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7295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7295A
CN108347295A CN201710056762.7A CN201710056762A CN108347295A CN 108347295 A CN108347295 A CN 108347295A CN 201710056762 A CN201710056762 A CN 201710056762A CN 108347295 A CN108347295 A CN 108347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grouping
decoding error
verification
de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567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7295B (zh
Inventor
吴亮
杜白
张鹏
秦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5676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472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47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7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7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72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设备接收来自发送设备的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每个分组包括至少一个信息CB;接收设备对每个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并向发送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的信息,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接收设备接收来自发送设备的第一校验CB,第一校验CB的数目N大于或者等于M,第一校验CB由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编码获得;接收设备根据第一校验CB,对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采用本申请的实施例,具有可降低传输数据的解码复杂度,提高数据传输效率,节省传输资源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人们对更高性能移动通信的追求从未停止。为了应对未来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移动通信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系统应运而生。5G系统需要同时支持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业务、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s,URLLC)业务以及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业务等,不同业务之间的网络需求不同。因此,如何实现更好地同时支持多种不同业务的网络需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移动通信网络的物理层如何同时支持超高可靠性低时延的URLLC业务和大数据量、高速率的eMBB业务。
现有技术通过打孔的方式实现同时支持URLLC业务和eMBB业务,其中,打孔指的是基站侧直接在某些正在发送eMBB业务数据的时频资源上发送URLLC业务数据。然而,对于接收eMBB业务数据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来说,这些被打孔的时频资源上的URLLC业务数据就相当于强干扰,被打孔的时频资源上的eMBB业务数据也将被擦除,进而使得eMBBUE无法解码得到被擦除的数据。在现有技术中,eMBB业务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基站侧将eMBB业务数据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划分为多个编码块(code block,CB),对每个CB进行信道编码之后发送给eMBB UE。若eMBBUE对某个CB解码失败,基站侧则将eMBB业务数据的所有CB进行重发,以供eMBBUE进行重新解码直至所有CB解码成功。eMBB业务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因为被打孔而被擦除的eMBB业务数据是成块的被擦除,并非单个比特被擦除,因此信道解码无法纠正被擦除的eMBB业务数据,eMBB UE无法对eMBB业务数据的所有信息CB正确解码,进而将重复触发基站侧进行eMBB业务数据的所有CB的重传,极大地带来传输资源的浪费,适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可减少数据传输信令,提高数据传输效率,节省传输资源。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可包括:
接收设备接收来自发送设备的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每个分组包括至少一个信息编码块CB;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每个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并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的信息,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所述接收设备接收来自所述发送设备的第一校验CB,所述第一校验CB的数目N大于或者等于M,所述第一校验CB由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编码获得;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校验CB,对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
本申请提供的实现方式中,接收设备可对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进行分组解码,并根据解码结果向发送设备反馈指示信息,通过指示信息向发送设备反馈解码错误分组和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以触发发送设备下发解码错误分组对应的校验CB。接收设备可根据发送设备下发的校验CB对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进行解码,以正确解码得到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接收设备无需反馈所有数据的解码结果,可减少数据传输信令,节省传输资源。进一步的,接收设备重新进行解码时只需对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进行重新解码,无需对已经正确解码的信息CB再次进行解码,可降低信息CB的解码复杂度,减小信息CB的解码时延,进而可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
所述第一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1,所述第二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2,M1和M2为大于零的整数;
M为M1和M2中较大的数值。
本申请提供的实现方式中,若解码错误分组多于一个,接收设备可向发送设备反馈解码错误分组的指示信息,还可将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的最大值反馈给发送设备,无需逐个分组反馈每个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进一步节省了数据传输信令,节省数据传输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来自发送设备的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包括第三分组的数据;
所述第三分组中包括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所述第二校验CB是由所述第三分组中的p个信息CB编码后获得的,其中p和q为大于0的整数;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每个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进行解码,当解码成功的信息CB的个数与解码成功的第二校验CB的个数之和小于p时,确定所述第三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本申请提供的实现方式中,若接收设备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信息CB时也接收到校验CB,接收设备则可首先对接收到的校验CB和信息CB进行解码,若解码成功的信息CB的个数和解码成功的校验CB的个数之和小于信息CB的总数,则无法直接根据校验CB对解码错误的信息CB重新进行解码。此时,接收设备再将该分组确定为解码错误分组并反馈给发送设备,可进一步节省数据传输资源,还可提高解码错误分组的判断方式的多样性,提高数据处理的灵活性,增强数据传输的适用性。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校验CB,对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第一校验CB进行解码;
当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小于或者等于解码正确的第一校验CB的数目时,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正确的第一校验CB和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正确的信息CB对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进行解码。
本申请提供的实现方式中,接收设备可根据发送设备下发的校验CB,对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进行解码以正确解码得到解码错误的信息CB,可提高信息CB解码的准确率,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
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包括所述第一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1,以及所述第二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2;
所述N个第一校验CB包括由第一分组的信息CB编码生成的N1个第一校验CB,以及由所述第二分组的信息CB编码生成的N2个第一校验CB,其中,N1为大于或等于M1的整数,N2为大于或等于M2的整数。
本申请提供的实现方式中,若解码错误分组多于一个,接收设备可向发送设备反馈解码错误分组的指示信息,还可逐个分组反馈每个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操作简单,进而可提高指示信息的反馈的灵活性,增强数据传输的适用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可包括:
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每个分组包含至少一个信息编码块CB;
所述发送设备接收来自所述接收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的信息,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所述发送设备发送N个第一校验CB,其中,所述第一校验CB由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编码获得,N大于或等于M。
本申请提供的实现方式中,发送设备可向接收设备发送多个分组的数据,进而可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各个分组的信息CB的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获取用于对解码错误的信息CB重新进行解码的校验CB,并下发校验CB给接收设备,以供接收设备对解码错误的信息CB重新进行解码。发送设备可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信息确定解码错误分组,获取解码错误分组对应的校验CB,无需对所有分组的信息CB进行编码得到所有分组的校验CB,降低了数据的编码复杂度。发送设备重传数据时只需重传解码错误分组对应的校验CB,可减少数据传输信令,节省传输资源,进而可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
所述第一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1,所述第二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2;M为M1和M2中较大的数值;
所述N个第一校验CB包括第一分组的信息CB生成的N1个第一检验CB,以及所述第二分组的信息CB生成的N2个第一校验CB;
其中,N1和N2为大于或者等于M的整数。
本申请提供的实现方式中,若接收设备反馈的解码错误分组多于一个,则发送设备可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解码错误分组的解码错误信息CB的最大值,生成每个解码错误分组对应的校验CB,每个解码错误分组的校验CB的数目不小于该最大值,进而可更好地保障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重新解码的准确性,提高信息CB的解码率,进而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设备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中包括第三分组的数据;
所述第三分组中包括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所述q个第二校验CB由所述第三分组中的p个信息CB编码后获得,其中p和q为大于0的整数。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现方式,发送设备在初次传输数据时增加一部分冗余信息(即校验CB),能够在初传时提供一定的数据保护能力,以供接收设备进行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重新解码,进而可减少信息CB的重传反馈的次数,减少信息CB的重传反馈信令,适用于编解码能力受限或者反馈受限的场景,使得信息CB的传输和反馈操作更加灵活,适用性更高。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大于阈值,所述发送设备则将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所有信息CB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设备。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现方式中,若解码错误分组的解码错误信息CB的数目大于阈值,则可将该分组的所有信息CB重新下发给接收设备,无需进行该分组的外码编码,可降低编码复杂度,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提高数据传输的适用性。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解码错误分组的数目大于分组阈值,所述发送设备则将所述至少两个分组的所有数据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设备。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现方式中,若解码错误分组的的数目大于分组阈值,则可将该初传时传输的所有分组的所有信息CB重新下发给接收设备,无需进行各个分组的外码编码,可降低编码复杂度,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提高数据传输的适用性。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其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送设备的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每个分组包括至少一个信息编码块CB;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每个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模块的处理结果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的信息,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发送设备的第一校验CB,所述第一校验CB的数目N大于或者等于M,所述第一校验CB由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编码获得;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校验CB,对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
所述第一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1,所述第二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2,M1和M2为大于零的整数;
M为M1和M2中较大的数值。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包括第三分组的数据;
所述第三分组中包括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所述第二校验CB是由所述第三分组中的p个信息CB编码后获得的,其中p和q为大于0的整数;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进行解码,当解码成功的信息CB的个数与解码成功的第二校验CB的个数之和小于p时,确定所述第三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对所述第一校验CB进行解码;
当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小于或者等于解码正确的第一校验CB的数目时,根据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正确的第一校验CB和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正确的信息CB对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进行解码。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其可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每个分组包含至少一个信息编码块CB;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收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的信息,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N个第一校验CB,其中,所述第一校验CB由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编码获得,N大于或等于M。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
所述第一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1,所述第二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2;M为M1和M2中较大的数值;
所述N个第一校验CB包括第一分组的信息CB生成的N1个第一检验CB,以及所述第二分组的信息CB生成的N2个第一校验CB;
其中,N1和N2为大于或者等于M的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中包括第三分组的数据;
所述第三分组中包括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所述q个第二校验CB由所述第三分组中的p个信息CB编码后获得,其中p和q为大于0的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大于阈值时,将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所有信息CB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设备。
结合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解码错误分组的数目大于分组阈值时,将所述至少两个分组的所有数据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设备。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其可包括:存储器、收发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
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其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
所述收发器和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可包括:上述第三方面任一项描述的接收设备,以及上述第四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
第八方面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实现方式中,发送设备可向接收设备发送多个分组的数据。接收设备可对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进行分组解码,并根据解码结果向发送设备反馈指示信息,通过指示信息向发送设备反馈解码错误分组和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以触发发送设备下发解码错误分组对应的校验CB。发送设备可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各个分组的信息CB的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获取用于对解码错误的信息CB重新进行解码的校验CB,并下发校验CB给接收设备,以供接收设备对解码错误的信息CB重新进行解码。发送设备可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信息确定解码错误分组,获取解码错误分组对应的校验CB,无需对所有分组的信息CB进行编码得到所有分组的校验CB,降低了数据的编码复杂度。接收设备可根据发送设备下发的校验CB对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进行解码,以正确解码得到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接收设备无需反馈所有数据的解码结果,可减少数据传输信令,节省传输资源。进一步的,接收设备重新进行解码时只需对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进行重新解码,无需对已经正确解码的信息CB再次进行解码,可降低信息CB的解码复杂度,减小信息CB的解码时延,进而可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的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5G业务的分类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中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多业务共存的一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RS码的编解码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架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为以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任意一种发送数据的设备和接收数据的设备。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volvedNodeB,eNB)、5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网络设备、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以及UE。其中,UE也可以称之为终端(terminal)、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UE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或者可以通过自组织或免授权的方式接入分布式网络,UE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接入无线网络进行通信,UE也可以与其它UE直接进行无线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UE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核心网设备110、基站120、UE 130和UE 140等,核心网设备110可通过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或其它方式与基站120连接,基站120与UE130和UE140也可通过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或其他方式连接。UE 130和UE 140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图1只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和/或其它终端设备,在图1中未予以画出,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下行数据传输,也可以适用于上行数据传输,还可以适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的数据传输。对于下行数据传输,发送设备是基站,对应的接收设备是UE。对于上行数据传输,发送设备是UE,对应的接收设备是基站。对于D2D的数据传输,发送设备是UE,对应的接收设备也是UE。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在对5G的期望和要求中定义了三大类业务,分别为eMBB,URLLC和mMTC,参见图2,图2为5G业务的分类示意图。其中,eMBB业务包括超高清视频业务、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业务、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业务等等。eMBB业务的主要特点包括传输数据量大、传输速率高。URLLC业务包括应用于物联网中的工业控制、无人驾驶等场景的业务,其主要特点包括可靠性高、低时延要求高,传输数据量较少以及具有突发性。mMTC业务包括应用于物联网中的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场景的业务,其主要特点包括海量设备连接、传输数据量小、时延要求低。其中,超高可靠性低时延的URLLC业务与大数据量、高速率的eMBB业务的共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共存”指的是移动通信网络中如何同时支持URLLC业务与eMBB这两种业务。URLLC业务对时延要求极高,在没有URLLC业务的可靠性要求的场景中,URLLC业务的时延要求在0.5ms以内;在URLLC业务的可靠性要求为99.999%的场景中,URLLC业务的时延要求可以稍微宽松,但是仍然要在1ms以内。为了满足如此严苛的时延需求,需要使用短传输时间间隔(short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TTI)来支持URLLC业务。而eMBB业务由于高速率、大数据量的需求,仍采用长度较长的TTI来支持。因为在每个TTI和sTTI里面都有一定数目的参考信号和控制信号需要发送,若采用sTTI发送eMBB业务,则这些参考信号和控制信号所占传输资源的比例会相对较高,从而导致传输效率的损失。同时,URLLC业务是零星突发式地产生的。当URLLC业务数据随机到达移动通信网络时,严苛的时延要求使其无法等待当前正在调度的eMBB业务数据传输完成,因此打孔成为了这种场景下的一种主要解决方案。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传输流程中包括步骤:
1、发送设备将来自高层的TB划分为多个CB,并对划分得到的CB进行编码。
每个TTI(或者STTI)内,发送设备从媒体接入控制(mediumaccess control,MAC)层获取需要传输的数据,该数据称为TB。发送设备为该TB添加TB层相应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校验数据(例如第一CRC校验数据),发送设备将附加有第一CRC校验数据的TB发送给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可根据第一CRC校验数据校验该TB是否成功传输。发送设备还可将附加有CRC校验数据的TB进行分段操作,根据该TB的大小(TB size,TBS)将该TB划分为若干个信息CB。具体的,可根据该TB的TBS将其划分为多个大小基本一致的信息CB,并且这些信息CB的大小均小于该TBS。同时,为每个信息CB添加CB层相应的CRC校验数据(设为第二CRC校验数据),接收设备可根据第二CRC校验数据校验附加有第二CRC校验数据的信息CB是否成功传输。发送设备将附加第一CRC校验数据的TB进行划分时,第一CRC校验数据将被划分到某一个信息CB中,该信息CB中可包括第一CRC校验数据和第二CRC校验数据。发送设备可对每个信息CB进行信道编码(如Turbo码,或者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码,或者Polar码)得到编码后的数据。
2、发送设备将编码后的数据发送给接收设备。
发送设备将编码得到的数据通过速率匹配,将速率匹配后的数据加扰、调制、层映射、天线映射、资源映射等处理,并将处理得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信道发送给接收设备。
3、接收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信道解码,并对解码得到的数据进行CRC校验。
接收设备接收数据后,首先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映射和解调制等处理,并将处理得到的数据进行信道解码,然后对解码得到的每个信息CB进行CRC校验,也就是判断每个信息CB是否解码正确。若信息CB中包含的CRC校验正确,则该信息CB已正确解码。若信息CB中包含的CRC校验错误,则该信息CB解码错误。
4、接收设备向发送设备反馈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
其中,上述指示信息包括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和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信号。如果至少存在一个信息CB解码错误,接收设备则反馈一个NACK给发送设备。若所有信息CB解码正确,接收设备则发送一个ACK给发送设备,并将解码得到的数据进行信息CB聚合得到发往高层的TB,进而可将聚合得到的TB发往高层。
5、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确定重新发送原数据或者发送新数据。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的反馈信号选择发送的数据,如果接收到的反馈信号是ACK,则发送新的数据。如果接收的反馈信号是NACK,则将原本的TB全部重传。接收设备接收重传数据后,结合已接收的数据再次进行解码,如果解码失败则再次进行上述反馈重传过程,直至接收设备解码正确或者发送设备重传的次数到达预设的最大值。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传输方式对于随机突发的比特错误较有效,因为信道编码能够纠正绝大多数的随机比特错误,剩余的错误则通过上述的多次重传进行解码恢复。
然而,参见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多业务共存的一示意图。如图4所示矩形框指代用于传输eMBB业务数据的时频资源,灰色小矩形框指代突发的URLLC业务数据抢占的时频资源。由于URLLC业务的超低时延要求,突发的URLLC业务数据无法等待eMBB业务数据传输完成再传输,因此需要抢占用于传输eMBB业务数据的时频资源,进而需要通过打孔的方式实现同时支持URLLC业务和eMBB业务。这里“打孔”的意思是指URLLC业务数据抢占了eMBB业务数据的时频资源,导致在这些资源上的eMBB数据被URLLC业务数据替换了。由于eMBB业务数据是被URLLC成块地擦除,而不是单个比特的擦除,因此信道编码无法纠正这些被擦除的eMBB业务数据。接收设备接收eMBB业务数据失败,进而将触发发送设备对eMBB业务的TB进行重传。在5G系统中,eMBB业务的TB很大,多次重传将带来极大的资源浪费。
为了避免eMBB业务数据的TB级重传带来的资源浪费,一种可能的方案是:基于CB级的反馈重传。
在基于CB级的反馈重传方案中,接收设备向发送设备反馈每个信息CB的解码状态(包括解码正确或者解码错误),还可向发送设备反馈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位置。发送设备接收到接收设备的反馈信息之后,可以只重传这些接收设备解码错误的信息CB,而不用将所有的信息CB全部重传,从而可以避免资源浪费。然而,这种方案依然需要每个CB的解码状态都反馈,将会带来很大的反馈信令开销,尤其是CB数目较多时。如表1,表1为在不同场景下一个TB内所包含的CB数目的示意表,假设一个CB的最大长度为6114比特。
表1
在表1中,峰值场景下,一个TB下的信息CB数目可能会达到100,常见场景下也可能达到40,因此需要40~100比特的反馈信令开销,反馈信令开销大,适用性差。
为了解决URLLC业务和eMBB业务共存的问题,可以在物理层上使用外码的方法。在本申请中,外码(outer erasure code,或者outer code)指的是在对信息CB进行信道编码之前叠加一个新的块编码。发送设备对原来eMBB业务的TB划分得到的多个信息CB(假设其数目为P)进行外码编码,产生P个信息CB之外的Q个校验(parity)CB。其中,每个校验CB都与用以编码得到它的信息CB存在一定的编码函数关系,从而使得在某些信息CB无法正确解码时,通过对已正确解码的校验CB和已正确解码的信息CB进行外码解码,从而可以恢复出这些无法正确解码的信息CB。
发送设备(例如基站)向接收设备(例如UE)发送eMBB业务数据(即上述P个信息CB)之后,由于URLLC业务数据打孔部分的eMBB业务数据被擦除、或者由于eMBB业务数据受到干扰、或者由于无线信道衰落等原因,使得eMBBUE接收的eMBB业务数据可能存在错误。eMBBUE通过对P个信息CB进行CRC校验,统计校验错误的信息CB数目(假设为R),反馈校验错误的信息CB数目R到基站。基站根据eMBBUE的反馈,从上述Q个校验CB中选取S个,重传选取的S个校验CB。其中S可以大于或者等于R。eMBBUE将初次接收并且校验正确的信息CB和重新接收的校验CB联合进行外码解码,恢复出前一次传输中解码错误的R个信息CB。在本申请中,解码错误和校验错误的含义相同,可以相互替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外码可为信道编码之外的里德-所罗门(Reed-Solomon,RS)码,RS码是一类纠错能力很强的非二进制码。本申请以RS码为例对外码编码进行描述,但本申请对外码编码的具体方案不做限定。对于参数为(N,K,m)的RS码,指代的是将K个长度为m比特的信息数据块编码为N个长度为m的数据块。其中,上述N个长度为m的数据块中包括(N-K)个校验数据块,从而最多可以恢复出上述K个信息数据块中的(N-K)个解码错误的信息数据块。RS码分为截短RS码和非截短RS码,其编解码参数值的选取方法如下:对于非截短RS码,N-K表示能够纠正的解码错误的数据块的最大数目,例如(7,3,3),(15,11,4),(63,45,6),(127,99,7)等。对于截短RS码,例如(25,17,5),(204,188,8)等。
参见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RS码的编码示意图。在图5中,每一行代表一个信息CB,每个信息CB被划分为多个m比特的信息数据块。假设每个信息CB的长度为L比特,则每个信息CB可以划分为Y个数据块,其中,Y为L除以m之后向上取整得到的整数。如果L不能整除m,则可在L个比特后补零,使得补零后的比特序列能整除m。进一步的,可选择对K个信息CB中的每个信息CB的Y个数据块中第i个数据块的m比特进行外码编码,得到N-K个校验CB的第i个校验数据块(该校验数据块包括m个比特)的数据。以此类推,可选择对K个信息CB中的每个信息CB的Y个数据包块中的第i+1个数据块的m比特进行外码编码,得到N-K个校验CB的第i+1个校验数据块(该校验数据块也包括m个比特)的数据。同理可通过Y次外码编码,得到(N-K)个校验CB的Y个校验数据块。进一步的,可将每一个校验CB的Y个校验数据块进行合并,得到该校验CB。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不限制每次从一个信息CB中只选取一个m比特的数据块,具体可根据实际选取的RS码参数,从每一个信息CB中选取多个m比特的数据块进行相应的RS码编码。具体可根据实际场景需求确定,在此不做限制。
当外码采用RS码时,外码的编解码复杂度与参与外码编码的信息CB数目K以及外码编码生成的校验CB的个数N-K的关系是K(N-K)*log N。由此可见,随着参与外码编码的信息CB数目K的增加,在保持相同的纠错能力下,编解码复杂度与K成平方增长关系。若待传输的eMBB业务数据量大、传输带宽大而且采用多TTI联合调度,则一次调度的数据所包括的信息CB的数目会比较大。如果发送设备将一次调度的所有信息CB集中进行一次外码编码,此时发送设备进行外码编码的复杂度很高、编码时延会很长,接收设备进行外码解码的复杂度很高、解码时延会很长,从而使得eMBB业务的传输时延增大。
参见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架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架构示意图中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分组模块100、信息CB缓存101、信道编码器102、信道编码器103以及外码编码器104等逻辑功能模块。数据传输过程中,传输数据可首先经过数据分组模块100,数据分组模块100将数据划分为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其中每个分组包括至少一个信息CB。数据分组模块100将数据划分为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之后,可将各个分组的信息CB存储至信息CB缓存101。信道编码器102可从信息CB缓存101调取每个分组的信息CB进行信道编码,得到信道编码后的每个分组的信息CB。外码编码器104也可从信息CB缓存101中调取一个或者多个分组的信息CB进行外码编码,得到被读取的分组的信息CB所对应的校验CB,即,每个分组的校验CB是由该分组的信息CB进行外码编码得到的。进而可将校验CB传输至信道编码器103进行信道编码得到信道编码之后的校验CB。信道编码之后的信息CB可通过信道编码器102传输至接收设备,信道编码之后的校验CB可通过信道编码器104传输至接收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现中,信道编码器103和信道编码器104也可为同一个逻辑功能模块,即可用于信息CB的信道编码,也可用于校验CB的信道编码。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下面将参见图7至图11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进行具体描述。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可降低eMBB业务数据的外码的编解码复杂度,减小外码的编解码时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以eMBB业务数据为例,但本申请提供的实现方式也适用于其他进行大数据量传输的应用场景,在此不做限制。本申请提供的实现方式也适用于其它由于突发干扰导致多个信息CB被干扰而无法正确解码的场景,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本申请将以基站为发送设备,UE为接收设备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描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站将eMBB业务数据传输给UE之前,可根据CB长度的最大取值将一次调度的eMBB业务数据划分为多个信息CB,并根据所有信息CB生成多个校验CB。这里CB长度的最大取值与信道编码采用的编码方案有关,例如,对于Turbo编码,CB长度的最大取值为6114,即每个CB的最大长度为6114比特。这里的一次调度的eMBB业务数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TB,下面以一个TB为例进行说明。初次传输时,基站可将所有信息CB发送给UE。UE接收到基站传输的所有信息CB之后,先对所有信息CB进行信道解码,然后对每个信息CB进行CRC校验,并根据校验结果向基站反馈解码错误(即校验错误)的信息CB的个数。
参见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501、S502、S503和S504。
如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数据传输示意图。如图8所示,基站可将eMBB业务数据包括的TB划分为24个信息CB,并可根据上述24个信息CB进行外码编码得到8个校验CB。进一步的,基站第一次向UE传输数据时,可将上述24个信息CB传输给UE。UE接收到上述24个信息CB之后,可对上述24个信息CB进行信道解码,并对每个信息CB进行CRC校验。若上述24个信息CB中包括解码错误的信息CB,例如图8所示的6个CRC解码错误(简称校验错误)的信息CB,则表明上述6个信息CB解码错误(即信道解码错误)。进一步的,UE可向基站反馈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6。基站接收到上述反馈信息之后,可在第二次向UE发送数据时,从上述8个校验CB中选取不少于6个校验CB下发给UE。下面以发送6个校验CB为例进行描述。UE接收到上述6个校验CB之后,可结合第一次传输中校验正确的18个信息CB进行外码解码,以恢复出第一次传输中解码错误的6个信息CB。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基站侧需要对24个信息CB进行外码编码,而且UE接收到6个校验CB之后,还需要结合基站初次传输正确的18个信息CB进行外码解码,编解码复杂度较高,增加了信息CB的解码时延。为了降低编解码复杂度,缩短解码时延,本申请提供了信息CB分组的实现方式,通过CB的分组编解码处理,降低信息CB的编解码复杂度,缩短信息CB的解码时延,提高eMBB业务数据的处理效率。
S501,基站将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发送给UE。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两个分组中每个分组包括至少一个信息CB,该信息CB为一次调度的eMBB业务数据的一部分。基站可将一次调度的eMBB业务数据的TB划分得到的多个信息CB(假设为T个信息CB),并将这T个信息CB划分为多个分组。上述T个信息CB的分组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分组方式是先确定分组的数目,然后确定每个分组的信息CB的数目。
假设分组数目为C,C的取值大小可以根据UE反馈信息比特数目的限制来确定,则对于前C-1个分组而言,每个分组内的信息CB的数目为(T-T%C)/C,第C个组的信息CB的数目为(T-T%C)/C+T%C,其中“%”表示取余数。另外,也可以前T%C个分组的CB数目为(T-T%C)/C+1,其余分组的CB数目为(T-T%C)/C。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二种分组的方式是先确定分组的组内信息CB数目G,然后确定分组数目C。G的取值大小可以根据发送设备的编码能力和接收设备的解码能力来选择。确定G值之后,则C的取值为T除以G向上取整得到的整数。若最后一组的CB数不足G,则可以通过补零操作后再进行RS码编码。
以第二种分组方式为例,例如,假设每个分组包括的信息CB为G个,将T个信息CB划分为C个分组。下面将以C个分组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上述T个CB可由一个或者多个TB划分得到,每个TB可包括一个或者多个CB,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基站在初次传输时不做外码编码操作,直接将划分得到的T个信息CB通过信道编码后发送给UE。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站也可在初次传输上述各个分组的数据时,对上述各个分组包括的信息CB进行外码编码以得到各个分组对应的校验CB,并将各个分组的信息CB和校验CB经过信道编码后下发给UE。
S502,UE对基站发送的每个分组中的信息CB先进行信道解码,然后进行CRC校验,并根据每个分组中包括的信息CB的校验结果向基站反馈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
S503,基站根据UE反馈的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确定解码错误分组,并将每个解码错误分组的第一校验CB下发给UE。
S504,UE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一校验CB和解码错误分组中已经正确校验的信息CB对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重新进行解码。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UE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信息CB之后,可对各个信息CB进行信道解码,进而可根据附带在各个信息CB中的CRC校验数据对经过信道解码得到的各个信息CB进行校验。若信息CB的CRC校验正确,则表明该信息CB信道解码正确。若信息CB的CRC校验错误,则表明该信息CB信道解码错误,进而需要向基站反馈校验结果的指示信息(或称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其中,上述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C个分组中包括解码错误(即信道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分组,以下简称解码错误分组,以及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其中上述M为大于0的整数。例如,如图9所示的另一个数据传输示意图。假设上述T个信息CB划分为4个分组,其中,T=32,则每个分组包括8个信息CB。UE对上述4个分组中每个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信道解码,并根据各个信息CB中附加的CRC校验数据对信道解码得到的信息CB进行CRC校验。UE对第一个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信道解码和CRC校验之后,确定第一个分组中有2个信息CB信道解码错误,即第一个分组中信道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2。第二个分组和第三个分组中的信道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0,即第二个分组和第三个分组中的信息CB全部校验正确。第四个分组中的信道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3,即第四个分组包括了3个解码错误的信息CB。
UE对各个分组的信息CB进行信道解码和CRC校验之后,可根据各个分组的信息CB的校验结果向基站反馈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上述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以及解码错误分组中信道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其中,上述解码错误分组即为有信道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例如上述图9所示的第一个分组和第四个分组。
可选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UE向基站反馈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该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中包括解码错误分组的指示和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的最大值。其中,解码错误分组的指示可采用比特映射(bitmap)的形式指示。UE可采用1比特来描述每个分组的信息CB的接收情况,比特值取1表示该分组的信息CB接收失败,即该分组中至少有一个信息CB信道解码错误,比特值取0表示该分组的信息CB接收正确,即该分组中所有信息CB都信道解码正确。需要说明的是,比特值取0和比特值取1的含义也可以反过来表示,在此不做限制。如图9所示,可采用1001指示4个分组中,第一个分组和第四个分组中有信息CB解码失败,需要基站重传。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的最大值指的是所有信道解码错误分组(即解码错误分组)中,组内包括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目的最大值。例如图9所示,第一个分组(可设为第一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可设为M1)为2,第四个分组(可设为第二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可设为M2)为3,UE可将上述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中的较大数值作为反馈给基站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例如,UE可将上述图9中的第四个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目3作为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的最大值反馈给基站,即此时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设为3。进而,UE可向基站反馈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1001011”,其中前四个比特“1001”指代解码错误分组分别为第一个分组和第四个分组,后三个比特“011”指代校验解码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的最大值为3。当然,也可以前三个比特指示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的最大值,后四个比特指示解码错误分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基站接收到UE反馈的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之后,可对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RS码编码,产生相应数目的校验CB。具体的,基站可对每个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RS码编码得到不少于M个校验CB,再将所有解码错误分组对应生成的校验CB发给UE。下面以生成M个校验CB为例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基站可对第一个分组和第四个分组中的信息CB分别进行RS码编码,分别得到3个校验CB。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RS码编码是对一个分组中的所有信息CB进行编码,以生成校验CB。进一步地,基站可将根据第一个分组和第四个分组中的信息CB生成的校验CB发送给UE。UE接收到基站下发的校验CB之后,则可根据解码成功的校验CB以及上一次传输中解码成功的信息CB进行外码解码,以恢复出上一次传输中解码失败的信息CB。如图9,UE可对第一个分组的信息CB和校验CB进行外码解码,UE还可以对第四个分组的信息CB和校验CB进行外码解码,对于第二个分组和第三个分组,UE则无需进行外码解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基站可以只对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进行RS码编码,不需要对所有分组的信息CB进行RS码编码,减小了信息CB的RS码编码的数据量,提高编码效率。另外由于每个分组的信息CB数目比较小,单个分组的信息CB进行RS码编码可大大减小RS码的编码复杂度。如图9,将信息CB分为4个分组,并根据UE反馈的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对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进行RS编码而并非全部信息CB进行RS码编码。若将所有信息CB作为一个分组进行编码操作时,编码复杂度设定为1,则将所有信息CB划分为4个分组,并且解码错误分组只有2个时,通过分组编码的操作可将信息CB的编码复杂度可下降为0.125。即,单个分组的编码复杂度是0.0625,两个分组则编码复杂度为0.125。UE向基站反馈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时只需要反馈解码错误分组的指示加上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的最大值,则需增加两个反馈比特,操作简单,信令开销小。此外,UE也只需对错误校验分组的信息CB进行RS码解码,且不用等待接收完所有的CB之后才能解码。UE接收到一个分组(即所有信息CB的1/4)的信息CB和校验CB则可对该分组的信息CB进行RS码解码,进而可将外码解码时延减少为原来的0.25。UE根据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和校验CB对解码错误分组进行RS码解码,无需对全部信息CB进行RS码解码,降低了RS码解码复杂度。如下表2,表2为不同分组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效果比较示意表,假设信息CB的总数目为32:
表2
分组数目 反馈信令 外码编码复杂度 外码解码时延
1 5bit 1 1
4 7bit 0.125 0.25
如上表2所示,若采用一个分组的数据传输方式,则该分组包括的信息CB数目为32,则需要个比特的反馈信息,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即采用一个分组进行信息CB传输时,需要5bit的反馈信息来描述32个信息CB的校验结果。若采用4个分组,则需要4个比特的反馈信令反馈各个分组的信息CB的校验结果,例如“1001”。每个分组包括8个信息CB,若只反馈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的最大值,则最多需要3个比特的反馈信令,例如“011”。因此,UE向基站反馈解码错误分组的指示和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的最大值时,需要最多7个比特,即比采用一个分组的数据传输方式多2个反馈比特的反馈信令。
可选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站可以选择只传输反馈的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的最大值的校验CB,也可以额外多传输一部分校验CB。对于解码错误分组,若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大于预设阈值,基站则可将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的全部信息CB重传给UE,无需对该分组的信息CB进行外码编码。其中,上述预设阈值具体可为G/2,即,若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超过该分组的所有信息CB的一半,则可将该分组的所有信息CB重传。由于每个分组最多有G个信息CB,为了减少RS码的编码复杂度。如果一个分组内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大于G/2,则认为该分组包括的信息CB可直接全部重传,无需进行外码编码,可降低信息CB的编码复杂度,提高信息CB的传输方式的灵活性。因此可以使用个比特来描述最大的错误CB数,其中,G为各个分组中包括的信息CB的数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G/2门限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需求来确定,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若基站根据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确定解码错误分组的数目大于预设分组阈值,则可将所有分组的信息CB重传给UE,无需对各个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进行外码编码。其中,上述预设分组阈值可为T/(2G)。即,若解码错误分组的数目超过所有分组的数目的一半,则可将所有分组的信息CB重传给UE,进一步增加了数据传输的操作灵活性,适用性更强。
可选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UE向基站反馈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该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中包括解码错误分组的指示和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目。其中,解码错误分组的指示依然可采用bitmap的形式指示。UE可采用1比特来描述每个分组的信息CB的接收情况,具体可参加上述图9所示的实现方式。如图10所示的另一个数据传输示意图,可采用1001指示4个分组中,第一个分组和第四个分组中有信息CB解码失败,需要基站重传。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目指的是各个解码错误分组内包括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目。若上述解码错误分组为一个分组,则上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目(即M)则可该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若上述解码错误分组多于一个(假设有I个),则上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目M则有多个,可分别记为M1、M2、...MI,并且M1、M2、...MI可相同也可不同,具体可根据各个分组的信息CB的解码状态确定。UE可向基站反馈每个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例如图10中第一个分组的解码错误信息CB的数目为2,可表示为“010”,第四个分组的解码错误信息CB的数目为3,可表示为“011”,即此时,上述M可指代第一个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目2,也可指代第四个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目3。进而,UE可向基站反馈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1001010011”,其中,前四个比特“1001”指代解码错误分组分别为第一个分组和第四个分组,中间三个比特“010”指代第一个分组内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目为2,最后三个比特“011”指代第四个分组内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目为3。
可选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UE也可采用直接反馈每个分组的信息CB的解码状态来指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解码错误分组,以及各个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如图10所示,UE可向基站反馈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010000000011”,其中,每三位比特指示一个分组的信息CB的校验结果。前面三个比特“010”指示第一个分组的信息CB的解码状态为解码错误并且该分组中有2个解码错误的信息CB。第四个比特至第六个比特“000”指示第二个分组的信息CB的解码状态为解码正确,即第二个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目为0。第七个比特至第九个比特“000”指示第三个分组的信息CB的解码状态为解码正确,即第三个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目为0。最后三个比特“011”指示第四个分组的信息CB的解码状态为解码错误并且该分组有3个解码错误的信息CB。具体实现中,UE按照上述方式,可以通过顺序排列的方式确定各个校验分组的解码错误信息CB的数目的指示方式,此时,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需要通过个比特来描述,其中,C为信息CB的分组数目,上述G为各个分组中包括的信息CB的数目。用于描述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的比特数与分组数目以及各个分组包括的信息CB的数目关联更密切,操作更灵活。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每个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的信息CB对应生成的校验CB的数目大于或者等于该解码错误分组所包括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如图10所示,第一个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2,第一个分组中信息CB对应生成的校验CB的数目可为2个或大于2个。第四个分组包括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3,第四个分组包括的信息CB对应生成的校验CB的数目可为3个或大于3个。进一步的,基站可将所有解码错误分组对应生成的信息CB整合下发给UE。如图10所示,基站可将第一个分组和第四个分组分别生成的校验CB汇总下发给UE。UE接收到基站下发的校验CB之后,则可根据解码成功的校验CB以及上一次传输中解码成功的信息CB进行外码解码,以恢复出上一次传输中解码失败的信息CB。如图10,UE可根据第一个分组对应的2个校验CB,结合前一次信道解码中第一个分组正确解码的信息CB,对第一个分组进行重新解码(外码解码)以正确恢复第一个分组的所有信息CB。同理,UE也可根据第四个分组对应的3个校验CB对第四个分组的信息CB进行重新解码以正确恢复第四个分组的所有信息CB。对于第二个分组和第三个分组,UE则不再重新进行外码解码,减少解码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基站只需对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进行RS码编码,不需要对所有分组的信息CB进行RS码编码,减少了信息CB的RS码编码的数据量,提高编码效率。另外由于每个分组的信息CB数目比较小,单个分组的信息CB进行RS码编码可大大减小RS码的编码复杂度。如图10,将信息CB分为4个分组,并根据UE反馈的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对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进行RS编码而并非全部信息CB进行RS编码,复杂度可下降为原来的0.125。UE向基站反馈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时只需要反馈解码错误分组的指示加上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数的最大值,则需增加两个反馈比特,操作简单,信令开销小。UE也只需对错误校验分组的信息CB进行RS码解码,且不用等待接收完所有的CB之后才能解码。UE接收到一个分组(即所有信息CB的1/4)的信息CB和校验CB则可对该分组的信息CB进行RS码解码,进而可将外码解码时延减少为原来的0.25。UE根据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和校验CB对解码错误分组进行RS码解码,无需对全部信息CB进行RS码解码,降低了RS码解码复杂度。如下表3,表3为不同分组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效果比较示意表,假设信息CB的总数目为32:
表3
分组数目 反馈信令 外码编码复杂度 外码解码时延
1 5bit 1 1
4 12bit 0.125 0.25
4 10bit 0.125 0.25
在上述表3中,若UE采用“1001010011”的形式向基站反馈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则需要10个bit的反馈信令;若UE采用“010000000011”的形式向基站反馈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则需要12个比特的反馈信令,并且均可将编码复杂度降为原来的0.125倍,将信息CB的外码解码时延降低为原来的0.25倍,数据处理效率更高,操作更灵活,适用性更强。
可选的,在一些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基站可在初次向UE传输信息CB之前,根据各个分组的信息CB(假设有p个)生成一个或者多个校验CB(假设为q个),进而可在初次向UE传输信息CB的同时将q个校验CB下发给UE。UE接收基站发送的信息CB之后,可对接收到的信息CB和校验CB进行信道解码。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区分描述不同的实现方式中生成的校验CB,在本申请的实现方式中,基站可在初次向UE传输信息CB之前,根据各个分组的信息CB生成的校验CB可设定为第二校验CB;基站根据UE反馈的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确定解码错误分组之后,根据各个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生成的校验CB可设定为第一校验CB。其中,第一和第二仅是用于区分不同实现方式中生成的校验CB,并未顺序上的联系。在本申请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生成第二校验CB的分组可定义为第三分组,本申请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用于指代不同的两个解码错误分组。即第一分组、第二分组和第三分组分别用于指代不同的分组,并未顺序上的联系。
进一步的,若有q1个校验CB信道解码正确(q1小于或者等于q),并且p个信息CB中信道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p1小于或者等于q1,则可根据上述q1个校验CB以及上述p个信息CB中已经信道解码正确的信息CB对该组信息CB进行外码解码以恢复该组的所有信息CB。若信道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大于q1,则可将该组确定为解码错误分组,进而可向基站反馈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告知基站解码错误分组以及信道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三分组被确定为解码错误分组,则此时第三分组也可对应为上述第一分组或者第二分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此时,UE向基站反馈的信道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可为p1-q1。参见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个数据传输示意图。在图11所示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每个分组,基站可根据该分组的信息CB生成2个校验CB并在初次传输信息CB时将校验CB也下发给UE。UE对各个分组进行信息CB和校验CB的信道解码之后,确定第一个分组包括的信道解码错误的信息CB为2个,则可根据该分组包括的2个校验CB对该分组的信息CB进行外码解码以正确恢复该分组的所有信息CB。UE信道解码得到第四个分组信道解码错误的信息CB为3个(对应p1=3),多于2个(对应q1=2),则可向基站反馈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告知解码错误分组为第四个分组,信道解码错误的信息CB为1个(即M为1),即可向基站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0001001”。需要说明的是,UE向基站反馈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的形式也可通过上述其他实现方式,在此不赘述。
基站接收到UE反馈的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之后,则可根据初次下发的校验CB的数目q1确定UE反馈的解码错误分组中包括的信道解码错误信息CB的总数(即M+q1),如图11中的3个。进一步的,基站可根据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的信息CB重新生成3个校验CB并下发给UE,以供UE进行外码解码。若基站在初次向UE传输信息CB之前,根据各个分组的信息CB生成的校验CB数目大于q,也就是在初次传输后校验CB仍有剩余s个。当s大于或者等于M时,则直接从s个校验CB中选取M个校验CB下发给UE。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UE接收到基站下发的校验CB之后,则可对上述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的信息CB进行外码解码以正确恢复该分组的所有信息CB。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基站在初次传输数据时增加一部分冗余信息(即校验CB),能够在初传时提供一定的数据保护能力,以供UE进行外码解码,进而可减少信息CB的重传反馈的次数,减少信息CB的重传反馈信令,适用于编解码能力受限或者反馈受限的场景,使得信息CB的传输和反馈操作更加灵活,适用性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描述中只以反馈重传一次为例,实际上发送端重传的校验CB仍然有可能出错,需要进行多次重传。多次重传的校验CB可以是一样的,与第一次重传的校验CB一致;或者每次重传的校验CB可以不一致,只要保证最终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道解码成功的校验CB的数目大于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即可正确解码所有信息CB。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参见图1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121,用于接收来自发送设备的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每个分组包括至少一个信息编码块CB。
处理模块122,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121接收的所述每个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
发送模块123,用于根据所述处理模块122的处理结果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的信息,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所述接收模块12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发送设备的第一校验CB,所述第一校验CB的数目N大于或者等于M,所述第一校验CB由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编码获得。
所述处理模块122,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121接收的所述第一校验CB,对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
所述第一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1,所述第二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2,M1和M2为大于零的整数;
M为M1和M2中较大的数值。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接收模块121接收的所述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包括第三分组的数据;
所述第三分组中包括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所述第二校验CB是由所述第三分组中的p个信息CB编码后获得的,其中p和q为大于0的整数;
上述处理模块122用于:
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进行解码,当解码成功的信息CB的个数与解码成功的第二校验CB的个数之和小于p时,确定所述第三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模块122用于:
对所述第一校验CB进行解码;
当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小于或者等于解码正确的第一校验CB的数目时,根据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正确的第一校验CB和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正确的信息CB对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进行解码。
有关上述接收模块121、处理模块122和发送模块123更详细的功能描述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直接得到,在此不加赘述。
参见图1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发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131,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每个分组包含至少一个信息编码块CB。
接收模块132,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收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的信息,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所述发送模块131,还用于发送N个第一校验CB,其中,所述第一校验CB由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编码获得,N大于或等于M。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
所述第一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1,所述第二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2;M为M1和M2中较大的数值;
所述N个第一校验CB包括第一分组的信息CB生成的N1个第一检验CB,以及所述第二分组的信息CB生成的N2个第一校验CB;
其中,N1和N2为大于或者等于M的整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发送模块131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中包括第三分组的数据;
所述第三分组中包括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所述q个第二校验CB由所述第三分组中的p个信息CB编码后获得,其中p和q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发送模块131还用于:
在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大于阈值时,将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所有信息CB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设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发送模块131还用于:
在所述解码错误分组的数目大于分组阈值时,将所述至少两个分组的所有数据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设备。
有关上述发送模块131和接收模块132更详细的功能描述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直接得到,在此不加赘述。
参见图1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接收设备可为上述实施例中的UE,其可包括存储器141、处理器142和收发器143,其中存储器141和、处理器142和收发器143可通过总线连接。
存储器141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141用于存储相关的程序代码或者数据。
处理器142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142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上述处理器142和收发器143用于读取存储器14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上述收发器143用于接收来自发送设备的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每个分组包括至少一个信息编码块CB;
上述处理器142用于对收发器143接收的所述每个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
上述收发器143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的信息,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上述收发器143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发送设备的第一校验CB,所述第一校验CB的数目N大于或者等于M,所述第一校验CB由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编码获得;
上述处理器142用于根据收发器143接收的所述第一校验CB,对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
所述第一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1,所述第二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2,M1和M2为大于零的整数;
M为M1和M2中较大的数值。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来自发送设备的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包括第三分组的数据;
所述第三分组中包括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所述第二校验CB是由所述第三分组中的p个信息CB编码后获得的,其中p和q为大于0的整数;
上述处理器142用于:
对所述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进行解码,当解码成功的信息CB的个数与解码成功的第二校验CB的个数之和小于p时,确定所述第三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142用于:
对所述第一校验CB进行解码;当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小于或者等于解码正确的第一校验CB的数目时,根据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正确的第一校验CB和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正确的信息CB对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进行解码。
有关上述处理器142和收发器143更详细的功能描述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直接得到,在此不加赘述。
参见图1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发送设备可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基站,其可包括存储器151、处理器152和收发器153,其中存储器151、处理器152和收发器153可通过总线连接。
存储器151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PROM以及CD-ROM,该存储器141用于存储相关的程序代码或者数据。
处理器152可以是一个或多个CPU,在处理器152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上述处理器152和收发器153用于读取存储器15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上述收发器153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每个分组包含至少一个信息编码块CB;
上述收发器153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收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的信息,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上述收发器153还用于发送N个第一校验CB,其中,所述第一校验CB由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编码获得,N大于或等于M。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
所述第一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1,所述第二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2;M为M1和M2中较大的数值;
所述N个第一校验CB包括第一分组的信息CB生成的N1个第一检验CB,以及所述第二分组的信息CB生成的N2个第一校验CB;
其中,N1和N2为大于或者等于M的整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中包括第三分组的数据;
所述第三分组中包括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所述q个第二校验CB由所述第三分组中的p个信息CB编码后获得,其中p和q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收发器153还用于:
在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大于阈值时,将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所有信息CB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设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收发器153还用于:
在所述解码错误分组的数目大于分组阈值时,将所述至少两个分组的所有数据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设备。
有关上述处理器152和收发器153更详细的功能描述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直接得到,在此不加赘述。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具体可为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UE,发送设备可为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基站,上述UE与基站的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各个步骤所描述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实现方式中,发送设备可向接收设备发送多个分组的数据。接收设备可对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进行分组解码,并根据解码结果向发送设备反馈指示信息,通过指示信息向发送设备反馈解码错误分组和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以触发发送设备下发解码错误分组对应的校验CB。发送设备可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各个分组的信息CB的解码结果的指示信息,获取用于对解码错误的信息CB重新进行解码的校验CB,并下发校验CB给接收设备,以供接收设备对解码错误的信息CB重新进行解码。发送设备可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信息确定解码错误分组,获取解码错误分组对应的校验CB,无需对所有分组的信息CB进行编码得到所有分组的校验CB,降低了数据的编码复杂度。接收设备可根据发送设备下发的校验CB对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进行解码,以正确解码得到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接收设备无需反馈所有数据的解码结果,可减少数据传输信令,节省传输资源。进一步的,接收设备重新进行解码时只需对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CB进行重新解码,无需对已经正确解码的信息CB再次进行解码,可降低信息CB的解码复杂度,减小信息CB的解码时延,进而可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Claims (19)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设备接收来自发送设备的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每个分组包括至少一个信息编码块CB;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每个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并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的信息,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所述接收设备接收来自所述发送设备的第一校验CB,所述第一校验CB的数目N大于或者等于M,所述第一校验CB由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编码获得;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校验CB,对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
所述第一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1,所述第二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2,M1和M2为大于零的整数;
M为M1和M2中较大的数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来自发送设备的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包括第三分组的数据;
所述第三分组中包括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所述第二校验CB是由所述第三分组中的p个信息CB编码后获得的,其中p和q为大于0的整数;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每个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进行解码,当解码成功的信息CB的个数与解码成功的第二校验CB的个数之和小于p时,确定所述第三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校验CB,对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第一校验CB进行解码;
当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小于或者等于解码正确的第一校验CB的数目时,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正确的第一校验CB和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正确的信息CB对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进行解码。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每个分组包含至少一个信息编码块CB;
所述发送设备接收来自所述接收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的信息,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所述发送设备发送N个第一校验CB,其中,所述第一校验CB由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编码获得,N大于或等于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
所述第一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1,所述第二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2;M为M1和M2中较大的数值;
所述N个第一校验CB包括第一分组的信息CB生成的N1个第一检验CB,以及所述第二分组的信息CB生成的N2个第一校验CB;
其中,N1和N2为大于或者等于M的整数。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中包括第三分组的数据;
所述第三分组中包括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所述q个第二校验CB由所述第三分组中的p个信息CB编码后获得,其中p和q为大于0的整数。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大于阈值,所述发送设备则将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所有信息CB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设备。
9.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解码错误分组的数目大于分组阈值,所述发送设备则将所述至少两个分组的所有数据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设备。
10.一种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送设备的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每个分组包括至少一个信息编码块CB;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每个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模块的处理结果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的信息,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发送设备的第一校验CB,所述第一校验CB的数目N大于或者等于M,所述第一校验CB由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编码获得;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校验CB,对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进行解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
所述第一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1,所述第二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2,M1和M2为大于零的整数;
M为M1和M2中较大的数值。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包括第三分组的数据;
所述第三分组中包括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所述第二校验CB是由所述第三分组中的p个信息CB编码后获得的,其中p和q为大于0的整数;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进行解码,当解码成功的信息CB的个数与解码成功的第二校验CB的个数之和小于p时,确定所述第三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13.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对所述第一校验CB进行解码;
当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小于或者等于解码正确的第一校验CB的数目时,根据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正确的第一校验CB和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正确的信息CB对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进行解码。
14.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每个分组包含至少一个信息编码块CB;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收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解码错误分组中的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的信息,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为有解码错误的信息CB所在的分组;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N个第一校验CB,其中,所述第一校验CB由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信息CB编码获得,N大于或等于M。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码错误分组包括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
所述第一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1,所述第二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为M2;M为M1和M2中较大的数值;
所述N个第一校验CB包括第一分组的信息CB生成的N1个第一检验CB,以及所述第二分组的信息CB生成的N2个第一校验CB;
其中,N1和N2为大于或者等于M的整数。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分组的数据中包括第三分组的数据;
所述第三分组中包括p个信息CB和q个第二校验CB,所述q个第二校验CB由所述第三分组中的p个信息CB编码后获得,其中p和q为大于0的整数。
17.如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解码错误的信息CB的数目M大于阈值时,将所述解码错误分组中的所有信息CB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设备。
18.如权利要求14-17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解码错误分组的数目大于分组阈值时,将所述至少两个分组的所有数据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设备。
19.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4-19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
CN201710056762.7A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3472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6762.7A CN108347295B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6762.7A CN108347295B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7295A true CN108347295A (zh) 2018-07-31
CN108347295B CN108347295B (zh) 2021-03-05

Family

ID=62961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56762.7A Active CN108347295B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47295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5161A1 (en) * 2019-02-02 2020-08-06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ata packet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241334A (zh) * 2020-10-30 2021-01-1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数据传输的完整性校验方法
CN112655243A (zh) * 2020-12-14 2021-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WO2021109398A1 (en) * 2020-04-10 2021-06-10 Zte Corporation A method for harq transmission
WO2021223047A1 (en) * 2020-05-02 2021-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scheme for systematic raptor codes
WO2021249080A1 (zh) * 2020-06-08 2021-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及装置
WO2023005498A1 (zh) * 2021-07-28 2023-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226702A1 (zh) * 2022-05-27 2023-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302A (zh) * 2008-01-18 2008-07-09 清华大学 多用户无线网络中基于空时分集编解码的协同通信方法
CN101562512A (zh) * 2009-05-27 2009-10-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fec的选择重传系统及其重传方法
CN101667904A (zh) * 2009-10-19 2010-03-10 上海奇微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喷泉码的多合一反馈重传方法
CN101874356A (zh) * 2007-11-27 2010-10-27 摩托罗拉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CN101946449A (zh) * 2008-02-21 2011-01-12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及通信方法
CN105356890A (zh) * 2015-11-30 2016-02-24 华侨大学 一种基于重要性采样技术的ldpc码打孔算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4356A (zh) * 2007-11-27 2010-10-27 摩托罗拉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CN101217302A (zh) * 2008-01-18 2008-07-09 清华大学 多用户无线网络中基于空时分集编解码的协同通信方法
CN101946449A (zh) * 2008-02-21 2011-01-12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及通信方法
CN101562512A (zh) * 2009-05-27 2009-10-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fec的选择重传系统及其重传方法
CN101667904A (zh) * 2009-10-19 2010-03-10 上海奇微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喷泉码的多合一反馈重传方法
CN105356890A (zh) * 2015-11-30 2016-02-24 华侨大学 一种基于重要性采样技术的ldpc码打孔算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VIVO: ""Discussion on eMBB and URLLC multiplexing"", 《3GPP》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5161A1 (en) * 2019-02-02 2020-08-06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ata packet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68048B2 (en) 2019-02-02 2024-04-23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ata packet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109398A1 (en) * 2020-04-10 2021-06-10 Zte Corporation A method for harq transmission
WO2021223047A1 (en) * 2020-05-02 2021-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scheme for systematic raptor codes
WO2021249080A1 (zh) * 2020-06-08 2021-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12241334A (zh) * 2020-10-30 2021-01-1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数据传输的完整性校验方法
CN112241334B (zh) * 2020-10-30 2023-06-20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数据传输的完整性校验方法
CN112655243A (zh) * 2020-12-14 2021-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CN112655243B (zh) * 2020-12-14 2022-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WO2023005498A1 (zh) * 2021-07-28 2023-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226702A1 (zh) * 2022-05-27 2023-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7295B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729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2454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harq-ack feedback codebook and device
EP3573244B1 (en) Polar code en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551571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537979B (zh) 用于多载波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TWI698099B (zh) 在無線網路中進行資料重傳的方法以及系統
CN106888074A (zh) 一种码块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9586843A (zh) 通信系统中冗余版本的设计方案
US11588590B2 (en) Adaptive payload extraction and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 with error aggregations
CN107196740A (zh) 一种码块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10182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R-HARQ) re-transmission
CN107819545A (zh) 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US20200322088A1 (en) Data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113110A (zh)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8400844A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10383728A (zh) 使用外码和非等长码块的系统和方法
KR20190001128A (ko) 효율적인 harq 운영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9150413B (zh) 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95439A (zh) 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协作中继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EP3979530A1 (en) Polar code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EP2137863A1 (en) Multiple packet source acknowledgement
CN110198204A (zh) 一种低时延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8347311A (zh) 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4579579B (zh) 一种大数据包传输方法和系统
US9203441B2 (en) Partial packet recovery in wirel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