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17303B - 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17303B
CN108317303B CN201710032601.4A CN201710032601A CN108317303B CN 108317303 B CN108317303 B CN 108317303B CN 201710032601 A CN201710032601 A CN 201710032601A CN 108317303 B CN108317303 B CN 1083173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hannel
engine water
hole
thermocouple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326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17303A (zh
Inventor
钟会球
张红阳
周鸿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326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173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17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7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17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73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00Devices for use where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pass through walls or partitions
    • F16L5/02Sea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5/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an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nitri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63/00Adhesives based on epoxy resin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5/00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3/00Presence of epoxy resi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ing Material Composi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包括:采用胶凝剂对所述通孔面向所述发动机水道一侧的端面进行密封;将金属修补剂注入所述盲孔内,使得所述盲孔面向所述发动机水道的端面上形成第一金属修补剂层;待所述第一金属修补剂层固化完成后,将所述胶凝剂涂抹在所述第一金属修补剂层上,形成第二胶凝剂层,并静置待固化完成;从所述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注入所述金属修补剂,使得所述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上形成第二金属修补剂层;待所述第二金属修补剂层固化完成后,将所述胶凝剂涂抹在所述第二金属修补剂层上,形成第三胶凝剂层。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提高热电偶与发动机水道结合部位的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台架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台架实验中,为考核发动机本体结构金属材料耐温性能并评判发动机水道设计是否合理,通常需要测量发动机中的气缸盖、气缸缸体等金属温度。
通常采用热电偶测量气缸盖、气缸缸体等金属材料的温度。水冷式发动机燃烧室及各气缸的外围通常设置有发动机水道,在发动机水道中通有冷却液,以对发动机进行冷却。为测量气缸盖、气缸缸体等部位的最高温度,在对热电偶进行布置时,通常需要穿越发动机水道。
然而,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目前对热电偶所穿越的孔洞的密封效果不是很理想,常发生发动机水道中的冷却液通过热电偶所穿越的孔洞泄漏的情况,当发动机水道中的冷却液发生泄漏时,不仅需要耗费人力及工时进行二次密封,还会对发动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热电偶与发动机水道结合部位的密封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所述热电偶的测温探头端通过发动机缸体壁上的通孔,并穿越发动机水道放置于待测部件对应的盲孔内,所述密封方法包括:采用胶凝剂对所述通孔面向所述发动机水道一侧的端面进行密封,形成第一胶凝剂层,并静置待固化完成,所述第一胶凝剂层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一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一厚度,所述胶凝剂的工作温度范围为200℃~300℃;将金属修补剂注入所述盲孔内,使得所述盲孔面向所述发动机水道的端面上形成第一金属修补剂层,所述第一金属修补剂层以所述盲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二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二厚度;待所述第一金属修补剂层固化完成后,将所述胶凝剂涂抹在所述第一金属修补剂层上,形成第二胶凝剂层,并静置待固化完成,所述第二胶凝剂层以所述盲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三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三厚度,并且,所述第三区域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区域,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区域;从所述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注入所述金属修补剂,使得所述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上形成第二金属修补剂层,所述第二金属修补剂层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四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四厚度;待所述第二金属修补剂层固化完成后,将所述胶凝剂涂抹在所述第二金属修补剂层上,形成第三胶凝剂层,并静置待固化完成,所述第三胶凝剂层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覆盖第五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五厚度,所述第五区域完全覆盖所述第四区域,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区域。
可选地,所述胶凝剂为两组份胶粘剂,使用时按照体积比例1:1混合均匀。
可选地,所述第一厚度根据所述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进行设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厚度还根据以下至少一种条件进行设定:所述待测部件的厚度、所述发动机水道的直径以及所述发动机水道内冷却液的压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厚度为2D~3D,D为所述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区域为圆形,所述第一区域的半径根据所述通孔的类型以及所述通孔的直径进行设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区域的半径为2φ1~3φ1,φ1为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
可选地,所述第二区域为圆形,且半径为φ2~2φ2,φ2为所述盲孔的最大直径。
可选地,所述第三区域为圆形,且半径为2φ2~3φ2
可选地,所述第四区域为圆形,且半径为φ1~2φ1,φ1为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
可选地,所述第五区域为圆形,且半径为2φ1~3φ1
可选地,形成所述第三胶凝剂之后,还包括:待所述第三胶凝剂层固化完成后,将快粘胶涂抹在所述第三胶凝剂层上,形成快粘胶层,所述快粘胶层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六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六厚度,并且,所述第六区域完全覆盖第五区域,且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五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六区域为圆形,且半径为3φ1~4φ1,φ1为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
可选地,所述快粘胶为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所述将快粘胶涂抹在所述第三胶凝剂层上,包括:将所述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按照体积比例1:1混合均匀,并涂抹在所述第三胶凝剂层上。
可选地,形成所述快粘胶层之后,还包括:待所述快粘胶层固化完成之后,将金属填补胶涂抹在所述快粘胶层上,形成金属填补胶层,所述金属填补胶层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七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七厚度,并且,所述第七区域完全覆盖所述第六区域,且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六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七区域为圆形,且半径为5φ1~6φ1,φ1为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
可选地,采用快干胶对所述热电偶暴露在发动机缸体壁外侧的热电偶金属线进行固定。
可选地,所述快干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腈基丙烯酸酯粘合剂及氰基丙烯酸盐结构粘合剂。
可选地,所述密封方法,还包括以下任意一种:将所述金属填补胶涂抹在所述热电偶金属线的已固定位置;将所述快粘胶涂抹在所述热电偶金属线的已固定位置。
可选地,将所述热电偶金属线固定之后,还包括:采用隔热材料对所述热电偶处于排气侧的热电偶橡胶线进行包裹。
可选地,所述密封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热电偶放置于待测部件对应的盲孔之前,采用导热胶预先对所述热电偶的测温探头进行涂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热电偶放置到待测部件后,采用胶凝剂对通孔面向发动机水道一侧的端面进行密封,并静置待固化完成后。在对所述盲孔进行密封时,先向盲孔内注入金属修补剂,形成第一金属修补剂层,然后在第一金属修补剂层上涂抹所述胶凝剂,形成第二胶凝剂层。在对所述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进行密封时,从所述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注入所述金属修补剂,对通孔进行浇注密封,形成第二金属修补剂层,并在所述第二金属修补剂层上涂抹胶凝剂,可以很牢固的对热电偶进行固定,并严密的密封,使得热电偶在发动机水道内冷却液的冲刷下,也不产生晃动,从而可以提高对热电偶所穿越孔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在第三胶凝剂层上涂抹有快粘胶层,可以加强对所述通孔的密封效果,增强对发动机水道内冷却液压力的抵抗能力。
进一步地,对热电偶暴露在发动机壁面外侧的热电偶金属线进行固定,可以避免热电偶金属线随发动机震动来回摆动对密封带来的影响。
进一步地,采用隔热材料对所述热电偶处于排气侧的热电偶橡胶线进行包裹,可以防止高温对热电偶橡胶线影响,起到对热电偶橡胶线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在热电偶测温探头上涂覆有导热胶,可以减小热电偶测温探头与待测部件的测温布点之间的空气热阻,提高测量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设置有热电偶的发动机水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图2所对应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进行密封过程中一种发动机的放置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图2所对应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进行密封过程中另一种发动机的放置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发动机水道中的冷却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及温度,采用热电偶对待测部件进行测量时,热电偶需要穿过发动机水道壁。热电偶与发动机水道的结合部位只有具有很强的固定性以及很好的密封性,才能经得起发动机水道内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冷却液的冲刷。但是,现有技术中对热电偶的密封不是很理想,发动机水道中的冷却液通过热电偶穿越的孔洞泄漏至发动机缸体或者气缸内,可能会对发动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热电偶放置到待测部件后,采用胶凝剂对通孔面向发动机水道一侧的端面进行密封,并静置待固化完成后。在对所述盲孔进行密封时,先向盲孔内注入金属修补剂,形成第一金属修补剂层,然后在第一金属修补剂层上涂抹所述胶凝剂,形成第二胶凝剂层。在对所述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进行密封时,从所述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注入所述金属修补剂,对通孔进行浇注密封,形成第二金属修补剂层,并在所述第二金属修补剂层上涂抹胶凝剂,可以很牢固的对热电偶进行固定,并严密的密封,使得热电偶在发动机水道内冷却液的冲刷下,也不产生晃动,从而可以提高对热电偶所穿越孔的密封效果。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为测量待测部件的温度,热电偶的测温探头可以通过发动机缸体壁上的通孔,并穿越发动机水道放置于待测部件对应的盲孔内。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将热电偶放置于待测部件对应的盲孔内:
在待测部件的测温部位打孔,对需要穿越的发动机缸体壁打孔,通常待测部件上打的为盲孔,发动机缸体壁上打的为通孔。在打孔完成后,对待测部件打孔的位置的一定区域以及发动机缸体壁打孔的一定区域进行清洗,以防在打孔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碎屑堵塞所打的孔洞。清洗完成之后,将热电偶的测温探头通过发动机缸体壁上的通孔,穿越发动机水道放置于待测部件对应的盲孔内。
为了保障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进行密封。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1,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下面结合具体步骤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操作以及保证密封效果,当待测部件为气缸盖时,对气缸盖进行密封时,可以将气缸盖放置到平坦的桌面上,以方便进行密封操作。当待测部件为气缸缸体时,在对气缸缸体进行密封时,可以将气缸缸体放置在翻身架上,以方便进行密封操作。
步骤S11,采用胶凝剂对所述通孔面向所述发动机水道一侧的端面进行密封。
在具体实施中,将热电偶放置完成之后,采用胶凝剂对所述通孔面向发动机水道一侧的端面进行密封。由于发动机水道的冷却液对发动机内的气缸以及燃烧室进行冷却后,温度较高,为了确保密封效果,选用工作温度范围为200℃~300℃的胶凝剂。
选取好胶凝剂之后,以所述通孔为中心,将胶凝剂涂抹在预设第一区域,形成第一胶凝剂层,并静置待固化完成。第一胶凝剂层的厚度为第一厚度。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胶凝剂层所覆盖的第一区域可以为圆形,以通孔为中心。第一区域的半径可以根据所述通孔的类型以及所述通孔的直径进行设定。
通孔的类型可以有多种。例如,台阶孔、螺纹孔、圆柱孔等。比如,台阶孔对应有至少两个不同的直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为保障密封效果,第一区域为圆形,且半径为2φ1~3φ1,其中,φ1为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区域的形状也可以为方形区域,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区域。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盲孔的形状进行选定。例如通孔为正方形时,第一区域可以为正方形。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厚度可以根据所述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进行设定。在具体实施中,还可以根据待测部件的厚度、发动机水道的直径以及发动机水道内冷却液的压力中的一种条件或多种条件,来设定第一厚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厚度的取值范围为2D~3D,其中,D为所述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
在实际应用中,为提高密封效果,在将胶凝剂涂抹在预设第一区域时,尽量保证涂抹的均匀性。
在实际应用中,静置固化完成所需的时间可以根据胶凝剂材料、当时环境条件、以及所使用的加快固化工具进行设定。例如,在室温条件下,固化所需的时间为8小时,当提高测试环境温度时,可以缩短固化所需的时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高温胶粘剂包括A组份和B组份,在使用时各组份按照体积比例1:1混合均匀。例如,A组份为氨基环氧树脂,B组份为复合改性固化剂。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密封需求、所需密封部件的材质等对高温胶粘剂的具体组份进行选择。
步骤S12,将金属修补剂注入所述盲孔内,使得所述盲孔面向所述发动机水道的端面上形成第一金属修补剂层。
在具体实施中,对待测部件上的盲孔进行密封时,将用于密封的金属修补剂注入所述盲孔内,使得所述盲孔面向发动机水道的端面上形成第一金属修补剂层,第一金属修补剂层以所述盲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二区域。第二金属修补剂层的厚度为预设第二厚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区域为圆形,且半径可以根据所述盲孔的类型及所述盲孔的直径进行设定。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区域为圆形,且半径为φ2~2φ2,φ2为所述盲孔的最大直径。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区域的形状也可以为方形,还可以为三角形,或者其他形状的。具体可以根据盲孔的形状,或者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设定。
在具体实施中,第二金属修补剂的厚度为第二厚度,第二厚度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进行设定。也可以在参考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的基础上,结合待测部件的厚度、发动机水道的直径及发动机水道内冷却液的压力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设定。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厚度为2D~3D,其中D为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提高密封效果,并便于密封操作,在对待测部件上的盲孔进行密封时,可以将盲孔开口端朝上,并将待测部件水平放置。
步骤S13,待所述第一金属修补剂层固化完成后,将所述胶凝剂涂抹在所述第一金属修补剂层上,形成第二胶凝剂层。
在形成第一金属修补剂层后,静置待第一金属修补剂层固化完成之后,在第一金属修补剂层上涂抹胶凝剂,形成第二胶凝剂层。
其中,第二胶凝剂以所述盲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三区域且厚度为第三厚度。在具体实施中,为提高密封效果,第三区域完全覆盖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区域的面积。
在具体实施中,在兼顾密封效果,并以节约密封所采用材料的前提下,第三区域的形状为圆形,且半径可以根据所述盲孔的类型及所述盲孔的直径进行设定,还可以参照第二区域的进行设定。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三区域的形状为圆形,半径为2φ2~3φ2,φ2为所述盲孔的最大直径。在实际应用中,第三区域的形状也可以为方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具体可以根据盲孔的形状或根据需要进行选定。例如盲孔为正方形时,第三区域可以为正方形。
在具体实施中,第三厚度可以根据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进行设定,也可以在参考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的同时,结合待测部件的厚度、发动机水道的直径以及发动机水道内冷却液的压力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设定。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三厚度为2D~3D,D为所述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例如,当设定第三厚度参考待测部件厚度时,当待测部件为气缸套时,气缸套的缸壁厚度为8mm,第三厚度可以为3mm。
步骤S14,从所述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注入所述金属修补剂,使得所述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上形成第二金属修补剂层。
在具体实施中,在对通孔的另一端进行密封时,也即对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进行密封时,从所述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注入金属修补剂,使得在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上形成第二金属修补剂层。其中,形成的第二金属修补剂层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四区域。第二金属修补剂层的厚度为第四厚度。
在具体实施中,为兼顾密封效果,并节约密封材料,第四区域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半径可以根据所述通孔的类型及所述通孔的直径进行设定。可以理解的是,第四区域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可以根据实际的密封需要,设定第四区域的形状。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区域的形状为圆形,且半径为φ1~2φ1,φ1为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
在具体实施中,第四区域的第四厚度可以根据所述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进行设定,也可以在参考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的情况下,结合待测部件的厚度、所述发动机水道的直径以及所述发动机水道内冷却液的压力中的一种条件或多种条件进行设定。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四厚度可以为2D~3D,D为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例如,待测部件的厚度为5mm,第四区域的厚度为1mm。
在具体实施中,在对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进行密封时,可以将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朝上放置,避免在密封过程中所采用的密封材料滴落或者流动而影响密封效果。
步骤S15,待所述第二金属修补剂层固化完成后,将所述胶凝剂涂抹在所述第二金属修补剂层上,形成第三胶凝剂层。
在具体实施中,形成第二金属修补剂层后,静置待第二金属修补剂层固化完成后,在第二金属修补剂层上涂抹胶凝剂,形成第三胶凝剂层。其中,第三胶凝剂层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五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五厚度。第五区域完全覆盖第四区域,且大于或等于第四区域。
在具体实施中,在兼顾密封效果的同时,节约密封材料,第五区域可以为圆形,且半径可以根据所述通孔的类型及所述通孔的直径进行设定。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区域的形状为圆形,且半径为2φ1~3φ1,φ1为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
在具体实施中,第五区域的厚度为预设第五厚度,厚度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进行设定,也可以在参考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的同时,结合待测部件的厚度、发动机水道的直径以及发动机水道内冷却液的压力中的一种条件或多种条件进行设定。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五厚度可以为2D~3D,D为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密封效果,在第二金属修补剂层上涂抹胶凝剂时,可以采用均匀涂抹的方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胶粘剂采用的为工作温度为200℃~300℃的高温胶粘剂,该高温胶粘剂为包括A组份和B组份,使用前将各组份按照体积比例1:1进行均匀混合。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1为对热电偶与通孔结合部位面向发动机水道的端面的密封流程;步骤S12~步骤S13为热电偶与盲孔的结合部位的密封流程;步骤S14~步骤S15为所述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的密封流程。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依次执行步骤S11~步骤S15;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11,接着执行步骤S14~步骤S15,然后执行步骤S12~步骤S13;还可以先执行步骤S12~步骤S13,接着执行步骤S11,然后执行步骤S14~步骤S15;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其他的密封顺序,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可见,将热电偶放置到待测部件后,采用胶凝剂对通孔面向发动机水道一侧的端面进行密封,形成第一胶凝剂层,静置待固化完成。向放置有热电偶的测温探头端的盲孔内注入金属修补剂,对盲孔进行密封并将热电偶进行固定,得到第一金属修补剂层。待第一金属修补剂固化完成后,在第一金属修补剂层上涂抹所述胶凝剂,形成第二胶凝剂层。对所述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进行密封,从所述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注入所述金属修补剂,对通孔进行浇注密封,可以加强对热电偶的固定,得到第二金属修补剂层。待第二金属修补剂层固化完成后,在所述第二金属修补剂层上涂抹胶凝剂。在对热电偶与发动机水道的结合部位进行密封时,分别对通孔及盲孔进行密封,采用金属修补剂对热电偶所穿过的孔内存在的缝隙进行填补,以固定热电偶,使得热电偶在发动机水道内冷却液的冲刷下,不产生晃动。发动机水道内冷却液在对气缸冷却时温度升高,耐高温的胶凝剂起保护作用,使得金属修补剂免受温度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对热电偶所穿越孔的密封效果。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提高密封效果,增强对发动机水道内冷却液压力的抵抗能力,在采用胶凝剂对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密封后,还可以在第三胶凝剂固化完成后,采用快粘胶涂抹在第三胶凝剂层上,形成快粘胶层。快粘胶层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六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六厚度,并且,第六区域完全覆盖第五区域,第六区域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五区域的面积。
在具体实施中,第六区域为圆形,半径可以根据所述通孔的类型及所述通孔的直径进行设定。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六区域为圆形,且半径为3φ1~4φ1,φ1为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六区域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第六区域的形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其中,第六区域的第六厚度可以根据所述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进行设定,也可以在参考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的同时,结合待测部件的厚度、发动机水道的直径及发动机水道内冷却液的压力进行设定。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六厚度的取值范围为2D~3D,D为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快粘胶为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在使用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时,将各组份按照体积比例1:1混合均匀,然后均匀涂抹在第三胶凝剂层上,在涂抹时完全覆盖第三胶凝剂层。
在具体实施中,为进一步提高对热电偶与发动机水道结合部位的密封效果,在快粘胶层固化完成之后,可以采用金属填补胶涂抹在所述快粘胶层上,形成金属填补胶层。
其中,金属填补胶层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七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七厚度,并且第七区域完全覆盖第六区域。第七区域的面积可以大于第六区域的面积,也可以等于第六区域的面积。
在具体实施中,第七区域可以为圆形,半径为5φ1~6φ1,φ1为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金属填补胶为双组份,在使用时将各组份按照体积比例1:1混合均匀后,均匀涂抹在第三胶凝剂层上。
在实际应用中,在发动机壁面向空气侧还会存在裸露的热电偶金属线,这部分金属线可能会对其他零件产生干涉,影响其他部件的工作,也可能会因发动机的震动而来回摆动,从而影响对通孔部位的密封效果。
为解决减小发动机壁面向空气侧裸露的热电偶金属线对其他零件以及对通孔部位的密封效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快干胶对这部分热电偶金属线进行固定。
具体的说,可以将快干胶均匀涂抹在热电偶金属线的预设区域范围内,在涂抹时,按压住热电偶金属线两端,然后静置固化。
在具体实施例中,快干胶可以为腈基丙烯酸酯粘合剂等凝固速度较快的快干胶,也可以为氰基丙烯酸盐结构粘合剂等凝固速度稍慢的快干胶。
为进一步增强对热电偶金属线固定的稳定性,在快干胶层固化之后,可以采用金属填补胶涂抹在已固定位置,以进一步加固,也可以采用快粘胶涂抹在已固定位置进行加固。
在采用金属填补胶或者快粘胶进行加固时,通常按压住热电偶金属线两端,防止在加固过程中,热电偶金属线两端翘起,影响加固效果,按压时长以热电偶金属线不弹起为标志,通常按压时长不低于10分钟,此后,采用金属填补胶或者快粘胶涂抹完成之后,静置待固化。
金属填补胶包括A组份和B组分,在使用时将各组份按照体积比例1:1混合均匀。
快粘胶可以为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在使用时按照1:1体积比例混合混匀。
在实际应用中,对热电偶位于发动机的排气侧时,为了防止高温熔化热电偶橡胶线,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隔热材料对热电偶橡胶线进行包裹。隔热材料可以为锡箔纸。
在具体实施中,在将热电偶放置于待测部件对应的盲孔之前,可以采用导热胶预先对热电偶测温探头进行涂覆,以减小热电偶测温探头与待测部件的测温布点之间的空气热阻,提高测量准确度。
在发明一实施例中,导热胶为硅酮导热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其他种类的导热胶。
对热电偶与发动机水道的结合部位密封完毕之后,可以对发动机进行组装,并进行发动机水道哦加压泄漏测试,加压压力可以为2.5bar(g)。
下面以待测部件为气缸缸体为例,对热电偶与发动机水道结合面的密封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2,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设置有热电偶的发动机水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首先,在气缸缸体21上打一盲孔26,在发动机缸体22的壁上打一通孔25。在打孔完成之后,对气缸缸体21以及发动机缸体22打孔部位进行清洗,防止打孔产生的碎屑堵塞孔道。气缸缸体21包括:气缸缸体外壁211及气缸缸体内壁212。发动机缸体22包括:发动机缸体外壁221及发动机缸体内壁222。
在热电偶测温探头231上涂覆硅酮导热胶,以减小与热电偶测温探头231与气缸缸体21的测温布点之间的空气热阻,提高测量准确度。将涂覆硅酮导热胶的热电偶测温探头231依次穿过发动机缸体22的发动机缸体外壁221、穿过通孔25、发动机水道24以及气缸缸体外壁211,将热电偶测温探头231放置到气缸缸体21上的盲孔26内。
为了便于密封操作,以及提高密封效果,首先对热电偶23与通孔25结合部位面向发动机水道的端面进行密封,在对热电偶23与通孔25结合部位面向发动机水道的端面进行密封时,将热电偶23与通孔25结合部位面向发动机水道的端面朝上放置,可参照图3给出的对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进行密封过程中一种发动机的放置位置示意图。
采用高温胶粘剂对热电偶23与通孔25结合部位面向发动机水道的端面进行密封,高温胶粘剂包括两组份,分别为:氨基环氧树脂和复合改性固化剂,使用时将各组份按照体积比例1:1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后的高温胶粘剂均匀涂抹在热电偶23所穿过的通孔25周围,直至形成一个半径为8mm,且厚度为2mm的第一高温胶粘剂层,第一高温胶粘剂层所覆盖的区域为圆形。此后,静置待第一高温胶粘剂层固化。
将热电偶23与通孔25结合部位面向发动机水道的端面密封完成后,对热电偶23与盲孔26的结合部位所需密封的端面和通孔25面向空气侧的端面进行密封。可以同时对热电偶23与盲孔26的结合部位所需密封的端面和通孔25面向空气侧的端面的进行密封;也可以先密封热电偶23与盲孔26的结合部位所需密封的端面,然后密封通孔25面向空气侧的端面;还可以先密封通孔25面向空气侧的端面,然后再密封热电偶23与盲孔26的结合部位所需密封的端面;具体密封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在对热电偶23与盲孔26的结合部位所需密封的端面进行密封时,将热电偶23与盲孔26的结合部位所需密封的端面朝上放置。在对通孔25面向空气侧的端面进行密封时,通孔25面向空气侧的端面朝上放置。参照图4,给出了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进行密封过程中另一种发动机的放置位置示意图。
热电偶23与盲孔26的结合部位所需密封的端面的密封流程如下:
将金属修补剂缓慢注入至热电偶测温探头231所在的盲孔26内,当盲孔26内注满金属修补剂后,以盲孔26为中心,在盲孔26周围均匀涂抹金属修补剂,直至得到一个半径为5mm且厚度为1mm的第一金属修补剂层。第一金属修补剂层所覆盖的区域为圆形。静置等待第一金属修补剂层固化。
当第一金属修补剂层固化完成后,采用混合均匀后的高温胶粘剂均匀涂抹在第一金属修补剂层上,形成2mm厚,半径为8mm的第二高温胶粘剂层。第二高温胶粘剂层所覆盖的区域为圆形。其中,在涂抹高温胶粘剂时,高温胶粘剂的涂抹范围以完全覆盖第一金属修补剂层为原则。
形成第二高温胶粘剂层后,静置等待第二高温胶粘剂层固化。
通孔25面向空气侧的端面的密封流程如下:
将通孔25面向空气侧的端面朝上放置,将金属修补剂缓慢的注入热电偶所穿过的通孔25内,当所述通孔25内注满金属修补剂后,以所述通孔25为中心,在所述通孔25周围均匀涂抹金属修补剂,直至形成一个半径为5mm且厚度为1mm的第二金属修补剂层。第二金属修补剂层所覆盖的区域为圆形。静置等待第二金属修补剂层固化。
待第二金属修补剂层固化完成之后,采用按照体积比例1:1混合均匀后的高温胶粘剂,均匀涂抹在第二金属修补剂层上,形成厚度为2mm且半径为8mm的第三高温胶粘剂层。第三高温胶粘剂层所覆盖的区域为圆形。其中,在涂抹高温胶粘剂时,高温胶粘剂的涂抹范围以完全覆盖第二金属修补剂层为原则。
形成第三高温胶粘剂层后,静置等待第三高温胶粘剂层固化。
待第三高温胶粘剂固化完成后,采用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继续进行密封。在使用前,将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按照体积比例1:1混合均匀,然后采用混合均匀后的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均匀涂抹在第三高温胶粘剂层上,并完全覆盖第三高温胶粘剂层,直至形成厚度为2mm且半径为8mm的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层。所述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层所覆盖区域为圆形。
得到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层之后,静置待所述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层固化。
待所述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层固化完成之后,将按照1:1体积比例混合均匀的金属填补胶均匀涂抹在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层上,并完全覆盖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层,直至形成厚度为2mm,半径为8mm的金属填补胶层。所述金属填补胶层所覆盖区域为圆形。
将形成所述金属填补胶层后,静置等待所述金属填补胶层固化。
继续参照图2,热电偶23还有部分裸露在发动机外壁的热电偶金属线232。采用快干胶对这部分热电偶金属线232进行固定。将热电偶金属线232弯折至贴合在发动机缸体外壁221合适位置,先使用快干胶涂抹在热电偶金属线232与发动机缸体外壁221结合位置,将热电偶金属线232快速固定。可以采用腈基丙烯酸酯粘合剂等凝固速度较快的快干胶;也可以采用氰基丙烯酸盐结构粘合剂等凝固速度稍慢的快干胶。
然后采用按照体积比例1:1混合均匀后的金属修补剂涂抹在热电偶金属线232已固定位置。在涂抹金属修补剂时,可以按压住热电偶金属线232两端,防止热电偶金属线232两端翘起,影响密封效果,按压时长以松手后热电偶金属线232不弹起为标志,通常按压时长可以为10分钟,此后静置等待金属修补剂层固化。
在实际应用中,当热电偶23的热电偶橡胶线233位于发动机排气侧时,为防止高温融化热电偶橡胶线233,可以采用锡箔纸对这部分的热电偶橡胶线233进行包裹。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所述热电偶的测温探头端通过发动机缸体壁上的通孔,并穿越发动机水道放置于待测部件对应的盲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方法包括:
采用胶凝剂对所述通孔面向所述发动机水道一侧的端面进行密封,形成第一胶凝剂层,并静置待固化完成,所述第一胶凝剂层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一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一厚度,所述胶凝剂的工作温度范围为200℃~300℃;
将金属修补剂注入所述盲孔内,使得所述盲孔面向所述发动机水道的端面上形成第一金属修补剂层,所述第一金属修补剂层以所述盲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二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二厚度;
待所述第一金属修补剂层固化完成后,将所述胶凝剂涂抹在所述第一金属修补剂层上,形成第二胶凝剂层,并静置待固化完成,所述第二胶凝剂层以所述盲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三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三厚度,并且,所述第三区域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区域,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区域;
从所述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注入所述金属修补剂,使得所述通孔面向空气侧的端面上形成第二金属修补剂层,所述第二金属修补剂层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四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四厚度;
待所述第二金属修补剂层固化完成后,将所述胶凝剂涂抹在所述第二金属修补剂层上,形成第三胶凝剂层,并静置待固化完成,所述第三胶凝剂层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覆盖第五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五厚度,所述第五区域完全覆盖所述第四区域,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剂为两组份胶粘剂,使用时按照体积比例1:1混合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厚度根据所述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进行设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厚度还根据以下至少一种条件进行设定:
所述待测部件的厚度、所述发动机水道的直径以及所述发动机水道内冷却液的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厚度为2D~3D,D为所述热电偶的金属线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为圆形,所述第一区域的半径根据所述通孔的类型以及所述通孔的直径进行设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半径为2φ1~3φ1,φ1为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为圆形,且半径为φ2~2φ2,φ2为所述盲孔的最大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域为圆形,且半径为2φ2~3φ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区域为圆形,且半径为φ1~2φ1,φ1为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区域为圆形,且半径为2φ1~3φ1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三胶凝剂之后,还包括:
待所述第三胶凝剂层固化完成后,将快粘胶涂抹在所述第三胶凝剂层上,形成快粘胶层,所述快粘胶层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六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六厚度,并且,所述第六区域完全覆盖第五区域,且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五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区域为圆形,且半径为3φ1~4φ1,φ1为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快粘胶为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所述将快粘胶涂抹在所述第三胶凝剂层上,包括:
将所述双组份环氧树脂快粘胶按照体积比例1:1混合均匀,并涂抹在所述第三胶凝剂层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快粘胶层之后,还包括:
待所述快粘胶层固化完成之后,将金属填补胶涂抹在所述快粘胶层上,形成金属填补胶层,所述金属填补胶层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覆盖预设第七区域且厚度为预设第七厚度,并且,所述第七区域完全覆盖所述第六区域,且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六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区域为圆形,且半径为5φ1~6φ1,φ1为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快干胶对所述热电偶暴露在发动机缸体壁外侧的热电偶金属线进行固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干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腈基丙烯酸酯粘合剂及氰基丙烯酸盐结构粘合剂。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将所述金属填补胶涂抹在所述热电偶金属线的已固定位置;
将所述快粘胶涂抹在所述热电偶金属线的已固定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热电偶金属线固定之后,还包括:
采用隔热材料对所述热电偶处于排气侧的热电偶橡胶线进行包裹。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将所述热电偶放置于待测部件对应的盲孔之前,采用导热胶预先对所述热电偶的测温探头进行涂覆。
CN201710032601.4A 2017-01-16 2017-01-16 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 Active CN1083173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2601.4A CN108317303B (zh) 2017-01-16 2017-01-16 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2601.4A CN108317303B (zh) 2017-01-16 2017-01-16 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7303A CN108317303A (zh) 2018-07-24
CN108317303B true CN108317303B (zh) 2019-12-03

Family

ID=62891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32601.4A Active CN108317303B (zh) 2017-01-16 2017-01-16 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173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6240A (zh) * 2018-12-29 2019-04-09 天津雷沃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机燃烧室壁面温度测试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8263B1 (en) * 1999-11-25 2004-02-1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cylinder wall in an engine
CN101608953A (zh) * 2008-06-19 2009-12-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燃烧室内壁面温度和热流分布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1818440A (zh) * 2009-02-27 2010-09-01 海尔集团公司 带温度传感器的气室盖及安装有该气室盖的洗衣机
CN202648810U (zh) * 2012-04-13 2013-01-02 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 探温装置及模具
CN203009237U (zh) * 2012-11-14 2013-06-19 天津市七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自检温度型压缩机气缸
CN203933269U (zh) * 2014-07-11 2014-11-05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外置式电机轴承测温装置
JP2015132191A (ja) * 2014-01-10 2015-07-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冷却装置、シリンダ冷却方法、シリンダ冷却装置の改造方法、およびシリンダ冷却装置を備えたエンジンならびに船舶
CN105334059A (zh) * 2015-10-13 2016-02-17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发动机缸盖温度场实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76409B2 (en) * 2013-10-08 2018-05-22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Assembly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materials flowing through tubing in a wel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8263B1 (en) * 1999-11-25 2004-02-1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cylinder wall in an engine
CN101608953A (zh) * 2008-06-19 2009-12-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燃烧室内壁面温度和热流分布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1818440A (zh) * 2009-02-27 2010-09-01 海尔集团公司 带温度传感器的气室盖及安装有该气室盖的洗衣机
CN202648810U (zh) * 2012-04-13 2013-01-02 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 探温装置及模具
CN203009237U (zh) * 2012-11-14 2013-06-19 天津市七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自检温度型压缩机气缸
JP2015132191A (ja) * 2014-01-10 2015-07-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冷却装置、シリンダ冷却方法、シリンダ冷却装置の改造方法、およびシリンダ冷却装置を備えたエンジンならびに船舶
CN203933269U (zh) * 2014-07-11 2014-11-05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外置式电机轴承测温装置
CN105334059A (zh) * 2015-10-13 2016-02-17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发动机缸盖温度场实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7303A (zh) 2018-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17303B (zh) 发动机水道与热电偶结合部位的密封方法
CN101258318B (zh) 气缸套和用于制造气缸套的方法
CN110285867A (zh)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套筒灌浆饱满度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9586519A (zh) 变频高压电机绕组绝缘破损的快速修复方法
CN103546000A (zh) 一种发电机端部绝缘盒灌胶方法
CN107755634A (zh) 一种水玻璃‑硅溶胶复合型壳的制壳方法
US4521639A (en) Repeating thermocouple
CN108225472A (zh) 一种测量水泥基试件开裂程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07202753A (zh) 一种用于抗渗试验的混合密封材料及其实施方法
CN109827713A (zh) 一种采用混合密封材料用于抗渗漏试验
CN106455320B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的抗振动加固方法
CN103736649A (zh) 倒车雷达传感器灌胶工艺及灌胶针头
CN101423419A (zh) 混凝土抗渗试件密封膏
CN208795214U (zh) 一种减少温度误差的静力水准仪
CN105444661A (zh) 基于金属溅射薄膜技术的烧蚀传感器
TWI252831B (en) Container having non-pressed sealing en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8037425A (zh) 一种汽车点火线圈绝缘性能测试台及使用方法
CN105419723A (zh) 一种可交联的单组分导热可点胶
CN113916068A (zh) 一种弹载产品抗过载灌封工艺
CN109252172A (zh) 一种二氧化锰固态参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76145B (zh) 密封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206627399U (zh) 颗粒物传感器
JP3841295B2 (ja) 温度計の設置方法
CN103234657B (zh) 用于油浸变压器的光纤光栅测温传感器的工艺方法
CN205448953U (zh) 基于金属溅射薄膜技术的烧蚀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