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2996B - 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2996B
CN108262996B CN201810098540.6A CN201810098540A CN108262996B CN 108262996 B CN108262996 B CN 108262996B CN 201810098540 A CN201810098540 A CN 201810098540A CN 108262996 B CN108262996 B CN 1082629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injection
branch
branches
ratio
g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985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62996A (zh
Inventor
陈雨忠
肖智龙
陈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985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629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62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2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62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29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30Shaping by lay-up, i.e. applying fibres, tape or broadsheet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Shaping by spray-up, i.e. spraying of fibres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 B29C70/36Shaping by lay-up, i.e. applying fibres, tape or broadsheet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Shaping by spray-up, i.e. spraying of fibres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and impregnating by casting, e.g. vacuum ca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5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e.g. feeding or storage of prepregs or SMC after impregnation or during age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8Blades for rotors, stators, fans, turbines or the like, e.g. screw propellers
    • B29L2031/082Blades, e.g. for helicop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包括:注胶管道,包括注胶主路和从所述注胶主路分支的多个注胶支路;感测装置,感测所述注胶主路和所述多个注胶支路的流速或流量;控制器,根据所述感测装置感测的信号来控制所述注胶主路和所述多个注胶支路。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测注胶管道中的注胶量并基于所述注胶量控制注胶管道,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灌注树脂用量的精准度及控制准确度,以提高产品质量并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叶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实时监测注胶管道中的注胶量并基于所述注胶量控制注胶管道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在成型过程中通常采用真空灌注工艺。在现有的真空灌注工艺中,利用多个叶根灌注注胶管的入口直接放入树脂桶中并且每个叶根灌注注胶管独立人工控制。在灌注树脂过程中,作业人员要时刻观察树脂桶中的树脂,并根据当前灌注时长、通过观察树脂桶中的剩余树脂量和叶片表面树脂浸润情况,依据经验来判断完成灌注,然后手动将每个注胶管的阀门逐一关闭。并且,为了防止空气进入,作业人员在观察到剩余胶液量过少时,手动将每个注胶管的阀门逐一关闭。
因此,整个灌注作业过程完全靠人工实现,存在观察不及时、控制精确性低等的问题。另外,由于叶片表面较大,需要投入较多的作业人员,因此,不仅费时且费力,增加人工成本,并且生产效率低。
为此,需要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灌注精确度及生产效率的灌注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且分区灌注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真空灌注控制系统,所述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包括:注胶管道,包括注胶主路和从所述注胶主路分支的多个注胶支路;感测装置,感测所述注胶主路和所述多个注胶支路的流速或流量;控制器,根据所述感测装置感测的信号来控制所述注胶主路和所述多个注胶支路的流速或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真空灌注控制系统用于叶片的成型灌注时,所述多个注胶支路可包括:第一注胶支路,用于所述叶片的叶根区;第二注胶支路,用于所述叶片的后缘区;第三注胶支路,用于所述叶片的前缘区。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感测装置可为流速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流量传感器感测的信号计算注胶量来控制所述注胶主路和每个所述注胶支路上的注胶阀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打开注胶主路和所述多个注胶支路中的第一批注胶支路;感测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流速或流量;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将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打开第二批注胶支路并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打开程度;在打开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之后,感测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流速或流量;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将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打开第三批注胶支路并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打开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用于叶片的成型灌注时,所述多个注胶支路包括:第一注胶支路,用于所述叶片的叶根区;第二注胶支路,用于所述叶片的后缘区;第三注胶支路,用于所述叶片的前缘区,其中,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可包括所述第一注胶支路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第二注胶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可至少包括所述第三注胶支路中的一个,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可包括所述第二注胶支路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第三注胶支路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当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时,打开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并将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将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之后,将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其中,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依次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在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时,打开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并将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将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之后,将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其中,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依次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在打开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之后,将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其中,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依次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在打开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之后,感测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流速或流量;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将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打开第四批注胶支路并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打开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当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时,打开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并将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在打开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之后,将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控制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其中,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依次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在打开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之后,感测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流速或流量;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将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打开第五批注胶支路并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打开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当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时,打开所述第五批注胶支路,并将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在打开所述第五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之后,将所述第五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五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其中,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依次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用于叶片的成型灌注时,所述多个注胶支路包括:第一注胶支路,用于所述叶片的叶根区;第二注胶支路,用于所述叶片的后缘区;第三注胶支路,用于所述叶片的前缘区,其中,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可包括所述第二注胶支路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第三注胶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五批注胶支路可包括所述第一注胶支路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第二注胶支路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感测所述注胶主路的流速或流量;将所述注胶主路的当前注胶量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控制所述注胶主路,其中,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依次增大。
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通过所述感测装置实时监测注胶管道中的注胶量并通过控制器基于所述注胶量控制注胶管道,一方面可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灌注树脂用量的精准度及控制准确度,另一方面又可避免或减少灌注过程中的树脂浪费,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特点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的注胶管道及树脂流动情况的示意图;
图3是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的注胶主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分流器;2:注胶阀门;3:止回阀;4:树脂;5:注胶主路;6:注胶支路;7:感测装置;8:控制器;9:注胶管道;61:第一注胶支路;62:第二注胶支路;63:第三注胶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但是,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不限于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其他设备中所使用叶片的制作也可应用本发明。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包括:注胶管道9,包括注胶主路5和从注胶主路5分支的多个注胶支路6;感测装置7,感测注胶主路5和多个注胶支路6的流速或流量;控制器8,根据感测装置7感测的信号来控制注胶主路5和多个注胶支路6的打开、关闭以及打开程度。
因为叶片上表面铺设导流系统,上表面树脂流速大于下表面流速,很容易出现灌注“反包”(即,树脂从上表面流出将叶片围住的现象),叶片壳体局部区域灌不透而产生干纱缺陷。如果干纱缺陷严重的话,会导致叶片报废,所以在灌注期间对树脂的流速和注胶管道9的打开时间、打开程度以及关闭时间要严格控制。随着注胶量不断的增大,叶片注胶流速要变小,以确保下表面玻纤更好地浸润。本发明主要是通过注胶量控制注胶管道9的打开时间、打开程度以及关闭时间,从而精准控制树脂流速和注胶管道9的打开时间、打开程度以及关闭时间。在本发明中,注胶主路5和多个注胶支路6中的每个注胶支路6上均安装有注胶阀门2(例如,电磁阀),可通过调节注胶阀门2的开合度来调节注胶主路和注胶支路。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多个注胶支路6中每个注胶支路的一端可通过分流器1连接到注胶主路5,另一端可连接到叶片的灌注流道的注胶口。感测装置7可以包括多个流量传感器,每个流量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注胶主路5和多个注胶支路6的每个上。控制器8基于流量传感器感测的流量信号计算注胶量来控制注胶主路5和多个注胶支路6的每个上的注胶阀门2的开合度。根据另一示例,还可以利用流速传感器来替换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流量传感器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来执行感测。在下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注胶量可以是基于感测装置7感测的信号(例如,流速或流量)计算得出的注胶重量M。参照图2,为了更加精准控制树脂流速和注胶管道的打开时间、打开程度以及关闭时间,因此,多个注胶支路6可按照所述叶片的区域划分为多个部分,例如,多个注胶支路可划分为:用于所述叶片的叶根区的第一注胶支路61、用于所述叶片的后缘区的第二注胶支路62,以及用于所述叶片的前缘区的第三注胶支路63。也就是说,第一注胶支路61可连接到叶根区的灌注流道的注胶口,第二注胶支路62可连接到后缘区的灌注流道的注胶口,第三注胶支路63可连接到前缘区的灌注流道的注胶口。
为了在灌注期间防止灌注的树脂4倒流,还可以在分流器1上的第一注胶支路61和第二注胶支路62以及第二注胶支路62和第三注胶支路63之间还设置有止回阀3,或者在分流器1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进口处安装隔舌,从而保证树脂4沿着图2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从注胶主路5流向注胶支路6。下面将参照图3和图4描述真空灌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在下面所描述的控制方法中,将多个注胶支路6分为多批次,并且基于感测装置7输出的感测信号获得的注胶量,来控制灌注树脂的流速以及各批次注胶支路的开关时间。根据示例,所述多批次可为至少三批,在实际灌注中可根据灌注情况而视需要将多个注胶支路6划分合适数量的批次。采用所述控制方法,可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灌注精确度,同时还可节约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将描述将以多个注胶支路6分为三个批次作为示例来描述所述控制方法。具体地,多个注胶支路6可按照打开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为:第一批注胶支路、第二批注胶支路和第三批注胶支路,其中,第一批注胶支路包括第一注胶支路61中的至少一个和第二注胶支路6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批注胶支路至少包括第三注胶支路63中的一个,第三批注胶支路包括第二注胶支路62中的至少一个和第三注胶支路63中的至少一个。可根据感测的信号计算出的注胶支路6的注胶量来控制注胶支路6的打开时间、打开程度以及关闭时间,以及/或者可以根据感测的信号计算出的注胶主路5的注胶量来控制注胶主路5的打开程度以及关闭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始执行灌注,打开注胶主路5和多个注胶支路6中的第一批注胶支路(步骤S100);感测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流速或流量(步骤S101);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1测,将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1测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11进行比较(步骤S102),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打开第二批注胶支路并确定是否调节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打开程度;在打开第二批注胶支路之后,感测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流速或流量(步骤S201);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将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M2测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21进行比较(步骤S203),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打开第三批注胶支路并确定是否调节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打开程度。
在本发明中,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2测采用本领域常规的计算手段即可,在此将不再做详细描述。
在确定开始执行灌注时,在步骤S100,打开注胶主路5和多个注胶支路6中的第一批注胶支路。
在步骤S101,通过感测装置7感测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流速或流量,并将感测到的流速或流量信号传输至控制器8。
在步骤S102,控制器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1测,并且将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1测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11进行比较。
在步骤S102,如果比较结果为否,即,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1测小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11,则返回步骤S101,继续感测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流速或流量。
在步骤S102,如果比较结果为是,即,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1测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11,则打开第二批注胶支路(步骤S200),并将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步骤S103)。
与此同时,在步骤S102,如果比较结果为是,即,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1测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11,在将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步骤S103)的同时,还将打开第二批注胶支路(步骤S200)。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如何基于注胶量进一步调节第一批注胶支路。
在步骤S103之后,将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1测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M12和M13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控制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其中,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依次增大。在本说明书中,第一批注胶支路每个注胶支路6的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中所提及的注胶量指的是使各个注胶支路对应的灌注流道所管辖区域完成灌注所使用的灌注树脂的最终重量M1终,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可依次设置为80%、90%和100%,即,M11=80%M1终,M12=90%M1终,M13=100%M1终=M1终,在此示出的各比率值仅仅作为示例,可根据叶片的类型及灌注情况而合理改变和设置所述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值,以获得期望的灌注效果。
具体地,在步骤S103之后,将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1测与各自预设的第二比率的注胶量M12进行比较(步骤S104)。
在步骤S104,如果比较结果为否,即,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1测小于各自预设的第二比率的注胶量M12,则返回步骤S103,将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保持在第一打开程度。
在步骤S104,如果比较结果为是,即,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1测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第二比率的注胶量M12,则将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调节至第二打开程度(步骤S105),其中,第二打开程度小于第一打开程度,并且第二比率大于第一比率。根据一个示例,第一打开程度可为半开程度,即,在步骤S103中,将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注胶阀门2关闭二分之一,仅打开注胶阀门2的二分之一;第二打开程度为注胶阀门2打开三分之一的程度,即,在步骤S105中,继续关闭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注胶阀门2至关闭三分之二,仅打开注胶阀门2的三分之一。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打开程度和第二打开程度也可按照灌注工艺条件而设置为其他合适的程度。
接着,在步骤S105之后,将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1测与各自预设的第三比率的注胶量M13进行比较(步骤S106)。
在步骤S106,如果比较结果为否,即,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1测小于各自预设的第三比率的注胶量M13,则返回步骤S105,将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保持在第二打开程度。
在步骤S106,如果比较结果为是,即,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1测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第三比率的注胶量M13,则关闭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步骤S107),完成第一批注胶支路对应区域的灌注。
在步骤S200,打开第二批注胶支路之后,感测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流速或流量(步骤S201),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2测,将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2测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21进行比较(步骤S202),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打开第三批注胶支路并确定是否调节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打开程度。
接下来,在步骤S202,如果比较结果为否,即,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M2测小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21,则返回步骤S201,继续感测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流速或流量。
在步骤S202,如果比较结果为是,即,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2测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21,则打开第三批注胶支路(步骤S300),并将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步骤S203)。
与此同时,在步骤S202,如果比较结果为是,即,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2测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21,在将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步骤S203)的同时,还将打开第三批注胶支路(步骤S300)。
接下来,将描述如何基于注胶量进一步调节第二批注胶支路。在步骤S203之后,将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2测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M22和M23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控制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其中,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依次增大。在此,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中所提及的注胶量指的是使各个注胶支路对应的灌注流道所管辖区域完成灌注所使用的灌注树脂的最终重量M2终,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可依次设置为80%、90%和100%,即,M21=80%M2终,M22=90%M2终,M23=100%M2终=M2终,在此示出的各比率值仅仅作为示例,可根据叶片的类型及灌注情况而合理改变和设置所述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值,以获得期望的灌注效果。参照图3,基于注胶量进一步调节第二批注胶支路的具体步骤S203至步骤S207与上述调节基于注胶量进一步调节第一批注胶支路的步骤S103至S107类似,因此,可参照上面对步骤S103至S107的描述来理解,因此,在此将省略对步骤S203至步骤S207的详细描述。
在步骤S300,打开第三批注胶支路之后,感测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流速或流量(步骤S301),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3测,将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3测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第三比率的注胶量M31进行比较(步骤S302),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调节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打开程度。
接下来,在步骤S302,如果比较结果为否,即,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3测小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31,则返回步骤S301,继续感测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流速或流量。
在步骤S302,如果比较结果为是,即,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3测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31,将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步骤S303)。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如何基于注胶量进一步调节第三批注胶支路。
在步骤S303之后,将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3测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M32和M33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控制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其中,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依次增大。在此,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中所提及的注胶量指的是使各个注胶支路对应的灌注流道所管辖区域完成灌注所使用的灌注树脂的最终重量M3终,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可依次设置为80%、90%和100%,即,M31=80%M3终,M32=90%M3终,M33=100%M3终=M3终,在此示出的各比率值仅仅作为示例,可根据叶片的类型及灌注情况而合理改变和设置所述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值,以获得期望的灌注效果。
参照图3,基于注胶量进一步控制第三批注胶支路的具体步骤S303至步骤S307与上述调节基于注胶量进一步控制第一批注胶支路的步骤S103至步骤S107类似,因此,可参照上面对步骤S103至步骤S107的描述来理解,因此,在此将省略对步骤S303至步骤S307的详细描述。
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示例,注胶支路6的打开批次不限于此,例如,可将注胶支路划分为四批或四批以上,一般情况下,批次划分得越多,灌注精准度越高。
在将注胶支路6划分为四批来控制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3测,将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3测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31进行比较(步骤S302),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打开第四批注胶支路并确定是否调节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打开程度。
当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3测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时,在将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步骤S303)的同时,打开第四批注胶支路。
在打开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之后,将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M3测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控制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其中,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依次增大。即,在打开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之后,对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执行与上述调节第三批注胶支路(即,步骤S301至步骤S307)的操作类似的操作,并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在将注胶支路划分为五批来控制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打开第四批注胶支路之后,感测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流速或流量;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M4测,将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4测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41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打开第五批注胶支路并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打开程度。
当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M4测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41时,打开第五批注胶支路,并将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
在打开第五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之后,将所述第五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的当前注胶量M5测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五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其中,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依次增大。即,在打开第五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之后,对第五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执行与上述调节第三批注胶支路(即,步骤S301至步骤S307)的操作类似的操作,并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根据示例,第四批注胶支路包括第二注胶支路62中的至少一个和第三注胶支路63中的至少一个,第五批注胶支路包括第一注胶支路61中的至少一个和第二注胶支路62中的至少一个。
更具体地,在所述真空灌注控制系统用于叶片的成型灌注时,在叶片灌注流道按照灌注区域包括三个叶根灌注流道、三个后缘灌注流道和三个前缘灌注流道的情况下,如果注胶支路6的数量相应地设置为九,并且注胶支路打开批次设置为五批,为了实现优异的灌注效果,第一批注胶支路包括第一注胶支路61中连接到最靠内的叶根灌注流道的一个注胶支路和第二注胶支路62中连接到最靠内的后缘灌注流道的一个注胶支路,第二批注胶支路第三注胶支路63中连接到最靠内的前缘灌注流道的一个注胶支路,第三批注胶支路包括第二注胶支路62中连接到中间位置处的后缘灌注流道的一个注胶支路和第三注胶支路63中连接到中间位置处的前缘灌注流道的一个注胶支路,第四批注胶支路包括第二注胶支路62中连接到最外侧的后缘灌注流道的一个注胶支路和第三注胶支路63中连接到中间位置处的叶根灌注流道的一个注胶支路,第五批注胶支路包括第一注胶支路61中连接到最外侧的叶根灌注流道的一个注胶支路和第二注胶支路62中的连接到最外侧的后缘灌注流道的一个注胶支路。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根据灌注情况合理地改变灌注流道及对应数量的注胶支路以及注胶支路打开批次,只要其能获得理想的灌注效果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基于感测得到的注胶量对注胶主路5的打开程度进行控制的操作,具体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感测注胶主路5的流速或流量(步骤S110);将注胶主路5的当前注胶量M0测分别与预设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控制注胶主路,其中,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依次增大。在此,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中所提及的注胶量指的是使各个注胶支路对应的灌注流道所管辖区域完成灌注所使用的灌注树脂的最终重量M0终,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可依次设置为80%、90%和100%,即,M21=80%M0终,M22=90%M0终,M23=100%M0终=M0终,在此示出的各比率值仅仅作为示例,可根据叶片的类型及灌注情况而合理改变和设置所述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值,以获得期望的灌注效果。
具体地,在步骤S110,通过感测装置7感测注胶主路5的流速或流量,并将感测到的流速或流量信号传输至控制器8。控制器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注胶主路5的当前注胶量M0测,并且将注胶主路5的当前注胶量M0测与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01进行比较(步骤S120)。
在步骤S120,如果比较结果为否,即,注胶主路5的当前注胶量M0测小于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01,则返回步骤S110,继续感测注胶主路5的流速或流量。
在步骤S120,如果比较结果为是,即,注胶主路5的当前注胶量M0测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M01,则将注胶主路5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步骤S130)。
在步骤S130之后,将注胶主路5的当前注胶量M0测与预设的第二比率的注胶量M02进行比较(步骤S140)。
在步骤S140,如果比较结果为否,即,注胶主路5的当前注胶量M0测小于预设的第二比率的注胶量M02,则返回步骤S130,将注胶主路5保持在第一打开程度。
在步骤S140,如果比较结果为是,即,注胶主路5的当前注胶量M0测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比率的注胶量M02,则将注胶主路5调节至第二打开程度(步骤S150),其中,第二打开程度小于第一打开程度,并且第二比率大于第一比率。根据一个示例,第一打开程度可为半开程度,即,在步骤S103中,将注胶主路5的注胶阀门2关闭二分之一,仅打开注胶阀门2的二分之一;第二打开程度为注胶阀门2打开三分之一的程度,即,在步骤S105中,继续关闭注胶主路5的注胶阀门2至关闭三分之二,仅打开注胶阀门2的三分之一。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打开程度和第二打开程度也可按照灌注工艺条件而设置为其他合适的程度。
接着,在步骤S150之后,将注胶主路5的当前注胶量M0测与预设的第三比率的注胶量M03进行比较(步骤S160)。
在步骤S160,如果比较结果为否,即,注胶主路5的当前注胶量M0测小于预设的第三比率的注胶量M03,则返回步骤S150,将注胶主路5保持在第二打开程度。
在步骤S160,如果比较结果为是,即,注胶主路5的当前注胶量M0测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三比率的注胶量M03,则关闭注胶主路5(步骤S170),完成灌注。在理想情况下,在完成灌注时,各注胶支路6中的注胶量和注胶主路5中的注胶量还满足下述关系:各注胶支路6中的注胶量M1终、M2终、M3终的总和加上预定值△m等于注胶主路5中的注胶量M0终,其中,预定值△m对应于注胶管道9中的树脂量,可通过理论计算得出。
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通过所述感测装置实时监测注胶管道中的注胶量并通过控制器基于所述注胶量控制注胶管道,一方面可实现自动化控制、保证注胶量的执意执行和均匀性,提高灌注树脂用量的精准度及控制准确度,另一方面又可避免或减少灌注过程中的树脂浪费,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
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改变。

Claims (18)

1.一种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包括:
注胶管道(9),包括注胶主路(5)和从所述注胶主路(5)分支的多个注胶支路(6);
感测装置(7),感测所述注胶主路(5)和所述多个注胶支路(6)的流速或流量;
控制器(8),根据所述感测装置(7)感测的信号来控制所述注胶主路(5)和所述多个注胶支路(6)的流速或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装置(7)为流速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所述控制器(8)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注胶量进而控制所述注胶主路(5)和每个所述注胶支路(6)上的注胶阀门(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灌注控制系统用于叶片的成型灌注时,所述多个注胶支路(6)包括:
第一注胶支路(61),用于所述叶片的叶根区;
第二注胶支路(62),用于所述叶片的后缘区;
第三注胶支路(63),用于所述叶片的前缘区。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灌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打开注胶主路(5)和所述多个注胶支路(6)中的第一批注胶支路;
感测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流速或流量;
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将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打开第二批注胶支路并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打开程度;
在打开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之后,感测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流速或流量;
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将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打开第三批注胶支路并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打开程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用于叶片的成型灌注时,所述多个注胶支路(6)包括:第一注胶支路(61),用于所述叶片的叶根区;第二注胶支路(62),用于所述叶片的后缘区;第三注胶支路(63),用于所述叶片的前缘区,其中,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包括所述第一注胶支路(61)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第二注胶支路(62)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至少包括所述第三注胶支路(63)中的一个,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包括所述第二注胶支路(62)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第三注胶支路(63)中的至少一个。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所述第一比率的注胶量时,打开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并将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之后,将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其中,所述第一比率、所述第二比率和所述第三比率依次增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所述第一比率的注胶量时,打开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并将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之后,将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二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其中,所述第一比率、所述第二比率和所述第三比率依次增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打开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之后,将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其中,所述第一比率、所述第二比率和所述第三比率依次增大。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打开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之后,感测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流速或流量;
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将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打开第四批注胶支路并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打开程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所述第一比率的注胶量时,打开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并将所述第三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打开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之后,将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控制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其中,所述第一比率、所述第二比率和所述第三比率依次增大。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打开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之后,感测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流速或流量;
基于感测的信号计算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将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打开第五批注胶支路并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打开程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的注胶量时,打开所述第五批注胶支路,并将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调节至第一打开程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打开所述第五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之后,将所述第五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的当前注胶量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五批注胶支路中每个注胶支路(6),其中,所述第一比率、所述第二比率和所述第三比率依次增大。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用于叶片的成型灌注时,所述多个注胶支路(6)包括:第一注胶支路(61),用于所述叶片的叶根区;第二注胶支路(62),用于所述叶片的后缘区;第三注胶支路(63),用于所述叶片的前缘区,其中,所述第四批注胶支路包括所述第二注胶支路(62)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第三注胶支路(63)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五批注胶支路包括所述第一注胶支路(61)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第二注胶支路(62)中的至少一个。
18.如权利要求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感测所述注胶主路(5)的流速或流量;
将所述注胶主路(5)的当前注胶量分别与各自预设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的注胶量进行比较,以控制所述注胶主路(5),其中,所述第一比率、所述第二比率和所述第三比率依次增大。
CN201810098540.6A 2018-01-31 2018-01-31 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2629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8540.6A CN108262996B (zh) 2018-01-31 2018-01-31 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8540.6A CN108262996B (zh) 2018-01-31 2018-01-31 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2996A CN108262996A (zh) 2018-07-10
CN108262996B true CN108262996B (zh) 2020-11-27

Family

ID=62777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8540.6A Active CN108262996B (zh) 2018-01-31 2018-01-31 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629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8868B (zh) * 2019-07-05 2020-09-22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叶片的全自动智能化真空灌注系统及灌注方法
CN111923455A (zh) * 2020-07-02 2020-11-13 中材科技(萍乡)风电叶片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风电叶片灌注方法
CN113021942A (zh) * 2021-03-09 2021-06-25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叶片制造用真空集成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控制方法
CN113386373B (zh) * 2021-05-28 2023-03-21 上纬(天津)风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风电叶片制造的一体式树脂灌注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4828A (zh) * 2001-08-07 2003-12-31 东丽株式会社 大型frp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05383074A (zh) * 2015-12-01 2016-03-09 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风电叶片质量分布的风电叶片制备方法
CN107538766A (zh) * 2017-09-29 2018-01-05 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叶片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4828A (zh) * 2001-08-07 2003-12-31 东丽株式会社 大型frp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05383074A (zh) * 2015-12-01 2016-03-09 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风电叶片质量分布的风电叶片制备方法
CN107538766A (zh) * 2017-09-29 2018-01-05 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叶片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2996A (zh)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2996B (zh) 真空灌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15500B (zh) 一种混凝土喷浆车的速凝剂调速方法及速凝剂系统
CN107702933B (zh) 测定平原河网灌溉泵站水量-电量转换系数的装置及方法
CN104199483B (zh) 一种多路液体温度调节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
US20120241125A1 (en) Injection mol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charging heat medium for injection molding device
CN105157793A (zh) 流量传感器的检查方法和检查系统
CN107953575A (zh) 一种风电叶片成型用真空灌注装置
CN111880431A (zh) 一种综合性的城市排水系统联合调度实时仿真控制方法及所用系统
CN113386373B (zh) 一种应用于风电叶片制造的一体式树脂灌注方法及系统
CN107992105B (zh) 一种流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5782631B2 (ja) 混合水栓
CN211015169U (zh) 一种管道汇流液体温度的控制系统
CN103046522A (zh) 一种多级水闸式一级船闸
CN106968439A (zh)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构件的分级调温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8237706A (zh) 用于纤维制品的真空灌注方法
CN103977719A (zh) 基于无土栽培肥水灌溉系统的肥水高效精准混合方法
CN102127619A (zh) 一种rh真空环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489141A (zh) 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注射管路系统及其注射方法
CN104249140B (zh) 一种连铸结晶器吹氩集成系统
CN106042416B (zh) 真空注料方法
CN114415742B (zh) 一种稳定长明渠前端调节池水位的自动调控装置及方法
CN108980438B (zh) 双阀分程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219929613U (zh) 一种双阀门控制的注液装置及液体灌装设备
CN206090492U (zh) 一种农田灌溉用自动计量闸门装置
CN217896499U (zh)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用控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