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6978A - 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6978A
CN108346978A CN201810363899.1A CN201810363899A CN108346978A CN 108346978 A CN108346978 A CN 108346978A CN 201810363899 A CN201810363899 A CN 201810363899A CN 108346978 A CN108346978 A CN 1083469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istributive pipe
pipe
cup
oxygen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638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36389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469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46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69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装置上部为“吸流腔”、下部为“升流腔”、中部空间为“气水交汇腔”。包括水槽、潜水泵、竖直的透明波纹管与支撑杆、主水管、分水管、负压分水器、带孔升流漏斗、导流圆柱杯,胶圈、锥形的升流杯、激流负压圈等。低压水从上部主水管进入,气流从下部纹管旁孔进入。气水在管内负压、附壁效应、流体的辐合与辐散等合力的作用下,在“气水交汇腔”内冲击、翻滚、碰撞、切割,分散、产生出负氧离子。实现了大自然负氧离子生成机制的微缩与情景再现。装置体积微小、结构简单、效力显著、用途十分广泛;并弥补了现有人工负氧离子生成方式的不足与缺陷。为人类对负氧离子的永恒需求开创了一条供给路径。

Description

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德国物理学家勒纳德发现,水滴飞散时,会产生负离子,细微的水滴带正电,周围的空气便会带负电,人们将其称为勒纳德效应。
人们发现空气分子在高压或强射线的作用下被电离所产生的自由电子大部分被氧气所获得,因而,常常把空气负离子统称为“负氧离子”。
自然界负氧离子的产生有三大机制:
1、大气中的氧分子受太阳紫外线、宇宙射线、雷电、风暴及空气和山地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物质等因素诱导而发生电离,生成负氧离子。2、水的喷筒电效应森林中溪涧的跌失、瀑布的冲击等使水滴破碎,水分子破解失去电子而成为正离子,而周围空气中的氧分子捕获这些电子而成为负氧离子。3、许多植物的茎、皮、叶等器官或组织分化成针状结构,着种曲率较小的针状结构,会发生“尖端放电”作用为诱导产生负氧离子。
大量的实证调查证实,大自然环境中,“动水”产生的负氧离子大于“静水”,“动水”中“急流”又比“缓流”产生的负氧离子多。原因就在于,水在跌落、冲击、碰撞、切割的运动中,水分子裂解,释放出大量的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被大气中的氧分子捕获,从而产生负氧离子;水在外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越频繁,水越容易裂解释放出自由电子,大气中产生的负氧离子也就越多。
大气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水的频繁运动必然伴随着大气的频繁运动。水与大气的频繁交融是大气中负氧离子大量产生的根本条件。
电子异性相吸是自然规律,大气中带负电的离子总是依其自然力主动出击,与大气中带正电的污染离子相结合,使其灭失。大气负氧离子的这种不可替代的高效净化作用,使大气中的负氧离子成为了大气雾霾的真正天敌和克星。
大气污染物越多,净化空气所需的负氧离子也越多。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标准浓度每立方厘米应大于1500个。
众多医学研究还表明:大气中的负氧离子还能够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进入人体,使人体细胞的正负离子达到平衡,发挥出广谱与高效的医疗健康作用。
综上可知,高浓度的大气负氧离子是大气健康的根本保障,有了大气的健康保障,人类的身体也会随之更加健康。这又提示了我们,要打赢蓝天保卫战除需要“减少污染物”外,还需要大力“增加负氧离子”。
当前,为了增加负氧离子浓度,人们作了很多的探索,开发了“负氧离子空气净化器”、人造雾等设备。人工生成的方法有:1、紫外线照射法2、热离子发射法3、电晕放电法4、电荷分离法5、电子释放法等。主要是强电环境生成负氧离子,还有一种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模拟自然提高城区负氧离子含量的简易系统”,专利号:ZL201510594570.2还开创了一条用模拟自然的方法在城市区域提高负氧离子含量的有效路径。但其中与水有关的生成负氧离子的方式基本都要以高压水为特征,比如高压喷泉,虽然能产生很多负氧离子,但也限制了负氧离子生成与使用的空间与范围。所以这些方法仍无法满足人们活动过程中,在各种点、线、面空间里,对负氧离子的广域、持续与高浓度需求。特别是在当前新时代,人们对大气健康与身体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更促使新的发明尽快出现、为此,针对高压水生成负氧离子技术受空间限定的根本缺陷,发明一种能在人类活动的各种空间环境内使用,用低压水在水气相互作用的微小空间内就能持续产生较高浓度的负氧离子发生装置是新时代的迫切需求。
本发明用到了文丘里效应:文丘里效应,也称文氏效应。这种现象以其发现者,意大利物理学家文丘里命名。该效应表现在受限流动在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流体出现流速增大的现象,其流速与过流断面成反比。而由伯努利定律知流速的增大伴随流体压力的降低,即常见的文丘里现象。通俗地讲,这种效应是指在高速流动的流体附近会产生低压,从而产生吸附作用。利用这种效应可以制作出文氏管。
其原理为:当气体或液体在文丘里管里面流动,在管道的最窄处,动态压力(速度头)达到最大值,静态压力(静息压力)达到最小值.气体(液体)的速度因为通流横截面面积减小而上升。整个涌流都要在同一时间内经历管道缩小过程,因而压力也在同一时间减小。进而产生压力差,这个压力差用于测量或者给流体提供一个外在吸力。
本发明用到了伯努利原理,就是气体和液体,当它们流动得快时,对旁侧的压力就小,流动得慢时,对旁侧的压力就大。
本发明用到了康达效应,康达效应称附壁作用或柯恩达效应。流体(水流或气流)由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当流体与它流过的物体表面之间存在表面摩擦时(也可以说是流体粘性),只要曲率不大,流体会顺着物体表面流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体积小巧、采用低压水流即可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便于安装和运用的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包括水槽、位于水槽内的潜水泵、竖直设置的透明波纹管,所述波纹管采用PET材质制成,底部位于水槽中,顶部收缩呈一球缺面,球缺面顶部设有一开口;
所述波纹管顶部设有一进水装置,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开口上方的顶盖和主水管,所述顶盖上方设有一减震弹力球,所述弹力球顶部设有一压紧帽,所述压紧帽用于将减震弹力球压紧在顶盖上,使顶盖密封球缺面顶部的开口;
所述主水管一端连接潜水泵的出水口,一端竖直向下穿过压紧帽并位于顶盖内,所述主水管底部通过一变径接头连接一第一分水管,所述第一分水管上套接一分水球,所述分水球顶部与球缺面顶部设开口平齐,且整体不与球缺面内壁接触,分水球外壁设有透水孔,所述第一分水管下端连接一负压分水器;
所述负压分水器整体为上小下大的正八棱台形,上下敞口内部中空,上边沿和下边沿处分别设有一环形凸起,八条侧棱下部分别设有一贯穿至下边沿的切口,负压分水器顶部还设有一用于与第一分水管对接的分水接头,所述分水接头外壁设有外螺纹;
所述波纹管内下部设有一出水装置,所述出水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通过变径接头连接的导流管、第二分水管、第三分水管和第四分水管,第四分水管底部连接一水平的三通;
所述主水管、导流管、第三分水管直径相同,第一分水管、第二分水管、第四分水管直径相同,且主水管直径大于第一分水管直径;
所述导流管顶部对接一带孔漏斗,所述带孔漏斗开口朝上,与负压分水器正对;
所述第二分水管上套接一圆柱形外杯体,所述外杯体侧壁设有透水孔,内底面边沿向下凹陷形成一环形凹陷,所述外杯体内同轴设置一内杯体,二者侧壁不接触,所述内杯体内下部同轴设置一导流环,所述导流环内壁通过气动滑管套接在第二分水管上,外壁与内杯体内壁接触,所述内杯体侧壁位于导流环下部处设有透水孔,所述导流环靠近圆心处设有一圈出水孔,所述第二分水管上还套接一与外杯体匹配的杯盖,所述杯盖中部设有盖孔,所述盖孔不与第二分水管接触,且内杯体顶部不与杯盖接触;
所述第三分水管上套接一空心的带孔橡胶圈,所述带孔橡胶圈的截面为圆形,且带孔橡胶圈不与第三分水管接触的面上设有数个橡胶立柱;
所述第四分水管分为上部和下部,第四分水管的上部套接一锥形的升流杯,所述升流杯上大下小,侧壁设有透水孔,升流杯内下部设有一激流负压圈,包括碗体,所述碗体底部连接一将其套接在第四分水管上的套接管,所述套接管上设有外螺纹,套接管上部还设有一环形的水平凸台,所述碗体底部与套接管一体成型,所述碗体上边沿水平设有数个延伸片,所述延伸片沿碗体径向设置,一端与碗体上边沿一体成型,另一端中部向上折叠形成V字形;
第四分水管的下部位于一圆柱形的带孔杯体中,所述三通位于带孔杯体内底部,带孔杯体内壁相对两侧设有防移动挤进短管,所述三通两端分别与两个防移动挤进短管卡接;
所述波纹管底部设有三角锥状凸起,所述三角锥状凸起与杯体间存在间隙,二者间隙中,设有数个玻璃球和一减震球,且波纹管对应所述间隙处设有透水孔;
所述第一分水管、导流管、第三分水管、第四分水管上均设有透水孔;
所述波纹管底部通过伸缩底座固定在水槽内,所述伸缩底座底部设有减震胶垫。
作为优选:所述波纹管外部设有控制其竖直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数根竖直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波纹管外壁连接,底部与伸缩底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球采用PET材料制成,直径大于玻璃球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主水管外径为25mm、内径为20mm,第一分水管外径为20mm、内径为16mm。
作为优选:所述主水管连接潜水泵处设有伸缩接头。
作为优选:所述水槽下方设有支架,水槽底部两侧设有排水接头,底部设有下排水阀,水槽内设有水位标尺。
作为优选:所述水槽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加水和出气的加水出气口。
作为优选:所述水槽上设有开口朝向的U形盖,所述U形盖与水槽构成长方形,主水管和支撑装置固定在U形盖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利用不同管径的管子和变径接头来产生文丘里效应,在高速流动的流体附近会产生低压及密封管顶中的负压,从而在管腔上部产生吸附作用;又利用大气的辐合与辐散设置负压分水器、带孔漏斗、升流杯、激流负压圈等在管腔下部产生升流作用;同时根据伯努利效应设置液体分流来产生压力差,运用附襞效应使水在沿波纹管中流淌分散中又产生向心力;在波纹管下部入水部分用玻璃球的滚动产生离心力,在合力的作用下,使水气能够集中在中部空腔中交汇。最终在气水交汇运动的过程中产生气泡并生成负氧离子。
打开潜水泵,液体从主水管进入波纹管内,并依此经主水管、第一分水管、负压分水器后进入带孔漏斗,液体经带孔漏斗后,再经第二分水管、第三分水管和第四分水管、三通至波纹管底部,但液体源源不断进入波纹管后,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波纹管对应间隙处的透水孔中流出。
经吸附和升流留在管中的水流与气流,在波纹管内,经过多个构件产生的合力作用下,在波纹管内部的微小空间范围内激烈交汇,冲击、翻滚、碰撞、切割。产生出大量的负氧离子。整个装置整体外型构成小体量的长方体,便于装置与装置之间连接使用。长方体的体量尺寸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适当加减。
按构件产生的功能分,进水装置部分为“吸流腔”、出水装置的部分为“升流腔”、二者中部空间为“气水交汇腔”。水气在管内的运动也带动了周边空气的流动。构成了腔内外的“气体交换”。生成的负氧离子通过“布郞运动”,形成了较大面积的“负氧离子气场”。
环境与健康是人类的两大永恒需求.人类对环境和健康的期望值越高、对负氧离子的需求量就越大。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用低压水生成的负氧离子这种少用能源又完全与自然界产生的负氧离子一致的方法,会发展成为前景深远的负氧离子永恒产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不含水槽和U形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进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的B局部放大图;
图6为外杯体和内杯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导流环俯视图;
图8为带孔橡胶圈主视图;
图9为负压分水器的主视图;
图10为负压分水器的俯视图;
图11为激流负压圈的主视图
图12为激流负压圈的俯视图;
图13为实施例2的应用图
图14为实施例3的应用图;
图15为实施例4的应用图。
图中:1、水槽;2、潜水泵;3、透明波纹管;4、进水装置;5、顶盖;6、主水管;7、减震弹力球;8、压紧帽;9、变径接头;10、第一分水管;11、分水球;12、负压分水器;13、环形凸起;14、分水接头;15、外螺纹;16、切口;17、导流管;18、第二分水管;19、第三分水管;20、第四分水管;21、三通;22、带孔漏斗;23、外杯体;24、内杯体;25、导流环;26、气动滑管;27、出水孔;28、杯盖;29、盖孔;30、带孔橡胶圈;31、橡胶立柱;32、升流杯;33、激流负压圈;34、碗体;35、套接管;36、延伸片;37、带孔杯体;38、防移动挤进短管;39、三角锥状凸起;40、玻璃球;41、减震球;42、伸缩底座;43、减震胶垫;44、支撑柱;45、伸缩接头;46、支架;47、排水接头;48、排水阀;49、水位标尺;50、盖板;51、加水出气口;52、U形盖;53、环形凹陷;54、水平凸台;55、箱体结构;56、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到图12,一种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包括水槽1、位于水槽1内的潜水泵2、竖直设置的透明波纹管3,所述波纹管采用PET材质制成,底部位于水槽1中,顶部收缩呈一球缺面,球缺面顶部设有一开口;
所述波纹管顶部设有一进水装置4,所述进水装置4包括设置在开口上方的顶盖5和主水管6,所述顶盖5上方设有一减震弹力球7,所述弹力球顶部设有一压紧帽8,所述压紧帽8用于将减震弹力球7压紧在顶盖5上,使顶盖5密封球缺面顶部的开口;
所述主水管6一端连接潜水泵2的出水口,一端竖直向下穿过压紧帽8并位于顶盖5内,所述主水管6底部通过一变径接头9连接一第一分水管10,所述第一分水管10上套接一分水球11,所述分水球11顶部与球缺面顶部设开口平齐,且整体不与球缺面内壁接触,分水球11外壁设有透水孔,所述第一分水管10下端连接一负压分水器12;
所述负压分水器12整体为上小下大的正八棱台形,上下敞口内部中空,上边沿和下边沿处分别设有一环形凸起13,八条侧棱下部分别设有一贯穿至下边沿的切口16,负压分水器12顶部还设有一用于与第一分水管10对接的分水接头14,所述分水接头14外壁设有外螺纹15;
所述波纹管内下部设有一出水装置,所述出水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通过变径接头9连接的导流管17、第二分水管18、第三分水管19和第四分水管20,第四分水管20底部连接一水平的三通21;
所述主水管6、导流管17、第三分水管19直径相同,第一分水管10、第二分水管18、第四分水管20直径相同,且主水管6直径大于第一分水管10直径;
所述导流管17顶部对接一带孔漏斗22,所述带孔漏斗22开口朝上,与负压分水器12正对;
所述第二分水管18上套接一圆柱形外杯体23,所述外杯体23侧壁设有透水孔,内底面边沿向下凹陷形成一环形凹陷53,所述外杯体23内同轴设置一内杯体24,二者侧壁不接触,所述内杯体24内下部同轴设置一导流环25,所述导流环25内壁通过气动滑管26套接在第二分水管18上,外壁与内杯体24内壁接触,所述内杯体24侧壁位于导流环25下部处设有透水孔,所述导流环25靠近圆心处设有一圈出水孔27,所述第二分水管18上还套接一与外杯体23匹配的杯盖28,所述杯盖28中部设有盖孔29,所述盖孔29不与第二分水管18接触,且内杯体24顶部不与杯盖28接触;
所述第三分水管19上套接一空心的带孔橡胶圈30,所述带孔橡胶圈30的截面为圆形,且带孔橡胶圈30不与第三分水管19接触的面上设有数个橡胶立柱31;
所述第四分水管20分为上部和下部,第四分水管20的上部套接一锥形的升流杯32,所述升流杯32上大下小,侧壁设有透水孔,升流杯32内下部设有一激流负压圈33,包括碗体34,所述碗体34底部连接一将其套接在第四分水管20上的套接管35,所述套接管35上设有外螺纹15,套接管35上部还设有一环形的水平凸台54,所述碗体34底部与套接管35一体成型,所述碗体34上边沿水平设有数个延伸片36,所述延伸片36沿碗体34径向设置,一端与碗体34上边沿一体成型,另一端中部向上折叠形成V字形;
第四分水管20的下部位于一圆柱形的带孔杯体37中,所述三通21位于带孔杯体37内底部,带孔杯体37内壁相对两侧设有防移动挤进短管38,所述三通21两端分别与两个防移动挤进短管38卡接;
所述波纹管底部设有三角锥状凸起39,所述三角锥状凸起39与杯体间存在间隙,二者间隙中,设有数个玻璃球40和一减震球41,且波纹管对应所述间隙处设有透水孔;
所述第一分水管10、导流管17、第三分水管19、第四分水管20上均设有透水孔;
所述波纹管底部通过伸缩底座42固定在水槽1内,所述伸缩底座42底部设有减震胶垫43。
本实施例中:所述波纹管外部设有控制其竖直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数根竖直设置的支撑柱44,所述支撑柱44与波纹管外壁连接,底部与伸缩底座42连接。
所述减震球41采用PET材料制成,直径大于玻璃球40直径。
所述主水管6外径为25mm、内径为20mm,第一分水管10外径为20mm、内径为16mm。
所述主水管6连接潜水泵2处设有伸缩接头45。
所述水槽1下方设有支架46,水槽1底部两侧设有排水接头47,底部设有下排水阀48,水槽1内设有水位标尺49。
所述水槽1上设有盖板50,所述盖板50上设有用于加水和出气的加水出气口51。
所述水槽1上设有开口朝向的U形盖52,所述U形盖52与水槽1构成长方形,主水管6和支撑装置固定在U形盖52上。
本发明的原理为:波纹管顶部收缩呈一球缺面,球缺面顶部设有一开口,再结合压紧帽8、减震弹力球7和顶盖5,可以使顶盖5密封球缺面顶部的开口,由于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所以会产生震动,震动过程也是声波的传递过程,产有利于“超声空化”现象的产生。压紧帽8、减震弹力球7能缓解震动对主水管6的影响,且保证震动时也能使顶盖5密封球缺面顶部的开口。
液体由潜水泵2将水从主水管6进入波纹管内,其中,主水管6的水经变径接头9进入第一分水管10,第一次变径,一部分进入负压分水器12,一部分经第一分水管10的透水孔流出,流出的水,又分开,一部分沿分水球11内壁向下滴落到负压分水器12外表面,一部分经分水球11上的透水孔向外流出,再与波纹管内壁接触、碰撞,最后滴落在负压分水器12外表面,一部分沿第一分水管10外壁,经分水接外壁的外螺纹15向下流动至负压分水器12外表面;水在波纹管内部的微小空间范围内激烈交汇,冲击、翻滚、碰撞、切割。
其中,负压分水器12的结构整体为上小下大的正八棱台形,顶部设置分水接头14,分水接头14外壁设有外螺纹15,上边沿和下边沿处分别设有一环形凸起13,八条侧棱下部分别设有一贯穿至下边沿的切口16,使负压分水器12的弹性非常好,液体经过分水接头14的外螺纹15、上方的环形凸起13、向下流动到下方的环形凸起13,当有液体滴落到负压分水器12上时,重力会压迫负压分水器12表面震动弹跳,使水又增加了弹性势能,并在弹力的移动范围内产生负压,经负压分水器12的结构整体产生的复合效能,使水能更好的碰撞、切割。
在这里,利用不同管径的管子和变径接头9来产生流速与压力变化的文丘里效应,在高速流动的流体附近会产生低压,从而产生吸附作用。又运用附壁效应设置负压分水器12,用水体分流来产生伯努利效应生成负压空间,在增强吸力的同时又分散了水滴。产生附壁效应的水流从波纹管四周下落。经固液界面产生的磨擦力又产生了大量的微小气泡。多个效应的结合,使水能在微小空间范围内激烈交汇,冲击、翻滚、碰撞、切割。
水流经负压分水器12后,快速向下流动到正对的带孔漏斗22,与带孔漏斗22发生撞击,一部分经带孔漏斗22向下流,一部分从带孔漏斗22的孔中流出,在导流管17的内部、外部流淌,由于导流管17上也设有透水孔,液体会从导流管17内部向外流,导流管17内的液体经过变径接头9进入第二分水管18,由于第二分水管18上套接一圆柱形外杯体23,而外杯体23上设有杯盖28,所以外部的液体大部分都不会流入外杯体23中,只有第二分水管18内部的液体,经第二分水管18再次变径后进入第三分水管19中。
第三分水管19外壁又设有透水孔和带孔橡胶圈30,液体在第三分水管19第内外流动。经变径后进入第四分水管20。
第四分水管20外壁也设有透水孔,且分为上部和下部,上部套接一锥形的升流杯32,所述升流杯32上大下小,侧壁设有透水孔,液体能从第四分水管20内部向下流动产生旋涡,也能从外部流向升流杯32,向下流动的水经过激流负压圈33向下流动到带孔杯体37内,并向下流淌至三角锥状凸起39与杯体间存在间隙内。
随着液体的增多,波纹管内液面增高,液面向上移动,液体又经辐合力顺着带孔杯体37、带孔杯体37还具有“烟囱效应”。更促使液面经过波纹管和升流杯32外壁向上移动,一部分液体经过升流杯32的透水孔进入其内部,再次与激流负压圈33发生接触、碰撞,然后液体再向上移动,沿带孔橡胶圈30外壁向上攀爬,被带孔橡胶圈30外壁的橡胶立柱31碰撞切割并产生湍流,然后经外杯体23的透水孔进入外杯体23内部,从内杯体24底部的透水孔进入内杯体24内部,再从导流环25的出水孔27向上流动,并引起气动滑管26的移动,移动的滑管又进一步推动液面向上升,最后经盖孔29口流出,液面继续上升,经过带孔漏斗22后,气水产生的辐散力又推动与主水管6向下流动的水发生碰撞,此时,由于波纹管三角锥状凸起39与杯体间的间隙处设有透水孔,在波纹管内部压力的作用下,波纹管内部的水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内部压力会将波纹管内部的液体从透水孔压出。大量经复合作用产生的气泡水从间隙中的透水孔流出,同时也会进入大量气体,继续与波纹管内部的液体进行水气交融,形成富含气泡的液体。
经过以上水流带动气流、气流吸附绞动水流的过程,使水气在能够集中在波纹管中部空腔内剧烈交汇,为富氧离子的大量生成创造了条件。
本发明可以设置独立的水位控制和电源系统,保障其犹自运行,在自来水不便的地方可在水位控制上方加装补水水箱。电源要接国家电网,也可通过加设太阳能装置或风光互补装置独立供电。安装负氧离子检测仪与定位传送设备实现全哉控制与数据传输。
实施例2:
参见图13,将本发明与护栏56结合在一起,安装在道路两边。
实施例3:
参见图14,将本发明和景观墙结合在一起。
实施例4:
参见图15,将本发明做成六边形蜂蜜状负氧离子聚集建筑模块,将本发明外部整体形成长方体的箱体结构55,按建筑设计施工要求做好整体框架、配好水电后把装置安装在里面的各条边上。形成一个有很高负氧离子浓度的模块,经过模块的不同排列组合,形成能适应各种地形的具有灭菌灭霾效果专用负氧离子大气健康装备。在作此用途时,随着用水量的增加,输送水管径要加大,这时需加装防“水锤”装置。
本发明可以固定使用包括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各种公共场所、健身步道、施工区、停车场及频繁停车起步区的等减排增氧;室内动态负氧离子景墙、负氧离子隔断及围护结构等适合在医院、负氧离子疗区、养老院、学校、幼儿园、厂区、体育健身区等人口聚集区中使用;移动使用包括随高铁、公交、各种车船、飞机、飞船等交通公具内作隔断使用;用移动负氧离子小车随机使用,这种小车还特别适用对公路、铁路、隧道施工地等随建随走的施工地。运用装置较多的场所,可在较高处利用山泉水等储存、也可从海绵城市的储水间抽水储存,尽可能用自流水,再生水,减少自来水的用量还可用纳米气泡机产生的纳米气泡对自流水和再生水净化和参与负氧增效。寒冷地区冬天视情况可加装防冻措施。流水不腐,水槽1内循环流动的水体在生成负氧离子的同时还能提升了水的质量,使其可作为应急水源。
在新时代,全国各地的负氧离子生成装置的定位、数量,布局和负氧离子产出总量,都可通过北斗卫星定位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气象由国家气象台统一掌控,形成全域的负氧离子气象服务和永恒的负氧离子产业。

Claims (8)

1.一种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位于水槽内的潜水泵、竖直设置的透明波纹管,所述波纹管采用PET材质制成,底部位于水槽中,顶部收缩呈一球缺面,球缺面顶部设有一开口;
所述波纹管顶部设有一进水装置,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开口上方的顶盖和主水管,所述顶盖上方设有一减震弹力球,所述弹力球顶部设有一压紧帽,所述压紧帽用于将减震弹力球压紧在顶盖上,使顶盖密封球缺面顶部的开口;
所述主水管一端连接潜水泵的出水口,一端竖直向下穿过压紧帽并位于顶盖内,所述主水管底部通过一变径接头连接一第一分水管,所述第一分水管上套接一分水球,所述分水球顶部与球缺面顶部设开口平齐,且整体不与球缺面内壁接触,分水球外壁设有透水孔,所述第一分水管下端连接一负压分水器;
所述负压分水器整体为上小下大的正八棱台形,上下敞口内部中空,上边沿和下边沿处分别设有一环形凸起,八条侧棱下部分别设有一贯穿至下边沿的切口,负压分水器顶部还设有一用于与第一分水管对接的分水接头,所述分水接头外壁设有外螺纹;
所述波纹管内下部设有一出水装置,所述出水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通过变径接头连接的导流管、第二分水管、第三分水管和第四分水管,第四分水管底部连接一水平的三通;
所述主水管、导流管、第三分水管直径相同,第一分水管、第二分水管、第四分水管直径相同,且主水管直径大于第一分水管直径;
所述导流管顶部对接一带孔漏斗,所述带孔漏斗开口朝上,与负压分水器正对;
所述第二分水管上套接一圆柱形外杯体,所述外杯体侧壁设有透水孔,内底面边沿向下凹陷形成一环形凹陷,所述外杯体内同轴设置一内杯体,二者侧壁不接触,所述内杯体内下部同轴设置一导流环,所述导流环内壁通过气动滑管套接在第二分水管上,外壁与内杯体内壁接触,所述内杯体侧壁位于导流环下部处设有透水孔,所述导流环靠近圆心处设有一圈出水孔,所述第二分水管上还套接一与外杯体匹配的杯盖,所述杯盖中部设有盖孔,所述盖孔不与第二分水管接触,且内杯体顶部不与杯盖接触;
所述第三分水管上套接一空心的带孔橡胶圈,所述带孔橡胶圈的截面为圆形,且带孔橡胶圈不与第三分水管接触的面上设有数个橡胶立柱;
所述第四分水管分为上部和下部,第四分水管的上部套接一锥形的升流杯,所述升流杯上大下小,侧壁设有透水孔,升流杯内下部设有一激流负压圈,包括碗体,所述碗体底部连接一将其套接在第四分水管上的套接管,所述套接管上设有外螺纹,套接管上部还设有一环形的水平凸台,所述碗体底部与套接管一体成型,所述碗体上边沿水平设有数个延伸片,所述延伸片沿碗体径向设置,一端与碗体上边沿一体成型,另一端中部向上折叠形成V字形;
第四分水管的下部位于一圆柱形的带孔杯体中,所述三通位于带孔杯体内底部,带孔杯体内壁相对两侧设有防移动挤进短管,所述三通两端分别与两个防移动挤进短管卡接;
所述波纹管底部设有三角锥状凸起,所述三角锥状凸起与杯体间存在间隙,二者间隙中,设有数个玻璃球和一减震球,且波纹管对应所述间隙处设有透水孔;
所述第一分水管、导流管、第三分水管、第四分水管上均设有透水孔;
所述波纹管底部通过伸缩底座固定在水槽内,所述伸缩底座底部设有减震胶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外部设有控制其竖直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数根竖直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波纹管外壁连接,底部与伸缩底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球采用PET材料制成,直径大于玻璃球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外径为25mm、内径为20mm,第一分水管外径为20mm、内径为1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连接潜水泵处设有伸缩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下方设有支架,水槽底部两侧设有排水接头,底部设有下排水阀,水槽内设有水位标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加水和出气的加水出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上设有开口朝向的U形盖,所述U形盖与水槽构成长方形,主水管和支撑装置固定在U形盖上。
CN201810363899.1A 2018-04-22 2018-04-22 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Pending CN1083469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3899.1A CN108346978A (zh) 2018-04-22 2018-04-22 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3899.1A CN108346978A (zh) 2018-04-22 2018-04-22 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6978A true CN108346978A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55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3899.1A Pending CN108346978A (zh) 2018-04-22 2018-04-22 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4697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52A (zh) * 1990-01-24 1991-08-07 阿里·萨哈瓦特 产生负氧离子的微型加速装置
WO2007085113A1 (fr) * 2006-01-24 2007-08-02 Shanghai Air Clean Systems Engineering Co., Ltd. Tube de génération d'ions oxygène
DE102010031108A1 (de) * 2010-07-08 2012-01-12 Luwatec Gmbh Luft- Und Wassertechnik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ufbereitung von organisch und/oder biologisch verunreinigtem Fluid
CN105140783A (zh) * 2015-09-18 2015-12-09 周强 一种模拟自然提高城区负氧离子含量的简易系统
CN105161980A (zh) * 2015-08-31 2015-12-16 刘延兵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CN105375331A (zh) * 2015-12-03 2016-03-02 杭州伊圣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气流携水分子撞击碰撞面的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
CN208157859U (zh) * 2018-04-22 2018-11-27 周强 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52A (zh) * 1990-01-24 1991-08-07 阿里·萨哈瓦特 产生负氧离子的微型加速装置
WO2007085113A1 (fr) * 2006-01-24 2007-08-02 Shanghai Air Clean Systems Engineering Co., Ltd. Tube de génération d'ions oxygène
DE102010031108A1 (de) * 2010-07-08 2012-01-12 Luwatec Gmbh Luft- Und Wassertechnik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ufbereitung von organisch und/oder biologisch verunreinigtem Fluid
CN105161980A (zh) * 2015-08-31 2015-12-16 刘延兵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US20170063049A1 (en) * 2015-08-31 2017-03-02 Yanbing LIU Electrode for generating negative oxygen ion and negative oxygen ion generator using the electrode
CN105140783A (zh) * 2015-09-18 2015-12-09 周强 一种模拟自然提高城区负氧离子含量的简易系统
CN105375331A (zh) * 2015-12-03 2016-03-02 杭州伊圣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气流携水分子撞击碰撞面的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
CN208157859U (zh) * 2018-04-22 2018-11-27 周强 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叶宏萌;郑茂钟;姜嘉祺;谢行冬;: "校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与空气质量评价", 鸡西大学学报, no. 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86044B1 (en) Air negative 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CN105140783B (zh) 一种模拟自然提高城区负氧离子含量的简易系统
CN107185341A (zh) 一种高效建筑除尘装置
CN109921289A (zh) 一种瀑布冲击水分子裂解式负离子生成转移器
CN208157859U (zh) 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KR20190038500A (ko) 버블을 이용한 대기 오염 저감장치
CN106563322A (zh) 锅炉水膜除尘装置
CN108346978A (zh) 低压水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CN108105927B (zh) 一种加湿效果均匀的室内净化器用加湿组件
CN111359393B (zh) 一种制备水合空气负离子的装置和方法及应用
CN105421981B (zh) 一种空气净化纱窗
CN109855206A (zh) 一种智能空气净化补氧方法及装置
CN113685952B (zh) 大空间负氧离子设备
CN206577538U (zh) 一种建筑工地除尘装置
CN207501303U (zh) 一种氧原子空气净化装置
JPH0558755B2 (zh)
CN109466227B (zh) 一种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室内装饰装置
CN206483574U (zh) 一种测定带电颗粒吸附效率的装置
CN212504247U (zh) 球环经纬磁路聚氧动态激活氧曝气增氧机
CN205484247U (zh) 空气负离子径向穿透性测量装置
CN112557108B (zh) 一种射流式海洋飞沫气溶胶模拟发生装置及方法
CN210915541U (zh) 一种除铁锰曝气塔
CN2744973Y (zh) 纯天然空气负离子泵
CN212052760U (zh) 套管硬法切割嵌岩咬合桩墙施工装置
CN214862459U (zh) 一种中心管防堵塞的脱硫塔文丘里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