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21837A - 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21837A
CN108321837A CN201711204721.4A CN201711204721A CN108321837A CN 108321837 A CN108321837 A CN 108321837A CN 201711204721 A CN201711204721 A CN 201711204721A CN 108321837 A CN108321837 A CN 108321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ystem
wind
powe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the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047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21837B (zh
Inventor
郭苏
杨勇
许昌
李�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hai University HHU
Original Assignee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hai University HHU filed Critical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to CN2017112047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218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21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1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21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1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2J3/386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风电子系统、光热子系统、电加热子系统以及优化调度子系统,风电子系统通过电加热子系统与光热子系统相连,所述优化调度子系统分别与风电子系统以及光热子系统相连。优点:1)风电和CSP整体作为电网的一个节点,在风电上网前抑制风电波动,使联合系统可像常规发电系统一样调度,减小风电对电网的冲击;2)系统中增加电加热装置,提高了风资源利用率。3)在优化调度子系统中,以风电‑CSP联合发电系统运行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有效降低弃风,具有较高的可调度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属于发电技术领 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化石燃料的不断消耗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风电是除水电外目前技术最成熟、成本最低的可再生能 源发电形式。到2030年,风电将提供全球电能的9%;而这一数字到2050年将 达到12%。截至2014年底,我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已达9581万千瓦。但是, 由于风资源的随机性、间歇性,导致风电可控性及调度性差,大比重的风电直 接并网将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潜在风险,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电网瘫 痪,造成极其重大的经济损失。当直接接入电网的风电比重达到10%以上时应 该对电网系统进行合理有效的调节,以提高供电质量和降低运行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如果采取限制电网中风电比重或加大风机功率调节范围 (如:弃风)的措施是不可取的。最好的方法有两个:其一是,建设配套调节 电源,采用联调的方法提高风电消纳能力;其二是,利用储能系统将风电间接 输入电网或存储起来,在电网需要时稳定地为电网供电。实际应用中常常是将 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目前,可作为风电调节电源的只有:常规发电厂、光伏电 站或抽水蓄能电站。但常规发电厂应用的是化石能源,与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 节能减排的初衷相悖。以光伏电站作为调节电源,其蓄电池的储能效率峰值只 有70%左右,而且风电和光伏的发电特性会导致风光(伏)蓄(电池)系统中 的蓄电池长期处于亏电状态,蓄电池寿命短、成本高。采用抽水蓄能电站作为 调节电源是比较理想的措施,但抽蓄电站严重受到地域限制。另外,如直接利 用压缩空气储能,其能损高达50%左右,储能效率较低。综上可知,现有的上 述调节措施虽可行但均不甚完善。
将光热电站作为风电的调节电源,是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光热电站是一种既能提供清洁电力又不影响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新能源电源,其 作为风电的调节电源,具有以下四大优势:其一,太阳能是最广泛的可再生能 源,光热发电环保无碳排放;其二,光热发电采用的是利用聚光器和集热器收 集太阳辐射热能,加热工质产生过热蒸汽,推动传统同步发电机组发电的形式, 其与火电厂的本质差别仅在于使用的能源不同,因此其具有与火电厂相同的调 节优点;其三,光热电站的储能装置通常利用熔融盐储热形式储能,不但易于 大规模化而且其热储能效率可达95-97%,这是其他储能方式无法比拟的,而且 储能装置可使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发电计划调整出力,并能平滑出力,使 其能够适应电网的需求;其四,太阳能一般在白天和夏季较为丰富,而风能一 般在晚上和春秋较为丰富,太阳能与风能的这种天然的昼夜互补性和季节互补 性,配合有效的储能手段后可消除可再生能源发电稳定性差的弱点,可使得它 们组成良好能量互补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风电-光热联 合发电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风电子系统、光热子系统、电加热子系统以及优 化调度子系统,风电子系统通过电加热子系统与光热子系统相连,所述优化调 度子系统分别与风电子系统以及光热子系统相连;
所述风电子系统作为主要发电系统,用于风力发电;
所述光热子系统用于调峰填谷、降低风电波动性、平滑系统出力,该光热 子系统主要由太阳能聚光集热子系统、储热子系统、热力循环子系统组成,太 阳辐射经聚光集热子系统中的聚光器收集汇聚到集热器中,并通过传热工质将 热能传递到储热子系统中储存起来,发电时储热子系统中的热能经换热进入热 力循环子系统进行发电,所述热力循环子系统用于支持汽轮机组进行快速的出 力调节;所述储热子系统用于将联合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在允许范围内进行时间 平移,使其具有可调度性,降低风电波动性,调峰填谷,满足电网要求;
所述电加热子系统用于将风电多余电量转化为热量,并送入所述储热子系 统储存;
所述优化调度子系统用于协调风电子系统、光热子系统及电加热子系统的 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优化调度子系统依次通过构建目标函数、计算联合发电系 统的计划出力、出力约束使联合发电系统整体出力满足电网需求,保证联合发 电系统的经济性。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函数以该联合发电系统运行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同 时,考虑偏离出力计划惩罚及弃风、弃光损失,则目标函数为:
目标函数中,第1项表示售电收益,第2项表示实际出力偏离计划出力的 惩罚,第3和4项分别表示弃光损失和弃风损失,其中,t为时间段, t=1,2,…,tmax分别表示光热子系统和风电子系统的上网电量,πt为售 电价格,ω为实际出力偏离计划出力惩罚因子,Lt为计划负荷,表 示弃光量、弃风量,CSC、CWC表示弃光、弃风惩罚因子。
进一步的,所述联合发电系统的计划出力用于验证该联合发电系统可按常 规发电系统一样调度,采用式(2)计算联合发电系统的计划出力,
式中,为t时段风电机组预测出力,Lst为t时段系统的总负荷,0<η≤1, η为联合发电系统出力占系统负荷的比例,其值在各时间点是相同的,即计划出 力曲线完全跟随负荷的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出力约束包括能量平衡等式约束和光热子系统运行、储热 子系统运行、系统输出负荷不等式约束,出力约束用于对决策方案施加限制范 围。
进一步的,所述等式约束:
系统可用太阳能功率如式(3),而包括传热工质HTF吸收的太阳能 热功率与弃光功率两部分,如式(4)
式中,ηSF表示光-热转化效率,SSF表示镜场面积,Rt表示t时刻的光照直 接辐射指数;
热工质通过换热将能量传递给热力循环子系统PC,忽略换热损失,则进入PC的热功率传热工质HTF吸收的太阳能热功率由储热子系统TES 传递给HTF的热功率及由HTF传递给TES的热功率之间有式(5)所 示关系
对于TES来说,可通过电加热子系统EH或光热子系统CSP的聚光集热子系 统进行储热,在考虑CSP聚光集热子系统储热效率ηH-T及EH储热效率ηW-T情况 下,TES储热功率如式(6),其中表示电加热功率;则TES传递给HTF 的热功率与TES放热功率的关系如式(7),其中,ηT-H表示储热放热效 率;在考虑TES热耗散率γ时,TES相邻时间段储热热量的变化关系如式(8), 其中,Et表示t时刻储能系统总能量,Δt为时间间隔,
对于PC模块,其发电功率与吸收热功率可用分段线性函数来表示, 如式(9)所示
对于风电子系统,其当前可用风电功率包括上网功率EH加热功率弃风功率三部分,如式(10)
进一步的,所述不等式约束:
CSP机组的运行约束有:
式(11)、(12)描述了机组的最小运行、停止时间,其中表示PC 模块的工作状态,0表示停止,1表示运行;为机组最小运行、停止 时间,T为总时长;式(13)描述了机组的爬坡约束,分别为机组最大 上、下爬坡能力;式(14)描述了机组的出力约束,分别表示PC系 统最小、最大出力;
TES的运行约束有:
Emin≤Et≤Emax (18)
(1-εe)E0≤ET-E0≤(1+εe)E0 (19)
(15)-(16)分别表示CSP、风电储热功率限制,(17)表示TES放热功率限制, (18)描述了储能容量限制,(19)描述了日内储热容量允许变化范围。 分别表示CSP储热最小、最大功率,风电 储热最小、最大功率、TES放热最小、最大功率,分别 为CSP储热状态变量、TES放热状态变量、EH工作状态变量,Emin、Emax分别表 示最小、最大储能容量,E0表示储热初始热容量,ET表示储热周期末热容量,εe表示天内首末时段储热热容量允许变化限;
为了保证系统实际负荷与计划负荷在一定误差带,系统输出负荷约束如式 (20)
(1-εl)Lt≤Lrt-Lt≤(1+εl)Lt (20)
式中,Lrt表示联合系统实际发电负荷,Lt为计划负荷,εl为负荷偏差容许限。
除此之外,弃光功率、弃风功率应为非负,即
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3)风电出力小于计划出力时,启动CSP,由CSP提供差额发电量,此时考 虑CSP运行状态及最小停运时间约束:如果CSP处于停运状态且未能达到最小 停运时间,则CSP不能启动,此时,整体出力小于计划出力;如果CSP处于运 行状态或者满足最小停运时间,则由CSP补充发电出力;
4)风电出力大于计划出力时,EH进行储热,如果CSP处于运行状态且运行 时间小于最小启动时间,则CSP要继续维持运行;如果CSP处于停运或者运行 时间大于最小启动时间,则通过EH的储热功率可以为风电出力与计划出力的差 值;
3)在上述分析中,CSP满足了停运时间和启动时间,其是否启动或停运还 和启动成本和停止成本相关。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风电和CSP整体作为电网的一个节点,在风电上网前抑制风电波动,使 联合系统可像常规发电系统一样调度,减小风电对电网的冲击;2)系统中 增加电加热(electricheater,EH)装置,将多余风资源直接转化成热能 储存在储能系统(Thermal EnergyStorage,TES)中,并在需要时通过CSP 的发电系统向电网输送发电,提高了风资源利用率。3)在优化调度子系统 中,以风电-CSP联合发电系统运行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考虑能量平衡约 束、储热功率及容量约束等建立了含全天各时段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该 模型可使本文提出的风电-CSP联合发电系统很好地跟踪计划负荷,有效降 低弃风,具有较高的可调度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联合发电系统结构图;
图2是风电-CSP联合发电系统能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这里以风电场与槽式光热电站联 合为例,其他光热电站有类似结构。联合发电系统主要由风电子系统、光热子 系统、电加热子系统以及优化调度子系统组成。风电子系统通过电加热子系统 与光热子系统相连。光热子系统由太阳能聚光集热子系统、储热子系统、热力 循环子系统(power cycle,PC)等组成。在光热子系统中,储热子系统可将光 热发电量在允许范围内进行时间平移,使光热发电量具有一定的可调度性;热 力循环子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和调节能力,能支持汽轮机组进行快速的出力 调节[30]。。
电加热系统是一种利用弃风的装置,当风力发电大于电网负荷需求时,风 电不得不进行弃风以降低系统出力时,电加热子系统可将风电多余电量转化为 热量,并送入储热系统储存;在系统出力小于电网负荷需求时,由光热子系统 再转化为电能。系统中加入电加热系统不仅实现弃风的有效利用,提高风电利 用率而且为储热系统增加热源,使联合系统的灵活性和可调度性进一步提高。
在联合发电系统中,风电子系统为主要发电系统,光热子系统起到调峰填 谷、降低风电波动性、平滑系统出力的作用,优化调度子系统协调风电子系统、 光热子系统及电加热子系统的运行,使系统整体出力满足电网需求,同时保证 系统的经济性。
2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运行模式
其基本运行模式包括:
1)风电出力小于计划出力时,启动CSP,由CSP提供差额发电量。此时考虑 CSP运行状态及最小停运时间约束:如果CSP处于停运状态且未能达到最小停 运时间,则CSP不能启动,此时,整体出力小于计划出力;如果CSP处于运行 状态或者满足最小停运时间,则由CSP补充发电出力。
2)风电出力大于计划出力时,EH进行储热。如果CSP处于运行状态且运行时 间小于最小启动时间,则CSP要继续维持运行;如果CSP处于停运或者运行时 间大于最小启动时间,则通过EH的储热功率可以为风电出力与计划出力的差 值。
3)在上述分析中,CSP满足了停运时间和启动时间,其是否启动(停运)还和 启动成本和停止成本等相关。
3风电-CSP联合发电系统优化调度模型
3.1目标函数
以风电-CSP联合发电系统运行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同时,考虑偏离出力 计划惩罚及弃风、弃光损失,则目标函数为:
目标函数中,第1项表示售电收益,第2项表示实际出力偏离计划出力的 惩罚,第3和4项分别表示弃光损失和弃风损失。其中,t为时间段,t=1,2,…,96, 分别表示CSP、风电上网电量,πt为售电价格,ω为实际出力偏离计划 出力惩罚因子,Lt为计划负荷,表示弃光量、弃风量,CSC、CWC表 示弃光、弃风惩罚因子。
3.2风电-CSP联合发电系统的计划出力
对于本文所提出的以风电为主,采用光热进行调节的联合发电系统运行模 式,为了验证该联合发电系统可按常规发电系统一样调度,可采用式(2)计算 风电-CSP联合发电系统的计划出力[6]
式中,为t时段风电机组预测出力,Lst为t时段系统的总负荷,0<η≤1, η为风电-CSP联合发电系统出力占系统负荷的比例,其值在各时间点是相同的, 即计划出力曲线完全跟随负荷的变化。
3.3等式约束
对于电网调度而言,调度问题所关心的时间间隔尺度远远大于系统内部动 态过程时间常数,因此,调度模型中不涉及能量交换的动态过程。风电-CSP联 合发电能流图如图2所示。
系统可用太阳能功率如式(3),而包括传热工质(Heat Transfer Fluid,HTF)吸收的热功率与弃光功率两部分,如式(4)
式中,ηSF表示光-热转化效率,SSF表示镜场面积,Rt表示t时刻的光照直接 辐射指数(DNI)。
HTF通过换热将能量传递给PC,忽略换热损失,则进入PC的热功率 HTF吸收的太阳能热功率由TES传递给HTF的热功率及由HTF 传递给TES的热功率之间有式(5)所示关系
对于TES来说,可通过EH或CSP的聚光集热子系统进行储热,在考虑CSP 聚光集热子系统储热效率ηH-T及EH储热效率ηW-T情况下,TES储热功率如式 (6);则TES传递给HTF的热功率与TES放热功率的关系如式(7), 其中,ηT-H表示储热放热效率;在考虑TES热耗散率γ时,TES相邻时间段储热 热量的变化关系如式(8),其中,Et表示t时刻储能系统总能量,Δt为时间间 隔。
对于PC模块,其发电功率与吸收热功率可用分段线性函数来表示[25],如式(9)所示
对于风电子系统,其当前可用风电功率包括上网功率EH加热功率弃风功率三部分,如式(10)
3.4不等式约束
CSP机组的运行约束有:
式(11)、(12)描述了机组的最小运行、停止时间,其中表示PC 模块的工作状态,0表示停止,1表示运行;为机组最小运行、停止 时间,T为总时长;式(13)描述了机组的爬坡约束,分别为机组最大 上、下爬坡能力;式(14)描述了机组的出力约束,分别表示PC系 统最小、最大出力。
TES的运行约束有:
Emin≤Et≤Emax (18)
(1-εe)E0≤ET-E0≤(1+εe)E0 (19) (15)-(16)分别表示CSP、风电储热功率限制,(17)表示TES放热功率限 制,(18)描述了储能容量限制,(19)描述了日内储热容量允许变化范围。 分别表示CSP储热最小、最大功率,风电 储热最小、最大功率、TES放热最小、最大功率,分别 为CSP储热状态变量、TES放热状态变量、EH工作状态变量,Emin、Emax分别 表示最小、最大储能容量,E0表示储热初始热容量,ET表示储热周期末热容量, εe表示天内首末时段储热热容量允许变化限。
为了保证系统实际负荷与计划负荷在一定误差带,系统输出负荷约束如式 (20)
(1-εl)Lt≤Lrt-Lt≤(1+εl)Lt (20)
式中,Lrt表示联合系统实际发电负荷,Lt为计划负荷,εl为负荷偏差容许限。
除此之外,弃光功率、弃风功率应为非负,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 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风电子系统、光热子系统、电加热子系统以及优化调度子系统,风电子系统通过电加热子系统与光热子系统相连,所述优化调度子系统分别与风电子系统以及光热子系统相连;
所述风电子系统作为主要发电系统,用于风力发电;
所述光热子系统用于调峰填谷、降低风电波动性、平滑系统出力,该光热子系统主要由太阳能聚光集热子系统、储热子系统、热力循环子系统组成,太阳辐射经聚光集热子系统中的聚光器收集汇聚到集热器中,并通过传热工质将热能传递到储热子系统中储存起来,发电时储热子系统中的热能经换热进入热力循环子系统进行发电,所述热力循环子系统用于支持汽轮机组进行快速的出力调节;所述储热子系统用于将联合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在允许范围内进行时间平移,使其具有可调度性,降低风电波动性,调峰填谷,满足电网要求;
所述电加热子系统用于将风电多余电量转化为热量,并送入所述储热子系统储存;
所述优化调度子系统用于协调风电子系统、光热子系统及电加热子系统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优化调度子系统依次通过构建目标函数、计算联合发电系统的计划出力、出力约束使联合发电系统整体出力满足电网需求,保证联合发电系统的经济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目标函数以该联合发电系统运行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同时,考虑偏离出力计划惩罚及弃风、弃光损失,则目标函数为:
目标函数中,第1项表示售电收益,第2项表示实际出力偏离计划出力的惩罚,第3和4项分别表示弃光损失和弃风损失,其中,t为时间段,t=1,2,…,tmax,,Pt SE、Pt WE分别表示光热子系统和风电子系统的上网电量,πt为售电价格,ω为实际出力偏离计划出力惩罚因子,Lt为计划负荷,Pt th,S-C、Pt w,W-C表示弃光量、弃风量,CSC、CWC表示弃光、弃风惩罚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联合发电系统的计划出力用于验证该联合发电系统可按常规发电系统一样调度,采用式(2)计算联合发电系统的计划出力,
式中,为t时段风电机组预测出力,Lst为t时段系统的总负荷,0<η≤1,η为联合发电系统出力占系统负荷的比例,其值在各时间点是相同的,即计划出力曲线完全跟随负荷的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出力约束包括能量平衡等式约束和光热子系统运行、储热子系统运行、系统输出负荷不等式约束,出力约束用于对决策方案施加限制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等式约束:
系统可用太阳能功率Pt th,S如式(3),而Pt th,S包括传热工质HTF吸收的太阳能热功率Pt th ,S-H与弃光功率Pt th,S-C两部分,如式(4)
Pt th,S=ηSFSSFRt (3)
Pt th,S=Pt th,S-H+Pt th,S-C (4)
式中,ηSF表示光-热转化效率,SSF表示镜场面积,Rt表示t时刻的光照直接辐射指数;
热工质通过换热将能量传递给热力循环子系统PC,忽略换热损失,则进入PC的热功率Pt th,H-P、传热工质HTF吸收的太阳能热功率Pt th,S-H、由储热子系统TES传递给HTF的热功率Pt th,T-H及由HTF传递给TES的热功率Pt th,H-T之间有式(5)所示关系
Pt th,S-H-Pt th,H-T+Pt th,T-H-Pt th,H-P=0 (5)
对于TES来说,可通过电加热子系统EH或光热子系统CSP的聚光集热子系统进行储热,在考虑CSP聚光集热子系统储热效率ηH-T及EH储热效率ηW-T情况下,TES储热功率Pt in如式(6),其中Pt w,W-T表示电加热功率;则TES传递给HTF的热功率Pt th,T-H与TES放热功率Pt out的关系如式(7),其中,ηT-H表示储热放热效率;在考虑TES热耗散率γ时,TES相邻时间段储热热量的变化关系如式(8),其中,Et表示t时刻储能系统总能量,Δt为时间间隔,
Pt in=Pt th,H-TηH-T+Pt w,W-TηW-T (6)
Pt out=Pt th,T-HT-H (7)
Et+1=(1-γΔt)Et+(Pt in-Pt out)Δt (8)
对于PC模块,其发电功率Pt SE与吸收热功率Pt th,H-P可用分段线性函数来表示,如式(9)所示
对于风电子系统,其当前可用风电功率Pt w,E包括上网功率Pt WE、EH加热功率Pt w,W-T、弃风功率Pt w,W-C三部分,如式(10)
Pt w,E=Pt w,W-T+Pt WE+Pt w,W-C (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不等式约束:
CSP机组的运行约束有:
式(11)、(12)描述了机组的最小运行、停止时间,其中表示PC模块的工作状态,0表示停止,1表示运行;为机组最小运行、停止时间,T为总时长;式(13)描述了机组的爬坡约束,分别为机组最大上、下爬坡能力;式(14)描述了机组的出力约束,分别表示PC系统最小、最大出力;
TES的运行约束有:
Emin≤Et≤Emax (18)
(1-εe)E0≤ET-E0≤(1+εe)E0 (19)
(15)-(16)分别表示CSP、风电储热功率限制,(17)表示TES放热功率限制,(18)描述了储能容量限制,(19)描述了日内储热容量允许变化范围。 分别表示CSP储热最小、最大功率,风电储热最小、最大功率、TES放热最小、最大功率,分别为CSP储热状态变量、TES放热状态变量、EH工作状态变量,Emin、Emax分别表示最小、最大储能容量,E0表示储热初始热容量,ET表示储热周期末热容量,εe表示天内首末时段储热热容量允许变化限;
为了保证系统实际负荷与计划负荷在一定误差带,系统输出负荷约束如式(20)
(1-εl)Lt≤Lrt-Lt≤(1+εl)Lt (20)
式中,Lrt表示联合系统实际发电负荷,Lt为计划负荷,εl为负荷偏差容许限。
除此之外,弃光功率、弃风功率应为非负,即
Pt th,S-C≥0 (21)
Pt w,W-C≥0 (22)。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的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风电出力小于计划出力时,启动CSP,由CSP提供差额发电量,此时考虑CSP运行状态及最小停运时间约束:如果CSP处于停运状态且未能达到最小停运时间,则CSP不能启动,此时,整体出力小于计划出力;如果CSP处于运行状态或者满足最小停运时间,则由CSP补充发电出力;
2)风电出力大于计划出力时,EH进行储热,如果CSP处于运行状态且运行时间小于最小启动时间,则CSP要继续维持运行;如果CSP处于停运或者运行时间大于最小启动时间,则通过EH的储热功率可以为风电出力与计划出力的差值;
3)在上述分析中,CSP满足了停运时间和启动时间,其是否启动或停运还和启动成本和停止成本相关。
CN201711204721.4A 2017-11-27 2017-11-27 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Active CN108321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04721.4A CN108321837B (zh) 2017-11-27 2017-11-27 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04721.4A CN108321837B (zh) 2017-11-27 2017-11-27 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21837A true CN108321837A (zh) 2018-07-24
CN108321837B CN108321837B (zh) 2021-09-17

Family

ID=62892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04721.4A Active CN108321837B (zh) 2017-11-27 2017-11-27 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21837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8688A (zh) * 2018-09-06 2018-12-18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电储热装置的提高电网灵活性控制方法
CN109086943A (zh) * 2018-08-27 2018-12-25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风光互补特性的风电光热电站联合系统容量优化方法
CN109102204A (zh) * 2018-08-29 2018-12-28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光热发电接入电网的调度模型与入网效益分析方法
CN109116871A (zh) * 2018-09-30 2019-01-01 深圳东康前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广域场发电站的监控系统
CN109245179A (zh) * 2018-11-10 2019-01-18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分时能量互补的风电-光热联合外送容量优化方法
CN109301861A (zh) * 2018-09-14 2019-02-01 东南大学 一种光伏与光热系统协调发电的黑启动系统及其恢复方法
CN109672218A (zh) * 2018-12-25 2019-04-23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机组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742813A (zh) * 2019-03-22 2019-05-10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mpc的风电-光伏-光热-火电联合发电优化调度方法
CN109787294A (zh) * 2019-02-25 2019-05-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CN109842156A (zh) * 2019-03-05 2019-06-04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建模与风电场协调优化方法
CN110048469A (zh) * 2019-05-14 2019-07-23 东南大学 一种利用光热电站促进风电消纳的优化调度方法
CN110334878A (zh) * 2019-07-11 2019-10-15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典型静态模型的光热储能电站发电量优化方法
CN112528542A (zh) * 2020-12-15 2021-03-19 河海大学 一种考虑集热器工作模式的光热发电系统动态建模方法及控制方法
CN112882403A (zh) * 2021-01-26 2021-06-01 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综合智慧能源管控系统
EP4120501A1 (en) * 2021-07-15 2023-01-18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Innovation & Technology S.L.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ybrid energy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77634A1 (de) * 2010-06-04 2013-04-10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energieerzeugungsanlage mit verteilten energieerzeugungseinheiten
CN104806454A (zh) * 2014-12-31 2015-07-29 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 风电、光热和介质储热联合供能系统
CN105470982A (zh) * 2015-12-25 2016-04-06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介质储能的智能微电网发电功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488357A (zh) * 2016-01-26 2016-04-13 清华大学 一种光热电站-风电场联合系统的有功功率滚动调度方法
CN106300406A (zh) * 2015-05-25 2017-01-0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太阳能热发电与风力发电互补运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77634A1 (de) * 2010-06-04 2013-04-10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energieerzeugungsanlage mit verteilten energieerzeugungseinheiten
CN104806454A (zh) * 2014-12-31 2015-07-29 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 风电、光热和介质储热联合供能系统
CN106300406A (zh) * 2015-05-25 2017-01-0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太阳能热发电与风力发电互补运行系统
CN105470982A (zh) * 2015-12-25 2016-04-06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介质储能的智能微电网发电功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488357A (zh) * 2016-01-26 2016-04-13 清华大学 一种光热电站-风电场联合系统的有功功率滚动调度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I XU等: "Coordinated Operation of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 and Wind Resources for the Provision of Energy and Reserve Servi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
胡泽春等: "风电-抽水蓄能联合日运行优化调度模型", 《电力系统自动化》 *
陈润泽等: "含储热光热电站的电网调度模型与并网效益分析", 《电力系统自动化》 *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6943A (zh) * 2018-08-27 2018-12-25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风光互补特性的风电光热电站联合系统容量优化方法
CN109102204A (zh) * 2018-08-29 2018-12-28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光热发电接入电网的调度模型与入网效益分析方法
CN109102204B (zh) * 2018-08-29 2020-10-16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光热发电接入电网的调度模型与入网效益分析方法
CN109038688A (zh) * 2018-09-06 2018-12-18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电储热装置的提高电网灵活性控制方法
CN109301861A (zh) * 2018-09-14 2019-02-01 东南大学 一种光伏与光热系统协调发电的黑启动系统及其恢复方法
CN109301861B (zh) * 2018-09-14 2020-10-23 东南大学 一种光伏与光热系统协调发电的黑启动系统及其恢复方法
CN109116871A (zh) * 2018-09-30 2019-01-01 深圳东康前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广域场发电站的监控系统
CN109245179A (zh) * 2018-11-10 2019-01-18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分时能量互补的风电-光热联合外送容量优化方法
CN109245179B (zh) * 2018-11-10 2021-12-21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分时能量互补的风电-光热联合外送容量优化方法
CN109672218A (zh) * 2018-12-25 2019-04-23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机组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787294A (zh) * 2019-02-25 2019-05-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CN109842156A (zh) * 2019-03-05 2019-06-04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建模与风电场协调优化方法
CN109742813B (zh) * 2019-03-22 2023-03-24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mpc的风电-光伏-光热-火电联合发电优化调度方法
CN109742813A (zh) * 2019-03-22 2019-05-10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mpc的风电-光伏-光热-火电联合发电优化调度方法
CN110048469A (zh) * 2019-05-14 2019-07-23 东南大学 一种利用光热电站促进风电消纳的优化调度方法
CN110048469B (zh) * 2019-05-14 2021-07-20 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 一种利用光热电站促进风电消纳的优化调度方法
CN110334878A (zh) * 2019-07-11 2019-10-15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典型静态模型的光热储能电站发电量优化方法
CN112528542A (zh) * 2020-12-15 2021-03-19 河海大学 一种考虑集热器工作模式的光热发电系统动态建模方法及控制方法
CN112882403A (zh) * 2021-01-26 2021-06-01 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综合智慧能源管控系统
EP4120501A1 (en) * 2021-07-15 2023-01-18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Innovation & Technology S.L.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ybrid energy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21837B (zh) 2021-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1837A (zh) 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Wang et al. Hybrid solar-assisted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systems: A review
Ahmadi et al. Solar parallel feed water heating repowering of a steam power plant: A case study in Iran
CN112736939B (zh) 掺氢天然气综合能源系统制氢储氢装置优化容量配置方法
CN107702079B (zh) 一种含有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及其建模和优化运行方法
CN110930073B (zh) 计及价格型需求响应的风-光-光热联合发电系统日前调度方法
CN108256670B (zh) 基于热电联产的光热发电及热电机组联合调峰优化模型
Guo et al. Low-carbon operation of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integrated plants based on solar-assisted carbon capture
CN102926955A (zh) 一种独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107565613B (zh) 一种考虑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光热电站日前优化调度方法
CN112990523B (zh)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分层优化运行方法
CN110374813A (zh) 一种风电-光伏-储热联合发电系统
CN109409600A (zh) 风电、蓄热式电锅炉联合供暖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CN112541609A (zh) 风光热和水蓄能联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容量优化模型
CN112953364A (zh) 一种计及光热电站寿命的光热-风电-光伏的联合系统的运行优化模型
Rajaee et al. Techno-economic evaluation of an organic rankine cycle-based multi-source energy system for 100%-renewable power supply: A rural case study
Yu et al. Complementary configuration research of new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system driven by renewable energy under energy management modes
CN109842156A (zh) 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建模与风电场协调优化方法
CN108397365A (zh) 一种基于光热发电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
CN112653137A (zh) 计及碳交易的光热电站与风电系统、低碳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0991753A (zh) 考虑多能需求响应的电热互联网系统调度优化方法
CN110056489A (zh) 光伏发电和太阳热能-燃气蒸汽联合发电的互补发电系统
CN215176096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混合发电系统
CN114386256A (zh) 一种考虑电热设备灵活性约束及热网特性的区域电热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CN203978518U (zh) 一种可再生能源公共服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