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433B -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2433B
CN108282433B CN201710011447.2A CN201710011447A CN108282433B CN 108282433 B CN108282433 B CN 108282433B CN 201710011447 A CN201710011447 A CN 201710011447A CN 108282433 B CN108282433 B CN 1082824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mbol
channel
power difference
multiplexe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14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2433A (zh
Inventor
赵兆
秦龙
纪刘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114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82433B/zh
Priority to EP18736707.3A priority patent/EP3557829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71657 priority patent/WO201812715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282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433A/zh
Priority to US16/502,950 priority patent/US2019032768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2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sche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包括:终端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信令,根据下行信令确定终端使用的波形,终端根据波形与功率差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时频资源对应的功率差,进而根据确定的功率差确定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并以该功率发送上行信号,其中,目标时频资源指的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可以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中的映射信道的RE。该实施例,通过降低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达到降低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从而使得功率受限的终端也可以进行正常的数据发送,优化功率受限的终端的发射功率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背景技术
目前,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功控主要分为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PRACH)和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的功控。基本准则是开环加闭环,其中,开环即根据下行参考信号,终端估计出路径损耗Pathloss,然后进行上行发射功率补偿;闭环即基站根据接收终端上行发送的功率,对终端发送指令,指示动态的功率偏移。上行功控的目的是保证信号的正确接收和保证终端之间的干扰水平。
LTE由于单载波特性,不存在SRS复用的场景,现有的LTE功控都是针对PUSCH、PUCCH和SRS分别进行功控的。
而在5G中,新空口(New radio,NR)将支持新的场景,终端的能力提升,因此能够支持的功能增强。NR中上行将支持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yclic prefix-Orthogonal freq终端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CP-OFDM)技术,与此同时,基于离散傅里叶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OFDM,DFT-s-OFDM)作为补充技术,也需要支持。
由于上行支持CP-OFDM和DFT-s-OFDM两种波形,且两种波形采用一致的导频设计,所以NR中将可能CP-OFDM与DFT-s-OFDM用户都支持RS与信道复用。
当RS与信道在同一OFDM符号复用时,会导致这个OFDM符号上的PAPR高于其他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的PAPR。由于这样OFDM符号间的峰均比(Peak-to-average PowerRatio,PAPR)差,会导致一些终端设备采用功率回退的做法来满足峰值功率发射需求。但是,这样的功率回退措施造成了其余未与RS复用的符号也降低了发射功率,这样的性能损失对于这些符号是不公平的。
综上所述,在NR中,存在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的PAPR比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的PAPR高的问题,进而导致功率受限的终端无法正常发送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用以解决NR中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的PAPR比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的PAPR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信号的发送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确定所述终端所使用的波形;
所述终端根据终端使用的波形与功率差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时频资源对应的功率差;
所述终端根据确定的功率差,确定映射在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并以所述上行发送功率发送所述上行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信令,根据该信令确定终端使用的波形,终端根据波形与功率差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时频资源对应的功率差,进而根据确定的功率差确定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并以该功率发送上行信号,其中,目标时频资源指的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可以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中的映射信道的RE。该实施例,通过降低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达到降低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降低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上的映射信道的RE的PAPR的目的,从而使得功率受限的终端也可以进行正常的数据发送,优化功率受限的终端的发射功率利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应关系中的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参考信号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
所述对应关系中的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中的第一RE与第二符号中的第二RE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一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所述第二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
其中,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是指,在一个资源单元的同一时间的多个时频资源上,既有映射参考信号的RE,又有映射信道的RE。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是指在在一个资源单元的同一时间的多个时频资源上,不存在既映射信道和又映射参考信号的情况。其中,一个资源单元包括了多个时频资源,如LTE中的一个RB。时频资源是指资源映射的时间、频域单位,如LTE中的一个RE。
上述发明实施例中,给出了功率差的两种定义,分别对应两种降低终端发送功率的方法,第一种方式下,是对整个OFDM符号(即第一符号)降低发送功率,第二种方式下,是对第一符号中的RE降低发送功率,不同应用场景可对应不同的终端功率控制方法,可灵活应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RS为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或用于信道探测的参考信号;所述信道为上行数据信道或上行控制信道或随机接入信道。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波形为CP-OFDM时对应的功率差与所述波形为DFT-s-OFDM时对应的功率差不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或者所述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信令,所述下行信令指示所述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令,确定映射在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并以所述上行发送功率发送所述上行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信令,该信令指示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令,确定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并以该功率发送上行信号,其中,目标时频资源指的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可以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中的映射信道的RE。该实施例,通过降低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达到降低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降低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上的映射信道的RE的PAPR的目的,从而使得功率受限的终端也可以进行正常的数据发送,优化功率受限的终端的发射功率利用。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信令指示的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
所述下行信令指示的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中的第一RE与第二符号中的第二RE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一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所述第二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
其中,所述RS为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或用于信道探测的参考信号;所述信道为上行数据信道或上行控制信道或随机接入信道。
上述发明实施例中,给出了功率差的两种定义,分别对应两种降低终端发送功率的方法,第一种方式下,是对整个OFDM符号(即第一符号)降低发送功率,第二种方式下,是对第一符号中的RE降低发送功率,不同应用场景可对应不同的终端功率控制方法,可灵活应用。
所述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或者所述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基站确定终端使用的波形,并向终端发送与所述波形具有对应关系的下行信令;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的上行信号;
所述基站根据波形与功率差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终端使用的波形,确定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差,并根据所述功率差解析所述上行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信令,终端根据该信令确定终端使用的波形,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的上行信号,基站根据波形与功率差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使用的波形,确定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差,并根据所述功率差解析所述上行信号。其中,目标时频资源指的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可以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中的映射信道的RE。该实施例,通过降低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达到降低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降低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上的映射信道的RE的PAPR的目的,从而使得功率受限的终端也可以进行正常的数据发送,优化功率受限的终端的发射功率利用。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或者所述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信号发接收方法,包括:
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信令,所述下行信令指示所述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的上行信号;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解析所述上行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信令,下行信令指示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的上行信号;述基站根据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解析上行信号,其中,目标时频资源指的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可以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中的映射信道的RE。该实施例,通过降低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达到降低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降低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上的映射信道的RE的PAPR的目的,从而使得功率受限的终端也可以进行正常的数据发送,优化功率受限的终端的发射功率利用。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或者所述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确定终端所使用的波形;
功率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终端使用的波形与功率差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时频资源对应的功率差;
发送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功率差,确定映射在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
发送单元,用于以确定的所述上行发送功率发送所述上行信号。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应关系中的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
所述对应关系中的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中的第一RE与第二符号中的第二RE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一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所述第二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RS为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或用于信道探测的参考信号;所述信道为上行数据信道或上行控制信道或随机接入信道。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波形为CP-OFDM时对应的功率差与所述波形为DFT-s-OFDM时对应的功率差不相同。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或者所述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信令,所述下行信令指示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
发送功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令,确定映射在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
发送单元,用于以确定的所述上行发送功率发送所述上行信号。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信令指示的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
所述下行信令指示的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中的第一RE与第二符号中的第二RE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一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所述第二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
其中,所述RS为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或用于信道探测的参考信号;所述信道为上行数据信道或上行控制信道或随机接入信道。
所述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或者所述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确定终端使用的波形,并向终端发送与所述波形具有对应关系的下行信令;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的上行信号;
功率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波形与功率差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终端使用的波形,确定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差;
解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功率差解析所述上行信号。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或者所述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信令,所述下行信令指示所述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的上行信号;
解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解析所述上行信号。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或者所述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及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令及数据。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及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令及数据。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及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上行信号接收方法;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令及数据。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及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上行信号接收方法;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令及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信号发送及接收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时频资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目标时频资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信号发送及接收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演进系统,如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或者还可以为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系统,如采用新型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ew RAT)的接入网;CRAN(Cloud Radio AccessNetwork,云无线接入网)等通信系统。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常见的终端例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2)、基站,又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是一种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基站(g NodeB,gNB),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此外,还可以包括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
NR系统支持CP-OFDM和DFT-s-OFDM两种波形。基于以下三点原因,NR可为两种波形设计统一的DMRS和/或SRS的时频映射图样。第一,这样设计可以便于调度两种波形的用户做多用户复用的场景,如在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access,NOMA)的技术中会调度两个能力不同的用户终端复用。第二、对于DMRS,这样的设计有利于上下行统一导频图样,减小在动态调度上下行的技术中的同频上下行之间的干扰。第三、统一的导频图案设计可以减少终端实现复杂度。具体的统一导频图案设计可支持导频与PUSCH或PUCCH时分、频分等方式。对于CP-OFDM的用户,其导频与PUSCH或PUCCH可以采用频分的方式,与LTE系统中导频占据整个OFDM符号的方案相比,这样的方案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系统容量。对于DFT-s-OFDM,为了也支持这样的复用方式,则需要考虑功率受限的用户。如对于功率峰均比受限的用户,通过降低与RS复用的PUSCH或PUCCH的方式降低整体的功率峰均比。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信号发送及接收方法,包括:
步骤101、基站确定终端使用的波形。
步骤102、基站向终端发送与所述波形具有对应关系的下行信令。
步骤103、终端确定目标时频资源对应的功率差。
步骤104、终端确定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
步骤105、终端以确定的上行发送功率发送上行信号。
步骤106、基站确定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差。
步骤107、基站以确定的功率差解析上行信号。
具体地,上述步骤101中,基站确定终端使用的波形,终端使用的波形指的是终端生成基带的方式,且基站确定的波形分为DFT-s-OFDM和CP-OFDM,其中,DFT-s-OFDM是单载波技术,即终端使用单载波进行传输,主要适用于处于小区边缘或功率受限的终端;CP-OFDM为多载波复用技术,终端可以使用多载波进行传输。
当基站确定终端使用的波形为DFT-s-OFDM时,终端对完成了时频资源映射的信号先进行DFT扩展,再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从而生成基带信号;
当基站确定终端使用的波形为CP-OFDM时,终端直接对完成了时频资源映射的信号进行IFFT,从而生成基带信号。
具体地,基站确定终端使用的波形时,可根据终端的上报能力类型(例如终端为低功耗终端或高功耗终端等)、终端处于小区边缘还是中心等,来确定和调度终端所使用的波形类型。
上述步骤102中,基站向终端发送与所述波形具有对应关系的下行信令,该下行信令可显示或隐式地指示终端使用的波形,具体地,显示地指示终端使用的波形指的是将终端使用的波形信息放入下行信令中发送至终端;隐式地指示终端使用的波形指的是下行信令本身不包含有波形信息,但是可通过下行信令的下发时间、频域位置、加扰内容方式等指示波形,即终端在接收到下行信令时,可根据下行信令的下发时间、频域位置、加扰内容方式等信息,确定出波形。
并且,基站可通过下列方式发送下行信令:
方式一、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该方式下,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基站通过高层向终端发送高层信令,该下行信令可显示或隐式地指示终端使用的波形。
以显示指示终端使用的波形为,具体地,高层配置,可以是通过公共common、终端专用delicated、或者是终端组GROUP参数配置。举一个终端delicated的例子:
PUSCH-ConfigDelicated::=SEQUENCE{
uplinkWaveform ENUMERATED{CP-OFDM,DFT-s-OFDM}
}
该例中,信令uplinkWaveform的域是用来指示终端使用的波形,其取值为ENUMERATED{CP-OFDM,DFT-s-OFDM},意思是:在CP-OFDM和DFT-s-OFDM两个取值中选取一个作为该域的值。
方式二、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
该方式下,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例如为DCI信令),基站通过物理层向终端发送DCI信令,该DCI信令可显示指示终端使用的波形。
或者,还可以是通过物理层信令下发下行信令,基站可通过不同的PDCCH信道的加扰格式隐式地告知UE波形的情况。
以显示指示终端使用的波形为,在协议中,基站下发DCI信令,其中,用于指示终端上行调度使用的各种参数的DCI称为上行授权UL Grant信息,因而通过在UL grant增加波形标志位实现指示终端使用的波形:波形标志位中,0表示CP-OFDM波形,1表示DFT-s-OFDM波形,或者0表示DFT-s-OFDM波形,1表示CP-OFDM波形。
或者采用默认方式指示波形,例如配置成默认使用CP-OFDM波形,或默认使用DFT-s-OFDM波形。
方式三、通过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
该方式下,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使用的波形,并通过DCI信令显示地发送至终端,即该方式是上述方式一和方式二的结合,配置波形时采用高层信令,下发时则采用DCI信令。
上述步骤103中,终端确定目标时频资源对应的功率差。其中,目标时频资源指的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目标时频资源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上的映射信道的RE。
并且,终端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得知需要调整功率的目标时频资源:
协议中定义导频的图案映射位置,基站通过调度的时频资源映射方式、位置等,得知上行导频所映射的时频资源。一种可能的方式是通过协议预定义的方式,即规定确定的上行导频(DMRS和/或SRS)与信道复用(如规定DMRS与PUSCH在同一时域位置复用),由此终端得知调整功率的目标时频资源。
在通信过程中,协议中定义不同的波形对应不同的功率差。例如如表1所示,为波形与功率差的对应关系表:
上行波形 功率差
CP-OFDM a
DFT-s-OFDM b
表1
上述表1预存于基站和终端,当终端确定基站指示的波形时,可通过查找上述表1,得知功率差,具体地,所述波形为CP-OFDM时对应的功率差与所述波形为DFT-s-OFDM时对应的功率差不相同,即上述表1中的a和b不相同,具体实施中,一般地,通过功率差的调整之后,需要使得DFT-s-OFDM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要小于CP-OFDM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即对于DFT-s-OFDM的发射功率的下调幅度要大些,例如,对于CP-OFDM,下调1dBm,而对于DFT-s-OFDM,下调2dBm。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使得上述表1中的a=0,b=-3,即CP-OFDM对应的发射功率不变,DFT-s-OFDM对应的发射功率下调3dBm。
本发明实施例中,给出了两种功率差的实施方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视实际需要而定,选择其中一种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时频资源示意图,其中,图2中,目标时频资源指的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如图2所示,OFDM符号7和OFDM符号9均为目标时频资源,其中,目标时频资源上映射的RS可以是用于上行信道探测的参考信号,例如可以是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或者是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例如可以是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目标时频资源上的空白区域为信道,用于传输数据,例如可以是上行数据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或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
此时,功率差指的是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
其中,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是指,在一个资源单元的同一时间的多个时频资源上,既有映射参考信号的RE,又有映射信道的RE。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是指在在一个资源单元的同一时间的多个时频资源上,不存在既映射信道和又映射参考信号的情况。其中,一个资源单元包括了多个时频资源,如LTE中的一个RB。时频资源是指资源映射的时间、频域单位,如LTE中的一个RE。
即,在实施方式一中,对于映射有RS和信道的OFDM符号,对整个OFDM符号(即目标时频资源)进行功率控制,降低发射功率(包括降低OFDM符号上的信道的发射功率和RS的发射功率)。
实施方式二、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中的第一RE与第二符号中的第二RE的功率差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目标时频资源示意图,其中,图3中,目标时频资源指的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上的映射信道的时频资源,如图3所示,OFDM符号7和OFDM符号9上的白色时频资源(即白色的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均为目标时频资源。
此时,功率差指的是第一符号上的RE与第二符号的RE的功率差,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
即,在实施方式二中,对于映射有RS和信道的OFDM符号,只对该OFDM符号上映射信道的RE(即目标时频资源)进行功率控制,降低发射功率(只降低OFDM符号上的信道的发射功率)。
上述步骤104中,终端确定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
终端在确定了波形对应的功率差后,因而可以确定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
具体地,可通过以下几种可能的方式实现:
方法一、在PUSCH、PUCCH、PRACH、SRS分别的功率控制过程中降功率控制
如SRS与信道复用,降低SRS符号的功率,该符号的集合称为Sa,其余仅包含PUSCH和/或PUCCH和/或PRACH的符号称为Sb。如下所示,p(i)函数是指按照现有LTE对PUSCH、PUCCH、PRACH等的功率控制方式得到的值(开环与闭环控制等),k为符号编号,一个子帧或时隙内的符号分为两类,分别组成两个符号集合Sa和Sb,该函数l(k)值指示编号为k的符号的功率偏移量,该函数是一个条件函数,当k属于Sa时,l(k)的值是value,当k属于Sb时,l(k)的值是0。如配置成k属于Sa,则为-3dB,k属于Sb,则l(k)=0。这里的value=-3dB,该值由上述基站配置的信令得到。
Figure BDA0001204851780000161
Figure BDA0001204851780000162
Figure BDA0001204851780000163
Figure BDA0001204851780000164
方法二、先完成PUSCH、PUCCH、PRACH、SRS等的功率控制,再对整个子帧中的部分符号,即RS与信道复用的符号,进行降功率操作。
即,先完成PPUSCH,c(i),PPUCCH,c(i),PSRS,c(i)的功率控制,得到整个符号的功率P(i),再进行降功率,降低的值为基站所配置信令指示的值。如对复用符号降低3dB功率。则可以表示为,这里公式的意思是,对于属于Sa的符号k在现有功率计算的P(i)的基础上,降低所指示的3dB功率。
P(i,k∈Sa)=P(i)-3。
其中,第二种方法更为简洁,但第一种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最大功率,防止最大功率的浪费。具体选用哪种方式,可以视实际需要或配置而定。
上述步骤105中,终端以确定的上行发送功率发送上行信号。
上述步骤106中,基站确定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差。
具体地,基站可以通过查找如上述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表,从而可以确定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所对应的功率差。
上述步骤107中,基站以确定的功率差解析上行信号。
具体地,基站的接收分为信道质量测量和解调两部分。
当本发明实施例用于DMRS与PUSCH复用时,在解调时,对于DMRS估计出的平均功率,在对PUSCH进行信号检测的时候,应补偿降低的DMRS的或降低的PUSCH的功率。
当本发明实施例用于DMRS与PUCCH复用时,在解调时,对于DMRS估计出的平均功率,在对PUCCH进行信号检测的时候,应补偿降低的DMRS的或降低的PUCCH的功率。
当本发明实施例用于DMRS与PRACH复用时,在解调时,对于DMRS估计出的平均功率,在对PRACH进行信号检测的时候,应补偿降低的DMRS的或降低的PRACH的功率。
当本发明实施例用于SRS的信道质量测量时,用SRS计算信干噪比、信道估计等时,应将降低的SRS的功率或PUSCH或PUCCH或PRACH的功率补偿,防止SRS计算得到的信干噪比与信道经历的信干噪比有误差。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施案例,协议规定或基站发送信令,终端可得知在RS与信道复用的符号上与其他符号的功率差,从而可以主动降低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的功率,达到降低PAPR的目的。或者是,在RS与信道复用的符号上,不降低映射RS的RE的功率,而降低映射信道的RE的功率,以达到降低这个符号上的PAPR的目的。终端基站下发的该信令,通过查表方式得知同一种信道,在RS与信道复用和未与RS复用的符号的功率差。
该实施例一通过引入功率差,降低RS符号或RS与信道复用的符号上的RE的功率,能够适应功率受限的终端,如使用DFT-s-OFDM的终端的上行传输性能,从而保证了在功率受限的场景下,能够优化利用发射功率。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信号发送及接收方法,包括:
步骤401、基站确定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
步骤402、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信令。
步骤403、终端确定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
步骤404、终端以确定的上行发送功率发送上行信号。
步骤405、基站根据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解析上行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基站是直接确定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并将功率差通过下行信令发送给终端,从而不需要通过波形及波形与功率差的对应关系来指示终端进一步确定出功率差。
上述步骤401中,基站确定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并且功率差的实施方式,同上述实施例一相同,也有两种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时频资源示意图,其中,图2中,目标时频资源指的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如图2所示,OFDM符号7和OFDM符号9均为目标时频资源,其中,目标时频资源上映射的RS可以是用于上行信道探测的参考信号,例如可以是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或者是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例如可以是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目标时频资源上的空白区域为信道,用于传输数据,例如可以上行数据信道或上行控制信道或随机接入信道。
此时,功率差指的是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
即,在实施方式一中,对于映射有RS和信道的OFDM符号,对整个OFDM符号(即目标时频资源)进行功率控制,降低发射功率(包括降低OFDM符号上的信道的发射功率和RS的发射功率)。
实施方式二、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中的第一RE与第二符号中的第二RE的功率差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目标时频资源示意图,其中,图3中,目标时频资源指的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上的映射信道的时频资源,如图3所示,OFDM符号7和OFDM符号9上的白色时频资源(即白色的RE)均为目标时频资源。
此时,功率差指的是第一符号上的RE与第二符号的RE的功率差,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
即,在实施方式二中,对于映射有RS和信道的OFDM符号,只对该OFDM符号上映射信道的RE(即目标时频资源)进行功率控制,降低发射功率(只降低OFDM符号上的信道的发射功率)。
上述步骤402中,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信令。
类似于实施例一中下行信令的发送方式,该步骤中,也有三种方式下发下行信令,分别为通过高层信令、通过物理层信令。
方式一、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该方式下,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基站通过高层向终端发送高层信令,该高层信令指示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
举例来说,可以是:
PUSCH-ConfigDelicated::=SEQUENCE{
referencesignalPowerDifference INTEGER(-3,-2,-1,,0);
}
方式二、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
该方式下,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信令),基站通过物理层向终端发送DCI信令,该DCI信令指示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
例如,基站可以在DCI信令中配置N比特,用于指示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N比特可以指示2N种功率差,以N=2为例,可以指示4种功率差,举例来说,如表2所示:
2个比特 功率差
00 0
01 -1
10 -2
11 -3
表2
方式三、通过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
该方式下,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并通过DCI信令将配置的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发送至终端,即该方式是上述方式一和方式二的结合,配置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时采用高层信令,下发时则采用DCI信令。
上述步骤403中,终端确定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即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功率差,确定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步骤404中,终端以确定的上行发送功率发送上行信号。
上述步骤405中,基站根据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解析上行信号。
该步骤,基站根据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解析上行信号的具体实施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实施,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施案例,协议规定或基站发送信令,终端可直接得知在RS与信道复用的符号上与其他符号的功率差,从而可以主动降低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的功率,达到降低PAPR的目的。或者是,在RS与信道复用的符号上,不降低映射RS的RE的功率,而降低映射信道的RE的功率,以达到降低这个符号上的PAPR的目的。终端基站下发的该信令,通过查表方式得知同一种信道,在RS与信道复用和未与RS复用的符号的功率差。
该实施例二通过引入功率差,降低RS符号或RS与信道复用的符号上的RE的功率,能够适应功率受限的终端,如使用DFT-s-OFDM的终端的上行传输性能,从而保证了在功率受限的场景下,能够优化利用发射功率。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500,如图5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确定所述终端所使用的波形;
功率差确定单元502,用于根据终端使用的波形与功率差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时频资源对应的功率差;
发送功率确定单元503,用于根据确定的功率差,确定映射在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
发送单元504,用于以确定的所述上行发送功率发送所述上行信号。
可选地,所述对应关系中的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
所述对应关系中的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中的第一RE与第二符号中的第二RE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一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所述第二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
可选地,所述RS为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或用于信道探测的参考信号;所述信道为上行数据信道或上行控制信道或随机接入信道。
可选地,所述波形为CP-OFDM时对应的功率差与所述波形为DFT-s-OFDM时对应的功率差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下行信令由所述基站通过物理层下发;或者所述下行信令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下发。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600,如图6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信令,所述下行信令指示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
发送功率确定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令,确定映射在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
发送单元603,用于以确定的所述上行发送功率发送所述上行信号。
可选地,所述下行信令指示的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
所述下行信令指示的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中的第一RE与第二符号中的第二RE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一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所述第二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700,如图7所示,包括:
发送单元701,用于确定终端使用的波形,并向终端发送与所述波形具有对应关系的下行信令;
接收单元702,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的上行信号;
功率差确定单元703,用于根据波形与功率差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终端使用的波形,确定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差;
解析单元704,用于根据所述功率差解析所述上行信号。
可选地,所述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或者所述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800,如图8所示,包括:
发送单元801,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信令,所述下行信令指示所述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
接收单元802,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的上行信号;
解析单元80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解析所述上行信号。
可选地,所述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或者所述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信号的发送装置900,具体地,该发送装置900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芯片等,如图9所示,该发送装置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收发器903;所述处理器901、所述存储器902和所述收发器903均通过总线904连接;
所述存储器9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器902既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也可以独立于处理器901设置;
所述处理器90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9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901执行所述存储器9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发送装置900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上行信号发送方法中由终端执行的步骤,或者使得终端部署与该步骤对应的功能单元;
所述处理器901,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处理器901,或者包括相同类型的处理器901;处理器901可以是以下的任一种: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ARM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专用处理器等具有计算处理能力的器件。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901还可以集成为众核处理器。
存储器902可以是以下的任一种或任一种组合: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简称NVM)、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简称SSD)、机械硬盘、磁盘、磁盘整列等存储介质。
收发器903用于使发送装置900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例如,该终端通过收发器903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收发器903可以是以下的任一种或任一种组合:网络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无线网卡等具有网络接入功能的器件。
该总线904可以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用一条粗线表示该总线。总线904可以是以下的任一种或任一种组合: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ISA)总线、外设组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有线数据传输的器件。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上行信号的接收装置1000,具体地,该接收装置1000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芯片等,如图10所示,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和收发器1003;所述处理器1001、所述存储器1002和所述收发器1003均通过总线1004连接;
所述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器1002既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也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001设置;
所述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0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1001执行所述存储器10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基站1000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上行信号接收方法中由基站执行的步骤,或者使得基站部署与该步骤对应的功能单元;
所述处理器1001,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处理器1001,或者包括相同类型的处理器1001;处理器1001可以是以下的任一种: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ARM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专用处理器等具有计算处理能力的器件。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1001还可以集成为众核处理器。
存储器1002可以是以下的任一种或任一种组合: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简称NVM)、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简称SSD)、机械硬盘、磁盘、磁盘整列等存储介质。
收发器1003用于使接收装置1000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例如,该基站通过收发器1003与终端进行数据交互。收发器1003可以是以下的任一种或任一种组合:网络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无线网卡等具有网络接入功能的器件。
该总线1004可以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用一条粗线表示该总线。总线1004可以是以下的任一种或任一种组合: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ISA)总线、外设组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有线数据传输的器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终端或基站的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终端或基站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信号发送方法中由终端或基站执行的步骤,或者使得终端或基站部署与该步骤对应的功能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终端或基站的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终端或基站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上行信号发送方法中由网管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使得网管设备部署与该步骤对应的功能单元。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上行信号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确定所述终端所使用的波形;
所述终端根据终端使用的波形与功率差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时频资源对应的功率差;
所述终端根据确定的功率差,确定映射在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并以所述上行发送功率发送所述上行信号;
所述目标时频资源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
所述目标资源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上的映射信道的RE,所述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中的第一RE与第二符号中的第二RE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一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所述第二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S为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或用于信道探测的参考信号;所述信道为上行数据信道或上行控制信道或随机接入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时对应的功率差与所述波形为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时对应的功率差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或者
所述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5.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信令,所述下行信令指示所述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令,确定映射在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功率,并以所述上行发送功率发送所述上行信号;
所述目标时频资源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
所述目标资源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上的映射信道的RE,所述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中的第一RE与第二符号中的第二RE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一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所述第二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
6.一种上行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确定终端使用的波形,并向终端发送与所述波形具有对应关系的下行信令;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的上行信号;
所述基站根据波形与功率差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终端使用的波形,确定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差,并根据所述功率差解析所述上行信号;
所述目标时频资源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
所述目标资源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上的映射信道的RE,所述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中的第一RE与第二符号中的第二RE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一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所述第二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或者
所述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8.一种上行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信令,所述下行信令指示所述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的上行信号;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解析所述上行信号;
所述目标时频资源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
所述目标资源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上的映射信道的RE,所述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中的第一RE与第二符号中的第二RE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一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所述第二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或者
所述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信令;以及以处理器确定的上行发送功率发送上行信号;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令,确定终端所使用的波形;根据终端使用的波形与功率差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时频资源对应的功率差;根据确定的功率差,确定映射在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所述上行发送功率;
所述目标时频资源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
所述目标资源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上的映射信道的RE,所述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中的第一RE与第二符号中的第二RE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一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所述第二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RS为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或用于信道探测的参考信号;所述信道为上行数据信道或上行控制信道或随机接入信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为CP-OFDM时对应的功率差与所述波形为DFT-s-OFDM时对应的功率差不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或者
所述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1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信令,所述下行信令指示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以及以处理器确定的上行发送功率发送上行信号;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令,确定映射在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的所述上行发送功率;
所述目标时频资源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
所述目标资源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上的映射信道的RE,所述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中的第一RE与第二符号中的第二RE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一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所述第二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
1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确定终端使用的波形;以及用于根据波形与功率差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终端使用的波形,确定目标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差;并根据所述功率差解析所述上行信号
收发器,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与所述波形具有对应关系的下行信令;以及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映射在所述目标时频资源的上行信号;
所述目标时频资源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
所述目标资源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上的映射信道的RE,所述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中的第一RE与第二符号中的第二RE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一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所述第二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或者
所述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1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信令,所述下行信令指示所述终端在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以及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映射在目标时频资源的上行信号;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的功率差,解析所述上行信号;
所述目标时频资源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或者,
所述目标资源是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上的映射信道的RE,所述功率差表示第一符号中的第一RE与第二符号中的第二RE的功率差,所述第一符号为RS与信道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二符号为未与RS复用的OFDM符号,所述第一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所述第二RE为用于映射信道的RE。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信令为物理层信令;或者
所述下行信令为高层信令。
CN201710011447.2A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Active CN1082824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1447.2A CN108282433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EP18736707.3A EP3557829B1 (en) 2017-01-06 2018-01-05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for uplink signal,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PCT/CN2018/071657 WO2018127157A1 (zh) 2017-01-06 2018-01-05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6/502,950 US20190327685A1 (en) 2017-01-06 2019-07-03 Uplink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1447.2A CN108282433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433A CN108282433A (zh) 2018-07-13
CN108282433B true CN108282433B (zh) 2021-03-23

Family

ID=62789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1447.2A Active CN108282433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27685A1 (zh)
EP (1) EP3557829B1 (zh)
CN (1) CN108282433B (zh)
WO (1) WO20181271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2433B (zh) * 2017-01-06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KR20190123292A (ko) * 2017-03-22 2019-10-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srs 전송을 위한 제어 정보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US10667244B2 (en) * 2017-03-23 2020-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waveform signaling for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CN110474748B (zh) * 2018-05-11 2023-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抬升值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5379544A (zh) * 2018-08-03 2022-1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确定方法、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36104B (zh) * 2019-02-14 2022-05-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发送方法、消息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1600687B (zh) * 2019-02-21 2023-01-0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降低干扰的方法及设备
CN114900413B (zh) * 2022-05-11 2023-06-16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和基站
WO2024031557A1 (en) * 2022-08-11 2024-02-15 Apple Inc. Dynamic waveform switching
CN117729550A (zh) * 2022-08-25 2024-03-1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205A (zh) * 2006-08-24 2008-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码分多址系统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
WO2012177207A1 (en) * 2011-06-21 2012-1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user equipment and a method therein for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of uplink transmissions
CN103379603A (zh) * 2012-04-17 2013-10-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功控信息通知及功控方法和设备
CN104244389A (zh) * 2009-03-16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91196B2 (en) * 2006-10-26 2013-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power amplifier backoff using headroom information
RU2565030C2 (ru) * 2009-02-09 2015-10-10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Пэйтент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тчика, использующего множество несущих
US9414319B2 (en) * 2013-10-02 2016-08-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and proximity detection in LTE
US10064986B2 (en) * 2013-11-26 2018-09-04 Medtronic, Inc. Recharger for recharging zirconium phosphate and zirconium oxide modules
US10575258B2 (en) * 2016-10-27 2020-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EP3535894A1 (en) * 2016-11-03 2019-09-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Uci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IL267295B (en) * 2016-12-13 2022-08-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atellite power control
WO2018110620A1 (ja) * 2016-12-15 2018-06-2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282433B (zh) * 2017-01-06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205A (zh) * 2006-08-24 2008-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码分多址系统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
CN104244389A (zh) * 2009-03-16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WO2012177207A1 (en) * 2011-06-21 2012-1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user equipment and a method therein for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of uplink transmissions
CN103379603A (zh) * 2012-04-17 2013-10-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功控信息通知及功控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27157A1 (zh) 2018-07-12
US20190327685A1 (en) 2019-10-24
EP3557829A1 (en) 2019-10-23
EP3557829A4 (en) 2020-01-08
EP3557829B1 (en) 2023-10-11
CN108282433A (zh) 2018-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2433B (zh)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1184903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downlink shared channels
US11323992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140707B2 (en) Time resource assignment signaling mechanism for MSG3 transmission
KR102381191B1 (ko) Msg3 송신을 위한 시간 자원 할당 시그널링 메커니즘
EP299123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US10284314B2 (en) Measurements in a wireless system
JP6701334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966159B2 (en)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00068502A1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8059425A1 (zh)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819661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769484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signaling spectrum flatness configuration
US20190349164A1 (e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WO2019191901A1 (e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252747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7024565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0200133A1 (zh) 一种盲检测方法及装置
TW201906385A (zh) 一種上行控制通道傳輸方法及裝置
WO2022147735A1 (zh) 确定发送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14698110A (zh) 资源映射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3078394A1 (zh)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US20220116966A1 (en)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WO2021108975A1 (en) Updating configuration for early data transmission
CN11178761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