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6770B - 板间通信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板间通信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6770B
CN108306770B CN201810106242.7A CN201810106242A CN108306770B CN 108306770 B CN108306770 B CN 108306770B CN 201810106242 A CN201810106242 A CN 201810106242A CN 108306770 B CN108306770 B CN 1083067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agement
card
service card
processor
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62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06770A (zh
Inventor
崔路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062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67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6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6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6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6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gital compu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an arithmetic unit, a program unit and a register, e.g. for a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several programs
    • G06F15/163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间通信系统及方法,属于数据通信领域。该系统包括主控卡和至少一个业务卡,所述主控卡包括至少一个板间管理通道,每一个板间管理通道与每个业务卡的控制单元进行连接;所述业务卡包括一个控制单元和至少两个处理器,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板内管理通道与每个处理器进行星型连接;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用于所述主控卡与所述业务卡的每个处理器之间进行通信。本系统中主控卡不需要为每个处理器都分别分配一个管理通道,只需要业务卡中的控制单元对各个处理器进行报文传输管理,从而提高了主控卡对各处理器管理通道的带宽和可靠性,且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并使得卡间报文交互更加简单。

Description

板间通信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板间通信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架式通信系统中,通信设备至少包含1个以上的主控卡、1个以上的业务卡。主控卡负责对设备上的业务卡进行管理、状态收集等。
为保证管理系统的独立性及高效性,通常设计中主控卡会对每个业务卡提供一组管理配置通道与业务卡上的处理器相连接,实现管理报文的下发与业务卡状态收集等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间通信系统及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间通信系统,包括主控卡和至少一个业务卡,所述主控卡包括至少一个板间管理通道,每一个板间管理通道与每个业务卡的控制单元进行连接;所述业务卡包括一个控制单元和至少两个处理器,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板内管理通道与每个处理器进行星型连接;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用于所述主控卡与所述业务卡的每个处理器之间进行通信。本系统中主控卡通过板间管理通道与业务卡中的控制单元进行报文传输,业务卡中的控制单元通过板内管理通道与每个处理器进行报文传输,从而使得主控卡不需要为每个处理器都分别分配一个管理通道,只需要业务卡中的控制单元对各个处理器进行报文传输管理,从而提高了主控卡对各处理器管理通道的带宽和可靠性,且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并使得卡间报文交互更加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卡用于通过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下发管理报文至该业务卡中对应的目标处理器,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有目标处理器标识;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控卡下发的管理报文,根据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发送给所述目标处理器。即,在主控卡向业务卡下发管理报文时,通过将管理报文中添加目标处理器标识,然后业务卡中的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将管理报文发送至目标处理器,从而使得主控卡不需要为每个处理器都分别分配一个管理通道,提高了主控卡对各处理器管理通道的带宽和可靠性,且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并使得卡间报文交互更加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到所述主控卡下发的管理报文后,对所述管理报文进行复制,获得与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数量相同的管理报文,通过所述板内管理通道分别向连接的处理器发送所述管理报文;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具体用于,接收到所述管理报文后,如果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目标处理器标识与自身标识一致,则执行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管理操作,否则丢弃所述管理报文;或者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到所述主控卡下发的管理报文后,从所述管理报文中获得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基于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通过所述板内管理通道发送给对应的目标处理器;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用于,接收到所述管理报文后,执行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管理操作。业务卡在接收到管理报文后,由业务卡中的控制单元将该管理报文发送至目标处理器,目标处理器再对管理报文进行相应处理,从而主控卡不需要直接对各个处理器进行管理控制,减少了主控卡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卡间通信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用于通过该业务卡中的控制单元上报管理报文至所述主控卡,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该处理器的处理器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处理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间通信方法,应用于板间通信系统,所述板间通信系统包括主控卡和至少一个业务卡,所述业务卡包括至少两个处理器,所述方法包括:所述主控卡通过板间管理通道与每个业务卡的控制单元进行连接;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通过板内管理通道与每个处理器进行星型连接;所述主控卡通过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与所述业务卡的每个处理器进行通信。本方法中主控卡通过板间管理通道与业务卡中的控制单元进行报文传输,业务卡中的控制单元通过板内管理通道与每个处理器进行报文传输,从而使得主控卡不需要为每个处理器都分别分配一个管理通道,只需要业务卡中的控制单元对各个处理器进行报文传输管理,从而提高了主控卡对各处理器管理通道的带宽和可靠性,且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并使得卡间报文交互更加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卡通过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与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进行通信,包括:当所述主控卡向所述业务卡下发管理报文时,所述主控卡获取接收所述管理报文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并将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加入所述管理报文中;通过所述板间管理通道下发所述管理报文至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接收到所述管理报文后,根据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发送给目标处理器。即,在主控卡向业务卡下发管理报文时,通过将管理报文中添加目标处理器标识,然后业务卡中的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将管理报文发送至目标处理器,从而使得主控卡不需要为每个处理器都分别分配一个管理通道,提高了主控卡对各处理器管理通道的带宽和可靠性,且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并使得卡间报文交互更加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发送给目标处理器,包括: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对所述管理报文进行复制,获得与所述业务卡中的处理器数量相同的管理报文,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板内管理通道分别向连接的处理器发送所述管理报文;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接收到所述管理报文后,如果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目标处理器标识与自身标识一致,则执行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管理操作,否则丢弃所述管理报文。业务卡在接收到管理报文后,由业务卡中的控制单元将该管理报文发送至目标处理器,目标处理器再对管理报文进行相应处理,从而主控卡不需要直接对各个处理器进行管理控制,减少了主控卡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卡间通信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发送给目标处理器,包括: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从所述管理报文中获得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基于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通过所述板内管理通道发送给对应的目标处理器;所述目标处理器接收到所述管理报文后,执行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管理操作。业务卡在接收到管理报文后,由业务卡中的控制单元将该管理报文发送至目标处理器,目标处理器再对管理报文进行相应处理,从而主控卡不需要直接对各个处理器进行管理控制,减少了主控卡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卡间通信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卡通过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与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进行通信,包括:当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向所述主控卡上报管理报文时,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将自身标识加入所述管理报文中,将所述管理报文通过所述板内管理通道发送给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以使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主控卡和所述业务卡之间的板间管理通道将所述管理报文发给所述主控卡。即,在业务卡向主控卡上发管理报文时,通过将管理报文中添加目标处理器标识,然后通过板间管理通道发送给主控卡,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并使得卡间报文交互更加简单。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间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间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对通信设备的整机性能及吞吐量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每个业务卡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多处理器的业务卡应运而生,即每个业务卡上有多个处理器共同处理管理报文,来提供单卡处理性能。
因为传统设计中,主控卡对每个业务卡只提供一组管理通道与处理器相连,当业务卡上有多个处理器时,一组管理通道无法满足多个处理器的管理通信,管理通道的实现及优化成为必然面临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主控卡对业务卡上的处理器,分别提供一条管理通道,该方法对主控卡上管理通道、背板连接器的资源消耗是巨量的,且使得系统的复杂度大大提高,通用性大大降低。
以上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该是发明人在本发明过程中对本发明做出的贡献。
所以,为了提高对各个处理器管理通道带宽及可靠性,设计方便灵活的对多处理器的业务卡进行管理的解决办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板间通信系统及方法。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间通信系统10的结构框图,该板间通信系统10中包括主控卡100和至少一个业务卡200,主控卡100可以对多个业务卡200进行控制管理,而每个业务卡200中包括有至少两个处理器,主控卡100和每个业务卡200之间可以设有至少一个板间管理通道,每一个板间管理通道与每个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进行连接,板间管理通道用于主控卡100和各个业务卡200之间的报文传输。
其中,在板间管理通道为多个时,若主控卡100向业务卡200发送报文,则需要选择一目标板间管理通道来进行传输,其从多个板间管理通道选择目标板间管理通道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检测多个板间管理通道的忙碌状态,具体可以为主控卡100检测各个板间管理通道当前的传输效率,然后将各个板间管理通道的传输效率进行比较,获得最大传输效率的板间管理通道,该板间管理通道为目标板间管理通道,从而可以将报文从目标板间管理通道进行传输,由此可提高报文传输效率,当然,业务卡200向主控卡100发送报文也可以上述方式选择目标板间管理通道进行报文发送。
上述板间管理通道可以为PCIE总线、SGMII总线或者用户自定义的任意总线,可以根据系统支持情况及带宽要求选用。
所述业务卡200包括一个控制单元210和至少两个处理器,所述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用于通过所述板内管理通道与每个处理器进行星型连接,所述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用于所述主控卡100与所述业务卡200的每个处理器之间进行通信,而控制单元210通过板间管理通道与主控卡100的对应管理接口相连。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210可以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等。
为了实现主控卡100与业务卡200中的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所述主控卡100用于通过所述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下发管理报文至该业务卡200中对应的目标处理器,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有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所述业务卡200中的控制单元210用于接收所述主控卡100下发的管理报文,并根据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发送给所述目标处理器。
所以,可在主控卡100与处理器之间发送报文时携带该处理器的标识,并将报文通过主控卡100和业务卡200之间的板间管理通道进行发送,由此,若主控卡100在接收到处理器发送的报文后,对报文进行解析,获得该报文中的处理器的标识,从而可知报文是哪个处理器发送的报文,然后再进入相应的处理流程。若业务卡200通过板间管理通道接收到主控卡100发送的报文后,可从报文中获取目标处理器标识,然后将报文转发至目标处理器,目标处理器再对该报文进行相应处理。
并且,由于在主控卡100和业务卡200中的处理器之间进行报文发送时报文中携带有该处理器的标识,然后通过对应的板间管理通道进行传输,从而使得主控卡100不需要为每个处理器都分别分配一个管理通道,提高了主控卡100对各处理器管理通道的带宽和可靠性,业务卡200上的多个处理器也可以同时上传报文,不需要仲裁,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并使得报文交互更加简单,该方案不需要增加卡间连接器的开销,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和系统复杂度,不需要对背板及板间管理通道进行升级,使得业务卡200可以任意增加处理器的数量,增加系统的通用性。
另外,所述管理报文可以为主控卡100向业务卡200发送的各种报文,例如,处理器状态查询、故障查询等报文。
每个处理器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进行标识,其标识可以以数字、英文字母或者符合组合等形式对处理器进行标识。
主控卡100在向业务卡200发送管理报文时,将获得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加入所述管理报文中。其中,可以在管理报文的自定义字段中添加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使得该管理报文中携带有目标处理器标识。
在将目标处理器标识加入所述管理报文中后,所述主控卡100将所述管理报文通过所述主控卡100与所述业务卡200之间的板间管理通道发送给所述业务卡200。
所述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具体用于,接收到所述主控卡100下发的管理报文后,对所述管理报文进行复制,获得与所述业务卡200的处理器数量相同的管理报文,通过所述板内管理通道分别向连接的处理器发送所述管理报文。
也就是说,每一个处理器均接收到一个管理报文,由于每一个处理器均获得一个管理报文,所以每一个处理器接收到管理报文时,首先需对管理报文进行解析,以从该管理报文中获得目标处理器标识,即处理器接收到所述管理报文后,将目标处理器标识与自身处理器的标识进行比对,如果目标处理器标识与自身标识一致,则执行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管理操作,否则丢弃所述管理报文。例如,若一处理器的标识为2,从管理报文中解析出的目标处理器标识为3,则该处理器的标识与目标处理器标识不一致,则将该管理报文丢弃,若一处理器的标识为3,则该处理器的标识与目标处理器标识一致,则表示该处理器为目标处理器,则该处理器接收到管理报文后对该管理报文中的管理操作。
另外,为了减少各个处理器的工作量,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单元210接收到所述主控卡100下发的管理报文后,从所述管理报文中获得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基于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通过所述板内管理通道发送给对应的目标处理器;所述业务卡200的处理器用于,接收到所述管理报文后,执行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管理操作。也就是说,所述控制单元210直接对该管理报文进行解析,从而从该管理报文中获得目标处理器标识,从而基于目标处理器标识直接将管理报文发送至目标处理器,以此不需要再对每个处理器均发送管理报文使得每个处理器均接收到管理报文,从而减少了处理器的工作量。
另外,处理器在进行标识比对时,可以预先将自身的标识存储在ROM芯片中,可以通过处理器的I2C、SPI等接口进行数据读取,或者通过处理器中的标识认证单元进行标识比对,该标识认证单元可以直接通过引脚上下拉配置方式实现。
所述控制单元210可以基于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并通过所述业务卡200中的板内管理通道将所述管理报文发送给所述目标处理器。所述控制单元210还可以将复制的多份管理报文通过各个对应的板内管理通道一一发送给各个处理器,由此,不需要主控卡100为每个处理器分配一管理通道,可提高卡间通信效率,且提高对各个处理器管理通道带宽及可靠性。
其中,所述板内管理通道可以为PCIE总线、SGMII总线或者用户自定义的任意总线等,可以根据系统支持情况及带宽要求进行选用。由此,设置控制单元210与各个处理器之间的板内管理通道,从而使得主控卡100可以与业务卡200的各个处理器之间只有一个管理通道即可实现主控卡100与各个处理器之间的通信,从而减少主控卡100的资源负载,提高了主控卡100的管理通道带宽。
当业务卡200向主控卡100发送报文时,所述业务卡200的处理器用于通过该业务卡200中的控制单元210上报管理报文至所述主控卡100,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该处理器的处理器标识。即,处理器在发送管理报文时,将该处理器的标识加入到该管理报文中,其中,可以在该管理报文中的自定义字段中添加该处理器的标识,使得该管理报文中携带有该处理器的标识。
上述业务卡200向主控卡100发送的管理报文可以为处理器对接收到的主控卡100发送给业务卡200的管理报文进行应答的应答报文,例如,处理器的故障上报报文、状态上报报文等。
所述控制单元210通过所述主控卡100和所述业务卡200之间的板间管理通道将所述管理报文发给所述主控卡100。
其中,所述目标处理器可首先通过板内管理通道将管理报文发送至所述业务卡200中的控制单元210,然后控制单元210再将管理报文通过板间管理通道发送至主控卡100。
当控制单元210接收到多个处理器发送来的管理报文后,通过队列的形式将管理报文通过板间管理通道发送至主控卡100,如果控制单元210接收到的管理报文较多,无法实现全部实时发送出去,则先将部分的管理报文存入缓存,然后通过队列方式发送至主控卡100,主控卡100再接收到管理报文,先对该管理报文进行解析后获得目标处理器标识,然后进入相应的处理流程,由此可实现业务卡200与主控卡100之间的高效通信。
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板间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上述的板间通信系统10,所述板间通信系统10包括主控卡100和至少一个业务卡200,所述业务卡200包括至少两个处理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所述主控卡100通过板间管理通道与每个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进行连接。
步骤S120:所述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通过板内管理通道与每个处理器进行星型连接。
步骤S130:所述主控卡100通过所述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与所述业务卡200的每个处理器进行通信。
作为一种方式,所述主控卡100通过所述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与所述业务卡200的处理器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主控卡100向所述业务卡200下发管理报文时,所述主控卡100获取接收所述管理报文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并将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加入所述管理报文中;通过所述板间管理通道下发所述管理报文至所述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
所述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接收到所述管理报文后,根据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发送给目标处理器。
作为一种方式,所述根据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发送给目标处理器,包括:
所述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对所述管理报文进行复制,获得与所述业务卡200中的处理器数量相同的管理报文,所述控制单元210通过所述板内管理通道分别向连接的处理器发送所述管理报文;
所述业务卡200的处理器接收到所述管理报文后,如果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目标处理器标识与自身标识一致,则执行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管理操作,否则丢弃所述管理报文。
作为一种方式,所述根据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发送给目标处理器,包括:
所述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从所述管理报文中获得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基于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通过所述板内管理通道发送给对应的目标处理器;所述目标处理器接收到所述管理报文后,执行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管理操作。
作为一种方式,所述主控卡100通过所述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与所述业务卡200的处理器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业务卡200的处理器向所述主控卡100上报管理报文时,所述业务卡200的处理器将自身标识加入所述管理报文中,将所述管理报文通过所述板内管理通道发送给所述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以使所述控制单元210通过所述主控卡100和所述业务卡200之间的板间管理通道将所述管理报文发给所述主控卡100。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方法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系统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间通信系统10及方法,包括主控卡100和至少一个业务卡200,所述主控卡100包括至少一个板间管理通道,每一个板间管理通道与每个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进行连接;所述业务卡200包括一个控制单元210和至少两个处理器,所述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用于通过板内管理通道与每个处理器进行星型连接;所述业务卡200的控制单元210,用于所述主控卡100与所述业务卡200的每个处理器之间进行通信。本系统中主控卡100通过板间管理通道与业务卡200中的控制单元210进行报文传输,业务卡200中的控制单元210通过板内管理通道与每个处理器进行报文传输,从而使得主控卡100不需要为每个处理器都分别分配一个管理通道,只需要业务卡200中的控制单元210对各个处理器进行报文传输管理,从而提高了主控卡100对各处理器管理通道的带宽和可靠性,且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并使得卡间报文交互更加简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板间通信系统,包括主控卡和至少一个业务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控卡和每个业务卡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板间管理通道,所述主控卡通过至少一个板间管理通道与每个业务卡的控制单元进行连接;
所述业务卡包括一个控制单元和至少两个处理器,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板内管理通道与每个处理器进行星型连接;
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用于所述主控卡与所述业务卡的每个处理器之间进行通信;
其中,在所述主控卡与某一业务卡之间的至少一个板间管理通道为多个时,所述主控卡向所述某一业务卡发送报文时,检测多个板间管理通道当前的传输效率,并将各个板间管理通道的传输效率进行比较,确定最大传输效率的板间管理通道,将所述板间管理通道确定为目标板间管理通道,则所述主控卡通过所述目标板间管理通道向所述某一业务卡发送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卡用于通过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下发管理报文至该业务卡中对应的目标处理器,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有目标处理器标识;
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控卡下发的管理报文,根据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发送给所述目标处理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到所述主控卡下发的管理报文后,对所述管理报文进行复制,获得与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数量相同的管理报文,通过所述板内管理通道分别向连接的处理器发送所述管理报文;
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具体用于,接收到所述管理报文后,如果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目标处理器标识与自身标识一致,则执行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管理操作,否则丢弃所述管理报文;或者
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到所述主控卡下发的管理报文后,从所述管理报文中获得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基于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通过所述板内管理通道发送给对应的目标处理器;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用于,接收到所述管理报文后,执行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管理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用于通过该业务卡中的控制单元上报管理报文至所述主控卡,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该处理器的处理器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处理器。
6.一种板间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板间通信系统,所述板间通信系统包括主控卡和至少一个业务卡,所述主控卡和每个业务卡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板间管理通道,所述业务卡包括至少两个处理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主控卡通过至少一个板间管理通道与每个业务卡的控制单元进行连接;
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通过板内管理通道与每个处理器进行星型连接;
所述主控卡通过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与所述业务卡的每个处理器进行通信;
其中,在所述主控卡与某一业务卡之间的至少一个板间管理通道为多个时,所述主控卡向所述某一业务卡发送报文时,检测多个板间管理通道当前的传输效率,并将各个板间管理通道的传输效率进行比较,确定最大传输效率的板间管理通道,将所述板间管理通道确定为目标板间管理通道,则所述主控卡通过所述目标板间管理通道向所述某一业务卡发送报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卡通过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与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主控卡向所述业务卡下发管理报文时,所述主控卡获取接收所述管理报文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并将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加入所述管理报文中;通过所述板间管理通道下发所述管理报文至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
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接收到所述管理报文后,根据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发送给目标处理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发送给目标处理器,包括:
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对所述管理报文进行复制,获得与所述业务卡中的处理器数量相同的管理报文,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板内管理通道分别向连接的处理器发送所述管理报文;
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接收到所述管理报文后,如果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目标处理器标识与自身标识一致,则执行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管理操作,否则丢弃所述管理报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管理报文中携带的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发送给目标处理器,包括:
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从所述管理报文中获得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基于所述目标处理器标识将所述管理报文通过所述板内管理通道发送给对应的目标处理器;所述目标处理器接收到所述管理报文后,执行所述管理报文中的管理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卡通过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与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向所述主控卡上报管理报文时,所述业务卡的处理器将自身标识加入所述管理报文中,将所述管理报文通过所述板内管理通道发送给所述业务卡的控制单元;以使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主控卡和所述业务卡之间的板间管理通道将所述管理报文发给所述主控卡。
CN201810106242.7A 2018-02-01 2018-02-01 板间通信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83067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6242.7A CN108306770B (zh) 2018-02-01 2018-02-01 板间通信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6242.7A CN108306770B (zh) 2018-02-01 2018-02-01 板间通信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6770A CN108306770A (zh) 2018-07-20
CN108306770B true CN108306770B (zh) 2021-04-16

Family

ID=62850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6242.7A Active CN108306770B (zh) 2018-02-01 2018-02-01 板间通信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67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4089A (zh) * 2019-10-21 2020-01-17 深圳市友华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cpld在线升级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6119A (zh) * 2008-09-23 201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单板间通信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6625C (zh) * 2004-01-17 2006-09-20 港湾网络有限公司 分布式网络设备的线路板与主控板间的通讯方法
CN101141363B (zh) * 2007-07-19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单板通信结构变化的板间通信方法
CN101262501B (zh) * 2008-04-23 2011-04-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核系统中的核间通信方法和一种多核系统
CN101931605B (zh) * 2009-06-18 2014-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板间通信控制装置及板间通信的消息发送、接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6119A (zh) * 2008-09-23 201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单板间通信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6770A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61853B1 (en) Dynamic replication error retry and recovery
US9141491B2 (en) Highly available server syste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JP6336988B2 (ja) 使用要求の小バッチ処理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1459665A (zh) 一种分布式边缘计算系统及分布式边缘计算方法
WO2019232993A1 (zh) 自适应的数据恢复流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47164A (zh)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共识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US904351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cess event reporting in an adapter
US10303635B2 (en) Remote host management using socket-direct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s
CN110727508A (zh) 一种任务调度系统和调度方法
CN108306770B (zh) 板间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6789587B (zh) 一种云计算环境下可靠消息的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05700859A (zh) 一种基于网络处理器实现硬件表遍历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97477B (zh) 一种数据采集上报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和代理服务器
CN114125015A (zh)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07945430B (zh) 一种用于智能pos机的基于串口的双向并发通讯方法
CN106899659B (zh) 分布式系统及其管理方法和管理装置
CN107231284B (zh) 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9067864B (zh) 通知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209676A (zh) 基于多设备的云主机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346959A (zh) 一种dpu场景弹性网卡高效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8121730B (zh) 一种将数据更新快速同步到业务系统的装置及方法
CN112202614B (zh) 系统间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1594247A (zh) 识别应用拓扑的方法和系统
CN107454021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844021B (zh) 计算环境资源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