
第一红外接收模块接收所述人脸红外光,获得待授权用户人脸平面图像,将所述待授权用户人脸平面图像传送至运算模块暂存;
点状红外发射模块向待授权用户人脸发射点状红外光,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点状红外光并形成点状人脸红外图像,获得待授权用户人脸亮度值分布图像,将所述待授权用户人脸亮度值分布图像传输至所述运算模块;
所述运算模块对所述待授权用户人脸亮度值分布图像划分若干个区域,所述运算模块判定点状图像亮度值,当相同亮度值区域低于阈值则判定待授权用户人脸为3D人像,所述运算模块调取暂存的待授权用户人脸平面图像与特征库图像对比,对比结果相同,解锁手机,对比结果不同,不解锁手机;当相同亮度值区域高于阈值则判定为平面人像,不与特征库再做对比,不解锁手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3D识别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待授权用户人脸亮度值分布图像划分的区域数为400-28000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3D识别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待授权用户人脸亮度值分布图像划分的区域数为600个。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3D识别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运算模块判定点状图像亮度值的判定规则为:所述亮度值图像以X/Y轴分为n块相同大小的区域,分别以X1Y1-X1Yn、X2Y1-X2Yn……XnY1-XnYn表示。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3D识别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阈值为40%-7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3D识别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阈值为50%。
CN201810039782.8A 2018-01-16 2018-01-16 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83475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9782.8A CN108347516A (zh) 2018-01-16 2018-01-16 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9782.8A CN108347516A (zh) 2018-01-16 2018-01-16 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7516A true CN108347516A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61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39782.8A Pending CN108347516A (zh) 2018-01-16 2018-01-16 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475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7668A (zh) * 2019-06-18 2019-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9448A (zh) * 2015-09-29 2015-11-18 厦门中控生物识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真假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
WO2016045711A1 (en) * 2014-09-23 2016-03-31 Keylemon Sa A face pose rec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223258A (zh) * 2017-03-31 2017-09-29 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和设备
CN107341481A (zh) * 2017-07-12 2017-11-10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结构光图像进行识别
CN107506752A (zh) * 2017-09-18 2017-12-22 艾普柯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45711A1 (en) * 2014-09-23 2016-03-31 Keylemon Sa A face pose rec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069448A (zh) * 2015-09-29 2015-11-18 厦门中控生物识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真假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7223258A (zh) * 2017-03-31 2017-09-29 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和设备
CN107341481A (zh) * 2017-07-12 2017-11-10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结构光图像进行识别
CN107506752A (zh) * 2017-09-18 2017-12-22 艾普柯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7668A (zh) * 2019-06-18 2019-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方法及相关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34665A (zh) 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US20210009080A1 (en) Vehicle door unlock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3647129A1 (en) Vehicle, vehicle door unlock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vehicle door unlocking system
US9158904B1 (en) Facial recognition
JP2022118730A (ja) 車両のドアロック解除方法及び装置、システム、車両、電子機器並びに記憶媒体
CN107480601B (zh) 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401159A (zh) 酒店鉴权管理方法、系统、酒店管理系统以及用户终端
CN105956518A (zh)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07094637A (ja) 顔画像認証装置
CN105814582B (zh) 用于识别人脸的方法和系统
US201903853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pth-Map Estimation of a Scene
CN107589968A (zh) 熄屏解锁方法和装置
TWI789128B (zh) 人臉識別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
CN107895110A (zh) 终端设备的解锁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224903B (zh) 一种二维码的防伪方法和二维码的读取装置
CN107393058A (zh) 一种电子锁上锁解锁的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系统
CN208240050U (zh) 一种门禁一体机
WO2020228683A1 (zh) 一种车辆停放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711130A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
CN108347516A (zh) 一种3d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10163026A (zh) 一种基于结构光的三维驾驶员识别系统及方法
US2011005803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ace
CN208631519U (zh) 一种安检设备以及安检运输系统
JP2017027379A (ja) 被写体判定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被写体判定装置
CN112699811A (zh) 活体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储存介质及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