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13442A - 瓶子 - Google Patents

瓶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13442A
CN108313442A CN201810318150.5A CN201810318150A CN108313442A CN 108313442 A CN108313442 A CN 108313442A CN 201810318150 A CN201810318150 A CN 201810318150A CN 108313442 A CN108313442 A CN 108313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bottleneck
straight mouth
mark
handg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181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敖文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jiangkou Jiao Yang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njiangkou Jiao Yang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jiangkou Jiao Yang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njiangkou Jiao Yang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181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134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13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34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65D1/0261Bottom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包装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瓶子。本发明所提供的瓶子,其包括瓶身、设置在瓶身上部的瓶口以及设置在瓶身下部并用于将瓶子支承于支撑表面上的瓶底,并且,瓶底包括第一瓶底和第二瓶底,第一瓶底与第二瓶底成角度设置,且瓶口与第一瓶底相对设置。本发明使得瓶子兼具直口瓶和非直口瓶的特点,不仅倾倒方便,饮用舒适,还能够基于注拉吹工艺进行加工,有效填补注拉吹工艺无法用于加工非直口瓶的技术空白,丰富非直口瓶的实现方式与加工手段。

Description

瓶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瓶子。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包装容器,瓶子常用于盛放水、饮料、食用油、药液、日化洗涤液、农兽医药等液体。
现有的瓶子,无论是水瓶和饮料瓶,还是日化洗涤瓶和药瓶,多数为直口瓶,其只包括一个瓶底,且瓶子的瓶口与这唯一的一个瓶底相对设置。这种直口瓶,特别在容量较大(例如容量在2L以上)时,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一方面,消费者需要将瓶身倾斜较大角度,才可能将内容物较为充分地倒出,手腕翻转角度较大、用力较大,并且,对于水瓶和饮料瓶等,消费者直接饮用内容物时,还需要将头部大幅度仰起,才能较为充分地饮用到内容物,头部负荷较重,这都意味着消费者使用时较为吃力和费劲;另一方面,在倾倒内容物时,很难控制倾倒量,液体容易四溢,影响使用体验。
少数地,部分日化洗涤瓶采用非直口结构,其与直口瓶一样,也只包括一个瓶底,但区别在于瓶口与这唯一的瓶底不再相对设置,而是彼此倾斜地设置。这种以日化洗涤瓶为代表的单底非直口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直口瓶使用不便的问题,但是这类瓶子对瓶子的材质及吹瓶加工工艺等均有一定的选择性,导致这类瓶子的应用领域与制造工业化都受到较大限制。
具体地,与直口瓶因可以方便拉伸杆垂直进入瓶内而能够采用注拉吹工艺进行吹瓶加工不同,这种现有的非直口瓶,由于其瓶口与瓶底的位置不再呈相对关系,注拉吹工艺所使用的拉伸杆无法垂直进入瓶内,无法完成注拉吹吹瓶工艺,因此,其无法适用于在市面上占绝大多数的PET聚酯容器领域,也无法采用注拉吹主流吹瓶工艺进行加工,而仅适合于采用生产速度相对缓慢且不需要拉伸杆的挤吹吹瓶工艺进行加工。
此外,这种现有的非直口瓶,由于其瓶口与瓶底的位置不再呈相对关系,后续灌装工序中所使用的充填杆也无法垂直伸入瓶内进行灌装,因此,其不仅如前所述受限于挤吹工艺,在灌装工序环节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影响垂直方向充填灌装工艺在这类非直口瓶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改善瓶子的使用方便性,并克服注拉吹工艺无法应用于非直口瓶上的技术障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瓶子,其包括瓶身、设置在瓶身上部的瓶口以及设置在瓶身下部并用于将瓶子支承于支撑表面上的瓶底,并且,瓶底包括第一瓶底和第二瓶底,第一瓶底与第二瓶底成角度设置,且瓶口与第一瓶底相对设置。
可选地,第一瓶底与第二瓶底之间的夹角90°<α<180°。
可选地,第一瓶底与第二瓶底之间的夹角为100°≤α≤160°。
可选地,第一瓶底与第二瓶底之间的夹角为α=120°。
可选地,瓶口的垂直中心线与第一瓶底的垂直中心线重合。
可选地,瓶身上设有握持结构,握持结构与第二瓶底分别位于瓶口的垂直中心线的两侧。
可选地,握持结构穿透瓶身的相对两侧表面;或者,握持结构包括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分别位于瓶身的相对两侧表面上且均未穿透各自对应的瓶身表面。
可选地,瓶身上设有标识设置引导结构,标识设置引导结构用于引导标识以标识上的内容与第二瓶底大致垂直的姿态设置于瓶身上。
可选地,标识设置引导结构包括直角坐标,直角坐标的第一坐标轴沿着第二瓶底的垂直中心线的方向延伸,且直角坐标的第二坐标轴与第一坐标轴垂直相交。
可选地,瓶子为液体瓶。
基于本发明的瓶子,一方面,在加工过程中,可以由第一瓶底支撑,由于瓶口与第一瓶底相对设置,因此,此时可以采用注拉吹工艺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改为由第二瓶底支撑,由于瓶口与第二瓶底相对倾斜,因此,方便倾倒内容物,且饮用舒适。可见,本发明既可以改善瓶子的使用方便性,又可以克服注拉吹工艺无法应用于非直口瓶上的技术障碍。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瓶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所示瓶子在第一瓶底支承于支撑表面上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3示出图1所示瓶子在第二瓶底支承于支撑表面上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瓶子在第一瓶底支承于支撑表面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图4所示瓶子在第二瓶底支承于支撑表面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瓶子;
11、瓶身;12、瓶口;13、第一瓶底;14、第二瓶底;15、握持结构;16、直角坐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瓶子的两个实施例。参照图1-5,本发明所提供的瓶子1,包括瓶身11、设置在瓶身11上部的瓶口12以及设置在瓶身11下部并用于将瓶子1支承于支撑表面上的瓶底,并且其中,瓶底包括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第一瓶底13与第二瓶底14成角度设置,且瓶口12与第一瓶底13相对设置。
本发明通过设置彼此成角度的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并使瓶口12与其中第一瓶底13相对设置,使得本发明的瓶子1兼具直口瓶和非直口瓶的特点,其中,当瓶子1由第一瓶底13支承时,瓶子1整体呈瓶口12竖直向上的姿态,具有直口瓶的特点,便于在加工过程中,注拉吹工艺所使用的拉伸杆由瓶口12插入瓶身11并延伸至与瓶口12相对的第一瓶底13,实现注拉吹工艺在本发明瓶子1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同时也方便在内容物充填灌装工序充填杆由瓶口12垂直向瓶身1内加料充填,即瓶口12相对第一瓶底13所形成的传统直口瓶特点,可以满足主流注拉吹吹瓶工艺及垂直方向灌装工艺等的应用要求。而当瓶子1改由第二瓶底14支承时,瓶子1整体呈瓶口12偏斜向上的姿态,具有非直口瓶的特点,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只需将瓶身11倾斜较小的角度即可实现内容物较为充分地倾倒,且消费者只需较小幅度地仰起头部即可较为充分地饮用到内容物,使用更加省力方便。
可见,本发明的瓶子1,倾倒省力,饮用舒适,且可以实现注拉吹工艺及垂直灌装工艺在非直口瓶上的应用,有效填补注拉吹工艺及垂直灌装工艺无法用于加工非直口瓶的技术空白,丰富非直口瓶的实现方式与加工和灌装手段。
在本发明中,与第一瓶底13相对设置的瓶口12,其垂直中心线可以与第一瓶底13的垂直中心线平行,这种情况下,瓶口12与第一瓶底13偏心地相对设置,使得瓶子1在第一瓶底13支承时形成偏心直口瓶;或者,与第一瓶底13相对设置的瓶口12,其垂直中心线也可以与第一瓶底13的垂直中心线重合,这种情况下,瓶口12位于第一瓶底13的正上方,二者正对设置,使得瓶子1在第一瓶底13支承时形成中心直口瓶。相对于前者,后者更有利于在采用注拉吹工艺时实现对瓶身11壁厚更加均匀的加工。
另外,为了能够更直观地区分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在瓶身1上进一步设置握持结构15和/或标识设置引导结构,从人体行为工学的角度来进一步改善使用体验。
其中,握持结构15供消费者握持,其既可以穿透瓶身11的相对两侧表面,或者,也可以不穿透瓶身11的相对两侧表面。相对于不设置握持结构15的情况,本发明设置握持结构15,可以方便消费者抓握瓶身11,不易打滑,体验更好。
而且,为了使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能够更容易地被区分,本发明还将握持结构15进一步设置为与第二瓶底14分别位于瓶口12的垂直中心线的两侧。这样,一方面,两个瓶底与握持结构15的距离不同,其中第一瓶底13与握持结构15相距较近,而第二瓶底14与握持结构15相距较远,从而使得可以通过距握持结构15的远近来直观地区分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更便于在加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分别利用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来分别满足注拉吹工艺和使用方便性分别对直口瓶和非直口瓶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基于该设置,在消费者抓握握持结构15的同时,瓶口12与第二瓶底14之间可以自然地形成非直口结构,方便倾倒,提高饮用舒适度,因此,该设置还可以引导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二瓶底14来体验非直口瓶的使用方便性,进一步改善使用体验。
而标识设置引导结构用于引导实现标识在瓶身11上的设置。在本发明中,标识设置引导结构被设置为能够引导标识以标识上的内容与第二瓶底14大致垂直的姿态设置于瓶身11上。基于此,当采用粘贴等手段设置标识时,在标识设置引导结构的引导作用下,标识上的内容总是可以与第二瓶底14保持大致垂直,加之第一瓶底13与第二瓶底14彼此成角度设置的特点,也就使得标识上的内容总是可以与第一瓶底13保持相对歪斜,也即,通过标识设置引导结构,可以使得能够基于标识内容与两个瓶底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直观地区分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便于在加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分别利用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来满足注拉吹工艺和使用方便性对直口瓶和非直口瓶的不同需求,并引导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二瓶底14来体验非直口瓶的使用方便性,进一步改善使用体验。
下面结合图1-5所示的两个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予以进一步地说明。
首先结合图1-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予以说明。
如图1-3所示,该实施例的瓶子1为PET瓶,其包括瓶身11、第一瓶底13、第二瓶底14、瓶口12和握持结构15,其中:瓶身11形成瓶子1的主体结构,其为中空结构,内部空腔用于容置内容物;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设置在瓶身11的下部,并封闭瓶身11内部空腔的下表面,形成瓶子1的瓶底,以便于实现对瓶子1的支承及内容物在瓶子1中的存储;瓶口12设置在瓶身11的上部,连通瓶身11的内部空腔与外部环境,以方便向内灌注或向外倾倒内容物;握持结构15设置在瓶身11上,用于供消费者握持。
具体地,由图1-3可知,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彼此成角度地设置,且瓶口12设置在第一瓶底13的正上方,即,第一瓶底13的垂直中心线与第二瓶底14的垂直中心线非平行地设置,且瓶口12的垂直中心线与第一瓶底13的垂直中心线重合。
由于瓶口12与第一瓶底13正对设置,因此,如图2所示,当瓶子1由第一瓶底13支承时,瓶口12竖直向上,瓶子1可以作为中心直口瓶使用,这种情况下,由于拉伸杆可以由瓶口12直插入瓶身11并延伸至第一瓶底13,因此,使得可以利用注拉吹工艺完成瓶子1的吹瓶加工。
而进一步地,由于第二瓶底14与和瓶口12正对设置的第一瓶底13成角度设置,因此,瓶口12与第二瓶底14之间呈彼此相对倾斜的位置关系,即,瓶口12的垂直中心线与第二瓶底14的垂直中心线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如图3所示,当瓶子1由第二瓶底14支承时,瓶口12偏斜向上,使得瓶子1又可以作为非直口瓶使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瓶子1容量较大时,消费者也无需再将瓶子倾斜较大的角度,即可较为彻底地将内容物倾倒干净,倾倒轻松省力,同时,即使在瓶子1容量较小时,消费者也无需再将头部仰起较大角度,即可饮到和饮完内容物,饮用舒适方便,并且,消费者在倾倒内容物时,也更容易控制倾倒量,降低内容物倾洒四溢的风险。
可见,基于上述设置,分别在加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利用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对瓶子进行支承,可以使得该实施例的具有双底结构的瓶子1兼具直口瓶和非直口瓶的特点,不仅倾倒方便,饮用舒适,还使得非直口瓶的加工工艺不再局限于挤吹工艺,而是可以扩展到注拉吹等工艺,打破注拉吹工艺无法应用于吹制加工非直口瓶的技术壁垒,有效丰富非直口瓶的加工方式。
其中,第一瓶底13在加工过程中进行支承,能够全程满足吹瓶、灌装及输送等生产的常规工业化需要,因此,可以被称为“工业底”;而第二瓶底14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支撑,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倾倒轻松省力的体验,提高饮用舒适性,因此,可以被称为“体验底”。
为了更好地发挥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的上述作用,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之间的夹角α可以设置为大于90°且小于180°,其中尤其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00°且小于或等于160°。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之间的夹角α为120°。这样,瓶子1的两个瓶底,即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均能够更加垂直稳定地将瓶子1支承于桌面货架等支撑表面上,并且,第二瓶底14支承时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倾倒难度,提高饮用舒适性,改善用户体验。
而为了进一步方便区分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直观地引导消费者通过第二瓶底14来体验更舒适省力的使用过程,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将设置在瓶身11上的握持结构15设置为与第二瓶底14分别位于瓶口12的垂直中心线的两侧。该设置使得可以通过观察距握持结构15的远近来直观地区分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更便于在加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分别利用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来分别满足注拉吹工艺和使用方便性分别对直口瓶和非直口瓶的不同需求;并且,由图3可知,该设置还使得在消费者抓握握持结构15的同时,瓶口12与第二瓶底14之间可以自然地形成非直口结构,引导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以第二瓶底14(而非第一瓶底13)作为支承,进而自然体验非直口瓶的使用方便性,实现更加省力的倾倒过程,以及更加舒适的饮用过程。
其中,握持结构15采用非穿透式结构。具体地,由图2和图3可知,在该实施例中,握持结构15包括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分别位于瓶身11的相对两侧表面上且均未穿透各自对应的瓶身11表面。更具体地,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均为凹槽,结构简单美观,且对瓶子1容量的影响较小。但可以理解,作为变型,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凸台,只要便于消费者抓握即可。
而除了可以如第一实施例所示的通过设置握持结构15来引导消费者通过第二瓶底14来体验更舒适省力的使用过程,还可以通过设置标识设置引导结构来引导消费者通过第二瓶底14来体验更舒适省力的使用过程,这一点将结合图4和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予以说明。
如图4-5所示,在该第二实施例中,瓶子1不仅包括第一实施例所示的瓶身11、瓶口12、第一瓶底13、第二瓶底14和握持结构15,并且还进一步包括用作标识设置引导结构的直角坐标16。
具体地,由图4和图5可知,在该实施例中,直角坐标16为设置在瓶身11上的平面直角坐标,其包括第一坐标轴(具体为纵坐标轴Y轴,当然也可以替代为横坐标轴X轴)和第二坐标轴(具体为横坐标轴X轴,当然也可以替代为纵坐标轴Y轴),第一坐标轴沿着与第二瓶底14的垂直中心线的方向延伸,第二坐标轴则与第一坐标轴垂直相交,即沿着与第二瓶底14平行的方向延伸。基于此,直角坐标16可以作为标识的设置参照,引导实现标识在瓶身11上的预期设置,使得只要标识上的内容(例如文字和/或图案)与直角坐标16所示方向保持一致,即能够自然地使标识被设置于瓶身11上后能够保证标识内容与第二瓶底14大致垂直,而标识内容与第二瓶底14大致垂直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得当第一瓶底13支承时,标识内容是歪斜的(参见图4),且当第二瓶底14支承时,标识内容又是正着的(参见图5),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使标识内容处于正位,来自然地引导消费者以第二瓶底14支承瓶子1,达成通过第二瓶底14来体验非直口瓶倾倒方便、饮用舒适的目的。
可见,通过设置用作标识设置引导结构的直角坐标16,可以引导消费者更方便地以第二瓶底14着地来使用瓶子1,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标识设置引导结构并不局限于直角坐标16这一种实现方式,而是可以采用标识设置槽或标识设置凸起等其他实现方式,只要能够引导标识以标识上的内容与第二瓶底14大致垂直的姿态设置于瓶身11上即可。
另外,由图1-5可知,在前述两个实施例中,瓶身11均大致呈扁圆柱形,具体地,瓶身11均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平面和连接于两相对平面之间的圆弧形周向表面,瓶口12设置在其中的圆弧形周向表面上,握持结构15设置在其中相对设置的两个平面上,标识设置引导结构则设置在其中相对设置的两个平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而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的下表面则均呈矩形。其中,将瓶身11设置为扁球形,其好处在于,更便于第一瓶底13、第二瓶底14及瓶口12等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设置,使瓶子1兼具直口瓶和非直口瓶的特点,且可以使瓶子1具有更加美观的外观。而将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的下表面均设置为矩形,则可以使两个瓶底均可以更充分地与支撑表面接触,实现对瓶子1更稳定地支承,且矩形的两个瓶底可以与扁球形的瓶身11进行更自然美观的衔接,使得瓶子1的整体外观更加美观。但应当理解,瓶身11的形状还可以为长方体等其他形状,第一瓶底13或第二瓶底14也可以为圆形等其他形状,这些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综上,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双底结构的瓶子1,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同时,不仅倾倒方便,饮用舒适,而且还适用于挤吹、注吹和注拉吹等所有传统瓶子加工工艺,改变了注拉吹工艺无法用于加工非直口瓶的技术现状,有效丰富了非直口瓶的加工方式。这些效果在瓶子1为水瓶、饮料瓶或药瓶等液体瓶时更为突出,且尤其在瓶子1为窄口瓶(瓶口1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55mm)时更加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瓶子(1),包括瓶身(11)、设置在所述瓶身(11)上部的瓶口(12)以及设置在所述瓶身(11)下部并用于将所述瓶子(1)支承于支撑表面上的瓶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底包括第一瓶底(13)和第二瓶底(14),所述第一瓶底(13)与所述第二瓶底(14)成角度设置,且所述瓶口(12)与所述第一瓶底(13)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瓶底(13)与所述第二瓶底(14)之间的夹角为90°<α<1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瓶底(13)与所述第二瓶底(14)之间的夹角为100°≤α≤1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瓶底(13)与所述第二瓶底(14)之间的夹角为α=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口(12)的垂直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瓶底(13)的垂直中心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瓶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11)上设有握持结构(15),所述握持结构(15)与所述第二瓶底(14)分别位于所述瓶口(12)的垂直中心线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瓶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结构(15)穿透所述瓶身(11)的相对两侧表面;或者,所述握持结构(15)包括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和所述第二握持部分别位于所述瓶身(11)的相对两侧表面上且均未穿透各自对应的瓶身(11)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瓶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11)上设有标识设置引导结构,所述标识设置引导结构用于引导标识以所述标识上的内容与所述第二瓶底(14)大致垂直的姿态设置于所述瓶身(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瓶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设置引导结构包括直角坐标(16),所述直角坐标(16)的第一坐标轴沿着所述第二瓶底(14)的垂直中心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直角坐标(16)的第二坐标轴与第一坐标轴垂直相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子(1)为液体瓶。
CN201810318150.5A 2018-04-11 2018-04-11 瓶子 Pending CN1083134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18150.5A CN108313442A (zh) 2018-04-11 2018-04-11 瓶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18150.5A CN108313442A (zh) 2018-04-11 2018-04-11 瓶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3442A true CN108313442A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97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18150.5A Pending CN108313442A (zh) 2018-04-11 2018-04-11 瓶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13442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06075A1 (en) * 2003-11-17 2005-05-19 Mutsuya Kitazawa Fluid system coupler
JP2007153366A (ja) * 2005-12-02 2007-06-21 Nissei Asb Mach Co Ltd 耐熱容器、内容物入りの耐熱容器及び耐熱容器の製造方法
CN202791312U (zh) * 2012-08-09 2013-03-13 中昊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碳取样钢瓶
CN104066650A (zh) * 2011-12-27 2014-09-24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夹握式瓶型容器及其吹塑成型模具装置的可动镶块
CN105008109A (zh) * 2013-02-14 2015-10-28 西德尔合作公司 具有预制件标记步骤的获得带标记容器的方法
WO2016000953A1 (de) * 2014-06-30 2016-01-07 Henkel Ag & Co. Kgaa Behälter für flüssiges waschmittel und verfahren zur dosierten abgabe von waschmittel aus dem behälter
CN206766622U (zh) * 2017-04-20 2017-12-19 长葛市怀瑞蜂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底面的蜂蜜盛装瓶
CN107839992A (zh) * 2017-12-01 2018-03-27 陈庆寿 洗手液瓶
CN208199084U (zh) * 2018-04-11 2018-12-07 丹江口娇阳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瓶子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06075A1 (en) * 2003-11-17 2005-05-19 Mutsuya Kitazawa Fluid system coupler
JP2007153366A (ja) * 2005-12-02 2007-06-21 Nissei Asb Mach Co Ltd 耐熱容器、内容物入りの耐熱容器及び耐熱容器の製造方法
CN104066650A (zh) * 2011-12-27 2014-09-24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夹握式瓶型容器及其吹塑成型模具装置的可动镶块
CN202791312U (zh) * 2012-08-09 2013-03-13 中昊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碳取样钢瓶
CN105008109A (zh) * 2013-02-14 2015-10-28 西德尔合作公司 具有预制件标记步骤的获得带标记容器的方法
WO2016000953A1 (de) * 2014-06-30 2016-01-07 Henkel Ag & Co. Kgaa Behälter für flüssiges waschmittel und verfahren zur dosierten abgabe von waschmittel aus dem behälter
CN206766622U (zh) * 2017-04-20 2017-12-19 长葛市怀瑞蜂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底面的蜂蜜盛装瓶
CN107839992A (zh) * 2017-12-01 2018-03-27 陈庆寿 洗手液瓶
CN208199084U (zh) * 2018-04-11 2018-12-07 丹江口娇阳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瓶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01259B2 (en) Control of bubble size in a carbonated liquid
CN208199084U (zh) 瓶子
US2307390A (en) Handle for bottles
CA2259881A1 (en) Container with integral ergonomic handle
CN108313442A (zh) 瓶子
US2135239A (en) Bottle
JP3114418U (ja) 漏斗受け具
CN207985651U (zh) 旋转瓶盖以及水瓶
TW200906677A (en) Tip-resistant beverage container
US2831594A (en) Glass bottle handle structures
CN208070436U (zh) 一种便于切换立放和平躺状态的容器架
CN205339410U (zh) 多用途液体配药台
CN208150932U (zh) 批量安瓿瓶掰
CN202670397U (zh) 一种液体包装瓶
CN208096456U (zh) 一种x型家用红酒架
CN206537608U (zh) 一种易于灌装的葡萄酒瓶
CN207631791U (zh) 一种拎瓶装置
JP5891066B2 (ja) 合成樹脂製液体容器
CN205525521U (zh) 一种卡通防倾倒醋瓶
JP3117025U (ja) 開口部が傾斜した液体容器
CN208942885U (zh) 一种可变径输液瓶套袋
CN208560244U (zh) 用于液体瓶子的整体式可移除接头
CN207461739U (zh) 一种酒架以及具有该酒架的酒柜
JP7137216B2 (ja) 注入補助具
CN209047832U (zh) 一种具有行为引导功能的感温变色酒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