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3869B - 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3869B
CN108303869B CN201810167261.0A CN201810167261A CN108303869B CN 108303869 B CN108303869 B CN 108303869B CN 201810167261 A CN201810167261 A CN 201810167261A CN 108303869 B CN108303869 B CN 108303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weighing
user
weighing unit
wak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72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03869A (zh
Inventor
王崧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1672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3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3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3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3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38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3/00Producing acoustic time signals
    • G04G13/02Producing acoustic time signals at preselected times, e.g. alarm clocks
    • G04G13/026Producing acoustic time signals at preselected times, e.g. alarm clocks acting at a number of different tim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包括步骤,S1,获取第一使用者的第一实际身高值、第二使用者的第二实际身高值、第一使用者的第一唤醒策略、以及第二使用者的第二唤醒策略;S2所述第一电子称量单元监控覆盖其上的所述床体的压力;所述第二电子称量单元监控覆盖其上的所述床体的压力;S3所述控制中心根据计算出第一信号距离和第二信号距离;S4在确定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所监控到的压力来自所述第一使用者或第二使用者后,执行所述第一唤醒策略,否则执行第二唤醒策略;本发明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单独唤醒两个使用者中的一个,避免传统闹钟会同时将两人吵醒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闹钟叫醒装置一般都是采用闹钟发出的铃声方式或其他方式来叫醒睡觉者。但如果是夫妻两人或者其他情况下两个人同床时,闹钟叫醒一个睡觉者后,另一个睡觉者也会被迫吵醒。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在两人同床的情况下在各自需要起床的时间点单独叫醒对应的睡觉者的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有效实现在两人同床的情况下在各自需要起床的时间点单独叫醒对应的睡觉者的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旨在改善传统的闹钟叫醒方式在两人同床时,闹钟叫醒一个睡觉者后,另一个睡觉者也会被迫吵醒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闹钟唤醒系统包括床体、第一电子称量组、第二电子称量组、输入显示屏和控制中心;所述输入显示屏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包括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以第一间距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电子称量单元,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包括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以第二间距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电子称量单元;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电子称量单元均连接有一个第一振动马达,每个所述第二电子称量单元均连接有一个第二振动马达;所述第一电子称量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单元均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接;所述第一振动马达和所述第二振动马达均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贴设于所述床体的表面下方,用于监控作用于床体表面的压力;所述第一振动马达和所述第二振动马达设置于所述床体的表面下方,且贴设于对应所述电子称重单元的一侧用于带动床体表面发生振动;所述控制方法的步骤如下:
S1:所述闹钟唤醒系统通过所述输入显示屏获取第一使用者的第一实际身高值、第二使用者的第二实际身高值、第一使用者的第一唤醒策略、以及第二使用者的第二唤醒策略;其中,所述第一唤醒策略包括第一唤醒时间,所述第二唤醒策略包括第二唤醒时间;
S2:所述第一电子称量单元监控覆盖其上的所述床体的压力;所述第二电子称量单元监控覆盖其上的所述床体的压力;
S3:当检测到压力后,所述第一电子称量单元将其检测到的第一压力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中心,所述第二电子称量单元将其检测到的第二压力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中心;
S4:所述控制中心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信号及所述第一间距计算出第一信号距离;所述控制中心根据所述第二压力信号及所述第二间距计算出第二信号距离;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距离为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中沿所述床体方向上检测到压力的第一个第一电子称量单元和最后一个第一电子称量单元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信号距离为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中沿所述床体方向上检测到压力的第一个第二电子称量单元和最后一个第二电子称量单元之间的距离;
S5:对所述第一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一实际身高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一实际身高值之间的绝对差值是否小于第一阈值;对所述第二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二实际身高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二实际身高值之间的绝对差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S6:若所述第一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一实际身高值之间的绝对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所监控到的压力来自所述第一使用者,反之则来自于第二使用者;若所述第二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二实际身高值之间的绝对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所监控到的压力来自所述第二使用者,反之则来自于第一使用者;
S7:在确定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所监控到的压力来自所述第一使用者或第二使用者后,执行所述第一唤醒策略;在确定所述第二电子组所监控到的压力来自所述第二使用者或第一使用者后,执行所述第二唤醒策略;其中,所述第一唤醒策略包括当实际时间到达所述第一唤醒时间时,所述控制中心控制所述第一振动马达或第二振动马达工作,以单独唤醒所述第一使用者或第二使用者;所述第二唤醒策略包括当实际时间到达所述第二唤醒时间时,所述控制中心控制所述第二振动马达或所述第一振动马达工作,以单独唤醒第二使用者或第一使用者。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所述S4步骤中:所述第一信号距离和所述第二信号距离分别取所述控制中心实时计算过程中的最大值。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所述S5步骤中:所述第一阈值为1cm。
作为进一步改进,定义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的长度为d,其中d的范围为1.5米~2.3米;定义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的值为h,其中h的范围0.6cm~1cm。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子称量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单元为微型片状压力计。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中心内进一步设置有时间模块以确定实际时间,所述控制中心进一步连接有供电电源。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中心为单片机。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分别距离床体边缘的距离为床体宽度的三分之一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整体采用这样的控制步骤可以有效通过比较每个使用者对应的实际身高值和电子称重组检测到的身高值,来判断每个使用者需要被唤醒的时间点以及该使用者所在的具体位置,准确高效地实现床体对应位置的振动来达到单独唤醒该时间需要被唤醒的使用者,避免了传统的闹钟唤醒方式在两个人同床睡觉时在叫醒一个人的同时也将另一个人吵醒的问题。
2.本发明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中采用所述第一信号距离和所述第二信号距离分别取所述控制中心实时计算过程中的最大值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在夜晚睡觉过程中,使用者会更换睡眠动作导致身体在某些时段会蜷缩某些时段会伸直,故通过取最大值的方式来保证只要使用者在整个睡眠过程处于伸直状态时,则控制中心便会将该状态的值存储作为最接近使用者实际身高值的比较值,有效增加比较结果的正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床体10、
第一电子称量组20、
第一电子称量单元21、
第二电子称量组30、
第二电子称量单元31、
输入显示屏40、
控制中心50、
第一振动马达60、
第二振动马达70、
供电电源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考图1至图2,实施例中,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闹钟唤醒系统包括床体10、第一电子称量组20、第二电子称量组30、输入显示屏40和控制中心50;所述输入显示屏40与所述控制中心50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20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30沿所述床体10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20包括沿所述床体10的长度方向以第一间距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电子称量单元21,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30包括沿所述床体10的长度方向以第二间距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电子称量单元31;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电子称量单元21均连接有一个第一振动马达60,每个所述第二电子称量单元31均连接有一个第二振动马达70;所述第一电子称量单元21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单元31均与所述控制中心50相连接;所述第一振动马达60和所述第二振动马达70均与所述控制中心50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20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30贴设于所述床体10的表面下方,用于监控作用于床体10表面的压力;所述第一振动马达60和所述第二振动马达70设置于所述床体10的表面下方,且贴设于对应所述电子称重单元的一侧用于带动床体10表面发生振动;所述控制方法的步骤如下:
S1:所述闹钟唤醒系统通过所述输入显示屏40获取第一使用者的第一实际身高值、第二使用者的第二实际身高值、第一使用者的第一唤醒策略、以及第二使用者的第二唤醒策略;其中,所述第一唤醒策略包括第一唤醒时间,所述第二唤醒策略包括第二唤醒时间;
S2:所述第一电子称量单元21监控覆盖其上的所述床体10的压力;所述第二电子称量单元31监控覆盖其上的所述床体10的压力;
S3:当检测到压力后,所述第一电子称量单元21将其检测到的第一压力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中心50,所述第二电子称量单元31将其检测到的第二压力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中心50;
S4:所述控制中心50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信号及所述第一间距计算出第一信号距离;所述控制中心50根据所述第二压力信号及所述第二间距计算出第二信号距离;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距离为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20中沿所述床体10方向上检测到压力的第一个第一电子称量单元21和最后一个第一电子称量单元21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信号距离为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30中沿所述床体10方向上检测到压力的第一个第二电子称量单元31和最后一个第二电子称量单元31之间的距离;
S5:对所述第一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一实际身高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一实际身高值之间的绝对差值是否小于第一阈值;对所述第二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二实际身高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二实际身高值之间的绝对差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S6:若所述第一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一实际身高值之间的绝对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20所监控到的压力来自所述第一使用者,反之则来自于第二使用者;若所述第二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二实际身高值之间的绝对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30所监控到的压力来自所述第二使用者,反之则来自于第一使用者;
S7:在确定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20所监控到的压力来自所述第一使用者或第二使用者后,执行所述第一唤醒策略;在确定所述第二电子组所监控到的压力来自所述第二使用者或第一使用者后,执行所述第二唤醒策略;其中,所述第一唤醒策略包括当实际时间到达所述第一唤醒时间时,所述控制中心50控制所述第一振动马达60或第二振动马达70工作,以单独唤醒所述第一使用者或第二使用者;所述第二唤醒策略包括当实际时间到达所述第二唤醒时间时,所述控制中心50控制所述第二振动马达70或所述第一振动马达60工作,以单独唤醒第二使用者或第一使用者。
整体采用这样的控制步骤可以有效通过比较每个使用者对应的实际身高值和电子称重组检测到的身高值,来判断每个使用者需要被唤醒的时间点以及该使用者所在的具体位置,准确高效地实现床体10对应位置的振动来达到单独唤醒该时间需要被唤醒的使用者,避免了传统的闹钟唤醒方式在两个人同床睡觉时在叫醒一个人的同时也将另一个人吵醒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所述S4步骤中,所述第一信号距离和所述第二信号距离分别取所述控制中心50实时计算过程中的最大值,由于在夜晚睡觉过程中,使用者会更换睡眠动作导致身体在某些时段会蜷缩某些时段会伸直,故通过取最大值的方式来保证只要使用者在整个睡眠过程处于伸直状态时,则控制中心50便会将该状态的值存储作为最接近使用者实际身高值的比较值,有效增加比较结果的正确率。
进一步地,在所述S5步骤中,所述第一阈值为1cm,定义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20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30的长度为d,其中d的范围为1.5米~2.3米;定义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的值为h,其中h的范围0.6cm~1cm。由于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的范围不超过1cm,则第一阈值的误差也不会超过1cm,当然,若同床的两个使用者身高太过接近也可将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的值调节地更小,而第一电子称量组20和第二电子称量组30的长度范围选取这样的范围是为了满足绝大部分人的身高范围而设定的。
请参考图1,实施例中,所述床体10一般为表面可发生弹性形变的软质床垫,所述电子称量单元为微型片状压力计,设置于所述床垫内,且其压力检测片与床垫上表面的距离为2mm~3mm之间,以实现在使用者躺在床上时,压力可以较为准确地施加在所述电子称量单元上。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中心50可为普通的单片机,在单片机内输入对应的程序即可,由于该控制方法中控制中心50的各个动作均可通过简单程序实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在此不对程序做详细赘述,所述控制中心50内进一步设置有时间模块以确定实际时间,所述控制中心50进一步连接有供电电源80,用于供控制中心50、第一称量组、第二称量组、第一振动马达60和第二振动马达70电源。
请参考图1,实施例中,在所述床体10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20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30分别距离床体10边缘的距离为床体10宽度的三分之一处,采用这样的位置设置可以保证电子称量组的位置都位于床体10平均的位置上,便于压力的采集,防止位置太偏使用者无法睡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振动马达60和所述第二振动马达70可直接选用手机内部经常使用的微型振动马达,其功率和振动速率都较小,一般振动范围在振动源为中心半径为几厘米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振醒一个使用者的同时,不会因为振动范围过大导致整个床体10振动从而吵醒另一个使用者。
除此之外,每个电子称量组中间部分的若干个电子称量单元可省去,保证首位两端的多个电子称量单元可采集到使用者准确的测量身高值即可,同时电子称量组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以适应更多使用者同床睡觉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闹钟唤醒系统包括床体、第一电子称量组、第二电子称量组、输入显示屏和控制中心;所述输入显示屏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包括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以第一间距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电子称量单元,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包括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以第二间距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电子称量单元;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电子称量单元均连接有一个第一振动马达,每个所述第二电子称量单元均连接有一个第二振动马达;所述第一电子称量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单元均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接;所述第一振动马达和所述第二振动马达均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贴设于所述床体的表面下方,用于监控作用于床体表面的压力;所述第一振动马达和所述第二振动马达设置于所述床体的表面下方,且分别贴设于所述第一电子称量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电子称量单元的一侧用于带动床体表面发生振动;所述控制方法的步骤如下:
S1:所述闹钟唤醒系统通过所述输入显示屏获取第一使用者的第一实际身高值、第二使用者的第二实际身高值、第一使用者的第一唤醒策略、以及第二使用者的第二唤醒策略;其中,所述第一唤醒策略包括第一唤醒时间,所述第二唤醒策略包括第二唤醒时间;
S2:所述第一电子称量单元监控覆盖其上的所述床体的压力;所述第二电子称量单元监控覆盖其上的所述床体的压力;
S3:当检测到压力后,所述第一电子称量单元将其检测到的第一压力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中心,所述第二电子称量单元将其检测到的第二压力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中心;
S4:所述控制中心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信号及所述第一间距计算出第一信号距离;所述控制中心根据所述第二压力信号及所述第二间距计算出第二信号距离;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距离为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中沿所述床体方向上检测到压力的第一个第一电子称量单元和最后一个第一电子称量单元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信号距离为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中沿所述床体方向上检测到压力的第一个第二电子称量单元和最后一个第二电子称量单元之间的距离;
S5:对所述第一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一实际身高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一实际身高值之间的绝对差值是否小于第一阈值;对所述第二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二实际身高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二实际身高值之间的绝对差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S6:若所述第一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一实际身高值之间的绝对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所监控到的压力来自所述第一使用者,反之则来自于第二使用者;若所述第二信号距离与所述第二实际身高值之间的绝对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所监控到的压力来自所述第二使用者,反之则来自于第一使用者;
S7:在确定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所监控到的压力来自所述第一使用者后,执行所述第一唤醒策略;在确定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所监控到的压力来自所述第二使用者后,执行所述第二唤醒策略;其中,所述第一唤醒策略包括当实际时间到达所述第一唤醒时间时,所述控制中心控制所述第一振动马达工作,以单独唤醒所述第一使用者;所述第二唤醒策略包括当实际时间到达所述第二唤醒时间时,所述控制中心控制所述第二振动马达工作,以单独唤醒第二使用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4步骤中:所述第一信号距离和所述第二信号距离分别取所述控制中心实时计算过程中的最大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5步骤中:所述第一阈值为1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的长度为d,其中d的范围为1.5米~2.3米;定义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的值为h,其中h的范围0.6cm~1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称量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单元为微型片状压力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心内进一步设置有时间模块以确定实际时间,所述控制中心进一步连接有供电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心为单片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电子称量组和所述第二电子称量组分别距离床体边缘的距离为床体宽度的三分之一处。
CN201810167261.0A 2018-02-28 2018-02-28 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03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7261.0A CN108303869B (zh) 2018-02-28 2018-02-28 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7261.0A CN108303869B (zh) 2018-02-28 2018-02-28 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3869A CN108303869A (zh) 2018-07-20
CN108303869B true CN108303869B (zh) 2020-01-14

Family

ID=62848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726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03869B (zh) 2018-02-28 2018-02-28 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386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85901A (ja) * 2007-10-03 2009-04-23 Hiroyuki Takahashi 起床装置
CN201499892U (zh) * 2009-09-15 2010-06-09 福建师范大学 具有定时功能的多功能按摩床垫
CN201528884U (zh) * 2009-09-15 2010-07-21 福建师范大学 儿童智能保健床
CN202014891U (zh) * 2011-02-15 2011-10-26 夏敏莉 闹钟振动床垫
CN202136010U (zh) * 2011-07-26 2012-02-08 张亚楠 闹铃电动床
CN105919340A (zh) * 2016-04-21 2016-09-07 深圳市八零年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床的叫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02534A (zh) * 2017-05-11 2017-08-29 深圳如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叫醒方法、装置及闹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39941A1 (en) * 2003-06-20 2006-03-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leeping device and sleeper's in-bed state detection method
CN204318120U (zh) * 2014-11-28 2015-05-13 惠州聚创汇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沙发
US20170221340A1 (en) * 2016-01-29 2017-08-03 Atlast Industries, L.L.C. Bed sensor alarm clock system and device
JP2017184951A (ja) * 2016-04-04 2017-10-12 タケモトデンキ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起き上がりセンサ
CN106055112A (zh) * 2016-06-30 2016-10-26 珠海安润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唤醒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85901A (ja) * 2007-10-03 2009-04-23 Hiroyuki Takahashi 起床装置
CN201499892U (zh) * 2009-09-15 2010-06-09 福建师范大学 具有定时功能的多功能按摩床垫
CN201528884U (zh) * 2009-09-15 2010-07-21 福建师范大学 儿童智能保健床
CN202014891U (zh) * 2011-02-15 2011-10-26 夏敏莉 闹钟振动床垫
CN202136010U (zh) * 2011-07-26 2012-02-08 张亚楠 闹铃电动床
CN105919340A (zh) * 2016-04-21 2016-09-07 深圳市八零年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床的叫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02534A (zh) * 2017-05-11 2017-08-29 深圳如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叫醒方法、装置及闹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3869A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30811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Snoring and/or Sleep Apnea of Sleeping Person
WO2011027651A1 (ja) 体動検出装置、および体動検出方法
CN102483610B (zh) 闹钟和用于控制唤醒闹铃的方法
JP4821340B2 (ja) 睡眠判定装置
CN106054198B (zh) 一种预防与矫正青少年脊椎轻度弯曲的装置与方法
JP2007007149A (ja) 健康管理装置
US10847010B2 (en) Method, mobile device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wake-up alarm for two or more persons
CN205514564U (zh) 动态血压检测装置
EP1163878A1 (en) Device for body activity detection and processing
CN108303869B (zh) 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
JP6518056B2 (ja) 睡眠状態判定装置、睡眠状態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972192B2 (en) Activity information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gram for assisting prevention of forgotten attachment of the same
JP6075992B2 (ja) 睡眠改善システム及び睡眠改善方法
JP3634204B2 (ja) 無呼吸検出装置
JP2009045227A (ja) 目覚まし装置
CN108303927B (zh) 一种闹钟唤醒系统的控制方法
JP2000316832A (ja) 睡眠監視装置、および目覚まし装置
CN103735272B (zh) 减少打呼窒息危险的装置
KR20170017631A (ko) 웰빙용 베개
JP5206262B2 (ja) 体重管理システム
KR102472039B1 (ko) 수면효율에 기초한 시간 알람 제공 방법
JP2016007446A (ja) 生体信号検出装置及び目覚まし装置
JP2004313495A (ja) 生体データ検出装置
JP7247302B2 (ja) 睡眠状態評価装置
CN117872793B (zh) 智能家具控制方法、系统、智能家具、云端服务器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