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2156A - 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建模与风电场协调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建模与风电场协调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2156A
CN109842156A CN201910164452.6A CN201910164452A CN109842156A CN 109842156 A CN109842156 A CN 109842156A CN 201910164452 A CN201910164452 A CN 201910164452A CN 109842156 A CN109842156 A CN 109842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wind
photo
thermal
hold 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44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飞
梁福波
拜润卿
智勇
邵冲
张柏林
郝如海
陈仕彬
张彦凯
邢延东
史玉杰
高磊
乾维江
祁莹
张海龙
崔力心
郭文科
牛浩明
周治伊
王永年
刘巍
陈力
何欣
李旭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Lanzhou University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Lanzhou University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Lanzhou University,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91016445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421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42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21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风力发电的不确定性和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消纳困难弃风、弃光现象严重,提出了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模型,与风电场协调优化后组成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首先考虑到光热发电和风力发电两者输出功率在时间上的互补性,利用光热电站的蓄热系统对风电出力平滑控制,平抑风电出力的波动性,有效减小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的出力波动;然后通过在光热电站加装适当容量的电加热装置,将弃风电能转换成热能,储存在光热电站的蓄热系统中,增加了光热电站的发电量,提高了风电的消纳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建模与风电场协调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的建模方法,以及其与风电场组成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的协调优化方法,属于光热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西北和北部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均比较丰富,而风力发电的波动性较大,一天之中风电场在正午时刻时的出力较低,而凌晨前后风电大发,一年之中风电场2-7月份平均风速较高,而光热电站在一天之中的发电出力、一年之中的平均太阳能辐射指数与之截然相反,可见光热电站与风电场在多时间尺度上具有明显的互补特性。因此可以构建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通过引入光热电站的蓄热系统,可以减小联合系统的输出功率波动性。另一方面风电出力的可控性和可调度性较差,大规模并网后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影响较大,因此弃风现象严重,通过引入光热电站的电加热装置,可以将电网中的多余电能,例如弃风电能,转换成热能后储存在蓄热系统中,既可以提高风电的消纳能力,又可以恢复蓄热系统的蓄热量,增加光热电站的出力。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含有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的建模及其与风电场协调优化方法,可有效地减少风力发电的波动性和弃电量,从而提高光热电站运行的灵活性,具有实际意义和推广价值。
技术内容: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光热电站的聚光集热系统、换热装置、蓄热系统和发电系统等四大部分,和风电场的风力发电机、AC/DC和DC/AC变流器等部分。上述的聚光集热系统通过太阳能场聚集吸收太阳能,通过换热装置加热其中的传热介质转换成热能后,可以直接进入发电系统,加热水产生过热蒸汽,带动汽轮机组发电;也可以进入蓄热系统先进行热存储,再通过热释放加热水产生过热蒸汽,带动汽轮机组发电。这是由光热电站的运行模式所决定。加装电加热装置后,可以将风电场中多余的电能转换成热能,实现光热电站中“热”至“电”的双向转化,消纳利用弃风电量。
其中Pt solar表示光热电站聚光集热系统接收到的太阳能功率,Pt curt表示聚光集热系统的损失功率,Pt S-H表示传热工质从聚光集热系统中吸收到的热功率,Pt H-P表示传热工质输送给发电系统的热功率,Pt H-T、Pt T-H表示传热工质与蓄热系统之间的充放热功率,Pt loss表示蓄热系统热交换过程中的损失功率,表示光热电站的发电功率,Pt duoyu表示电网中盈余的电功率(弃风电功率),Pt E-H表示电加热装置转换后输送给传热工质的热功率,Pt wind表示风力发电机接收到的风能功率,表示风电场的发电功率。
根据外部环境风速和光照的间歇性,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主要工作在如下四种运行状态:
(1)无风无光照时,风力发电机因为达不到启动速度而停止发电,光热电站仅通过蓄热系统放热发电;
(2)无风有光照时,风力发电机因达不到启动速度而停止发电,光热电站在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的情况下,通过蓄热系统的充、放热输出系统功率;
(3)有风无光照时,风力发电机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其输出功率,即充分利用当前最大可利用风电功率,光热电站通过蓄热系统放热与风电互补发电;
(4)有风有光照时,若当前风电出力较小,光热电站通过蓄热系统的放热来增大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当风电出力较大时,一方面可以通过蓄热系统的蓄热适当减小光热电站的出力,维持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另一方面可以将多余的风力发电量通过电加热装置转换成热能储存在蓄热系统,减小弃风电量。
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的数学模型满足一定等式约束和不等式条件,目标函数有(1)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并网输出功率波动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因为并网输出功率方差小则表示互补发电系统输出功率平滑,(2)引入罚函数,弃风惩罚最小,表示弃风电量少,风电消纳程度高。根据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不同的运行状态,构建合适的目标函数,优化光热和风电发电功率。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与风电场协调优化方法,有利于减小风电出力的波动性,提高风电的消纳能力,有利于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电网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的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光热电站的聚光集热系统、换热装置、蓄热系统和发电系统等四大部分,和风电场的风力发电机、AC/DC和DC/AC变流器等部分。上述的聚光集热系统通过太阳能场聚集吸收太阳能,通过换热装置加热其中的传热介质转换成热能后,可以直接进入发电系统,加热水产生过热蒸汽,带动汽轮机组发电;也可以进入蓄热系统先进行热存储,再通过热释放加热水产生过热蒸汽,带动汽轮机组发电。这是由光热电站的运行模式所决定。加装电加热装置后,可以将风电场中多余的电能转换成热能,实现光热电站中“热”至“电”的双向转化,消纳利用弃风电量。
其中Pt solar表示光热电站聚光集热系统接收到的太阳能功率,Pt curt表示聚光集热系统的损失功率,Pt S-H表示传热工质从聚光集热系统中吸收到的热功率,Pt H-P表示传热工质输送给发电系统的热功率,Pt H-T、Pt T-H表示传热工质与蓄热系统之间的充放热功率,Pt loss表示蓄热系统热交换过程中的损失功率,表示光热电站的发电功率,Pt duoyu表示电网中盈余的电功率(弃风电功率),Pt E-H表示电加热装置转换后输送给传热工质的热功率,Pt wind表示风力发电机接收到的风能功率,表示风电场的发电功率。
根据外部环境风速和光照的间歇性,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主要工作在如下四种运行状态:
(1)无风无光照时,风力发电机因为达不到启动速度而停止发电,光热电站仅通过蓄热系统放热发电;
(2)无风有光照时,风力发电机因达不到启动速度而停止发电,光热电站在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的情况下,通过蓄热系统的充、放热输出系统功率;
(3)有风无光照时,风力发电机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其输出功率,即充分利用当前最大可利用风电功率,光热电站通过蓄热系统放热与风电互补发电;
(4)有风有光照时,若当前风电出力较小,光热电站通过蓄热系统的放热来增大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当风电出力较大时,一方面可以通过蓄热系统的蓄热适当减小光热电站的出力,维持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另一方面可以将多余的风力发电量通过电加热装置转换成热能储存在蓄热系统,减小弃风电量。
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的数学模型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等式约束有:
(1)将传热工质视为一个节点,从而可得光热电站的功率平衡关系为
Pt S-H+Pt E-H=Pt T-H-Pt H-T+Pt H-P
(2)在聚光集热系统中接收到的太阳能功率为
Pt solar=ηSFSSFDt
式中,ηSF为聚光集热系统的光热转换效率,SSF为光场面积,Dt为t时刻的太阳辐射指数。
那么传热工质所能吸收的热功率由此输入值和损失值共同决定,即:
Pt S-H=Pt solar-Pt curt
(3)蓄热系统运行时的充、放热过程都会引起热损失,因此可用充、放热效率来刻画这一特性,即:
Pt charge=ηcPt H-T
Pt discharge=Pt T-Hd
式中,Pt charge、Pt discharge为蓄热系统充、放热功率,ηc、ηd为蓄热系统充、放热效率。
同时,蓄热系统的储能状态方程为:
式中,表示t时刻蓄热系统的蓄热量,γ为热耗散系数,Δt为计算的时间间隔。
(4)电加热装置的热电转换关系为:
Pt E-H=ηEHPt duoyu
式中,ηEH为电加热装置的电-热转换效率
(5)发电系统中的能量流可表示为输入热功率和输出电功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即
不等式约束有:
(1)光热发电机组爬坡约束可表示为
其中,R为光热电站汽轮机组爬坡速率。
(2)蓄热系统容量及运行约束
蓄热系统最大容量通常用汽轮机组满负荷小时数来衡量,例如,9FLHs表示蓄热系统可在无光照条件下支持光热电站9h满负荷发电。同时,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如避免熔盐凝固等,蓄热系统也有最小储能限制。因此,蓄热系统容量约束为:
其中,为蓄热系统的最小储能容量,ρTES为以FLH为单位描述的蓄热系统最大容量。
除此之外,蓄热系统的充、放热功率可在限制范围内连续调节,但充、放热不能同时进行。因此,蓄热系统的相关运行约束为:
蓄热系统最大充放热约束
蓄热系统不能同时进行充、放热操作。
Pt chargePt discharge=0
其中,分别表示蓄热系统最大充、放热功率。
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具有如下目标函数:
(1)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并网输出功率波动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因为并网输出功率方差小则表示互补发电系统输出功率平滑。
为风力发电系统向电网输送的功率,光热电站向电网输送的功率,Pmean为总并网功率的平均值,n为一天之内的取样点(例如以15min为周期控制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24h的输出功率,故取n=96)。
(2)引入罚函数,弃风惩罚最小,表示弃风电量少,风电消纳程度高。
λ为惩罚系数,为风电预测出力,为风电实际出力。
根据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不同的运行状态,构建合适的目标函数,优化光热和风电发电功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内容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热电站的聚光集热系统、换热装置、蓄热系统和发电系统等四大部分,和风电场的风力发电机、AC/DC和DC/AC变流器等部分;上述的聚光集热系统通过太阳能场聚集吸收太阳能,通过换热装置加热其中的传热介质转换成热能后,直接进入发电系统,加热水产生过热蒸汽,带动汽轮机组发电;同时进入蓄热系统先进行热存储,再通过热释放加热水产生过热蒸汽,带动汽轮机组发电;加装电加热装置后,将风电场中多余的电能转换成热能,实现光热电站中“热”至“电”的双向转化,消纳利用弃风电量;其中Pt solar表示光热电站聚光集热系统接收到的太阳能功率,Pt curt表示聚光集热系统的损失功率,Pt S-H表示传热工质从聚光集热系统中吸收到的热功率,Pt H-P表示传热工质输送给发电系统的热功率,Pt H-T、Pt T-H表示传热工质与蓄热系统之间的充放热功率,Pt loss表示蓄热系统热交换过程中的损失功率,表示光热电站的发电功率,Pt duoyu表示电网中盈余的电功率(弃风电功率),Pt E-H表示电加热装置转换后输送给传热工质的热功率,Pt wind表示风力发电机接收到的风能功率,表示风电场的发电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外部环境风速和光照的间歇性,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主要拥有如下四种运行状态:
(1)无风无光照时,风力发电机因为达不到启动速度而停止发电,光热电站仅通过蓄热系统放热发电;
(2)无风有光照时,风力发电机因达不到启动速度而停止发电,光热电站在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的情况下,通过蓄热系统的充、放热输出系统功率;
(3)有风无光照时,风力发电机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其输出功率,即充分利用当前最大可利用风电功率,光热电站通过蓄热系统放热与风电互补发电;
(4)有风有光照时,若当前风电出力较小,光热电站通过蓄热系统的放热来增大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当风电出力较大时,一方面可以通过蓄热系统的蓄热适当减小光热电站的出力,维持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另一方面可以将多余的风力发电量通过电加热装置转换成热能储存在蓄热系统,减小弃风电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的数学模型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等式约束有:
(1)将传热工质视为一个节点,从而可得光热电站的功率平衡关系为
Pt S-H+Pt E-H=Pt T-H-Pt H-T+Pt H-P
(2)在聚光集热系统中接收到的太阳能功率为
Pt solar=ηSFSSFDt
式中,ηSF为聚光集热系统的光热转换效率,SSF为光场面积,Dt为t时刻的太阳辐射指数;
那么传热工质所能吸收的热功率由此输入值和损失值共同决定,即:
Pt S-H=Pt solar-Pt curt
(3)蓄热系统运行时的充、放热过程都会引起热损失,因此可用充、放热效率来刻画这一特性,即:
Pt charge=ηcPt H-T
Pt discharge=Pt T-Hd
式中,Pt charge、Pt discharge为蓄热系统充、放热功率,ηc、ηd为蓄热系统充、放热效率;
同时,蓄热系统的储能状态方程为:
式中,表示t时刻蓄热系统的蓄热量,γ为热耗散系数,Δt为计算的时间间隔;
(4)电加热装置的热电转换关系为:
Pt E-H=ηEHPt duoyu
式中,ηEH为电加热装置的电-热转换效率
(5)发电系统中的能量流可表示为输入热功率和输出电功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即
不等式约束有:
(1)光热发电机组爬坡约束可表示为
其中,R为光热电站汽轮机组爬坡速率;
(2)蓄热系统容量及运行约束
蓄热系统最大容量通常用汽轮机组满负荷小时数来衡量,例如,9FLHs表示蓄热系统可在无光照条件下支持光热电站9h满负荷发电;同时,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如避免熔盐凝固等,蓄热系统也有最小储能限制;因此,蓄热系统容量约束为:
其中,为蓄热系统的最小储能容量,ρTES为以FLH为单位描述的蓄热系统最大容量;
除此之外,蓄热系统的充、放热功率可在限制范围内连续调节,但充、放热不能同时进行;因此,蓄热系统的相关运行约束为:
蓄热系统最大充放热约束
蓄热系统不能同时进行充、放热操作;
Pt chargePt discharge=0
其中,分别表示蓄热系统最大充、放热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具有如下目标函数:
(1)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并网输出功率波动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因为并网输出功率方差小则表示互补发电系统输出功率平滑;
为风力发电系统向电网输送的功率,光热电站向电网输送的功率,Pmean为总并网功率的平均值,n为一天之内的取样点(例如以15min为周期控制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24h的输出功率,故取n=96);
(2)引入罚函数,弃风惩罚最小,表示弃风电量少,风电消纳程度高;
λ为惩罚系数,为风电预测出力,为风电实际出力;
根据光热-风电联合发电系统不同的运行状态,构建合适的目标函数,优化光热和风电发电功率。
CN201910164452.6A 2019-03-05 2019-03-05 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建模与风电场协调优化方法 Pending CN1098421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4452.6A CN109842156A (zh) 2019-03-05 2019-03-05 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建模与风电场协调优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4452.6A CN109842156A (zh) 2019-03-05 2019-03-05 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建模与风电场协调优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2156A true CN109842156A (zh) 2019-06-04

Family

ID=66885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4452.6A Pending CN109842156A (zh) 2019-03-05 2019-03-05 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建模与风电场协调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4215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8052A (zh) * 2019-07-11 2019-09-03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光热-风电联合并网发电协调控制方法
CN110334878A (zh) * 2019-07-11 2019-10-15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典型静态模型的光热储能电站发电量优化方法
CN111769602A (zh) * 2020-07-12 2020-10-13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多时间尺度风储联合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2079A (zh) * 2017-09-18 2018-02-16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及其建模和优化运行方法
CN108256670A (zh) * 2017-12-22 2018-07-06 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 基于热电联产的光热发电及热电机组联合调峰优化模型
CN108321837A (zh) * 2017-11-27 2018-07-24 河海大学 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US20180356105A1 (en) * 2017-04-28 2018-12-13 Southeast University Modeling Method of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Optimal Dispatching Model
CN109086943A (zh) * 2018-08-27 2018-12-25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风光互补特性的风电光热电站联合系统容量优化方法
CN109245179A (zh) * 2018-11-10 2019-01-18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分时能量互补的风电-光热联合外送容量优化方法
CN109386429A (zh) * 2017-08-04 2019-02-2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风电与光热发电互补系统协调运行控制方法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356105A1 (en) * 2017-04-28 2018-12-13 Southeast University Modeling Method of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Optimal Dispatching Model
CN109386429A (zh) * 2017-08-04 2019-02-2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风电与光热发电互补系统协调运行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7702079A (zh) * 2017-09-18 2018-02-16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及其建模和优化运行方法
CN108321837A (zh) * 2017-11-27 2018-07-24 河海大学 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8256670A (zh) * 2017-12-22 2018-07-06 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 基于热电联产的光热发电及热电机组联合调峰优化模型
CN109086943A (zh) * 2018-08-27 2018-12-25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风光互补特性的风电光热电站联合系统容量优化方法
CN109245179A (zh) * 2018-11-10 2019-01-18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分时能量互补的风电-光热联合外送容量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戴剑丰 等: "太阳能光热与风力发电协调优化控制研究", 《计算机仿真》, vol. 34, no. 10, pages 73 - 77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8052A (zh) * 2019-07-11 2019-09-03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光热-风电联合并网发电协调控制方法
CN110334878A (zh) * 2019-07-11 2019-10-15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典型静态模型的光热储能电站发电量优化方法
CN110198052B (zh) * 2019-07-11 2022-05-03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光热-风电联合并网发电协调控制方法
CN111769602A (zh) * 2020-07-12 2020-10-13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多时间尺度风储联合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CN111769602B (zh) * 2020-07-12 2022-06-21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多时间尺度风储联合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1837B (zh) 一种风电-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Wang et al. A remote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based on cogeneration of a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plant and buildings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s
CN205823548U (zh)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CN109842156A (zh) 一种含电加热装置的光热电站建模与风电场协调优化方法
CN101476789B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设备的储热供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0930073B (zh) 计及价格型需求响应的风-光-光热联合发电系统日前调度方法
CN109026239A (zh) 一种核反应堆联合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
CN112944697A (zh) 一种太阳能光热/光伏综合能源梯级利用系统
CN106712033A (zh) 一种热电厂消纳弃风的方法
CN107725127A (zh) 一种多能源耦合分布式能源系统
CN112953364A (zh) 一种计及光热电站寿命的光热-风电-光伏的联合系统的运行优化模型
CN110198052B (zh) 一种光热-风电联合并网发电协调控制方法
CN113097996B (zh) 一种电制热储热装置负荷省地联动调度方法
CN110108045B (zh) 一种太阳能供能装置
Fang et al.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station optimal operation model
CN205260236U (zh) 一种微型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热电联产系统
CN112653137A (zh) 计及碳交易的光热电站与风电系统、低碳调度方法及系统
CN202451379U (zh) 一种光热、光伏发电站整体化利用装置
Xingping et al. Operation mode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station
CN215176096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混合发电系统
CN110994698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联合发电系统优化运行方法
CN114386256A (zh) 一种考虑电热设备灵活性约束及热网特性的区域电热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CN203978518U (zh) 一种可再生能源公共服务系统
Li Study on control strategy of output stability of wind-solar reservoir thermal system
Kong et al. Optimal scheduling of multi-energy system in rural farms for biomass/photovoltaic/geothermal efficient util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