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3086A -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3086A
CN108343086A CN201810270529.3A CN201810270529A CN108343086A CN 108343086 A CN108343086 A CN 108343086A CN 201810270529 A CN201810270529 A CN 201810270529A CN 108343086 A CN108343086 A CN 108343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wer station
energy power
underground
neutron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05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满潮
杨晓杰
乔亚飞
刘国钊
赵思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2705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430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43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308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9794 priority patent/WO201918492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设置在地下硐室下部的人工屏障结构体,所述人工屏障结构体具有底壁、周侧壁及顶壁,所述底壁、所述周侧壁及所述顶壁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底壁、所述周侧壁及所述顶壁均具有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铅粉混凝土层、粘土层和钢筋混凝土层;注浆层,其围设在所述人工屏障结构体的外侧;围岩层,其位于所述注浆层的外侧,所述围岩层具有围岩厚度。本发明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能有效防止地下中子能电站全寿命过程中核素的扩散和迁移,同时能实现与外界的能量交换。

Description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能源结构和地质封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核废料的深地质储存或地下核工程中会采用防止放射性元素迁移的屏障体系。在核废料的地质处置中使用的屏障体系主要分为人工屏障和自然屏障,其中,人工屏障包括玻璃固化体、废物外包装容器以及回填材料,而天然屏障即周围的土壤、岩石或有关的沉积物。
多重屏障体系能安全、稳妥地包容废物,有效隔离核废料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尤其是防止放射性元素接触地下水,有效阻止地下水接近、进入废物处置库,并且能通过吸附作用阻滞放射性核素向生物圈迁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其能有效防止地下中子能电站全寿命过程中核素的扩散和迁移,同时能实现与外界的能量交换。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其包括:
设置在地下硐室下部的人工屏障结构体,所述人工屏障结构体具有底壁、周侧壁及顶壁,所述底壁、所述周侧壁及所述顶壁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底壁、所述周侧壁及所述顶壁均具有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铅粉混凝土层、粘土层和钢筋混凝土层;
注浆层,其围设在所述人工屏障结构体的外侧;
围岩层,其位于所述注浆层的外侧,所述围岩层具有围岩厚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壁与所述地下硐室的底壁相连,所述底壁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外侧和所述周侧壁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外侧分别设有所述注浆层。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人工屏障结构体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70m。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土层包括粘土块内层和粘土粉外层,所述粘土块内层由多个粘土块拼接形成,所述粘土粉外层夹设在所述粘土块内层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之间。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土层由多个粘土块拼接形成。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的所述粘土块内层包括多个圆环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圆环体中部的中间块体,所述圆环体由多个弧形块体拼接形成。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的所述粘土层包括多个圆环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圆环体中部的中间块体,所述圆环体由多个弧形块体拼接形成。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块体为正方形块体;或者,所述中间块体由两个梯形块体拼接组成。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人工屏障结构体为圆柱体形、长方体形或多棱柱体形。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铅粉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0cm~100cm;所述粘土层的厚度为30cm~40cm;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0cm~70cm;所述注浆层的厚度为20cm~50c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开挖地下围岩形成围岩腔室,所述围岩腔室的外侧为围岩层;
步骤S2,沿所述围岩层的内表面注浆,形成注浆层;
步骤S3,沿所述注浆层依次向内施工人工屏障结构体的底壁、周侧壁和顶壁;
其中,所述底壁、所述周侧壁及所述顶壁均具有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铅粉混凝土层、粘土层和钢筋混凝土层。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3中,沿所述注浆层依次向内施工所述铅粉混凝土层、所述粘土层和所述钢筋混凝土层。
本发明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的特点及优点是:该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具有多级屏障结构,并专门设置了针对地下中子能电站运营安全的铅粉混凝土层,有效屏蔽了可能的中子、γ射线逸散,其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可实现地下中子能电站与人类居住环境的有效隔离,保证地下中子能电站和人类居住环境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的主视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的粘土层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的粘土层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的粘土层的底壁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的粘土层的底壁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人工屏障结构体;11、底壁;12、周侧壁;13、顶壁;14、容纳腔;15、铅粉混凝土层;16、粘土层;161、粘土块内层;162、粘土粉外层;161a、弧形块体;161b、弧形块体;161c、类弧形块体;161d、正方形块体;161d、梯形块体;17、钢筋混凝土层;18、注浆层;2、地下硐室;21、底壁;3、围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方式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包括:
设置在地下硐室2下部的人工屏障结构体1,所述人工屏障结构体1具有底壁11、周侧壁12及顶壁13,所述底壁11、所述周侧壁12及所述顶壁13之间形成有容纳腔14,所述底壁11、所述周侧壁12及所述顶壁13均具有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铅粉混凝土层15、粘土层16和钢筋混凝土层17;
注浆层18,其围设在所述人工屏障结构体1的外侧;也即,该注浆层18在人工屏障结构体1的外侧形成闭合。
围岩层3,其位于所述注浆层18的外侧,所述围岩层3具有围岩厚度。
具体的,地下中子能电站的能量产生系统放置于该人工屏障结构体1的容纳腔14中,在本发明中,该人工屏障结构体1可为圆柱体形、长方体形或多棱柱体形,当然,该人工屏障结构体1还可设计为其他结构形状,在此不做限制。
该人工屏障结构体1的底壁11、周侧壁12及顶壁13均具有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铅粉混凝土层15、粘土层16和钢筋混凝土层17。其中,在本发明中,为了能使人工屏障结构体1中的能量产生系统与外界的能量或物质进行交换,可在顶壁13的周边设置铅粉混凝土层15,而顶壁13的中部可不设置铅粉混凝土层15,在此不做限制。该顶壁13与地下硐室2的底壁21相连。
进一步的,该人工屏障结构体1埋设在围岩层3中,在人工屏障结构体1与围岩层3之间设有注浆层18。具体是,该人工屏障结构体1的底壁11的钢筋混凝土层17的外侧和周侧壁12的钢筋混凝土层17的外侧均设有该注浆层18。
下面具体说明铅粉混凝土层15、粘土层16、钢筋混凝土层17和注浆层18的组成和结构:
该铅粉混凝土层15由C40或以上标号的混凝土参入铅粉制成,铅粉的参入比例根据能量产生系统的功率确定,但一般地铅粉的参入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的20%,避免其对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该铅粉混凝土层15的厚度为50cm~100cm,该铅粉混凝土层15的厚度并不限于此,其厚度应随地下中子能电站设计功率的增大而适当增大。该铅粉混凝土层15中的铅粉的γ屏蔽性好,传热导性能好。该铅粉混凝土层15主要用于支撑地下中子能电站的能量产生系统,且有效传递能量产生系统的余热,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的渗入,有效屏蔽剩余的射线和放射性元素。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该铅粉混凝土层15还可以由其他防辐射混凝土层进行替换,例如参入重劲砂的防辐射混凝土等,在此不做限制。
该粘土层16设置在铅粉混凝土层15的外侧,其选用的粘土应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良好的离子吸附性、以及一定的膨胀自封闭性等特点,例如该粘土层16选用的粘土为膨润土等。该粘土层16良好的导热性能可以有效保证能量产生系统余热的排除,其良好的离子吸附性可以有效阻碍放射性离子的向外迁移,其膨胀自封闭性可以阻止地下水的向内流动,从而确保了能量产生系统的运营安全并隔绝与外界的联系。在本实施例中,该粘土层16的厚度为30cm~40cm,其厚度应随地下中子能电站设计功率的增大而适当增大。
在粘土层16的一可行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该粘土层16包括粘土块内层161和粘土粉外层162,该粘土块内层161由多个粘土块拼接形成,该粘土粉外层162夹设在粘土块内层161与钢筋混凝土层17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当该人工屏障结构体1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时,周侧壁12的粘土块内层161的多个粘土块可为弧形块体,如图5所示,在底壁11的一可行实施例中,该底壁11的粘土块内层161的多个粘土块包括多个弧形块体161a、多个弧形块体161b、多个类弧形块体161c和正方形块体161d,也即该底壁11可为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由多个弧形块体161a拼接形成的圆环体、由多个弧形块体161b拼接形成的圆环体、由多个类弧形块体161c拼接形成的圆环体和设置在中部的正方形块体161d拼接形成;或者,在底壁11的另一可行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底壁11的粘土块内层161的多个粘土块包括多个弧形块体161a、多个弧形块体161b、多个类弧形块体161c和两个梯形块体161d,也即该底壁11可为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由多个弧形块体161a拼接形成的圆环体、由多个弧形块体161b拼接形成的圆环体、由多个类弧形块体161c拼接形成的圆环体和设置在中部的两个梯形块体161d拼接形成;该人工屏障结构体1的横截面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多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等,在此不做限制。同时,粘土层16的多个粘土块的形状亦随粘土层16的具体形状进行具体划分。
在该实施例中,在施工时,应先施工底壁11的粘土粉外层162,然后拼装底壁11的粘土块内层161,并结合拼装周侧壁12的粘土块内层161后,在周侧壁12的粘土块内层161与钢筋混凝土层17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最后用粘土粉回填该环形空间从而形成粘土粉外层162。当有水分渗入粘土层16后,由于粘土的膨胀自封闭性,可以发生自我膨胀,进而填充粘土块内层161中的两两相邻的粘土块之间的缝隙,并有效降低水分的渗透系数,阻碍地下水的渗入。该粘土层16具有良好的离子吸附能力,在有核素逃逸出能量产生系统时,可以有效地吸附在粘土层16内,防止其向外迁移。
在粘土层16的另一可行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该粘土层16由多个粘土块拼接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当该人工屏障结构体1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时,周侧壁12的粘土层16的多个粘土块可为弧形块体,如图5所示,在底壁11的一可行实施例中,该底壁11的粘土层16的多个粘土块包括多个弧形块体161a、多个弧形块体161b、多个类弧形块体161c和正方形块体161d,也即该底壁11可为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由多个弧形块体161a拼接形成的圆环体、由多个弧形块体161b拼接形成的圆环体、由多个类弧形块体161c拼接形成的圆环体和设置在中部的正方形块体161d拼接形成;或者,在底壁11的另一可行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底壁11的粘土层16的多个粘土块包括多个弧形块体161a、多个弧形块体161b、多个类弧形块体161c和两个梯形块体161d,也即该底壁11可为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由多个弧形块体161a拼接形成的圆环体、由多个弧形块体161b拼接形成的圆环体、由多个类弧形块体161c拼接形成的圆环体和设置在中部的两个梯形块体161d拼接形成;该人工屏障结构体1的横截面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多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等,在此不做限制。同时,粘土层16的多个粘土块的形状亦随粘土层16的具体形状进行具体划分。
该粘土层16由于粘土块拼装不可避免地存在块体间的缝隙,这些缝隙对整个屏障系统不利,为此,应优先采用粘土块内层161和粘土粉外层162的组合结构层。
该钢筋混凝土层17围设在粘土层16的外侧,其主要起到稳定围岩和防水的作用,该钢筋混凝土层17应由高性能混凝土构成,主要用于确保地下硐室2的稳定和安全,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外界地下水的渗入。在本实施例中,该钢筋混凝土层17的厚度为50cm~70cm。该钢筋混凝土层17可参照一般地下硐室的钢筋混凝土层进行设计施工,一般地,在设计时,其应承担围岩所产生的所有荷载。另外,在地下中子能电站中,该钢筋混凝土层17采用标号为C35以上的混凝土制成。
该注浆层18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层17的外侧,其主要作用是降低围岩层3的渗透系数,提高围岩层3的密实性,并且应采用粘性矿物含量较高的浆液,提高围岩层3的离子吸附能力,注浆层18的另一个作用是在围岩体稳定不足时,提高围岩的稳定程度。该注浆层18应采用浆液在地下硐室2周边进行注浆,形成封闭的注浆体,用于进一步隔绝能量产生系统内部的水分、核素与外界系统的传递。在本实施例中,该注浆层18的施工可在钢筋混凝土层17施工之前或之后。在围岩层3稳定较好的地方,应优先施工注浆层18,可在地下硐室2的下部周围均匀打设注浆管后,采用合适的注浆压力进行注浆,并有效控制注浆量;在围岩层3稳定性较差的地方,应优先施工钢筋混凝土层17,然后再在地下硐室2的下方周围打设注浆管,进行注浆加固。该注浆层18应形成连续的屏蔽圈,其厚度可在20cm~50cm,施工后应采用物探或地质雷达等监测注浆层18的形成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位于该人工屏障结构体1外侧的围岩层3,应选择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和离子吸附能力的围岩,例如软岩或页岩等,且该围岩层3的有效厚度不应小于70m,以用来吸附少量逸散出来的放射性离子,实现地下中子能电站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完全隔离。该人工屏障结构体1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70m。
本发明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具有多级屏障结构,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并且能够有效实现地下中子能电站与外界的能量交换,有效防止地下中子能电站全寿命过程中核素的扩散和迁移,可实现地下中子能电站与人类居住环境的有效隔离,保证地下中子能电站和人类居住环境的安全。
实施方式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开挖地下围岩形成围岩腔室,所述围岩腔室的外侧为围岩层3;
步骤S2,沿所述围岩层3的内表面注浆,形成注浆层18;
步骤S3,沿所述注浆层18依次向内施工人工屏障结构体1的底壁11、周侧壁12和顶壁13;其中,所述底壁11、所述周侧壁12及所述顶壁13均具有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铅粉混凝土层15、粘土层16和钢筋混凝土层17。
具体的,在所述步骤S3中,沿所述注浆层18依次向内施工所述铅粉混凝土层15、所述粘土层16和所述钢筋混凝土层17。
本发明在具体施工时应从外向内施工,最后封顶。根据围岩层3的稳定性情况,分别施工注浆层18和钢筋混凝土层17,然后施工粘土层16和铅粉混凝土层15,之后将能量产生系统放置在人工屏障结构体1的容纳腔14中,随后,调试能量产生系统,完毕后依此施工人工屏障结构体1的顶壁13的铅粉混凝土层15,粘土层16以及钢筋混凝土层17,完成密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地下硐室下部的人工屏障结构体,所述人工屏障结构体具有底壁、周侧壁及顶壁,所述底壁、所述周侧壁及所述顶壁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底壁、所述周侧壁及所述顶壁均具有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铅粉混凝土层、粘土层和钢筋混凝土层;
注浆层,其围设在所述人工屏障结构体的外侧;
围岩层,其位于所述注浆层的外侧,所述围岩层具有围岩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与所述地下硐室的底壁相连,所述底壁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外侧和所述周侧壁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外侧分别设有所述注浆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屏障结构体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70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土层包括粘土块内层和粘土粉外层,所述粘土块内层由多个粘土块拼接形成,所述粘土粉外层夹设在所述粘土块内层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土层由多个粘土块拼接形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所述粘土块内层包括多个圆环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圆环体中部的中间块体,所述圆环体由多个弧形块体拼接形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所述粘土层包括多个圆环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圆环体中部的中间块体,所述圆环体由多个弧形块体拼接形成。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块体为正方形块体;或者,所述中间块体由两个梯形块体拼接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屏障结构体为圆柱体形、长方体形或多棱柱体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铅粉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0cm~100cm;所述粘土层的厚度为30cm~40cm;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0cm~70cm;所述注浆层的厚度为20cm~50cm。
11.一种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开挖地下围岩形成围岩腔室,所述围岩腔室的外侧为围岩层;
步骤S2,沿所述围岩层的内表面注浆,形成注浆层;
步骤S3,沿所述注浆层依次向内施工人工屏障结构体的底壁、周侧壁和顶壁;其中,所述底壁、所述周侧壁及所述顶壁均具有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铅粉混凝土层、粘土层和钢筋混凝土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沿所述注浆层依次向内施工所述铅粉混凝土层、所述粘土层和所述钢筋混凝土层。
CN201810270529.3A 2018-03-29 2018-03-29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083430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0529.3A CN108343086A (zh) 2018-03-29 2018-03-29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
PCT/CN2019/079794 WO2019184928A1 (zh) 2018-03-29 2019-03-27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0529.3A CN108343086A (zh) 2018-03-29 2018-03-29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3086A true CN108343086A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57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0529.3A Pending CN108343086A (zh) 2018-03-29 2018-03-29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43086A (zh)
WO (1) WO201918492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7213A (zh) * 2018-09-21 2019-01-11 同济大学 混凝土-高压实膨润土组合体系性态模拟试验方法及装置
WO2019184928A1 (zh) * 2018-03-29 2019-10-03 何满潮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
CN112648014A (zh) * 2020-12-17 2021-04-13 华能浙江平湖海上风电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储气库衬砌横缝填缝方法及地下储气库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2629A (en) * 1976-12-13 1980-03-11 Hallenius Tore J System for the storage of radioactive material in rock
DE3019781A1 (de) * 1980-05-23 1981-12-03 Eberhard Dipl.-Ing. 7000 Stuttgart Kuen Schutzraum zum personenschutz gegen explosionen und strahlungen
CN85105835A (zh) * 1985-08-01 1987-01-28 西屋电气公司 核废料封装组合罐
CN100999401A (zh) * 2006-12-28 2007-07-18 吕迎智 一种减弱质子辐射强度的防护工程混凝土
CN103545003A (zh) * 2013-09-26 2014-01-29 葛沈香 一种防辐射水泥
CN208538496U (zh) * 2018-03-29 2019-02-22 何满潮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08165B1 (zh) * 1972-11-28 1975-09-12 Robatel Slpi
JP2008076270A (ja) * 2006-09-22 2008-04-03 Kobe Steel Ltd 放射性物質の輸送兼貯蔵容器
CN102218882A (zh) * 2011-03-28 2011-10-19 扬州锦江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核辐射屏蔽铅衣用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204966066U (zh) * 2015-06-24 2016-01-13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等放射性水平技术废物临时贮存屏蔽容器
CN106098131B (zh) * 2016-07-17 2018-05-01 福建省德鲁士润滑油有限公司 一种核废料包装装置
CN206179536U (zh) * 2016-11-11 2017-05-1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气载放射过滤排放功能的低中放废物处置库
CN108343449B (zh) * 2018-03-29 2020-11-13 何满潮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结构体系
CN108417283B (zh) * 2018-03-29 2023-10-31 何满潮 地下中子能电站
CN108343086A (zh) * 2018-03-29 2018-07-31 何满潮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2629A (en) * 1976-12-13 1980-03-11 Hallenius Tore J System for the storage of radioactive material in rock
DE3019781A1 (de) * 1980-05-23 1981-12-03 Eberhard Dipl.-Ing. 7000 Stuttgart Kuen Schutzraum zum personenschutz gegen explosionen und strahlungen
CN85105835A (zh) * 1985-08-01 1987-01-28 西屋电气公司 核废料封装组合罐
CN100999401A (zh) * 2006-12-28 2007-07-18 吕迎智 一种减弱质子辐射强度的防护工程混凝土
CN103545003A (zh) * 2013-09-26 2014-01-29 葛沈香 一种防辐射水泥
CN208538496U (zh) * 2018-03-29 2019-02-22 何满潮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达等: "岩层中处置放射性废物的密封问题"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4928A1 (zh) * 2018-03-29 2019-10-03 何满潮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
CN109187213A (zh) * 2018-09-21 2019-01-11 同济大学 混凝土-高压实膨润土组合体系性态模拟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09187213B (zh) * 2018-09-21 2021-07-02 同济大学 混凝土-高压实膨润土组合体系性态模拟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12648014A (zh) * 2020-12-17 2021-04-13 华能浙江平湖海上风电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储气库衬砌横缝填缝方法及地下储气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84928A1 (zh) 2019-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3086A (zh)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43449B (zh)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结构体系
CN208538496U (zh) 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
CN107052021B (zh) 一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人工屏障缓冲材料的安置方法
JP5740456B2 (ja) 放射性廃棄物の地下貯蔵施設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CN108417283A (zh) 地下中子能电站
CN106409370B (zh) 具有气载放射性过滤排放功能的低中放废物处置库及方法
CN111946357A (zh) 一种考虑红黏土卸荷影响的矿山法隧道模拟施工方法
CN210002429U (zh) 一种超深基坑围护止水结构
Pryde et al. The geography of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in the former USSR
Zhang et al.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current research in China and Switzerland
JP2009276141A (ja) 緩衝材及び廃棄体の埋設処分方法
KR100817616B1 (ko) 사용후핵연료의 완충 블록 및 이를 이용한 저장 시스템
CN107704682A (zh) 基于概率用于核素近场、远场迁移评估的空间域描述方法
Chegbeleh et al. Concepts of Repository and the Functions of Bentonite in Repository Environments: A State–of–the–art review
CN208225532U (zh) 一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装置
CN111128427B (zh) 一种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容器、处置单元及处置方法
Nowak et al. Initial Reference Seal System Design: Waste Isolation Pilot Plant
CN114352309B (zh) 一种生物碳基复合膨润土防水砖、制备方法及安装方法
CN211906980U (zh) 高放射性核废料容器
CN208152668U (zh) 一种新型地下坑道局部隔震结构
JP2005048404A (ja) 放射性廃棄物処分場の遮水構造とその施工法
Capecchi Behaviour of top cover of a landfill for radioactive waste subjected to settlements
Blowers Sweden buries its radioactive waste problems
Kröger et al. Underground siting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with emphasis on the ‘cut-and-cover’techniqu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