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1608B - 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71608B
CN108271608B CN201810125129.3A CN201810125129A CN108271608B CN 108271608 B CN108271608 B CN 108271608B CN 201810125129 A CN201810125129 A CN 201810125129A CN 108271608 B CN108271608 B CN 1082716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eedlings
yunnan
catalpa
seed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251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71608A (zh
Inventor
汤聪
胡秀
邓业干
李月娇
吴郁璇
黄嘉琦
姬兵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251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716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71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1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71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16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园林绿化苗木培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是采用种子成簇直播法进行培育,将从15年生、健壮的云南石梓母树中采集的种子均匀的播种于育苗袋,施加自制的复合肥培育12个月,接着移栽到深和宽均为40cm的种植穴中,在移栽后第2年起,每年冬季将内侧枝条从基部疏去,施加自制的复合肥培育5年,即可移栽至园林。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培育出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具有丛生苗各主枝粗细均匀、空间分布亦均匀,树冠完整、美观,移植成活率高的优点,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园林绿化苗木培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树体可达到的高度、分枝点的高低以及主枝和侧枝的粗度比较,树木通常可分为乔木和灌木。乔木通常高大、分枝点高、主枝和侧枝的粗度有明显差异,灌木高不超过3米、分枝点接近地面、主枝和侧枝的粗度基本相等。由于乔木分枝点较高,常用于构建中上层园林空间,但空间围闭效果却不及灌木。将乔木培育成灌木型,即丛生型乔木,则可实现围闭功能,且营造新颖的景观效果,对提升园林景观的丰富性和观赏性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文献CN103168592A公开了一种丛生景观大树速培方法,按照下列步骤培植:(1)、选用至少3棵树苗紧密合并在一起,在各树苗相接处的根部用刀快速将部分树根切除,使各树苗相接处的根部紧密合并在一起,减少各树苗的树干相接处的缝隙;(2)、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各树苗分开,并在被切除根部的树苗的根部上喷上防止树苗虫害、快速愈合树苗根部伤口和使树根快速生长的药水;(3)、将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树苗再次按照步骤(1)进行合并,合并好后的树苗用固定件将合并在一起的树干外围严密裹覆好;(4)、将经过步骤(3)处理后的树苗竖直种植在大田或苗地上,并且在12小时内不得浇水,12小时后对树苗进行一次性浇透水,之后的整个培植过程,按照人工栽培树苗的常规管理方法实施肥水管理。该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培植出一种大型的景观树,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绿化的需要同时又不至于对自然环境造成损毁。
专利文献CN105918052A公开了一种紫薇丛生培育方法,所述紫薇丛生培育方法的步骤包括:选种、育苗养根、选苗、修苗、侧芽处理、育芽、选枝、侧枝定型、拆架、成型养护。该培育方法通过侧枝定型,侧枝多次修剪达到侧枝丛生挺立,枝叶茂盛,保持良好景观效果,提高成株景观价值的作用。
专利文献CN105850647A公开了一种榉树丛生培育方法,所述榉树丛生培育方法的步骤包括:选种、育苗、初步选苗、养根、二次选苗、苗木起挖、苗木处理、苗木丛植、培养成株、成株移植。该培育方法通过对根部的养护培育,保证苗木根部的生长,使苗木丛植后减少枝干间隙,避免枝干弯曲,提高景观效果。
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 Roxb.)为马鞭草科、云南石梓属半落叶、大乔木,分布于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以及耿马、沧源等县,垂直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广东、广西等省也有栽培。云南石梓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土层较清薄的地方均能生长,对病虫害有很强的抵抗力,木材具特殊的酸臭气味,白蚁等昆虫均不蛀食,很耐腐。云南石梓未开花的幼树不落叶,成熟大树于春季未落叶,随即开花,满树金黄,是一种优良的园林景观树种。
针对目前丛生型乔木的培育方法存在操作繁琐,维护成本高和移栽成活率较低的缺陷,不利于丛生型云南石梓的培育。因此,研究和开发出一种操作简便、移栽成活率高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培育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种子培育成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方法,将种子以均匀而适当的间距放在同一个育苗袋中培育,从种子萌发为幼苗起即成为整体,使其具有丛生苗各主枝粗细均匀、空间分布亦均匀,树冠完整、美观,移植成活率高的优点,有利于园林绿化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从15年生、健壮的云南石梓母树获得的种子浸泡12h,晾干后播种于直径为10cm的育苗袋中,所述育苗袋的基质成分及其重量比为泥炭:河沙:红壤土=1:1:2,以育苗袋中心点为圆心,离中心点3cm为半径划一圆圈,在圆圈上均匀的放置6粒种子,萌发孔向内,种子末端与圆圈相接;种子萌发后进行均匀的间苗,每袋保留3株幼苗,每袋施加复合肥1次,每天浇水1次,培育12个月,得1年生苗;
S2将步骤S1得到的1年生苗,以2.5×2.5m的株行距,挖深和宽均为40cm的种植穴,去掉育苗袋,将三株幼苗作为整体进行移栽,种植5年,在移栽后第2年起,每年冬季将内侧枝条从基部疏去,所述肥水管理为:种植时施加1次复合肥,以后每月追施复合肥1次;移植后至成活前进行人工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定时除草,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得到的1年生苗:高为0.5~0.7m,基部树干直径为0.8~0.9c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的移栽地土壤类型为红土壤。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肥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鸡粪60~70份、活性污泥8~14份、草木灰12~24份、海藻酸钠8~14份、土壤调节剂10~16份、辛硫磷4~8份、磷酸一氢钙4~6份、磷酸二氢钾8~10份、硫酸钾2~4份和氯化钙5~8份。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肥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鸡粪65份、活性污泥10份、草木灰22份、海藻酸钠12份、土壤调节剂14份、辛硫磷6份、磷酸一氢钙5份、磷酸二氢钾9份、硫酸钾3份和氯化钙6份。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污泥的污泥沉降比为18~22%,污泥体积指数为90~95ml/g,二沉池出水的溶解氧为1.2~1.8mg/L。
进一步地,所述土壤调节剂由膨润土、钠化后的海泡石和木质素磺酸钠按重量比(5~7):(2~4):(1~3)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土壤调节剂由膨润土、钠化后的海泡石和木质素磺酸钠按重量比6:3:2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钠化后的海泡石的制备方法为:
将海泡石加入到蒸馏水中,所述海泡石与蒸馏水的固液比为1g:45mL,接着加入碳酸钠,所述碳酸钠与海泡石的重量比为1:24,加热至55~65℃,搅拌1~2h,温室老化24h,真空抽滤,洗涤,干燥,即得。
本发明提供的草木灰为有机质含量为30~40%的草灰,而且含有大量未被彻底分解的植物残体、腐殖质和矿物质的天然有机物质。本发明将鸡粪、活性污泥和草木灰等原料用于复合肥料的制备,不仅可以提高肥料的营养成分,还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利于资源循环利用。
本发明提供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是采用种子成簇直播法进行培育,将从15年生、健壮的云南石梓母树中采集的种子播于育苗袋,施加自制的复合肥培育12个月,接着移栽到深和宽均为40cm的种植穴中,在移栽后第2年起,每年冬季将内侧枝条从基部疏去,施加自制的复合肥培育5年,即可移栽至园林。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培育出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分枝粗度平均为4.5m~5.0cm,且分枝均匀,移植成活率达96%以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可以大大提升云南石梓的应用形式。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肥料营养丰富、富含多种钙、磷等矿物质,具有为云南石梓的幼苗和大苗持续提供营养以及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和土壤透气性的作用的,从而提高了云南石梓的幼苗和大苗的成活率。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肥中的活性污泥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所述微生物有利于充分的分解鸡粪的营养成分;所含土壤调节剂能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含草木灰和辛硫磷、磷酸一氢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和氯化钙可以提供丰富的磷、钾和钙元素。同时,钾离子和钙离子等阳离子物质可以促动海藻酸钠形成交联网络结构的保护膜,有效的防止复合肥中水分和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本发明提供的由膨润土、钠化后的海泡石和木质素磺酸钠按一定重量比组成的土壤调节剂还可以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细胞膜相互作用,使微生物细胞内蛋白酶和其他营养物质流出,增加了复合肥料的氮元素含量。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肥各组分的有益成分及其相互作用为云南石梓提供了一个非常合适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提高云南石梓幼苗和大苗的存活率,从而确保云南石梓大苗移栽园林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提供的培育方法培育得到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具有丛生苗各主枝粗细均匀、空间分布亦均匀,树冠完整、美观,移植成活率高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
(2)本发明提供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移植成活率高,是一种适于园林绿化要求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种子直播示意图,其中:1为育苗袋(直径为10cm),2为以育苗袋为中心半径为3cm画的圆圈,3为云南石梓种子(直径为1.5cm),301为种子萌发孔,302为种子末端,4为育苗袋为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原料是市售常规原料,所述活性污泥购于合肥碧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所述鸡粪购于河北农富有机肥有限公司。
实施例1、一种钠化后的海泡石的制备
将海泡石加入到蒸馏水中,所述海泡石与蒸馏水的固液比为1g:45mL,接着加入碳酸钠,所述碳酸钠与海泡石的重量比为1:24,加热至60℃,搅拌2h,温室老化24h,真空抽滤,洗涤,干燥,即得。
实施例2、本发明复合肥
所述复合肥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鸡粪70份、活性污泥8份、草木灰12份、海藻酸钠8份、土壤调节剂10份、辛硫磷4份、磷酸一氢钙4份、磷酸二氢钾8份、硫酸钾2份和氯化钙5份;所述活性污泥的污泥沉降比为18~22%,污泥体积指数为90~95ml/g,二沉池出水的溶解氧为1.2~1.8mg/L;所述土壤调节剂由膨润土、钠化后的海泡石和木质素磺酸钠按重量比5:4:3组成;所述钠化后的海泡石为实施例1制得的钠化后的海泡石。
将上述鸡粪、活性污泥、草木灰和土壤调节剂先混合均匀,接着加入海藻酸钠、辛硫磷、磷酸一氢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和氯化钙搅拌均匀,即得。
实施例3、本发明复合肥
所述复合肥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鸡粪65份、活性污泥10份、草木灰22份、海藻酸钠12份、土壤调节剂14份、辛硫磷6份、磷酸一氢钙5份、磷酸二氢钾9份、硫酸钾3份和氯化钙6份;所述活性污泥的污泥沉降比为18~22%,污泥体积指数为90~95ml/g,二沉池出水的溶解氧为1.2~1.8mg/L;所述土壤调节剂由膨润土、钠化后的海泡石和木质素磺酸钠按重量比6:3:2组成;所述钠化后的海泡石为实施例1制得的钠化后的海泡石。
将上述鸡粪、活性污泥、草木灰和土壤调节剂先混合均匀,接着加入海藻酸钠、辛硫磷、磷酸一氢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和氯化钙搅拌均匀,即得。
实施例4、本发明复合肥
所述复合肥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鸡粪60份、活性污泥14份、草木灰24份、海藻酸钠14份、土壤调节剂16份、辛硫磷8份、磷酸一氢钙6份、磷酸二氢钾10份、硫酸钾4份和氯化钙8份;所述活性污泥的污泥沉降比为18~22%,污泥体积指数为90~95ml/g,二沉池出水的溶解氧为1.2~1.8mg/L;所述土壤调节剂由膨润土、钠化后的海泡石和木质素磺酸钠按重量比7:2:1组成;所述钠化后的海泡石为实施例1制得的钠化后的海泡石。
将上述鸡粪、活性污泥、草木灰和土壤调节剂先混合均匀,接着加入海藻酸钠、辛硫磷、磷酸一氢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和氯化钙搅拌均匀,即得。
实施例5、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
S1将从15年生、健壮的云南石梓母树获得的种子浸泡12h,晾干后播种于直径为10cm的育苗袋中,所述育苗袋的基质重量比为泥炭:河沙:红壤土为1:1:2,以育苗袋中心点为圆心,离中心点3cm为半径划一圆圈,在圆圈上均匀的放置6粒种子,萌发孔向内,种子末端与圆圈相接(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种子萌发后进行均匀的间苗,每袋保留3株幼苗,每袋施加复合肥1次,每次0.2g,每天浇水1次,培育12个月,得高为0.5~0.7m,基部树干直径为0.8~0.9cm的1年生苗;
S2将步骤S1得到的1年生苗,以2.5×2.5m的株行距,挖深和宽均为40cm的种植穴,去掉育苗袋,将三株幼苗作为一个整体移栽到广州市白云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白云苗圃的红土壤地,种植5年,在移栽后第2年起,每年冬季将内侧枝条从基部疏去,所述肥水管理为:种植时每穴施加150g复合肥,以后每月追施加复合肥1次,每次10g;移植后至成活前进行人工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定时除草,即得。
对比例1、一种复合肥
所述复合肥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鸡粪65份、活性污泥10份、草木灰22份、壳聚糖12份、土壤调节剂14份、辛硫磷6份、磷酸一氢钙5份、磷酸二氢钾9份、硫酸钾3份和氯化钙6份;所述活性污泥的污泥沉降比为18~22%,污泥体积指数为90~95ml/g,二沉池出水的溶解氧为1.2~1.8mg/L;所述土壤调节剂由膨润土、钠化后的海泡石和木质素磺酸钠按重量比6:3:2组成;所述钠化后的海泡石为实施例1制得的钠化后的海泡石。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类似。
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将海藻酸钠替换为壳聚糖。
对比例2、一种复合肥
所述复合肥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鸡粪65份、活性污泥10份、草木灰22份、海藻酸钠12份、黄腐酸钾14份、辛硫磷6份、磷酸一氢钙5份、磷酸二氢钾9份、硫酸钾3份和氯化钙6份;所述活性污泥的污泥沉降比为18~22%,污泥体积指数为90~95ml/g,二沉池出水的溶解氧为1.2~1.8mg/L。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类似。
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土壤调节剂为黄腐酸钾。
对比例3、一种复合肥
所述复合肥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鸡粪65份、活性污泥10份、草木灰22份、海藻酸钠12份、土壤调节剂14份、辛硫磷6份、磷酸一氢钙5份、磷酸二氢钾9份、硫酸钾3份和氯化钙6份;所述活性污泥的污泥沉降比为18~22%,污泥体积指数为90~95ml/g,二沉池出水的溶解氧为1.2~1.8mg/L;所述土壤调节剂由膨润土和木质素磺酸钠按重量比8:3组成。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类似。
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土壤调节剂为膨润土和木质素磺酸钠按重量比为8:3组成。
对比例4、一种复合肥
所述复合肥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鸡粪65份、活性污泥10份、草木灰22份、海藻酸钠12份、土壤调节剂14份、辛硫磷6份、磷酸一氢钙5份、磷酸二氢钾9份、硫酸钾3份和氯化钙6份;所述活性污泥的污泥沉降比为18~22%,污泥体积指数为90~95ml/g,二沉池出水的溶解氧为1.2~1.8mg/L;所述土壤调节剂由膨润土、海泡石和木质素磺酸钠按重量比6:3:2组成。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类似。
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土壤调节剂由膨润土、海泡石和木质素磺酸钠按重量比6:3:2组成。
对比例5、一种复合肥
所述复合肥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鸡粪65份、活性污泥10份、草木灰22份、海藻酸钠12份、土壤调节剂14份、辛硫磷6份、磷酸一氢钙5份、磷酸二氢钾9份、硫酸钾3份和氯化钙6份;所述活性污泥的污泥沉降比为18~22%,污泥体积指数为90~95ml/g,二沉池出水的溶解氧为1.2~1.8mg/L;所述土壤调节剂由膨润土、钠化后的海泡石和木质素磺酸钠按重量比1:1:1组成;所述钠化后的海泡石为实施例1制得的钠化后的海泡石。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类似。
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土壤调节剂由膨润土、钠化后的海泡石和木质素磺酸钠按重量比1:1:1组成。
试验例一、复合肥的营养成分测定
1、试验材料: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和对比例5制备得到的复合肥。
2、试验方法:采用NSTD-8化肥快速检测仪对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和对比例5制备得到的复合肥中的氮、磷和钾含量进行测定。
3、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复合肥的营养成分测定试验数据
氮(g/kg) 磷(g/kg) 钾(g/kg)
实施例2 45 149 95
实施例3 47 154 101
实施例4 44 145 94
对比例2 24 73 54
对比例3 29 84 59
对比例4 30 99 66
对比例5 37 109 75
由表1的复合肥的营养成分测定试验数据可知:
本发明实施例2~4制备得到的复合肥中氮≥44g/kg,磷≥145g/kg,钾≥94g/kg,氮、磷、钾含量高,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肥营养丰富,完全满足丛生型云南石梓幼苗和大苗的营养需要,确保丛生型云南石梓幼苗和大苗的成活率。而对比例2~5组的复合肥中的氮、磷、钾含量下降严重,说明土壤调节剂的种类和比例对复合肥的营养成分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云南石梓的幼苗和大苗的成活率。
试验例二、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质量测定试验
1、试验材料:
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和对比例5制备得到的复合肥。
2、试验方法:
采用实施例5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培育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复合肥分别采用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和对比例5制备得到的复合肥,标记分为8组,每组30株。测定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分枝的粗度,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移植成活率;其中:
2.1、分枝粗度的测定:
分枝粗度的测定均采用卷尺实测,分别精确到毫米。
2.2、移植成活率的测定:
将培育好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分三次在树冠的不同方向断根,促发新根,统一成苗年龄为6年。在最后一次断根后2个月,采用常规大树移植的方法,将成苗移植到旁边的地块。为充分模拟长途运输及装卸所需时间,起苗后三天再种植。移植后三个月检查植株的成活率。
3、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质量测定数据
分枝的粗度 移植成活率(%)
实施例2组 4.71±0.11 96±1.3
实施例3组 5.02±0.21 97±1.5
实施例4组 4.51±0.22 96±1.2
对比例1组 3.53±0.31 92±1.2
对比例2组 2.91±0.31 85±1.3
对比例3组 2.72±0.21 83±1.4
对比例4组 3.21±0.11 88±1.3
对比例5组 3.81±0.41 94±1.4
由表2可知,施加本发明实施例2~4制备得到的复合肥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分枝粗度大于4.51cm,移植成活率大于96%以上,而施加本发明对比例1~5制备得到的复合肥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分枝粗度和移植成活率等效果降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肥各成分相互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长势和移栽成活率。
试验例三、不同播种间距的种子对丛生苗质量的影响
1、试验材料:
采用实施例5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进行培育,对云南石梓种子与育苗袋中心的半径不同进行质量观察,具体处理如表3所示,复合肥均采用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复合肥。采用上述培育方法同时各培育30株,培育后的成苗年龄为6年,测定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分枝的粗度和分枝的均匀度、分枝的空间分布均匀度、冠形美观度、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移植成活率;其中:
2、测定方法:
2.1、分枝的粗度和分枝的均匀度、分枝的空间分布均匀度和冠形美观度的测定:
分枝的粗度和分枝的均匀度测定均采用卷尺实测,分别精确到厘米和毫米;分枝的空间分布均匀度和冠形美观度采用目测,分优、良、中、差四级进行评价。
2.2、移植成活率的测定:
将培育好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分三次在树冠的不同方向断根,促发新根,统一成苗年龄为6年。在最后一次断根后2个月,采用常规大树移植的方法,将成苗移植到旁边的地块,为充分模拟长途运输及装卸所需时间,起苗后三天再种植,移植后三个月检查植株的成活率。
3、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对比试验数据
Figure BDA0001573285860000101
由表3可知,种子萌发孔离育苗袋中心的距离越大,各主枝粗度将会越大,但丛生不够紧密、稳定性降低,移植成活率降低。而种子萌发孔离育苗袋中心的距离过小,会导致萌发出的幼苗生长空间不足,相互挤压,分枝的粗度较低、分枝的空间分布也不均匀,最终成株的整体质量和售价较低。因此,种子萌发孔离育苗袋中心的距离为1.5cm较为适宜。
试验例四、与临时组拼法的对比试验
1、试验材料:
采用实施例5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培育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为试验组,以取直径为20厘米、高30厘米的育苗袋,每袋均匀播种2~3粒,种子萌发后,进行均匀的间苗,每袋仅保留1株幼苗培育5年,分别将苗龄为5年的植株挖起,修剪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根系和枝叶,以便于将3株靠合在一起,定植于深和宽均为40cm的种植穴,并进行绑扎培育,作为对照组I;以取直径为20厘米、高30厘米的育苗袋,每袋均匀播种2~3粒,种子萌发后,进行均匀的间苗,每袋仅保留1株幼苗培育1年,苗龄为1年生,将3株1年生幼苗定植于深和宽均为40cm的种植穴,每株与穴中心点的间距为1.5厘米,各株之间尽可能的均匀分布,作为对照组II;复合肥均采用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复合肥。采用上述三种培育方法同时各培育30株,培育后的成苗年龄为6年,测定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分枝粗度和分枝均匀度、分枝的空间分布均匀度和移植成活率;
2、测定方法:
2.1、分枝的粗度和分枝均匀度、分枝的空间分布均匀度和冠形美观度的测定:
分枝的粗度和分枝均匀度测定均采用卷尺实测,分别精确到厘米和毫米;分枝的空间分布均匀度和冠形美观度采用目测,分优、良、中、差四级进行评价。
2.2、移植成活率的测定:
将培育好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分三次在树冠的不同方向断根,促发新根,统一成苗年龄为6年。在最后一次断根后2个月,采用常规大树移植的方法,将成苗移植到旁边的地块,为充分模拟长途运输及装卸所需时间,起苗后三天再种植,移植后三个月检查植株的成活率。
3、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对比试验数据
Figure BDA0001573285860000111
由表4可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培育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具有树体分枝均匀、冠形美观度高、结构稳定性好、移植成活率高的优点。由于云南石梓生长速度较快,5年生的大苗高6米以上、胸径6厘米以上,采用对照组I的培育方法,将3~5株大苗组拼在一个种植穴中,需要对其根系和分枝进行大幅度修剪,对树体的损伤较大。定植后常有1~2株死亡,导致冠幅不完整、分枝的空间均匀度差,即使暂时成活,往往在移植至工地的过程中死亡。采用对照组II的培育方法,即采用1年生苗进行组拼,由于对组拼间距的控制不如直播法容易操作,其主枝空间分布均匀度、冠形及移栽成活率,仍较种子直播法逊色。种子直播法的优点在于三个主枝的根系从种子萌发时期即密切缠绕、融为一体,移栽成活率高。再加上直播时进行了种子优选、间苗和准确的间距控制,主枝间生长空间和营养分配均衡、粗度一致、空间分布均匀度都较优。

Claims (5)

1.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从15年生、健壮的云南石梓母树获得的种子浸泡12h,晾干后播种于直径为10cm的育苗袋中,所述育苗袋基质的成分及其重量比为泥炭:河沙:红壤土=1:1:2,以育苗袋中心点为圆心,离中心点3cm为半径划一圆圈,在圆圈上均匀的放置6粒种子,萌发孔向内,种子末端与圆圈相接;种子萌发后进行均匀的间苗,每袋保留3株幼苗,每袋施加复合肥1次,每天浇水1次,培育12个月,得1年生苗;所述复合肥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鸡粪65份、活性污泥10份、草木灰22份、海藻酸钠12份、土壤调节剂14份、辛硫磷6份、磷酸一氢钙5份、磷酸二氢钾9份、硫酸钾3份和氯化钙6份,所述土壤调节剂由膨润土、钠化后的海泡石和木质素磺酸钠按重量比6:3:2组成;
S2将步骤S1得到的1年生苗,以2.5×2.5m的株行距,挖深和宽均为40cm的种植穴,去掉育苗袋,将三株幼苗作为整体进行移栽,种植5年,在移栽后第2年起,每年冬季将内侧枝条从基部疏去,肥水管理为:种植时施加1次复合肥,以后每月追施复合肥1次;移植后至成活前进行人工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定时除草,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得到的1年生苗:高为0.5~0.7m,基部树干直径为0.8~0.9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移栽地土壤类型为红土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污泥的污泥沉降比为18~22%,污泥体积指数为90~95ml/g,二沉池出水的溶解氧为1.2~1.8mg/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钠化后的海泡石的制备方法为:
将海泡石加入到蒸馏水中,所述海泡石与蒸馏水的固液比为1g:45mL,接着加入碳酸钠,所述碳酸钠与海泡石的重量比为1:24,加热至55~65℃,搅拌1~2h,温室老化24h,真空抽滤,洗涤,干燥,即得。
CN201810125129.3A 2018-02-07 2018-02-07 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 Active CN1082716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5129.3A CN108271608B (zh) 2018-02-07 2018-02-07 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5129.3A CN108271608B (zh) 2018-02-07 2018-02-07 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1608A CN108271608A (zh) 2018-07-13
CN108271608B true CN108271608B (zh) 2020-08-28

Family

ID=62807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25129.3A Active CN108271608B (zh) 2018-02-07 2018-02-07 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7160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4572A (zh) * 2011-04-26 2012-10-31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植物培育基体及其制造和应用
CN103168592A (zh) * 2013-03-26 2013-06-26 蒋优元 丛生景观大树速陪的方法
CN203575215U (zh) * 2013-08-15 2014-05-07 随裕斌 一种育苗专用装置
CN105850647A (zh) * 2016-05-16 2016-08-17 南京红森苗木有限公司 一种榉树丛生培育方法
CN105961168A (zh) * 2016-03-04 2016-09-28 美比欧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装置
CN106167433A (zh) * 2016-07-11 2016-11-30 合肥扬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花生种植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4572A (zh) * 2011-04-26 2012-10-31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植物培育基体及其制造和应用
CN103168592A (zh) * 2013-03-26 2013-06-26 蒋优元 丛生景观大树速陪的方法
CN203575215U (zh) * 2013-08-15 2014-05-07 随裕斌 一种育苗专用装置
CN105961168A (zh) * 2016-03-04 2016-09-28 美比欧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装置
CN105850647A (zh) * 2016-05-16 2016-08-17 南京红森苗木有限公司 一种榉树丛生培育方法
CN106167433A (zh) * 2016-07-11 2016-11-30 合肥扬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花生种植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云南石梓种子育苗造林";云南省林科所勋旺林场;《云南林业科技通讯》;19791231;第28-3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1608A (zh) 2018-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3111B (zh) 油橄榄扦插育苗的方法
CN103609278B (zh) 一种日光温室西瓜栽培方法
CN110122297A (zh) 一种薄壳山核桃两段容器育苗方法
CN102301896B (zh) 一种锦带花乔木化种植方法
CN107567926A (zh) 一种无花果与芦笋套种方法
CN104737782A (zh) 一种南方桑枝竹荪的种植方法
CN111972204A (zh) 一种新型立地式控根容器栽培蓝莓的方法
CN105052654A (zh) 一种火龙果种植方法
CN107182754B (zh) 一种牡丹的容器无土栽培工艺
CN114208618B (zh) 一种一年两季促成栽培提高芍药繁殖效率的方法
CN102124908B (zh) 工厂化单损伤培育腾冲红花油茶本砧嫁接苗技术
CN113951033A (zh) 一种暖湿环境促进榴莲高产的方法
CN107047170A (zh) 一种柽柳扦插快速繁殖方法
CN108377830B (zh) 一种丛生型红花天料木大苗的培育方法
CN102550271A (zh) 耐寒天竺桂种质容器苗商品化培育方法
CN109247178B (zh) 一种提高丝绵木盐碱地种植成活率的方法
CN110278822B (zh) 一种在高海拔地区栽培桃树的方法
CN109644767B (zh) 一种油用牡丹的培育方法
CN107047183A (zh) 一种龙眼种植方法
CN108522114B (zh) 一种适用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沿海地区生态绿化的方法
CN105746288B (zh) 一种卡西亚松扦插育苗体系的建立方法
CN108271608B (zh) 一种丛生型云南石梓大苗的培育方法
CN111837786B (zh) 一种多品种油茶的栽培方法
CN111602587B (zh) 一种优化轻型基质辽东栎无纺布容器苗根团的方法
CN112075279A (zh) 一种杨梅果树北方引种栽培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3000 Guangren Building, No. 1 Guangren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10th Floor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3000 Guangren Building, No. 1 Guangren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10th Floor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Hengsheng Garden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Shiren

Inventor after: Tang Cong

Inventor after: Hu Xiu

Inventor after: Deng Yegan

Inventor after: Li Yuejiao

Inventor after: Wu Yuxuan

Inventor after: Huang Jiaqi

Inventor after: Ji Bingbing

Inventor before: Tang Cong

Inventor before: Hu Xiu

Inventor before: Deng Yegan

Inventor before: Li Yuejiao

Inventor before: Wu Yuxuan

Inventor before: Huang Jiaqi

Inventor before: Ji Bingb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