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5390A - 一种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5390A
CN108295390A CN201810077471.0A CN201810077471A CN108295390A CN 108295390 A CN108295390 A CN 108295390A CN 201810077471 A CN201810077471 A CN 201810077471A CN 108295390 A CN108295390 A CN 108295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escape device
connection
combined overhead
pist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774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过美超
汪德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0774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953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95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539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7/00Parachutes
    • B64D17/02Canopy 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其包括伞状气球牵引装置和脚底缓冲装置两部分,伞状气球牵引装置包括高压气囊、低压气囊、连接软绳和安全背心,高压气囊和低压气囊通过管路连通,且它们的边缘连接连接软绳,连接软绳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安全背心;脚底缓冲装置包括套筒、活塞板、连接弹簧、斜形垫板,连接弹簧位于套筒内,其一端固定在套筒的底部,另一端与活塞板固定,斜形垫板固定于活塞板上,且斜形垫板表面设置脚部固定装置。该发明的逃生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安全可靠,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逃生者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空消防逃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发生火灾、地震等情况下,由于高层建筑中缺乏必要的逃生工具,导致近年来发生大量人身伤亡事件。
发生火灾时,现阶段主要采用消防云梯或地面保护气垫等方式对高层建筑中无法撤离的人员进行施救。以上施救方式都需要待救援人员赶至现场并搭设相关救援设备后才能展开救援,耗时费力,缺乏快速响应性。另外消防云梯起升高度有限,楼层太高则无法施救;铺设救生垫因无法保证被困人员能准确落至救生垫上,危险系数大。
目前市场上一些自救式消防救援设备均存在一定的问题:1.高空缓降设备因其固定困难,下降速度不易控制,且对受困者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等问题,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降落伞式逃生器对人员所处的楼层高度有一定要求,而且需要一定的专业操作知识,对逃生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存在降落过程中不能及时打开降落伞而造成降落失败的风险;3.靠气球浮力逃生的装置不仅需要配置相应的充气设备(高压储气罐等),而且为保证浮力,需要较大的气球体积,受场地的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在发生火灾、地震等情况下可及时逃离高层建筑,确保受困人员的人身安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逃生装置包括气球牵引装置1和脚底缓冲装置2两部分,所述的气球牵引装置1包括高压气囊3、低压气囊4、连接软绳5和安全背心10,所述的高压气囊3和低压气囊4通过管路6连通,,且它们的边缘连接所述的连接软绳5,所述的连接软绳5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安全背心10;所述的脚底缓冲装置2包括套筒11、活塞板12、连接弹簧13、斜形垫板14,所述的连接弹簧13位于所述的套筒11内,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套筒11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的活塞板12固定,所述的斜形垫板14固定于所述的活塞板12上,且所述的斜形垫板14表面设置脚部固定装置15。
进一步地,所述的管路6上设置常闭阀门9。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压气囊3上设置充气接管8,所述的低压气囊4上设置排气接管9。
进一步地,所述的脚部固定装置15为锁扣。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塞板12通过橡胶密封圈16与所述的套筒11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筒11的侧壁上开设竖直方向的长条形的孔17。
进一步地,所述的充气接管8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的排气接管9上设置有常闭阀门,且所述的充气接管8上还设置压力表。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压气囊3和低压气囊4撑开后为伞状或半球形或下部开口的立方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筒11内填充液体,所述套筒11的侧壁上开设沿竖直方向的孔17,所述的孔17通过塑料膜封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高空逃生装置的设计是通过设置伞状气球牵引装置和脚底缓冲装置的方式进行高空逃生。通过伞状气球的牵引作用减缓下降速度并使逃生者下落时身体处于竖直状态,避免头部先着地。通过脚底缓冲装置,延长逃生者的着陆作用时间,减小落地时地面对人体的作用力,减轻伤害。通过在脚底缓冲装置的活塞顶部设置斜形板,使人落地时膝盖呈微曲状态,保持最佳落地姿势,避免落地时垂直冲击力对关节和脊柱的伤害。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脚部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球牵引装置,2-脚底缓冲装置,3-高压气囊,4-低压气囊,5-连接软绳,6-管路,7-常闭阀门,8-充气接管,9-排气接管,10-安全背心,11-套筒,12-活塞板,13-连接弹簧,14-斜形垫板,15-锁扣,16-橡胶密封圈,17-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包括气球牵引装置1和脚底缓冲装置2两部分,伞状气球牵引装置1包括高压气囊3、低压气囊4、连接软绳5和安全背心10,高压气囊3和低压气囊4通过管路6连通,并通过管路6上设置的常闭阀门9来控制两个气囊室之间气体的通断,且它们的边缘连接连接软绳5,连接软绳5的下端连接安全背心10,安全背心与逃生者固定。
脚底缓冲装置2包括套筒11、活塞板12、连接弹簧13、斜形垫板14、锁扣15,连接弹簧13位于套筒11内,其一端固定在套筒11的底部,另一端与活塞板12固定,活塞板12通过橡胶密封圈16与套筒11密封连接,斜形垫板14固定于活塞板12上,且斜形垫板14表面设置锁扣15,脚底缓冲装置2通过锁扣与逃生者的脚部固定。
伞状气球牵引装置1的低压气囊4内正常状态下无气体,高压气体(氢气、氦气等轻质量气体)存储在高压气囊3内,气球占地空间较小,平时可储存在室内。发生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高层建筑内的受困人员需要快速逃生时,逃生人员迅速穿上安全背心10,利用锁扣15将脚底缓冲装置2与脚部固定。通过窗户、阳台等将伞状牵引装置先转移至室外,打开常闭阀门7,高压气囊3内气体迅速充满低压气囊4部分空间,形成伞状气球。由于气球内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气球会在空气浮力作用下向上运动。此时受困者跳出窗外,首先气球内部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会形成向上的浮力,另外由于气球为伞状,在下降过程中压缩下部空气,下部空气对伞状气球形成较大的浮力,逃生者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缓慢下降。
当逃生者降落到地面时,由于牵引装置1的作用,能保证逃生者落地时的状态为头上脚下状态,脚部缓冲装置2先着地。落地后,人体脚下活塞板12受到弹簧13的弹力和套筒11内空气压力通过斜行板对人体形成向上的作用力,减轻人体下降的加速度。
为了防止脚底缓冲装置2在人落地后再次反弹,在脚底缓冲装置2的套筒11的侧壁上开设孔17,随着活塞板12的下降,弹簧13压缩量增大,弹簧反弹力增大,套筒11内被压缩的空气对人的反作用力也增大,因此,在套筒11的侧壁上开设长窄的孔17,在提供适当的缓冲力的同时,促进空气的排出,减小反弹力增大的幅度,有效减轻落地瞬间对人体的伤害。在活塞板顶部设置斜形垫板14,可以保证人体在落地时腿部有向前屈伸的状态,保证逃生者以最佳姿势落地,可预防落地瞬间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力对关节及脊柱造成强烈冲击,减轻人员伤亡情况。
高压气囊3上设置充气接管8,充气接管8上设置单向阀,可避免高压气囊内气体通过阀门泄漏至大气;高压气囊3的充气接管8上设置压力表,可以实时监测高压气囊内气压,以便高压气囊3内气体损失过大时适时补气。低压气囊4上设置排气接管9,排气接管9上设置阀门。当受困人员顺利逃生后,可以通过打开低压气囊4上排气接管9上设置的常闭阀门排空低压气囊4内的气体,关闭常闭阀门7,利用外加设备将高压气囊4内气体加压至设计压力即可实现逃生装置的重复使用。
另一种实施方式,可在脚底缓冲装置2的套筒11内腔充满液体(油、水等),并将孔17用轻质材料(如塑料膜等)封堵。当人体落地后,封堵的轻质材料受到冲击而破裂,液体从缝隙中流出,但因活塞板12下降速度块,液体来不及从孔17中流出,从而对活塞板12产生向上的压力,因人体在落地后所受的反作用力是一个逐渐升高的过程,可形成有效缓冲,能有效减轻落地瞬间对人体的伤害。
本发明附图中牵引装置撑开后为一伞状或半球形或立方体等其他类似下部开口结构也视同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逃生装置包括气球牵引装置(1)和脚底缓冲装置(2)两部分,所述的气球牵引装置(1)包括高压气囊(3)、低压气囊(4)、连接软绳(5)和安全背心(10),所述的高压气囊(3)和低压气囊(4)通过管路(6)连通,且它们的边缘连接所述的连接软绳(5),所述的连接软绳(5)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安全背心(10);所述的脚底缓冲装置(2)包括套筒(11)、活塞板(12)、连接弹簧(13)、斜形垫板(14),所述的连接弹簧(13)位于所述的套筒(11)内,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套筒(11)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的活塞板(12)固定,所述的斜形垫板(14)固定于所述的活塞板(12)上,且所述的斜形垫板(14)表面设置脚部固定装置(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路(6)上设置常闭阀门(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气囊(3)上设置充气接管(8),所述的低压气囊(4)上设置排气接管(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部固定装置(15)为锁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板(12)通过橡胶密封圈(16)与所述的套筒(11)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11)的侧壁上开设竖直方向的长条形的孔(17)。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接管(8)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的排气接管(9)上设置有常闭阀门,且所述的充气接管(8)上还设置压力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气囊(3)和低压气囊(4)撑开后为伞状或半球形或下部开口的立方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11)内填充液体,所述套筒(11)的侧壁上开设沿竖直方向的孔(17),所述的孔(17)通过塑料膜封堵。
CN201810077471.0A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 Withdrawn CN1082953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77471.0A CN108295390A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77471.0A CN108295390A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5390A true CN108295390A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66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77471.0A Withdrawn CN108295390A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9539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1770A (zh) * 2018-07-29 2018-12-28 徐林娟 简易型高楼救生器
CN110124217A (zh) * 2019-04-04 2019-08-16 贵州大学 一种双伞高楼火灾逃生装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1770A (zh) * 2018-07-29 2018-12-28 徐林娟 简易型高楼救生器
CN110124217A (zh) * 2019-04-04 2019-08-16 贵州大学 一种双伞高楼火灾逃生装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9938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варийного спуска человека с высотного объекта (варианты)
CN203620134U (zh) 一种多功能高空救援消防车
CN201484662U (zh) 一种新型降落装置
CN102920065B (zh) 一种高空救援服
CN108295390A (zh) 一种组合型高空逃生装置
CN103301583B (zh) 一种充气式多囊应急逃生装备
CN110404190B (zh) 可快速充气安全逃生气囊伞
CN205891193U (zh) 一种安全自救的水下空气呼吸器
CN205469842U (zh) 一种低空降落伞
CN2590868Y (zh) 带充气保护囊的高楼救生降落伞
CN203017596U (zh) 便携式高空逃生自动充气球
CN101362006A (zh) 高层建筑逃生滑梯
CN202314998U (zh) 有备用压缩氢气罐的高楼逃生装置
CN202941435U (zh) 一种高空救援服
CN202236937U (zh) 充气囊式管道逃生装置
WO2008127143A1 (fr) Dispositif permettant d'évacuer d'urgence un individu d'un objet situé en hauteur, mécanisme amortisseur de ce dispositif, structure d'appui d'un sac de ce dispositif et système de remplissage d'une chambre gonflable de ce dispositif
CN102785779B (zh) 一种主动展开式降落伞
CN204671756U (zh) 高层建筑用个人救生器
CN105641817A (zh) 一种充气骨架斜面自吸气式救生气垫
RU8610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варийного спуска человека с высотного объекта (варианты)
CN203898967U (zh) 一种可控排气式二级缓冲救生气垫及其组合
CN112386817A (zh) 高空逃生球
CN102673789A (zh) 逃生装置
RU7924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варийного спуска человека с высотного объекта, демпферное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для эт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опор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ранца для эт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и система наполнения надувных камер эт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CN110523012A (zh) 一种高层火灾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