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874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2874A
CN108282874A CN201710011307.5A CN201710011307A CN108282874A CN 108282874 A CN108282874 A CN 108282874A CN 201710011307 A CN201710011307 A CN 201710011307A CN 108282874 A CN108282874 A CN 108282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de
lead code
resource
transmitting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13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2874B (zh
Inventor
赵铮
艾托尼
任斌
潘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7100113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82874B/zh
Priority to US16/476,115 priority patent/US11057942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75486 priority patent/WO201812722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282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2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6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 H04L5/10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with dynamo-electric generation of carriers; with mechanical filters or de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针对随机接入的上行数据传输,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不同的数据资源;发送前导码和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议规定了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针对随机接入的上行数据传输,可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不同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不同,因此可以保证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数据资源承载上行数据,从而实现数据部分的多用户间复用。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终端(UE)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UE的普及,UE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类电子产品。目前,UE已经具备了丰富多彩的功能,人们利用终端玩游戏、看视频、抢红包、限时抢购秒杀等,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随着UE的普及与广泛的应用,用户对UE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UE与基站(gNB)之间传输数据的时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LTE系统中,UE的随机接入过程采用四步机制,如图1所示,四步机制分为msg1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msg2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Preamble)、msg3调度传输(Scheduled Transmission)、msg4冲突检测(ContentionResolution)。对于5G NR中的上行多波束(multi-beam)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传输存在控制面时延较大的问题,无法满足针对URLLC场景定义的低时延的性能指标。目前,标准中讨论在传输msg1时,将前导码和数据同时发出,如图2所示,两步机制分为msg1随机接入前导(Random Access Preamble)+数据(Data)、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Preamble),相对于LTE的四步随机接入机制,省略了Msg3和Msg4,可有效降低控制面时延。
然而,在两步随机接入机制中,如何实现数据部分多用户复用,目前没有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在两步接入机制中,实现数据部分的多用户复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UE,包括:
针对随机接入的上行数据传输,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不同的数据资源;
发送前导码和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资源包括:
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数据的调制参考信号DMRS和数据的扩频码。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所述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包括:
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时域资源承载的所述上行数据。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所述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包括:
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频域资源承载的所述上行数据。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的DMRS,所述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DMRS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包括:
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DMRS编码调制的上行数据。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的扩频码,所述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扩频码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包括:
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扩频码扩频的上行数据。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接收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和上行数据;
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采用所述数据资源获取所述上行数据,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不同的数据资源。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资源包括:
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数据的调制参考信号DMRS和数据的扩频码。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所述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所述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的DMRS,所述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DMRS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的扩频码,所述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扩频码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UE,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针对随机接入的上行数据传输,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不同的数据资源;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前导码和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时域资源承载的所述上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频域资源承载的所述上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DMRS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DMRS编码调制的上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扩频码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扩频码扩频的上行数据。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和上行数据;
确定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采用所述数据资源获取所述上行数据,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不同的数据资源。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DMRS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扩频码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如上所述应用于UE的数据传输装置,及如上所述应用于基站的数据传输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针对随机接入的上行数据传输,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不同的数据资源;发送前导码和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议规定了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针对随机接入的上行数据传输,可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不同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不同,因此可以保证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数据资源承载上行数据,从而实现数据部分的多用户间复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四步随机接入机制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两步随机接入机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用户间时分复用的示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用户间频分复用的示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数据部分的多用户复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301:针对随机接入的上行数据传输,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UE。针对随机接入的上行数据传输,协议中规定了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不同。UE在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当确定了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
所述数据资源包括:
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数据的调制参考信号DMRS和数据的扩频码。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之间可以通过资源的时分、频分以及码分等方式,实现用户间数据资源复用。这里数据资源包括: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数据的调制参考信号DMRS和数据的扩频码。如果数据资源指的是数据占用的时频资源,那么用户间可以通过时频资源的正交实现复用,时频资源的正交可以是在时域上,用户资源正交,或者在频域上用户资源正交,还可以是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都正交。如果数据资源指的是扩频码,那么用户间通过不同的扩频码实现正交复用。如果数据资源指的是数据的DMRS,不同用户可选择不同的DMRS。
S302:发送前导码和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
当确定了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后,发送该前导码和采用确定的数据资源承载该上行数据。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议规定了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针对随机接入的上行数据传输,可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不同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不同,因此可以保证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数据资源承载上行数据,从而实现数据部分的多用户间复用。
下面针对不同的数据资源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包括:
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时域资源承载的所述上行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之间可以通过资源的时分方式,实现用户间数据资源复用,即数据资源指的是时域资源,那么用户间通过时域资源的正交实现复用。在随机接入的msg1消息中,用户同时传输前导码和数据,由于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不是通过基站调度,是UE自主确定,为了使得基站确知UE采用的时域资源位置,协议中规定了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时域资源被划分为了若干份,每一份时域资源对应了一个前导码组。
具体的,可以将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划分为若干份,其中每一份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对应一个前导码组。当在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确定了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后,根据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前导码组与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从而可以采用该时域资源承载上行数据,保证资源的复用。
如图4所示用户间时分复用的示例图,在图4中数据区域采用TDM复用方式被分割成了四份,也就是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被划分为了四份,得到四个时域资源,其中每个时域资源被循环前缀(CP)和数据占用。在确定每个时域资源和前导码组的对应关系时,每一个时域资源对应了不同的根序列。以LTE PRACH格式为例说明,如果循环移位的间隔为8,那么相对应于一个根,长度为139的ZC序列有floor(139/8)=17个正交的序列,如果要求有64个前导码,那么需要有(64/17)=4个根序列生成64个前导码。也就是说需要配置多个根序列,每个根序列对应多个正交的循环移位。
以64个前导码,4个时域资源为例,所述64个前导码分别为前导码1,前导码2,……,前导码64,所述4个时域资源分别为时域资源1,时域资源2,时域资源3,时域资源4,协议中可以规定前导码1至前导码16为前导码组1,所述前导码组1对应时域资源1,前导码17至前导码32为前导码组2,所述前导码组2对应时域资源2,前导码33至前导码48为前导码组3,所述前导码组3对应时域资源3,前导码49至前导码64为前导码组4,所述前导码组4对应时域资源4。虽然每一个前导码组对应了不同的时域资源,但用户从所有前导码中按照均匀分布进行选取,可有效的降低用户碰撞概率。这里所有前导码就是所述64个前导码。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前导码组中只包括一个前导码时,能够有效的降低用户碰撞的概率。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议规定了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根据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不同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不同,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时域资源承载的所述上行数据,因此可以实现多用户间的复用。
实施例2:
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包括:
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频域资源承载的所述上行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之间可以通过资源的频分方式,实现用户间数据资源复用,即数据资源指的是频域资源,那么用户间通过频域资源的正交实现复用。在随机接入的msg1消息中,用户同时传输前导码和数据,由于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不是通过基站调度,是UE自主确定,为了使得基站确知UE采用的频域资源位置,协议中规定了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频域资源被划分为了若干份,每一份频域资源对应了一个前导码组。
具体的,可以将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划分为若干份,其中每一份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对应一个前导码组。当在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确定了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后,根据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前导码组与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从而可以采用该频域资源承载上行数据,保证资源的复用。
例如,一共有六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如图5所示用户间频分复用的示例图,在图5中数据区域采用TDM复用方式被分割成了三份,也就是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被划分为了三份,得到三个频域资源,其中,每个频域资源包括两个PRB。
以64个前导码,3个频域资源为例,所述64个前导码分别为前导码1,前导码2,……,前导码64,所述3个频域资源分别为频域资源1,频域资源2,频域资源3,协议中可以规定前导码1至前导码21为前导码组1,所述前导码组1对应频域资源1,前导码22至前导码42为前导码组2,所述前导码组2对应频域资源2,前导码43至前导码64为前导码组3,所述前导码组3对应频域资源3。虽然每一组前导码序列对应了不同的频域资源,但用户从所有前导码中按照均匀分布进行选取,可有效的降低用户碰撞概率。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前导码组中只包括一个前导码时,能够有效的降低用户碰撞的概率。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议规定了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根据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不同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不同,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频域资源承载的所述上行数据,因此可以实现多用户间的复用。
实施例3:
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的DMRS,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DMRS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包括:
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DMRS编码调制的上行数据。
在LTE系统中,两个用户可在相同的资源上发送数据信号,这两个用户的DMRS需要是正交的。但两个用户使用相同资源概率较小,所以系统资源使用上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一块资源可被一个用户独享,也可以在多用户间复用。如果使用DMRS进行解调,资源灵活复用的机制需要一块资源支持多个正交的DMRS。
具体的,可以将DMRS划分为若干份,其中每一份DMRS对应一个前导码组。当在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确定了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后,根据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前导码组与DMRS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从而可以采用该DMRS编码调制上行数据,保证资源的复用。
每一份DMRS分别对应了一个前导码或一个前导码组,其中所述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以LTE系统为例,一共有12个DMRS的循环移位,我们以循环移位间隔2为单位选取DMRS,得到6个正交的DMRS,那么对于64个前导码,一个DMRS序列对应了大约CEIL(64/6)=11个前导码。
以64个前导码,6个DMRS为例,所述64个前导码分别为前导码1,前导码2,……,前导码64,所述6个DMRS分别为DMRS1,DMRS2,……,DMRS6,协议中可以规定前导码1至前导码11为前导码组1,所述前导码组1对应DMRS1,前导码12至前导码22为前导码组2,所述前导码组2对应DMRS2,……,前导码55至前导码64为前导码组6,所述前导码组6对应DMRS6。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前导码组中只包括一个前导码时,能够有效的降低用户碰撞的概率。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议规定了前导码组和数据的DMRS的对应关系,根据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不同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不同,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DMRS编码调制的所述上行数据,因此可以实现多用户间的复用。
实施例4:
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的扩频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扩频码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包括:
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扩频码扩频的上行数据。
在LTE系统中,两个用户可在相同的资源上发送数据信号,但两个用户使用相同资源概率较小,所以系统资源使用上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一块资源可被一个用户独占,也可以在多用户间复用,用户间采用码分复用可有效地实现所述资源灵活复用机制。
在随机接入的msg1消息中,用户同时传输前导码和数据,由于数据的扩频码不是通过基站调度,是UE自主确定,为了使得基站确知UE采用的扩频码位置,协议规定了前导码组和扩频码的对应关系,一个扩频码对应一个前导码或一个前导码组。经过扩频后,数据的负载大小要小于扩频后的数据长度,基站接收机可通过时域相关实现数据检测。
具体的,可以将扩频码划分为若干份,其中每一份扩频码对应一个前导码组。当在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确定了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后,根据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前导码组与扩频码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从而可以采用该扩频码扩频上行数据,保证资源的复用。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前导码组中只包括一个前导码时,能够有效的降低用户碰撞的概率。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议规定了前导码组和数据的扩频码的对应关系,根据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不同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不同,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扩频码扩频的所述上行数据,因此可以实现多用户间的复用。
UE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时,协议中可以只规定一种数据资源,也可以同时包括上述至少两种数据资源,当同时包含至少两种数据资源时,可以将本发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4任意结合使用。例如,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的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分别包括时域资源和扩频码,则发送采用确定的时域资源承载所述上行数据,并且该上行数据采用确定的扩频码进行了扩频;或者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的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分别包括频域资源、DMRS和扩频码,则发送采用确定的频域资源承载的所述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采用确定的DMRS进行了编码调制,还采用了确定的扩频码进行了扩频。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601:接收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和上行数据。
S602: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采用所述数据资源获取所述上行数据,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不同的数据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基站接收UE发送的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和上行数据,协议中规定了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不同。基站在获取上行数据时,当确定了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通过所述对应的数据资源,可以解析所述上行数据,进而采用所述数据资源获取所述上行数据。
所述数据资源包括:
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数据的调制参考信号DMRS和数据的扩频码。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之间可以通过资源的时分、频分以及码分等方式,实现用户间数据资源复用。这里数据资源包括: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数据的调制参考信号DMRS和数据的扩频码。如果数据资源指的是数据占用的时频资源,那么用户间可以通过时频资源的正交实现复用,时频资源的正交可以是在时域上,用户资源正交,或者在频域上用户资源正交,还可以是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都正交。如果数据资源指的是扩频码,那么用户间通过不同的扩频码实现正交复用。如果数据资源指的是数据的DMRS,不同用户可选择不同的DMRS。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议规定了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根据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及所述协议中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不同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不同,因此可以保证基站采用不同的数据资源获取上行数据,从而实现数据部分的多用户间复用。
下面针对不同的数据资源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5:
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之间可以通过资源的时分方式,实现用户间数据资源复用,即数据资源指的是时域资源,那么用户间通过时域资源的正交实现复用。在随机接入的msg1消息中,用户同时传输前导码和数据,由于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不是通过基站调度,是UE自主确定,为了使得基站确知UE采用的时域资源位置,协议中规定了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时域资源被划分为了若干份,每一份时域资源对应了一个前导码组。
具体的,可以将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划分为若干份,其中每一份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对应一个前导码组。基站在获取上行数据时,接收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和上行数据后,根据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前导码组与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通过所述时域资源可以解析上行数据,解析成功后,采用该时域资源获取所述上行数据,保证资源的复用。
例如,数据区域采用TDM复用方式被分割成了四份,也就是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被划分为了四份,得到四个时域资源,其中每个时域资源被循环前缀(CP)和数据占用。在确定每个时域资源和前导码组的对应关系时,每一个时域资源对应了不同的根序列。以LTEPRACH格式为例说明,如果循环移位的间隔为8,那么相对应于一个根,长度为139的ZC序列有floor(139/8)=17个正交的序列,如果要求有64个前导码,那么需要有(64/17)=4个根序列生成64个前导码。也就是说需要配置多个根序列,每个根序列对应多个正交的循环移位。。
以64个前导码,4个时域资源为例,所述64个前导码分别为前导码1,前导码2,……,前导码64,所述4个时域资源分别为时域资源1,时域资源2,时域资源3,时域资源4,协议中可以规定前导码1至前导码16为前导码组1,所述前导码组1对应时域资源1,前导码17至前导码32为前导码组2,所述前导码组2对应时域资源2,前导码33至前导码48为前导码组3,所述前导码组3对应时域资源3,前导码49至前导码64为前导码组4,所述前导码组4对应时域资源4。在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后,基站通过所述时域资源解析所述上行数据,解析成功后,采用所述时域资源获取所述上行数据。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前导码组中只包括一个前导码时,能够有效的降低用户碰撞的概率。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议规定了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根据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及所述协议中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时域资源,不同的前导码对应的时域资源不同,通过所述对应的时域资源,可以解析所述上行数据,进而采用所述时域资源获取所述上行数据,因此可以实现多用户间的复用。
实施例6:
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之间可以通过资源的频分方式,实现用户间数据资源复用,即数据资源指的是频域资源,那么用户间通过频域资源的正交实现复用。在随机接入的msg1消息中,用户同时传输前导码和数据,由于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不是通过基站调度,是UE自主确定,为了使得基站确知UE采用的频域资源位置,协议中规定了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频域资源被划分为了若干份,每一份频域资源对应了一个前导码组。
具体的,可以将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划分为若干份,其中每一份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对应一个前导码组。基站在获取上行数据时,接收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和上行数据后,根据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前导码组与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通过该频域资源解析上行数据,解析成功后,采用该频域资源获取上行数据,保证资源的复用。
例如,一共有六个PRB,数据区域采用TDM复用方式被分割成了三份,也就是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被划分为了三份,得到三个频域资源,其中,每个频域资源包括两个PRB。
以64个前导码,3个频域资源为例,所述64个前导码分别为前导码1,前导码2,……,前导码64,所述3个频域资源分别为频域资源1,频域资源2,频域资源3,协议中可以规定前导码1至前导码21为前导码组1,所述前导码组1对应频域资源1,前导码22至前导码42为前导码组2,所述前导码组2对应频域资源2,前导码43至前导码64为前导码组3,所述前导码组3对应频域资源3。在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后,基站通过所述频域资源解析所述上行数据,解析成功后,采用所述频域资源获取所述上行数据。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前导码组中只包括一个前导码时,能够有效的降低用户碰撞的概率。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议规定了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根据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及所述协议中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频域资源,不同的前导码对应的频域资源不同,通过所述对应的频域资源,可以解析所述上行数据,进而采用所述频域资源获取所述上行数据,因此可以实现多用户间的复用。
实施例7:
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的DMRS,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DMRS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在LTE系统中,两个用户可在相同的资源上发送数据信号,这两个用户的DMRS需要是正交的。但两个用户使用相同资源概率较小,所以系统资源使用上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一块资源可被一个用户独享,也可以在多用户间复用。如果使用DMRS进行解调,资源灵活复用的机制需要一块资源支持多个正交的DMRS。
具体的,可以将DMRS划分为若干份,其中每一份DMRS对应一个前导码组。基站在获取上行数据时,接收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和上行数据后,根据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前导码组与DMRS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通过该DMRS解析上行数据,解析成功后,采用该DMRS获取所述上行数据,保证资源的复用。
每一份DMRS分别对应了一个前导码或一个前导码组,其中所述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以LTE系统为例,一共有12个DMRS的循环移位,我们以循环移位间隔2为单位选取DMRS,得到6个正交的DMRS,那么对于64个前导码,一个DMRS序列对应了大约CEIL(64/6)=11个前导码。
以64个前导码,6个DMRS为例,所述64个前导码分别为前导码1,前导码2,……,前导码64,所述6个DMRS分别为DMRS 1,DMRS 2,……,DMRS 6,协议中可以规定前导码1至前导码11为前导码组1,所述前导码组1对应DMRS 1,前导码12至前导码22为前导码组2,所述前导码组2对应DMRS2,……,前导码55至前导码64为前导码组6,所述前导码组6对应DMRS6。在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后,基站通过所述DMRS解析所述上行数据,解析成功后,采用所述DMRS获取所述上行数据。
如果两个用户选择了同一个前导码组中前导码,那么这两个用户选择了相同的DMRS,这两个用户的DMRS碰撞在一起,基站可以结合前导码进行解调相关检测,或者采用高级接收机进行检测,解决碰撞问题。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前导码组中只包括一个前导码时,能够有效的降低用户碰撞的概率。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议规定了前导码组和数据的DMRS的对应关系,根据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不同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不同,通过所述对应的DMRS,可以解析所述上行数据,进而采用所述DMRS获取所述上行数据,因此可以实现多用户间的复用。
实施例8:
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的扩频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扩频码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在LTE系统中,两个用户可在相同的资源上发送数据信号,但两个用户使用相同资源概率较小,所以系统资源使用上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一块资源可被一个用户独占,也可以在多用户间复用,用户间采用码分复用可有效地实现所述资源灵活复用机制。
在随机接入的msg1消息中,用户同时传输前导码和数据,由于数据的扩频码不是通过基站调度,是UE自主确定,为了使得基站确知UE采用的扩频码位置,协议规定了前导码组和扩频码的对应关系,一个扩频码对应一个前导码或一个前导码组。经过扩频后,数据的负载大小要小于扩频后的数据长度,基站接收机可通过时域相关实现数据检测。
具体的,可以将扩频码划分为若干份,其中每一份扩频码对应一个前导码组。基站在获取上行数据时,确定了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后,根据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前导码组与扩频码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通过该扩频码解析上行数据,解析成功后,采用该扩频码获取所述上行数据,保证资源的复用。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前导码组中只包括一个前导码时,能够有效的降低用户碰撞的概率。
在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组后,基站通过所述扩频码解析所述上行数据,解析成功后,采用所述扩频码获取所述上行数据。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议规定了前导码组和数据的扩频码的对应关系,根据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不同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不同,通过所述对应的扩频码,可以解析所述上行数据,进而采用所述扩频码获取所述上行数据,因此可以实现多用户间的复用。
基站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时,协议中可以只规定一种数据资源,也可以同时包括上述至少两种数据资源,当同时包含至少两种数据资源时,可以将本发明上述实施例5-实施例8任意结合使用。例如,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的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分别包括时域资源和扩频码,则在确定的时域资源上获取所述上行数据,并采用确定的扩频码对上行数据进行解频;或者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的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分别包括频域资源、DMRS和扩频码,则在确定的频域资源上获取所述上行数据,采用确定的DMRS对上行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并采用确定的扩频码对上行数据进行解扩。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应用于UE,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71,用于针对随机接入的上行数据传输,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不同的数据资源;
发送模块72,用于发送前导码和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
所述确定模块71,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模块72,具体用于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时域资源承载的所述上行数据。
所述确定模块71,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模块72,具体用于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频域资源承载的所述上行数据。
所述确定模块71,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DMRS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模块72,具体用于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DMRS编码调制的上行数据。
所述确定模块71,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扩频码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模块72,具体用于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扩频码扩频的上行数据。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应用于基站,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81,用于接收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和上行数据;
确定获取模块82,用于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采用所述数据资源获取所述上行数据,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不同的数据资源。
所述确定获取模块82,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确定获取模块82,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确定获取模块82,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DMRS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确定获取模块82,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扩频码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如上所述应用于UE 91的数据传输装置,及如上所述应用于基站92的数据传输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针对随机接入的上行数据传输,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不同的数据资源;发送前导码和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议规定了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针对随机接入的上行数据传输,可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不同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不同,因此可以保证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数据资源承载上行数据,从而实现数据部分的多用户间复用。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3)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UE,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随机接入的上行数据传输,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不同的数据资源;
发送前导码和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资源包括:
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数据的调制参考信号DMRS和数据的扩频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所述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包括:
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时域资源承载的所述上行数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所述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包括:
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频域资源承载的所述上行数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的DMRS,所述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DMRS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包括:
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DMRS编码调制的上行数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的扩频码,所述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扩频码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包括:
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扩频码扩频的上行数据。
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和上行数据;
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采用所述数据资源获取所述上行数据,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不同的数据资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资源包括:
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数据的调制参考信号DMRS和数据的扩频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所述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所述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的DMRS,所述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DMRS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数据资源为数据的扩频码,所述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包括:
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扩频码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13.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UE,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针对随机接入的上行数据传输,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不同的数据资源;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前导码和采用所述确定的数据资源的上行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时域资源承载的所述上行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频域资源承载的所述上行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DMRS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DMRS编码调制的上行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扩频码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发送采用确定的所述扩频码扩频的上行数据。
1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和上行数据;
确定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前导码及协议规定的前导码和数据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资源,采用所述数据资源获取所述上行数据,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对应不同的数据资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DMRS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DMRS,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协议规定的前导码组和数据的扩频码的对应关系,及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中的前导码对应的扩频码,其中每个前导码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
23.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UE的数据传输装置,及如权利要求18-22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基站的数据传输装置。
CN201710011307.5A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82828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1307.5A CN108282874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6/476,115 US11057942B2 (en) 2017-01-06 2018-02-06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data portion, device, and system
PCT/CN2018/075486 WO2018127223A1 (zh) 2017-01-06 2018-02-0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1307.5A CN108282874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874A true CN108282874A (zh) 2018-07-13
CN108282874B CN108282874B (zh) 2019-08-16

Family

ID=62789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1307.5A Active CN108282874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7942B2 (zh)
CN (1) CN108282874B (zh)
WO (1) WO2018127223A1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10993A1 (zh) * 2018-07-11 2020-01-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行发送方法和发送端
WO2020020030A1 (zh) * 2018-07-26 2020-0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0020332A1 (zh) * 2018-07-27 2020-0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71240A (zh) * 2018-07-25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WO2020034337A1 (en) * 2018-09-28 2020-02-20 Zte Corporation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891315A (zh) * 2018-09-11 2020-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0056721A1 (zh) * 2018-09-21 2020-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WO2020083190A1 (en) * 2018-10-26 2020-04-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wo-step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CN111557118A (zh) * 2018-12-11 2020-08-18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中两步骤rach程序之消息a的资源分配
WO2020164449A1 (zh) * 2019-02-14 2020-08-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586861A (zh) * 2019-02-15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0200035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18409A (zh) * 2020-08-10 2020-11-10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用于教育软件的大数据信息收集方法及系统
CN112673704A (zh) * 2019-04-09 2021-04-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498210A (zh) * 2020-04-02 2021-10-12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映射关系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246012A (zh) * 2019-08-15 2022-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US11997717B2 (en) 2021-02-22 2024-05-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2322B (zh) * 2018-09-28 2022-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JPWO2020166179A1 (ja) * 2019-02-14 2021-12-16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7534A (zh) * 2013-12-31 2014-04-2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WO2014146300A1 (zh) * 2013-03-22 2014-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
CN105636207A (zh) * 2014-10-28 2016-06-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006640A1 (en) * 2015-07-05 2017-01-05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Random Access Proces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77811B1 (ko) * 2008-08-29 2014-12-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자원할당 방법
KR101636258B1 (ko) * 2009-03-20 2016-07-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의 rach 관련 시스템 자원자동적 최적화 방법
US8478258B2 (en) * 2010-03-05 2013-07-02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reduce false detection of control channel messag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EP2730104B1 (en) * 2011-07-06 2019-10-0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m rs based downlink lte physical layer
US9961595B2 (en) * 2013-10-31 2018-05-01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coverage enhanc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60133B2 (en) * 2015-12-03 2020-05-19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R&Db Found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ndom access and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46300A1 (zh) * 2013-03-22 2014-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
CN103747534A (zh) * 2013-12-31 2014-04-2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5636207A (zh) * 2014-10-28 2016-06-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006640A1 (en) * 2015-07-05 2017-01-05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Random Access Proces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Cited B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10993A1 (zh) * 2018-07-11 2020-01-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行发送方法和发送端
CN110771240A (zh) * 2018-07-25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WO2020020030A1 (zh) * 2018-07-26 2020-0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769516A (zh) * 2018-07-26 2020-0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769516B (zh) * 2018-07-26 2022-01-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969242A (zh) * 2018-07-27 2021-06-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20332A1 (zh) * 2018-07-27 2020-0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963226B2 (en) 2018-07-27 2024-04-1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andom access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0052573A1 (zh) * 2018-09-11 2020-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778619B2 (en) 2018-09-11 2023-10-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0891315B (zh) * 2018-09-11 2022-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891315A (zh) * 2018-09-11 2020-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0056721A1 (zh) * 2018-09-21 2020-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WO2020034337A1 (en) * 2018-09-28 2020-02-20 Zte Corporation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924126B2 (en) 2018-09-28 2024-03-05 Zte Corporation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7372317B2 (ja) 2018-09-28 2023-10-31 中興通訊股▲ふん▼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
JP2022510764A (ja) * 2018-09-28 2022-01-28 中▲興▼通▲訊▼股▲ふぇん▼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
WO2020083190A1 (en) * 2018-10-26 2020-04-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wo-step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CN111557118A (zh) * 2018-12-11 2020-08-18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中两步骤rach程序之消息a的资源分配
CN111565471B (zh) * 2019-02-14 2022-05-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565471A (zh) * 2019-02-14 2020-08-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0164449A1 (zh) * 2019-02-14 2020-08-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586861A (zh) * 2019-02-15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756501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200035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2673704A (zh) * 2019-04-09 2021-04-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246012A (zh) * 2019-08-15 2022-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13498210A (zh) * 2020-04-02 2021-10-12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映射关系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918409B (zh) * 2020-08-10 2021-03-12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用于教育软件的大数据信息收集方法及系统
CN111918409A (zh) * 2020-08-10 2020-11-10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用于教育软件的大数据信息收集方法及系统
US11997717B2 (en) 2021-02-22 2024-05-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57268A1 (en) 2019-11-21
US11057942B2 (en) 2021-07-06
CN108282874B (zh) 2019-08-16
WO2018127223A1 (zh) 2018-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287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07662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6961408B (zh)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5393618B (zh)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系统、终端和基站
US20160192398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Generating and Detect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s
CN108289338B (zh) 随机接入信道选择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4025414B (zh) 资源调度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KR10236845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8322282A (zh) 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生成方法、指示方法和装置
US2019005328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prach signals in unauthorized spectrum
KR102395680B1 (ko)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2019537364A5 (zh)
EP3637644B1 (en) A data entry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CN108307419A (zh) 免授权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820672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发射机、接收机、存储介质
CN107079231A (zh) 用于覆盖增强的基于争用的上行传输
CN108668361A (zh) 一种信息生成方法和设备
CN109600833A (zh) 一种确定传输资源的方法及设备
CN106792497B (zh) 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接入方法
CN105992343A (zh)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8809597A (zh) 前导序列循环移位量确定方法及其集合配置方法与装置
CN11022558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KR20200076736A (ko)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방법, 장치, 컴퓨터-판독가능 스토리지 및 캐리어
CN107370586B (zh) 一种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803393A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