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35A - 精梳用棉卷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精梳用棉卷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35A
CN1082635A CN 93108456 CN93108456A CN1082635A CN 1082635 A CN1082635 A CN 1082635A CN 93108456 CN93108456 CN 93108456 CN 93108456 A CN93108456 A CN 93108456A CN 1082635 A CN1082635 A CN 1082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ver
lap
cotton layer
machine
draw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310845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格纳吉
W·施拉维克
P·舍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Original Assignee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iled Critical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ublication of CN1082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27/00Lap- or sliver-winding devices, e.g. for products of cotton scutchers, jute cards, or worsted gill box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5/00Carding machines or accessories; Card clothing; Burr-crushing or removing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carding or other preliminary-treatment machines
    • D01G15/02Carding machines
    • D01G15/12Details
    • D01G15/46Doffing or like 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fibres from carding elements; Web-dividing apparatus; Condensers
    • D01G15/64Drafting or twisting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doffing arrangements or with web-divid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供给精梳机(11)精梳用棉卷(33、65)的方 法及装置,经过初加工的棉条(2)供给条并卷机。本 发明的方法可在保持并卷质量同时达到高产。其在 第一道牵伸区(S1),以整组式牵伸,生产的棉层(25、 26、42)接着就并合,并进一步在第二道牵伸区(S2)内 将已并合的棉层进行牵伸,然后将第二道牵伸区(S2) 出来的棉层进行卷绕;将供给的梳棉棉条(2)直接喂 入条并卷机(35)加工,不需要任何附加的加工工序; 所形成的棉层(47)在并合及卷绕前通过至少四套平 行工作的牵伸机构进行成组的牵伸。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棉卷的方法,该棉卷用以喂给精输机供梳理用,以及将该棉卷加工成棉条且供给并卷机的方法的装置。
此处所谓精梳用棉卷简称棉卷,它是用于喂入精梳机进行梳理的棉卷,棉卷实质上就是按已知的方法由棉条加工出来的。
一种方法被称为“传统方法”,该方法是将梳棉机生产的棉条喂入随后的条卷机用来进一步加工。例如,以每组为12根棉条组成的两组棉条喂入条卷机的牵伸机构,使上述棉条牵伸1.5倍。从牵伸机构提供的已牵伸的棉层(或称无纺织物)通过并卷机构置于第二道牵伸机构的棉层上。经过并合的棉层在本文中简称为棉层,经此组合后再供给卷绕装置以制成棉卷。
如此形成的棉卷通过人工或传送装置送至并卷机,在那里,几个棉卷,例如六个,同时退卷,退卷后的棉层通过一牵伸机构进行6倍的牵伸。从牵伸机构出来的已牵伸棉层送至输送台,在该台上所有的棉层相互重叠或并合。这样形成的棉层再供应至一卷绕装置并卷绕成为棉卷。
当上述棉卷达到预定的尺寸,通过输送系统将该棉卷以单个的或成组的形式送至下道工序的精梳机。
并卷机对并卷进行大牵伸,结合随后的并合作用导致高度的横向并合,并使棉层在横剖面上的条痕几乎全部消除。这样的棉卷结构可使下一步精梳机的钳板在棉层上的钳持力具有最理想的分布,特别有利的是加工长纤维时可以在精梳机的梳理过程中,纤维处于被钳持状态时,给纤维以充分的握持力。上述情况特别是影响位于棉层中间部分的纤维。
在第二种已知的加工方法中,梳棉机提供的棉条供给并条机,棉条在并条机中进行并合,然后被牵伸及并合成一根棉条。在并条机加工后的棉条成组供给随后的棉条并合机。各组的棉条分别供给一牵伸机构,根据棉条的不同支数接受1.5倍左右的牵伸。
从牵伸机构中提供的已牵伸棉条汇集而成所谓的棉层,该棉层往下通过一并卷机而后输送到一传送台。由各自的牵伸机构往下输出的棉层相互重叠或并合。
并合的棉层经过压辊引入到一卷绕装置,在此生产出精梳机需要的棉卷。如在上面提及的第一种情况所述,棉卷被推出并用适当传送装置以成组或单个的方式传送至精梳机。按照上述的机器,导条台可以容纳总共约为32-48个装有棉条的条筒。
对照上述的传统的方法,在描述的第二种方法中不需要另设条卷机,制成中间棉卷再提供给并卷机。这意味着也不需要另设传送装置,从条卷机传送中间棉卷至并卷机。但是,在前面需增加一道并条,以便一方面保持棉条纤维的正确的弯钩位置,另方面,保持所供应的棉条纤维具有良好的混合、伸直度及纤维平行度。要达到上述要求尤其需取决于在并条过程中的棉条并合。
第二方法超过传统方法的优点,特别是由于较少或简化的传送工作能以运送条筒代替棉卷的传送)以及较快的操作时间,因此提高了生产率。此外,第二种方法在加工时可以容纳较多数量的条筒。而且以此方法对备用棉条的接头用此方法比传统方法中棉层的接头既简单又迅速。
传统方法显然使棉卷具有理想的横向结构的优点。该结构对精梳机的钳板在握持过程中是有利的,由于棉卷具有理想的横向结构,在其横切面上棉条的条痕几乎完全消除。
上述各加工阶段的更多信息是由以下资料提供,特别是从纺织生产手册中;“短纤维纺纱-卷3:精梳机、并条机、粗纱机”(Die  Kurzslapelspinnerei)及穆勒(Jochen  Mueller)于1989年10月24至25日在罗伊特林根(Reutlingen)举行的第四次罗伊特林环锭纺纱学术报告会的演讲“棉纺精梳运输自动化”及“自动化及高效能-高速环锭纺纱”。
由于在条卷机与并卷机之间通过棉卷输送自动化以及在传统的方法中使精梳机用棉卷自动结头等使上述方法的生产率已获得提高,所以此方法再次对第二种加工方法出现有利的挑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质量上具有均匀横剖面的棉卷提供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通过实现权利要求1,2及3中所述方法的特征部分及权利要求6至20中所述装置的特征部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为实现这些方法,所提出的措施及装置可以达到应用大量条桶,生产出高质量的棉卷横剖面并缩短生产过程,因为直接在条并卷机上大牵伸,故减少原料运输工作。特别是下述措施使上述目的获得保证,即:使用两条连续安排的牵伸机构,在第一道牵伸机构生产出的棉层在喂入第二道牵伸机构之前进行并合。如此获得高度的横向并合,使在棉卷的横切面上的条痕被消除,如同传统的方法一样。
术语“整组式”表示-特定数量的棉条或棉层。
按照权利要求1,在第二道牵伸之后,附加一次棉层并合导致进一步改善棉卷横剖面。由于在第二道牵伸中至少有二组平行排列的牵伸机构,使该附加并合成为可能,供应给第二道牵伸原料是以棉条形式按比例分开的。
进一步建设的梳棉棉条在条并卷机中直接加工,已被牵伸的棉条接着进行整组式并合,其结果与已知的方法相比可使生产过程缩短,因为这种情况下至少可减少一道并条。
在第一道牵伸中使用至少有平行排列的四组牵伸机构可以达到使用大量棉条,例如,按照从属权项16至少为56根棉条,可同时进行生产。关于棉条喂给及这方面对牵伸的要求的详细内容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叙述。
由于牵伸装置的结构可以实现大量条筒及棉条的应用,因而可为条并卷机提供大量的原料以同时进行生产。这导致以下事实,即300毫米宽的棉卷在恒定重量下(如已知),要求其棉层的定量约为80克/米。由于大喂给量,故可降低棉条的喂给速度,减小断头危险并仅需简单的导条台。
此外在喂给过程中,个别或少量棉条的断裂对生产出的棉层只有很小的重量损失。在大约100个棉条桶的喂给中,如断裂5根棉条导致的重量损失,仅约为生产出的棉层的5%。(假定:棉条=5克/米;损失5根棉条=80克/米;100=0.8克/米;0.8克/米×5=4.0克/米=80克/米的5%)。即使棉条在喂给中短暂的脱落,也保证了棉条以导条台的连续喂给。在这种状态下断裂的棉条可以在不关闭或停止整个生产系统的情况下容易的调换或接上。
正如在已引用的技术中所表明,棉层形成过程中的并合实质上为获得均匀的棉卷横剖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现有技术来看,如US-PS3,495,304,人们已知在提供给第二道牵伸装置的已并合的棉层,已在第一道牵伸装置得到并合。接着给第二道牵伸后形成的棉志联合成棉条存入条筒。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获得内部均匀混合的棉条。由此使人们想到一种纯混色混条针梳机,虽然这种混色混条针梳要的结构早已为人们熟知,但迄今尚未考虑为生产精梳用棉卷而移植其有关装置。
进一步的建议是将储存在中间储存装置中的梳棉棉条直接喂给条卷机,相对于上面提及的第二种方法,这样可以缩短生产过程并因此而增加产量。但是这个方法未考虑到纤维的正确弯钩段及其对质量的影响。
考虑弯钩段的最好办法是将贮存在梳棉机中间贮存装置中的棉条再装入第二中间贮存装置中,然后再喂入条卷机中。本建议的再装入方法使棉条朝下的方向翻转过来,因此获得所需的棉条中纤维的弯钩方向。关于弯钩位置在下面的实施方案中将详细叙述。也可简单地将条筒转180°达到再装入,按照上法可将筒中的棉条倾入呆在下面的空筒中。
为了避免将棉条再装入另外的中间贮存装置这一工序,建议将贮存在中间贮存装置中的梳棉棉条按照输送方向引出。例如,按照DE-AS1,685,629的实施方案中棉条从中间贮存装置的下方装入,而从中间贮存装置的上方引出。通过对条筒进行适当的设计,一种相反的原理(即从上方装入,从下方引出)也是可行的。
也可使贮存棉条的开头部分,通过贮存装置的相应装置,使之倒转过来而得到需要的位置,使上述棉条中最先生产出来的部分被喂入条卷机。
关于正确的弯钩段另外的建议是将条卷机生产的棉卷重绕至随后的生产设备上的空卷绕管上。
在棉条筒内的要求纤维弯钩段也可考虑给梳棉机提供适当的落卷装置,以便在棉条落卷时达到。
正如上面已经提及的,为了使棉卷获得均匀的横向结构,最好在第二道牵伸中提供进一步的并合装置。因此建议为第二道牵伸提供至少两套平行排列的牵伸装置。
假如第一道牵伸包含六套相互平行排列的牵伸装置,而第二道牵伸包含三套相互平行排列的牵伸装置,则可获得特别高的生产率。按照不同道数的牵伸,各自对每套牵伸机构按比例提供相同数量的原料。
进一步的建议,第一道牵伸的各牵伸机构或第一道及第二道的各牵伸机构,当从垂直方向观察时,上述各机构相互重叠排列以使机器设计窄而紧凑,并有高的产量。
在一道牵伸工序中将各牵伸机构划分为相互邻近的各组,以便能减小机器结构的高度同时考虑到随后的第二道牵伸,因此可以在那里进行棉层的并合,并同时横向落卷。以上叙述的意思是:由第二道牵伸的牵伸机构供给的棉层,由各自的转向装置使其转向再横向引至牵伸机构的传送方面并同时并合。在这种状态下可以补偿或均衡可能在单个牵伸机构发生的周期性疵点,有些疵点可能发生,例如,当牵伸装置的一个罗拉出毛病,因而产生周期性疵点。如下例指出的,在一道牵伸工序的相互邻近的各组牵伸机构连接驱动有偏斜。为了获得棉卷在纵向方面的均匀并能达到大量原料的加工,最好将总牵伸定于4及10之间,这样就可以获得高度的并合以及喂给大量棉条并可以在棉卷的纵向及横向均可获得高度的均匀。
本建议提出的由梳棉机生产的棉条以整组式供给平行排列的4组牵伸装置随即进行并合成卷,这样可以减少加工时间同时在牵伸机构进行大牵伸时可以使用大量的条筒喂给。
为了结合自动喂给达到棉条传送的畅通可靠,建议在第一道牵伸的每套牵伸机构中提供一单独的传送装置以供给预定数量的棉条。
本发明方法及装置的进一步的优点及结构特征,通过参照下列具体实施方案予以详细叙述;其中:
图1  所示为按照已知传统方法成卷的生产路线的示意图;
图2  所示为按照已知棉条并合方法成卷的生产路线的示意图;
图3  所示为按照本发明方法成卷的生产路线的示意图;
图4  所示为按照具有重新换筒的本发明方法成卷的生产路线进一步的示意图;
图5  所示为按照本发明方法成卷的生产路线的进一步示意图;
图6  所示为按照具有条筒倒置台的本发明方法的成卷生产路线的进一步示意图;
图7  所示为带有前弯钩的棉条贮存在梳棉机条筒的本发明方法的成卷生产路线的进一步示意图;
图8  所示为备有重绕台的本发明方法成卷生产路线的进一步示意图;
图9  所示为按照本发明的各道牵伸及随后成卷的侧视示意图;
图10  所示为具有接着成卷的各道牵伸的进一步实施方案的示意侧视图;
图11  所示为具有附加并合装置的各道牵伸的进一步示意侧视图;
图12  所示为图9的侧视图,该视图中包括有横向引出及成卷;
图13  所示为根据图9及10中的条卷机的示意上视图,该视图中有导条台;
图14  所示为具有牵伸工序及随后的成卷工序的进一步实施方案的示意侧视图。
由数台中的一台梳棉机1所形成的棉条(或称条子)2存放在作为中间贮存装置的棉条筒3中,该棉条筒3通过输送系统或人工送至一条卷机5的导条台4上。条卷机通常包括有两个平行的导条台4。在该导条台处各棉条分别从12个条筒3中引出并喂入牵伸装置,每一个牵伸装置(图中未详细示出)加工12根喂入的棉条,例如,每根棉条定量为5千特。即一套牵伸装置加工出总定量为60千特的棉条,其相当于60克/米。由于各自的牵伸装置对上述定量的棉条施以1.5倍的牵伸,因此由相应的牵伸装置提供的棉层(或称无纺织物)其定量仍有40千特。这二根各为40千特的棉层彼此重叠或并合,然后绕在卷绕装置6上成为精梳用棉卷7,也简称为棉卷。此时棉卷7由具有棉卷重量为80克/米的并卷组成。
以此方式形成的棉卷7运送至并卷机8,将6个棉卷喂入该机以便在并卷机上进行退绕工序。
从单个的棉卷退绕出的棉层被引导通过一牵伸装置(图中未示出)由该牵伸装置进行六倍的牵伸。从单个的牵伸装置提供的棉层在输送台上相互重叠或并合,然后喂入并卷机。单个棉层当离开牵伸装置时其定量约为13克/米。在上述棉层并合以后,又形成80克/米的棉卷,被输送至卷绕装置9以制造出棉卷10。棉卷10被推出并经过适当的运输装置供应给随后的精梳机11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加工。为了下一步加工精梳机11同时备有8个这种棉卷10。如上所述,棉层中的横向结构的获得在于棉层在并卷机8中的并合,因此其原始条痕几乎已被完全消除。
图2所示为具有已知的棉条并合加工路线的示意图。在此路线中从梳棉机1供应的棉条2及时地贮存棉条筒3中,该筒置于下一道加工设备并条机13的导条台12上。例如,为并条机提供有8个这种条筒3,棉条从条筒内输出经过导条台12至一牵伸装置(图中未详细示出)。供应给牵伸装置的棉条被牵伸(例如:八倍),且从牵伸装置出来的棉层聚合成一根棉条。然后,上述棉条经过有关装置进入条筒14。
通过适当的输送方式或以人工将这些条筒运送到棉条并合机16的导条台15上,通常,该机安排有两个导条台15。在此可向导条合提供十二个条筒,例如,棉条从条筒14退出经每个导条台15再通过适当的导向装置到达一牵伸装置。牵伸装置使棉条进行1.5倍的牵伸。假定棉条的定量为5千特(5克/米),则位于二牵伸装置出口处可获得一个定量40克/米的棉卷(图中未示出)。这两个棉层被并合并被供给卷绕装置17用以制成棉卷18。然后按照图1的方法中所述,将制成的棉卷18提供给下工序精梳机11以进行下一步加工。
两种加工路线(图1及图2)的安排均包括有一定数量的单独工艺步骤,使由梳棉机提供给精梳机的纤维为前弯钩状态,这些前弯钩纤维可在精梳过程中消失。
图3所示为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生产精梳用棉卷的生产线的示意侧视图,与上述已知的二种方法相对比,在本实例中所实施的精梳过程中,具有头弯钩的纤维未处于正确的位置,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这些技术上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是可以接受的,同时由于缩短全部生产过程而增加了产量,就净收益而言,也部分地获得了补偿,由梳棉机1生产的棉条2也存放在条筒3内,所述条筒3移至条并卷机35的导条台19。通过适当的喂入装置20,将棉条从条筒3中引出移到第一道牵引区S1,该牵引区在图7-9中的实例中示出。
喂入装置20在图13中以顶视图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图中所示,喂入装置包括两根传送带21,22,每根传送带接受并传送三组(Ⅰ-Ⅲ)棉条(图12),例如,每组包含16根彼此相邻的棉条。所以,这实际上是每根传送带21、22需在导条台19上配备48个条筒。因此,为了下一步的加工在导条台上共需配备96个条筒。这个数目是根据第一道牵伸区S1及随后的牵伸区S2各自的安排需要产生的。
如图12中可见,依据棉条2从Ⅰ至Ⅲ分组喂入,牵伸区S1及S2相互靠近并平行排列。图12中也示出,所有三组Ⅰ至Ⅲ的传动导向均为连续排列。但是,也可想像设计一种使各组独立而相互分离的装置。
图11所示为图12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由传送带21及22输送的棉条组(Ⅰ-Ⅲ)供应给在第一道牵伸区S1中的两个平行的牵伸装置23及24。图12所示为三组中的上述牵伸装置23及24的每个牵伸机构彼此相对于传动路线的依次连结。
为了更好的说明再假定一根棉条的定量为5千特,这是意味着每一套牵伸装置23或24配备有其每根定量为5千特(5克/米)的棉条16根。则其总定量等于每套80克/米。此定量是在每套牵伸装置23、24中进行二倍的牵伸,因此由23、24各向牵伸装置提供的棉层其定量为40克/米。这些棉层25及26(在下文均称为棉层)被结合或并合,同时提供给第二道牵伸区S2。
第二道牵伸区包括三组相邻的牵伸装置27,牵伸装置27牵伸及并合棉层三次,以便在相应的牵伸装置27中加工出一种定量为27克/米的棉层28。如图12所示,所述棉层在侧面由并卷机带走(图中未详细示出)并相互重叠或并合。这样生产出的棉层29其定量为80克/米,该棉层供随后的精梳加工用。
棉层29被引导经过数个紧压罗拉30至棉卷区31,通过该区借助中空的卷绕管32形成棉卷33。棉卷33从棉卷区排出经过图示的排出方向34并通过传送装置(图中未详细示出)被传送到下一道精梳机进行加工。
整个并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条在单位长度内的均匀度的量级,按照图1已知方法的实例中,整个棉条的并合是在条卷机5具有24根棉条的并合以及在并卷机8有6层并合,由此导致总并合数为144。横向并合代表在棉卷的横截面上的均匀度,该均匀度由棉层的并合获得,按照图1所示实例,进行6层横向并合。
按照图2的实例中棉条的并合在并条机13具有8根并合,在棉条并合机16中具有24根并合。上述总并合数为192,但此处的横向并合在棉条并合机仅有2倍。
根据图3的实例,其总的并合数相当于所必需的条筒数目,即,在此例中为96。
按照图3实例结合图11,和12的牵伸组合,在第一道牵伸区及第二道牵伸区之间形成2倍横向并合,到第二牵伸区之后,又接受一次3倍的横向并合,即,总的横向并合为6倍。
根据图3实例,该横向并合相当于按照图1已知的方法的横向并合,这意味着由此种安排棉层可得到类似均匀的横向分布,为此,对精梳机上钳板的握持效果带来有利的影响。在此实例中总的棉条的并合低于按图1及2所示的方法。另方面在相同时间内加工原料的数量是很高的因此保证了高的生产率,由于由梳棉机提供棉条的质量在均匀度方面已获得改善。那么为了获得棉条在纵向的均匀度就无绝对必要对棉条进行高程度的并合。这就意味着由于梳棉条质量的改善目前就可以低倍的并合,达到过去高倍并合同样的质量。
本发明提出的条并卷机35的实施方案不仅能加工大量的原料而且也能保证缩短加工过程。这就意味按照图3的实施方案。其加工路线,总共包括三个加工工序,其中包括了精梳机及梳棉机,众所周知的图1及图2的系统中却需要四个加工工序。
为了考虑到在加工中纠正纤维的弯钩位置在图4至图8提出了不同的实施方案。按照图4的实例中,在梳棉机1及条并卷机35之间插入一个棉条再装台36,在那里,存放在条筒3中的棉条再装入条筒37。再装操作可由一再装专用设备(图中未详细示出)来完成,在该处棉条2从条筒3中退出再存贮在条筒37中。但是,上述操作也可使条筒3倾斜180°来进行,使条筒里的一批棉条倒入处于下方的条筒37中。因此这种再装的方法使纤维弯钩按照棉条在导条台19的喂给方向倒过来。这就意味着具有后弯的棉条被引过导条台,以致于在精梳机11喂卷过程中棉卷33具有头端弯钩。
在图4-8中示意地表示出弯钩的位置。
在图5中表示出另外的可能性,其中,从条筒的底部装满条筒,然后,棉条从条筒3的顶部引出通过导条台19,这表明曾被贮存在梳棉机的棉条2的传送方向,在导条台19上仍保持不变。例如,在DE-OS1,685,629中有上述内容的实例。
图6的例子中,在梳棉机1与条并卷机35之间设有一倾斜的再装台38,在该台上,将条筒3使之倒置,以致条筒的底部最后处于朝上方向。提供如此倾斜的条筒给导条台19,以便从条筒底部引出棉条,为了能够做到这点,条筒应合理的设计以便可以为棉条开始的部分提供适当的位置。
图7所示为保持正确弯钩位置的另一可供选择方案,其中,由道夫筒60从梳棉机的锡林59转移出来的棉层,以具有头部弯钩的纤维贮存在条桶3内,如示意图所示。按照此方式,再次将具有头部弯钩的棉条供给精梳机以备精梳落棉。
图8所示为纠正弯钩处于正确位置的另一可能的方法,其中,在条并卷机35的后面设置一倒绕装置61,置于喂给罗拉63上的棉卷33退卷并绕在一空管66上,该空管位于喂给罗拉64上。如此形成的棉卷65以正确的弯钩方向引入精梳机11以进一步加工。
图9所示为按照本发明装置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其中第一道牵伸区包含有相互平行工作的四套牵伸装置39。每一套牵伸装置喂入16根棉条。例如,每根棉条的定量为5千特,牵伸约为2.6倍。在此情况下,具有4条传送皮带或其他传送装置的喂给装置20用以从导条台传送棉条至各自的牵伸装置39,现有的这个例子的导条台备有64个条筒。
从牵伸机构39引出并供给的棉层42彼此重叠并合且供应给随后的第二道牵伸区的牵伸装置40。并合形成的棉层在牵伸装置内以1.5倍的牵伸比进行牵伸,因此随后的棉层的定量又为80克/米。上述棉层经过紧压罗拉30到达精梳用棉卷辊子31,再通过棉卷辊子31,如上所述,形成了所需的棉卷33。
图10表示一种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其中,在第一道牵伸区上有6组相互平行排列的牵伸装置41。16根棉条的每一根的定量为5千特经过喂给装置20(图中未详细示出)供应给每套牵伸装置41。牵伸装置41对提供的棉条进行两倍的牵伸,如此,加工出40克/米的棉层42。上述棉层42被成对并合然后提供给第二道牵伸区的牵伸装置43。牵伸装置43对喂入的原料进行三倍的牵伸,从而在其出口处提供定量为27克/米的棉层44。这三个棉层44经并合后通过紧压罗拉30到达棉卷辊子31。再通过棉卷辊子31。如上所述,形成了带有管子32的棉卷33。
在此实施方案中所有的并合与棉层的喂给是同步的。其总并合数为96。在此实例中其横向总并合数为6倍,而按照图9的实施方案,其横向并合如上所述为4倍。
提出的分为两道牵伸区并在上述两道牵伸区之间至少有一次横向并合,这样就能获得横截面均匀的棉卷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减少机器负载,及在不影响棉卷质量情况下增加精梳机的产量。
图14显示一种仅有一道牵伸区S3的实施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梳棉机1生产的棉条在适当的运送装置上直接送至导条台19或者按照图4-7插入不同的装置,使棉条的弯钩处于正确位置。导条台19将棉条2分成组45的方式提供给各自的牵伸装置46。实例中所示为相互平行安排的四套这种牵伸装置46。由牵伸装置46牵伸并输出的棉层47在成对压辊48下进行并合。在通过成对压辊48后,所生成棉层49供给紧压罗拉30并合成一个棉层。该棉层经紧压后提供给卷绕装置17。
借助管子32,在棉卷辊子31上制成棉卷33,棉卷完成后通过推出装置34被推出并单独的或成组的由传送装置(图中未详细示出)传送至下一步加工的精梳机11。
上述实施方案也可以缩短加工过程,因为梳棉机生产的棉条直接供应给条并卷机35,在必在中间另增加并条机。四组牵伸机构46平行工作的这种安排可以同时加工数量大的棉条。
图14所示的例子中棉条组45,例如,它包括若干组,每组中有16根棉条,每根棉条为5千特=每组牵伸装置46为80克/米,于是就导致全部为4×16=64倍的总并合和4倍的横向并合。由牵伸装置46提供的棉层其定量为20克/米(千特)。
牵伸装置46生产的棉层47相对于具有两道牵伸区的其他实例中产生的棉层定量较大,与已知的传统加工用的并卷机所生产的棉层相比,后者仅为13克/米。其意义在于,因为具有高定量的棉层,它排除了断损的危险易于导向与转向,为此,在条并卷机35内可获得可靠的棉层传送。
术语“并合装置”不局限于解释为某种装置,它也包括至少两个棉层汇集在一起的工具。

Claims (22)

1、一种生产棉卷(33、65)的方法,所述棉卷用以喂给精梳机(11)供梳理用。在予加工过程生产的棉条(2)供给条并卷机(35)。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喂入棉条(2)进行整组式牵伸;
-棉层(25,26,42)进行整组式并合;
-并合棉层进行整组式牵伸;
-已牵伸的棉层(28,44)进行并合;
-将已并合的棉层卷绕成为棉卷(33)。
2、一种生产棉卷(33、65)的方法,所述棉卷用以喂给精梳机(11),供梳理用,该方法中,梳棉棉条(2)供给条并卷机(35),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喂入的棉条(2)进行整组式牵伸;
-并合按上述方法形成的棉层(42);
-牵伸已并合的棉层;
-将上述方法形成的棉层卷绕成为棉卷(33)。
3、一种生产棉卷(33、65)的方法,所述棉卷用以喂给精梳机(11)供梳理用,梳棉棉条(2)供给条并卷机(35),本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将梳棉棉条(2)供给条并卷机;
-喂入的棉条(2)进行整组式牵伸;
-并合已牵伸的棉层(47);
-将已并合的棉层卷绕成为棉卷(33);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有4组(45)棉条(2)供给相互平行工作的牵伸机构(46)。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棉条(2)在予加工过程中于梳棉机中形成且存放在中间贮存装置(3)中,棉条从该处引出以供喂给。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棉条(2)在予加工过程中于梳棉机(1)中形成且存放在第一中间贮存装置(3)中,然后再放入第二中间贮存装置(37)中,棉条从该处引出以供喂给。
7、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存放在梳棉机(1)中的各自的中间贮存装置(3)中的棉条(2)的传送方向,在喂给条并卷机(35)时仍保持不变。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最后并合形成的棉卷(33),在供应给精梳机前经过重绕。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梳棉机(1)原来出来的纤维头端弯钩(K)与以后组成的棉条头端弯钩方向一致。
10、一种生产喂给精梳机(11)的棉卷(33、65)的装置,按照加工方法1或2中之一,用一个加工过程做成棉条(2),该棉条通过导条合(19)供给条并卷机(35),其特征在于,条开卷机(35)包含至少有串联的两道牵伸区(S1,S2),第一道牵伸区(S1)包含有至少4组平行连接的牵伸机构(39,41),提供的棉条(2)按比例地通过上述机构,且形成的棉层(42)至少成对地通过并合装置进行并合,然后供给第二道牵伸区(S2)的牵伸机构(40,43),最后供给卷绕装置(17)形成棉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道牵伸区(S2)至少备有两组平行连续的牵伸机构(43),由第一道牵伸机构(43)形成的棉层(42)通过第一道牵伸区(S1)机构后被按比例引导且位于第二道牵伸机构后面的并合装置处,以用于并合形成的棉层(44)然后前进至卷绕装置(装置7)。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道牵伸区(S1)包含相互平行连结的6组牵伸机构(42),且第二道牵伸区(S2)包括相互平行连结的3组牵伸机构(43)。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垂直方向观察第一道牵伸区(S1)中的牵伸机构(39,41)时,它们是相互重叠安排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垂直方向观察时,第一道及第二道牵伸区(S1,S2)中的牵伸机构(41,43),它们是相互重叠安排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道牵伸区(S1)的牵伸机构(23、24)安排高于第二道牵伸区,且引导进入各道牵伸区(S1,S2)的加工原料的传送方向,实质上是垂直对准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0、11、12、14或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道及第二道牵伸区(S1、S2)的装置分成数个组(Ⅰ、Ⅱ、Ⅲ),各组位于彼此相邻的水平面上,当从垂直方向观察时,在第一道牵伸区(S1)内的上述各组包含有以成对方式彼此相对排列的牵伸机构(23、24),该牵伸机构生产的棉层(25、26)至并合装置,同时至下一步的第二道牵伸区(S2)的牵伸装置(27)。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组(Ⅰ-Ⅲ)的第二道牵伸区(S2)后安排有并合装置,该装置将各组所形成的棉层(28)并合为棉层(29),并供给随后的卷绕装置(17)。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各组供给的棉层(28)转为横向输送至牵伸装置(27)的传送方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2或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道牵伸区(S1、S2)的总牵伸为4至10之间。
20、用于喂给精梳机(11)而生产的棉卷(33、65)的装置,按照权利要求3中所述方法,用一个加工过程生产出的棉条(2)通过导条台(19)供给条并卷机(35),其特征在于,该条并卷机(35)具有至少4套相互平行连结的牵伸机构(46),供给的棉条(2)按比例引入并通过各牵伸机构,且所产生的棉层(47)是经过并合装置(48)而并合制成的,在并合装置后安排有卷绕装置(17)。
21、根据前述各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有56根棉条(2)通过导条台(19),同时供给条并卷机(35)。
22、实施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几套传送装置(21、22)喂给的棉条(2),每套传送装置按比例提供相等数量的棉条(2)给第一道牵伸区(S1)的牵伸装置(23、24、39、41、46)。
CN 93108456 1992-07-15 1993-07-14 精梳用棉卷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826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2231/92 1992-07-15
CH223192 1992-07-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35A true CN1082635A (zh) 1994-02-23

Family

ID=4228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3108456 Pending CN1082635A (zh) 1992-07-15 1993-07-14 精梳用棉卷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0578955A1 (zh)
JP (1) JPH06166920A (zh)
CN (1) CN1082635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6662B (zh) * 2007-02-13 2010-05-19 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条并卷机
CN101058906B (zh) * 2007-05-29 2010-06-23 青岛合力纤维有限公司 纯兔毛条并条机
CN101035937B (zh) * 2004-08-05 2011-06-22 里特机械公司 精梳机
CN105568442A (zh) * 2016-02-29 2016-05-11 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agv的精梳机智能运棉卷车
CN109913982A (zh) * 2019-03-08 2019-06-21 东华大学 一种精梳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0550A1 (de) * 1993-08-23 1995-03-0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Kannenwendestation
DE59502864D1 (de) * 1994-04-29 1998-08-27 Rieter Ag Maschf Anordnung von Streckwerkseinheiten
EP0718422A1 (de) * 1994-12-22 1996-06-2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Maschine zum Herstellen von Wattewickeln aus Faserbändern
CN104153057A (zh) * 2014-07-22 2014-11-19 扬中市金德纺织机械设备厂 一种用于精梳准备的条卷机
CN105714417B (zh) * 2016-04-26 2018-01-02 江南大学 一种梳棉方法及其装置
CH719791A1 (de) * 2022-06-20 2023-12-29 Rieter Ag Maschf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Wattewicke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179852A (fr) * 1957-07-25 1959-05-28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l'obtention de mèches non tordues, en fibres de coton, ou autres fibres peu feutrées
EP0072896A1 (de) * 1981-08-21 1983-03-02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m Vorbereiten des Kämmens
CH674854A5 (zh) * 1987-05-12 1990-07-31 Peyer Ag Siegfried
IT1225957B (it) * 1988-07-05 1990-12-10 Cerit Spa Processo di alimentazione automatica per pettinatrici
IT1237972B (it) * 1990-02-07 1993-06-19 Savio Spa Rastrelliera perfezionata per l'alimentazione di un fascio di fibre nastriforme alle macchine tessili quali stiratoi,riunitrici e simili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5937B (zh) * 2004-08-05 2011-06-22 里特机械公司 精梳机
CN101016662B (zh) * 2007-02-13 2010-05-19 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条并卷机
CN101058906B (zh) * 2007-05-29 2010-06-23 青岛合力纤维有限公司 纯兔毛条并条机
CN105568442A (zh) * 2016-02-29 2016-05-11 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agv的精梳机智能运棉卷车
CN109913982A (zh) * 2019-03-08 2019-06-21 东华大学 一种精梳方法
CN109913982B (zh) * 2019-03-08 2020-06-05 东华大学 一种精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6166920A (ja) 1994-06-14
EP0578955A1 (de) 1994-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3705B (zh) 用于纤维整理或纤维选择含纺织纤维的纤维束的设备
CN1082635A (zh) 精梳用棉卷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JPH02216226A (ja) コーミングマシン
CN1093894C (zh) 生产一种由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制的纤维条的方法和装置
CN203834080U (zh) 一种纺制复合纱线的加捻装置
CN110055649B (zh) 混纺纱的智能生产方法
CN1510183A (zh) 梳棉或精梳与并条工序联合的方法和设备
CN1197492A (zh) 将多根丝同时卷绕成多丝卷轴和/或从如此卷绕的多丝卷轴同时退卷这些丝用于其后续的绞合的方法和设备
CN212688290U (zh) 一种梳棉、并条和精梳的物料自动输送循环系统
CN103628209A (zh) 一种包覆式集聚纺纱方法及其装置
CN1367279A (zh) 生产一种短纤维纱的方法
US1128658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fibers
CN1619025A (zh) 一个自由端纺纱转杯中的纱线头的引入/移出装置
CN106460248A (zh) 纺纱准备机
CN110714246A (zh) 一种短流程纺纱方法
US2254058A (en) Preparation of staple fibers for spinning
CN112654737B (zh) 精梳机
US4785619A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staple fiber yarn
CN112955591B (zh) 具有分段牵伸滚筒的粗纱机
CN217104194U (zh) 一种棉纱生产用并条装置
CN114836861B (zh) 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5485424B (zh) 生产精梳纤维条的设备和方法
US5279103A (en) Spinning machine having a delivery roller with a delivery speed less than the feeding speed of feeding rollers
CN110714247B (zh) 一种高档环保纱生产方法
SU1217944A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 холстов дл гребнечесальных маши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