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4915B - 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84915B CN108284915B CN201810165106.5A CN201810165106A CN108284915B CN 108284915 B CN108284915 B CN 108284915B CN 201810165106 A CN201810165106 A CN 201810165106A CN 108284915 B CN108284915 B CN 1082849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w
- floating body
- yawing
- submerged
- submerged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1/00—Designing vessels; Predicting their performan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方法,属于波浪滑翔器控制领域,包含如下步骤:步骤(1):初始化状态信息;步骤(2):输入已知的舵角信息,在一个迭代步长内根据潜体艏摇响应方程计算潜体艏摇响应值步骤(3):根据当前浮体艏向与当前潜体艏向计算浮体等效舵角δF;步骤(4):输入浮体等效舵角,在一个迭代步长内根据浮体艏摇响应方程计算浮体艏摇响应值,浮体艏摇响应值包括浮体艏向角,浮体转艏角速度,浮体转艏角加速度;步骤(5):判断仿真是否结束,若仿真没有结束,则返回步骤(2);若仿真结束,则结束。本发明步骤简洁有效,模型参数具有较为清晰的物理意义而相对容易获取还能够作为运动控制方法研究的仿真平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波浪滑翔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波浪滑翔器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海洋观测设备。它依靠特殊的浮体与潜体机构实现将海洋中的波浪能转化为自身航行的推进力,无需螺旋桨等传统推进器即可完成长航时、大航程的海洋观测任务。波浪滑翔器的浮体上搭载有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来为自身各种设备与传感器提供电力。相比于传统的海洋观测平台,它具有运行成本低廉、续航能力强、不产生环境污染、恶劣海况下生命力强等众多优点。因此,波浪滑翔器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海洋观测平台。
2005年,Roger Hine和Joseph D.Rizzi为跟踪考察驼背鲸的生活规律而发明了在海上工作数月而无需维护的利用海洋环境能源的自主运动平台——波浪动力滑翔机。2006年,Liquid Robotics公司成立并专著于波浪动力滑翔机的研发生产。2007年,波浪动力滑翔机经历了飓风Flossie,验证了可抵御3米浪高海况的能力。其后,波浪动力滑翔机在调查阿拉斯加海岸时,遇到了6米以上浪高海况,并可安然无恙的工作。于2008年12月布放的名叫Stripes的波浪动力滑翔机,已经累计海洋作业600天,航行15500英里。名为Honu和Kohola的波浪动力滑翔机从夏威夷出发航行4425.7千米为时79天到达旧金山。名为RedFlash的波浪动力滑翔机从墨西哥出发到达阿拉斯,途中在约7级海况下,在直径为6.4米的范围内实现了位置保持。美国Liquid Robotics公司于2008年向客户交付首台波浪动力滑翔机,至今已完成16万千米的路径跟踪和直径范围为50米范围的位置保持试验。该平台通过收集丰富的波浪能和太阳能来完成长时间、大范围的航行监测,且无需能源补给和人工维护。它通过卫星与基站之间实现指令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远程路径导航和任务监控。
然而,波浪滑翔器的特殊的刚柔多体结构以及欠驱动特性使得动力学分析与运动控制相关研究较为困难。
硕士学位论文,波浪滑翔器总体技术研究,基于Fossen动力学模型建立了一种波浪滑翔器六自由度操纵性模型。硕士学位论文,波浪动力滑翔机双体结构工作机理与动力学行为研究和文献Dynamic Modeling and Motion Simulation for Wave Glider基于凯恩方法建立波浪滑翔器动力学模型。以上所述的两种方法稍显复杂,且参数意义不够明确,不利于技术人员的学习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简洁有效的,能够用作仿真平台的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初始化状态信息:
初始化浮体的初始艏向与潜体的初始艏向,初始化潜体转艏角速度,初始化潜体转艏角加速度,初始化浮体转艏角速度,初始化浮体转艏角加速度,初始化舵角,初始化迭代步长。
步骤(2):输入已知的舵角信息,在一个迭代步长内根据潜体艏摇响应方程计算潜体艏摇响应值,潜体艏摇响应值包括潜体艏向角,潜体转艏角速度,潜体转艏角加速度:
进一步地,潜体艏摇响应方程:
上式中,rG为潜体转艏角速度,δ为舵角,T1 G,αG为潜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
步骤(3):根据当前浮体艏向与当前潜体艏向计算浮体等效舵角δF:
浮体等效舵角δF:
δF=sin(ψG-ψF);
上式中,ψG为当前潜体艏向,ψF为当前浮体艏向。
步骤(4):输入浮体等效舵角,在一个迭代步长内根据浮体艏摇响应方程计算浮体艏摇响应值,浮体艏摇响应值包括浮体艏向角,浮体转艏角速度,浮体转艏角加速度:
进一步地,浮体艏摇响应方程:
上式中,rF为浮体转艏角速度,δF为浮体等效舵角,T1 F,αF为浮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
步骤(5):判断仿真是否结束,若仿真没有结束,则返回步骤(2);若仿真结束,则结束。
进一步地,浮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和潜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采用一次辨识方法或两次辨识方法求解。
进一步地,一次辨识方法:
第一步:将潜体艏摇响应方程积分,得到关于潜体艏摇角速度最高阶项为潜体艏摇角速度的一次积分的形式,进而得到潜体艏向角的表达式及潜体艏向角各阶导数的表达式,艏摇角速度的一次积分即潜体艏向角。
积分后潜体艏摇响应方程为:
则:
上式中,t为数据源时间跨度;
第二步:将潜体艏向角的表达式及潜体艏向角各阶导数的表达式代入浮体艏摇响应方程,得到双体艏摇响应方程:
第三步:进行操纵性试验,采集实际试验数据,辨识双体艏摇响应方程中的待定参数。
进一步地,二次辨识方法:
第一步:进行操纵性试验,采集实际试验数据,辨识潜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T1 G,αG。
第二步:进行操纵性试验,采集实际试验数据,辨识浮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T1 F,αF。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在已知舵角信息的前提下同时预测波浪滑翔器浮体与潜体的艏摇响应,在能够刻画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的前提下,步骤简洁有效,模型参数具有较为清晰的物理意义。模型参数能够通过试验数据辨识而相对容易获取。除动力学特性研究外,该模型能够作为运动控制方法研究的仿真平台。
附图说明
图1是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如图1,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初始化状态信息:
初始化浮体的初始艏向与潜体的初始艏向,初始化潜体转艏角速度,初始化潜体转艏角加速度,初始化浮体转艏角速度,初始化浮体转艏角加速度,初始化舵角,初始化迭代步长。
浮体与潜体的初始艏向,初始转艏角速度,初始转艏角加速度均可取为任意合理值,一般而言均可取为0。所述迭代步长可根据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所需的精度要求灵活选择。
步骤(2):输入已知的舵角信息,在一个迭代步长内根据潜体艏摇响应方程计算潜体艏摇响应值,潜体艏摇响应值包括潜体艏向角,潜体转艏角速度,潜体转艏角加速度:
参照船舶艏摇响应方程建立潜体艏摇响应方程,可能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一阶KT方程,一阶非线性KT方程,二阶KT方程,二阶非线性KT方程等多种形式。
本发明以潜体艏摇响应方程采用二阶非线性KT方程形式为例介绍本发明,但并不局限与采用该种形式。潜体艏摇响应方程:
上式中,rG为潜体转艏角速度,δ为舵角,T1 G,αG为潜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
依据潜体艏摇响应方程在已知舵角信息的前提下能够容易地通过数值积分得到潜体艏摇响应值,包括潜体艏向角ψG,潜体转艏角速度rG,潜体转艏角加速度
步骤(3):根据当前浮体艏向与当前潜体艏向计算浮体等效舵角δF:
浮体等效舵角δF:
δF=sin(ψG-ψF);
上式中,ψG为当前潜体艏向,ψF为当前浮体艏向。
由于波浪滑翔器的浮体一般不会配备转动舵,浮体转艏力矩主动力矩来源于柔链的牵拉作用,拉力方向与潜体与浮体艏向差相关,拉力力臂与潜体与浮体艏向差的正弦值成正比关系,因此,浮体等效舵角取为潜体与浮体艏向差的正弦值。
步骤(4):输入浮体等效舵角,在一个迭代步长内根据浮体艏摇响应方程计算浮体艏摇响应值,浮体艏摇响应值包括浮体艏向角,浮体转艏角速度,浮体转艏角加速度:
参照船舶艏摇响应方程建立浮体艏摇响应方程,可能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一阶KT方程,一阶非线性KT方程,二阶KT方程,二阶非线性KT方程等多种形式。其中浮体等效舵角取为潜体与浮体艏向差的正弦值。
本发明以浮体艏摇响应方程采用二阶KT方程形式为例介绍本发明,但并不局限与采用该种形式。浮体艏摇响应方程:
上式中,rF为浮体转艏角速度,δF为浮体等效舵角,T1 F,αF为浮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
依据浮体艏摇响应方程在已知当前潜体艏向和当前浮体艏向的前提下能够容易地通过数值积分得到浮体艏摇响应值,包括浮体艏向角ψF,浮体转艏角速度rF,浮体转艏角加速度
步骤(5):判断仿真是否结束,若仿真没有结束,则返回步骤(2);若仿真结束,则结束。
进一步地,浮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和潜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采用一次辨识方法或两次辨识方法求解。
进一步地,一次辨识方法:
第一步:将潜体艏摇响应方程积分,得到关于潜体艏摇角速度最高阶项为潜体艏摇角速度的一次积分的形式,进而得到潜体艏向角的表达式及潜体艏向角各阶导数的表达式,艏摇角速度的一次积分即潜体艏向角。
本发明以潜体艏摇响应方程采用二阶KT方程形式为例但不限于采用该形式,积分后潜体艏摇响应方程为:
则:
上式中,t为积分时间,具体地说用作模型辨识时,t为数据源时间跨度,用作波浪滑翔器动力学仿真时,t为仿真已运行时间。
第二步:本发明以潜体艏摇响应方程与浮体艏摇响应方程均采用二阶KT方程形式为例但不限于采用该形式,将潜体艏向角的表达式及潜体艏向角各阶导数的表达式代入浮体艏摇响应方程,得到双体艏摇响应方程:
第三步:进行操纵性试验,采集实际试验数据,辨识双体艏摇响应方程中的待定参数。
进一步地,二次辨识方法:
第一步:进行操纵性试验,采集实际试验数据,本发明以潜体艏摇响应方程采用二阶KT方程形式为例,辨识潜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T1 G,αG。
第二步:进行操纵性试验,采集实际试验数据,本发明以潜体艏摇响应方程采用二阶KT方程形式为例,辨识浮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T1 F,αF。
根据通用的操纵性试验方法和参数辨识方法能够容易地得到所述待定参数。所述辨识待定参数的方法不唯一,例如可采用智能算法如人工鱼群算法求解,例如采用经典最小二乘法求解。操纵性试验包括但不限于回转试验,Z形操纵试验或随机操舵试验。
一次辨识方法算法设计难度高于所述两次辨识方法,完成一次辨识过程的计算量大于所述两次辨识方法,但只需一次辨识过程即可辨识得到所述的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方程中的全部参数。二次辨识方法算法设计难度低于所述一次辨识方法,完成一次辨识过程的计算量小于所述一次辨识方法,但需两次辨识过程才能辨识得到所述的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方程中的全部参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形灵活选择采用所述一次辨识方法或两次辨识方法。
本发明在已知舵角信息的前提下同时预测波浪滑翔器浮体与潜体的艏摇响应,在能够刻画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的前提下,步骤简洁有效,模型参数具有较为清晰的物理意义。模型参数能够通过试验数据辨识而相对容易获取。除动力学特性研究外,该模型能够作为运动控制方法研究的仿真平台。
需要指出的是,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方法,潜体艏摇响应方程与浮体艏摇响应方程,可能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一阶KT方程,一阶非线性KT方程,二阶KT方程,二阶非线性KT方程等多种形式,以上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初始化状态信息;
步骤(2):输入已知的舵角信息,在一个迭代步长内根据潜体艏摇响应方程计算潜体艏摇响应值,潜体艏摇响应值包括潜体艏向角,潜体转艏角速度,潜体转艏角加速度;
步骤(3):根据当前浮体艏向与当前潜体艏向计算浮体等效舵角δF;
步骤(4):输入浮体等效舵角,在一个迭代步长内根据浮体艏摇响应方程计算浮体艏摇响应值,浮体艏摇响应值包括浮体艏向角,浮体转艏角速度,浮体转艏角加速度;
步骤(5):判断仿真是否结束,若仿真没有结束,则返回步骤(2);若仿真结束,则结束;
所述的步骤(2)中的潜体艏摇响应方程:
上式中,rG为潜体转艏角速度,δ为舵角,T1 G,T2 G,αG为潜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
所述的步骤(3)中的浮体等效舵角δF:
δF=sin(ψG-ψF);
上式中,ψG为当前潜体艏向,ψF为当前浮体艏向;
所述的步骤(4)中的浮体艏摇响应方程:
上式中,rF为浮体转艏角速度,δF为浮体等效舵角,T1 F,αF为浮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
所述的浮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和潜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采用一次辨识方法或二次辨识方法求解;
所述的一次辨识方法:
第一步:将潜体艏摇响应方程积分,得到关于潜体艏摇角速度最高阶项为潜体艏摇角速度的一次积分的形式,进而得到潜体艏向角的表达式及潜体艏向角各阶导数的表达式,艏摇角速度的一次积分即潜体艏向角;
积分后潜体艏摇响应方程为:
则:
上式中,t为数据源时间跨度;
第二步:将潜体艏向角的表达式及潜体艏向角各阶导数的表达式代入浮体艏摇响应方程,得到双体艏摇响应方程:
第三步:进行操纵性试验,采集实际试验数据,辨识双体艏摇响应方程中的待定参数;
所述的二次辨识方法:
第一步:进行操纵性试验,采集实际试验数据,辨识潜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T1 G,T2 G,αG;
第二步:进行操纵性试验,采集实际试验数据,辨识浮体艏摇响应方程的模型系数,T1 F,α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具体为:
初始化浮体的初始艏向与潜体的初始艏向,初始化潜体转艏角速度,初始化潜体转艏角加速度,初始化浮体转艏角速度,初始化浮体转艏角加速度,初始化舵角,初始化迭代步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65106.5A CN108284915B (zh) | 2018-02-28 | 2018-02-28 | 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65106.5A CN108284915B (zh) | 2018-02-28 | 2018-02-28 | 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84915A CN108284915A (zh) | 2018-07-17 |
CN108284915B true CN108284915B (zh) | 2019-09-27 |
Family
ID=62833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65106.5A Active CN108284915B (zh) | 2018-02-28 | 2018-02-28 | 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849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40289B (zh) * | 2018-09-01 | 2021-04-20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波浪滑翔器艏摇信息自适应滤波方法 |
CN109334859B (zh) * | 2018-09-10 | 2021-02-12 |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 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总振动钢质试验模型设计方法 |
CN109828462A (zh) * | 2019-02-18 | 2019-05-3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波浪滑翔器变航速下自适应艏向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
CN109747776B (zh) * | 2019-03-12 | 2021-03-30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积分法的艏摇响应参数向量估计方法 |
CN109782774B (zh) * | 2019-03-12 | 2021-08-20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积分法的艏摇响应参数在线辨识方法 |
CN109782773B (zh) * | 2019-03-12 | 2022-04-29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操纵响应方程参数向量并行估计方法 |
CN112214023B (zh) * | 2020-10-14 | 2021-05-14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考虑波浪推进的自然能驱动无人艇的航线实时优化方法及航行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26012A3 (en) * | 2011-03-17 | 2013-02-28 | Liquid Robotics, Inc. | Wave-powered device with one or more tethers having one or more rigid sections |
CN106990787A (zh) * | 2017-05-16 | 2017-07-28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上下体艏向信息融合的波浪滑翔器航点跟踪方法 |
CN107100786A (zh) * | 2017-06-27 | 2017-08-29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缓冲自发电式波浪推进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064026A1 (en) * | 2012-09-04 | 2014-03-06 | Apache Corporation | Wave glider with streamer orientation sensor |
-
2018
- 2018-02-28 CN CN201810165106.5A patent/CN10828491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26012A3 (en) * | 2011-03-17 | 2013-02-28 | Liquid Robotics, Inc. | Wave-powered device with one or more tethers having one or more rigid sections |
CN106990787A (zh) * | 2017-05-16 | 2017-07-28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上下体艏向信息融合的波浪滑翔器航点跟踪方法 |
CN107100786A (zh) * | 2017-06-27 | 2017-08-29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缓冲自发电式波浪推进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波浪滑翔机动力学建模及运动分析;薄玉清;《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技辑》;20170815(第8期);全文 * |
波浪滑翔机的水动力性能分析;张禹等;《制造业自动化》;20170331;第39卷(第3期);第123-126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84915A (zh) | 2018-07-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84915B (zh) | 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方法 | |
Budiyono | Advances in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 technologies: Modeling, control and guidance perspectives | |
Kraus | Wave glider dynamic modeling,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nd simulation | |
Xu et al. | Estimation of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of a nonlinear manoeuvring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free-running ship model tests | |
Xu et al. | Real-time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a nonlinear vessel steering model using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 | |
Bhatta | Nonlinear stability and control of gliding vehicles | |
CN103942383A (zh) | 一种深海作业型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和运动学估计方法 | |
Pêtrès et al. | Reactive path planning for autonomous sailboat | |
Petres et al. | Modeling and reactive navigation of an autonomous sailboat | |
Li et al. | Control of a tethered undersea kite energy system using a six degree of freedom model | |
CN105005679A (zh) | 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船舶参数辨识方法 | |
Zhou et al. | An improved beet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the intelligent navigation control of autonomous sailing robots | |
Liang et al. | Dynamic Modeling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with Fins. | |
CN103336887A (zh) | 一种基于蜂群算法辨识水动力系数的方法 | |
Furlong et al. | A concept design for an ultra-long-range survey class AUV | |
Briere | Iboat: An autonomous robot for long-term offshore operation | |
Fan et al. | Research on hydrodynamics model test for deepsea open-framed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 | |
Li et al. | Hydr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emonstration with wave glider “black pearl” | |
Joe et al. | Development of mooring-less robotic buoy system using wave powered renewable energy | |
Thomas et al. | Efficient simulation of wave glider dynamics and validation with trans-Pacific voyages | |
Rasheed et al. | Underwater Robotics: Principles, Components, Modeling, and Control | |
Li et al. | Energy-efficient space–air–ground–ocean-integrated network based on intelligent autonomous underwater glider | |
Guzmán et al. | Robust control for the dynamics of an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under the perturbations (Marine Waves and Currents) | |
Batista et al. | A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for Reducing the Sim-to-Real Gap in ASV Navigation | |
Wang et al. | AUV modeling and motion control strategy desig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