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9079A - Hce移动交通卡结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Hce移动交通卡结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9079A
CN108269079A CN201710316870.3A CN201710316870A CN108269079A CN 108269079 A CN108269079 A CN 108269079A CN 201710316870 A CN201710316870 A CN 201710316870A CN 108269079 A CN108269079 A CN 108269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ssion key
information
mobile phone
extra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168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69079B (zh
Inventor
张在洋
申光吉
全振荣
权赫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P
Original Assignee
V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P filed Critical VP
Publication of CN108269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9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69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9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4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ll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2Aspects of commerce using mobile devices [M-devices]
    • G06Q20/3223Realising banking transactions through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22Payment schemes or models
    • G06Q20/28Pre-payment schemes, e.g. "pay befo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8RFID or NFC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4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cards, e.g. integrated circuit [IC] cards or magnetic cards
    • G06Q20/342Cards defining paid or billed services or quant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9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involving key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3Solvency checks
    • G06Q50/40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即便是在通信故障情况下也可进行交通相关结算的HCE方式的结算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交通卡结算方法,可预先额外地接收并存储结算所需会话密钥,来防患通信故障。通过额外会话密钥,即使在下车或换乘时出现通信故障也可进行结算,由此可防止因通信故障造成结算无法进行给用户带来的不便。

Description

HCE移动交通卡结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卡结算方法,具体地,涉及可以使用移动终端机以HCE方式进行结算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融科技(Fin-Tech)作为金融(Financial)和科技(Technology)的合成词,通过金融和IT的融合,使金融服务和产业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在金融科技的结算市场中,为了使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活性化而不断尝试。
NFC结算方法有两个类型,安全单元SE(Security Element)型和主机卡仿真HCE(Host Card Emulation)。SE方式,SE的情况,由于在额外的硬件(USIM)中存储金融信息,因此其保安性较高,认证处理步骤简单,用户可用性较高,这是其优点。HCE方式,将卡中存有的金融信息存储在云服务器中,用智能手机的APP来使用该信息,基于NFC通信来执行结算。这两种方法的决定性差别在于将金融信息存储在哪里进行保管,SE是存储在额外的硬件中,而HCE是移动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中以数据的形式保管。
直到本发明归档之时比较活跃的结算方式主要是SE方式。但是,由于SE方式在开发时一定需要MNO(Mobile Network Operator)运营商的合作,因此,在不直接持有USIM的卡公司、银行等金融公司的立场来说,对项目扩张是个阻碍。
在另一方面,HCE方式,由于将金融信息存储在云服务器中,因此在结算时需要通过智能手机APP与云服务器通信。但是,由于在因为各种原因通信不顺畅或无法通信的情况下,用户会在结算中遇到不便,因此HCE方式有可能会被用户冷落。
因此,需要一种HCE方式,即使在通信故障发生时,仍不会对用户造成结算不便。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大韩民国公开特许公报第10-2016-0022431号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用于提出一种交通卡结算方法,其在使用交通手段时,可将移动终端机的通信故障带来的不便最小化。
本说明书中记载的解决课题,不限于上面所提及的,没有提及的其他解决课题,从业者可从下面的记载中明确理解。
课题的解决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根据本发明的交通卡结算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当接收到来自交通终端机的结算信息请求时,确认是否持有会话密钥;步骤(b),当所述步骤(a)中是不持有会话密钥的情况,向结算服务器请求会话密匙(下称“最初会话密钥”)并接收密匙后请求交通卡信息,或者,当所述步骤(a)中是持有会话密钥的情况,向所述结算服务器请求交通卡信息;步骤(c),接收来自所述结算服务器的交通卡信息后,向所述交通终端机提供结算所需信息,并接收支付结果;步骤(d),将所述支付结果传送至所述结算服务器后,向所述结算服务器请求会话密钥;和步骤(e),存储从所述结算服务器接收的会话密钥(下称“额外会话密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额外会话密钥,是仅在交通终端机中才结算有效的会话密钥。
这种情况下,所述额外会话密钥,是仅在与所述步骤(a)中请求结算信息的交通终端机相同的交通终端机中才结算有效的会话密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额外会话密钥,包含可结算上限金额的相关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额外会话密钥,是多个会话密钥。
这种情况,所述额外会话密钥,是至少三个以上,具体地,所述额外会话密钥的个数,是2N+1个(N是大于1的自然数)。
此外,所述多个额外会话密钥,进一步包含结算顺序的相关信息。
这种情况下,所述多个额外会话密钥中第偶数个额外会话密钥,可包含从第奇数个会话密钥的使用时间起可以使用的有效时间信息。此外,所述多个额外会话密钥中第奇数个额外会话密钥,包含前一个第奇数个会话密钥被有效使用时可以使用的条件信息。
所述的交通卡结算方法,被制定为可在计算机中执行各步骤,可被实现为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中记录的计算机程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移动终端机的通信出现故障,用于使用交通手段的结算也能顺利进行。
本发明中记载的效果,不限于上面所提及的,没有提及的其他效果,从业者可从下面的记载中明确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先前技术的HCE交通卡的结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交通卡的结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机的构成的框图。
符号说明
100:移动终端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来使对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可以容易实施。正如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可以容易理解的,后面所述的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概念和范围的范围内,可被变更为各种形态。在附图中相同或者相似的部分尽可能的用相同的附图符号来表示。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只不过是用来说明特定的实施例,其意图并不在于用来限定本发明。在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也包含不是非常明确表示相反意思的的复数形式。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包含”的意思,指的是将特定特性、领域、精髓、步骤、动作、要素和/或成分具体化,并不是将其他特性、领域、精髓、步骤、动作、要素和/或群的存在或附加排除的意思。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及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具有的意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备通常知识的人一般可以理解的意思相同。事先定义的术语,具有与相关技术文献和现在公开的内容符合的意义,除非是额外说明或定义,其应该被理解为非常正式的意义。
首先,在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交通卡结算方法之前,首先来看下现有技术的问题。
图1是根据先前技术的HCE交通卡的结算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可以确认到交通终端机10、智能手机20和结算服务器30。所述交通终端机10指的是安装在公交车或地铁中可以结算交通费的终端机。所述交通终端机10,可在所述智能手机20及交通卡被追踪注标(tag)时,根据事先设定的交通费用结算算法,读取出所述智能手机20和交通卡中存储的信息,来进行结算。所述交通终端机10的交通费结算算法是公知的技术,由于不是本说明书中要说明的技术的核心事项,因此省略其具体说明。此外,所述交通终端机10包含NFC模块,可进行NFC通信。
所述智能手机20安装有NFC模块及应用软件,可以在HCE方式中结算交通费。此外,所述智能手机2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结算服务器30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结算服务器30,可根据HCE方式来存储结算信息,根据所述智能手机20的结算相关请求提供所需信息的角色。
所述智能手机20的用户,可追踪注标(tag)于上述交通终端机10来结算交通费。此时,交通终端机10,可传送结算信息请求。所述结算信息,是用于结算手段的卡的信息等结算算法的开始所需的信息。接收到所述结算信息请求的所述智能手机20,向所述结算服务器30请求交通卡信息。所述结算服务器30向所述智能手机20传送交通卡信息,接收到交通卡信息的所述智能手机20传送对结算信息的应答。所述交通终端机10传送购买信息,以此所述智能手机20传送购买信息的应答。所述购买信息包含结算金额、时间等。最后,所述交通终端机10传送支付结果信息,将其接收的智能手机20将所述支付结果信息传送至所述结算服务器30,所述结算服务器30通过对传送结果的相关应答来完成结算。
如通过图1所示,根据HCE方式,为进行结算,一定要实现智能手机20和结算服务器30之间的通信。但是,所述智能手机20出现问题、通信环境不稳定、用户的操作不熟练、与MNO商家协议的数据通信的使用协议(如通信费用套餐)等,各种问题造成无法进行通信的情况,无法进行HCE结算。尤其是,为进行交通费用的结算,不仅上车时要进行结算,而且下车时的追踪注标(tag)结算(追加的费用)、换乘费用结算等连续的结算也都需要可以进行。如果乘车时所述智能手机20和结算服务器31之间的通信是可能的,但是之后下车结算或换乘结算时无法通信,那么会给用户带来更多不便。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交通卡结算方法,想要解决该问题。
下面以附图为中心,对根据本发明的交通卡结算方法进行说明。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交通卡的结算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2,可以确认到交通终端机10、移动终端机100、结算服务器30。上述交通终端机10及结算服务器30与图1所示的交通终端机及结算服务器相同。因此,以所述移动终端机100为中心来对根据本发明的交通卡结算方法进行说明。
当用户为进行交通结算而将所述移动终端机100追踪注标(tag)于所述交通终端机10上时,所述交通终端机10,向所述移动终端机100传送结算信息请求。接收所述结算信息请求的所述移动终端机100,判断是否持有会话密钥(Session Key)。会话是指用于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维持一定状态的ID。对于所述会话概念,由于是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在本发明中,所述会话密钥(Session Key),是指所述结算服务器30为使所述移动终端机100可与所述交通终端机10进行结算而提高的信息。因此,所述移动终端机100存储有效的会话密钥值时,与所述交通终端机10的结算变得可能。
当未持有会话密钥时,所述移动终端机100,向所述结算服务器30请求会话密钥。收到请求提供会话密钥的所述结算服务器30,确认用户的金融信息,并确认该用户的帐户余额或信用卡结算额度等,判断可否发给会话密钥。即,确认请求会话密钥的用户是否可以进行支付。当用户的支付能力可以满足条件时,所述结算服务器30,将会话密钥传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机100。接收到所述会话密钥的移动终端机100,作为下一步骤,请求交通卡信息。另一方面,当持有会话密钥时,移动终端机100不经过请求会话密钥的步骤,而是直接请求交通卡信息。
所述结算服务器30向所述移动终端机100传送交通卡信息,接收到交通卡信息的所述移动终端机100,传送结算信息应答。所述交通终端机10传送购买信息,以此,所述移动终端机100,传送购买信息应答。所述交通终端机10,传送支付结果信息,接收到该结果信息的移动终端机100,将上述支付结果信息传送至上述结算服务器30,上述结算服务器30,将传送结果的相关应答传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机100。图2中的3至10的过程,与图1中图示的4至9的以往HCE方式的结算方法相同。即,在交通终端机10和移动终端机100之间,根据HCE方式的结算算法相同。
然后,移动终端机100向所述结算服务器30请求会话密钥。收到会话密钥请求的所述结算服务器30,判断请求会话密钥的用户是否可以支付并发给会话密钥,并将其传送给所述移动终端机100。收到上述会话密钥的所述移动终端机100,将所述会话密钥存储至存储器装置中。
将根据本发明的交通卡结算方法和现有技术的差别之处进行简要说明的话,将结算所需会话密钥从所述结算服务器30预先接收并存储在移动终端机100中。将会话密钥预先存储至移动终端机100的情况,在需要结算的瞬间,即使所述移动终端机100的通信无法进行,也可使用预先存储好的会话密钥,来进行结算。
当用户乘坐公共汽车或地铁时,一开始将移动终端机100追踪注标(tag)于交通终端机10。然后,再下车或换乘时,要额外再将移动终端机100追踪注标(tag)至交通终端机10。下文中,在本发明中为方便理解,将最初上车时把所述移动终端机100追踪注标(tag)至交通终端机而从所述结算服务器30接收的会话密钥命名为“最初会话密钥”,且将在传送所述支付结果之后从所述结算服务器30接收的会话密钥命名为“额外会话密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额外会话密钥,可以是只在交通终端机中结算有效的会话密钥。所述额外会话密钥,可以用于应对用户下车时所述移动终端机100的通信无法进行的状况。由此,所述额外会话密钥,可以提供限制,来使只在交通终端机中结算有效。
优选地,所述额外会话密钥,可以是只与最初会话密钥发行时请求结算信息的交通终端机相同的交通终端机中才结算有效的会话密钥。地铁的情况,由于乘车的车站和下车的车站有可能不同,因此可以通过交通手段的相关识别信息对额外会话密钥加以限制。即,在发行最初会话密钥时,当请求结算信息的交通终端机是地铁中安装的交通终端机时,额外会话密钥也是只在地铁中安装的交通终端机中可以结算的会话密钥。这种情况下,所谓相同的交通终端机,指的是在相同系统的交通手段中安装的交通终端机。此外,公共汽车的情况,由于是从搭乘的车上下车,所以,在发行最初会话密钥时请求结算信息的交通终端机,和下车时的交通终端机并无不同。即,发行最初会话密钥时,请求结算信息的交通终端机是公共汽车中安装的交通终端机的情况,额外会话密钥,也是只在相同的公共汽车中安装的交通终端机中可以结算的会话密钥。因此,公共汽车的情况,可以额外给额外会话密钥加上交通手段及公共汽车的识别信息的限制。这种情况下,相同的交通终端机,意味着是物理上在同一个交通手段中安装的交通终端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额外会话密钥,可包含可结算的上限金额的相关信息。在本发明申请时,交通费,在最初乘车时收取基本费用,下车时根据距离收取额外费用。作为一个例子,一般的市内公共汽车,是在10公里以内收取基本费、10~40公里的区间每5公里额外收取100韩元的费用、超出40公里时不管距离如何只额外收取100韩元的收费体制。因此,在下车时额外收取的最大附加费用是700韩元。所述额外会话密钥,由于是用于应对在用户下车时所述移动终端机100的通信无法进行的情况,因此,所述额外会话密钥,可包含最多可结算700韩元的上限限额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额外会话密钥,可以是多个会话密钥。交通手段的情况,可以换乘。因此,除下车时需要的会话密钥之外,一并预先请求换乘时所需的会话密钥和并存储。所述多个会话密钥,是每追踪注标(tag)于各交通终端机一次(结算一次)才有效一次的会话密钥。
优选地,所述额外会话密钥,是至少三个以上。即,假设换乘一次,可考虑到下车时追踪注标(tag)、换乘上车时追踪注标(tag)、换乘下车时追踪注标(tag)。
具体地,所述额外会话密钥的个数可以是2N+1个(N为1以上的自然数)。因为假设换乘次数是1次、2次、3次,那么下车以后,考虑换乘乘车和下车,需要3、5、7个,也就是2N+1个额外会话密钥。
同时,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额外会话密钥可进一步包含结算顺序的相关信息。也就是说,可根据下车和换乘顺序,来决定要使用的会话密钥的次序。
优选地,所述多个额外会话密钥中,第偶数个额外会话密钥,可包含有效时间信息,即,从第奇数个会话密钥的使用时间起可以使用的有效时间信息。在本发明申请当时,换乘交通费,是在从前一交通手段上下来后30分钟之内乘车时才有效。用户为应对换乘的情况而存储多个额外会话密钥,但是用户也可能不换乘。因此,向换乘时使用的第偶数个额外会话密钥赋予可以使用的有效时间的制约。这种情况下,由于可使用的有效时间与下车时追踪注标(tag)的时间相关联,因此,可设置为,规定一个从第奇数个会话密钥的使用时间起可使用的有效时间。
进一步,所述多个额外会话密钥中第奇数个额外会话密钥,可包含条件信息,即,只有在当前一个第奇数个会话密钥已被有效使用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的条件信息。用户在30分钟内没有换乘而使第偶数个额外会话密钥无效的情况,有可能只有第奇数个会话密钥被剩下。因此,为使第奇数个会话密钥也无效,可制定限制,即,通过第奇数个额外会话密钥只有在前一第奇数个会话密钥被有效使用时才可以使用的条件信息,来限制其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机100,在请求所述额外会话密钥时,可定下额外会话密钥的个数来请求。作为一个例子,所述请求的额外会话密钥的个数,可根据用户来设定。作为另一个例子,所述请求的额外密钥的个数,可根据用户的交通手段使用历史记录来设定。将用户追踪注标(tag)于交通终端机的历史记录存储并加以分析,判断是否发生换乘活动,当将要发生换乘活动时,通过对换乘次数的统计分析,来设定额外会话密钥的个数。作为另一个例子,所述请求的额外会话密钥的个数,可根据最初会话密钥被使用的交通终端机的信息来设定。当用户要在特定交通终端机(例如特定的站)上安装的交通终端机上追踪注标(tag)的情况,可通过对换乘活动发生的历史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来决定额外会话密钥的个数。
根据本发明的交通终端机10及移动终端机100,可通过NFC模块进行通信。该NFC模块支持10厘米左右的距离中终端机之间的非接触式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模块可以以卡模式、阅读器模式和P2P模式中的任何一个来操作。此时,所述交通终端机10以阅读器模式操作,所述移动终端机100可以以卡模式来操作。当所述交通终端机10的NFC模块以阅读器模式操作时,上述交通终端机10,可以从所述移动终端机100的追踪注标(tag)中读取数据。此时,所述交通终端机10从追踪注标(tag)中接收到的数据,可以作为NFC论坛规定的数据交换格式(NFC Data Exchange Format)被编码。此外,在NFC论坛定义了四个记录类型。更具体地,在NFC论坛中,规定了智能海报(Smart Poster),文本(Text),URI(Uniform ResourceIdentifier)及常规控制(General Control)等4个RTD(Record Type Definition)。上述交通终端机10,可从所述移动终端机100接收结算所需的常规控制类型信息,根据控制内容来执行适合的结算动作。对于上述移动终端机100的NFC模块作为卡模式来操作的情况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省略其反复说明。
图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机的构成的框图。
参照图3,上述移动终端机100,可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输入单元120、传感单元140、输出单元150、接口单元160、存储器170、控制单元180和电源供给单元190等。图3中所示的组件,并不实现移动终端机所必需的,在本发明中说明的移动终端机,可以具有比上面列出的组件多,或者具有更少的组件。
更具体地,所述组件中,无线通信单元110,可包含至少一个以上的模块,其可以使移动终端机100和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移动终端机100和其他移动终端机100之间,或者移动终端机100和外部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可以进行。此外,上述无线通信单元110,可包括将移动终端机100连接到至少一个以上的网络上的一个以上的模块。
这种无线通信单元110,可包含放送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因特网模块113、近距离通信模块114、位置信息模块115中的至少一个。
输入单元120,可包含用于视频信号输入的摄像头121或视频输入单元、用于音频信号输入的麦克风(microphone)122或音频输入单元、用于从用户接收输入的信息的用户输入单元123(例如触摸按键(touch key)、机械按键(mechanical key)等)。在输入单元120中收集来的声音数据或图片数据,可加以分析,处理为用户的控制命令。
传感单元140,可包含至少一个以上传感器,用于感测移动终端机内的信息、围绕移动终端机的周边环境信息及用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例如,传感单元140可包括下面中的至少一个:接近传感器141(proximity sensor)、照度传感器142(illumination sensor),触摸传感器(touch sensor)、加速度传感器(acceleration sensor)、磁传感器(magneticsensor)、重力传感器(G-sensor)、陀螺仪传感器(gyroscope sensor)、运动传感器(motionsensor)、RGB传感器、红外传感器(IR传感器:infrared sensor)、指纹识别传感器(fingerscan sensor)、超声波传感器(ultrasonic sensor)、光传感器(optical sensor,例如摄像头,参照121)、麦克风(microphone,参照122)、燃料计(battery gauge)、环境传感器(例如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辐射感测传感器、热感测传感器、气体感测传感器等)、化学传感器(例如电子鼻、医疗传感器、生体识别传感器等)。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公开的移动终端机,可将这些传感器中至少两个以上的传感器中传感的信息加以组合来使用。
输出单元150,用于产生视觉、听觉或触觉等相关的输出,可包含显示单元151、音响输出单元152、触感模块153、光输出单元154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单元151与触摸传感器构成交层结构或形成为一体,可以形成触摸屏。这种触摸屏,功能用作提供移动终端机100和用户之间的输入界面的用户输入单元123,同时还提供移动终端机100和用户之间的输出界面。
接口单元160,起连接至移动终端机100的各种外部设备的通道的作用。该接口单元160,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有线/无线耳机端口(port)、外部充电器端口、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memory card)端口、配备有识别模块的设备的连接端口、音频I/O(Input/Output)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在移动终端机100中,对应所述接口单元160上连接外部设备,可执行连接的外部设备相关的合适的控制。
此外,存储器170存储支持移动终端机100的各种功能的数据。存储器170可存储在移动终端机100中驱动的多个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或application)、用于移动终端机100的操作的数据、指令。这些应用程序中的至少一部分,可通过无线通信从外部服务器下载。此外,这些应用程序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离厂时自带于移动终端机100内,来用于移动终端机100的基本功能(例如电话呼入、电话呼叫功能、消息接收、短信发送功能)。另一方面,应用程序,可被存储在存储器170中、被安装在移动终端机100上、被控制单元180驱动来执行所述移动终端机的操作(或功能)。
除了与上述应用程序相关联的操作以外,通常控制单元180还控制移动终端机100的整体操作。控制单元180,通过上面所述的组件,来处理输入或输出的信号、数据、信息等,或者驱动存储器170中存储的应用程序,来向用户提供或处理合适的信息或功能。
此外,控制单元180,为驱动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应用程序,可控制如图3所示的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此外,控制单元180,为驱动所述应用程序,可将移动终端机100中包含的组件中至少两个以上互相组合来进行操作。
电源供给单元190在控制单元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源、内部电源的供电,给移动包含终端机100的各个组件供电。电源供给单元190包含电池,该电池可以是内置电池或可更换电池的形式。
所述各组件中至少一部分,可以操作为,为实现根据下面所述的各种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机的操作、控制或控制方法而相互合作。此外,所述移动终端机的动作、控制或控制方法,可由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70中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驱动来在移动终端机中实现。
在下文中,在讨论通过前述的移动终端机100来实现的各种实施例之前,先参照图3,对上面列出的组件来进行具体讨论。
首先,对无线通信单元110进行讨论,无线通信单元110的放送接收模块111,通过放送信道来从外部的放送管理服务器接收放送信号和/或放送相关信息。所述放送信道,可包含卫星信道、地面信道。可向所述移动终端机100提供至少两个以上所述放送接收模块,来同时接收至少两个放送信道的相关联播放送或放送信道切换。
移动通信模块112,在根据用于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或通信方法(例如GSM(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CDMA(Code Division Multi Access)、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 Access 2000)、EV-DO(Enhanced Voice-Data Optimized orEnhanced Voice-Data Only)、WCDMA(Wideband CDMA),HSDPA(High Speed DownlinkPacket Access)、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LTE(Long TermEvolution)、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等)建立的移动通信网络上,与基站、外部终端、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
所述无线信号,可包含语音呼叫信号、视频通话呼叫信号或文本/多媒体消息收发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无线因特网模块113,说的是用于无线上网的模块,可以被内置或者外置于移动终端机100。无线因特网模块113,被构建为在根据无线因特网技术的通信网中收发无线信号。
作为无线因特网技术,例如有WLAN(Wireless LAN)、Wi-Fi(Wireless-Fidelity)、Wi-Fi(Wireless Fidelity)Direct、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WiBro(Wireless Broadband)、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LTE(Long Term Evolution)、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等,上述无线因特网模块113,根据连上述没有罗列出来的因特网技术也包括在内的范围内的至少一个无线因特网技术来收发数据。
因WiBro、HSDPA、HSUPA、GSM、CDMA、WCDMA、LTE、LTE-A等所造成的无线上网,如果从通过移动通信网实现的角度来看,通过上述移动通信网来执行无线上网的上述无线因特网模块113,可以被理解为所述移动通信模块112的一种。
近距离通信模块114用于近距离通信(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可以使用蓝牙(BluetoothTM)、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紫外线通信(Infrared DataAssociation;IrDA)、UWB(Ultra Wideband)、ZigBee、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Wi-Fi(Wireless-Fidelity)、Wi-Fi Direct、Wireless USB(Wireless Universal SerialBus)技术中的至少一个,可支援近距离通信。这种近距离通信模块114,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Wireless Area Networks),可在移动终端机100和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移动终端机100和其他移动终端机100之间、移动终端机100和其他移动终端机100或外部服务器所在的网络之间,支持无线通信。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网,可以是近距离无线个人通信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在这里,其他移动终端机100,可以是可与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机100进行相互数据交换的(或可以互通的)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例如智能手表(smart watch)、智能眼镜(smart glass)、头戴式显示器HMD(head mounted display))。近距离通信模块114,可在移动终端机100的周边,感测(或识别)可与上述移动终端机100通信的可穿戴设备。此外,控制单元180,当被感应到的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可与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机100进行通信的认证设备时,将在移动终端机100中处理的数据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114,传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因此,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可通过可穿戴设备,来使用在移动终端机100中处理的数据。因此,例如,当用户在移动终端机100中接电话的情况,可通过可穿戴设备来执行电话通话,或者,当在移动终端机100中收到了消息的情况,可通过可穿戴设备来确认消息。
位置信息模块115,是用于获得移动终端机的位置(或当前位置)的模块,其代表性的例子有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块或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例如,移动终端机,可利用GPS模块,使用从GPS卫星发送来的信号,确认移动终端机的位置。作为另一个例子,移动终端机,利用Wi-Fi模块的话,可基于和Wi-Fi模块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的无线AP(Wireless Access Point)的信息,确认移动终端机的位置。如果需要的话,位置信息模块115,可替代或附加地执行用于获得移动终端机位置数据的无线通信单元110的其他模块中的任何功能。位置信息模块115,作为用于获得移动终端机的位置(或当前位置)而使用的模块,并不限于直接结算或获得移动终端机的位置的模块。
接着,输入单元120用于影像信息(或信号)、音频信息(或信号)、数据、或从用户处输入的信息的输入,为进行影像信息的输入,移动终端机100可具备一个或多个摄像头121。摄像头121,在视频通话模式或拍摄模式中,处理图像传感器获得的静止影像或动影像等的图像帧。处理的图像帧可在显示单元151上显示,或者可被存储至存储器170中。另一方面,移动终端机100中具备的多个摄像头121,可被排置地构成矩阵结构,通过构成上述矩阵结构的摄像头121,可向移动终端机100输入各种角度或具有焦点的多个影像信息。此外,多个摄像头121,可以以立体结构排置,来获得用于实现立体影像的左影像和右影像。
麦克风122,将外部的音响信号处理为电音声数据。处理的音声数据,可根据在移动终端机100中正在执行的功能(或运行中的应用程序)而进行各种运用。另一方面,在麦克风122中,可以实施用于去除在接收输入的外部音响信号的过程中发生的噪声(noise)的各种噪声去除算法。
用户输入单元123,用于从用户接收输入的信息,通过用户输入单元123输入信息时,控制单元180可对应于所输入的信息,控制移动终端机100进行操作。这种用户输入单元123,可包含机械式(mechanical)输入手段(或机械按键,如位于移动终端机100的前、后面或侧面上的按键、圆顶开关、滚轮、合式开关等)及触摸式输入手段。作为一个例子,触摸式输入手段,通过软件处理,由触摸屏上显示的虚拟键(virtual key)、软键(soft key)或视觉键(visual key)构成,或者可由所述触摸屏之外的部分上排置的触摸键(touch key)构成。另一方面,所述虚拟键或视觉键,可以具有各种形式并在触摸屏上显示,例如,可由图形(graphic)、文本(text)、图标(icon)、视频(video)或其组合构成。
另一方面,传感单元140,传感移动终端机内的信息、围绕移动终端机的周边环境信息及用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并产生对应其的传感信号。控制单元180,基于此类传感信号,控制移动终端机100的驱动或操作,或执行安装在移动终端机100中的应用程序关联的数据处理、功能或操作。对于可被包含在传感单元140中的各种传感器中有代表性的传感器,更详细地看一下。
首先,接近传感器141,说的是使用电磁场力或红外线等,在无机械接触的情况下,检测接近预定检测表面的物体或附近存不存在物体的传感器。这种接近传感器141,可以在由上文所述触摸屏包裹的移动终端机的内部区域,或在所述触摸屏的附近排置接近传感器141。
作为接近传感器141的一个例子,有透射型光电传感器、直接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镜面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高频振荡型接近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磁性接近传感器、红外线接近传感器等。当触摸屏是静电式的,接近传感器141可被配置成,根据具有导电性的物体的接近检测电场变化,由此来检测所述物体的接近。这种情况下,触摸屏(或触摸传感器)本身可被分类为接近传感器。
另一方面,为了便于说明,将物体不与触摸屏接触而只是接近但所述物体被识别位于所述触摸屏上的行为,命名为“接近触摸(proximity touch)”,且将物体实际上接触所述触摸屏上的行为,命名为“接触触摸(contact touch)”。所述触摸屏上,物体接近触摸的位置,指的是上述物体接近触摸时,该物体对所述触摸屏竖直对应的位置。所述接近传感器141,可感测接近触摸和接近触摸模式(例如接近触摸的距离、接近触摸的方向、接近触摸的速度、接近触摸的时间、接近触摸的位置、接近触摸的移动状态等)。此外,控制单元180,如上所述,可处理通过接近传感器141感测到的接近触摸动作及接近触摸模式对应的数据(或信息),进一步,可在触摸屏上输出处理的数据对应的视觉信息。进一步,控制单元180,可控制移动终端机100,来根据对触摸屏上相同的点的触摸是接近触摸还是接触触摸,进行不同的操作或数据(或信息)处理。
触摸传感器,使用电阻膜式、静电电容式、红外线式、超声波式、磁场式等各种触摸方式中的至少一个,来感测施加至触摸屏(或显示单元151)上的触摸(或触摸输入)。
作为一个例子,触摸传感器,可以被配置为,将施加至触摸屏的特定部分的压力或特定部分上发生的电容等的变化转换为电输入信号。触摸传感器可以被配置为,可感应出在触摸屏上施加触摸的触摸对象体在触摸传感器上触摸的位置、面积、触摸时的压力、触摸时的电容等。在这里,触摸对象体,是用于施加触摸到触摸传感器的物体,例如,可以是手指、触摸笔或手写笔(Stylus pen)、指针等。
因此,如果存在对触摸传感器的触摸输入,那么,与其对应的(多个)信号会被发送至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将这些(多个)信号处理,然后将对应的数据传送至控制单元180。由此,控制单元180可以知道显示单元151的哪个区域被触摸、是否被触摸等。在这里,触摸控制器,可以是与控制单元180不同的组件,也可以是控制单元180本身。
同时,控制单元180,可根据接触触摸屏(或触摸屏以外具备的触摸键)的触摸对象的种类,来执行不同的控制,或者执行相同的控制。根据触摸对象的种类是执行相同的控制还是执行不同的控制,可根据当前移动终端机100的操作状态或正在运行中的应用软件来决定。
另一方面,上面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可单独地或组合起来,来传感对触摸屏的各种方式的触摸,如,短(或点击)触摸(short touch)、长触摸(long touch)、多点触摸(multi touch)、拖动触摸(drag touch)、轻触(flick touch)、缩小触摸(pinch-intouch)、放大触摸(pinch-out touch)、扫过(swipe)触摸、徘徊(hovering)触摸等。
超声波传感器,可使用超声波信息,来识别感测对象的位置信息。控制单元180,通过从光传感器和多个超声波传感器中感测到的信息,来计算出波发生源的位置。波发生源的位置,可利用光比超声波快的性质,即光到达光传感器的时间比超声波到达超声波传感器的时间要快的性质,来进行计算。更具地地,可以以光为基准信号,使用其与超声波到达时间的时间差,来计算出波发生源的位置。
另一方面,作为输入单元120的结构而说明的摄像头121,包含相机传感器(如CCD、CMOS等)、相片传感器(或图像传感器)及激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
摄像头121和激光传感器相互结合,可感测三维立体影像的感测对象的触摸。相片传感器可层压至显示元件上,该相片传感器可以被配置为,能够扫描出接近触摸屏的感测对象的移动。更具体地,相片传感器在行/列中埋藏有光电二极管和晶体管TR(Transistor),使用根据施加至光电二极管上的光的量而变化的电信号,来扫描放置到相片传感器之上的内容物。即,相片传感器,可执行根据光的变化量的感测对象的坐标,通过它来获取感测对象的位置信息。
显示单元151,显示(输出)在移动终端机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显示单元151,可显示在移动终端机100中被驱动的应用程序的运行画面信息,或显示根据这种运行画面信息的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信息。
此外,显示单元151可被配置为立体显示单元,显示立体影像。
所述立体显示单元,可适用立体化方式(眼镜类型)、自动立体化方式(无眼镜类型)、投影方式(全息图方式)等三维显示方式。
音响输出单元152,可在呼叫信号接收、通话模式或录音模式、音声识别模式、放送接收模式等模式下,输出从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的或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音频数据。音响输出单元152,还输出在移动终端机100中执行的功能(例如呼叫信号接收音、消息接收音等)的相关音响信号。在这种音响输出单元152中,可包含接收器(receiver)、扬声器(speaker)、蜂鸣器(buzzer)等。
触感模块(haptic module)153生成用户可以感觉到的各种触觉效果。作为触感模块153可以生成的触觉效果的代表例子,可以是振动。在触感模块153中发生的振动的强度和模式等,可由用户的选择或控制单元的设定来控制。例如,所述触感模块153可将不同的振动合成来输出,或者按顺序输出。
触感模块153,除了振动以外,还可以生成各种触觉效果,例如,相对于接触皮肤面垂直移动的针排列、通过喷射口或吸入口产生空气的喷射力或吸入力、对皮肤表面的吹拂、电极(electrode)的接触、静电力等刺激产生的效果、使用可吸热或放热的元件产生寒冷温热感再现效果等。
触感模块153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触觉效果,而且还可以被配置为,用户可以通过手指或手臂等肌肉感觉来感觉触觉效果。触感模块153,可根据移动终端机100的结构样态而具备两个以上。
光输出单元154,使用移动终端机100的光源的光,输出用于告知活动发生的信号。在移动终端机100中发生的活动的例子,可以是消息接收、呼叫信号接收、未接来电、闹钟、日历提醒、电子邮件接收、通过应用程序的信息接收等。
光输出单元154输出的信号,根据移动终端机在正面或背面以单色或多色的光发光来实现。所述信号输出,可由移动终端机感测到用户的活动确认来终止。
接口单元160起连接与移动终端机100连接的所有外部设备的通道的作用。接口单元160,接收从外部设备传送来的数据,或接收供给的电源并转达至移动终端机100内部的各组件,或使移动终端机100内部的数据被传送至外部设备。例如,有线/无线耳机端口(port)、外部充电器端口、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memory card)端口、配备有识别模块的设备的连接端口、音频I/O(Input/Output)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可被包含在接口单元160中。
同时,识别模块作为存储用于验证移动终端机100的使用权限的各种信息的芯片,可包含用户认证模块(user identify module;UIM)、注册用户认证模块(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SIM)、通用用户认证模块(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等。具备识别模块的装置(下称“识别装置”),可被制作成智能卡(smart card)的格式。因此,识别装置可通过所述接口单元160与终端机100连接.
此外,所述接口单元160,可成为移动终端机100与外部托架(cradle)连接时从所述托架的电源向所述移动终端机100供应的通道,或者成为用户从所述托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被传达至所述移动终端机100的通道。从所述托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所述电源,可以作为用于识别该移动终端机100被准确地安装到了所述托架上的信号而操作。
存储器170可以存储用于控制单元180的操作的程序,也可以临时存储输入/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止影像、动影像等)。所述存储器170可以存储所述触摸屏上的触摸输入时输出的各种模式的振动和音响的相关数据。
存储器170可包含快闪存储器类型(flash memory type)、硬盘型(hard disktype)、SSD型(Solid State Disk type)、SDD型(Silicon Disk Drive type)、多媒体卡微类型(multimedia card micro type)、卡类型存储器(例如SD或XD存储器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memory)、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可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存储器、磁盘和光盘中的至少一个类型的记录媒体。移动终端机100可在因特网上关联执行所述存储器17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webstorage)操作。
另一方面,如先前论述的,控制单元180控制与应用程序相关联的操作,通常控制移动终端机100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单元180,如果所述移动终端机的状态满足设定条件,则可以实施或解除限制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控制命令的输入的锁定状态。
此外,控制单元180可以执行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相关控制及处理,或者可以进行分别以文字及图像识别触摸屏上进行的手写输入或画图输入的模式识别处理。此外,控制单元180,为了把在下面说明的各种实施例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机100上实施,可以把上面所述的组件中任何一个或多个组合控制。
电源供给单元190,在控制单元180的控制下,接收施加的外部的电源、内部的电源,为每个组件的操作提供必要电源。电源供给单元190包含电池,电池可以是课可进行充电的内置电池,也可以可拆卸充电地联接到终端机主体上。
此外,电源供给单元190可以具备一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可被配置为接口160的一个例子,它电连接到为了给电池充电而提供电源的外部充电器。
作为另一个例子,电源供给单元190,可不使用所述连接端口,而是被配置为可以以无线方式进行充电。在这种情况下,电源供给单元190,可以从外部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使用基于电磁感应现象的电感耦合(Inductive Coupling)方式,或基于电磁共振现象的磁共振耦合(Magnetic Resonance Coupling)方式中的一个以上,来接收传递来的电力。
上述的本结算方法,可在记录有程序的媒体上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媒体,包含存储有可由计算机系统读取的数据的任何类型的记录装置。作为计算机可读媒体的例子,有硬盘驱动器HDD(Hard Disk Drive)、固态硬盘SSD(Solid StateDisk)、硅磁盘驱动器SDD(Silicon Disk Drive)、ROM、RAM、CD-ROM、磁带、软盘、光数据存储装置等,此外,还包含以载波(例如通过因特网传送)的形式实现的。此外,所述计算机还可包含终端机的控制单元180。因此,上述的详细说明,不应被解释为在各方面是限制性的,而是应被考虑为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合理解释来决定,并且本发明的等效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和附图,仅仅以举例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包含的技术思想的一部分。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旨在用于说明,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很明显,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所包含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推断出的变形例和具体实施例,都将被解释为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交通卡结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当接收到来自交通终端机的结算信息请求时,确认是否持有会话密钥;
步骤(b),当所述步骤(a)中是不持有会话密钥的情况,向结算服务器请求会话密匙(下称“最初会话密钥”)并接收密匙后请求交通卡信息,或者,当所述步骤(a)中是持有会话密钥的情况,向所述结算服务器请求交通卡信息;
步骤(c),接收来自所述结算服务器的交通卡信息后,向所述交通终端机提供结算所需信息,并接收支付结果;
步骤(d),将所述支付结果传送至所述结算服务器后,向所述结算服务器请求会话密钥;和
步骤(e),存储从所述结算服务器接收的会话密钥(下称“额外会话密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卡结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外会话密钥,是仅在交通终端机中才结算有效的会话密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卡结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外会话密钥,是仅在与所述步骤(a)中请求结算信息的交通终端机相同的交通终端机中才结算有效的会话密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卡结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外会话密钥,包含可结算上限金额的相关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卡结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外会话密钥,是多个额外会话密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通卡结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外会话密钥,是至少三个以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通卡结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外会话密钥的个数,是2N+1个(N是大于1的自然数)。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通卡结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额外会话密钥,进一步包含结算顺序的相关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通卡结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额外会话密钥中第偶数个额外会话密钥,包含从第奇数个会话密钥的使用时间起可以使用的有效时间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通卡结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额外会话密钥中第奇数个额外会话密钥,包含前一个第奇数个会话密钥被有效使用时可以使用的条件信息。
11.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中记录的计算机程序,其被制定为在计算机中执行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结算方法的各步骤。
CN201710316870.3A 2016-12-30 2017-05-08 Hce移动交通卡结算方法 Active CN1082690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83521A KR101843660B1 (ko) 2016-12-30 2016-12-30 Hce 모바일 교통 카드 결제 방법
KR10-2016-0183521 2016-12-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9079A true CN108269079A (zh) 2018-07-10
CN108269079B CN108269079B (zh) 2021-12-14

Family

ID=61907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16870.3A Active CN108269079B (zh) 2016-12-30 2017-05-08 Hce移动交通卡结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843660B1 (zh)
CN (1) CN1082690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55280B1 (ko) * 2018-10-22 2020-09-11 에스트래픽 (주) 결제 단말과의 호환성을 향상시킨 결제 방법 및 시스템
EP3654264A1 (en) * 2018-11-14 2020-05-20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Credential management for mobile devices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4234A1 (ko) * 2009-09-18 2011-03-24 한국건설교통기술평가원 호환형 케이-캐쉬 교통카드
CN102648475A (zh) * 2009-09-18 2012-08-22 韩国建设交通技术评价院 兼容型交通卡用密钥卡及其运营方法
CN102713939A (zh) * 2009-09-18 2012-10-03 韩国建设交通技术评价院 兼容型交通卡用psam及psam运营方法
CN104240073A (zh) * 2014-10-11 2014-12-24 上海众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预付卡的脱机支付方法和系统
CN105260887A (zh) * 2015-09-11 2016-01-2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nfc支付方法、系统及智能终端
KR20160022431A (ko) * 2014-08-19 2016-03-02 주식회사 티모넷 스마트폰을 이용한 hce 기반의 교통카드 결제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6064116A1 (ko) * 2014-10-21 2016-04-28 한국미쓰비시엘리베이터 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 통신(nfc)을 이용한 엘리베이터 행선층 등록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행선층 등록 방법
CN105631655A (zh) * 2015-07-23 2016-06-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hce的移动支付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CN105787727A (zh) * 2016-02-24 2016-07-20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hce脱机支付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6022819A (zh) * 2016-05-13 2016-10-12 昆山爱贝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交通的移动终端支付车资的方法及系统
CN106204035A (zh) * 2015-04-30 2016-12-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离线身份认证方法、智能终端及系统
CN106251132A (zh) * 2016-07-28 2016-12-21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hce脱机安全性提升系统及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4234A1 (ko) * 2009-09-18 2011-03-24 한국건설교통기술평가원 호환형 케이-캐쉬 교통카드
CN102648475A (zh) * 2009-09-18 2012-08-22 韩国建设交通技术评价院 兼容型交通卡用密钥卡及其运营方法
CN102713939A (zh) * 2009-09-18 2012-10-03 韩国建设交通技术评价院 兼容型交通卡用psam及psam运营方法
KR20160022431A (ko) * 2014-08-19 2016-03-02 주식회사 티모넷 스마트폰을 이용한 hce 기반의 교통카드 결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240073A (zh) * 2014-10-11 2014-12-24 上海众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预付卡的脱机支付方法和系统
WO2016064116A1 (ko) * 2014-10-21 2016-04-28 한국미쓰비시엘리베이터 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 통신(nfc)을 이용한 엘리베이터 행선층 등록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행선층 등록 방법
CN106204035A (zh) * 2015-04-30 2016-12-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离线身份认证方法、智能终端及系统
CN105631655A (zh) * 2015-07-23 2016-06-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hce的移动支付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CN105260887A (zh) * 2015-09-11 2016-01-2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nfc支付方法、系统及智能终端
CN105787727A (zh) * 2016-02-24 2016-07-20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hce脱机支付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6022819A (zh) * 2016-05-13 2016-10-12 昆山爱贝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交通的移动终端支付车资的方法及系统
CN106251132A (zh) * 2016-07-28 2016-12-21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hce脱机安全性提升系统及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843660B1 (ko) 2018-03-29
CN108269079B (zh)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31855B (zh) 移动终端、智能手表以及利用该移动终端和智能手表执行认证的方法
KR101679271B1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570354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307303B1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EP3400565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90392422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160358162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102352391B1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7925693A (zh) 手表式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20180053180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70024736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101697599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160350729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8269079A (zh) Hce移动交通卡结算方法
KR101867450B1 (ko) 식별 코드를 이용하여 결제를 수행할 수 있는 이동단말기, 결제 서버, 그것들의 결제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0003682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20170018556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210374717A1 (en) Terminal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KR20170043175A (ko) 더치페이 기능을 가지는 이동 단말기
KR20160140062A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942660B1 (ko) 이중결제를 방지하는 hce 모바일 교통 카드 결제 방법 및 그 이동단말기
KR101942661B1 (ko) 통신 모드를 선택하는 hce 모바일 교통 카드 결제 방법 및 그 이동 단말기
KR20170075418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80060303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70025573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