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273A - 分段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段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82273A CN108282273A CN201710008201.XA CN201710008201A CN108282273A CN 108282273 A CN108282273 A CN 108282273A CN 201710008201 A CN201710008201 A CN 201710008201A CN 108282273 A CN108282273 A CN 1082822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packet
- sequence number
- timer
- receiving
- rlc pdu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3—Stop-and-wait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未接收到某个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则向发送方发送重传请求,重传请求中包含第一序号,以请求发送方重传该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未收到的分段,从而,实现接收方RLC功能实体触发分段的重传,避免了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的数据包重传,降低了数据包的平均传输时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技术中,为了支持更高的业务速率和更短的处理时延,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的基础上,对用户面的功能做了改进。
现有技术中,通过取消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简称:RLC)层的级联功能以及RLC层不再分配RLC序号(Serial Number,简称:SN)来实现。即:RLC层只做分段,不做级联。以及RLC层重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PDCP)层分配的序号。
然而,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法,通过PDCP层重传数据包,数据包的传输时延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和装置,以实现分段重传,降低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如果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未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则向发送方发送重传请求,重传请求中包含第一序号,以请求发送方重传该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未收到的分段,从而,实现接收方RLC功能实体触发分段的重传,避免了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的数据包重传,降低了数据包的平均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向发送方发送重传请求之前,还包括:
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第一个无线链路控制协议数据单元RLC PDU后启动第一定时器;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预设时间段;
若第一定时器超时,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确定未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第一个分段后启动第一定时器之前,还包括:
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确定接收到的第一RLC PDU为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第一个分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确定接收到的第一RLC PDU为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第一个分段,包括:
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到第一RLC PDU,获取第一RLC PDU的第一序号;
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根据第一RLC PDU的第一序号确定缓存中是否存在具有相同第一序号的分段,若不存在具有相同第一序号的分段,则确定第一RLC PDU为第一序号对应的第一个分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若确定存在具有相同的第一序号的分段,则确定是否收到该第一RLC PDU的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
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若确定未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则将第一RLC PDU存储在缓存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若确定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则向接收方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功能实体递交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第一RLC PDU的第一序号,包括:
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从第一RLC PDU头中获取第一序号,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第一序号;
或者,
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接收方媒体接入控制功能实体的通知消息,通知消息中包含第一序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接收方媒体接入控制功能实体的通知消息,包括:
接收方媒体接入控制功能实体读取第一RLC PDU对应的MAC SDU头中的第一序号,通过通知消息发送给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
或者,
接收方媒体接入控制功能实体根据接收到的传输块中已知的MAC SDU的序号,确定第一RLC PDU对应的MAC SDU的第一序号,并通过通知消息发送给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确定第一RLC PDU类型为分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确定第一RLC PDU类型为分段,包括:
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根据第一RLC PDU头中的内容确定;
或者,
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根据接收方第一RLC PDU对应的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AC SDU头中的内容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或者,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和SO;
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根据第一RLC PDU头中的内容确定,包括:
若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和SO,则确定第一RLC PDU类型为分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FI,FI用2比特表示,其中,第一个比特表示第一RLC PDU的起始处是否为第一RLC PDU所属数据包的起始处,第二个比特表示第一RLC PDU的结尾处是否为第一RLC PDU所属数据包的结尾处;
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根据第一RLC PDU头中的内容确定,包括:
若第一RLC PDU头中的FI的第一个比特表示第一RLC PDU不为第一RLC PDU所属数据包的起始处,或者,FI的第二个比特表示第一RLC PDU不为第一RLC PDU所属数据包的结尾处,则确定第一RLC PDU类型为分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确定第一RLC PDU类型为数据包;
接收方媒体接入控制功能实体确定缓存中是否存在数据包对应的分段,若存在数据包对应的分段,则删除数据包对应的分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重传请求中包含第一序号,以及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未收到的分段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重传请求中还包含第二序号,以及第二序号标识的数据包未收到的分段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分段的标识包含分段的起始位置和分段的偏移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重传请求中包含至少一个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
至少一个数据包中包括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
每个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包含:
已接收到所有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
或者,
未接收到任一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
或者,
接收到部分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以及部分分段的标识,部分分段的标识包括:分段的起始位置和分段的偏移量。
或者,
未接收到部分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以及未接收到的部分分段的标识,部分分段的标识包括:分段的起始位置和分段的偏移量。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包括: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对一个数据包分段之后,启动数据包对应的第一定时器;在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前,若收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的重传请求,则根据重传请求进行重传。即,通过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主动重传数据包,从而,加快数据包的传输速度,缩短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还包括:
第一定时器超时,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重传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还包括:
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通知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或者数据包的所有分段已接收,停止第一定时器;
或者,
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到接收方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功能实体通知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停止第一定时器;
或者,
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到发送方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功能实体通知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停止第一定时器;
或者,
发送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所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均收到确认ACK,停止第一定时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还包括:
若第一定时器超时,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向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状态报告上报请求;状态报告上报请求中包含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序号;
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的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
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根据RLC状态报告,对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或分段进行重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RLC状态报告包含至少一个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
至少一个数据包中包括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
每个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包含:
已接收到所有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
或者,
未接收到任一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
或者,
接收到部分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以及部分分段的标识,部分分段的标识包括:分段的起始位置和分段的偏移量。
或者,
未接收到部分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以及未接收到的部分分段的标识,部分分段的标识包括:分段的起始位置和分段的偏移量。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分段重传的装置,包括:
接收器和发送器,其中,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分段;发送器用于接收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向发送方发送重传请求,重传请求中包含第一序号,重传请求用于请求重传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未收到的分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处理器,用于接收器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第一个无线链路控制协议数据单元RLC PDU后启动第一定时器;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预设时间段;若第一定时器超时,确定未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接收到的第一RLC PDU为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第一个分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接收器接收到第一RLC PDU,获取第一RLCPDU的第一序号;根据第一RLC PDU的第一序号确定缓存中是否存在具有相同第一序号的分段,若不存在具有相同第一序号的分段,则确定第一RLC PDU为第一序号对应的第一个分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具体用于从第一RLC PDU头中获取第一序号,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第一序号;
或者,
接收器接收接收方媒体接入控制功能实体的通知消息,通知消息中包含第一序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还用于确定第一RLC PDU类型为分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一RLC PDU头中的内容确定;
或者,
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接收方第一RLC PDU对应的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ACSDU头中的内容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或者,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和分段偏移SO;
处理器具体用于若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和SO,则确定第一RLC PDU类型为分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还用于确定第一RLC PDU类型为数据包;确定缓存中是否存在数据包对应的分段,若存在数据包对应的分段,则删除数据包对应的分段。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分段重传的装置,包括:
处理器、接收器和发送器;
处理器用于对一个数据包分段之后,启动数据包对应的第一定时器;
接收器,接收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的重传请求;
发送器,用于接收器在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前,收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的重传请求,则根据重传请求进行重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器还用于第一定时器超时,重传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还用于接收器接收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通知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或者数据包的所有分段已接收,停止第一定时器;
或者,
处理器还用于接收器接收到接收方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功能实体通知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停止第一定时器;
或者,
处理器还用于接收器接收到发送方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功能实体通知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停止第一定时器;
或者,
处理器还用于接收器接收到发送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所用的HARQ进程对应的ACK,停止第一定时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器还用于若第一定时器超时,向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状态报告上报请求;状态报告上报请求中包含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序号;
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的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
处理器还用于根据RLC状态报告,控制发送器对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或分段进行重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LC 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RLC 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LC PDU的类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传请求的格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重传请求的格式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传数据包的格式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状态信息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数据包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数据包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再一数据包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段重传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段重传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于5G以及5G之后的通信系统,只要资源需要由通信双方的一方进行分配,都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以5G系统为例进行描述,其他系统的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不再赘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其中,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可以是基站和UE中的任一方,例如:发送方为基站,则接收方为UE;发送方为UE,则接收方为基站。发送方和接收方包含的实体以PDCP、RLC和媒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MAC)为例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发送方包括PDCP功能实体、RLC功能实体和MAC功能实体,接收方也包括:PDCP功能实体、RLC功能实体和MAC功能实体。但发送方和接收方包括的实体不限于PDCP功能实体、RLC功能实体和MAC功能实体,在其他系统中,与PDCP功能实体、RLC功能实体和MAC功能实体功能一致,但采用其他名称,也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支持是否有RLC SN可配。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场景中,接收方RLC功能实体负责恢复数据包,但不对数据包做重排序。例如:发送方PDCP功能实体向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发送数据包1和数据包2,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只分段不级联,将数据包2分段为分段2A和分段2B,生成3个RLC PDU发送给发送方MAC功能实体。发送方MAC功能实体将数据包1和分段2A放在同一传输块,将分段2B单独放在一个传输块。发送方MAC功能实体将两个传输块发送给接收方MAC功能实体。接收方MAC功能实体解复用为数据包1、分段2A和分段2B三个RLC PDU发送给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根据RLC PDU是否为分段进行不同的处理,将数据包直接递交给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将分段组成数据包之后递交给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
其中,RLC功能实体判断RLC PDU类型是否为分段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根据RLC PDU头中的内容确定。
具体地,可以根据RLC PDU头中的序号和分段偏移(Segment Offset,简称:SO)确定;也可以根据RLC PDU头中的FI确定。
当根据RLC PDU头中的序号和SO确定RLC PDU类型的实现方式如下:
如图4所示,发送方RLC功能实体为每个RLC PDU增加一个RLC PDU头。如图4所示,若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对数据包执行分段操作,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和SO。若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对数据包未分段,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且不包含SO。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则可以根据RLC PDU头中是否包含SO,确定RLC PDU类型是否为分段。若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和SO,则确定RLC PDU类型为分段,若RLC PDU头中未含有SO,则确定RLC PDU类型为数据包。
当根据RLC PDU头中的FI确定RLC PDU类型的实现方式如下:
如图5所示,发送方RLC功能实体为每个RLC PDU增加一个RLC PDU头,RLC PDU头中包含FI。FI长度为2比特,其中,第一个比特表示该RLC PDU的起始处是否为所属数据包的起始处,取值为1表示是,取值为0表示不是。第二个比特表示该RLC PDU的结尾处是否为所属数据包的结尾处,取值为1表示是,取值为0表示不是,因此,若RLC PDU头中的FI的第一个比特表示RLC PDU起始处不为RLC PDU所属数据包的起始处,或者,FI的第二个比特表示RLCPDU的结尾处不为RLC PDU所属数据包的结尾处,则确定RLC PDU类型为分段。FI有四种可能的表示,如图6所示,FI=10、FI=01、FI=00时,均表示其对应的RLC PDU类型为分段,FI=11表示RLC PDU类型为数据包。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根据RLC PDU对应的接收方MACSDU头中的内容确定。
发送方的RLC对数据包执行分段操作之后,将分段的详细信息通知发送方MAC功能实体,发送方MAC功能实体将分段的详细信息封装在MAC SDU头中,这些分段的详细信息可以可以为序号、SO和/或FI;接收方MAC功能实体读取这些MAC SDU头后,确定其对应的RLCPDU类型为分段或者数据包,通知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或者,接收方MAC功能实体直接通知接收方RLC功能实体读取相应的MAC SDU头中的分段的详细信息,根据分段的详细信息确定RLC PDU类型。或者,接收方MAC功能实体根据传输块中各MAC SDU的情况,确定RLC PDU的类型并通知接收方RLC功能实体。MAC将数据包1、数据包2A、数据包2B、数据包3、数据包4和数据包5A组装成2个传输块,其中,第一个传输块包括数据包1和数据包2A,第二个传输块包括:数据包3、数据包4和数据包5A。由于每个传输块中的MAC SDU在不包括重传分段时,按数据包的顺序排列。因此,可以确定MAC的第二个传输块中四个MAC SDU中,第二个和第三个MAC SDU都是完整的数据包。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7是确定RLC PDU类型为分段的情况下执行的操作。
S701: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接收到RLC PDU,获取RLC PDU的序号。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从RLC PDU头中获取序号。
发送方在每个RLC PDU头中存储该RLC PDU的序号。同一个数据包的所有分段的RLC PDU的序号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接收方MAC功能实体通知接收方RLC功能实体。
发送方MAC功能实体在每个MAC SDU头中存储该MAC SDU对应的RLC PDU的序号。接收方MAC功能实体读取MAC SDU头中的序号,并通知接收方RLC功能实体。
或者,
接收方MAC功能实体根据接收到的传输块中已知的MAC SDU的序号,确定RLC PDU对应的MAC SDU的序号,并通知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即:接收方MAC功能实体接收到一个传输块,该传输块中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MAC SDU,其中,第二个到倒数第二个为完整的数据包,根据第二个或者倒数第二个的序号,可确定该传输块中第一个MAC SDU或最后一个MAC SDU所属的数据包的序号。
S702: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根据RLC PDU的序号,确定缓存中是否存在具有相同序号的分段。若存在,执行S703,若不存在,执行S704。
若不存在具有相同序号的分段,则说明未接收到过该RLC PDU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任何其他分段,因此,接收到的RLC PDU为RLC PDU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第一个分段,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的某个数据包的第一个分段是指接收方最先接收到的某个数据包的RLCPDU,例如:数据包1包含3个RLC PDU,分别为RLC PDU1、RLC PDU2和RLC PDU3,接收方接收从先到后的顺序先接收到RLC PDU2、再接到RLC PDU3、最后接收到RLC PDU1,则RLC PDU2为数据包1的第一个分段。
若存在具有相同序号的分段,则说明已接收到过该RLC PDU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其他分段。
S703:接收方RLC功能实体确定是否收到该RLC PDU的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若是,执行S705,若否,执行S706。
S704: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启动该RLC PDU的序号标识的数据包对应的定时器T1。执行S706。
定时器T1的定时时长为一段时间。
S705: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将接收到的RLC PDU与相同序号的分段组成数据包,停止定时器T1,并向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递交该数据包。
S706:将接收到的RLC PDU存储在缓存中。
S707:判断定时器T1是否超时;若超时则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定时器T1对应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
S708: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向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发送重传请求。
其中,重传请求中包含超时的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序号,重传请求用于请求重传该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未收到的分段。
可选地,重传请求的格式如图8所示,包含超时的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序号以及该序号标识的数据包未收到的分段的起始位置和偏移量。
可选地,重传请求中还可以包含未超期的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序号,以及该序号标识的数据包未收到的分段的起始位置和偏移量。格式如图9所示。其中,每一行的SN表示数据包的序号;一组SO和长度表示数据包内部,从SO开始,长度为偏移量的一段数据没有收到,请求发送方重传这一部分数据。从发送方看,从SO开始,长度为偏移量的一段数据可以是一个分段,也可以是多个分段。
可选地,重传请求中包含至少一个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
至少一个数据包中包括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
每个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包含:
已接收到所有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
或者,
未接收到任一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
或者,
接收到部分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以及部分分段的标识,部分分段的标识包括:分段的起始位置和分段的偏移量。
或者,
未接收到部分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以及未接收到的部分分段的标识,部分分段的标识包括:分段的起始位置和分段的偏移量。
发送方在进行重传时,可以根据接收方重传请求,只重传未接收到的分段;也可以重传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全部,如图10所示,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
当重传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全部时,接收方RLC功能实体要进行去重处理。具体地,接收方RLC功能实体确定接收到重传的RLC PDU类型是否为数据包,若为数据包时,确定缓存中是否存在该数据包对应的分段,即:根据数据包的序号确定缓存中是否存在具有相同序号的分段,若存在,则删除缓存中的分段。其中,接收方RLC功能实体确定接收到重传的RLC PDU类型是否为数据包的实现方式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未接收到某个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则向发送方发送重传请求,重传请求中包含所述第一序号,以请求发送方重传该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未收到的分段,从而,实现接收方RLC功能实体触发分段的重传,避免了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的数据包重传,降低了数据包的平均传输时延。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11是在图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S708之后,还包括:
S709:重启定时器T1,并设置定时器T1的重启次数。
每重启一次定时器T1,定时器T1的重启次数+1。
S710:判断定时器T1的重启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若是,执行S711,若否,返回执行S707。
其中,预设阈值由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层预先配置,预设阈值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S711:接收方媒体接入控制功能实体删除所述缓存中的所述定时器T1对应的数据包的所有RLC PDU。
本实施例,通过限制重启定时器T1的次数,防止接收方RLC功能实体一直接收不到某个或某几个分段造成死锁的问题。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如下:
S1201: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对一个数据包分段之后,启动该数据包对应的定时器T2。
S1202:判断定时器T2是否超期,若否,执行S12031-S12035中的任一步骤,若是,执行S1204。
S12031:若收到接收方RLC功能实体的重传请求,则根据重传请求进行重传。
S12032:若发送方RLC功能实体接收到接收方RLC功能实体通知定时器T2对应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或者数据包已接收,停止定时器T2。
S12033:若发送方RLC功能实体接收到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通知定时器T2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停止定时器T2。
S12034:若发送方RLC功能实体接收到发送方PDCP功能实体通知定时器T2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停止定时器T2。
S12035:若发送定时器T2对应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所用的HARQ进程,均收到ACK,停止定时器T2。
S1204:发送方RLC功能实体重传定时器T2对应的数据包或分段。
其中,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可以选择按第一次传输时对定时器T2对应的数据包的分段方式传输定时器T2对应的数据包,也可以对定时器T2对应的数据包重新分段,也可以不分段。
本实施例,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对一个数据包分段之后,启动该数据包对应的定时器T2,若定时器超时,发送方RLC功能实体主动重传定时器T2对应的数据包,从而,加快数据包的传输速度,缩短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3是在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S1204之后还包括:
S1205:发送方RLC功能实体重启定时器T2,并设置定时器T2的重启次数。
每重启一次定时器T2,定时器T2的重启次数+1。
S1206:判断定时器T2的重启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若是,执行S1207,若否,返回执行S1202。
其中,预设阈值由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层预先配置。预设阈值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S1207: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删除发送方RLC功能实体缓存中的定时器T2对应的数据包或数据包的分段。
也就是,不再响应接收方针对该数据包或数据包的分段的重传请求。
本实施例,通过限制重启定时器T2的次数,防止发送方RLC功能实体一直重传某个或某几个分段造成死锁的问题。
可选地,作为图13所示实施例的替代方案,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可以设置某个数据包对应的定时器T3,当定时器T3超后,不再响应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发送的RLC状态报告,即,当定时器T3超后,即使RLC状态报告中定时器T3对应的数据包有分段未接收成功,发送方RLC功能实体也不再针对定时器T3对应的数据包进行重传。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4是在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若定时器T2超时,执行S1208-S1210:
S1208: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向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发送状态报告上报请求。
其中,状态报告上报请求中包含定时器T2对应的数据包的序号,请求接收方RLC功能实体上报至少一个数据包的接收情况,至少一个数据包中包括定时器T2对应的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状态报告上报请求可以通过1个比特位指示,该比特位为1时,接收方RLC功能实体上报所有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该比特位为0时,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只上报没能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状态报告上报请求中包含请求上报的数据包的序号列表,接收方RLC功能实体上报序号列表对应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即可。
S1209:发送方RLC功能实体接收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发送的RLC状态报告。
其中,RLC状态报告包含至少一个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至少一个数据包中包括定时器T2对应的数据包。
所述每个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如图15所示,包含:
已接收到所有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或者,未接收到任一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或者,接收到部分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以及所述部分分段的标识,所述部分分段的标识包括:所述分段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分段的偏移量。
S1210:发送方RLC功能实体根据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发送的RLC状态报告,对定时器T2对应的数据包的分段进行重传。
本实施例,通过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向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发送状态报告上报请求,以根据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发送的RLC状态报告,对定时器T2对应的数据包的分段进行重传,使得重传更具有针对性,节省传输资源,提高传输效率。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6是在图1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状态报告上报请求中还包含至少一个定时器T3对应的数据包的序号;至少一个数据包中包含至少一个定时器T3对应的数据包;即:发送方请求超期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RLC传输状态时,在同一个请求信息中一并请求未超时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RLC传输状态,以节省传输资源。
该方法还包括:
S1211:根据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发送的RLC状态报告,对定时器T3对应的数据包的分段进行重传。
本实施例,通过请求超期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RLC传输状态时,在同一个请求信息中一并请求未超时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RLC传输状态,同一RLC状态报告中包含定时器T2对应的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信息和定时器T3对应的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信息,从而,节省传输资源。
在上述图12-图16所示的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包括但不限于在如下情况下,也可以触发发送方RLC功能实体执行S1208。
一种情况为: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周期性向接收方RLC实体发送状态报告上报请求。其中,周期需要预先配置。
另一种情况为:发送方RLC功能实体传输完一定数量的RLC PDU后,向接收方RLC实体发送状态报告上报请求。其中,一定数量的RLC PDU的量需要预先配置
再一种情况为:发送方RLC功能实体传输完一定数量的数据后,比如,总计传输了N个Byte后,向接收方RLC实体发送状态报告上报请求。其中,一定数量的数据的量需要预先配置。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图17所示的场景为多连接场景,多连接场景是指发送方通过至少两个(以两个为例)发送连接发送传输数据,发送连接包括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和发送方MAC功能实体,发送方PDCP功能实体作为锚点,相应地,接收方通过至少两个(以两个为例)接收连接接收传输数据,接收连接包括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和接收方MAC功能实体,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作为锚点。如图17中,发送方PDCP功能实体将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3和数据包7通过其中一个发送连接发送,将数据包4、数据包5和数据包6通过另一发送连接发送。通过其中一个接收连接接收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3和数据包7,另一个接收连接接收数据包4、数据包5和数据包6,然而,当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接收到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3和数据包7,发现存在SN间隙,可能存在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数据包4、数据包5和数据包6通过另一接收连接接收,另一个原因,数据包4、数据包5和数据包6接收失败,由于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无法确认为何种原因导致存在SN间隙,因此,无法确定是否对数据包4、数据包5和数据包6请求重传。本发明实施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如下几个实施例: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数据包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8所示:
S1801: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向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发送数据包接收状态信息。
其中,数据包接收状态信息中包含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已接收的所有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接收状态信息中包含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从另一接收连接的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接收的所有的数据包。
其中,接收方分PDCP功能实体可以定期向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发送数据包接收状态信息;或者,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接收到预设数量的数据包,则向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发送数据包接收状态信息;或者,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接收到预设比特的数据包,则向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发送数据包接收状态信息。其中,预设数量、预设比特等由RRC预先配置。
S1802: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根据数据包接收状态信息进行相应处理。
可选地,若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已通过另一接收连接接收到SN间隙的数据包,则确定将SN间隙后的数据包向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递交。
若接收PDCP功能实体未接收到SN间隙的数据包,则向发送方发送重传请求。
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收到数据包接收状态信息后,如果接收方RLC功能实体采用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ment Mode,简称:UM)模式工作,就将接收窗口的下边界向前推动,把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通知已经收到的包对应的序号推出窗口下边界,如果这些包对应有定时器正在运行,就停止这些定时器,相当于不再等这些包。如果接收方RLC功能实体采用确认模式(Acknowledgement Mode,简称:AM)模式工作,就将接收窗口的下边界向前推动,把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通知已经收到的包对应的序号推出窗口下边界,如果这些包对应有定时器正在运行,就停止这些定时器,相当于不再触发重传这些包或者这些包的分段。
另外,对一些优先级特别高的数据,发送方PDCP功能实体可能将同一个数据包交给至少两个发送连接的RLC功能实体进行发送,这样,只要有一个发送连接的RLC功能实体成功传输,这个数据包就能成功到达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这时,另一个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如果已经收到部分分段,可以删除已经收到的部分分段并停止对应的定时器。
如果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内,对应某个数据包,已经有一部分分段收到,但是还没有收齐该数据包的所有分段,接收方RLC功能实体针对这个数据包,正在运行一个定时器,定时器超时,就会触发状态报告。这种场景下,若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收到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的通知:该数据包已经通过另一接收连接的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成功收到了,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就停止该数据包对应的定时器,同时删除已经接收到的该数据包对应的分段。如图19所示:发送方PDCP功能实体将数据包2、数据包3通过至少两个(以两个为例)发送连接的发送方RLC功能实体传输,其中数据包2通过一个发送连接的发送方RLC功能实体顺利传输到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而另一个发送连接的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将数据包2进行了分段,但所有分段还未传输完成,对应的接收连接的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收到了部分数据包2的分段,收到部分数据包2的分段的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收到来自PDCP功能实体的通知:该数据包2已经通过另一接收连接的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成功收到了,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就停止该数据包2对应的定时器,同时删除已经接收到的该数据包2对应的分段。
上述“同一个数据包交给至少两个发送连接的RLC功能实体进行发送”的方案,如图20所示,发送方PDCP功能实体将数据包2、数据包3通过至少两个(以两个为例)发送连接的RLC功能实体传输,其中数据包2通过一个发送连接的RLC功能实体顺利传输到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而另一个发送连接的RLC功能实体将数据包2进行了分段,但所有分段还未传输完成,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收到数据包2后,通知发送方PDCP功能实体:数据包2已经成功收到。发送方PDCP功能实体发现自己曾经把数据包2号交给两个发送连接的RLC功能实体传输。于是,发送方PDCP功能实体通知两个发送连接的RLC功能实体:数据包2已收到。还未传输完成数据包2的所有分段的RLC功能实体,发现自己对数据包2进行分段,并且启动了定时器,则停止该定时器,不再向接收方RLC功能实体请求RLC状态报告。
本实施例,通过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向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发送数据包接收状态信息,以使接收方RLC功能实体根据数据包接收状态信息确定SN间隙的数据包是通过另一接收连接传输,还是传输失败,如果是通过另一接收连接传输,则向PDCP功能实体递交SN间隙后的数据包,如果传输失败,则向发送方发送重传请求,从而,实现在RLC功能实体进行数据包的传输,降低数据包的传输时延。避免因SN间隙无法向接收方PDCP功能实体递交数据包。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数据包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如下:
S2101:发送方PDCP功能实体向每个发送连接的发送方RLC功能实体通知数据包分配状态信息。
其中,数据包分配状态信息中包含为另一发送连接的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分配的数据包。如图17中,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3和数据包7分配给一个发送连接,将数据包4、数据包5和数据包6分配给另一发送连接。
S2102:发送方RLC功能实体生成另一发送连接的发送方RLC功能实体的数据包的虚拟数据包。
其中,虚拟数据包中包含PDCP包头,不包含数据。
一个发送连接发送的数据包为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3(虚拟数据包)、数据包4(虚拟数据包)、数据包5(虚拟数据包)、数据包6和数据包7。
另一发送连接发送的数据包为数据包1(虚拟数据包)、数据包2(虚拟数据包)和数据包3(虚拟数据包)、数据包4、数据包5、数据包6和数据包7(虚拟数据包)。
S2103: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向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发送发送方PDCP功能实体发送的数据包以及生成的虚拟数据包。
本实施例,通过发送方RLC功能实体生成另一发送连接的发送方RLC功能实体的数据包的虚拟数据包,使得每个发送连接发送的数据包包含所有序号的数据包,从而,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可以直接根据数据包的序号确定是否请求数据包重传。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再一数据包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2所示实施例与图21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时,图21所示实施例中,由发送方RLC功能实体生成虚拟数据包,图22所示实施例中,由发送方PDCP功能实体生成虚拟数据包,本实施例的方法如下:
S2201:发送方PDCP功能实体为每个发送连接分配数据包,以及生成每个发送连接对应的虚拟数据包。
其中,虚拟数据包中包含PDCP包头,不包含数据。
S2202:发送方PDCP功能实体向每个发送连接的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发送分配的数据包和对应的虚拟数据包。
一个发送连接发送的数据包为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3(虚拟数据包)、数据包4(虚拟数据包)、数据包5(虚拟数据包)、数据包6和数据包7。
另一发送连接发送的数据包为数据包1(虚拟数据包)、数据包2(虚拟数据包)和数据包3(虚拟数据包)、数据包4、数据包5、数据包6和数据包7(虚拟数据包)。
S2203:每个发送连接的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向发送方MAC功能实体发送分配数据包和对应的虚拟数据包。
本实施例,通过发送方PDCP功能实体为每个发送连接分配数据包,以及生成每个发送连接对应的虚拟数据包。并向每个发送连接的发送方RLC功能实体发送分配的数据包和对应的虚拟数据包,使得每个发送连接发送的数据包包含所有序号的数据包,从而,接收方RLC功能实体可以直接根据数据包的序号确定是否请求数据包重传。
针对图17所示的多连接场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包重传方法,通过在SN间隙后的第一个RLC PDU的包头中携带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SN间隙后的第一个数据包,布尔类型,接收方RLC根据指示信息移动窗口。可选地,指示信息中还可以包含SN间隙的数据包的个数。可选地,指示信息中还可以包含SN间隙前的最后一个数据包的标识。进而,接收方RLC实体可以获知未收到的数据包是通过其他接收连接接收了,还是传输失败,确定是否对未收到的数据包请求重传。可选地,上述指示信息也可以通过一个独立的RLC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发送,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段重传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装置包括接收器2301和发送器2302,其中,接收器2301用于接收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分段;发送器2302用于接收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向发送方发送重传请求,重传请求中包含第一序号,重传请求用于请求重传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未收到的分段。
在图23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处理器2303,处理器2303用于接收器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第一个无线链路控制协议数据单元RLC PDU后启动第一定时器;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预设时间段;若第一定时器超时,确定未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
在上述实施例中,处理器2303还用于确定接收到的第一RLC PDU为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第一个分段。
在上述实施例中,处理器2303具体用于接收器接收到第一RLC PDU,获取第一RLCPDU的第一序号;根据第一RLC PDU的第一序号确定缓存中是否存在具有相同第一序号的分段,若不存在具有相同第一序号的分段,则确定第一RLC PDU为第一序号对应的第一个分段。
在上述实施例中,处理器2303具体用于从第一RLC PDU头中获取第一序号,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第一序号;
或者,
接收器2301接收接收方媒体接入控制功能实体的通知消息,通知消息中包含第一序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处理器2303还用于确定第一RLC PDU类型为分段。
在上述实施例中,处理器2303具体用于根据第一RLC PDU头中的内容确定;
或者,
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接收方第一RLC PDU对应的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ACSDU头中的内容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或者,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和分段偏移SO;
处理器2303具体用于若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和SO,则确定第一RLC PDU类型为分段。
在上述实施例中,处理器2303还用于确定第一RLC PDU类型为数据包;确定缓存中是否存在数据包对应的分段,若存在数据包对应的分段,则删除数据包对应的分段。
在上述实施例中,重传请求中包含第一序号,以及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未收到的分段的标识。
在上述实施例中,重传请求中还包含第二序号,以及第二序号标识的数据包未收到的分段的标识。
在上述实施例中,分段的标识包含分段的起始位置和分段的偏移量。
图23所示实施例的装置对应的可用于执行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段重传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装置包括处理器2401、接收器2402和发送器2403,其中,
处理器2401用于对一个数据包分段之后,启动数据包对应的第一定时器;
接收器2402接收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的重传请求;
发送器2403用于接收器2402在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前,收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的重传请求,则根据重传请求进行重传。
在上述实施例中,发送器2403还用于第一定时器超时,重传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
在上述实施例中,处理器2401还用于接收器2402接收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通知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或者数据包的所有分段已接收,停止第一定时器;
或者,
处理器2401还用于接收器2402接收到接收方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功能实体通知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停止第一定时器;
或者,
处理器2401还用于接收器2402接收到发送方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功能实体通知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停止第一定时器;
或者,
处理器2401还用于接收器2402接收到发送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所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对应的确认ACK,停止第一定时器。
上述实施例的装置对应的可用于执行图1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图2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发送器2403还用于若第一定时器超时,向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状态报告上报请求;状态报告上报请求中包含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序号;
接收器2402还用于接收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的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
处理器2401还用于根据RLC状态报告,控制发送器对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或分段进行重传。
在上述实施例中,RLC状态报告包含至少一个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
至少一个数据包中包括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
每个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包含:
已接收到所有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
或者,
未接收到任一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
或者,
接收到部分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以及部分分段的标识,部分分段的标识包括:分段的起始位置和分段的偏移量。
上述实施例的装置对应的可用于执行图1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30)
1.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未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
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向发送方发送重传请求,所述重传请求中包含所述第一序号,所述重传请求用于请求重传所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未收到的分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向发送方发送重传请求之前,还包括:
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第一个无线链路控制协议数据单元RLC PDU后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所述预设时间段;
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确定未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第一个分段后启动第一定时器之前,还包括:
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确定接收到的第一RLC PDU为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第一个分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确定接收到的第一RLC PDU为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第一个分段,包括:
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到所述第一RLC PDU,获取所述第一RLC PDU的第一序号;
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根据所述第一RLC PDU的第一序号确定缓存中是否存在具有相同第一序号的分段,若不存在所述具有相同第一序号的分段,则确定所述第一RLC PDU为第一序号对应的第一个分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RLC PDU的第一序号,包括:
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从所述第一RLC PDU头中获取所述第一序号,所述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所述第一序号;
或者,
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接收方媒体接入控制功能实体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序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确定所述第一RLC PDU类型为分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确定第一RLC PDU类型为分段,包括:
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根据第一RLC PDU头中的内容确定;
或者,
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根据接收方第一RLC PDU对应的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AC SDU头中的内容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或者,所述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和分段偏移SO;
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根据第一RLC PDU头中的内容确定,包括:
若所述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和SO,则确定第一RLC PDU类型为分段。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确定所述第一RLC PDU类型为数据包;
所述接收方媒体接入控制功能实体确定所述缓存中是否存在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分段,若存在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分段,则删除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分段。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请求中包含所述第一序号,以及所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未收到的分段的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请求中还包含所述第二序号,以及所述第二序号标识的数据包未收到的分段的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的标识包含所述分段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分段的偏移量。
13.一种分段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对一个数据包分段之后,启动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定时器;
所述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在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前,收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的重传请求,则根据所述重传请求进行重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所述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重传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通知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所有分段已接收,停止所述第一定时器;
或者,
所述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到接收方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功能实体通知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停止所述第一定时器;
或者,
所述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到发送方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功能实体通知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停止所述第一定时器;
或者,
发送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所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均收到确认ACK,停止所述第一定时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所述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向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状态报告上报请求;所述状态报告上报请求中包含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序号;
所述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接收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的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
所述发送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根据所述RLC状态报告,对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或分段进行重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LC状态报告包含至少一个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
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
所述每个数据包的接收状态信息,包含:
已接收到所有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
或者,
未接收到任一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
或者,
接收到部分分段的数据包的序号以及所述部分分段的标识,所述部分分段的标识包括:所述分段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分段的偏移量。
18.一种分段重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和发送器,其中,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分段;
所述发送器用于所述接收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向发送方发送重传请求,所述重传请求中包含所述第一序号,所述重传请求用于请求重传所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未收到的分段。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处理器,用于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第一个无线链路控制协议数据单元RLC PDU后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所述预设时间段;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确定未接收到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接收到的第一RLC PDU为第一序号标识的数据包的第一个分段。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所述接收器接收到所述第一RLC PDU,获取所述第一RLC PDU的第一序号;根据所述第一RLC PDU的第一序号确定缓存中是否存在具有相同第一序号的分段,若不存在所述具有相同第一序号的分段,则确定所述第一RLC PDU为第一序号对应的第一个分段。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一RLCPDU头中获取所述第一序号,所述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所述第一序号;
或者,
所述接收器接收接收方媒体接入控制功能实体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序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RLC PDU类型为分段。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一RLC PDU头中的内容确定;
或者,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接收方第一RLC PDU对应的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ACSDU头中的内容确定。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或者,所述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和分段偏移SO;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RLC PDU头中含有序号和SO,则确定第一RLC PDU类型为分段。
26.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RLC PDU类型为数据包;确定所述缓存中是否存在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分段,若存在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分段,则删除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分段。
27.一种分段重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接收器和发送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对一个数据包分段之后,启动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定时器;
所述接收器,接收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的重传请求;
所述发送器,用于所述接收器在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前,收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的重传请求,则根据所述重传请求进行重传。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器还用于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重传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所述接收器接收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通知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所有分段已接收,停止所述第一定时器;
或者,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所述接收器接收到接收方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功能实体通知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停止所述第一定时器;
或者,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所述接收器接收到发送方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功能实体通知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已接收,停止所述第一定时器;
或者,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所述接收器接收到发送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所有分段所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对应的确认ACK,停止所述第一定时器。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器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向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状态报告上报请求;所述状态报告上报请求中包含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的序号;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接收方无线链路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的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RLC状态报告,控制所述发送器对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的数据包或分段进行重传。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08201.XA CN108282273B (zh) | 2017-01-05 | 2017-01-05 | 分段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
EP17890434.8A EP3557801B1 (en) | 2017-01-05 | 2017-12-29 | Segment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PCT/CN2017/120275 WO2018127020A1 (zh) | 2017-01-05 | 2017-12-29 | 分段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
US16/502,527 US11063709B2 (en) | 2017-01-05 | 2019-07-03 | Segment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08201.XA CN108282273B (zh) | 2017-01-05 | 2017-01-05 | 分段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82273A true CN108282273A (zh) | 2018-07-13 |
CN108282273B CN108282273B (zh) | 2024-03-08 |
Family
ID=62789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08201.XA Active CN108282273B (zh) | 2017-01-05 | 2017-01-05 | 分段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63709B2 (zh) |
EP (1) | EP3557801B1 (zh) |
CN (1) | CN108282273B (zh) |
WO (1) | WO2018127020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35016A (zh) * | 2019-02-26 | 2019-07-19 | 北京钰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20034133A1 (zh) * | 2018-08-16 | 2020-02-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1405609A (zh) * | 2019-01-02 | 2020-07-10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设备 |
CN111769913A (zh) * | 2020-05-20 | 2020-10-13 | 上海橙群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1147015A1 (zh) * | 2020-01-22 | 2021-07-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消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N115021873A (zh) * | 2022-06-13 | 2022-09-06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WO2023143431A1 (zh) * | 2022-01-28 | 2023-08-03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90253477A1 (en) * | 2018-03-30 | 2019-08-15 | Intel Corporation | Data Fragment Recombination for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
DE102018206780B4 (de) * | 2018-05-02 | 2024-08-14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und Computerprogramm zum Senden eines Datenpaketes, Verfahren und Computerprogramm zum Empfangen eines Datenpaketes, Kommunikationseinheit und Kraftfahrzeug mit Kommunikationseinheit |
US11050617B2 (en) | 2019-04-03 | 2021-06-29 | T-Mobile Usa, Inc. | Intelligent content server handling of client receipt disruptions |
WO2021056154A1 (zh) * | 2019-09-23 | 2021-04-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窗口调整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
WO2021071401A1 (en) * | 2019-10-11 | 2021-04-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onnection flow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14079541A (zh) * | 2020-08-10 | 2022-0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序列号的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4257350A (zh) * | 2021-12-31 | 2022-03-29 |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传输质量优化方法、装置及传输系统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30757A1 (en) * | 1999-11-17 | 2002-08-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Link layer acknowledgement and retransmission for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
US20050198350A1 (en) * | 2004-01-15 | 2005-09-08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purios timeout detection in TCP based networks |
US6947394B1 (en) * | 1999-04-09 | 2005-09-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lexible radio link control protocol |
CN101478380A (zh) * | 2008-01-03 | 2009-07-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重传请求窗口管理方法 |
WO2010021465A2 (en) * | 2008-08-21 | 2010-02-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iggering status re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eiver |
WO2010069206A1 (zh) * | 2008-12-16 | 2010-06-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链路控制层报文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
WO2011019427A2 (en) * | 2009-08-13 | 2011-02-17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acknowledged mode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 for segmented protocol data units |
GB201113664D0 (en) * | 2011-08-08 | 2011-09-21 | Renesas Mobile Corp | Methods and processing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blocks |
CN102282794A (zh) * | 2009-01-14 | 2011-12-1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定时器轮询重传到期 |
CN104836648A (zh) * | 2014-02-12 | 2015-08-12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rlc am模式的快速重传和反馈的方法 |
US20160150433A1 (en) * | 2013-06-19 | 2016-05-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Polling and Reporting Mechanis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MX2010003340A (es) * | 2007-09-28 | 2010-07-3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 Metodo y aparato para seleccionar el tamaño de la unidad de datos de protocolo de control de radioenlace. |
WO2009116788A1 (en) * | 2008-03-17 | 2009-09-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rlc data |
US8306061B2 (en) * | 2008-06-25 | 2012-11-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data unit using delivery status information |
CN102957522B (zh) * | 2011-08-24 | 2017-05-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US9461776B2 (en) * | 2012-01-27 | 2016-10-04 | Blackberry Limited | Selecting a data unit for retransmission |
CN102868504A (zh) * | 2012-08-24 | 2013-0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状态报告的方法和rlc接收实体 |
CN104080121B (zh) * | 2013-03-26 | 2019-04-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944684B (zh) * | 2014-05-13 | 2016-04-06 | 江苏鑫软图无线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te rlc am模式下am pdu分片的生成方法 |
CN108024374A (zh) * | 2016-11-03 | 2018-05-1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系统 |
-
2017
- 2017-01-05 CN CN201710008201.XA patent/CN108282273B/zh active Active
- 2017-12-29 WO PCT/CN2017/120275 patent/WO2018127020A1/zh unknown
- 2017-12-29 EP EP17890434.8A patent/EP3557801B1/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7-03 US US16/502,527 patent/US1106370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47394B1 (en) * | 1999-04-09 | 2005-09-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lexible radio link control protocol |
EP1230757A1 (en) * | 1999-11-17 | 2002-08-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Link layer acknowledgement and retransmission for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
US20050198350A1 (en) * | 2004-01-15 | 2005-09-08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purios timeout detection in TCP based networks |
CN101478380A (zh) * | 2008-01-03 | 2009-07-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重传请求窗口管理方法 |
WO2010021465A2 (en) * | 2008-08-21 | 2010-02-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iggering status re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eiver |
WO2010069206A1 (zh) * | 2008-12-16 | 2010-06-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链路控制层报文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
CN102282794A (zh) * | 2009-01-14 | 2011-12-1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定时器轮询重传到期 |
WO2011019427A2 (en) * | 2009-08-13 | 2011-02-17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acknowledged mode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 for segmented protocol data units |
GB201113664D0 (en) * | 2011-08-08 | 2011-09-21 | Renesas Mobile Corp | Methods and processing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blocks |
US20160150433A1 (en) * | 2013-06-19 | 2016-05-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Polling and Reporting Mechanism |
CN104836648A (zh) * | 2014-02-12 | 2015-08-12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rlc am模式的快速重传和反馈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3GPP: "3GPP TS 36.322 V8.0.0", 《3GPP》, pages 4 * |
3GPP: "TS 36.322 V8.0.0", pages 4 * |
ERICSSON: "R2-073229 "RLC window operation"", 3GPP TSG_RAN\\WG2_RL2, no. 2, pages 4 *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34133A1 (zh) * | 2018-08-16 | 2020-02-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1405609A (zh) * | 2019-01-02 | 2020-07-10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设备 |
CN111405609B (zh) * | 2019-01-02 | 2023-04-07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设备 |
CN110035016A (zh) * | 2019-02-26 | 2019-07-19 | 北京钰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0035016B (zh) * | 2019-02-26 | 2023-03-10 | 北京钰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21147015A1 (zh) * | 2020-01-22 | 2021-07-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消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N111769913A (zh) * | 2020-05-20 | 2020-10-13 | 上海橙群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3143431A1 (zh) * | 2022-01-28 | 2023-08-03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15021873A (zh) * | 2022-06-13 | 2022-09-06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27020A1 (zh) | 2018-07-12 |
CN108282273B (zh) | 2024-03-08 |
EP3557801B1 (en) | 2023-07-12 |
US11063709B2 (en) | 2021-07-13 |
US20190327033A1 (en) | 2019-10-24 |
EP3557801A4 (en) | 2019-12-18 |
EP3557801A1 (en) | 2019-10-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82273B (zh) | 分段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 |
US9860915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ving a receive window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
US8397119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feedback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1298863B1 (ko) | Mac 메시지 신뢰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KR20070108801A (ko) | 고속 데이터 처리를 위한 효율적인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
KR100612654B1 (ko) | 자동 재송신 요청을 위한 프레임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 |
KR20100051159A (ko) |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의 패킷 송수신 방법 | |
KR20060115498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송수신 단에서 상태정보를 포함하는pdu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 |
KR20080106385A (ko) | 패킷 데이터 분할 재전송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